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地仙演义-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玉帝说道:“天庭事务繁忙,此事却未来得及详查!”

    娘娘说道:“陛下想必不知!大郎杨昭,入了地仙门下,拜的乃是镇元圣人第五位弟子玄玉道人。二郎杨戬,入了阐教,拜的乃是五小清圣人高徒玉鼎真人!”

    玉帝闻言大惊,脱口说道:“原来如此!”垂头思忖不已。

    若是瑶姬一样的散仙,天庭自然肆无忌惮,便是炎帝与瑶姬有所关联,也不好出面。但如今牵涉到两位最护短的圣人,玉帝却不能不重新慎重考虑此事。

    娘娘趁机说道:“骨肉相残,原非幸事。陛下与瑶姬本是一家,总有亲情,何必定要刀兵相见?只怕洪荒众仙见了,不但难体陛下一番苦心,反以为陛下凉薄寡恩”。

    玉帝闻言脸色一暗,乃问道:“若依娘娘之意,该当如何是好?”

    娘娘说道:“陛下不如看我薄面,宽赦瑶姬一家,封瑶姬、杨婵以天庭职个,如此化戾气为祥和,既可显陛下宽宏大量,又能让瑶姬一家感念,为天庭拉来强援!”

    玉帝说道:“娘娘此言,甚是有理!只是若天庭封神,彼等不受,作何处置?”

    娘娘说道:“好事做到底,陛下若依我意,我便再去与他们分说利害,量他们也知轻重,不再悖逆天庭!”

    玉帝大喜,施礼相谢,说道:“就依娘娘所言!”

    娘娘便告辞玉帝,又驾青鸾彩凤,飞抵桃山之上,在空中显了圣像,与瑶姬他们言道:“瑶姬,尔不遵兄长之命,私配凡人,总有过错。天帝罚你虽然严厉,但他身负重责,也是不得不为。你如今既脱牢笼,便不宜再追究往事,沉迷仇恨之中。我已为尔等说和,天庭将宽赦尔等罪过,尔等却不可再冒犯天庭威严!”



………【第210章 瑞鸟方赠神针铁 蛇妖又喷紫毒涎】………

    公禹听了,愁容不展,说道!”如今洪荒水道大乱,如,柑小。,

    应龙想了片刻,说道:“我闻火云宫炎帝手上,有一功德至宝。可以划地为河,撮土为山,且有功德镇压,不沾因果。炎帝曾为人皇,体恤生灵,你若前往求之,他多半会将此宝借你!”

    大禹听罢,先是大喜,转而又愁道:“便有至宝在手,我一凡夫俗子,却无法力。不能运用!”

    应龙笑道:“你既是应命治水之人,必有各路仙家前来相助,否则洪荒之上,颇多妖孽,你又如何能够应付?如今是时机未到,时机一到,自有高人前来

    大禹这才稍微安心!

    于是应龙果然如约,迁往西北,又以尾犁地,划出一条水道,从其新居之处,通往大江大河之中。自此之后。西北虽然高寒,却不再干旱,反而常常有云雾笼罩,下为冰雪,堆积于高山之上。至于春夏之际,地气阳和,则化雪为水,顺流而下,注入东海,润泽沿岸生灵。

    后来封神之主感于应龙功德。封其为源始龙神。

    大禹得了应龙指点,乃欲前往火云宫,求借炎帝功德宝物。然火云宫在三十三天之外,大禹此生无有神通,难以到得。正在忧愁之际,突有两位年轻道者前来求见。并带来了火云宫圣皇宝物,欲助大禹治水。

    这两位道者,自不消说,便是杨昭、杨戬二兄弟。

    大禹大喜过望,与杨昭二人说道:“我正在想纵然求得圣皇宝物,只恐无人能够使用,辜负圣皇厚望。

    不想炎帝陛下早见于此,已经安排万全。今得两位高士相助。我可无忧矣”。二兄弟连忙谦逊了一番。

    杨昭拿出河图、洛:“伏羲圣皇陛下亦借出两件至宝,嘱我赐予应命之人。以助成治水之事。”怕大禹不知二宝奥妙,复解释道:“此二宝内含造化之妙,阴阳之理,能助长修行之功,更含山川河岳布局之玄奥。乃是先天至宝。伏羲圣皇借宝之时曾经言道:你参悟二宝,于人于事,都大有稗益,治水功成之后,可将二宝归还

    大禹又得至宝,大喜过望。忙答应了。

    杨昭又拿出乾坤弓、震天箭。说道:“此亦轩辕黄帝陛下治世之宝,威天下之器。黄帝陛下之意。乃是将此宝赠与人主,留在人间,以昭彰人皇威德,震慑天下

    夫禹肃然道:“既是如此。我当即刻将此物交与舜帝陛下”。

    杨戬不解道:“如今洪荒不但水患频仍。更有不少妖孽作祟,治水之时。不免多有恶战。此弓此箭,乃是杀伐之器。威力极大,正当作用之时。何不暂留此处,待治完水患。再交舜帝不迟?”

    大冉解释道:“你却有所不知。人皇之物,自该由人皇持有。若是部下得而私之,纵然有万般原因。只恐引来非议”。

    杨昭、杨戬听了,不由叹道:“江河日下,人心不古矣!”于是大禹将乾坤弓与九支震天箭,交与舜帝,并传达了轩辕黄帝之意。

    舜帝闻之大喜,筑高台以存之,并厚赏大禹,大禹皆不受。

    轩辕黄帝心意虽好,弓箭虽利,只是此宝传到后来,却奈何成为皇家私器!又因皇室之人,渐渐懒惰,不修神通,不会武艺,拉不开此等神器。于是不免宝弓蒙尘,流露地方,利箭散逸,不知所踪。当然此乃后话了。

    于是大禹听从应龙之议,率部前往东南。准备从东南诸江河入海之地开始。勘测水文,测度地形。

    来至东南海边,却见此地甚是奇怪,只见高地之上,天无点雨。土地辙裂,禾木焦枯。而低洼之处,却有好大洪水。浃浃汤汤,从西北滚滚而来。同一地界,既旱且满,民众更加苦不堪言。

    大禹询问当地百姓,才知东海边上,有一棵梧桐树,上栖双凤。恋栈不去。凤凰属火。驱散雨云,故至此地干旱,数年而无点雨降下。至于那洪水,乃是从高处而来,东流入海,下游各处,实是不可阻挡。

    大禹带杨昭、杨戬二兄弟前往查看之时。果见得一株巨大梧桐。只怕生得数万年岁月,其冠如屋。有双凤栖息。火元汇聚,驱散了一天水汽。

    只听凤凰一叫,声传四方。鸣如箫笙,音如钟鼓,清亮悦耳,令人不由精神一振。

    大禹部下见了,纷纷称庆,皆道:“凤凰一见,即为祥瑞,必主治水大事成功!”

    大禹叹道:“双凤栖息,本为祥瑞。奈何驻留不去,导致一方干旱,苦了一地生民!”欲要驱赶。又念其乃祥瑞禽鸟,不

    杨戬见了,笑道:“凤凰祥瑞虽好,到底百姓活命要紧。驱开即可,何须两难?。便拿出一把弹弓,镶上银弹,扯满弓,一弹射去,正打在一只凤凰身上。

    那凤凰被杨戬冒犯,顿时大怒,双双口喷火云,要来斗杨戬。看其灵元之磅礴,可见修行已久,神通不凡。

    杨昭在旁见了,心头一紧,深恐杨戬对付不了,就要上前相助。杨戬笑道:“无须兄长相助,我自能将其惊走!”他**玄功,最能变化,因此将身迎风一晃,化作一条巨大水龙,在云中隐现,见而不见其尾,将口一喷,便是片片云雾之状。

    双凤其实不喜争斗,又见克星在前,果然不敢交战,连忙逃向西北去了。他们却不知杨戬这是虚张声势,徒有其表,若是真个交手,马上就要露出端倪。

    杨戬见惊走了双凤,哈哈大笑,收了变化,回复人身。

    不料他这番变化,被东海之中一群修行的鲤鱼远远看到了,相互鼓噪道:“我看到了!我看到了!那人刚才化身神龙,何等如意!想必鱼龙变化之道,也是如此!白泽大王曾说我们也能化龙,也能修炼龙族功法,只是一直未能告诉我们修炼之方。现在看来,鱼龙变化,多半也如他一般!”

    另一只鲤鱼说道:“胡说八道!人和鲤鱼,截然不同。人可以化身为龙,未必鲤鱼也可以化身为龙!”

    又有鲤鱼说道:“我们在这里等待了不知多少年,都没有等来白泽大王给我们讲道。如今好不容易看到了机会,岂能轻易放过?不管如何,还是跟着这个少年,或许真能找到鱼龙变化的功法!”

    他此言得到了大部分鲤鱼的同意,一传十,十传百,余者纵有异议,也忍不住好奇,从此都悄悄跟上了大禹等人一行,只是他们自己懵然无知罢了。

    却说杨戬惊走了双凤,杨昭对大禹说道:“我闻凤凰所居,下必有宝。”乃以开山斧劈开地面,果然得一神铁,霞老艳艳,瑞气腾腾,不知有几万斤重。众人拾之,皆不合手,到了大禹手中,却是举重若轻,长短变化,伸缩自如。

    杨昭乃恭贺道:“此为天地所赠之宝,合该今日出世,相助治水之人”。

    大禹亦欢喜不胜,从此之后,乃用此神铁,厘定江海深浅,探测各处水文,一一记录在案,正是方便之极。

    于是大禹一行,自东南海边出,向西而行,一路上日夜辛勤,勘测记录之功,自不赘述。

    幸好大禹自得了河图、洛书二宝,常常参悟,虽然仍是凡体,修不得偌大神通,倒也体态康健,无疾无病,又有避水珠护身,神铁在手,一时倒也顺利。

    一日,夫禹正在大河边上用神铁查验水文,突然一怪从河中跃出,蛇身而三,样貌狰狞,着紫衣,其长如辕,长尾一甩,其疾如箭,三同嘶,就向大禹咬来。

    大禹何曾见过如此怪物,吓得一跤跌倒。眼看那蛇妖要咬到大禹,杨昭、杨戬正在一旁护卫,哪容他得逞?就见杨昭大喝一声:“妖孽敢尔!”一鞭朝那蛇妖抽去。

    蛇妖不知厉害,未曾躲闪,被赶山鞭打在身上,虽是大妖凶怪,柔软之躯,也是筋骨欲折,弹飞数丈。好在他那紫色仙袍,似有神妙,出一圈黄光,卸了不少力气,这才没有大的损伤。

    不过这蛇妖虽被弹飞,但也在赶山鞭临体之时,朝大禹喷出了一口毒汁,化为紫色毒气,向他罩来。

    大禹没有神通,哪能躲闪?眼看毒气临体,突然一声清鸣,河图、洛书二宝自动现身,护在大禹身前,如同太极,转得一转,已将毒气消于无形。

    反倒是杨昭、杨戬二人,因担忧大禹,未曾防备,不小心吸入了少许。

    杨戬惊觉这少许毒气入体,真元法力,居然如同潮水般消退,半点提不起来,如同凡人一般,不由大惊道:“不好!这蛇怪之毒,可以消除法力!这且如何是好!,小

    那蛇怪受了杨昭一鞭,疼痛无比,本不敢再来纠缠,却见杨戬中毒,杨昭也是紫气满面,料想同杨戬一般,乃转惊为喜,又扑了过来。

    不料杨昭却不慌不忙,喝道:“二弟稍待,我自有治他之方”。便拿出一个玉瓶,往口中滴了三滴神水,满面紫气自然消退,又祭起赶山鞭,狠狠朝蛇怪打来!

    蛇怪吃过此鞭苦头,见毒不到杨昭,不敢再战,连忙逃毒,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忙,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11章 收蛇妖二郎得兵刃 泄湖水义士遇凶猿】………

    品名惊墨蛇怪,又拿出玉瓶,向杨戬绕道!下小田“斤并说深山大泽之中,阴湿晦暗之地。易生有剧毒之物,因此赐我一瓶净水,可解百毒,今日倒正好用上。”说罢也滴了三滴在杨戬口中,遂解蛇妖之毒。

    杨戬说道:“兄长尊师,果是高人。明见万里。难怪连我师尊提起来,也是钦佩”。

    杨昭又说道:“我观那蛇妖,多半便是延维,与母亲也曾有些因果。今日既然在此遇到。却不能轻易放过,以免他日后还要毒害他人”。

    杨戬说道:“若无兄长神水小只怕我等都要丧命。除恶务尽。正该如此!”于是两兄弟向大禹禀报一声,追索延维踪迹而来。

    一路遣迤,跋山涉水,最后延维逃至一洞穴之中,退无可退。

    延维大怒,喝道:“后生小辈。欺我太甚!”乃显出浑身解数。与杨昭二兄弟交战,瞬间满洞紫云布满,目力难视,延维在其中如同三妖龙。时隐时现,尤其颈上三,坚硬无比,口中獠牙锋利,胜于兵刃。

    杨昭、杨戬俱将净水含在口中,便不惧延维的紫云剧毒。杨戬施展变化,化作一个巨灵。体如金石,不知痛痒,眼射神光,来与延维搏斗。杨昭又将开山斧擎起,斧鞭齐下,频频猛攻。

    延维虽然法力神通,强过二兄弟,但奈何杨昭一斧一鞭,沉重无比。有移山赶海之力。实在难以承受。杨戬**玄功,又异常玄妙。巨灵身体坚硬,势大力沉。两兄弟配合默契。延维到底渐渐抵挡不住。

    战不多时,杨昭觑个破绽,一鞭打在延维身上,将延维打下地来,又举起开山斧,要将他结果了性命!

    延维连忙求饶道:“大仙饶命!大仙饶命!”

    杨昭喝道:“你平素便祸害生灵,多有罪孽。如今更偷袭大禹,干扰他治水大事,更是罪过不还敢求饶?。

    延维慌忙解释道:“只因大禹那块神铁伸到河底,先惊扰了小妖修行,因此妖才一时糊涂,出来冒犯!”

    杨昭喝道:“你休要巧言掩饰。不要当我不知。便是在此之前你亦多行恶事,该有杀身报应!”

    这时杨戬也回复了原形,对杨昭说道:“兄长,他虽多行恶事。到底促成了父亲与母亲的一段姻缘。我等今日不妨饶他性命罢!”

    延维见杨戬为他求情,大生好感,亦连连求饶不已!

    杨昭其实也是如此作想,否则开山斧早砍下去,听杨戬如此一说,皱局道:“纵然如此,只是大恶不可轻纵。否则便是我兄弟的罪孽。且该如何是好?。

    生死当前,延维心念甚转。又看了看杨戬,猛下决心。说道:“看这位壮士虽有神通,手中却无兵刃小妖愿意将身躯化作一柄长枪,此后任其驱使”。

    杨戬见他身长如辕。牙利骨坚。倒也有些意动。

    杨昭却喝道:“你想得倒好!此时化为兵刃。解了你一时之厄。日后若是对我二弟有了歹意,又或再逃到洪荒为非作歹,却又如何处置?”

    延维一时不知如何言语。乃问道:“若依大仙主意,该当如何?”

    杨昭说道:“你将内丹吐出,与我二弟保管,再将身躯化作兵刃,才可使用”。

    妖族内丹,乃毕生功力之所聚,一旦失去,变化为凡体。因此延维说道:“若是如此,小妖一生修为,俱为流水,倒是甘愿一死!”

    杨戬在一旁听了,说道:“小你将内丹与我,我日后随身携带,必不影响你修行便是”。延维乃神色稍缓。又见开山斧悬于头顶,锋芒割体生寒,终于答应。

    于是延维吐出内丹。与了杨戬,又将身一变,化为三尖两刃枪。其身上紫袍,自行褪下,因再无紫毒侵蚀,返本还源,乃是淡黄仙袍。

    杨戬将三尖两刃枪拿在手上。略一挥舞,正是十分合手。杨昭也与他说道:“二弟得此兵刃,实为喜事。

    这件仙袍,也有护体神妙。与延维乃是一体,正该为二弟所得。”杨戬也不客气,又将淡黄仙袍收了。

    他既收了延维之物,自然也不愿食言。只是内丹随身携带,实在不便,却又关系延维性命,失落不得了于是杨戬乃将其镶嵌在额头之上。双眼之间。

    不料久而久之,此丹竟与杨戬合为一体。化为神眼,上观九天。下查九幽。成为杨戬第三只眼睛。此乃后话。表过不提。

    二兄弟收了延维,杨戬得了兵刃与淡黄袍,更增战力,于是继续护大禹勘测地形,由东而西,一路上降妖,

    但此行大禹只为观察水文地形,记录在案,以备将来统一规划,因此未动地脉,未开水道,非常低调。是以洪荒之中的大凶大恶,并未惊动。以杨昭、杨戬之能,亦能有惊无险。

    历时数年,终于完成了勘验测度之大业。

    大禹又根据山河地理之形,结合参悟河图洛。排布地理,意欲重整洪荒。永绝水患。他焚膏继暴,废寝忘食。又历数年,终于绘成洪荒世界第一份山河地理之图。

    如此万事俱备,这才率领部族,遇山开水,遇水凿河,疏淡水道,导流入海,从东南而起,逆流而上。

    如此浩大工程。动用人族力量,不知千万。但洪荒百族饱受洪满之灾,对于大禹治水大业,都衷心拥护,他不论行至何处,当地的各族生灵,往往都前来援助,因此倒是不缺人手。又有杨昭持开山斧、赶山鞭两件功德之宝,帮助大禹劈山赶土,按图施为,无不如意。

    此次治水,真正得了要领,成效立竿见影。大禹一行治到何处,那里洪水便行消退。江河湖泊之水。便都按大禹的布置,顺顺利利排入水道,东流归海。如此一来,露出大片平原,土壤都是极其肥沃,最适合沿岸百族生灵耕种。

    因此随着治水过程向西推进。大禹威望越来越高,渐至顶峰!

    然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并无一事。不经磨难便可成大功。

    这一日,大禹治水,至于桐拍之山。见群山围拢,无泄无漏。淮水停留于此,聚成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