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3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来是这样,是我误会省建院的领导了。”
宋大娘神色不太自然,小夏今天第一次上门,提起这么敏感的话题,儿子和儿媳说不定还以为是自己和老伴儿在小夏面前多嘴。
宋大娘既担心,心里也说不出来的妥帖:小夏这个徒弟,倒不止是出手大方,人还特别细心,也是真的关心老茅和她,才会对房子的楼层提出质疑。
但房子都换过了,现在提起来不是闹矛盾吗?
“国胜,你和淑琴再坐下来吃点?”
茅国胜一点都不想吃。
他想反对茅康山收徒弟。
但夏晓兰鬼使神差说了房子,茅国胜有几分羞耻心,顿时又说不出什么。
他用什么反对?
郑淑琴看着桌上的好酒好菜,扯着丈夫衣服坐下:
“正好家里孩子不在,都到姥姥那边去了,那我和国胜就对付着吃两口,正好给小夏庆祝下。小夏当了爸爸的关门弟子,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小夏家境挺不错吧,送了这么多东西来。”
郑淑琴张嘴就瞎打听。
儿媳妇上不了台面,茅康山在新徒弟面前丢了面子。
夏晓兰不可能还落井下石踩师傅两脚,含糊答道:“家境马马虎虎,都是为了孝敬师傅和师娘,二老有了春秋,趁着现在牙口还行手脚利索,得吃好点用好点呀。”
郑淑琴脸皮厚,瞧着一堆好东西眼热。
大部分东西都紧紧捂着看不清楚,中华香烟和茅台酒她可瞧的清楚呢。
茅国胜脸皮稍薄,总觉得夏晓兰是话里有话,隐隐在指责他不孝……家里的钱都是老婆管着,茅国胜对亲爹有意见,对爹妈的日常生活是不够关心。
尽管郑淑琴说的振振有词,什么老爷子不仅拿着退休工资,还有返聘的工资,一个月收入比她和茅国胜加起来还多,节俭惯了,就愿意吃白水煮面条有什么办法!
茅国胜听着也是那么一回事儿。
可为什么,现在夏晓兰一说,他屁股下就像撒了钉子一样坐立不安呢?
都是同样的人。
没道理老人就该过得节俭,肉的香、蛋的滑、奶的醇,这些东西年轻人能享受,老的人就不喜欢吃?
茅国胜的脸颊火辣。
对他爹有意见,不该连亲妈都忽略了。
就是借口,掩盖他不够有本事,顾得了小家就孝顺不了父母。结果他爹妈还要让外人来孝顺,他不要老爷子收小夏当徒弟,又凭什么开口呢?
坐都坐下了,茅康山也没说把人赶回去。
他还给茅国胜倒了杯酒呢。
这顿饭多了两个不速之客,气氛挺怪异。茅国胜一言不吭埋头喝酒,郑淑琴一来就把夏晓兰的风头抢了。话都被郑淑琴说了,夏晓兰干脆闭嘴吃饭。
吃完饭郑淑琴还赖着不走,茅康山想着还要和徒弟谈正事,就开口撵人。
郑淑琴脸皮厚,还振振有词:
“您的关门弟子,那就是一家人,一家人就该多多亲近嘛,您和小夏聊天,我和国胜又不打搅。没道理徒弟能听的,亲儿子不能听吧?国胜也是学建筑的,小夏再怎么有天赋也才刚念大学,国胜干这行都多少年了!至于我,我能帮妈洗碗收拾厨房!”
嘴皮子利索,说话一套一套的。
就是心思太浅,想法都写在脸上,要不茅老师这个儿媳妇,还是个能人呢。
夏晓兰看郑淑琴钻进厨房,茅康山脸色不好,连忙打着圆场:
“老师,我看郑姐说得对,感谢郑姐体贴,我还说帮师娘收拾,这下郑姐把我给解放了。我要说的事不急,我在杭城订了宾馆,要不我们去宾馆谈?”
茅康山一听,颇为动心。
住家属院有家属院的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几十年的邻居,平时能相互照应。
坏处是谁家有点风吹草动都瞒不住。
说话声音大点邻居都能听到。
吃一顿肉都关不住香味。
“那就听你的!”
葛剑就用茅康山家的电话叫了出租车。郑淑琴在厨房里一边洗碗一边竖着耳朵听,葛剑报的名字是杭城华侨饭店,是杭州比较老牌的一个宾馆,就在西湖边上。
倒不是最贵的。
郑淑琴心里计较一番,还惦记着客厅里一堆拜师礼,就没闹着要去。
等郑淑琴收拾完厨房,出租车也到了楼下按喇叭。
夏晓兰抢先一步,扶着茅康山下楼,扭头对宋大娘笑:
“师娘,晚上您就别做饭了,等吃饭前我叫葛剑来接您,我在延安路订了晚餐。”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978:夏总不太爽了(加45)
宋大娘都来不及拒绝呢,夏晓兰就扶着茅康山走了。
他们一坐上出租车,整个家属楼之前仿佛屏住了呼吸,现在陡然鲜活起来。
宋大娘家门前,陡然围了七八个人。
“您家这是来什么显贵亲戚了?”
“以前从来没见过的呀!”
“大包小箱的,拎了好多东西上门。”
“吃完饭怎么还把茅老师都带走了?”
七嘴八舌的向宋大娘打听,宋大娘都不知道该怎么说。说出去像是炫耀一样,这个小夏搞得太高调了!
郑淑琴系着围裙,手上还湿哒哒滴着水。
给茅家当儿媳妇,受了多年气是真,茅康山名气再大,根本没怎么占便宜。
难得今天能炫耀一番,郑淑琴怎么会放过,她尖着嗓子:“哦呦,不是亲戚啦,是我家公收了个关门小弟子,说是华清建筑系的,家里干什么的我还不知道呢,不过这个新徒弟对家公是真孝顺。送东西不说,吃完饭还请家公到西湖边上喝茶去了,又说订了延安路的晚餐……”
郑淑琴说一句,别人奉承一句。
家里地方小,客厅里的礼物还来不及收进去。
茅康山多年独来独往的臭脾气,居然收了个这么孝顺的小徒弟?
华清建筑系又不差。
现在华清收分那么高,很难考的,毕业后根本不愁分配工作。
像省建院这种地方,对华清建筑系的毕业生门槛没那么高。也就是说,对方拜茅康山当老师,并不是想占茅康山什么便宜?
客厅里的特供茅台和中华烟好刺眼。
臭脾气的茅康山不知道哪里拐回来这样一个徒弟,怪叫人羡慕的。
茅康山又不是没本事,以前是死倔,现在想通啦?
打听八卦的邻居若有所思,对宋大娘倒是十分热情,还纷纷奉承了郑淑琴。
好不容易把人都送走了,宋大娘觉得说一会儿话,比买菜做饭还累。
郑淑琴把门关上,要去翻包裹严实的东西,宋大娘像被刺了一下:
“你干什么?”
郑淑琴笑嘻嘻的,“妈,我看看有什么东西,我这鼻子不差,闻到了水果的香味,还有咸腥味,小夏这是送了一堆吃的呢?你和爸也吃不了,放坏了岂不是浪费!”
话说的是有道理。
郑淑琴就算不这样说,楼上楼下住着,还是亲生的儿子,宋大娘也不会吃独食。
可郑淑琴这样多嘴一说,宋大娘就不太舒服。
同样是笑,小夏笑的让人心头舒服,嘴里的话全是对她和老头子的关心。
儿媳郑淑琴也在笑,那笑是算计,虚假的让宋大娘排斥。
宋大娘一脸淡淡拦住郑淑琴:
“你先别动,有什么东西等你爸晚上回来看过,这是人家小夏送来的,你爸说怎么分就怎么分,该你们家的那一份,不会少了你们家的。”
郑淑琴垮着脸:“爸那么抠门……”
宋大娘不为所动。
抠门也没什么不好的。
人老了没积蓄,惹年轻人嫌弃。
久病床前无孝子,茅康山早和她说过,不愿意和儿女走的太近,怕再有个什么意外会连累子女。
其实茅康山看病吃药都不用自己掏钱,百年以后也是省建院掏丧葬费。
他那么抠门干什么?
攒下的钱,说好是留给宋大娘的。
宋大娘一辈子都没工作过,和茅康山是解放前的包办婚姻,茅康山时常说这辈子有起有落让她吃了许多苦,将来他要是走在前面,怕她无人照顾。
手里有钱就不怕了。
万一儿女不孝顺,看在那份积蓄的份上,也要对宋大娘好。
宋大娘眼睛又酸又涩。
吃白水煮面条不是过得苦。
她就是心疼茅康山过得节俭。
这忽然冒出来的徒弟小夏,好像把什么东西打破啦。
是茅家的冷清和沉闷?
是老两口白水煮面条的简朴生活?
宋大娘眼下也说不好。
她就觉得,茅康山念礼单的时候,骂夏晓兰是不是把杂货铺搬家里来了,其实那语调下是高兴!
高兴就好,这徒弟没白收。
……
茅康山不知道家里老伴儿想了那么多。
不过夏晓兰这样一搞,整个省建院家属院,恐怕都知道他茅康山收了新徒弟。
这样也好,让他没有了反悔的余地。
华侨饭店在解放路,离西湖不远,找个地方喝喝茶谈谈正事,环境还是非常惬意的。
夏晓兰觉得不用避着茅国胜,茅康山也没客气,开门见山就说起了正事:
“我不会让你白跑一趟,你说要搞建筑公司,要什么资质我替你搞定,你自己把注册资金准备好,这个钱老头子可掏不出来。”
夏晓兰也没想让茅康山掏这个钱。
她看重的是茅康山的能力,而不是茅康山有多少钱。
“注册资金100万,我自己会准备好的。老师,我这个公司,最好能在国庆节前搞定所有的前期手续,这方面就需要您多费点心。”
茅国胜在一旁听得糊里糊涂。
怎么谈论的是开公司?
他还以为所谓的正事,是老爷子对新弟子一番勉励,或说是警告,告诫夏晓兰不能干什么。
哪知道茅康山对夏晓兰的态度犹如春风般和煦。
夏晓兰说什么,茅康山都点头称好。
就算对茅国胜这个亲儿子,都没有这样耐心过。
茅国胜心情又复杂了。
夏晓兰也在留心茅国胜的动静。
茅老师的家庭氛围不太和谐啊,儿子媳妇住三楼,把二老换到了六楼小房子。茅老师的脾气那么炸,居然也能忍,肯定是茅老师自己愿意。
为人父母的,在外面再凶,在自己亲生的骨肉面前,总是很“软弱”。
只是想到宁彦凡过得日子,再看自己老师茅康山的日子,夏晓兰不太爽。
扯来扯去,她又扯到了房子上:
“老师,您和师娘年纪大了,我知道您故土难离,但您要是在杭城呆的不顺心,不妨去京城住上一段时间,我想个办法把您在家属院的房子换一换,我看师母的腿脚不是很利索,每天爬楼也辛苦。”
换房子茅康山不热心,夏晓兰说到宋大娘,茅康山不得不慎重考虑
茅国胜惊愕抬头:
“小夏,你在省建院有熟人?”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979:口气这么大(1更)
在省建院不仅要有熟人,熟人还得是管分房的领导。
茅国胜顾不上去想孝不孝顺的问题,夏晓兰随口就要给二老换房子,口气这么大,想必在省建院是有门路的。
看着茅国胜隐隐期盼的目光,夏晓兰摇摇头:
“这个不敢扯谎,我还是第一次来杭城,省建院就更不熟悉了,唯二认识的就是老师和茅哥了。”
茅国胜的失望显然易见。
还有一丝不悦。
他这人在单位不受重要,也不全是茅康山的连累。
本身能力不够,手腕也不够。
除了和亲爹生闷气,不知道替自己争取,就算把宁彦凡换给茅国胜当爹,他估计也不会过得有多好。
夏晓兰暗暗摇头,茅老师这儿子是怎么一回事,连茅老师的血性都没有。
茅康山一抬眼皮,“晓兰说的不一定是省建院的房子。我知道你是好心,想给我和你师娘换一处条件更好的住所,你这份孝心我承情,但省建院的家属院你师娘住了大半辈子,不见得愿意搬。”
房子倒是有。
现在都85年了,政策早就松动。
只要花得起钱,在杭城肯定能买到合适的房子。
不仅是京城有四合院买卖,在杭城也有返回的祖产。
茅康山手里还真有一笔钱,只是他不愿意动。
可他更不愿夏晓兰花太多钱。
他捡这个徒弟回来,又不是拼命宰徒弟的。
夏晓兰恍然大悟:“这倒是我没有考虑好,不过师娘不愿意搬离省建院的家属院,我也能尽力想想办法,把您二位的房子往楼下换一换还是行的。一楼怕光线暗,也怕蛇虫鼠蚁太多,二楼吧,二楼正合适!”
听见夏晓兰一条条分析替茅康山老两口的居住环境打算,茅国胜脸红的像猴子屁股,屁股撒了一大把钉子戳的疼,让他坐不住。
“爸,三楼才是单位分给你们的,不用麻烦小夏了,我们还是把房子换回来。”
他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勇气。
总觉得夏晓兰句句话都是挤兑。
茅国胜也是要脸的,他这个当儿子的坐着,却让夏晓兰“尽孝”,说不过去啊。
只是他现在一时冲动,说要把房子换回来,回家后两口子肯定要闹。
郑淑琴的脾气,茅国胜哪里不清楚。
可他都硬着头皮把话说出口了,也只能这样干。
夏晓兰心想,这个茅国胜倒还有抢救的余地。
一到茅老师家,那股憋着的不舒服,总算散了一点。
“茅哥你不用换房子,我说话没别的意思,郑姐不是说了,房子是师娘体恤你家人口多主动换的,既然都住惯了,现在又换多麻烦。我说给老师和师娘换房子,我会想别的办法解决。”
杭城省建院她是没熟人。
可就在大半个月前,她连茅老师都不认识呢。
可见熟人都是处出来的,夏晓兰从来不怕和人处关系。
人活在世上还能一点不求人?
有求有予,一来二去的就熟悉了!
茅康山脾气死倔,夏晓兰也是认准个目标就一定要达成的。她没有傻到撞了南墙都不回头,瞧见南墙了,除了一头撞上,还能想想法子把南墙绕过去嘛。
这样脾气的两个人撞倒一起,并没有宁彦凡想的彗星撞地球火星四溅。
暂时性还是夏晓兰占了上风,谁叫茅康山先忍不住,主动说要收夏晓兰当徒弟呢!
以后就说不准啦,茅康山害怕连累夏晓兰,夏晓兰想的却是师徒俩联手大杀四方。她要拿茅康山的好处,就会当茅康山是长辈孝顺。
被夏晓兰“孝顺”过的长辈,哪个不说她的好?
于奶奶硬邦邦的像石头,不也被她焐热了么。
夏晓兰想对谁好,真是挑不出一点毛病,也非常难拒绝。
处处都是替人着想,别人能想到的,她都会做到。
别人自己都想不到的,夏晓兰也能看在眼里,当成是要紧事办。
这是她跑销售锻炼出来的油滑,却又不仅是油滑!
懂得讨好客户的销售那么多,为什么是夏晓兰混出头,她的油滑是和真诚掺和在一起的,能演一时的是“戏”,能演一世的,假的都成了真。
再说真真假假的并没有那么重要,和夏晓兰交好的人,日子都是越过越好的。
茅家这里,只是个开始呢,以后茅康山的感触会更深!
茅国胜被夏晓兰的一个提议搞得七上八下,那是房子啊,多少人工作一辈子,就是为职称为房子,在夏晓兰嘴里轻飘飘的,就像是换件衣服。口气咋就那么大呢?吹牛吧……万一不是吹牛呢?
茅康山压根儿没同意,就任由夏晓兰剃头担子一头热的闹腾。
把正事谈好了,在西湖边上吹吹风喝茶,的确很惬意。就是茅国胜也难得享受一回这样的日子,没有鸡毛蒜皮,没有东家长西家短,这个小夏还真懂得享受。
五点过的时候,夏晓兰和茅康山先去了延安路的饭店,葛剑去接宋大娘。
厚脸皮的郑淑琴亦步亦趋跟着,夏晓兰也没生气。
多一个人吃饭,也就多两个菜,她并不缺这点钱。
但她对自己老师和师娘好,那是心意,别人要来算计,伸哪只手夏晓兰就会剁哪只手。
出这点小钱吃饭,是给茅老师面子呢。
茅国胜良心未泯,就是人挺窝囊。
郑淑琴脸皮太厚,对老人不是真孝顺,夏晓兰心里都有数。
“这里的东坡肉,做的还没有师娘手艺地道。”
“老师,您尝尝这道龙井虾仁。”
饭桌上,夏晓兰玲珑八面,把宋大娘哄得直笑。
这样的热闹,宋大娘真的很久没有感受过了,等吃完饭,夏晓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