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林妹妹的婚后甜宠日常-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君自从去过西藏之后,对那里的景色实在推崇备至,尤其是阿里一带。
  文中虽然提到藏密,但作者相对而言更倾向于禅宗,不过清朝康雍乾三位都修密宗,据说很高明,雍和宫内还供奉着鼎鼎大名的欢喜|佛,有机会去北京可以一看。


第74章 第七十三回
  忽有一日刚下了朝; 就有宫人慌慌忙忙跑来,悄声对水澜说:“摄政王快去瞧瞧; 陛下不好了!”
  水澜一听,下意识的就骂了一声:“满嘴胡说; 没规矩的东西,陛下洪福齐天,能有什么不好了?”
  那宫人搓着手; 瘪嘴哭道:“陛下之前拜了上师后天天修炼,大约是功成圆满; 要成佛去了。”
  水澜一闻此言; 知事情不大好,又想自己原该避嫌,便吩咐:“打发人给慈宁宫中去信; 把御医都传到灵宝宫去,要紧!”
  一面说,一面命人将所有侍候的僧众宫人都锁了起来,等太后来时再审问;自己先到灵宝宫去看视; 幸好永庆帝只是气厥过去; 面皮嘴唇有些紫胀,歇了好一会儿总算苏过来,众人这才安放下了心。
  直到太后过来; 带着御医再详细诊脉,神色俱有古怪。水澜看破了也不说,太后也察觉到什么; 还是要忍着悲戚,一手拉着永庆帝反复摩挲:“皇帝啊,你虽虔心,还是要循序渐进,功夫未到,且急不得。”说着,又把伏侍的一干人都发落了一遍,问皇帝的饮食作息。
  水澜深知现在非常之时,一步都行不错,就将如何处置料理都一并细回了。太后听了两句,淡淡的说了“妥当”二字,便一直守在永庆帝身边,泪涕直流。
  如今留下无宜,水澜便先骑马回府。到家,先忙完了朝事,又忙着进来看黛玉和水晗。奶娘正哄着水晗睡觉,黛玉和丫头们做活计,一见他来了,丫头们都退下去,且嘻嘻的望他笑说:“今儿怎么这么早回来?”
  水澜却不言语,站在那里先洗手,后喝了一钟茶。黛玉看他面色有异,忙起身接过茶盅子,悄悄的拉着他,问道:“可是宫里出了什么事?”
  水澜复叹息了一阵,才把刚才的情形一五一十的详述了。黛玉听完,低头想了好半晌,用几不可闻的声音又问:“皇帝如今这个样子,你可会……”
  话没说完,只见水澜摇了摇头,郑重其事道:“我虽心怀别意,但绝不会亲自做这等事。不论如何,他终归是我的侄儿。”
  黛玉抬头向对面瞧了一瞧,见水澜脸上颇为哀伤,心中自是不自在。她转念又想,二人这么一路走来已过了十年,经历了无数的生离死别,一切都今非昔比,不由感慨万千。
  水澜心中原搁着事,这些日子虽照常出入处理公事,但黛玉毕竟不比他人,从眉宇眼神之间便看出端倪,难免有些心疼。不过这话也不好劝,只在饮食起居上留心起来,或说些趣事能分担些许。
  没过了几日,永庆帝的病越发利害,实有病来如山倒的态势,于是大明宫内阴云顿生,甚至有朝臣跃跃欲试,私底下向水澜暗示,不如取而代之,都被他严厉驳斥了回去。
  直到翻年京城的初雪,那天水澜正在议事厅和枢密院的臣子谈事,因人回说:“陛下有事请摄政王去灵宝宫一趟。”
  水澜知道近来永庆帝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赶忙放下别的事,跟着太监去灵宝宫,一踏进宫门,一股浓郁且苦涩的药香扑鼻而来,让他不自觉皱了下眉头。
  永庆帝见了他要欠起身,水澜忙紧行了两步,扶着他倚在靠枕上,说道:“陛下有什么事打发人吩咐一声,何必劳动自己要起来,好像又瘦了一些。”
  因着病的缘故,原本只比水澜小了两岁的永庆帝,看着倒像比他大了十岁,两腮瘦得凹陷,嘴角还有些皴皱,强笑道:“这几两肉都瘦干净了,也该功德圆满了。”
  说着,忍不住咳嗽了两声,又继续说:“我找你来要说的事,不是旁人能听的。”
  水澜听他自称我而非孤,便心知不好,忙打断说:“陛下有神佛保佑,旁的别多想,外事自有微臣会照应。”
  永庆帝缓慢的摇头,吃力的指着对面,说道:“这事我想了许久,说来说去,其实也是物归原主罢了,你去看那桌上。”
  水澜走到桌上一看,那砚台下压着一方用过玺的圣旨,写的是:孤自知天不假年,为祖宗万世基业和天下黎民百姓计,决意传位于摄政王水澜。
  未尝看完,水澜便跪在永庆帝床前,声中带着哽咽:“陛下何至于此?”
  沉默了良久,永庆帝的脸上竟有平和宁静之色,轻喟:“我自即位以来,诚惶诚恐,上有先皇把持,下有重臣弹压,未尝有一日清净。旁人或许不知,皇叔却明白先皇对我有多厌弃,那些年一步步走过来,其中艰辛不足为外人道也。”
  顿了一下,他的两个眼睛突然瞅着水澜,眼中的戾气几乎要冲破出来:“我恨上皇,但在上皇死了之后,却更恨自己无能。无论国事家事,做什么都有心无力,克死了皇后和皇子,接着又是宠妃……样样都比不上你。”
  水澜也不答话,只静静的听着永庆帝继续说:“到了最后,连自己都不恨了,唯觉得又惊又怕,一闭上眼就是那些死了的人,连午夜陡然醒转,我都觉得这皇位实在坐得没意思透了。”
  说这番话似耗了不少心神,永庆帝微喘了一阵,讽刺道:“皇叔,我最羡慕的便是你有王妃一直陪着。只可惜,等你坐上这金灿灿的宝座,不知王妃会不会因此伤心?”
  一语未了,水澜终于抬起头冲他莞尔一笑,依然是灼灼风华,映在永庆帝眼里格外刺目:“她是我的夫人,我是从不会朝更暮改的人。”
  这话说的永庆帝一愣,转而也跟着笑:“好,不愧是皇叔,果然情深义重。”又反问道:“如果那诏书和王妃只可择其一,不知皇叔如何选?”
  水澜不以为意,正色道:“君子一诺,重于泰山,纵有千般借口失信于一女子,何谈坐拥天下,取信黎明百姓?若要用王妃来换,陛下还是将诏书收回,微臣此事断不敢从命。”
  永庆帝听了,心中自有万般感触,便道:“皇叔此言差矣,岂有天下之事,反悔随意的?这个断乎使不得。”
  永庆帝还要绕舌,突然一声大咳,朝地下喷了一口鲜血,遥望着远方叹道:“功德圆满,我是要去见神佛了。”水澜吃了大惊,忙叫人去传太医,又命人知会太后。
  当下唬的众人急救不迭,一时太后来了见永庆帝仰面躺着,气色灰败,一面拭泪,一面要骂水澜却不敢,忽听见有人乱嚷出来:“不好了,陛下龙御归天了!”
  这里太后在抚尸放声大哭,整个殿内瞬间哭作一团,水澜只觉得浑身冷然如寒冰侵骨,把手一伸拉着永庆帝,轻轻说:“请放心。”觉得脸上大有不忍之色。
  永庆十五年,帝崩于灵宝宫,满宫缟素,悲声凄凄。
  因永庆帝膝下无子,摄政王水澜奉遗诏继位,虽有寥寥朝臣私下异议,奈何摄政王把控朝政已久,内有羽林卫,外有独孤氏和张氏等肱骨支持,连太后都不敢公然出言。
  是年夏五,新帝继位,改元景熙。景熙帝水澜一登基,便下令
  废六宫旧称,惟得一位尊一品启元夫人,位同皇后,居于长春宫。
  这封号又是启又是元,生怕旁人不知林家小姐是他原配嫡妻似的。只是历来没有这样的册封,朝堂上也有老臣反对,还没等长篇大论的说完,水澜便没耐性听下去,只说:“孤乐意。”
  故而封号刚下来时,紫鹃雪雁几个都打趣过两句,黛玉嘴上虽轻啐了一声,骂水澜当了皇帝还胡闹,心里却有一丝甜意,两腮红得比海棠花还明艳娇丽。
  当夜,黛玉与水澜正歇在长春宫,只听得隐隐一阵木鱼声。
  黛玉不觉处梦中醒来,竟不在宫中,似梦非梦的睁眼看时,竟是一座破庙,旁边坐着一个瘌头和尚和瘸腿道士。
  黛玉总觉得二人似曾相识,没想到那瘌头和尚一见黛玉便抚掌大笑,又听那瘸腿道士稽首道:“故人相见何曾不识?我们曾说你必得贵婿,今日方得偿心愿。”
  说毕,黛玉方明白过来,这二人竟是当年解凤签的大和尚,不由笑道:“原来是二位。小女子不懂,当年我与孟姐姐怎会都抽中凤签,现在方领悟过来。”
  “不错。”那瘌头和尚盯着她,似笑非笑:“你本有一场还泪债,偶然与这股人间龙气混合,后又经你手渡了另一位皇帝解脱,因果相抵,可喜可贺。”
  黛玉迷惑不解,正还要再问,见这瘸腿道士手一挥,二人化作一缕青烟,不知往那里去了。


第75章 第七十四回
  新帝继位; 有千百样的俗务要处置,还有大行皇帝的丧事办理,繁细仪节把水澜忙得个脚不沾地。至于黛玉; 要打点大明宫内务、接见亲贵命妇; 也不得清闲起来。
  就这么忙忙的过了数月,因国孝和家孝两头兼身; 宫中的欢宴喜事都一并暂缓。直至秋末; 前朝有臣提议应恢复芙选充盈后宫; 水澜便以大行皇帝新丧为由,尽心尽礼为诚,将此事一笔带过。
  对此,黛玉亦有耳闻; 心中也难免酸心。尽管水澜不是第一次回绝; 但天子本为天下共主,负有为皇室延续后代的责任,这般的一心一人却不知还能维持多久?
  到了来年春暖时节,御花园的桃花正开得浓淡得宜; 帝王对大选之事依然不松口半分,就有人心焦了起来。话说这日,这里刚在明德殿里议毕,闻人语便拉着楚尘二人请内监递话,到紫宸宫的偏殿等候水澜。
  水澜闻他二人去而折返,正一面在纳闷,一面去偏殿相见。闻人语一见帝王; 连忙跪下作揖,口称:“微臣不才,有一句话想劝陛下,还望陛下勿怪。”
  水澜听了诧异,便扶他起来,让但说无妨。闻人语端正了神色,便说:“陛下与启元夫人鹣鲽情深,然宗器不可一日无承,今日朝上那些劝诫广纳嫔妃的话,陛下虽不爱听但也不可谓是虚情。微臣恳请陛下为社稷乾坤,且忍儿女私情,多重考虑为上。”
  话刚说完,瞥见水澜脸上淡淡的,一时辨不清喜怒。谁知那楚尘听说,却勃然大怒起来,指着闻人语大骂道:“一派混账话!你们这些人正经的事不去做,整日的盯着陛下的后宫,还满嘴的天下社稷,虚伪透顶!”
  闻人语跪在地下,也不争辩,忽听上头传来一个清冷冷的声音,静道:“阿语,你和楚尘跟了孤那么些年,该知道孤的性子。若孤和大行皇帝、上皇一样,瞻前顾后,且忍且行的,万不会等到今日。所以你说的这些,对孤来说,都不值一提。”
  闻人语自惭失言,但此刻也顾不得许多,急忙又叩首:“但是陛下,作为天下共主必须子息丰茂,皇朝才得以河清海晏啊!”
  水澜有些奇异的看了他一眼,随意的摆了摆手:“这种劳什子玩意儿孤是不信的。先皇生了十几个儿子,还不是一群窝囊废。”顿了顿,清冷的声音染上了几许的暖意:“倘或上天垂怜,让孤和启元夫人能得一位皇子,悉心教导他成材便好;倘或没有这个福分,也是上天注定的,不必强求。”
  这一回,闻人语尚没有接上话,楚尘突然问道:“陛下的意思……启元夫人的身体……”
  “姹紫嫣红抵不过心头好,此事以后都不必再提了。”水澜的眼神彻底冷了下来,沉声道:“阿语,回去也带话给怂恿你今日过来的那些人,都歇一歇心思,少打主意把人塞进来,孤的后宫只有那么一个位置。”说的闻人语红了脸,再不敢多说半句。
  等二人作揖告辞出去,水澜不由长叹了一口气,暖阁里施施然走出一个人来,轻柔柔的从背后按在他的肩上:“陛下,我的身子到底有什么事?”
  水澜这一惊实在非同小可,睁开眼道:“玉儿,你方才……”
  原来,黛玉本是到紫宸宫来给水澜送点心,阴差阳错的那在房明明听见。她的心思再没有的敏锐灵巧,今忽见他的说辞,便知是自己的身体有异样,恐怕与生产之事密不可分,再联想到二人成婚十载,除水晗以外竟然一无所出,整个人不禁如堕冰窟,手里拈着手绢,拭泪道:“原以为是那一股子气运没来,原来竟是我没福气再为陛下添丁,难怪朝上一次次劝陛下广纳妃嫔,不应为我一人遗误!”
  见黛玉满面泪痕,双目含愁,水澜忙握住她的手,轻轻的安慰:“你这话说得便是赌气了。方才既然在里面,难道没有听到孤与他们说的话么?孤拿一片真心对你,你却和外人一样体贴不着这心思,岂不是让孤伤心?”
  黛玉听了不觉动容,这才依偎在水澜的肩头,感受这么多年来他始终温热和安定的气息,说道:“安澜,我是不是真的不能再为你生孩子了?”
  “有什么要紧的。”心头微微一涩,水澜的脸上旋即添了一丝浅笑:“当初太医不过说了一句。即使是真的,咱们也已经有小香芋了,该心满意足了。”
  一语未完,水澜只觉得肩上有些湿漉漉的。他没有再说什么,任由怀里的人靠着、哭着,帝后二人那么安宁的在紫宸宫坐了许久,久到夜风乍然刮过来,院子里的桃花落了锦重重的一地。
  自那日以后,朝上关于后宫的议论清净了好一阵,黛玉知道实情后虽然难过不已,但到底不比从前无事忙,所以也不至于伤心过度。况且还有紫鹃和春晓等人宽慰,水澜忙完了事也常来陪她,方略略回转了过来。
  只是闻人语的这番话,犹如尖刀一样剖开了心。黛玉思前想后,水澜对她关怀备至,她却不能如此自私,依仗他对自己的情意,落到和永庆帝一样膝下无子的境地。
  于是让紫鹃打点,留意其各家适龄女子的情形,斟酌了再三,在其中择了两位身家清贵、品貌大方的,邀到长春宫来小宴了一回。只见两个标致的小姑娘一同请安,一个杏眼圆脸生得十分娇憨,一个眉清目秀形容娇怯,与自己倒有几分相似,强笑着谈问了两句,便低声问紫鹃:“陛下请来了么?”
  紫鹃颔首,又犹豫的说:“姑娘何必多生事,陛下知道了肯定不喜。”黛玉摇摇头,只让她下去张罗。
  过了一会儿,黛玉借口让宫娥带两人去花园转转,自然又引了水澜也过去。谁知才等了没多久,紫鹃就形色仓皇的回来了,回道:“主子快去劝劝,陛下生了好大的气,把那两个姑娘吓得哭了起来,旁人都不敢上前呢。”
  黛玉听了蹙眉,连忙到出事之所,果然见水澜一身龙袍站在中间,清俊又冷厉,叱道:“后宫禁地,闲杂人等不得随意出入,还不把人带出去!”
  看了看跪了一地的宫女内监,黛玉示意他们先退下,缓缓的走到了水澜的身边,福身道:“陛下万福,怎么发了那么大的火?”
  水澜望着她好半晌,忽然冷笑一声:“夫人贤惠,孤却受用不起。”他抬首瞧了跟在后面的紫鹃一眼,又说:“主子犯错,奴婢替罪。将紫鹃关入慎刑司,没有孤的允许,不准任何人探视。”
  黛玉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急忙忙的分辨道:“陛下,这事是臣妾自作主张,与旁人无关。陛下有气就罚臣妾,不要牵累他人。”
  “玉儿,你知道孤最生气的是什么?”水澜别过脸,大有不忍之色:“孤的玉儿,应该始终是那个内心骄傲,与孤白首不相离的女子。孤不要看着自己最心爱的女子,为了后嗣和贤名,一辈子委曲求全、郁郁寡欢,才会做了那么多事。结果,你一点都不能明白孤的心意。”
  说的黛玉眼圈儿一红,泪珠不争气的掉下来,呜咽道:“陛下,臣妾不值得的。”水澜看了她很久,没再说话,转身便走了。
  谁知到了七月内,楚尘突然上了一本参奏,所参的却是当今的皇帝。其中洋洋洒洒说了众多,无非是指责皇帝身为天下之主,理应以孝治国、爱民如子,倘若大选天下女子以供奉一人,致使百姓骨肉分离,实在道貌岸然。
  这奏折一上,朝上一片寂静,因为有良知的臣子都知道,这便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景熙帝别说大肆选妃,继位以来压根儿在女|色上从未上心,也只有一位启元夫人,所以这道奏折真正的授意者,有看得清的老臣还是能咂摸出来的。果不其然,不久水澜就亲拟了罪己诏,对楚尘所奏之事“供认不讳”,把废六宫旧制干脆改为废除六宫,遣散永庆帝留下的太妃颐养天年,并取消三年一选的“陋俗”。
  奇怪的是,罪己诏也没掀起什么轩然大波。朝廷上下对景熙帝的态度似乎也见怪不怪了,连如今的首辅独孤晔都极力称赞:“陛下实乃天下万民之楷模。”于是,尊嫡妻之风开始在民间盛行,若有好事的人不屑一顾,便都笑说:“连皇帝都只有一个娘子呢。”
  然而,水澜却没有再去过长春宫,仿佛忘记了那里住着他唯一的嫡妻。
  作者有话要说:  水澜的想法不造大家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