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心情不郁结,伙食在83年的农村绝对是笑傲四里八乡的,短短几天,刘芬脸颊都好像添了点肉。

    叮铃铃。

    自行车的铃铛声,夏晓兰回来了。

    她嘴像是抹了蜜糖一般,把晒谷场上的人都招呼了一遍,才对刘芬说道:

    “妈,我先回去把饭蒸上,再来帮你。”

    夏晓兰细皮嫩肉的,刘芬舍不得她吃苦,让她不要来:

    “你舅他们也要收工了,你就在家做饭,顺便看着涛涛。”

    涛涛今天第一天去村小上学,农村可没有幼儿园,都是直接从一年级开始念。涛涛6岁就被送去上学,绝对是家里十分疼爱的了,有的孩子十来岁了还在家里拖着鼻涕瞎玩,帮着家里做家务,也要下田干活。上学?上学年龄不统一,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把小学念完,小学淘汰一批,初又淘汰一批,83年农村哪家有个高生都是化人。

    夏晓兰这样念过初的,学历上已经不算丢人了。

    可想而知,83年考上大学的夏子毓有多么金贵——一跃农门,成为吃商品粮的城镇户口呀,毕业后就是国家干部!

    涛涛背着新书包炫耀了一整天,他的同学们下课都要来摸摸他的书包。

    10块钱买个书包?

    对七井村的人来太贵了,这钱都够交两期学费了。

    “晓兰姐,我可想你了!”

    涛涛像个小炮仗冲过去,抱着夏晓兰大腿就不放。夏晓兰给他买糖,给他买书包,涛涛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夏晓兰就是涛涛心目最亲的人,连他爸妈都排到了后面!

 029:将来让您住楼房

    夏晓兰把这小鬼拎一边去。

    “别给我灌**汤,我还得做饭呢。”

    涛涛不由舔了舔嘴唇。

    夏晓兰手艺不算多好,可每次夏晓兰做饭,要不是肉要不是鱼,就没吃过啥咸菜疙瘩之类的。涛涛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等看到夏晓兰从箩筐里拿出剁好的排骨,涛涛都想让夏晓兰一辈子都住在这里。

    谁比他晓兰姐好?

    夏晓兰依旧让涛涛负责烧火,蒸了几个鸡蛋,现在刘家最不缺的就是鸡蛋。

    排骨她想了想没有红烧,而是做成了糖醋味儿。

    这几天刘家的油盐调料都耗得特别快,不过夏晓兰一直在补充,刘勇也说一家人应该吃好点,李凤梅也没说过什么。包括糖也是夏晓兰买回来的,她想做个糖醋排骨还不难。

    甜酸味儿的排骨肉汁又浓又稠,浇到热气腾腾的白米饭上,夏晓兰想想那味道都忍不住味蕾分泌。

    刘勇三人把晒得半干的谷子抬回家,问道香味刘勇就笑:

    “你们还担心晓兰把黄鳝卖不掉,我看着丫头真是天生就不适合干体力活儿,她脑袋瓜聪明着呢。”

    生意好才有钱买肉。

    看来夏晓兰今天的生意很不错。

    刘芬傻笑,李凤梅也想,夏家人不待见夏晓兰,可见真是看走了眼。考上大学是很了不起,可女孩儿早晚要嫁人的,夏子毓以后嫁到别人家,金贵的女大学生也不能真的管夏家每个人啊!人家要提携,也有夏长征两口子和亲弟弟等着,夏家其他人算个屁呢。

    听小姑子刘芬说,夏子毓去京城上学,把家里的存款500多元全带走了,结果夏晓兰撞了头,夏家愣是掏不出钱来送医院……由小看大,可见夏子毓是个自私的,自己拿着家里所有钱跑京城吃香的喝辣的,现在就不管夏家人怎么过日子,以后发达了还讲啥良心?

    呸,丢了西瓜捡芝麻。

    她外甥女是大方的,昨天还给涛涛买了个新书包,涛涛他爸指天发誓是外甥女掏的钱。

    李凤梅心里别提多熨帖了!

    “晓兰烧啥菜呢?”

    夏晓兰放心铲子出来,“烧了糖醋排骨。”

    李凤梅心痛,“买排骨做啥,吃不用的。”

    谁不知道排骨好吃,可它不划算啊。

    她这个外甥女哪儿都好,就是有时候手里的钱太散了,李凤梅忍不住提点她:

    “你用钱要节约,知道当姐姐心疼涛涛,书包也太贵了……你手里攒点钱,以后到婆家去也说得起话。”

    这就是真心替夏晓兰考虑了,没说把夏晓兰手里的钱都榨干净花在刘家。

    夏晓兰心里暖烘烘的,“我知道呢,保证不乱花!”

    刘芬眼睛发痒,刘勇和她一边收拾谷子,一边压低了声音说:“等农忙过了,夏大军肯定要上门来找你们的,你心里要想好,现在的日子过得多有奔头?可别太软弱,又乖乖跟着夏大军回去!”

    刘芬期期艾艾的,被她哥说的抬不起头。

    刘勇诧异道,“咋的,你还真要跟着他回去?”

    他那股恨铁不成钢的味儿不加掩饰,刘芬过了老半天才别别扭扭的:“晓兰早晚要嫁人,哪有带着妈嫁到男方家里的,我又不能一直留在娘家……哥,那时候我要去哪里?”

    不跟着女儿走,也不愿意一直留在娘家,怕时间长了哥嫂生了嫌隙,也怕村里人说闲话。刘芬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她不能拖累女儿和娘家啊。

    “妈,您是不是舍不得我爸,想回夏家?”

    夏晓兰不知道啥时候站到了刘芬身后。

    刘芬摇摇头,却又沉默不语,显然不想回答这问题。她不是舍不得夏大军,是逆来顺受惯了,又有为女儿贡献牺牲的精神,如果夏晓兰能过上好日子,她就算在夏家低三下四求一口饭吃,她也是能忍的。

    夏晓兰大概猜到了几分刘芬的心思。

    也亏得她心理年龄不是真的18岁,见过不少人情世故,能体会刘芬的顾虑。

    嫁人?

    嫁人当然是要嫁的,上辈子没感受过夫妻和睦,这辈子肯定要体会下。但嫁人的前提是把刘芬甩掉?要当刘芬是拖油瓶,这种男人夏晓兰嫁来干嘛?她眼皮子还没有那么浅!

    “妈,我今天赚了20多块,您都不知道商都市那边的生意有多么红火。等我攒下一笔钱,就在商都买楼房,带着您住进去。您未来女婿敢嫌弃你?只看您心情好,才同意让他在房子里一起住呢!”

    买房是夏晓兰的长远打算。

    现在商都市可能都还没有真正的商品房,不过也83年了,过不了两年就会有的。华国最早的商品房就是在80年代后期出现的,夏晓兰记得她那个商都客户说80年代入手的第一套房子,才200多块一个平方。房子是修好了卖给职工的,一般人没有买房的资格,但你钱出的多,好好操作一番,自然能从别人手里拿到购房指标。

    200多块一平的房价,后世真是做梦都要笑醒。

    买一套1002的商品房,总价才两万多。两万多夏晓兰现在是没有,难道她会一直赚不到?

    夏晓兰第一次在长辈面前透露将来要去城里定居的打算,刘芬都惊呆了,“可我们是农村户口啊……”

    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的差别太大了。

    工厂招工,各种单位要人,面向的都是城镇户口的居民。农村户口只能在土里刨食,脱离农村户口的办法只有两个,一个是婚姻一个是会念书——靠婚姻也不稳定,一般城镇职工家庭,也不一定能办成“农转非”的大事!只要像夏子毓一样,靠考上大学最稳当,一下子就跳出农门成了注定的城里人。

    做城里人有多么难,刘芬就算再相信夏晓兰,也不敢做这个梦。

    倒是刘勇听了挺感兴趣。

    “搬去城里也行,不一定是商都,也不拘是不是楼房,在县城里买两间平房要不了多少钱。”

    商都市那么多人,夏晓兰母女搬去那里谁也不认识,夏晓兰的名声差就不耽误她找对象了。听见刘勇都认可,刘芬半信半疑:

    “真的能行?”

    夏晓兰重重点头,“说了要带您过好日子呢,当然能行!”

    在商都买房算啥,她手里要是有余钱,在房价大涨钱学习温州炒房团,杀到京城和沪市一买就是一栋楼,这投资回报率可比干什么实业都厉害!

 030:周诚离开

    可能是夏晓兰描绘的未来太动人了,刘芬心里不敢信,又忍不住想相信。

    农村的日子实在是不好过,包产到户后农民的日子虽然比七十年代强,但也离“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小康生活远着呢。特别是安庆县这边的乡下,也不是沿海地区的农村,没有经济作物,也没有大量的乡镇企业。刘芬不懂分析整个地区的经济形势,她只需要看看大河村,看看七井村已经周围人过的是啥日子,夏晓兰留在乡下,未来会是啥样,真是一眼就望到了头。

    因为夏晓兰名声不堪,刘芬都不敢想她能找到啥样的好对象。

    但夏晓兰的话让刘芬有了期待,要不怎么说她和刘勇是亲兄妹呢,两个人的思路都想到一块儿去了。搬的远远的,那不就是没有人知道夏晓兰名声不好了?

    她女儿这样能干,要没有名声的拖累,凭啥不能找个好对象?

    刘芬把心里的石头去掉大半,她都没空去想夏家的事了,夏大军来了咋办,她是不会回去的。夏家没有分家,她就算做的再多,赚到的钱也是要上缴的,都会给夏子毓送去。刘芬知道自己没本事,但夏晓兰一个人做生意多辛苦,她能帮一点,夏晓兰就少做一点。

    乡下的闺女十**岁也就出嫁了,听说城里的姑娘都要等到20岁以后嫁人。

    要是有个正经工作的,20多岁再嫁人也不晚。

    刘芬真是满身干劲,吃了饭她还主动去村里转悠,看看哪家有没有要卖的鸡蛋,有没有抓到黄鳝。想早点攒够钱在城里买房,别把夏晓兰的人生大事儿给耽误了!

    “你妈可算是活过来了。”

    刘勇自己都懂事晚,年轻时候混不吝,也没教好刘芬。现在刘芬振作起来想把日子过好,积极主动参与到夏晓兰的生意里,刘勇别提有多高兴了。

    夏晓兰把今天去商都市的经过讲了。

    当然没提是和周诚一起去的。

    她只说商都市人口多,经济基础比安庆县好,肯吃苦或者有门手艺,在那里发展很容易。说的刘勇很心动,“刘家本来就是逃荒来七井村的,这里不是咱家的根,其实住哪里都一样,我要能把你表弟变成城镇户口,那再辛苦也值。”

    刘勇想了想,说自己最近要出门儿一趟。

    夏晓兰猜他是找钱去了,现在说刘勇是干泥瓦匠的,打死夏晓兰都不肯信。

    那她舅舅到底是干啥的呢?

    夏晓兰好奇极了。

    不过刘勇出门前不放心夏晓兰母女,怕夏家又来人闹。

    “还有那三个二流子,他们盯着你下手,总觉得不简单。不行,我得等这三个二流子都判了,再出门。”

    夏晓兰自己也好奇。

    她觉得那根线若隐若现的,就快串起来了。

    第二天夏晓兰没有进城,她四里八乡的跑了一整天,又收到了不少黄鳝和鸡蛋。

    第三天她走到路口老地方,又碰见周诚了。

    不过周诚今天不是一个人,他和康伟开着大东风等在那里。

    “你们这是要走啦?”

    康伟好像挺不好意思,他之前误会夏晓兰是作风不堪的女同志,对她态度可算大起大落。年轻小伙子抹不开面子,对夏晓兰可不就怪尴尬的。

    哎,他真是对不起夏晓兰给带的酸萝卜猪肉饺子!

    周诚从车上跳下来,“嗯,京里给拍电报了,我们在安庆县逗留的时间不短,现在必须要赶回去。不过你别担心,我还会再来的。”

    夏晓兰被小鲜肉调戏,自己也觉得挺囧。

    和周诚呆在一起并不难受,他这人待人接物方面都挺符合夏晓兰的胃口。

    人家一本正经的说还要再来,安庆县有什么能吸引周诚?

    夏晓兰想,那就顺其自然呗,反正她现在还没空考虑个人感情问题,同时也不讨厌周诚。

    “那你们路上小心点,开车注意安全,来安庆县时我再接待你们。”

    夏晓兰话说的也挺大方,周诚有了点笑容:“你等着,我下次来安庆的时候,给你带点好东西。”

    他也不容夏晓兰拒绝,自己跳上车,冲夏晓兰挥挥手。大东风突突发动起来,康伟从窗户里探出大半个上身,嘿嘿笑:

    “嫂子再见!”

    要不是夏总见多识广,非得闹个大红脸。

    ……

    大东风往另一个方向开去,将离开安庆县返回京城。

    从倒车镜里看见夏晓兰在原地站了会儿,又骑车往县城去,康伟不理解:

    “诚子哥,你咋不告诉嫂子,你替她把胡说八道的张二赖解决了?”

    做了好事不留名,又相隔两地,万一夏晓兰被别人给追走了呢。按康伟的想法,这种事必然要赶紧告诉夏晓兰,借此博得美人的好感。而且康伟和周诚本来昨天就要走,不过周诚在县城路口等了大半天,夏晓兰都没进城,周诚又把离开的时间拖到了今早。

    “你有对象吗?”

    周诚反问他。男人不都是默默解决问题的?爱嘚瑟的都是不懂事的,周诚也不想夏晓兰再想起不开心的事,没想过要表功。

    康伟摇头,“嘿嘿,那些妞多麻烦,我今天要赶找个对象,我奶奶明天就敢把我送去民政局——幸亏国家把婚姻法改了,还能多混两年!”

    康伟只比周诚小半岁,按公历来说他也满20岁了。康伟是遗腹子,他父亲在越战牺牲,康伟奶奶差点没把眼睛哭瞎,等到康伟出生,老太太才有了寄托,将康伟视为眼珠子……也是催着康伟赶紧结婚,好替康家延续香火呢。

    “不是男20岁,女18岁就可以结婚了?”

    周诚还想,他和夏晓兰多合适啊,刚还在他20岁时遇到,一点也不浪费,只要夏晓兰点头,两人随时都能结婚。

    康伟被奶奶逼婚,在其他方面是法盲,在《婚姻法》上绝对是专家:“3年前改的,男同志不早于22岁,女同志不早于20岁,简直是救命!”

    康伟喜滋滋的,笑着笑着陡然察觉到气氛有点不对劲。

    咦,诚子哥咋不高兴呢?

    康伟陡然想到一个大胆的猜测——不会吧,这才认识几天呀,相亲也没有这样快的!

    他虽然改口叫夏晓兰嫂子,不过是为了让周诚高兴。他和诚子哥弄明白了夏晓兰的名声不堪是有人诬陷,但别人不知道啊。夏晓兰怎么可能顺利嫁入周家,周诚是剃头担子一头热。

    不过康伟可不会说,他才不要上赶着当恶人!

 031:另寻买家

    上次是周诚骑车带她,夏晓兰不知道骑到商都市原来这么累!

    自从她来到83年,疲惫已经成了常态,昨天没有进城,她骑着自行车跑了二十多个村子,收了有50多斤黄鳝。夏晓兰今天的工作就是把黄鳝和顺路带进城的几百个鸡蛋卖出去。收割稻谷最忙的几天过去,愿意卖鸡蛋给夏晓兰的人越来越少,再说以七井村为心,方圆几十里的村子都被她拉网一般跑了一趟又一趟,村民们攒鸡蛋也要花时间。

    把这几百个鸡蛋卖完,夏晓兰正好专心倒卖黄鳝,这玩意儿是已经长大了的,在水田和沟渠里等着被找出来就行。夏晓兰想,卖黄鳝是一回事,两个箩筐装满东西进城,空着回去是不是太不划算?她能从商都市拿一些货回乡下卖吗?

    就是现在的农村购买力实在太糟糕,除了油盐酱醋这些必需品,农村人恨不得攥紧手里的每一分钱,能不花钱就不花钱……不对,连油也是不买的,有些人家一年到尾花出去的钱只有买盐的,不吃酱醋和油没啥,不吃盐人身体没力气!

    她需要装什么东西回去,才能从农民手里把钱掏出来?

    后世营销都说女人和小孩儿的钱最好赚,现在女人基本上不打扮,小孩儿更是满地跑放养型,计划生育才刚开始实行吧,哪家不是几个孩子?独苗才金贵,孩子多了能吃饱就不错了,哪有那么多闲钱花在小孩儿身上,所以涛涛背着新书包去上学,引来其他同学的艳羡——他们家里是舍不得给买那么贵的新书包呢。

    小孩子衣服也不用想,大孩子穿过的留给小孩子穿,一件衣服就像传家宝一样能流传好几年,直到破的再也穿不了,才完成它的使命。

    夏晓兰想了半天没头绪,骑着车又来到第一家卖鳝丝面的。

    “同志,今天还需要黄鳝吗?”

    她尽量让自己说话正经了,但声音的确太娇,招呼一声,鳝丝面的老板还没出来,所有吃面的客人都看她。

    年轻人底子好恢复快,夏晓兰额头的伤口早就结痂掉疤,现在只剩下淡粉色的痕迹。她虽然没有描红画眉的打扮,人收拾的清爽干净,已经是罕见的漂亮。

    夏晓兰在原地等了会儿,走出来的却不是那天买黄鳝的老板。

    是个年妇女,口气不太好:

    “不买黄鳝,我们家店都是有人长期送货的,你以后不要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