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么,至少得两件才能凑够168元。

    两件衣服能赚好几十块,一双丝袜的成本不过几块钱,送出去就送出去呗。

    现在是送丝袜,夏晓兰以后还准备多搞类似的促销,送化妆品,送钱包之类小东西,要不是没有电脑操作,她还想在店里搞购物积分。手写就算了,太麻烦不好统计,是给刘芬和李凤梅俩人增加工作量。

    等到白珍珠发电报说又凑了一百双丝袜用火车托运过来,夏晓兰就笑:

    “等收到丝袜,我们就可以搞这个促销活动了!”

    两张海报贴店里,一张贴门口去,时间上写的是2月20号开始春季酬宾活动。

    海报在才刚贴出去就有顾客询问,原来有几个人打算买衣服的,临时又反悔,决定20号再来。当然,这样的顾客并不是太多,毕竟不是人人都想要免费赠送的丝袜……一双丝袜要10元,免费赠送的要买满168元,前后的数额差距不小,自然要考虑一番。

    好在店里不仅有女装,还有一部分男装。

    一个人买168元的衣服舍不得,还能给家里的男人买。店里的男装数量少而精,衬衣和西装都是好质量,一套西装也有一百多,再添个便宜的衣服,想凑够168元还不容易吗?

    白珍珠发过来的丝袜如约收到,2月20号正式开始搞活动,可把夏晓兰三人累的够呛。生意还没赶上年前大卖的那一茬,到了晚上一盘账,营业额从**百飙升到2000多。

    丝袜才送出去10双,一共才几十块的本钱,营业额多了一千多,利润多的是好几百块,几十块钱的赠品又算啥?刘芬和李凤梅这才明白夏晓兰把丝袜从卖改为赠送的原因。

    搞活动为了啥,不还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吗?

    “就和我们摆摊,有人要讲价,你钱数上不少,却送围巾或者手套给她们?”

    李凤梅总算是想起这一茬。

    夏晓兰点头,“对!但也不能随便乱送,只买条裤子,我送丝袜给她干嘛,满168元了,我们的利润有保证,送一条丝袜也不值多少钱。”

    丝袜的魔力没那么大,但它能诱导人多购物。

    本来买了百来块衣服,一想不如再添几十块,还能免费拿一双丝袜。也有人特别想要丝袜,但自己又买不了那么多衣服的咋办?拖着亲戚朋友来,大家买衣服的总数凑满168元即可,反正送一双丝袜,由你们自己协商着怎么分配。

    营业额是明晃晃的拉高,就证明夏晓兰这促销方法可行。

    海报上打出的50双丝袜送完为止,其实这次备货就有100双,要是生意好,丝袜基本上是无限供应的……这些套路84年的人还不知道,真以为只有50双。

    营业额提升,夏晓兰就想着安装电话的事。

    她原本以为是多花点钱的问题,也做好交几千块钱初装费的心理准备。但去电话局一问,人家就问夏晓兰家是什么级别的干部。

    她是啥级别啊?

    房主于奶奶是个扫大街的老太太。

    她和她妈都是个体户!

    在84年安装座机电话和钱无关,电话的线路不够,个个城镇职工家都要安装电话,把电话局的人杀了也办不到。夏晓兰也没和电话局的人抬杠,在她的香烟攻势下,有人才好心给她科普了下安装电话的条件。

    要安装电话,得有“线”和“号”。所谓的“线”就是指外面的电话线路,一个线盒里大概有15条线路,还必须留出一根备用的,万一哪条线路出故障,这根备用的线路就要马上派上用场。于奶奶家所在的这一区域,15条线路有没有都用完不好说,各位领导干部家安装电话的用途,总比夏晓兰这个体户强吧?

    不仅是线路,每个地区的电话号码也有数量限制,电话号码在电话局的机房里,所剩不多的号码,为啥要拿给夏晓兰用。

    这事儿就算找胡永才帮忙都不行,夏晓兰安装电话的计划暂时落了空。

    其实她要是真的想找人,剪彩时出现过的侯秘书或许能办到。为了安装电话去找侯秘书值不值?侯秘书看得是邵光荣的面子,邵光荣是因为周诚和康伟的关系——夏晓兰觉得还是绕的太远。

    于奶奶提醒她:

    “隔壁巷口不是有个公话?你给别人留那个电话。”

    公用电话当私人座机用?

    夏晓兰亲自小跑着测验了下距离,五分钟内能跑到,她决定就照着由于奶奶说的办!这时代打个电话,跑五分钟接电话又咋的,打电话的人可能花了一两个小时才拨通,多等几分钟也没有关系。

    公用电话装在一个小隔间里,有个年妇女就负责喊电话,某家的谁谁谁来了电话,她就扯着嗓门儿大喊一声。夏晓兰时不时给拎两兜国光苹果,或者带两包糖去和喊电话的程阿姨套近乎,没两天就和人混熟了。

    程阿姨磕着夏晓兰带来的瓜子,技术娴熟往外吐着瓜子皮儿:

    “只要你在家,我肯定能让你把电话接上,你要是不在家,我也用纸条给你写上别人说了啥。”

    “谢谢程阿姨!”

    “先别谢,喊电话一次五分钱,大家都这么收费,你这钱还是要出的。”

    这是程阿姨的正当收入,喊人接一次电话5分钱,夏晓兰岂会赖这个钱。

    “您放心,我肯定按规矩来。”

    夏晓兰掏出两张大团结,“您先把钱预收了,以后慢慢扣。”

    先存话费再接电话的,现在还真没有。程阿姨也有点惊,附近人都说夏晓兰和刘芬是于奶奶家的穷亲戚,忽然冒出来就是为了于奶奶的房子。这些邻居还不知道“蓝凤凰”存在,胡永才老婆也不可能乱说,程阿姨见夏晓兰出手大方,心里骂那些人胡说八道。

 215:康伟的装修订单(7更)

    夏晓兰搞定了公话间的程阿姨,又让龚洋设计了四张名片。

    她的名片上留的就是程阿姨守的这个公话号码,李凤梅和刘芬的联系方式自然是离服装店近的,刘勇的是离租的房子近。

    李凤梅和刘芬都不知道自己能拿名片做啥,“蓝凤凰服饰”,不晓得的人,还以为是家制衣厂呢,其实就是个服装店。夏晓兰是顺手做的,李凤梅和刘芬早晚要自己接触外面的生意,名片总会派上用场。

    夏晓兰的名片上简简单单一个名字加电话号码,刘勇的是“远辉装饰”。

    “远辉”连个门店都没有,夏晓兰已经给刘勇的名片印上了“远辉装饰负责人”的字样。刘勇这个光杆司令压力很大,有了名片后他不得不努力拓展自己的业务。

    第一个就是给康伟打电话,年前说好要装房子,这单工程到底何时才能启动?

    这才2月末,正月都没过完。

    康伟第一次和他妈提装修房子的事。

    康母是个秉性柔弱的女人,丈夫在的时候听丈夫话,康伟他爸牺牲后,要不是她还怀着康伟,这个消息肯定将她击垮。她把康伟生下来,没有为母则强,康伟奶奶更多的充当了她的角色,她还是悲春伤秋的,康伟和他妈说话都要小心翼翼。

    比如眼下,说了想装修下房子,康母眼神根本找不到焦距,你明明是坐在她面前和她说话,却能感受到她听话是入耳不走心。

    “好,你装吧。”

    她就这么不冷不淡回一句,康伟十分挫败。

    好像他不管说啥做啥,他妈都无动于衷,对生活没有一丝积极性。康伟有时候觉得,他没见上面的亲爸牺牲的同时,就把他妈的魂儿一块带走了,杵在他面前的分明是个行尸走肉。

    她有体面的工作,每天也把自己收拾的利利索索。

    但她对一切都不在意,是随波逐流的。

    连亲儿子也不太在乎,因为康伟有爷爷奶奶照顾,她就算不管,康伟也饿不着冻不着。但康伟也不能说他妈不爱他,家里面的大事小事儿,他妈都听他的——或者母子俩早该换一个环境了,康伟指望着重新装修房子能带来点改变。

    他妈既然不反对,康伟就拍板要重新装修。

    康奶奶很是舍不得,那房子里的好些东西,都是康伟他爸结婚的时候,康奶奶亲自给儿子挑的。

    康伟爷爷很能想开:

    “康伟今年都要满21岁,他爸走了也就是21年,我们放不下也要放下,总是顾念着死去的人,活着的人就不管了么?”

    多优秀个儿子,偏偏在战争牺牲。

    再多的权势又咋样,人的生死半点不由人,全看命运咋安排。康伟爷爷不看淡也没办法,那也是他最喜欢最骄傲的儿子,人死不能复生,他和老伴儿看不淡,康伟他妈就放不下。

    重新装修下房子也是应该,换了新的环境,老大媳妇也该慢慢放下。

    康奶奶被老爷子说服,“那装修屋子的时候,让他们母子俩搬到这里住。”

    康奶奶又挺高兴了,康伟小时候都是她在带,后来康伟小学毕业又搬回去和亲妈住,康奶奶最宝贝这个孙子,巴不得天天能看见。

    康爷爷也想孙子。

    但其他的儿女却怕二老太偏爱康伟,严防死守的,康爷爷心里挺担忧。要是两个老的一走,孤儿寡妇的还要靠康家其他人看顾。康爷爷就是发现了这点,才把康伟给送了回去。

    现在么,康伟都快21岁的人了,最近在跟着周诚一起做事,晓得自己上进而不是指望着康家的谁拉扯,康爷爷的顾虑没那么多。

    “让他们回来住,等房子重新装好了再看情况。”

    康奶奶心情欢畅和人一起收拾房间去了。

    家里的长辈们都没意见,康伟也就回复了刘勇:“刘叔,您这边随时可以过来。”

    有电话联系的确要方便许多,哪怕打电话接电话比较麻烦,那也比电报要快,更别说信件。夏晓兰给周诚回信时也说了新的联系方式,并且说了去京城的大致时间。

    等周诚收到这封信的时候,她和舅舅刘勇差不多也到了京城。

    康伟这一单,夏晓兰就想尝试着和龚洋合作。

    龚洋听说要去京城,实在惊了惊。

    他顾虑的不仅是来回要耽搁的时间,还有路费和在京城的食宿花销。

    夏晓兰直接打消了他的顾虑:

    “你是我们请的设计顾问,这些费用都由我们承担的。大概半个月后出发,可能要耽误你三四天,你把时间安排好就行。”

    给康伟装修房子才叫兴师动众,带个美术系的学生算啥啊,还带了俩工人过去呢。泥瓦工的介绍信找谁开,这些事儿都要刘勇去操心。负责人不是那么好当的,康伟那边说可以安排个便宜的招待所——这也是夏晓兰再三强调的。

    康伟要想着双方的关系,给安排个贵的饭店,住的倒是舒坦了,这么几个人的食宿搞完,刘勇这单肯定又要往里面贴钱。做什么生意在起步阶段,当老板的都得控制成本,光想着享受了,那才是自己玩垮自己!

    龚洋晕乎乎的。

    不就是接了个小活儿,帮夏晓兰画几张海报么,后来又设计啥名片,现在更要跟着去京城?

    龚洋嘴上说不一定能请到假,其实他内心已经是从了的。

    又不让他花车费和食宿,干活有钱拿,还能去首都,这种好事儿谁会拒绝。

    美术系大三学生要比其他学生自由,美术系还有个外出采风写生的要求,写生又不是只能去野外画画山水,他可以去画首都的风貌!

    夏晓兰离开吧,正好让人给看见了。

    最近夏晓兰来找了龚洋两趟,认识龚洋的人就起哄,以为是龚洋对象。

    “长得真好看啊,龚洋你哪儿认识的?”

    “卓师妹介绍的,人家来找我画画的。”

    画画的?

    龚洋是在外面接各种活儿,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儿总来找龚洋画画?听上去就挺奇怪嘛。

    同学不信龚洋也没办法,他自己都觉得奇怪,夏晓兰才多大啊,不仅在商都百货大楼旁边有一家店,现在还把生意做到了京城?

    京城人装修房子,还要从商都请人过去,这种事也超出了龚洋的想象力。

    他自己为了多点颜料和画纸,别人瞧不上的小活儿他都接,真的难以想象有人能这么不把钱当成钱用——等等,刚才夏晓兰说了食宿和车费全包,好像没说待遇啊?

    龚洋心里七上八下,一头钻进了图书馆。

    别人花了钱把他请到京城,他要是不会画装修效果图,那就太丢脸了!

 216全家一起进步!(8更)

    “蓝凤凰”的活动颇有成效。

    一百双丝袜快送完的时候,这一批春装也卖的差不多。3月初,商都的天气终于回暖,时不时出个太阳,这更拉动了服装店的生意。双重刺激下,这批春装销量就起来了,店里每天都忙的不得了。夏晓兰看店里的货不够了,肯定要再跑一趟羊城。

    这次不能让陈锡良直接补货,3月份,羊城的各种春装新款都出来了,肯定要比上次的选择面大,季末才补已经卖过的款,正在热卖时当然要有新款来刺激人消费者的眼球。

    这一次她就没带李凤梅或者刘芬去,店里的生意也丢不开手。

    刘芬原本还想自己种分到的田地,看眼下这生意的架势,她哪里还有那个闲工夫?可天气回暖,让她把田地白白荒着也不可能,李凤梅就说学她家直接租给村里人种。

    “这事儿早该在出门前办好,现在又要跑回去一趟,让涛涛他爸回去吧!”

    李凤梅把刘芬说的不好意思。

    刘勇还没接到生意,但刘勇不是每天闲着,一个就认识几个字的农民,通过夏晓兰认识的那个美术大学生龚洋办了个借书证,现在每天都钻图书馆。家里的男女老少都在学习,夏晓兰说社会在进步,人要活到老学到老,知识不嫌多,早晚能用上。

    同样是80年代发家,有的个体户把生意做成了集团公司,有的人再过几十年混的马马虎虎,最初发家是机遇,能不能长久的保持事业的活跃,肚子里有货的总比没货的强!

    有的人当了老板在拼命学习进步,有的人暴发后就开始买车买楼包二奶,夏晓兰不批评后一种生活态度,但她更想一家人改善了生活环境,却不是家人彼此间面无全非。

    两口子之间,舅妈李凤梅要是成了女强人,舅舅刘勇原地踏步,还是农村老一套的思想,家庭能稳定吗?反之亦然,刘勇要是哪天发了财见过大世面,李凤梅还是乡下的农村妇女,俩人话不投机半句多,感情不出问题才怪!

    进步是一起的,变好也是一起的。

    夫妻之间是这道理,孩子和父母之间也是。孩子有了出息,别嫌父母老古板,他们没有接触新事物的条件和勇气,多花点耐心带着他们一起走,一家人都在变得更好,谁也不被社会淘汰!

    上了年纪,思维和记忆力都比不上年轻人,化底子还差,对书本上的东西理解力也不足,刘勇这一番“充电”,比在乡下干农活时还辛苦。他学的东西更有专业性,刘芬和李凤梅这样翻翻时尚杂志的,对比之下就很轻松……刘芬也心疼大哥,就没同意让他回乡下:

    “我下午时稍微早点走,到晚上也就到村里,和人讲好帮种田的事,我一打早再骑车回来,只耽误半天功夫。”

    半天,李凤梅又卖衣服又收钱,也能勉强撑过去。

    刘勇现在都学疯了,经常把眼睛熬的红红,瞧上去比要高考的夏晓兰还认真,刘子涛放学回家都不敢吵着他爸,自个儿乖乖学习,前天小测验,刘子涛成绩还进步了!

    刘芬不想打断她哥这股劲头,李凤梅也没勉强。

    夏晓兰刚刚踏上去羊城的火车,刘芬就骑着自行车回乡下——女士自行车小巧漂亮,车圈却不如28大杠大,跑的也没有28大杠快。女士自行车在商都市里骑骑还行,要说跑乡下的烂泥路,还得用刘勇那辆大自行车。

    刘芬要回乡下,也得带点东西。

    她这个是受夏晓兰的影响,夏晓兰从来不空手上门。这事儿不也得托陈旺达办么,人家陈村长把田地和宅基地帮母女俩争取到,你们这田地不打算自己种,还得给人说一声。

    但是带啥东西回去?

    刘芬对这些人情世故没啥经验,她从前也没有走礼的资格啊,在夏家当人媳妇时就没摸到过钱。

    于奶奶十分无语:

    “闷葫芦,木头人,戳一下才知道跳,也不晓得咋生出一个人精。”

    女儿太精明,就衬托的当妈的傻。于奶奶念叨归念叨,面对这样连还嘴都不会的老实人,她不免要替刘芬操心:

    “你们屋里不还有烟?拿上一条烟,买两包白糖、两封挂面。你也别管你们村长让谁帮忙种,东西送到了把要说的意思传达到,包你每年都不用操心……啥时候想把田收回来自己种,这事儿你们村长还会给你解决。”

    请客送礼都是学问。

    于奶奶别的不懂,这事儿难道不晓得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