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4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邵大侠大包大揽,笑着告诉老太监,只管放心,他姓邵的会照看着小公子,直到顶门立户,他以后要是敢不认老太监,姓邵的就和他拼命!

    在邵大侠的主持之下,把一切都办妥了,临走的时候,老太监感动的热泪盈眶,非要请教,到底是谁帮的忙,毕竟他和邵大侠以往都不认识,怎么会突然从天而降,帮了他的大忙。

    邵大侠借着酒劲儿,才向老太监透露,他是长江航运公司下属的船户,家里头还经营者两座丝绸作坊。

    麦福人老成精,一点就透。

    他眼泪朦胧,唐大人,果然够朋友,咱家总算没看错人!

    此事在有心人的宣传之下,在太监堆里人人皆知,提到唐大人,谁都竖起大拇指。

    别看那个韩太监阴险毒辣,跟一条狗似的盯着唐毅,可是他手下那二十个人,未必都和他一条心,而且又过了好几个月,唐毅手下的势力早把这些人的底儿弄得一清二楚,其中至少有七个人已经背着韩太监倒戈了。

    所以唐毅的处境远没有看起来那么险恶,不过有些事情,还是需要装一装的。

    “身处逆境,自强不息,笔耕不辍,著书立说。”唐毅笑道:“如何,够传奇了吧?比之龙场悟道,又如何?”

    徐渭翻了翻白眼,“阳明公可没有你这么阴险,也没有你这么会算计。”

    “我怎么感觉不像是夸人的话啊?”

    “对于你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夸奖!”徐渭没好气道:“我可是读了《国富论》不下十遍,我有个感觉,总觉得意犹未尽。”

    唐毅呵呵一笑,没有吝啬,一低头,从抽屉里面找出了两份书稿,塞给了徐渭。

    “拿去看吧!”

    徐渭慌忙接住,揉揉眼睛看去,只见一本上面写着《赋税论》,另一本写着《货币通论》。

    作为立地成圣的头一炮,选择什么内容,唐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把突破口放在了理财上面。

    先自从主张开海以来,唐毅就成为天下公认的理财干吏,从自己最熟悉的东西下手,顺理成章。

    其次在儒家思想的约束之下,理财被长期污名化,变成了敛财,甚至是盘剥百姓,与民争利,历代不乏理财能臣,名气和下场都不太好。长久以来的忽视,使得两千年来,竟然没有一套系统实用的经济理论。历代的经济政策也缺少整理和阐释,唐毅觉得未来大明改革的核心还要落在财政上面,把经济学的空白补起来,非常有必要。

    再有东南商业繁荣,海量的金银货币涌入,整个经济局面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却没有什么人能说得清楚,到底这些变化的根源在哪里。弄不清楚情况,征收商税也就无从谈起。

    唐毅比谁都清楚,征税就是从别人身上割肉,不是谁下一道命令,就能解决的。种田交租,天经地义,可是经商要交税,很多人都不认同,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去说服所有人,即便是今天收上来税,明天也可能没了。

    这样的教训不是没有,比如市舶司的关税,比如两淮的盐税,唐毅亲自参与制定规矩,结果没几年的时间,被弄得千疮百孔,税收流失惨重。

    没有理论支撑,没有顶层设计,没有社会支持,单纯依靠着政治人物的意志,注定要失败的。

    唐毅这三本书,十分讲究,第一本《国富论》主要讲财富创造,第二本《赋税论》则是着重财富的分配,至于第三本《货币通论》则是阐述商品交换的工具。

    三本加在一起,相辅相成,正好成为唐氏理财的三大支柱,构成了“唐学”的基石。

    眼下就要让大家接受唐学!

    ……

    王锡爵还有随行而来的五十名翰林和国子监生,大家伙再度聚集在打谷场,依旧像昨天一样,只是没有了篝火,也没有了羊肉串。

    第一个站出来名叫余有丁,他是王锡爵的同科,也入选翰林,由于唐毅做过翰林学士,他同样尊奉唐毅为师。

    “弟子以为既然是全村所有人一同劳作所得,理当平均分配,计算每一家有多少人参与,然后将应得银两交给家长即可。”

    他说完之后,不少人频频点头,和他们想的差不多,办法的确很不错,唐毅也含笑点头。

    这时候另一个人却站了出来,“大人,我不这么看。”

    大家一起看去,这个年轻人脸膛紫红,挺干练精神的。有人认了出来,他名叫罗万化,曾经跟着俞大猷一起去琉球,还曾经写过文章赞颂俞大猷,为人所知,不久前他被推荐入国子监读书。

    相比一般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要想得更多。

    “参与劳动不假,可是有人出力多,有人出力少,岂能一概而论?据我所知,有些负责贩运苇席的壮劳力,要在风雪之中,跋涉几十里,有人脚都冻伤了,还有不同的百姓,负责不同的工序,有人容易,有人繁杂,哪能都拿一样的银子?”

    他这话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这时候在场的人分成了两派,却还有另个家伙没有表态,他们的脸上都带着胸有成竹的笑容。

    这俩家伙是谁呢?

    一个是王锡爵,至于另外一个叫沈一贯,王锡爵是唐毅的弟子,而沈一贯呢,则是唐毅的谋士兼文胆的沈明臣,也就是那位“句章兄”的儿子。

    子承父业,沈一贯的文采很不错,只不过是运气不太好,参加了嘉靖四十一年的会试,却落榜了,后来也进入了国子监读书,一来可以增加见闻,二来还能照顾老爹。

    “王大人,您先说吧!”

    王锡爵笑道:“不疑兄,还是你先来,我给你摇旗呐喊,站脚助威。”

    “是挑刺儿吧!”沈一贯不是官身,不敢和人家抢,只能说道:“大人,我以为方才两位已经说的很好了,村民无非按照出力多少,公平合理分配就是了。只是村子百废待兴,挣了钱不能都给分了,还要留出一些钱,比如要修学堂,整修道路,而且几百口人,村子只有一口水井,太不方便了,要多挖水井……”

    唐毅笑呵呵听着,“还有吗?”

    “有。”沈一贯思量道:“村子还没有围墙,也该修上了,再挖一条护庄河。”

    唐毅点头,“都是你想出来的?”

    沈一贯咧咧嘴,不好意思道:“是我在村子里转了一圈,现有动工的迹象,故此……”

    “狡猾!”

    顿时在场的人一顿白眼,余有丁和罗万化更是愤愤不平。

    “师父留了题目,让我们自己想,你怎么能跑到村子里去看,这不是偷奸取巧吗?”有人气恼站出,大声质问。

    “这话可不对了。”沈一贯摇晃着脑袋,“大人昨天还教导我们要知行合一,你们光知道闭门造车,却懒得出来走走看看,怪得了谁?再说了,大人深谋远虑,赚了钱,就分给百姓,不做一点菜长远规划,怎么是大人的风格啊,我说的是对吧?”

    沈一贯这小子明显比他爹油滑多了,说话之间,还不忘拍唐毅的马屁,弄得别人都没有话说。

    唐毅也挺欣赏沈一贯的机灵劲儿,只是拍马屁可不好,故此他绷着脸,又看了看王锡爵。

    “元驭,你的看法呢,可还有要说的?”

    “有。”王锡爵一躬身,笑道:“弟子刚才三位所说,还都不全面。去年赚了钱,就不想着今年了?还要不要挣更多的钱,要不要编织更多的苇席?故此弟子以为,还要拿出一部分银子,买苇塘,种植更多的芦苇,保证原料供应。买马车,准备运输苇席之用,聘请铁匠,打造出更好的工具,编织苇席的度更快,更好……”

    王锡爵越说声音越大,沈一贯突然一拍脑袋,怪叫道:“你作弊,原来昨天晚上的人是你?”

    王锡爵两手一摊,笑道:“承蒙夸奖,不疑兄,你光知道绕着村子看了一圈,却没有想到找人问问,怪得了谁啊?”(。)8

第746章 叹服() 
王锡爵,余有丁,沈一贯,罗万化都是一时的人物,其中更有两个是未来的辅,天下英才,归我门下,可谓是一大幸事。〈网

    不过真正的人才都有些脾气,想要说服他们,还要拿出一些真本事。

    唐毅带着笑容,点评他们方才的答案,“你们个人都有个人的道理,丙仲主张平分,这是从公平着眼,一甫建议多劳多得,更重视效率。至于沈一贯,他看到了要修建工程,元驭呢,则是问出了要继续展生产。”

    简单总结了四个人观点之后,唐毅笑着拿出了一张表格,摆在了大家伙的面前,赚取银子的去向一目了然。

    大家伙都凑到了近前,仔细看着,不时出惊叹之声,王锡爵几个更是大有醍醐灌顶之感,不得不给老师竖起了大拇指。

    赚来的银子,总共分成了三部分,其中拿出了一半,那就是一千五百两,用作人工花费,其中三百两付给唐毅,作为他提出分工建议的奖励。

    看到了唐毅拿钱,大家都是一愣,他们满以为要凡入圣的唐大人怎么可以沾银子啊?

    唐毅微微一笑,“我要是不拿这个钱,可就请不起昨天晚上的羊肉了。”

    这句话当然是笑话,实际上《国富论》大卖之后,每卖出一本书,唐毅都有分成,虽然不算太多,但是足够一家人衣食无忧。

    苦日子体会一下即可,总是泡在苦水里,唐毅就受不了。

    大家伙被逗笑了,唐毅恢复了严肃,说道:“不光是我拿银子,日后凡是谁有好点子,好主意,创造出来更多的收益,都要被奖励,只有如此,才能促使工匠推陈出新,革新技术,拿出更好的产品。”

    简单说,就是拿钱刺激,虽然还有人带有洁癖,不愿意提银子,可是他们也不得不承认,金钱刺激,的确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除了唐毅拿三百两之外,里长也分到了三百两,他负责组织生产,又到处拉客户,带着大家去天津销售,多给他一份,谁也说不出来什么。

    只是里长不敢和唐毅并驾齐驱,他只拿了一百五十两。

    剩下的银子,每一家先分到保底五两,用掉三百五十两,剩下的七百两则是按照人头贡献,出力多的,最多领到十两,少的只有几钱银子。

    虽然相差有些悬殊,但是大家伙都心服口服,人家就是干得多,干得好,你羡慕啊,明年好好干活吧!

    余有丁和罗万化特别注意这一部分,刚刚他们两个各执一词,互相别苗头,看到了唐毅的方法之后,全都只剩下佩服。

    保底分银,类似股息的概念。每个家庭参加劳动,就是一个股东,获利之后,自然要平均分配,正是余有丁的想法。

    至于剩下的部分,则是工钱,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和罗万化的主张一般不二。

    只是唐毅把这两种想法完美融合,也就是说,每一家至少拿到了五两银子,比起往年赚得都多。

    有了这五两银子,过年的酒肉年货全都够了,还能给家里头添置新衣服,开春的种子农具也有了着落。

    相比起那些卖力气干活,会动脑筋的,却又明显分出了差距,有的人家劳动力多,干得好,最多一家竟能分到三十多两银子。

    不光是过年够用了,家里头都来个大变样,村里头好些要盖新房的,都是获利最多的一群人。其他人看在眼里,只剩下强烈的羡慕,,一个个憋着劲儿,今年也要好好干,等到了明年,把房子也盖起来。

    还剩下一千五百两,其中五百两拿出来,先就是建学堂,接着是挖四口深水井,有甘甜的井水和,孩子有书读,是百姓们最在乎的两件事。

    其次日子好了,大家伙更愿意干净一些,安全一些,住的舒服一些,把村子里的道路整修一遍,外面再加上围墙。这些都提上了日程,只是根据唐毅的想法,不必一蹴而就,先开个头儿,用三五年时间,把村子建好,就很不错了。

    最关键的是不能停下脚步,还要开辟更多的财源,尤其要把苇席这一块利润守住。

    分工协作不过是一层窗户纸,一点就破,更何况唐毅也不打算保密,让更多的人学去了才好。

    只是唐毅不会让自己的试验田变成一锤子买卖,明年就凋谢了,他帮着村民设计了下一步的产业升级。

    先受到刺激,周边的村子一定开始大肆跟进,疯狂编织苇席,这个没法阻止,但是织苇席的人多了,看似不值钱的芦苇一定变得紧俏,唐毅一口气拿出了六百两,交给里长,负责购买滩涂、水塘,越多越好,不光是掌控野生的芦苇,还要自己种植,把上游牢牢控制住。

    接着拿出三百两银子,置办马车,作为运输之用。再有一百两,唐毅认为织苇席的多了,镰刀啊,苇穿子,铁尺啊,需求也会增加。用一百两,建立一个铁匠作坊,专门生产各种工具,除了供应自己使用,还能卖给其他村子,再赚一笔。

    “妙哉!”

    看完了整个方案之后,大家伙反复推敲,竟然面面俱到,无懈可击。一个个都忍不住出惊叹,都说唐毅是干吏,会办事,以往大家更多的是耳闻,如今却是眼见为实,思虑周全,调和阴阳,兼顾眼前和长远,实在是妙不可言!

    “由小见大,师父的安排,奥妙无穷,我感觉着,哪怕户部尚书来了,也未必胜得过老师啊!”王锡爵赞叹道。

    徐渭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白了他一眼,“少拿户部那帮饭桶和你师父比,他们要是有你师父的本事,也不至于把国库弄得空空如也,都能跑耗子了。”

    唐毅连忙摆手,“文长兄,你可莫要害我,不过元驭倒是说出了一些道理,此番验证,倒是让我明白了一些财政赋税的诀窍,正要与大家分享。”

    众人连忙洗耳恭听,有人更是拿出了纸笔,准备记录。

    “不管任何行业,凡是有了劳动所得,大约都要分成三份,先是人事成本,也就是说干活的人要吃要穿,要先满足他的需要,他要是觉得不合算,亏本了,就要撂挑子不干了。其次呢,要着眼未来,要留出一部分收入,进行再投资,比如购买原料啊,工具啊,当然上学读书,增加本事,也算在其中。再有至关重要的一条,大家可以注意到,有些事情不是一家一户可以做的,比如修路,比如挖井,比如建护墙,仅凭着个人的力量做不到,偏偏又是必须的,这时候,就需要有人出来,组织人力,集中财力,兴建工程,这也就是朝廷的使命!”

    由一个小小村子,一下子落到了朝廷之上,大家只觉得振聋聩,精神为之一振!

    原来唐毅是把村子当成国家来治理啊,仔细琢磨一番,还真是越想越有道理。

    这些人接受了《国富论》中社会分工的概念,不知不觉也就有了新的认识,朝廷其实和商人一样,不是开天辟地,一下子就有的,而是社会分工到了一定程度,需要有规范,需要安全,需要归属,朝廷才应运而生。

    从夏商周三代,一直到秦汉,唐宋元明,历代的制度都有所损益革新。

    唐毅又从财政出,再度强调,他在《赋税论》中认为,百姓之所以愿意向朝廷缴纳赋税,是因为朝廷能够负担个人无法完成的使命。

    比如组建军队,修筑城池,保证每个人的安全,又比如制定律法,进行审判,设立监狱,维护公义,避免混乱无序,还有修筑道路,运河,码头,兴办学堂,展文教,给予人们展和进步的舞台……

    唐毅的这番论述,看似和韩愈的《原道》一脉相承,都是赞颂朝廷和圣君的作用,可实际却全然不同。

    韩愈还是呼唤圣明天子的那一套,可是唐毅悄然增加了一个因果关系,他认为是先有了百姓,后有朝廷,百姓有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才缴纳赋税,供养朝廷,由朝廷来帮着他们解决问题。

    如此一来,君和民之间,由从属关系,一下子变成了雇佣关系,老百姓变成了真正的主人,虽然唐毅还是不吝笔墨,宣扬他对明君贤臣的渴望,但有些东西,就像是种子,种下去了,只要土壤肥沃就会芽生长,直到开花结果。

    唐毅非常小心,他只是点到为止,而且还包了一层民本主义的外衣。

    哪怕皇上自己,也不敢否认,朝廷收了百姓的赋税,要保护他们,要主持公道,要开科取士,要大兴文教……看透了暗藏的玄机,也没法真正对唐毅下手。

    而且唐毅还夹杂了一个概念,老百姓纳税之后,是有权利要求朝廷替百姓办事的。他在《赋税论》提出了最重要的一条原则,税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这八个字实在是太强大了,左打了不缴纳赋税的士绅,右打了挥霍无度的皇帝。

    而且还打得理直气壮,打得哑口无言,谁不需要朝廷维护秩序,好好做事,造福苍生,既然如此,士绅商人就必须纳税,因为这些税款最终还是要落到百姓身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