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夏子毓知道王建华为啥拼命节省,要去拜访故交,不可能空着手去吧?疏通关系也要钱,倒不是行贿,而是正常的人情来往。王建华的节俭叫夏子毓着急,因为这次有人走在了夏子毓前面伸出援手!

    被王建华当众拒绝过的柳学姐,人家根本不在意,听说王建华生活苦难,积极帮王建华联系了工作机会。王建华在师范学院也算优等生,柳学姐家书香门第,总有些夏子毓不能比拟的关系,给王建华介绍了几个需要补课的学生。

    一节课5元钱,王建华有限的周末时间排满,周末两天竟也有好几十块进账。

    一个月四个周末时八天,王建华赚了200多块。

    他开始和一些从前的故交恢复走动,这样的收入完全能满足日常的人情来往。软饭倒是不吃了,可他学业紧张,再把周末占去,哪里还有时间陪夏子毓?此消彼长的,和柳学姐接触的机会反而多起来。夏子毓的室友欲言又止的,说看到过两次王建华和柳学姐单独说话了。

    “他那是因为给人补习的工作,要通过柳学姐来安排,俩人没啥关系。”

    夏子毓这样和人解释,室友叹气,“子毓,男人变心很快的,和你这个女朋友处的时间变短,总是和柳学姐见面,你自己可得小心点。”

    夏子毓能说啥。

    她来京城不到一年,就是在学校里认识几个人,那也和京城土著柳学姐的人脉差远了。

    一个月200元收入的兼职,夏子毓可没本事替王建华找到,她就是大河村农民的女儿,柳学姐是教授的女儿,家里书香门第,柳教授的关系摆在那里,需要补课的学生家长才愿意选择王建华——京城师范学院也不算啥,京大和华清就先不说了,还有京师大的牌子可比师范学院的牌子硬气。

    5元小时的补课薪酬,就算京大和华清的学生都会抢,正常情况下轮得到师范学院的大一生吗?

    夏子毓觉得她家庭拖后腿了。

    再放纵王建华和柳学姐接触下去,夏子毓也不安心。王建华是个肯负责的人,这样的性格已经被夏子毓利用过一次,那柳学姐要是和夏子毓用同样的招数,王建华到时候选择谁?

    夏子毓输不起,也不想赌。

    她可不能让王建华再和柳学姐混在一起,她挺正式的找王建华谈了这问题:

    “建华,我觉得你给人补课,时间短倒没啥,时间长了也挺耽误自己学习的,如果你那边用钱不趁手,我这里还有,你我难道还分彼此吗?“

 308:离婚是不行的(1更)

    小吃店关门,大不了再重新开一家。

    如果在安庆县的生意不好,那就去奉贤市,或者直接去省城商都,商都的消费市场更大,生意做得好只会更赚钱。

    离婚是不行的。

    尽管知道关店和父母吵架的原因,夏子毓也很想学夏晓兰,很想和没有见识的夏家人脱离关系,但她却不能这样做。在84年,离婚是个很难听的名声,夏晓兰是破罐子破摔,夏子毓却要顾忌着王建华的看法。

    王建华不介意她父母离婚,王广平和冉淑玉呢?

    冉淑玉且不说,王广平一开始对她极为冷淡,后来稍微转变了下态度,夏子毓也不能再去挑战王广平的容忍力。夫妻就得相濡以沫同甘共苦,这是老一代人根深蒂固的想法,当然也有许多夫妻受不了被另一半拖累,大难来时各自飞……既然冉淑玉都能陪王广平吃苦,王家人赞同的肯定是同甘共苦。再吵再闹的夫妻都能把日子过下去,你夏子毓的父母为啥就要离婚?

    单亲家庭,在后世相亲可能别人都要多考虑几分,何况是80年代。

    能不介意的是极少数,夏子毓一点都不想去赌。

    离了婚,单靠她妈张翠,能把生意撑起来吗?虽然有舅舅张满福帮忙,到底也不是啥聪明人。夏子毓知道父母会心疼弟弟夏俊宝,但比起外人,她也只能选择相信父母。

    亲爹妈肯定有各种毛病,外人就没毛病了?

    赚一万,他们有自己的私心,起码要给她留五千吧,别人可不一定。

    夏长征和张翠闹得很僵,夏子毓着急,就这状态,连自己家的日子都过不好,还咋给别人添堵?难道就让夏晓兰顺顺利利考上大学?!

    夏子毓这次没有发电报,她写了一封长信,声情并茂的回忆了一家人走到今天有多么不容易,要瞒着其他人在县城做生意,如何一步步过上了好日子。她考上了大学,将来弟弟夏俊宝也会上大学当城里人,日子过得蒸蒸日上,别说夏家其他人,就是数遍整个村上、乡上,谁家日子能比得上他们一家四口?

    这种时候,别人就是眼馋嫉妒都来不及,偏偏自己家人还要不珍惜,还要闹家庭矛盾,让别人看笑话。

    夏子毓忆往昔的艰辛,又展望了未来的美好。

    末了在信尾说,如果父母离婚,她一个都不选,也不会再回到老家,让他们就当没有这个女儿!

    夏子毓的信是大棒加甜枣,特别是最后一点,让夏长征和张翠就当没她这个女儿……那咋行呢,夏子毓为他们挣了多少荣耀?就因为夏子毓考上大学,夏长征两口子走出去都被人高看一眼。

    没有夏子毓,以后谁带着他们脱离农村变城里人?

    夏子毓的信,总算让夏长征和张翠能坐在一起冷静说话。这俩月,夏家和张家相互打砸,夏长征和张翠是有真火的。特别是张翠,她有做小吃的手艺,想来想去根本不怕离婚……夏子毓信里说的话正张翠下怀,了不起她不要县一门口的店,到其他地方再开一间小吃店,她搞这行当已经有了经验,张满福和江莲香也能帮忙,她指望夏长征干啥!

    张翠离婚的心,更胜夏长征。

    夏长征是被家里人撺掇着,有点骑虎难下。

    让他没了张翠,自己去开家小吃店的话,夏长征没那手艺。

    夏红兵和王金桂两口子也不敢瞎哔哔了,两人跑去“张记”试过,夏红兵光有力气,揉面的手艺没有,王金桂做的东西难吃的要命——王金桂在夏家也经常做饭,但农村人讲究的是实惠,能吃饱肚子就不错,还图啥味道?王金桂此前也没有钻研手艺的心思,夏家穷的底翻天,红薯收了吃红薯,苞谷面蒸的窝窝头就是好东西,一年到尾都见不到两次油荤,啥羊肉烩面,啥胡辣汤,肉包子的馅儿咋调和,王金桂连见都没见过。

    张翠那手艺,是夏子毓指点的。

    张翠又自己练了三四年,才有今天的功夫,王金桂就算把店面抢走,生意也搞不起来。

    先动手的是夏家,到后头,张家的气焰高。

    接到夏子毓的信,夏长征自己都松了口气,再闹下去两口子就真崩了,张翠都把夏俊宝带回了娘家,离婚了他就是老婆儿子都没有的男人……夏大军就是前车之鉴。

    再娶个老婆?

    那也要有钱啊,大钱都握在张翠手里!

    再娶个老婆生儿子,也不一定能考上大学,夏长征心里明白,夏子毓和亲妈相处的时间比他这个亲爹多,真要到了那一天,夏子毓肯定是只管张翠。就像夏晓兰,那也不也是跟着刘芬走吗?

    夏长征赌不起,有了夏子毓的信,他就有了台阶下。

    夏老太就学不会服软,非要把张翠给治的服服帖帖,张家人给张翠撑着腰……夏长征垂头丧气的对夏老太说:

    “子毓说有离婚的父母太丢人,她再也不回老家了,妈,您说这婚能离吗?三弟两口子不是没去开过店,那生意离开张翠就是不行,您要是想叫她低头认错,那就是逼我像二弟一样,我干脆也离家出走,丢不起离婚的人!”

    过了年两个月,夏大军依然没半点消息。

    带着伤走的,到底是在外面咋样啊,会不会死在外头?

    谁晓得啊,这年头杀个人往路边一埋,变成骨头架子都查不到。

    夏老太有点急眼。

    她是个寡妇,把三个儿子养大,就指望着三个儿子养老。

    现在最听话的夏大军跑了,夏长征要再走,那她咋办?靠夏红兵啊,老三是啥样,夏老太心里有数。老三媳妇就更不用说,又懒又馋的,老三一房就找不出一个出挑人,夏老太都能想到自己靠夏红兵养老会过啥日子。

    何况让她最骄傲的大学生孙女发话,要是父母离婚,就不回老家来。

    夏老太自己舍不得吃用,还榨着夏大军和夏红兵,供养着夏子毓上学,盼星星盼月亮,就指望着跟着夏子毓当城里人。

    夏子毓要是不回来了,夏老太还较个啥劲儿?!

    这才有了夏、张两家人坐下来“和谈”的场景。

 309:阎王咋不早点收了她(2更)

    撒泼是没用的。

    夏老太对夏大军,都不用撒泼,只要开口求个啥,但凡夏大军能办到的,那就不会让夏老太说第二次。为啥啊?因为夏大军孝顺,这种孝顺已经达到了愚孝的程度。

    夏长征和夏红兵就各有私心了。

    当儿子的都对亲妈有保留,指望儿媳妇巴心巴肝的惯着婆婆,那咋可能呢。

    以前捧着顺着,是想靠夏老太出面,把家里人的钱都凑在一起,供养大房,现在老黄牛夏大军跑了,难不成指望夏红兵能和夏大军一样缺心眼……夏家榨不出啥油水,张翠生怕夏家人凑上来占便宜,既然都撕破了脸,她还给婆婆啥面子。

    最坏的结果就是离婚,真离婚,张翠也没啥损失的。

    儿子带回了娘家,存款她捏着,她还有手艺。

    不过夏子毓反对她和夏长征离婚,张翠习惯性听女儿的话,这才愿意坐下来“和谈”。

    张翠知道夏子毓说的是真,要是不按照夏子毓的想法来,女儿真的会不管老家人。那辛辛苦苦供出一个大学生为了啥啊,夏子毓可是张翠的骄傲,聪明又争气,以后有大好的前程,张翠才舍不得为她争光的大学生女儿。

    不过和谈归和谈,这次要一次性把夏家人给治住。

    张翠的底气特别足,娘家来了不少人,就在夏家院子里摆了桌子,当面说个清楚。

    夏老太难缠,张家人以前可没有这么有底气,现在看夏老太阴着脸,个个都觉得快意。

    “亲家,你说长征两口子也闹了这么久,好好的店面都搞到关门,多赚钱的买卖,现在就瞧着别人赚钱……唉,个体户也不是哪个都能干,亲家你说是不是?”

    夏老太哼了一声,“你生的好女儿,夏家没分家,瞒着全家自己赚钱,反正也不拿钱回来,那店不开就不开!”

    张翠她妈不肯让步:

    “这都啥年月,分不分家都是老黄历的规矩,连国家都把田地分到个人名下,亲家你当还是生产队吃大锅饭啊?店开不开,是长征两口子的事,今天老婆子就把话搁下,要是夏家不分家,那就按咱家张翠的意思,早点去和长征把手续办了,该咋办亲家你也晓得,子毓她二叔不是先离了?”

    离婚丢大脸,要是张翠从前敢说离婚,娘家人都不放过她。

    可现在闹成这样,娘家人觉得离婚也挺好。

    不离婚张翠要替姓夏的赚钱,离了婚,张翠赚的钱都是娘家的。

    娘家咋会嫌弃有本事的女儿离婚,一切都是为了利益,钱能解决大部分偏见,名声不好听,名声有大团结管用?

    分家?

    夏老太想破口大骂,张翠她妈就等着夏老太骂出口。

    骂的越狠,张翠越是能下定决心。

    夏长征急眼了,让夏老太谈,两家人肯定又要翻脸。

    “妈,您说咋办,都听您的!”

    这声“妈”是对夏子毓姥姥叫的,夏长征从前管老岳母叫婶,对女婿和媳妇的双标可见一斑,媳妇就得叫婆婆是妈,女婿好多都还管岳父岳母叫叔、婶。张翠以前在夏家地位也不见得多高,夏子毓没有展露出与众不同的念书天赋前,夏老太对三个儿媳妇都刻薄。

    最刻薄的就是刘芬,张翠不是最喜欢的儿媳妇,王金桂才是,王金桂又馋又懒,可一连生了两个儿子啊!

    夏长征也没多看重自己老婆,夏家人都一个德行,他叫老岳母是婶有啥错,夏大军还不上老婆娘家呢。

    今时不同往日啊,现在也规规矩矩叫老岳母是“妈”,夏老太怄的半死。

    夏红兵和王金桂面面相觑,张翠是铁了心要分家,夏老太被逼的同意的话,他们两口子也拦不住的。夏老太是用孝道压着一家人,那夏长征和张翠现在就摆明了,不听夏老太的话,能把他们骂死还是掐死?

    张翠她妈也没客气,第一条提的就是分家。

    第一,夏长征和张翠常年不在家吃住,没理由要管着一大家子伙食,钱各用各的,交公粮和提留款也各算各的。

    第二,夏老太不能跟着两口子去城里住,影响两人做生意。但两口子给夏老太养老,每月负责出钱,夏老太还跟着老三夏红兵住。

    “一个月给亲家20块,每月再加20斤大米和5斤油,就算城里人退休也没有这样待遇的吧?”

    20块,就想把夏老太甩掉?

    夏老太阴郁的眼神扫过众人,“子毓晓不晓得?”

    “子毓在京城念书,和她说这个干啥,子毓的意思是爹妈不离婚,要不今天咱们能来夏家?”

    每个月给20块钱,20斤米和5斤油,这个赡养条件在十里八村比比,已经非常不错。农村一般分家赡养老人,肯按时给粮油就不错,只要不是瘫痪在床不能动的,别说像夏老太的年纪,就算七八十岁,能动弹的都要干活。尽量自己干点活,给儿孙减少负担。

    夏老太年轻时辛苦,如今提前享了老封君的福。

    一个月20元,一年才两百多!

    这点钱够干啥,从前可是大家都要把钱给她,尽管大部分都贴了夏子毓,手掌经济大权的滋味,夏老太咋舍得轻易放弃。就说夏大军年前出去打零工,回来也不止交了200元给她。

    落差太大,夏老太不能接受。

    条件是一点点慢慢谈的,最后把每个月给的钱的提高到30元,张翠同意先给一年的,“等红霞出嫁,我这当大伯娘的给出500元嫁妆,再多就没有,大不了一拍两散!”

    张翠厌恶夏红霞的很,咋会愿意给她出嫁妆,这钱其实是给夏红兵和王金桂的好处。同意分家,那就有500元拿,不同意就一分钱没有,梁家人继续打继续闹,闹到张翠离婚。

    王金桂眼珠子转动,夏红兵也在暗暗盘算。

    夏老太要跟着他们住,每个月的钱和粮油其实都会贴在夏红兵家里,钱就算夏老太捏着,那能不给夏红兵用啊?

    一年是360元,加上张翠说的嫁妆,还有粮油折算成钱,分家也能拿到小一千的好处。分就分呗,打的头破血流的,更多的便宜也占不到。

    “嫂子坚持要分家,我没啥说的,就是妈上了年纪,以后有个病痛,医药费谁掏?”

    张翠一拍桌子,“我负责出这钱!”

    病痛?阎王爷早点把这死老婆子收走就好了,张翠觉得自己会心甘情愿出钱打一副好棺材,再热热闹闹的办一场!

 310:重头再来(3更)

    一年花几百块钱,能把夏家其他人甩开,张翠还是愿意出这钱的。夏长征也松了口气,叫他不养亲妈,他心里还是过不了那坎。走出去别人也要戳脊梁骨,夏长征好面子,不肯背这种名声。

    钱多的用不完,他可以给家里人花花,现在还不到那地步,一年几百块还嫌少啊?两家人也是吵了又吵,夏长征家的地,夏红兵也不准备种了。

    这也不怕,肯把田地租给村里人种也行,人家一年给算多少斤稻谷或者麦子,公粮和提留款都由夏长征家承担。夏老太不情不愿,撒泼没人理会,这个家还是分好,连字据都当着村干部的面立好。

    村干部还说夏长征有良心呢,谁家肯给一个老婆子每月30元的生活费,还要贴粮食和油,一个月5斤油,夏红兵一家人都吃不完!

    “你儿子媳妇都孝顺啊,一个出钱,一个出力,有福气。”

    夏老太气的快昏过去。

    真有福气真孝顺,就该接她去城里享福,而不是把她撇在乡下。但夏老太有啥办法?她能辖制住的,是真孝顺的儿子,夏长征都不愿意依着她,夏老太撒泼打滚都没用。

    村干部都说这赡养条件好,张翠在这点上倒是真大方,一点错都挑不到。字据弄好,按了手印,张翠当场就一年的钱给了夏老太。

    说好要给夏红霞的嫁妆钱,则给了王金桂。

    粮食和油都折算成了钱,这个钱夏老太想要,王金桂也想要,张翠巴不得这婆媳俩整天在家干架,就把钱给了夏老太。

    想占便宜,就去缠着夏老太呗,千万把老太婆看好了,老三家才有便宜可以占。张翠的想法很恶意,却是因为她比刘芬狡猾,她能对付刁钻的婆婆和好吃懒做的妯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