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同室操戈黄埔将帅战场争锋录-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逃命。黄杰这时在左右两翼发现了新情况:红十二师和黄安独一师及少共国际团正向其纵深猛插。黄杰顿时大惊,他马上意识到自己正陷入徐向前一个更大的战役企图中,如果撤得慢,极有可能像岳维峻、厉式鼎那样做徐向前的俘虏。
  想到此,不容犹豫,黄杰立即下令:“撤!快撤!”
  随着撤退命令的下达,整个第二师,万余残兵像一张开满的弓,急急向西退逃。而红军的五个师,在徐向前“勇猛追杀,尽歼逃敌”的命令下,在后面紧紧追来,两翼在前,中部在后,大有将整个第二师一口吞掉之势。暮色苍茫时,战斗已经变成了一场追击与逃亡的竞赛,敌我两军,在倒水河以西的广大地域内,展开了一场气势浩大的越野赛跑。

徐向前与黄杰:七里坪战斗(7)
经一个多小时的拼命后撤,黄杰已退至倒水河以西###里的白马嘶河。这个只有二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原是陈继承的指挥所,听到第二师大败的消息,陈继承又惊又怕,急忙向西后退至灯笼山,同时派人传令黄杰:停止退却,就地收拢部队,建立防御阵地,阻击红军追击部队!陈继承又令李思塑的第八十师在灯笼山一线组织防御,令李玉堂的第三师主力迅速向白马嘶河靠拢,支援第二师。
  黄杰惊魂未定,在白马嘶河重新展开指挥所,收罗败军。尚未就绪,红十师就从村东、村北追杀进来,红七十三师一个营也从村南围杀而来。黄杰听到枪声激烈,再次西逃,越过灯笼山,逃进山后陈继承的指挥所。红十、红七十三师占领了白马嘶河村,捣毁了敌第二师刚开设的指挥所,前锋抵近灯笼山与敌第八十师相遇。红七十三师的两个团立即发起攻击。陈继承此时已六神无主,下令李思塑“坚决顶住”,而他自己却匆匆做起了后逃的准备。
  战役至此到了一个微妙时刻:如果陈继承后逃,敌第二纵队必全军大乱,红四方面军乘势追击,歼灭敌一路的战役意图就有可能实现。但像几天前在冯寿二地区一样,这次帮助黄杰挽回败局的又是卫立煌。15日,闻知红军主力与陈继承大战于七里坪,卫立煌急率第六纵队北进,天黑时将自己的指挥所与陈继承的指挥所合为一处。卫立煌见陈继承要退,坚决反对。
  “红军激战了一天,攻击力已成强弩之末。我军退却则大败,不退或可小胜。”卫立煌对陈继承说。
  卫立煌的分析让陈继承清醒过来,下令第八十师和退至灯笼山的第二师残部就地顽强“顶住”。卫立煌则命令第六纵队的三个师快速向七里坪移动,威胁纵深攻击的红军南翼;陈继承又连夜大声呼叫北线进展迟缓的张钫纵队,催其“急速南下”,威胁红军的北翼。事实上,这时已是卫立煌而不是陈继承在指挥七里坪之战了。
  灯笼山下,红四方面军的五个师对临时占领阵地的敌人多次攻击受挫。天快亮时,徐向前考虑到手中没有纵深突击力量,又担心会被南线之敌抄了后路,只好通知部队撤回倒水河东。红军的大胜,与敌军的大败一样,都至此而止。
  七里坪大血战是红四方面军历史上一场著名的大战。红军以牺牲2000余人的代价毙敌8000余人。但终因敌过于庞大,红军虽拼尽全力,仍没能达到歼敌一路的目的。就战斗本身而论,红军取得一次大胜,但从战略上看,红军的胜利却很有限。战局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围剿”并没有从这里被打破,相反苏区和红军的危急局势更加严重了。
  此时,张钫纵队正由北向南推进,虽然缓慢,却对根据地首府新集形成了直接威胁;在红军的南翼,是越来越靠近的卫立煌第六纵队的蒋伏生第八十三师;在红军的正面,陈继承纵队在蒋介石的严厉催促下重新行动起来,一部在灯笼山一线固守,一部北上宣化店,配合张钫的三个师威逼新集。此时红四方面军进则不能,久留则有被敌包围的危险。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由于张国焘的错误决策,又使红四方面军于七里坪血战后再次失去了摆脱强敌的良机,战后三天,全军向新集方向转移。刚刚经历了冯寿二、七里坪两场血战的红四方面军,又将面对即将开始的第三场血战。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徐向前与胡宗南:漫川关战役(1)
面对第四次“围剿”的严峻形势,张国焘主张化整为零,分散游击。徐向前坚决反对,遂决定经鄂豫边的漫川关夺路突围入汉中,由此与黄埔同学胡宗南在漫川关展开了一场惊险血战!
  人物简介
  胡宗南:字寿山,别号琴斋。浙江孝丰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国民党上将军衔。号称蒋介石“十三太保”之一,深受蒋介石的宠爱,是黄埔系中,第一个晋衔陆军上将和战区司令长官的。1924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编在学生第四队。同年11月毕业后,参加第一次东征及平定刘杨叛乱,因功升任副连长、连长。1925年10月,参加第二次东征,任第一军第一师二团二营营长。黄埔军校国民党右派学生组织孙文主义学会成立后,胡宗南是骨干分子之一。1926年9月,随军参加北伐战争,任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团长,曾参加攻打武昌、南昌等战斗。后转至江浙战场,隶属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部,曾在上饶、杭州、上海等地同北洋军阀毕庶澄等部作战。1927年4月,进驻上海南京路、新龙华一带,参加了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1927年8月,胡宗南任第一军第一师副师长时,参加了著名的龙潭战役。同月底,蒋介石第一次下野时,胡宗南和朱绍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联系黄埔学生,极力抗拒李宗仁、白崇禧和何应钦,坚决拥蒋再起。从此,胡宗南便受到蒋介石的重视,被视为得意门生,得到极大重用。同年秋,升任第一军第二十二师师长。1928年4月,率部参加蒋介石举行的第二期北伐战争。北伐完成后国民党军队缩编,第一军改编为陆军第一师,刘峙任师长,胡宗南任第一师第二旅旅长。1929年,改任该师第一旅旅长。先后参加蒋桂战争、蒋唐(生智)战争。1930年4月,参加蒋冯阎中原大战,任第一师代理师长。同年冬,正式升任第一师师长。1931年7月,率第一师参加蒋介石###石友三之战。1932年8月,率第一师(辖4个旅13个团)到鄂豫皖苏区参加对红四方面军的第四次“围剿”。红四方面军向川陕边境地区转移后,又由湖北黄陂尾追红军进入陕南汉中地区;旋又移驻甘肃南部的天水。这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首次进入西北地区。1934年冬,派第一师一部进入四川广元、昭化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作战。1935年4月,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中将衔。6月,任第三路军第二纵队司令,指挥第一师及第四十九师、第六十师、第六十一师和第一师补充旅、第二师补充旅等部队,在川西北地区阻截北上抗日的中国工农红军。在松潘、包座地区被红军击败,退回陇南地区。1936年9月,第一师扩编为陆军第一军,胡宗南升任中将军长,并仍兼第一师师长,率部继续“围剿”陕北根据地。11月,红军发起山城堡战斗,歼灭胡宗南部一个多旅。1937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上海,淞沪抗战爆发。9月,胡宗南奉命率第一军自徐州地区开赴上海,参加对日作战,升任第十七军团军团长,并仍兼第一军军长。在上海抗战的两个多月时间里,胡宗南率部顽强抗击日军进攻,给日军以重创。十七军团司令部曾遭日军袭击,司令部及警卫连人员大部战死,胡宗南只身逃出。淞沪抗战失败后,率部退到西安、潼关地区整顿补充。1938年5月,率第十七军团(辖第一、第九十两个军)开赴河南,参加兰封战役。7月至10月,参加武汉会战的外围作战,在信阳、罗山一线抗击日军进攻,歼敌5000余人。1938年12月,第十七军团扩编为第三十四集团军,陕西省政府主席蒋鼎文兼集团军总司令,胡宗南任副总司令,代理总司令职务,实际主持工作。1939年11月,正式升任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统管陕西、甘肃和豫西的国民党军队,指挥第一、第十六、第二十七、第四十二、第七十六、第九十军等六个军。1940年冬,升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其司令长官朱绍良是挂名,由胡宗南掌握军政大权。这时,他还兼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卫立煌),又掌握了第一战区的部分兵权。1942年1月,又兼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安办公厅代理主任。此外,胡宗南还兼任中央军校第七分校主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第四团副团长(团长蒋介石兼)。到抗战末期,胡宗南所统辖的国民党正规军队计有第二十九、第三十四、第三十七和第三十八共4个集团军,总兵力达20多个军40多个师45万多人,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外,整个西北地区均受其控制,当时被人称为“西北王”,成为蒋介石黄埔嫡系中最大的军事集团之一。抗战中,胡宗南除担任黄河河防任务,拒阻河东、山西日军外,还积极执行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的方针,封锁陕甘宁边区。在蒋介石发动的第一、第二、第三次###高潮中,曾派军队进攻陕甘宁边区。特别是在1943年7月的第三次###高潮中,曾组织四五十万大军,准备分九路闪击延安,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决斗争和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下,被迫停止闪击延安的军事行动。1944年春,调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4月,日军进攻河南,汤恩伯部溃败。胡宗南曾在华阴设前进指挥部,派一六七师和十六军预三师出潼关迎击日军,战于陕州虢略镇地区。11月,日军打到贵州独山时,胡宗南的第九十八军被空运到独山、麻江一线,阻击日军。12月,陈诚调任军政部部长后,胡宗南继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1945年7月,根据蒋介石的命令,胡宗南派暂编第五十九师、骑兵第二师和预备第三师,进攻陕甘宁边区,占领淳化县爷台山地区,制造了“淳化事件”,后被八路军击败。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西安绥靖公署中将主任等职,拥兵50万,控制陕、甘、宁、青各省的“国统区”,积极参加蒋介石发动的###反人民的内战。1946年7月,指挥整编第一军进攻晋东南解放区,其“天下第一旅”在闻喜地区太阳镇被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纵队歼灭。1947年3月,指挥整编第一军和整编第二十九军对陕北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3月19日,侵占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领导机关所在地延安。国民党政府授予胡宗南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和“河图”勋章。此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先后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黄龙、延青、宜川、西府陇东等战役的胜利,给胡宗南主力部队以沉重打击,于1948年4月22日收复延安。1949年5月,我军发动陕中战役,解放西安,胡宗南率残部逃往陕南汉中。此后,又担任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国防部西北指挥所主任等职,指挥川陕甘边区的国民党军队,继续负隅顽抗。11月,由陕南汉中逃到四川成都,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参谋长、代理长官职务,主持国民党在西南地区的军政事宜,企图作最后挣扎。11月至12月,我军发动西南战役,消灭胡宗南和其他国民党残余部队70万人,解放了川、康、滇、黔广大地区。胡宗南率残部逃到四川西昌地区。随后我军又发动了西昌战役,解放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个据点西昌,胡宗南残部全部被歼。胡宗南只身乘飞机逃到海南岛海口,后又转赴台湾。1950年5月,国民党陕西籍监察委员李梦彪等46人以“丧师失地,贻误军国”的“罪名”提出弹劾胡宗南案。国民党行政院国防部认为胡宗南“自无若何刑责,足资论究”,决定“不付军###审”,宣告胡宗南无罪。此后,胡宗南被重新起用,改用“秦东昌”的化名,陆军二级上将。担任“浙江###救国军”总指挥、大陈岛防卫司令官、澎湖防守司令官、“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委员等职。1962年2月,在台北病逝。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徐向前与胡宗南:漫川关战役(2)
漫川关战役
  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的率领下向西转移,国民党陕西当局大为震恐,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第十七路军为防堵红军入境,急忙调集兵力,加强陕南商洛地区的防务。1932年11月11日《西北文化日报》报道:
  中央派胡宗南、刘茂思、肖之楚、范石生等部紧跟尾追,务在消灭斯股逸匪。绥署杨主任以该匪西窜必至陕边,遂派遣约一师以上兵力在商(南)、洛(南)、旬(阳)、白(河)一带边境,严密布防,准备截击。
  尽管敌人前堵后追,但仍未能阻止红四方面军入陕。11月11日,红四方面军进至漫川关东康家坪、任岭地区。
  漫川关,是湖北省和河南省交界的一道重要关口。高山峻岭,悬崖峭壁,坡陡路险。山中只有一条崎岖的小路纵贯两座山峰之中。当地的老百姓有句顺口溜最能反映漫川关的险峻:“进了漫川关,恰似鬼门关,风吹石头响,仰脸不见天”。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由于此地为进入汉中的必经之路,因此历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红四方面军进至漫川关以东地区之后即侦察得知:杨虎城部的三个团已经占据漫川关布兵防守了,从前面堵住了红军前进道路。另外,胡宗南第一师的两个旅由郧西进至漫川关东南任岭、雷音寺、七里峡、古庙沟一线,已与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的先头部队展开了激战。除此之外,敌第四十四师已占领了漫川关东北的张家庄至马家湾一线,形成了临时的防御正面,实施阻击,与红四方面军第七十三师第二一九团激战竟日;敌第六十五师、五十一师也尾追至漫川关以东的大沟口、当山地区;冯钦哉第四十二师,则经漫川关以北的石窑子展开,企图向南压缩过来。很显然,敌已经将红四方面军合围在了漫川关以东的康家坪、任岭之间只有十余里地幅的悬崖峭壁的峡谷之中了,企图将红四方面军一网打尽。胡宗南还狂妄地叫嚣:“漫川关,就是红四方面军的坟墓!”
  情况十万火急。红四方面军的两万多人,陷入了前进无路,后退无门的困境之中。已是11月中旬的寒冬天气,北风呼啸,漫山遍野一片枯黄。部队战士的给养已经消耗殆尽,草鞋磨破,一双双脚板也都裂口流血。从离开根据地老区至今,已经转战20多天,真是饥寒交迫。漫川关这一险关隘口,如果突不出去,红四方面军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于深夜进至漫川关以东的康家坪。总指挥徐向前马上召集军事会议,研究作战方案。军委主席张国焘也参加了会议。会议首先由作战参谋汇报了当前的敌情态势和漫川关的地形情况,大家都感到了形势的严峻和紧迫。有的人认为:从第四次反“围剿”以来,我们红四方面军经过麻城、冯寿二、七里坪、扶山寨、新集、土桥铺等一场场苦战、恶战,转战至今,根据地都拼光了,损兵折将近一万多人。面对眼前这样的危险局面,如果再硬拼下去,红四方面军就会彻底垮了,所以,不能再硬拼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也有的人认为:前有阻击,后有追兵,左右还有夹击,不打不拼,就等于坐以待毙,这正是敌人所要达到的目的,同样会全军覆灭。张国焘却主张:我想应该把大部队分散开,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这样既可以缩小目标,便于分散行动,利用从敌人的部署或队形的间隙渗透出去,以利于减少伤亡,保存军力。但张国焘的主张刚一提出,就遭到了徐向前的坚决反对。徐向前主张部队坚决不能分散,部队如果分散,形不成战斗力,而且容易被敌人逐一消灭。对此,徐向前后来说:张国焘这个人一到叫劲的时候就稀松,也不懂军事,往往瞎指挥。他提出化整为零,让部队分散打游击。这怎么行呢?我说:这支部队不能够分散,在一块儿才有办法。我们好比一块整肉,敌人一口吞不下去;如果分散,切成小块,正好被人家一口一口地吃掉。所以,无论如何不能分散游击,要想尽办法突围。陈昌浩等同志支持我的意见,最后决定集中突围。

徐向前与胡宗南:漫川关战役(3)
军情紧急,命运关天,前途未卜,必须坚决勇猛,分秒必争。
  在这危急的紧要关头迅速定下一个正确的决心,直接关系到红四方面军的生死存亡。根据徐向前的意见,方面军的领导很快就统一了认识,定下了抓敌弱点,集中兵力,乘敌立足未稳之机,组织坚决而迅速的突围,一定要保住革命力量,一定要保住红四方面军的决心。而后,总指挥徐向前通过分析敌军的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