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5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折腾了一上午,才把手续搞定。
领了一张课时表,她需要上哪些课一目了然。
教材是自己买的。
这部分的费用,教育部并没有算在其中,办事员好心告诉夏晓兰可以买旧书:
“能替你省一大笔钱!”
华人学生?
好像都不太富裕啊。
这人真的是好心提醒,因为大学教材在美国真的不便宜!
教材是极度不统一的,每个教授要讲什么,他指定的教材都由某个出版商垄断,出版商自行定价,不买或者找相似的替代教材?别做梦了,谁也不敢拿成绩冒险,教授指定教材,也会从该教材里留作业!
而且找到的替代教材没准儿也不便宜,那可能是其他大学的教授指定的。
二手书市场自然应运而生,已经学过某门课的学生把自己的教材卖掉,如果想省点钱的话,可以向他们购买。
但出版商也不傻,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会不断印刷新版。
每一个新版里,图表变了,页码被打乱了,作业题都更新过,新旧教材要对照着就非常麻烦。
夏晓兰懒得费这个功夫,直接花钱买新书。
学校里有书店,这里能买到课表里的绝大部分书,一门课会有三、四本书,加在一起不少,专业书又厚又贵,足足花了夏晓兰700多美元……也就是她能随意承受,换了一般公费留学的,国家给交学费,自己平时全靠奖学金和打零工生活,700多美元真是剜心之痛了。
这真的不是一笔小钱,胡瑛怕夏晓兰刚到美国搞不清这边的物价,特意告诉她一些花费。
比如胡瑛和温教授夫妻俩生活,两人一周的生活费大概在70…80美元之间,这是购买两人一周食物的花费。
夏晓兰买齐一学期的书,温教授夫妻能支付10个星期的食物花费!
还不够直观的话,兑换成华币,就算按照官方汇率3。45,接近3000华币,就是买几本教材?
在国内贵的要命好吗,夏晓兰曾经花了一万多,可给安庆一中图书馆捐了许多书!
“公费留学还好,自费留学的,申请不到奖学金,真不知道要在美国怎么生活……”
夏晓兰嘀咕着,知识的高价值在美国表现的特别明显,买教材的钱差不多能买一辆二手车了。
她本来好好骑着车,猛然捏紧了刹车。
第一天就瞧见老熟人了!
宁雪抱着书和几个白人学生一路交谈,她是按照正常春季学期开学时间报道的,已经在康奈尔大学建筑专业念了一个月。
夏晓兰这生瓜蛋子还像无头苍蝇一样,宁雪显然已经适应了康奈尔大学的生活。
她抬头也看见了夏晓兰。
冲夏晓兰一笑,没有特意走过来寒暄,又转头和身边的白人同学继续说话。
——哟,宁雪同学这是把地皮给踩热了?
【第四卷:美国梦】1348:地狱教授麦卡锡(1更)
异国他乡继续当校友,宁雪没对夏晓兰太热情。
夏晓兰也不失落,这才是宁雪该有的样子,高岭之花嘛!
看来宁雪真的很适合康奈尔大学,康奈尔大学的建筑专业本科,是拿过全美第一的,每年面向全世界招的学生,不会比华清建筑系更多……强者汇聚,宁雪应该是有了新的对手。
宁雪很快和新同学一起走过,他们嘴里讨论的是麦卡锡教授布置的作业,这是一个学习小组。
夏晓兰也要上麦卡锡教授的课,她和宁雪的课程表很大程度是重合的,宁雪是要修学分,有的课不得不选,夏晓兰来交流学习一年,自然也要挑大牌教授的课,方不辜负这一番出国的折腾呀。
“那就还是要打交道咯?”
她被宁雪分散了注意力,车头就歪了下,有几本专业书又厚又重,从车筐里掉了出去。
夏晓兰正要弯腰,一双手已经替她将书捡起来。
金褐色的头发,灰色眼瞳,夏晓兰已经不算矮了,还得抬头看这人……她在心里估算了下,这是比她家诚子还高一些呢。
是个大帅哥。
高鼻深目的大帅哥在美国比比皆是,特别是在纽约机场是感受最明显,毕竟是美国第一大城,全世界的帅哥美女都在朝纽约跑,试图在这个城市实现自己的“美国梦”。
“建筑专业的?嗨,我好像没见过你,丹尼,酒店管理的。”
酒店管理是康奈尔大学的王牌专业。
建筑专业是全美第一,酒店管理专业能争一争世界第一了。
别人很友好,夏晓兰也没有拒人千里之外,“我是华国来的交流生,你可以叫我夏,我们华国人的名字要发音正确总是很困难。”
自我调侃的确是打开社交局面的一种好方式,丹尼忍不住笑起来,指着自己身后一群人:
“我们一群人要去解决自己的午餐,你愿意加入吗?”
夏晓兰本来想继续逛一逛校园的,或者在镇上走一走。
丹尼热情相邀,夏晓兰也不可能永远不和别的学生接触,干脆很爽快的答应了。
她口语没问题,性格也不是内向的,很快就和这群人说上了话。
在美国交朋友非常容易,看谁顺眼就能聊上天,内向矜持不是美德,反而要被排斥。丹尼一群人七八个人,基本上全是酒店管理专业的。
夏晓兰还没和建筑专业的同学混上,已经打入酒店管理专业的圈子。
这也很出乎夏晓兰的意外。
酒店管理专业出俊男美女的比例很高,丹尼他们中午的聚餐是在学校餐厅,学校餐厅有便宜的学生自助,丹尼等人都说不好吃。
“汉堡套餐不错。”
丹尼这样说着,还说夏晓兰是新朋友,他愿意支付夏晓兰的那份餐费。
哦,大家吃饭都是aa,各付各的钱,夏晓兰也早有心理准备。
她没有充大头说自己请客,交朋友不是靠撒钱交的。
何况她在丹尼这些人面前撒什么钱?
便宜的自助不吃,要吃3美元一客的汉堡、三明治套餐,夏晓兰也不觉得他们非常穷。
但她坚持要付自己的一份,这边的社交规矩如此,夏晓兰也不想让别人觉得华国学生贪小便宜。
“ok,ok,你说了算!”
丹尼没有强求。
夏晓兰是新认识的,一顿饭大家的关注点都在她身上,都对她很感兴趣。
知道夏晓兰只是来交流学习一年,一个叫南希的女生很遗憾:“夏,你应该争取留下来念完本科,康奈尔的本科建筑专业太棒了,你在这里会得到自己想要的!”
华国有什么好大学吗?
这些人是完全没印象的。
美国的实力在全世界最强,大学自然也是最棒的,美国人都有这个自信。
“南希,谢谢你,我会考虑的。”
在康奈尔念完本科?
像宁雪那样无牵无挂的还差不多,要夏晓兰把国内的大好局面完全撇下,她也办不到呀。
一年已经是极限,时间再多,就打断了她的事业规划。
交换生是公费的,华国学生要想长久留在美国,不申请全奖靠什么生活?丹尼看见夏晓兰还来不及换的坏表,语气夸张的转移了话题:
“夏,你正好过来念大二,那就要必修麦卡锡教授的课?上帝作证,他是你们建筑专业的大魔王!地狱难度的高要求,我认识一个朋友,他说自己从麦卡锡教授手里拿到a的代价是发量减少了一半!”
夏晓兰不由摸了摸自己的马尾辫,她又不缺营养,头发养的又黑又亮,她对自己的头发还挺满意。
掉一半?
她现在把麦卡锡教授的课退掉行不行?
丹尼不是开玩笑,麦卡锡教授的“威名”,已经辐射出了建筑学院,连酒店专业都耳闻麦卡锡教授的变态……哦不,是严厉!
南希亦向夏晓兰投来同情的目光。
有衬托才有幸福,南希忽然觉得学酒店管理还是很幸福的,她和丹尼谈论起之前的假期实习,说是什么威尔逊酒店,夏晓兰耳朵一动。
哪个威尔逊?
不会那么巧吧!
不过美国的“威尔逊”那么多,夏晓兰没有追问,她还是更担忧自己的明天——明天她就有麦卡锡教授的课,简直太可怕了。
和丹尼等人分别,夏晓兰回到温家。
温教授看她连教材都买好了,忍不住叹气,“忘记告诉你可以买旧教材了。”
“节约时间至上,下学期再说买旧教材吧,我今天听人说麦卡锡教授很严格,您对了解他吗?”
温教授一顿,“差点忘了,你要修麦卡锡的课……你觉得你老师脾气如何?”
茅康山的脾气?
炮仗一点就燃,对夏晓兰已经是难得和气,这不是夏晓兰自己总结的,是周茂通师兄带着怀念的语气说的。
但攻击力下降的茅康山,平时好说话,一旦进入教学模式,也经常把夏晓兰骂的狗血淋头。
“所以……”
“所以麦卡锡教授,是你老师脾气全盛时期的刻薄版。”
再给茅康山加一个刻薄属性?
夏晓兰已经头皮发麻,“我该怎么办?”
温教授从她今天买的教材里,抽出一本《结构要素》。
“我的建议是你提前预习一下麦卡锡教授的著作,距你第一次听麦卡锡教授的课,还有15个小时。”
【第四卷:美国梦】1349:被虐到走路发飘(2更)
还有15个小时?
15个小时够干什么!
温教授却不像是在开玩笑。
夏晓兰手上拿着的《结构要素》正是麦卡锡教授的著作,这在美国很常见,教材的售价高,撰写教材的著作版费自然也高,很多教学一线的大佬们都很乐意将自己的授课内容整理成专业教材出版,他们在授课时,不选择自己的著作,难道选别人的?
像麦卡锡教授的这本《结构要素》,是经过教学检验的,能在康奈尔大学建筑专业作为教材,美国其他大学很多建筑专业同样选用了麦卡锡教授的这个版本……页码是395页,温教授让夏晓兰在15个小时内预习下!
夏晓兰要看的内容还不少,别人可都开学一个月了,夏晓兰得把进度赶上。
一翻开《结构要素》她就头晕眼花,她觉得自己的英语水平很不错了,但教材涉及到大量专业词汇,这都是夏晓兰在国内没接触过的。
她能在华清图书馆借到的专业书,暂时还没有涉及到英文原版!
胡瑛看她小脸白白的,给她冲了一杯咖啡,又怪温教授说的太狠,吓坏了夏晓兰。
温教授坐在轮椅上哼唧:
“那可是麦卡锡!我所有同事中,你最不喜欢的一个人,我又没有说假话!”
胡瑛想起了麦卡锡仅有一次来家里做客的情形,也不由露出抗拒的表情。
“……很难相处。”
和同事都很难相处,和学生说什么温情?
夏晓兰越发绝望。
一开始她还能问一问温教授,尽管温教授不讲这一门课,到底也是建筑系的教授,专业词汇是难不住温教授的,他是带着夏晓兰预习的。
这可能就是住在教授家里的好处,夏晓兰感激茅老师的英明决定。
但温教授大病初愈,也就带了夏晓兰一个多小时,明显精神不济。
夏晓兰又不是情商低到负数,哪能让温教授陪她熬夜?
赶紧劝温教授去休息,又请胡瑛替她煮了一大壶咖啡,夏晓兰孤军奋战。
母语不是英文的有一点特别麻烦,看英语教材,脑子里要先把这些内容转换成华语,再试着去理解,夏晓兰的英文水平一直不错,从前都是无限缩短这一过程的,看个报纸或者杂志能很流畅思考,遇到专业教材,她时不时也卡壳。
晚上是别想睡觉了。
她大概就眯了半小时,把《结构要素》前几章给撸了一遍。
第二天走路都发飘,胡瑛认为她的状态连骑自行车都艰难,坚持要开车载她去学校。
没办法只能把温教授一个人丢在家里。
看着夏晓兰不住打哈欠,胡瑛同情她:
“小可怜,这就是康奈尔大学的日常。”
美国的大学,看似比华国的大学生活自由,大学生活可以过得极为精彩,学校也不管学生谈不谈恋爱,是不是在宿舍住……但人和人的精力都差不多,没理由白种人就要比黄种人更聪明更精力旺盛,要想过得精彩,还想课业拿a,不熬夜怎么行?
在一群优秀的同学中,要脱颖而出,那就得比别人更努力。
胡瑛告诉夏晓兰这是常态,夏晓兰努力拍拍自己的脸,抱着书找教室。
圆弧形的阶梯教室非常大,坐两三百人都没问题,不过此时教室里只有二三十个人,夏晓兰来的算迟,宁雪和其他人早就到了。
三三两两的坐在一起,还想在麦卡锡教授到来前最后确定一次作业的完成度。
宁雪等人面前,都摆着各种模型,应该是麦卡锡教授上次留的作业。
夏晓兰两手空空,谁也不认识,自己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
她长得如此漂亮,昨天就被酒店专业的校友热情接纳,但走进这间教室,气压太低了,所有人都是在麦卡锡教授高压统治下的可怜虫,这些初次见面的建筑专业同学,真的没心情去关注夏晓兰的美貌。
漂亮的亚洲面孔……呵,多看两眼都像是在犯罪,脑子里马上浮现出麦卡锡教授的那张脸!
夏晓兰也是难得被冷待。
宁雪看她一个人,大概是想起了自己刚到入学时的情景,昨天没理她,今天倒是和她说话了:
“你预习了吗?”
宁雪指了指教材。
夏晓兰一脸青色,“15个小时,够吗?”
宁雪摇头,“至少要花一周的时间,把《结构要素》精读一遍,不过你应该刚到美国,也来不及……那祝你好运吧。”
宁雪说的夏晓兰更心虚。
一阵脚步声响起,大教室噤若寒蝉,个子矮矮的白人教授踏进教室。
他一学期就能把学生的发量折腾的只剩一半,自己的头发倒是很浓密,卷头发,一丝不苟的穿着西装,手上提着公文包,脸上的五官最突出的是鹰钩鼻。
“今天多了一个人。”
麦卡锡教授讲公文包放在讲桌上,“今年是怎么回事,华国有这么多学生过来,新生,介绍下你自己!”
夏晓兰努力让自己保持笑脸,飞快介绍了自己。
名字可以随便介绍,母校的面子不能丢。
“hua…tsing
university”,夏晓兰说的时候字正圆腔。
麦卡锡指了指宁雪,似乎半天没想起来宁雪叫什么名字,“一个学校的。”
正好说到宁雪,麦卡锡干脆直接走到宁雪面前,开始检查作业。
宁雪好歹也是华清建筑系的佼佼者,在国内是能发论文的本科生,在麦卡锡教授这里,居然还没资格被记住名字?
夏晓兰一点也没觉得幸灾乐祸,这只能说明麦卡锡教授真的很可怕。
她以为这就算刻薄,然而她马上见识到了更刻薄的事。
在麦卡锡教授眼里,大概没有“将就”一词,所有作业只有合格和不合格,合格的被他挑出各种毛病,不合格的他直接推到了地上,评价都懒得给……教室里,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的学生居然不止一个。
除了她和宁雪,这些可都是自信的美国学生啊,居然也扛不住这重压。
宁雪一组的作业虽然被挑了一堆毛病,好歹还没被推到地上。
夏晓兰顾不上可怜别人的自尊心,麦卡锡的变态马上降临到她的身上,这堂课绝对是夏晓兰的噩梦,一整节课,麦卡锡都在找她这个刚入学的交换生回答问题——
夏晓兰重生后,遇神杀神,遇鬼灭鬼,还是第一次被人问的磕磕巴巴,吊起来虐!
【第四卷:美国梦】1350:被嫌弃的新人夏(3更)
噩梦让这堂课无限延长了。
熬夜加上一直被提问,回答的磕巴,自然就更紧张。
明明是知道的,居然也会卡壳。
夏晓兰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她能说麦卡锡教授歧视亚裔学生吗?
no,所有没有天赋的学生,都在麦卡锡教授的否定范围。
估计麦卡锡教授也有自己的困惑,这么简单的知识,为什么有人会不懂?这个都搞不懂,还学什么建筑专业。能学懂的才是他的学生,学不懂的都是笨蛋,只有两种极端的认知,完全没有中间值。
麦卡锡教授说下课时,夏晓兰连整个肩膀都垮了。
“所有作业不合格的都要重做,下周检查,这个新来的交换生,你们哪一组要她?”
新来的交换生第一堂课就被虐的像狗,不合格的几个组都没有人主动要夏晓兰,生怕多一个扯后腿的。麦卡锡教授鼻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