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要想开一点,天才和咱们是不太一样……”
亏得夏晓兰之前还觉得季江源情商高,听听这说的是什么话!
“季同学,我要回去看书了,你慢慢逛操场吧!”
夏晓兰走的很痛快,季江源脸上的表情变得玩味。挺好玩儿的,这是生气把她归为“普通人”里?唉,夏晓兰同学真是不识好人心,当天才有什么好的,当普通人多快乐?
天才不能失败。
天才没有空谈恋爱!
如果宁雪今晚给的刺激,要让夏晓兰同学往天才方向奋斗,那就太无趣了啊。
季江源唉声叹气的走回寝室。
他以为,夏晓兰会学宁雪一样,抛弃一切虚名的影响,要在专业领域和宁雪拼杀。
第二天,出乎季江源的意料,他却听到了夏晓兰代表建筑系,和其他竞选人高调争夺军训优秀毕业生的消息……季江源愣了半天,哈哈大笑。
宁雪一番话,这是起了反作用?
也是,宁雪是个心智很坚定的人。
夏晓兰瞧着也不好糊弄,不会随便因为别人的两句话就改变主意。
季江源回国最深的感触就是,国内的学生比美国更有拼劲儿,可能是物资的匮乏,让国内的学生能更专注在学业上。一个十几岁的美国学生,肯定在享受校园生活,只有极少部分人才会清晰规划自己的未来。而同龄的国内学生,却知道高考能改变命运,知道考上大学能脱离农业户口,从此端上“铁饭碗”。
……
被天才给嫌弃了,夏晓兰是有触动的。
但这触动不至于让她一夜间就“大彻大悟”。
她知道自己不是天才,她和宁雪要走的是不同的路。
宁雪这样的天之骄女,完全不用考虑别的,专心埋头在专业领域深造以求突破即可。
夏晓兰却不行啊,她没有一个叫“宁彦凡”的爷爷,金钱给她的安全感,比建筑专业带给她的安全感更甚。甚至那些宁雪认为是虚名的麻烦事——夏晓兰不能拒绝,宁雪觉得是虚名,是因为宁雪已经拥有了更实际的名声,可以特立独行,不用顾忌别人的感受,周围的人甚至会自动给宁雪的特立独行美化。
夏晓兰呢?
她需要用“虚名”来证明自己,把她从乱糟糟的流言中拯救。
她也想随心所欲的在华清大学生活,不用顾忌别人的看法,想吃什么,想穿什么,不用降低自己的标准!
但不是现在。
这是她的目标,等她证明了自己的时候,才是有更大自由之时。她得先证明自己是个优秀的人,不是用“高考分数”说话,这玩意儿不能当一辈子的通行证。
宁雪退出评选,夏晓兰反而积极参与。
她积极和系里的老师接洽,系里的老师对她态度自然很亲切,老师让她去配合演讲,夏晓兰不吝惜面子,和系里老师再三确认演讲稿,一路和其他系的竞选人拼杀,最后竟然真的叫她拿到了这个“军训优秀毕业生”的称号!
有奖状,有奖杯,并无奖金。
此时,已经是一周过去。
夏晓兰这一周,除了上课,都在忙这一件事。
“请客,必须要请客!”
“食堂吃一顿!”
 
166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 夏晓兰鄙视了室友,没有奖金的,岂不是要叫她自己掏钱请客。
苏静大叫:“夏晓兰,你现在越来越抠门儿了!”
“我这叫不脱离群众!”
“我替晓兰请客吧,我申请的助学金下来了。”
老大杨永红笑呵呵开口。
她整天都是高高兴兴的,难得见她有情绪低落之时。华清的学生补助分为几个档次,最低是5元,最高是22元。杨永红家庭困难,成功申请了次一档的助学金,每月领取20元。第一个的助学金已经发给杨永红,她觉得自己请寝室同学吃一顿还是能承认的。
这种每月都有的助学金是所有学生都能申请的。
然而只有家庭经济难以负担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开支,才会批准。
像苏静和吕燕这样的京城人,家里并不困难的,都会自觉不申请。
307寝室,只有杨永红和黄薇薇申请了,核实家庭条件后,也都申请成功。
夏晓兰是农村户口,她进校要是装穷,肯定也能申请到助学金……但这样做,夏晓兰觉得太恶心了,她不缺这个钱,这不是奖学金,是国家补贴贫困学生的,占这种便宜不会发财,却会影响别的人申请。
“老大,我从来没听过还能替人请客的,苏静的阴谋达成了,我同意请客。”
杨永红太实在,夏晓兰只能选择自己跳进“陷阱”。
请客吃什么呢?
周末香山的枫叶正红,苏静提议307寝室来一场秋游。
她还搞了一份秋游计划,上面写着“交通工具为自行车;早上7点出发,早餐在食堂自行解决;午餐由夏晓兰同学慷慨赞助(标准不得低于每人两个包子,肉馅的);下午4点从香山返回……”
“补充一句,每个人携带画具,秋游的目的是完成一幅香山速写!”
夏晓兰的提议,得到一致认可。
速写是大家周一要教的作业,能在香山完成当然最好。
“小六,你这个军训优秀毕业生没白拿,思想觉悟又提高了。”
苏静摇头晃脑的,拿开桌子上的书,取出一封信:“今天我在传达室看见的,顺便给你带回来,这是谁写的信?”
苏静拿的,就是周诚的信。
夏晓兰抢过来藏在身后,“这还用问呀,你吃了谁的卤鸡?”
要不要公布周诚的身份,夏晓兰也仔细想过。
她要是不拿这个军训优秀毕业生吧,说了也就说了。现在争一口气,奖拿到了,再说出来好像哪里怪怪的,尽管她知道周诚是绝对没有帮忙。
那别人不知道呀。
这就是夏晓兰要争这些“虚名”的原因,她要用一次次认可,给自己打造一副刀枪不入的盔甲!
卤鸡的来源一直是307寝室没有解决的悬案,夏晓兰不惧各种“严刑逼供”,坚决不公布男友的身份。周诚给夏晓兰的信,信封上落款是“z”,307寝室都称他是神秘浪漫的“z先生”。
周诚在信里,让夏晓兰不用着急还他那两万块钱,他已经要决定结束和康伟合作的香烟生意,现在手上会留着一大笔资金,询问夏晓兰是不是都要买成房子。
浪漫的z先生?
分明是炫富的z先生!
买房,她一定要尽快在京城买到一处房产。看来,她需要再去找一找伍行长,谈一谈购买国债券支援国家建设的事儿了!
470:互利互惠的帮助(加31)
国人对置业是有执念的。
夏晓兰也不能免俗。
自己住也好,投资也好,当她手里同样有一笔钱,而京城的房子便宜的好像一颗颗大白菜,叫嚣着快来趁便宜拔走它们,快来捡便宜啊——夏晓兰不能无动于衷。
香山的红叶很美。
她自我感觉速写作业也完成的不错,心思都飘到了京城的买房上。
从香山回来才下午四点,夏晓兰骑着自行车又跑到存钱的支行分理处。
“夏同学!”
瞧见她来,马柜员就热情洋溢。
夏晓兰估计这事儿马柜员的人脉不够,就撇开他直接还找伍行长。马柜员的委屈,夏晓兰只当看不见,她不是来银行找人唠嗑,不是找人吹捧的,她是来办事儿的啊,当然要找有能力的伍行长。
伍行长还以为她是来问那一批书。
价值15000元的图书,是该来问一问,伍行长都以为夏晓兰早就回来,可有钱的女同志就是沉得住气,国庆节到现在都过了一周了。
说实话,他看夏晓兰还怪面善的。
不过人家妙龄女孩儿,他不可能一直盯着看。
“夏同学,新华书店那边说了,你要的那批书在豫南都抽调准备好了,随时都能送去安庆……你看这书怎么送过去,有没有要求?”
这么快就把所有书都准备好了?
伍行长办事就是快,夏晓兰越发觉得找伍行长帮忙找找房源再正确不过!
书怎么送去?
用车拉到安庆县一中就行了啊。
“您什么意思,我没太听懂。”
“捐书嘛,新华书店可以配合夏同学搞一搞捐赠仪式,你人虽然在京城上学,他们包管热热闹闹帮你把书送到安庆县一中!”
为学校捐了一万多块的图书,大把的撒票子,不在乎钱多半就是图名了。
要多为客户着想嘛,伍行长心思细腻,再说这种仪式他也轻车驾熟,信手拈来,套路多到能把夏晓兰说到微怔。真是不管什么年代都有聪明人,夏晓兰没觉得自己走普通人的路有啥错,现在就更能感受到大团结开路的好处——没钱买什么国债券,不买国债券,伍行长这么忙的人,才不会花时候和夏晓兰扯淡!
“捐赠仪式就不用了,您确认今天就可以送书?那我借银行的电话,给安庆那边说一声吧,让他们派人接收就行。”
这个小要求,很合理嘛。
这是撒钱还不要名的好同学,伍行长的眼神慈爱:这样思想先进的同学,才是销售国债券的目标客户。
电话一层层转接啊,好不容易打到安庆一中,等孙校长接电话都是半个小时后。
孙校长跑的上气不接下气,隔着听筒都能听见孙校长在大喘气。
夏晓兰就想笑:
“校长,您这接电话受累了。”
……
“不累不累,哎,我们都高兴着你能打电话回来呢!”
孙校长没说假话。
他身边的确是围着一圈人。
本来是叫他接电话,可安庆县一中的老师们大多和孙校长住同一栋楼,一说夏晓兰从京城打电话回来,稀里哗啦的,好几个老师都跟着孙校长跑到办公室。
夏晓兰不是领导,不是大人物,她就是从安庆走出去的学生。
谁让她总是
166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给人惊喜,一直让县一中的老师们感到骄傲呢!
虽然已经隔了好些天,县一中的老师们还没激动完,都想问问夏晓兰天安门庆典的事。夏晓兰就把自己军训完,选进华清仪仗队的事说了下,至于站位啊和镜头特写,都是巧合……孙校长不太相信,用眼神对周围几个老师示意:晓兰同学一向都是这么谦虚的。
孙校长问了好半天各种问题,听说夏晓兰在华清一切都顺利,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老师同学都好相处,教学的水平高,她自己也逐渐感受到建筑专业的魅力,孙校长更是欣慰。
直到夏晓兰说自己打电话回来,是提醒下学校这边接收她托人送来的图书。
“你一直惦记着这件事呢?图书馆还在修,不着急的……好好好,书今天会送来?我一定让人验收。”
几十本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一致被他们看好的学生,也在惦记着学校的发展。孙校长感慨万千,在嘱咐夏晓兰一番后,才依依不舍的挂了电话。
“这捐的几十本书,晓兰同学一定是从自己的生活费里挤出来的,这份心意,比书本身更珍贵啊!”
知道夏晓兰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穷,但一个不到20岁的女学生在外面当个体户能赚多少钱?孙校长也没往什么万元户身上想,那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夏晓兰说一批书,他估计是几十本。
想到一本书也要几块钱,几十本书再便宜也要二三百,这年头谁家的钱会多到花不完,还不是晓兰同学从自己的用度里省下来的。
孙校长的说法,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可。
其实刚才大家都想和夏晓兰说说话,孙校长霸占着听筒不肯放,从京城打电话回安庆,电话费也不便宜,大家也都忍住了。先入为主认定“一批书”只有几十本,等新华书店的人把书送到,让孙校长签收时——孙校长拿着钢笔都不敢签字。
“同志,麻烦您再说一遍,一共多少本书?”
“4362本。”
怎么可能是4000多本!
“全是新书吗?”
书店的人比孙校长更激动,“全新的,从书库里一本本照着书单凑出来的,绝对没有摆在书架上被人翻看过,怎么不是全新的了?为了凑齐这批书,我们豫南省的所有分店都在翻书库,还有几十本是外地调来的……”
哪一本是旧的了?
上面一发话,下面跑断腿,居然还被人怀疑。不能生气,捐赠这批书的人还不晓得是啥来路呢,不能和这个高中校长生气,深呼吸,要冷静!
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寻常是什么态度,瞧一瞧同时期的百货商店售货员,国营饭店服务员,就知道了。
像孙校长这样经常要去书店蹭书看的,更是深有体会。
孙校长自己能签收的几十本书,猛然变成四千多本,他只能叫人来帮忙,一一对照着书单验收。
可晓兰同学,怎么捐了这么多书?
这得多少钱?!
……
孙校长陷入甜蜜的困惑和负担中。
远在京城的伍行长和他有差不多的心情。
他眼中有钱还思想觉悟很高的夏同学,在挂了电话后提出一个他无法拒绝的要求。
“伍行长,我想再买3000元的国债券。”
伍行长还没听过要主动购买国债券的,这声音如同天籁,让他半天不敢确信,但嘴巴的反应比脑子快,他完全控制不住自己:
“……夏同学,你需要我们替你提供什么帮助?”
471:鹏城驻京办(1更)
能买国债券的储户,才是伍行长眼里的优质客户。
不买国债券,存十几万在分理处的账户上,不过也是完成一部分吸储的任务。反正卖国债券的任务,比吸储的任务难多了,两者完全不是同一等级的。这时候人们手里有点钱第一选择就是存银行,发工资会先拿出一部分,零存整取,5块钱都能往银行送,对于普通的职工家庭,钱就是这样慢慢攒下来的。
存在银行不会失窃。
存在银行还有利息。
存钱还能支援国家建设。
普通人都知道存钱有这么多好处,伍行长很不必担心什么吸储任务。没有夏晓兰来存钱,也总有别人来存,只是别人的数额没有这么大,滴水成河,成百上千的小储户是能帮分理处完成任务的。但没用夏晓兰买国债券,伍还长再找其他冤大头就不容易。
那些需要贷款的单位,在伍行长的游说下会买。
夏晓兰又不贷款,还是主动购买,伍行长当然是高兴的。
再买3000元?
那加起来就是6000元的国债券了。
伍行长从夏晓兰身上看到了巨大的潜力,现在能买六千,以后就能买六万!
帮优质客户解决一点烦恼不是应该的么,伍行长还以为是啥事儿呢,让夏晓兰主动提出来买国债券……哪知不过是买房?
“二环以内的四合院,你问这个要求高不高?不高不高,这不是说笑嘛,出了二环外的房子可够偏了!”
海淀区也偏啊。
华清园都是在郊区了。
听到伍行长说起二环以外都是郊区的口气,夏晓兰默默听着,没有分辨。
这种嫌弃的口吻,再过30年要被人群殴的,二环以外的房子都不值当买,那人家在通州买房的,在京城上班却在冀北省买房的人怎么办?
海淀区的房也很有投资潜力,自己住也方便,不出意外夏晓兰还要在华清上5年学,她都让伍行长一块儿留意着。
现在京城虽然没有商品房交易,这种私下里买卖房屋的事也不是个例。
夏晓兰不仅是有四合院情节,因为现在能买卖的不是单位的楼房,只能是四合院这种返还的“祖产”,产权是属于个人的才能买卖。让她自己慢慢去找肯定也行,外地人很麻烦的就是信息不通畅,让伍行长帮忙,绝对比夏晓兰办事效率高。
她让伍行长可以多找几套房源。
伍行长还以为她要挑选下,买把菜还要挑一挑,买房自然也是如此。
夏晓兰也不解释。
如果有合适的房源,她想劝舅舅刘勇也买一套。‘远辉’在鹏城那边陆续打开局面,只要一直有活接,刘勇就能赚到钱。招待所的生意也让刘勇大赚一笔,利润是分给夏晓兰一半,还投资了些在建材店。但挤出几万块来买房,刘勇是能负担的。
商都那边要置业,和在京城置业也不矛盾。
还有周诚在信里说的话,要结束香烟生意,现在有大笔资金闲置着,问夏晓兰怎么办。
166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夏晓兰还不知道他所谓的“大笔”究竟是多少,但周诚之前说20万以下的车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