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准备在店里放个小沙发,摆个书架,顾客试衣服的时候能歇歇脚,一边休息一边翻看着时尚杂志,很有点高档时装店的套路了。那杂志封面模特儿穿得衣服,同款就摆在店里卖,销量能不好么?

    夏晓兰在陈锡良摊位上把货拿了,又在别家选了点衣服,直接把货发回商都。

    现在火车站的流程夏晓兰也搞的挺熟悉,不必每一次都要人跟着货走。她这才再来羊城,发电报时就只通知了白珍珠和李师兄。

    李师兄叫李栋梁。

    李栋梁发现只有自己去接站,心里也有数:夏小姐这是把万师兄给淘汰了。

    夏晓兰也不会和万师兄争论,那只是白珍珠的师兄,就算是白珍珠的亲哥她都不会多嘴。但她是出钱请人的,没道理出钱的反而还要看“保镖”脸色,万师兄觉得自己能干大事,夏晓兰也不拦着人家的前途。

    拿她的钱,还要嫌她傻,夏晓兰才不会做这种事。

    虽然没有正经的聘用,不通知万师兄,就是把对方开掉。

    她问李栋梁还有没有其他可靠的同门可以推荐,她还要跑一趟鹏城。李栋梁又给找了个姓葛的,叫葛剑。也是个子高高的,典型的羊城长相,皮肤黝黑,李栋梁找到他之前是给人扛大包的。

    抗大包一天才多少钱?

    跟着夏晓兰,几天赚的钱比一个月工资都高,而且夏晓兰得大半个月才来一趟羊城,也不耽误他们平时打零工赚钱。葛剑就比万师兄识趣,对夏晓兰的态度和李栋梁一样。

    这一次,夏晓兰再去鹏城特区,是正经有边防证的了。

    白珍珠跑了很多关系,总算帮夏晓兰搞到边防证,她不必再”偷渡”进入特区。

    她带了不少特产,一些给了陈锡良,另一些送到了白珍珠奶奶手里,剩下的一些当然是特意给汤宏恩带的。到了鹏城,夏晓兰找到公话亭给王司机打电话,对方接通了电话,很是吃惊,沉吟了片刻才说道:

    “我问问领导的意思,你带的真的是土特产?”

    “是我从豫南省带的土特产,想给汤叔叔尝尝。”

    王司机过了半小时才给夏晓兰回过电话,问清楚夏晓兰的位置,让她站在原地别动,他开车来取东西。

    夏晓兰就在公话亭附近等着,李、葛二人都是话少的人,夏小姐都能等,他们有啥不能等的?万师兄等的不耐烦,这份工作就搞掉了。

    折腾送一点土特产,夏晓兰前后等了快两个小时。

    王司机还是开上次那辆车,“领导在开会,我就自己来拿东西了。”

    小王司机很谨慎,夏晓兰又没在箱子里塞钱,有啥不能看,还主动给小王介绍:“豫南产的山药和大枣,不值几个钱,就是给汤叔叔尝尝。”

    小王面色古怪。

    汤宏恩虽然不是豫南人,却在豫南呆过不少年头,豫南可以算汤宏恩的第二故乡。

    要不是这事儿只有身边极亲近的人才知道,小王绝对以为夏晓兰是刻意投其所好。夏晓兰几乎没可能知道汤宏恩的过去,小王只能说夏晓兰运气好。

    反正领导看见这两箱不值钱的土特产,心情肯定会不错。

    小王不由多嘴问了一句:

    “你晚上有住的地方吗?”

    万一领导高兴了要见夏晓兰一面,小王得知道去哪里找人。

    夏晓兰把招待所的地址说了,还把自己新印的名片递给小王:“我在鹏城只呆一晚上,这是我老家附近的公话号码,汤叔叔要有啥吩咐,麻烦王哥您及时知会我一声。”

    小王带着山药和红枣离开,夏晓兰才掉头去人民桥小商品市场。

    汤宏恩见她的几率很小,她也不急着和汤宏恩见面,存在感不是那么刷的,过于频繁就会让别人感觉舒服。无亲无故的,送贵重的东西也不合适,土特产就不一样,那是惦记着汤宏恩,还叫汤宏恩收的没有压力。

    她急什么呀,想让汤宏恩介绍点装修业务,也得让舅舅刘勇先锻炼出来。

    再见到白珍珠,她摊位上的生意还是那么好。

    白珍珠的摊位上服装品种变多了,她增加了女装。

    看见夏晓兰她也高兴,还把夏晓兰拉到一边说悄悄话:

    “幸好我们只要了那一批收音机,最近不知道咋回事,收音机的出货量变得特别大,现在利润压得很低,羊城的批发商都不肯再大量收货。”

 220:老大,你媳妇赚的钱呢?(1更)

    还能是啥原因?

    不知道用啥渠道走私进来的收音机变多了呗,从供不应求变成供大于求,像上次那样一台就赚60块的好事再难遇上,不说多少利润,有价无市这种情况给碰上了,谁压几万的货在手能淡定?

    夏晓兰对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没有预见性,她是用自己经验判断的。

    人可以赌,却不能太贪。

    “见好就收”的道理很多人懂,却没多少人能办到。

    夏晓兰这次来鹏城不是为了赚快钱,她就是特意给汤宏恩送点土特产,也顺便瞧一瞧白珍珠。

    白珍珠生意很好,人也挺精神。

    夏晓兰把万师兄换成了葛剑,白珍珠也没追问。

    万师兄留在手里的收音机最好是已经出手了,现在那东西在羊城不好卖,国产的收音机比进口的便宜许多,甚至比走私货更便宜。万师兄留下的10台收音机,当时卖给羊城的批发贩子能150元台出手,现在零售终端价差不多就这样。

    哪有一次性卖给批发贩子省心。

    夏晓兰不想让万师兄跟着了,白珍珠一句反对的话都说不出,就是白珍珠心里也不太高兴。她好意给万师兄介绍工作,万师兄自己却不珍惜。才跑了一趟鹏城,就恨不得把白珍珠做生意的门路给拿走,这事儿白珍珠搞水果摊时就遇到一次,再大方的人也不可能毫无芥蒂。

    白珍珠还好意给万师兄出主意,如果一时没想好做什么生意,卖吃的也是路子。

    万师兄连白珍珠的地摊都不太瞧得上,更瞧不上小吃摊。

    白珍珠能做的都做了,她心里唯一不安的是让万师兄遇到了收音机大赚的生意,见识过来钱快的,万师兄可能更瞧不上细水长流的小生意了。

    偏偏“收音机”最近成了积压货,白珍珠只希望万师兄没有在坑里陷的更深。

    夏晓兰反正也来一趟,白珍珠这边又攒了百来双丝袜,就让夏晓兰顺便带回商都去。衣服是发货走了,丝袜这东西100双都不占多少体积,夏晓兰一个袋子就能带上。

    她倒是瞧了小商品市场上卖的皮具。

    皮带和小钱包,说是港货,夏晓兰捏了捏,真是牛皮的。

    价钱也挺便宜,皮带她压价到7元,小钱包5元,各自要了50个。便宜的不像是港货,夏晓兰拿回商都也只当港货送。

    这东西用来当“赠品”,虽然不如丝袜的噱头大,其实更实用。

    夏晓兰喜滋滋挑了皮带和小钱包,小商品市场上还有卖公包的,大的能装下a4纸,她干脆买了两个。这俩公包是她和刘勇用,给李凤梅和她妈选了两个女士包……这四个皮具的质量肉眼可见就要比小钱包好,夏晓兰想着是自己家人用,情愿买贵的,生意的钱走公账,这几个包都是她自己出钱。

    刘勇要是接到单子,大小也是个老板,得有派头。

    成品西装刘勇穿着都不合适,现在的西装风格就是松松垮垮,加上刘勇个子矮,长袖子和堆积在一起的裤脚,刘勇穿着一点气派都不显。夏晓兰看见公包,就想着要给她舅顶两套西装,成衣不行,回商都请裁缝量身做。

    直到夏晓兰离开鹏城,她都没等到汤宏恩的见面邀请。

    她不知道的是,她刚出关没多久,王司机就把电话打到了招待所。听说夏晓兰人已经走了,汤宏恩摆摆手,“算了,她应该是真的顺路带点土特产给我。”

    要是有事求上门,不会连电话都没等到就退房走掉。

    真的是纯粹给他带点东西来,那山药和红枣就显得更珍贵。

    小王瞅着领导挺高兴,心里对夏晓兰也很服气。

    ……

    张翠和夏长征不高兴。

    店里的生意一落千丈,前脚刚刚把夏红霞请回家,后脚夏老太就召唤夫妻俩回去。张翠很不想回去,她现在还需要奉承婆婆吗,夏家只有她和夏长征最有钱,夏老太能帮上的忙很小了!最听夏老太的老二夏大军不见踪影,夏红兵有自己的小心眼,夏家是榨不出多少钱的。

    不回去不行,夏老太能闹夏晓兰和刘芬,也能跑来张记门口打滚撒泼。

    张翠深知她婆婆有多么不讲理。以前这不讲理用来对付老二一家刚好,现在老二一家夏老太通通管不到,可不就是要来折腾别人了么。

    张翠夫妻还以为叫他们回家是说夏红霞工作丢了的事,张翠在路上就排演好回家要如何讲她的不易,店里她又做不了主,因为夏晓兰的缘故现在生意不好,她弟弟和弟媳妇只能请红霞先回家。

    想了一肚皮话,刚刚踏进家门,一只臭布鞋就迎面飞来,砸在张翠头上。

    “你还晓得回来啊,在县城当着老板多自在,红兵他们在乡下把你家地种了,你连一口饭都舍不得给侄女吃!”

    张翠捂住脑袋,她不给夏红霞吃饭,夏红霞还能长胖一圈啊?

    等等,老太太话里的意思,是知道“张记”属于她和夏长征了!

    张翠红着眼眶,“妈,哪个又在你面前说瞎话,我和长征能做主吗?那店可是——”

    “大嫂,那店是谁的?”

    王金桂说话阴阳怪气的,截住了张翠的话头。

    夏老太阴着脸看着她,“那店是谁家的?亲家母到处讲,你这个当女儿的多大方,给娘家人开着高工资,在县城赚了大钱,你还敢回来给老娘睁眼说瞎话!”

    张翠想跳河的心都有了,千防万防的,没想到是她娘家人泄露了底。

    夏子毓说要闷声发大财,张翠觉得有道理。在县城赚再多钱,她回家后一个字不吭,旧衣服继续穿着,财不露白。从摆小吃摊算起,也有三年光景,大河村哪个知道风声?泥腿子们八百年都不进一次城,张翠一直没露出破绽。

    夏长征狠狠瞪了张翠一眼,“张记到底是谁的本钱,你今天把话给我说清楚!要是再敢说谎话,我也学大军,和你离婚!”

    王金桂翻了个白眼。

    大哥演戏可真像!

    夏老太却是打从心底就偏向自家人的,还真以为连夏长征都不知道。

    “老大,你媳妇的心太大了,居然连你都瞒着,她开店赚的钱哪里去了,是不是拿去偷人养汉?”

 221:夏家的炸掉引爆了(2更)

    夏老太这话让张翠脸都气红了,她虽然知道夏长征的意思,但被夏老太说偷人养汉,张翠也急啊!

    夏长征脸色讪讪:“妈,您说啥呢,让孩子们听到像啥样。”

    张翠低着头不说话,夏老太骂了她足足有半小时。

    夏长征也骂,母子俩一唱一和的,配合的很是默契。夏老太心头那口气出了大半,才对张翠冷笑,“家里没分家,你把之前赚的钱拿出来,以后店里的事你和老三家的一起管。”

    王金桂简直喜出望外。

    张翠抬头瞪着眼睛。

    让她把“张记”交公?

    老太婆想的倒是挺好,“张记”是怎么开起来的,连夏长征都没出气。全是她张翠一手一脚,从推着流动摊位到终于有店面,一点点练手艺,一点点攒本钱。现在让她把店交公……那她情愿学刘芬离婚!

    夏长征骂老婆是演戏,自家的钱凭啥要分给夏红兵家一半?

    不分家现在都成老黄历,夏长征咳两声:

    “妈,让她把赚的钱交给我就行,店和红兵两口子有啥关系,家里的农活不要人做啊?”

    夏红兵也没想到有这样的好事从天而降,立刻跳出来,牢牢抓住夏老太的话头:“大哥,话可不是那样说的,大侄女的时候就说大家是一家人,让我们都掏学费。这钱我和二哥出没出?你们家偷偷在县城赚大钱,还要榨弟弟们的血汗钱,这事儿做的也太不厚道,我大侄女也是,大学生多金贵,明明不缺学费和生活费,竟也心安理得接过叔叔们给的钱……我要去问问大侄女,这事儿她到底知不知情!”

    夏红兵虽然没掏多少钱,说起来是很生气。

    那时候他不知道张翠在县城开店,真是傻乎乎掏钱送夏子毓上学。夏子毓不是考上大学才让全家凑钱的,念高开始,每个月都要送生活费去学校,夏老太就怕大孙女吃的差了影响学习。

    不仅是供夏子毓,张翠在县城给夏子毓洗衣做饭没收入,也算是被全家人养着。

    养个屁呢,全家都被老大一家三口给骗的团团转,他二哥最傻出力最多,他夏红兵也出了好几年钱啊。

    “张记”的老板曝光,夏家自然是吵翻天。

    张翠是不可能把钱交出来的,夏长征想分家。

    夏红兵却不好对付,和王金桂两人胡搅蛮缠,就是要活生生撕掉老大家一块肉来。分家他才不同意,他也不想一个人在家种地,要不那店都不开,两兄弟一块儿回家当农民,要不就把张翠娘家人弄走,把夏红兵和王金桂两口子换上去。

    “大哥,兄弟齐心才能干大事,别人都是外姓人,咱俩才是一个姓。”

    一个姓,同一个娘肚皮里爬出来的,也没有睡一张床生儿育女的夫妻亲密。夏长征脑子有毛病才会听夏红兵的话,可夏红兵性格和夏大军不一样,一点都不好糊弄,几个月没咋相处,夏长征觉得这个弟弟变得像滚刀肉。

    偏偏夏老太在气头上,是和夏红兵站在一个阵营。

    夏长征是想不管不顾分家,夏老太和夏红兵却不肯放他脱身,吵到最后没分成家,还退了一步,同意夏红兵和王金桂两口子去店里帮忙。

    至于张福满和江莲香,肯定是请不起了。

    张记现在生意不好,哪能同时请四个人?

    再叫张翠把之前赚的钱交一半出来,张翠咬紧牙不吐口:

    “真是没存下钱,开这个铺子到处送礼,要是有钱我早把俊宝接到县里上学了!”

    她这话谁也不信。

    夏红霞在旁边想说都看见张翠拿了好多钱给夏子毓,她亲爹夏红兵觉得也不能把大哥两口子逼急,就没让夏红霞说出口。

    夏红兵笑嘻嘻的讨好亲妈:

    “您就该去店里坐镇,我看我们都一起搬到县城住,在家种地没几个钱,还是城里人的钱好赚。”

    夏老太被小儿子捧得舒坦。

    到城里住当然好,县城里热闹,而且买啥都有,街上干干净净,不像乡下到处都是狗屎和鸡粪。听说城里人用水都是自来水,煮饭全是蜂窝煤,不像乡下要挑水喝劈柴烧。城里人也不用下地干活儿,每个月单位发工资,买米买油吃。前几年城里人是各种节衣缩食,新衣服要攒布票才能做,可农民就更没有地方找各种票据了!

    买自行车都要“工业卷”,农民哪里去找。

    农民心心念念的就是要当城里人,要不夏子毓考上大学,夏家上下咋那么高兴?

    考上大学的夏子毓会先成为城里人,有出息的话带着全家当城里人。

    夏老太想到城里人的生活,也十分羡慕向往。这时候她都忘了家里人全是农村户口,一大家子全跑去城里住,家里的地谁来种?不种地,每年的公粮要照缴,提留款也得出……除非像夏大军那样跑的无影无踪,一家子跑去安庆县,村里的干部就不会催缴这些钱粮了么!

    夏长征一个头两个大。

    家里不留下人种地,交公粮让他全部花钱去买啊?

    “妈,接您去县里住是应该的,谁反对我揍死他,可家里不能没人看着吧,我们都挤在店后院,那地方有几间房您上次也瞅见了,全家老小十几口人挤得下?”

    店后院有四间房,撵走张满福和江莲香,房子其实也能住下。

    夏长征和张翠两个带着儿子夏俊宝住,夏红兵家人口多写,夏红兵和王金桂两人住一间,两个小儿子住一间,夏老太就委屈下和夏红霞挤一挤。

    四个房间不是挺完美?

    那些房子小的城里人,住的比这还挤呢!

    张翠看见夏老太和夏红兵两口子商量的兴高采烈,也把贤良淑德的面皮扯下:

    “家里的田地谁来照看我就不说了,都搬去县城住,家里几个男娃都辍学是吧?我和长征都是没地位的个体户,可解决不了三个小孩儿上学的问题!”

    她儿子夏俊宝要去城里上学,张翠能求爷爷告奶奶的到处托人,可夏红兵和王金桂能生啊,除了夏红霞还有俩儿子,这都要算到张翠头上,她就是离婚也不肯养的。

    离婚!

    这年头忽然冒出来的,却咋都压不下去。

    张翠想着,她还有哪里需要夏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