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8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倒是老汤有个妹妹曾走丢了,这事儿引起了夏晓兰的注意。

    挂了电话,她戳了戳周诚硬邦邦的胳膊:

    “你讨好老丈人的机会来了,要不要抓住?”

    周诚抓住她作怪的小手,“你的意思,我们先偷偷打听下汤叔他妹妹的下落,有线索了再通知汤叔?”

    夏晓兰点头,“有好消息再通知他呗。”

    如果打听到的是坏消息,要不要说,就要仔细想一想啦。

    “行,我俩一起找,要先把当年走丢时的细节问清楚,有助于寻人。”

    周诚说的是正理。

    刘芬都不用问汤宏恩,汤家人很乐意帮这个忙,特别是汤春雷。

    这是个积极求进步的“大侄子”,二婶刘芬要问他小姑姑走丢的事,汤春雷很是激动。

    周诚正在休假中,和夏晓兰在哪里都能腻歪,两人瞒着汤宏恩见了汤春雷。

    “小姑姑是在天安门广场丢的,1959年大阅兵,我父母带小姑姑看大阅兵,天安门广场附近挤满了群众,就是把小姑姑放在地上换手的时间,小姑姑人就不见了。那年我才一岁,二叔是十六岁,他本来也要去看大阅兵的,大阅兵前一天生病发高烧下不了床,就没去……小姑姑是1952年生的人,走丢那年正好7岁。”

    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前,绝大部分华国家庭都不止生养一个孩子。

    有的兄弟姐妹间年纪相差挺大,并不仅是母亲隔了多年才再次怀孕,可能是中间几年生的孩子夭折了,根本没机会长大,年纪太小了也就不序齿了。

    像汤宏恩家,他哥比他大七八岁,1959年的时候,不仅已经结婚,连儿子汤春雷都已经一岁了。

    汤宏恩也是少年人,最小的幺妹才7岁,比汤春雷这个当侄子的大六岁岁而已。

    “那汤小姑今年也有36岁啦。”

    36岁,不算老也不算很年轻,如果走丢的汤小姑顺利长大成人,如今也是为人妻为人母的年纪。

    孩子多大不好说,得看汤小姑结婚是早是晚。

    生活过得是不是困苦不重要,重要是人得活着呀,活着就是最好的结果……一个七岁的小姑娘走丢了,就算被人收养了,也怕长大过程中生病夭折,以前的医疗条件又不好!

    带孩子去看大阅兵很正常。

    把7岁的幺妹弄丢……汤春雷父母的心也挺大的,那种人挤人的场合,孩子是不能撒开手的。

    但弄丢了汤小姑,肯定也不是故意的,一时的大意疏忽,造成了汤家很多年的遗憾。

    可能汤宏恩自己也有自责,如果那天他没生病,有他一起去看大阅兵,多一个人看着汤小姑,汤小姑可能就不会丢了。

    这些都是夏晓兰自己的猜测。

    汤春雷抹了把眼泪,“小姑姑一丢,我们全家找,全村找,派出所也找。可大阅兵有太多群众观看,实在查不到小姑姑被谁带回家了。全家找了两个月没消息,冬天时我奶奶就去世了,听说死之前都闭不上眼睛,嘴里念叨着要把我小姑姑找回来……我母亲也很是自责,家里人一提这件事儿,她就觉得是在责怪她,后来这就成了汤家不能提的禁忌。”

    汤春雷还为他妈辩解了一下。

    暗示他妈脾气也不是一直这样,是汤家发生过这样一件不能提的往事,汤宏恩自责之余,说不定责怪过兄嫂。嫌隙是早早就存在的,动荡年代的“举报”,是被人利用蛊惑,也是往日累积的摩擦爆发了。

    这个汤春雷,说自己小姑走丢的事就算了,还夹杂私货,为自己亲妈洗地。

    夏晓兰偷偷在桌下捏周诚的手。

    周诚摸了摸她手心,让她别表现出来。

    哼,这还用谁教么。

    新婚夫妻打着眉眼官司。

    小两口都有个共识,这个汤春雷不太老实呢。

    当然,世上也没有太多老实人,人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不能因为这一点,就把汤春雷当成坏人。他比夏晓兰和周诚都大几岁,可能觉得自己社会经验更丰富一点,才动这些小心思,以为夏晓兰和周诚听不出来——也是倒霉蛋,遇到的是夏晓兰和周诚,两口子分开都是最强单兵,凑在一起,十个汤春雷捆在一起,都不够这对新婚夫妻溜着玩呢!

    春雷同志天真啊,竟以年龄来揣度夏晓兰和周诚。

    汤小姑走丢,已经是29年前的事了,还是国庆大阅兵。

    难怪以老汤现在的地位,也找不到人。

    夏晓兰觉得,能找到人的希望,还得放在汤春雷他妈身上……唯二的两个当事人,已经死了一个,还活着的就是汤春雷他妈了。

    也就汤春雷他妈还记得当年的细节。

    可她会如实说吗?

    夏晓兰装作不懂汤春雷的小心思:

    “春雷大哥,你的意思我懂呢,能做家人是缘分,一家人有再大的矛盾毕竟也过了这么多年,能化解开来最好。找汤小姑的事,不仅是弥补遗憾,通过找人的过程,也能缓和汤叔和老家那边的关系,对不对?”

 【第六卷:一起走进新时代】007:在利用伤疤(1更)

    信息不对等很惨的,具体可以参考夏子毓的下场。

    汤春雷现在就陷入了这个误区。

    他只知道二叔汤宏恩如今是鹏城市长,前程远大。

    也知道二叔两年前再婚了。

    知道他的新二婶是做个体户的。

    新二婶的女儿挺厉害,学习成绩好,考上了华清大学。

    这些,已经是汤春雷和以前的彭秘书,如今的赖秘书一直保持着联系才能知道的,但不管是已高升的彭秘书,还是好不容易在汤宏恩身边站稳脚跟的赖秘书,都是人精无疑。

    公事私事他们都在给领导打下手,对靠近领导的人是什么态度,全根据领导自己的态度来——就汤宏恩对老家人的态度,彭、赖两位秘书不会对汤春雷趾高气扬,毕竟是领导亲侄子。但叫这两人对汤春雷知无不言,那真是梦里才有的奢念!

    所以,汤春雷对夏晓兰的了解太有限了,他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刚刚在hk兴风作浪,把卢家欺负的喵喵叫的‘夏总’。

    他知道啥?

    就知道夏晓兰会念书,刚刚和处了几年的对象结婚。

    结婚对象是个军官。

    也挺年轻的。

    话不多,皮肤挺黑,个子也高,看上去就挺能打。

    汤春雷把周诚归为沉默寡言的类型了。

    但也是对周诚比较在意。

    他觉得自己二叔不会同意继女嫁给一个傻大头兵,就算这大头兵长得再精神也没用。

    因为夏晓兰也太漂亮了。

    还有很亮眼的学历。

    再加上二叔的职务。

    让夏晓兰嫁个高干子弟肯定没问题,嫁给普通人才是浪费呢!

    汤春雷对周诚的猜测还是挺准的,起码猜中了家世……

    他对夏晓兰没太重视。

    这是狭隘的主观意识,他没碰上过真正厉害的女同志!

    夏晓兰态度好,汤春雷就更来劲儿,一个三十岁的大男人,感情也太细腻了,动不动就抹眼泪:

    “小夏,你这话真是说到了我心坎上,我爸临死前都在后悔,一个大家庭就这样散了,可他就是倔脾气,拉不下脸和二叔道歉……唉,过去的事又没法重来一遍,我父母对二叔做的事,我自己都臊的慌,现在只求能找到小姑姑的下落,尽力弥补上这一遗憾。”

    夏晓兰陪着他一起长吁短叹。

    周诚作为老汤的女婿,请老汤的亲侄子吃饭是应该的,三人随便找了个饭店。

    汤春雷同样是小心翼翼的,尽管夏晓兰也只是他二叔的继女,周诚这‘便宜女婿’瞧着也不太精明。

    可谁叫二叔和家里隔阂大,和新二婶的感情看上去不错,继女的地位自然比他这个亲侄子高咯。所以汤春雷在周诚面前,也不能拿捏什么架子,作为一个工作十来年了的成年人,汤春雷自觉今天表现很不错,把自己当年知道的细节都讲的清楚。

    “春雷大哥,我们随时保持联系,齐心协力去查找小姑姑的消息,我想,等我们找到点有用的消息,再告诉汤叔最好,春雷大哥认为呢?”

    周诚和汤春雷握手,眼睛还湿润的汤春雷明显一愣。

    随即使劲点头,“……你说的对,先找人,有线索了再告诉二叔,给二叔一个惊喜。”

    周诚夏笑笑,小两口和汤春雷告别。

    他在汤春雷心里,估计是傻乎乎的形象吧。

    事实上,周诚一直在不动声色的观察汤春雷,分析这人说的话。

    人走了,夫妻俩总算可以交流下心得,周诚那种傻大兵的表现一下消失的干干净净:

    “汤叔这个侄子,太油了,说话不真诚,功利心很强。”

    要周诚评价,还不如汤宏恩的兄嫂,干了对不起汤宏恩的事,也梗着脖子不道歉,要坏就坏到底。

    可这个汤春雷,想修复亲戚关系,带着太强的功利心。

    夏晓兰觉得无所谓,“哪有那么多淳朴的老实亲戚等着认领呀,汤叔有如今的职务,没关系的人都想搭上关系,更别说本来就是亲戚,想靠汤叔拉扯下很正常……只要这人真能帮上忙,我看汤叔也不会很拒绝。”

    功利心人人都有,夏晓兰也有,要不她当初厚着脸皮在路边等汤宏恩做什么?

    还使劲给老汤送土特产。

    只是她经验丰富,做这种事能把握尺度,不会让人太反感。

    这可能也是夏晓兰和周诚不太一样的地方,周诚自己也很努力,但他生来就有倚靠,有后路。

    夏晓兰完全要靠自己去争去抢。

    那句话咋说的?大意是我奋斗了20年后的终点,不过是你出生的起点——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些投胎小能手出生就在罗马,这就太打击奋斗积极性了。

    三观再怎么契合,两人也不是用同一个大脑在思考,索性还能求同存异嘛,新婚夫妇很有默契的跳过这点小分歧,又把谈话的重点放在了汤春雷,或者说寻找汤小姑这件事本身。

    小两口倒是有个共识,汤春雷说话不实诚。

    汤春雷自己并没有太强烈找到汤小姑的想法,或者他根本不相信能找到。

    他就是想通过这件事,和汤宏恩缓和关系。

    能和他二叔相处出感情。

    他把这个汤家人不能提的“伤疤”挖出来,就是在利用它。

    这点在夏晓兰和周诚说要先查到有用线索,再告诉汤宏恩时,汤春雷那下意识的反应,表现的尤为明显。

    夏晓兰也仔细梳理了一下汤春雷说的话:

    “一点漏洞都没有,就像提前准备好了标准答案。”

    所以听来让她和周诚感觉不舒服,两人都是特别敏锐的人。

    周诚牵起她手:“我先找人问问,汤叔可能已经查过了,我们再查一遍。”

    周诚这个婚假陡然就很充实了。

    他带着夏晓兰去派出所。

    当年在天安门广场看大阅兵把孩子丢了,既然报过案,或许当年负责此事的公安还有印象。

    29年前的事,当年的纪录能保存下来都不容易。

    派出所对这案子居然还真有印象:

    “你们家还没放弃找到人吗?”

    “同志,如果我们都放弃了寻找,那就真是——”

    公安都叹气,“可5年前,你们家不是已经翻来覆去的查了么,这就是一起普通的失踪案,当年负责此案的公安也已退休了。”

 【第六卷:一起走进新时代】008:老年痴呆和工作笔记(2更)

    时隔29年,当年负责此事的公安退休了很正常。

    5年前要求重新调查的应该就是汤宏恩。

    老汤那时候还没去鹏城任职。

    不过5年前的调查显然也是毫无结果的,自那以后,老汤只能暂时把这件事搁置。

    伤口已经愈合了,不去触碰就能假装不疼,这也是周诚和夏晓兰为什么要背着汤宏恩先自己调查。没进展的话,就不要去戳老汤心窝子了——

    周诚找了点关系,才看到当年的卷宗。

    59年的时候派出所仍然很负责,当年没破的案子,卷宗保留到现在。

    当年负责此案的是一位陈公安,老爷子今年60多岁了,早就已经退休。周诚问到了地址,和夏晓兰一起找上门。

    在家属楼门口,夏晓兰居然碰见个熟人。

    “马所,您也住这里?”

    世界真是小,夏晓兰碰见了西单派出所的马所长。

    马所长曾对刘芬颇有好感。

    马所长是看似凶蛮实则默默守卫型的追求者,在汤宏恩这个看似斯文实则霸道还花招多的情敌手里没撑太久,最终也是很有风度的自动退出了——不退出也不行啊,刘芬陪汤宏恩参加完季雅的婚礼,就明白了自己心意,从鹏城回京就和马所长说清楚了。

    后来,刘芬和汤宏恩结婚,夏晓兰又出国当交换生,母女俩留在京城的时间不多,和马所长这边自然是疏远了。

    如今在陈公安家门口碰见马所长,夏晓兰是真意外。

    马所长也挺意外,他脸上有横肉,看起来有点凶,其实人很好。

    “以前都叫马叔叔,现在又叫马所了?”

    夏晓兰马上改口叫了马叔叔,又指着周诚:“马叔叔,这是我爱人周诚,周诚,这是西单派出所的马所长。”

    马所长看了周诚两眼,“不错,小伙子长得挺精神,部队的吧?”

    普通人和军人的差别,哪里瞒得过马所这样的公安。

    周诚点头,还和马所长握手,“以前就听晓兰说过,您对她和岳母的关照,一直没找到机会感谢您呢!”

    马所长摆摆手,“一点小忙有什么好谢的,你们来这里找人?”

    马所长也是个洒脱的人,追求刘芬没成功,也没有翻脸成仇。

    夏晓兰说来找退休的陈公安,马所长叹气:

    “这是有旧案子找他问线索了?进来吧,就是别失望好。”

    夏晓兰心中一动,“您和陈公安——”

    “他是我姨父,我们一大家人,做公安的不少!”

    马所长简单的解释了两句。

    夏晓兰都觉得真是太巧了。

    可马所长一说又很合情合理,家里长辈从事什么职业,晚辈非常容易受影响。还有那种国企厂子,老中青三代人都为一个厂子贡献,一大家子分散在厂里不同的岗位呢!

    今天是周末,马所长来看陈公安夫妻。

    他熟练的掏出钥匙开门,客厅里一个老人坐在轮椅上,在用收音机听京剧——这就是马所长的姨父,已经退休了的陈公安,他瞧见马所长来了很高兴:

    “振兴,你今天还带了朋友来呀?我让你姨给你买冰棍儿回来!”

    老爷子,你是认真的吗?

    请她和周诚吃冰棍儿?

    老爷子很认真,作为退休的老公安,脾气居然不是一般好。

    就是认知有问题,说话一时清醒一时糊涂的。

    马振兴也很无奈,小声告诉夏晓兰,“医生说是老年痴呆,这病太残忍了,我姨父年轻时候破过很多案子,教过我很多东西!”

    夏晓兰听得心情沉重。

    老年痴呆?

    她不仅是惋惜可能打听不出什么有用的线索,是这疾病本身就很……唉,看来今天注定要无功而返了。

    周诚示意她耐心点,“我们不怕多跑几趟,遇上陈公安清醒的时候,总能知道点有用的线索。”

    原来陈公安夫妻无儿无女,如今陈公安患了老年痴呆,马振兴姨妈和陈公安年岁相当,一个人照顾不好老伴儿,亲戚们就约定轮流来照顾,把家里的累活都干了,老太太就只用给陈公安煮煮饭,要轻松许多。

    这世上,有些人比较倒霉会遇到极品亲戚,也有人运气好,亲戚朋友都挺和睦。

    等马振兴姨妈回来,发现这回家里多了两个年轻人。

    虽然是来找老伴儿问事儿的,马振兴也认识,马振兴要帮姨父洗澡,周诚主动帮忙,老太太很喜欢两人:

    “你们要问的案子,我有印象。几年前老陈还没生病,有人来家里问过这个案子,这都又过几年了,我以为你们家放弃寻找了,你们等等,我去找一找。”

    马振兴姨妈去翻找老伴儿的工作笔记了。

    陈公安有写日记的习惯,他当了多年公安,遇到过哪些没破的案子,或者比较特别的案子,他都会以写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他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知道自己会得老年痴呆,这是一种工作总结,怕自己忘掉那些一时破不了的案子……是对工作兢兢业业的负责,在这个年代,像陈公安这样的人并不少。

    陈公安一时清醒一时糊涂,今天夏晓兰和周诚显然没赶上趟儿,老爷子就没说过几句清醒话。

    但老太太把笔记给翻出来了。

    这件案子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就是59年国庆大阅兵那天丢了个小女孩,案发时间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