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八零小农女-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剩下的她又好好的理了理,再小心翼翼的又一次一层一层的用布包好。“珍秀啊,这是家里全部的钱,你都带上吧。穷家富路,要是遇着了什么事儿,也好应应急。”

    “不用不用,我也用不了这么多。梅儿不是说房钱已经借了刘姐的吗?往后我做了生意慢慢还给人家就好。”珍秀连连推了回去,这些钱的用处那都是算计过的,开了春家里就要购买种子、农药、还有肥料,哪一样都简省不得。

    而且梅儿和四毛的学费,转眼就要交了,家里老人也要留钱应急,这些钱是动用不得的。

    “傻姑娘!你没做过生意的也不知道往后能成不能,光有房子、缝纫机就算完啊?你得花钱买针线、布料,总不能人家还没拿到衣裳你就收钱吧!”于婆婆上回治腿,可算是见过世面的。特别是刘爱英那会儿工作的缝纫社,她都有专门打听过。毕竟家里有缝纫师傅的人,那些做生意的套路她都打听清楚了,与村里综合厂做衣服完全不一样。

    杨梅站在旁边笑。缝纫铺怎么开张她当然知道,就算是于婆婆不拿钱出来,她准备等下茬卖了蘑菇全部帮她妈置办齐全。反正乔云现在也不等钱用,她打算理直气壮的先借用一下,大不了以后多补偿他。

    现在于婆婆拿钱,她是乐见其成,毕竟这些钱放在于婆婆手里,也不见得就能捂多久。要真是便宜了别人,还不如让她妈带去呢,多进些布料,她正好可以大显身手。

    凭着脑子里多出来的几十年记忆,以及对服装流行趋势的了解,经营一间小小的缝纫铺还失败的话,她才真的不用见人了呢。

    “妈,奶奶给你钱你就拿着吧,正好多进点布料,咱们趁着过年还有二十来天,说不定就赚回来了呢。到时候再还给奶奶不就好了?”

    “就是梅儿说的这个理!多大的人连梅儿都不如,也不知道让你去开铺子是对还是错。”于婆婆三句话不离主题,忍不住叹了口气。在她的心里,女儿离了自己就怕没依靠。

    “妈你就收着吧,也省得奶奶担心了。”杨梅打了个大大的呵欠,实在听不得那娘儿俩准备唠叨一夜的架式。

    已经商量过了,明天就由杨梅带着杨珍秀上县城,找刘姨看铺子。毕竟杨珍秀没有去过刘爱英的家,而杨老倌又抽不出空。只有有闲、又识路的杨梅是最佳人选。

    而且正值寒假,杨梅还可以在那里陪杨珍秀一段时间。

    “看看,这时间还真过得快,没说几句呢就到大半夜了。梅儿你快去睡,明日还得早起。”杨梅的呵欠成功的引起了于婆婆的注意,终于把她解放出来了。

    那铺子的情况,于婆婆问了不下十遍,说过的话杨梅都能背诵出来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如果不是真的困到不行,杨梅还是很乐意陪老人家说说话的。这样有人牵挂的气氛很温馨,也很让人流连。

    第二天天色还没有大亮,杨梅就被叫了起来。今天上县城的只有她和杨珍秀,乔云那里蘑菇长得没那么快,割第二茬还得再等一到两天。

    多了一个杨珍秀,再搭供销社李师傅的拖拉机就不好意思了,杨老倌起了个大早,把杨珍秀和梅儿准备带到县城去的被子铺盖放在独轮车上,再把穿得圆圆滚滚的杨梅包裹在里面。

    冬天的早上怪冷的,即使没有下雪,那并不强烈的北风吹打在脸上,仍像刀子一样的刮得人皮肤生痛。

    杨梅就是这样藏在被子里被杨老倌用独轮车推着向红星镇走去的,杨珍秀用宽大的围巾包裹住头脸,背着她做衣服常用的剪刀尺子这些工具。

    临出门的时候乔云和四毛也出来送行,结果被于婆婆一通赶,把人给赶到屋里去了。

    两个少年一边走,一边回头冲杨梅叫道,“明天我们就上城里找你去啊!”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杨梅却觉得心里暖烘烘的。再回想起前世那些冰冷的冬天,往往都是她一个人独来独往。

    说起来,她已经有很久没有再去回忆前世的点滴,那些曾经以为刻骨铭心永世难忘的苦难,似乎并没有那么让人难以忘记。

    她们已经走出了老远,仍旧可以看到于婆婆顶着花白的头发,迎着风站在外面,目不转睛的望着她们远去的方向。

    “爷,回去跟我奶说,过年的时候我跟妈妈就回来了,有我在,我妈肯定没事的。”

    “嗯。”杨老倌听了这话,竟出奇的放了心。

    一个小孩子保证照顾好自己的妈妈,结果还真有人放心了,这种场面实在有些诡异,可当事人谁都没有发觉有什么不对劲!杨梅便咧开嘴无声的笑了笑。

正文 第121章安家

    杨梅领着杨珍秀背着行李,直奔缝纫社,铺面的钥匙可都在她的兜里揣着呢,刘爱英不过是她找的一块比较好用的挡箭牌而已。

    缝纫社有两间铺面,是临水县中城区街道办的集体产业。原本是一溜的围墙根,或许街道办看中了纺织厂这块的人流量,专门新起的两间平房,背靠着印刷厂。

    这两间平房里非常难得的带有独立的厕所和厨房,除了炊具没有,其它一应俱全,连灶台案板都有,墙面上还有嵌入式的碗柜,生活上很方便。

    至于住的地方就有些不大方便了,这里就是两间的通间,睡觉的地方可没有,不过这并不算是难事。缝纫社别的没有,布头倒多的是,现在蒙在缝纫机上的遮尘布扯下来一挂,就能形成一个私密的空间,晚上把案板挪到里面铺上被褥就能当床睡。

    只是条件目前来看有些艰苦,等有空的时候一定要淘张床过来。杨梅边琢磨着这里的摆设,边盘算着要添置的东西,而杨珍秀那边已经开始动手打扫卫生了。

    空了大半年,即使关着门,那一层的灰积累下来,也是很可观的,随着杨珍秀扫帚的挥动,一团团的浓烟升腾而已。“妈你先忙着,我出去透透气!”

    杨珍秀看了看屋里自己造成的效果,又看了看外边人来人往的街道,有些不放心,可屋子里她都是洒了水才打扫的,灰尘实在太多,压制不住。“好吧,梅儿你可别走远了啊!”

    老杨家,包括杨珍秀在内的所有人对杨梅的态度都很奇怪,有时候商量起事情来,完全像对待大人一样有商有量,但有时候大家又都自动的把她归纳为需要照顾的孩子之列,做什么都不放心。

    杨梅飞快的应了一声,转身就跑了。正好趁着这个空档把厨房里要用的东西买回来,杨珍秀对临水县城的熟悉程度是绝对比不上她的。

    什么都能留着等杨珍秀自己慢慢买,但炊具不能等,自从早上出门吃过早饭,她们娘儿俩到现在还空着肚子呢。

    杨梅顺手摸了摸自己棉衣内鼓鼓囊囊的内袋,至于买东西要花的钱,她倒是半点不担心。

    想起杨珍秀身上带着钱时,那一副不自在的模样,就差没明着告诉小偷她在衣兜里藏了钱,还不少!杨梅实在不放心,才提议把钱藏在她的身上,毕竟年纪小,谁也猜不到她身上会有钱。

    正所谓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出奇不意才保险。最终杨珍秀采纳了她的建议,现在全部的家当都在杨梅身上带着。

    其实说是全部的当家,也不过一百八十五块钱而已。

    对于老杨这全部的家底是这个数目,杨梅是怀疑的。总共家里就那么几项收入来源,随便算一算,都能知道有多少收入。出栏卖给食品公司的那头订购猪就给了三十块钱,杀了年猪卖给杨传明和黑妹子家三分之二的猪肉,也收到了五十块,光这两项就有八十块了,那家里四亩地的棉花才收入一百块?

    这个数字肯定是不对的。但她一点都不怀疑于婆婆的话,她说这是老杨家全部的家当那就没有错,现在家里除了于婆婆最后留下来的准备给四毛和她交学费的二十块钱,再多一分也拿不出来了。

    想想其它的钱不明的去向,杨梅都不用猜,除了资助大毛买拖拉机,大房还有什么由头向于婆婆要钱?

    总之,她跟杨珍秀母女俩分出来过就对了!

    缝纫社距离临水县的百货公司并没多远,沿着纺织厂工人下班的街道直行,到第一个十字路口右转再走不过百来米就是了。

    这时候的临水百货公司绝对处于县城的正中心。是处于十字路口的一栋四层砖混结构的楼房,从一楼到四楼,有室外楼梯曲折向上,顺便这个楼梯还连接着临水县城唯一的一座人行天桥。

    环形的天桥横跨在十字路上方,连通四个方向。此时,甚至在往后天桥被拆除了的好多年里,临水人都习惯称呼这里用‘天桥’。

    即使是刚刚实行改革开放的1980年,天桥这里也是热闹非凡。特别是年关将近,市民们争相出来采买过年用品,百货公司的顾客们,基本上占满了整个十字路口,好在这年头汽车还不那么流行,人流还不至于造成拥堵。

    杨梅仗着自己身材矮小,很轻易的就钻了进去。

    当务之急铺子里最缺煤灶。城里不可能烧柴,生火做饭都是用煤。那种生铁铸造的藕煤灶是与特制的藕煤配套使用的。

    杨梅第一时间逛的是生资部,在那里挑选了一只中号的煤灶,买了五十个藕煤块。配齐了与之相衬的小号铁锅、锅盖以及锅铲,碗筷盘盏各买了一些,总共算下来花去了二十一块钱。

    接着再买了些米、油、盐,以及姜蒜等几样基本的调料,别的都没敢买。即使这样节省,最后还是又不见了十块钱。

    这还没有开门做生意,家当就少了三十一块,挣钱不易,花钱倒是快,杨梅心痛的摇了摇头,赚钱的事真的已经迫在眉睫了。

    不过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的,不然让杨珍秀来买,还不知道能买几样回去,她没有在城里生活的经历,做什么事都还一头雾水。

    买得多也有买得多的好处,请力士送回去一趟也就够了,自己还省事儿。不然凭杨梅的小胳膊小腿,什么也干不了还把自己累得要死。

    这年关时候,百货公司周围多的是拖板车的力士,他们专门靠帮人拉货跑腿为生,收费也不高,花上五毛钱,所有的东西负责给送到家里。

    杨珍秀看到杨梅指挥着人在门口卸货,很是吃了一惊。等厨房被东西塞满,样样井然有序,又由衷的感到骄傲和自豪。

    铺店里除了需要清尘,别的什么也没必要做大的改动,其实这会儿杨珍秀已经打扫干净了,正倚着门对杨梅翘首以待。没想到这孩子比自己考虑的都周到,厨房用具,生活用品全都买齐全了,点火就能做饭。

    杨珍秀在乡下是做惯饭菜的,可那都是土锅土灶,面对杨梅买回来的煤灶,有些无所适从,下不了手。

    好在杨梅打小最熟悉的就是这个炉灶,根本难不住她。

    寻了团破布条点火,架上几根干木柴,等火熊熊的燃烧起来后再把藕煤块放上去烧,只要底层燃烧起来,这个火就算点上了。

    用的时候拉开煤灶上的风门,藕煤块就呼啦啦的燃烧起来,比乡下的柴禾火温度更高。做完了饭菜不用的时候,只要关上风门,上面坐一铁水壶水,就能管一整夜不熄。这样既省煤又有热水用,是非常方便和实用的炊具。

正文 第122章送床来了

    杨梅的熟练和从容,让杨珍秀越发的坚信自己的女儿是适合城市的。

    她除了有些愧疚,更是在心底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做出个样子来。

    两母女吃完中晚一顿的饭,天色就已经不早了,杨梅让杨珍秀熟悉了一下缝纫社遗留下来的设备,就准备铺床睡觉。冬天黑得早,一天的时间能做的事很有限。

    虽然城市里有了电灯,不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没有什么娱乐消遣的城市一样休息得很早。

    明晃晃的电灯对于刚进城的杨珍秀来说,着实是个稀罕物什儿,一个人围着开关研究了好久,扭头才发现女儿已经把床都铺好了。

    夜晚的店铺因为空旷而显得格外的冷,薄薄的一层布帘似乎根本抵挡不住寒气的入侵。杨珍秀上床紧紧的搂住杨梅,两人仍然觉得寒气逼人。

    也不管会不会二氧化碳中毒了,杨梅让杨珍秀把厨房里的煤灶提了进来,就摆放在床边。这个简易的‘房间’四面透风,煤灶多少能留下点热量,至于二氧化碳应该可以忽略不计了。

    明天,不管怎么样,一定要找人把房间隔出来。这是杨梅睡着之前最后的念头。

    第二天一大早,杨梅就带着杨珍秀把王主任堵在了她自己的家里。这时候的街道办主任闲事挺多的,谁家两口子吵嘴了都免不得要请这位王主任去调解,去晚了想找到人,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杨梅找上王主任,不为别的事,正是为解决缝纫店的布料一事而来。

    在当初租铺子的时候,杨梅就专程向王主任打听过缝纫社布料的进货渠道。要知道在这物资贫乏的八十年代,最了不起受人巴结的人还不是采购员,而是手里有物资资源的大佬们。

    而缝纫社当初的布料是从百货公司出来的,正巧负责布料的主任是王主任的亲戚,听到杨梅说自家准备开缝纫铺子,当即就嘴快的把这层关系给抖落了出来。

    杨梅打蛇随棍上,当时就提出请王主任帮忙牵线搭桥,王主任也爽快的答应了。

    再见到王主任,这位爽朗的大婶还是一样的热情,得知杨梅母女的来意后,还很是吃了一惊,她没料到这对母女的动作如此之快,刚接手铺子,就要进货了。

    “这样吧,待会儿我还要去开个会,那咱们十点钟,就在百货公司碰头,到时候我带你去挑?”王主任抬手看了看手腕上的上海牌机械表,行程安排得很紧。

    杨梅喜出望外,原不过指望王主任给留句话,或写个条子,没料到还能麻烦人家亲自带过去挑,当即笑盈盈的道谢。杨珍秀其实并不像她平时表现出来的那么软弱,这时候为了给女儿撑起一片天地,表现得就很好。

    这母女两人都是知书达礼的样子,一点都不粗俗,而且说话行事都大大方方的,并没有乡人惯有的唯唯诺诺。王主任由最初的吃了人的嘴短很快发展到了真心的喜欢。

    能得到王主任的大力支持,杨珍秀对自己缝纫店的成功又多了一丝信心。

    这时候买布要用布票的规定在临水县已经逐步取消,除了极少数特殊的种类,但有了熟人的介绍,在价格上会有少许的让利,而且供挑选的余地也多一点。

    敲定了布料这个大头,在开张之前,母女俩还有很多的事要做,比如招牌、比如工商执照、还有隔出一个房间。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杨梅甚至想重新装修一下,但这只能算是一个美好的想象。兜里的钱越来越少了,根本供不起基本生存条件以外的任何额外支出。

    必须做的这些事,杨梅都用儿童专用的腔调不经意间全部告诉了杨珍秀,并取得了她的同意。

    可是这些事杨珍秀全都不拿手,而杨梅也因为自己年纪小的关系,很多事也不方便出头,还好临水县城里还有一个刘爱英,她现在已经成了地道的临水通,打听什么消息,跑跑腿什么的找她准没错。

    刘爱英也特别的热心,一接到消息人就来了,直接领了杨珍秀就走,做招牌、办执照都是要自己去办的。杨珍秀有刘爱英带着,杨梅就可以休息了。她心里还在琢磨着昨天乔云和四毛的话,说不定那两个家伙真要到城里来了。

    她抽空到露天集市去寻了一回人,到处是乌鸦鸦的人头,根本不知道那两个少年把摊子摆在哪里,无奈之下只能回到铺子里去等。

    正当她踌躇着要不要在煤灶上多煮一碗米时,门外便有人来了。

    捆扎得结结实实的一捆木板最先进了门,四个竹箩筐摞起来放在木板上方。接着杨梅才看到四毛被抹成花猫一样的脸,乔云在后面,两人一前一后的抬着木板进来的。

    “这是什么?”杨梅着实有些诧异。

    “床。”乔云气喘吁吁的指挥着四毛把木头靠边放下,边简短的回复了一声。

    寒冬腊月,两个少年抬着一大捆木板,硬是走得汗流浃背!

    “哎呀,有吃的吗?咦!这里收拾出来还挺大呢。”四毛扯着自己脱下的衣服,当扇子一样扇着凉风,眼睛四处打量。现在的缝纫社经过杨珍秀和杨梅的收拾之后,已经大变了样,与前天盖着布单,灰蒙蒙的一片完全不一样。

    “你们先休息一下,我就去做饭,很快的。”杨梅忙倒了两杯温水递过去。“我还以为你们得明天才能来呢。”

    “还真可以做饭了啊?我刚才还说要不要给你们带吃的来,结果云伢子说你们肯定置办了锅灶,可以开火了。”四毛看了乔云一眼有些惊讶,“那快些,今日可真饿了,怕赶不上车,一大早早饭都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