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夏大军惊喜交加,磕磕巴巴的问:
“县一的校长啊?人家一个大领导,愿意见我不?”
夏子毓没把话说的太满,就说自己先试一试,准备初二带着夏大军一起去给孙校长拜年。
张翠和夏长征看不懂女儿的操作,夏老太心里也不太痛快。
王建华说夏子毓太善良,夏红兵私下里教夏红霞:“你可别和晓兰作对了,万一她能考上大学,将来也多个人能帮衬你,你脑子一根筋非要和她较劲干啥?”
夏红霞不服,说夏晓兰考试成绩肯定是作弊,能考上大学才怪!
夏红兵本来想骂她,转念一想,要是刘芬真的夏大军复婚,晓兰那丫头回家来住,能不能考上大学可就说不好了。他又不是二哥那个棒槌,被大房一家人逗傻子一样玩。
他想叫夏红霞别那么傻,不要整天跟着夏子毓打转,又觉得夏红霞掩饰不住自己的心思,要是被夏子毓给看出来了还挺麻烦。
二哥赚的几百块钱,又被老太太掏走,肯定要贴补给夏子毓。
都是夏家人,就只有大房会花钱,别的都是傻子啊?
夏红兵现在对大哥一家人很不满,夏红霞回来讲讲小吃店的事,他就猜那店多半就是大哥大嫂的,子毓舅舅和舅妈才是幌子。一天都要赚几十块,一个月好几百块收入的小吃店开着,还要回家里哭穷,让大家掏钱帮忙供夏子毓上大学!
王金桂在房间里骂骂咧咧,她也觉得大房奸猾,可又不敢撕破脸,指望着能沾光占便宜——夏红霞在小吃店帮忙,除了包吃包住,临过年张翠给做了一身新衣服,还包了50块钱的红包,就当是夏红霞的工资了。
王金桂嫌少,从农忙结束进城,到腊月29了才回家,前前后后忙活了多长时间,居然才发了50元工资。夏红霞一身新衣服能值几个钱?棉袄最多用七尺布,里面塞了两斤棉花不得了,再算上裤子和鞋,加起来也超不出50块。
夏红霞眼皮下钱,又拿钱又穿洗衣服,美得冒泡。
王金桂却说张翠两口子小气,一个月赚那么多钱,多给亲侄女发点钱会死啊?
“就是抠门儿,我们红霞多辛苦,在他们店里干了几个月伺候人的活儿,人都累瘦了……”
王金桂睁着眼睛说瞎话,夏红霞哪里是瘦了,分明是长胖一圈。
夏红兵从床上蹦起来,“就你话多,我到妈哪里看看她屋里的炭盆暖不暖。”
王金桂还没反应过来,夏红兵就跑了出去。
“就显摆你自己孝顺!”
炭盆暖不暖?
一大家人,老大不关心,老二不吱声,你一个老小蹦跶的倒是挺欢。
要不咋说夫妻俩还缺了点默契呢,夏红兵关心老娘暖不暖是次要,主要目的是掏老太太的钱。可他已经去晚了,夏大军交公的400块钱已经被夏老太给了大孙女。
“子毓要上门去见未来公婆,路上不要花钱的?上门还得带点东西,建华到夏家都提了一大堆东西,可不能让王家把子毓看轻了!”
夏老太偏心的理直气壮,夏红兵只是痴缠,说家里连过年走亲戚的礼都买不起,还埋怨夏老太:
“二哥要出门打工,您非得让我留下来,窝在乡下几个月,我手里哪里还有钱?”
几个月不仅没赚钱,因为太闲,夏红兵迷上了和村里闲汉打牌。技术不佳,夏红兵在外面欠了好几百的赌账,他要和不先搞点钱把债主那边稳住,这年也别想安生过。
夏老太拗不过他,到底掏了私房钱给了夏红兵100元。
夏红兵拿了钱嘴巴也甜:
“妈,您早点睡,晚上别受冻了!”
夏老太捂着胸口,刚刚掏出去100块,她心疼的睡不着。
而且夏子毓死活要把夏晓兰那破鞋弄回来,当着王建华的面夏老太不好表现的太过分,其实夏老太担心的都睡不着觉。她和夏晓兰那小破鞋多半是八字不合,看见她就烦。
刘芬也是不下蛋不晓得讨好婆婆的锯嘴葫芦,夏老太最不喜这儿媳妇。
好不容易两个讨厌鬼都赶出家,又要把人给找回来,就算夏晓兰真能考上大学,能给她这当奶奶的好脸色?
小破鞋记仇呢!
只有她的乖孙女子毓才靠得住,她对子毓,子毓将来肯定会孝顺她。
子毓那孩子,浑身的优点数不清,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善良!
161:周诚家知道了!(6更)
夏子毓在夏家自导自演一出几乎能感动她自己的好戏。
在七井村,夏晓兰完全不被影响。腰包充实,今年的除夕就是好过,虽然没有电视,全家人围着火炉烤火吃瓜子聊天,也能守岁。
涛涛的脑袋一点一点的,眼看着还没到凌晨12点就坚持不住打瞌睡。
刘芬推推他,塞给他一个胀鼓鼓的红包。
“姑给你的压岁钱。”
除夕十二点前给的红包叫“压岁钱”,压岁即是压祟,在新年倒计时钱给,是长辈祝愿晚辈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除了年前给的,还有正月里去走亲戚时,亲戚收了礼物,会给小孩子封红包,这是拜年红包。
这年头大家都没啥钱,红包里顶多装5块、10块的,穷一点的人家甚至会包一两块。
这种红包都是相互给,你给我加小孩,我来你家又把红包还回去,要是谁家一直散红包出去不往回收,正月里简直是大放血。
刘芬给侄子准备了红包,李凤梅也给夏晓兰准备了个。
夏晓兰再过几个月得满19岁,结婚早的话孩子都满地跑,哪里还好意思要红包?
李凤梅强迫要给她,夏晓兰没办法接了。一捏那厚度,估计至少是100元——刚好和刘芬给涛涛的压岁钱相同,夏晓兰无奈看了她妈一眼,传说的红包抵消**,原来是真的。
守到晚上11点时,李凤梅张罗着包饺子,全家人都一起上阵,揉面擀面皮,调馅儿包饺子,还要往饺子里塞硬币,夏晓兰看见李凤梅偷偷在塞硬币的饺子上做记号,她也没声张。
刘勇买了鞭炮,掐着12点时候在屋子外面点燃。
还没到12点时就有零星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越接近12点鞭炮声越多,这时候放烟花的人很罕见,鞭炮是每家都要买一挂的。
刘勇买了几挂鞭炮,沿着家门口那条路长长铺开,将鞭炮头尾相接,可以响的更久!
农村迎新年放鞭炮的多少,也代表着一户人家家境是否殷实,毕竟就响那么一会儿,家里不富裕的也就意思意思。往年刘勇也是意思意思的那一波人,今年荷包里的大团结满满,也算打了个翻身仗。
碰见邻居家也在放炮,提着嗓门儿大叫:
“勇子,你这炮仗可够厉害的,多少响的?”
“1000响的,5挂接上呢!”
赫,可真够财大气粗的。
去年放的一挂小小的鞭炮,就100响的那种吧!
小孩儿就喜欢这种时候,刘子涛都不打瞌睡了,在院子里看刘勇放炮,夏晓兰怕他耳朵受不了不让他靠太近,刘子涛兴奋的又跳又叫。
家里的环境咋样,小孩子也是敏感的。
去年对刘子涛也是很重要的一年,首先他成了一名小学生正式上学,没多久父母就带着他搬到了省城商都住,他也转学到商都的小学。家里以前难得吃一次肉,好不容易吃一顿,他爸妈都要紧着他先吃。
现在基本上天天都有个肉菜,刘子涛嘴巴越吃越挑,没肉就还不下去饭。
新衣服新鞋子更不用说,家里就是倒腾服装生意的,少谁也不会少了刘子涛穿。
五岁已经是能记事的年纪,刘子涛还记得去年过年,有人来家里要账,就是拿不出钱来还,要账的人就不走,他妈还给对方擀面条吃……可算把要账的人送走,他妈就和他爸大吵一架,刘子涛吓得直哭,他妈搂着他也哭了。
开始态度还很凶,看见他和妈妈哭了,爸爸也不吵架。
摸着脑袋说了好多话,刘子涛都不记得。只知道正月没过完,他爸就背着包出远门“打工”。
过了几个月拿钱回来还账,他妈把债主一个个叫到家里来,还了几次才把账还清。
然后他爸买了辆新自行车骑着回家,再然后晓兰表姐和二姑就来了。
刘子涛兴奋大叫,不一会儿就一身汗。
外面的鞭炮声音渐渐小了,夏晓兰蹲下去给他检查身上有没有鞭炮溅来的火星,刘子涛忽然趴在她耳边说:“晓兰姐,我觉得自己好幸福啊!”
夏晓兰噗嗤一笑,“人小鬼大,你晓得啥是幸福?”
刘子涛急了:“老师说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有书读,有衣穿,有饭吃,就是幸福!我就很幸福!我还有爸爸妈妈,有晓兰姐,有二姑!”
这小鬼简直太讨人喜欢,夏晓兰的心软成一片。
刘勇放完炮回来,听得真切。
他以前多混账啊,幸好醒悟的不算晚,一把将儿子捞到背上,把刘子涛两腿架到脖子上,往屋里冲:
“走,吃饺子去!”
迎新年的鞭炮放完了,就到了吃饺子的时候。
今天的饺子是纯肉馅的,每一个咬下去都特别满足。夏晓兰和刘子涛不出意料都吃到了李凤梅做了记号的饺子,夏晓兰是有心理准备,刘子涛个小屁孩儿老实,差点没把牙给崩掉。
他捂着嘴巴要哭不哭的。
“不许哭啊,都已经是大年初一了,新年不能见哭声。”
夏晓兰也哄他,“你吃慢点就不会崩牙,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会更幸福!”
刘勇愁啊,咋能不崩牙,吃的太急!
刘勇忽然想起周诚,吃条青鱼都说出个一二三,也不晓得家里是咋教育的。刘勇也是想得远,还没成富一代呢,就在考虑如何培养刘子涛成为有逼格的富二代。
放过鞭炮,吃过饺子,除夕就算是过完了。夏晓兰睡觉之前,在枕头下摸到一个胀鼓鼓的红包,不用想都知道是刘芬偷偷放在那里的。
母女俩赚钱不分彼此,钱是混淆到一块儿用的,但刘芬对夏晓兰就是有种补偿心理。
从前搞个一两块的压岁红包就很难了,今年赚到钱了,就给夏晓兰补上。
……
京城的周家也在过年。
周诚的爷爷奶奶还健在,身体还十分硬朗,平时并不跟儿女们一起住,人老了也不喜欢爬楼梯,给周老这样的高级退休干部安排的都是平房院子。级别到了,退休也有勤务员照顾,老两口自己住着也挺自在,过年时儿孙都齐聚一堂,对老两口来说已经很幸福。
拿周老来说,他多少战友没来得及享受和平的日子就牺牲的,又有多少是等来了和平日子,身体不允许他们享福,早早就走了的?
周老爷子就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
运气好,心不贪,让他一步步走到今天,安安稳稳交接了职务,可谓是善始善终。
他和妻子名下两儿两女,也都身体康健,没让他们白发人送黑发人,还有啥不满意的?哪怕有的孩子要工作上要优秀点,有的孩子能力普通,周老爷子一点都不贪心。
炮火走过来的,知道啥都没有命重要,更何况周家人也没有像别家那样斗得像乌眼鸡,小摩擦有,大体上还挺团结。
除夕夜,周家儿孙都齐聚一堂陪着二老守岁。
唯独缺了周诚,周奶奶就念叨她的大孙子,她的孙女就有点吃醋。周诚的堂姐周怡忽然说道:
“奶奶,我听小姐妹讲了一件事,不知道是真是假,说诚子自己处了个外地女孩儿……您呀,要有孙媳妇了!”
周怡这话一说,全家都安静如鸡。
关慧蛾手里的汤勺差点掉到碗里,“周怡,你从哪里听来的?”
162:周诚对象是豫南省人(7更)
周诚谈对象?
虽然周诚还不满21岁,关慧蛾总有种儿子将来会打光棍的感觉。
周诚长得像关慧蛾,模样没得说,就是那性格痞里痞气的,在有些事情上特别成熟,在男女关系上又完全没开窍,多少女孩子喜欢他呀,包括周怡的一个好姐妹,从十几岁就喜欢周诚,为了周诚都要魔疯了。周怡偏向好姐妹,周诚要不找还行,找个外地妹,大家心里都不舒服。
啥意思呀,宁愿挑一个乡下女孩儿,也看不上她们一群大院姑娘吗?
周怡是故意把事情挑破,她也不心虚,圈子里都传遍,不过是还没传到长辈们的耳朵里罢了。要当着周诚的面,周怡还有点怕堂弟,周诚今年不是请不到假么,周怡就没啥顾忌。
见关慧蛾不信,周怡噼里啪啦,添油加醋的把圈子里的流言说了:
“说是诚子去外地路上遇到的,英雄救美嘛,和人家姑娘就一见钟情了,那女孩儿家条件特别差,人是顶漂亮,把诚子给迷得紧!我听说部队催了好几次诚子才归队,多半就是为了他交的这个对象了吧,婶婶,诚弟没告诉您和我叔呀?”
关慧蛾能说啥,当着一家人好奇的眼光,她只能替周诚说话:
“周怡你太大惊小怪了,周诚都快21岁,处对象不也挺正常?处对象就是个相互了解的过程,他给我提过一嘴,不过还没到领回家见父母的时候。”
关慧蛾说的太真,连她丈夫都相信,别说其他人。
周怡还不依不饶的追问,“周诚现在都能为她耽误工作,我看外地小姑娘有手段呢,婶婶您现在不管,周诚真的把人领回家说结婚,您同不同意他结婚呀?我们这样的家庭,外地小姑娘巴上了才舍不得放手……”
关慧蛾被侄女堵的接不上话。
周老爷子有点情绪,“周怡,背后不说人是非,你都没见过周诚的对象,就不要道听途说评判别人。只要家世清白,人品好,我们周家又不是那种老封建!”
周老爷子也挺意外,周诚自己处了个对象,按照周怡的说法,可能女方条件不太好。
周诚自己能干,家里当然希望他找个势均力敌门当户对的老婆,不说帮上忙吧,起码不会拖周诚的后腿。但也要看人,家世不是硬性标准,女方个人是否优秀,能不能担起周诚妻子的责任,才是周老爷子最看重的。
他没啥好急的,就像关慧蛾说的,周诚又没把人带回来,就说明两人的感情还不到见家长的那一步。周诚才21岁,再过几年再说婚事也挺好,现在还能专心在事业上。
周怡不甘心,然而周老爷子一发话,周家其他人已经把这个话题搁下。
关慧蛾把儿子的面子撑足,其实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件事。好不容易在老宅一起看完春节联欢晚会,守岁迎春,回自己家的路上,关慧蛾就对丈夫说道:
“不行,我明天得去看看周诚,把你车借我用一用。”
周诚父亲原本在闭目养神,闻言睁开眼睛看了妻子一眼:“原来你不知道周诚对象的事儿,差点把我都骗过去。你要去问周诚?他忙的连春节都不回家,你拿这种流言去打搅他工作,哪有你这样当妈的!不用去问了,周诚的对象应该是豫南省的。”
臭小子,藏得还挺深。
不过年轻人第一次处对象,到底是忍不住嘚瑟炫耀,信阳毛尖和大枣把他自己给卖了。
关慧蛾关心则乱,还没想到枣子和茶叶哪里去,等到丈夫提醒,她方后知后觉。
“你说那红枣和茶叶,是周诚对象寄的?”
是儿子的孝敬的东西,哪怕柠檬都带着甜味。是要和她抢儿子的女孩儿寄得,红枣好像也没那么好吃了。关慧蛾的一颗心啊,真是七上八下。
当母亲的怕啥呀,儿子长大了不谈对象,怕他不开窍。
一开窍吧,又怕被别有用心的女孩子骗,怕周诚真如周怡说的,被一个外地姑娘给迷住。周怡说条件特别差,关慧蛾就想,“特别差”那得是多差呀,大过年的,她晚上能睡着觉吗?
……
年三十的晚上,夏晓兰一觉睡得舒坦。
早上一直睡到八点过才醒,初一不走亲戚,家里人约好了要去附近的白溪寺烧香。
白溪寺就在白溪水库边上,在国营饭店里吃的那条大青鱼,就是白溪水库里捕捞的。白溪寺在安庆县挺有名,有的人说它很灵验,有的人是喜欢它的斋饭。
“今年白溪寺的斋饭都涨到五毛一个人了,去年才三毛。”
李凤梅也不缺两毛钱,她就是感慨下。
夏晓兰对寺庙没啥兴趣,不过大过年的乡下没啥娱乐项目,到白溪寺不用烧香拜佛,每年初一都有庙会,这对夏晓兰还是挺陌生的经历,反正她上辈子小时候没去过啥庙会。
今天去白溪寺的人特别多,家里有拖拉机的,把车上后斗放上板凳,一车能拉二三十个人,上车就1元,负责拉到白溪水库那里。
拖拉机颠的屁股疼,可不坐车吧,又只能靠双腿走着去。
刘勇那辆自行车也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