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娶了那个丞相-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如贾诩所料,只要刘玥稳得住,曹操必定先退兵。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濡须口之战胜负难分,许都众臣见曹操大军久不回朝廷,又没在战事中讨得便宜,便开始闹腾起来。曹昂虽也下手镇压,却终不及他父亲这般心狠手辣,更没有曹操的威望。

    曹操只得再次退兵,这一退,便是抱憾终身。从此,他再也没机会统一南北,终其一生都能没打到长江以南。

    回到许都的曹操震怒,先是杀了一批汉臣,又狠狠训斥了曹昂。他原是将曹昂看做理所当然的继承人,可现在看来,曹昂太过仁慈,是完全震慑不住那群虎狼世家的。要说心狠手辣,他这几个儿子里,也就只有曹丕称得上了。

    为了避免辖制,本该进魏公之后就建立公国的曹操,这回彻底下定决心迁出许都。他逼汉帝将自己晋为魏王,都城定在邺城,跟随他的文武官员一并迁到邺城,留下了空壳皇帝和那群老顽固,又派了人监视。

    当上魏王后,便有官员请立世子,原本曹操想都不会想,就会立曹昂的,可这一次却犹豫了,只先压下不议,又尝试性地将一些权力交给曹丕。

    曹操在北面一通忙活,消息很快传到南方。刘玥刚带兵回到益州,人还没休息几天,就看到诸葛亮和自己的桌案上堆满了竹简,文武官员上书的目的都只有一个:请刘玥称王。

    当年汉高祖刘邦曾留下遗诏: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曹操公然称王,那就是被“击”的那个,但刘玥没关系啊,她姓刘,还是正儿八经查得到族谱的宗室。刘玥称王名正言顺,又加上她已经一统南方,其实力本身也足够称王。

    刘玥有些犹豫,只推辞“天下未定,清除了汉贼之后,再谈这个也不迟。”

    诸葛亮劝道:“明公为王,并不仅是为自己,也是为安治下臣子百姓之心。”

    南面并不是一派太平的,家家有自己的麻烦,别的不说。就最近这段时间,因为刘玥不在益州,而和曹操打得激烈,世家人心不稳,江东余孽丛生,南蛮部族作乱……人们需要刘玥做出强硬的姿态,来安一下心。

    不然,曹操为什么这么迫不及待地要做魏王?他已经等了那么久,难道还在意晚个几年吗?不过一来是为了脱离许都的辖制,二来是给手下文臣武将们一点信心,他晋升魏王之后,自然要给百官大肆封赏,不就笼络住人心了吗?

    刘玥想了想,这才应下。

    既然要自封为王,那么各种各样的仪式都不能少,还要选定封国,封赏百官,祭天酬神,拟定封号,请立世子。

    好在这么多头痛的事情,不用刘玥自己一一操心。

    她只要选个封号和国都就行了。国都第一是不能选在益州,益州太过偏僻,政令不通;二是不能选在江东,因为江东刚打下来不安全;选在荆州倒也无妨,只是荆州地势平坦不好防御。

    最终,荀攸还是挑了成都、建业、九江、襄阳等地,让刘玥自己选。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刘玥最终还是选在襄阳,自封为“南武王”。

    一切都挺顺心的,除了百官们看到她,就喜气洋洋地行礼道:“恭贺大王。”

    刘玥:……不要叫我大王,听起来像土匪

 57。南蛮入侵

    要说称王有什么好处; 除了名气更显; 排场更大之外,大概就是个“大王”这个令人牙疼的称呼了。虽然听上去怪像土匪的,但这也要听是谁叫。

    要是一溜儿带刀将士齐声大叫; 刘玥只会嘴角抽一抽,但要是换做自家相公含羞带怯……啊划掉; 是自家孔明恭谦有礼地喊一声“大王”,那真是让人骨头都能酥掉。

    只是诸葛亮喊“大王”时,一般都在公众场合,不方便刘玥实践自己满脑子的龌龊思想。刘玥坐在案后,带着王侯的冠冕; 修长的手指轻轻叩击着案板; 听着手下大臣一个个出列汇报各地各方面的情况。

    文武官员皆分左右站立,文官之首仍旧是荀攸,其次才是诸葛亮,再后面才站着贾诩等人。至于陆逊、徐庶等,也就是她加封为王的时候来了一次,之后又被打发去各地当太守和督军了。毕竟地方上和王都一样需要人才; 也更容易出头。

    不过今天刘玥的心情不太美丽; 连出列的诸葛亮一声接一声的“大王”都不那么动听了。原因无他; 还是前段日子的南蛮叛乱,因当地官员没有妥善处理; 倒让这把火越烧越旺。

    自古以来,民。族问题都是不好解决的。压制得狠了; 人家和你鱼死网破,稍微退让一些,又会被蛮族认为软弱可欺。而且南蛮完全不像传言中那般愚钝无知,这群“野蛮人”狡猾机灵着呢。

    “既然如此。”刘玥伸出一只手,打断了诸葛亮的话,众臣皆看向她,只见南武王微微侧头,冠冕上的垂珠随之摇动,后半句话也慢慢说出:“那便派兵去平乱。”

    大王做了决定,即便声音不响,但态度却不容人忤逆。更何况,满朝臣子都对南蛮没有好感,也多有看不起之辈。所以谁也没打算拒绝,只是争吵着要让谁去,又要派多少兵去?

    朝堂上吵着吵着,便混乱成一团,因刘玥不曾出言阻止,只见堂上气氛越来越激烈。贾诩根本一句话都没说,就站在一边假装是泥塑的。荀攸看了诸葛亮一眼,后者皱眉,却看向上座的刘玥,却见自家大王浑然不在意地把玩着眼前的垂珠。

    诸葛亮一时吃不准刘玥的意思。

    但他和荀攸都不是傻子,他冷眼旁观着这次争吵的人分为三派,一派官员出自荆州本地世家,一派是益州大本营带来的世家官,最后一派是各地来投奔的,甚至还有几个庶族出身。

    本地势力和外来势力,世家势力和庶族势力,士人和武将……这一层层的关系,犹如一张张密密麻麻的网,平日里潜伏在暗处,如今才在刘玥纵容下,浮现在朝堂之上。其错综复杂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的同时,又头大不已。

    即便唯我独尊如刘玥和曹操,可能都不敢直接与之对抗。因为作为手握兵权的王侯,他们可以杀光一个世家,也可以灭了三四个家族,却万不可能将每个士人都干掉。而这年头但凡是读书人,就没几个和世家没关系的。

    争夺平定南蛮的人选,正是各个世家团体之间所抢夺的利益。

    诸葛亮很清楚这个,因为他本人就是荆州世家之网的一员,甚至是荆州士人的代表。他不怕刘玥知道这个,这么多年来,是他一直小心维护着主公和世家间的关系。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更担忧……担忧刘玥真的被惹怒。

    没有一个主公愿意被掣肘。

    但刘玥并不生气,至少是面上并不生气,等大臣们吵得差不多了,她才敲了敲桌案,让所有人都瞬间闭嘴,带着忐忑又愤愤的表情看着她。

    “吵得孤王头疼,没死都要被你们烦死了。”刘玥不轻不重地抱怨道。

    几位臣子脸色一白,众人皆不敢作声。

    刘玥却仿佛没看见一样,继续在寂静一片的朝堂上说道:“不就是去平个南蛮叛乱?孤王看也别吵了,让军师将军去一趟,孤王也放心一些。”

    军师将军说的正是诸葛亮,这是个有实际兵权的职位,仅次于刘玥的地位。

    她伸出手指在武将堆里点了点,点出一个大将和几员新近出名的小将,让他们带五万人马去平乱。又吩咐荀攸安排好出征所需的东西,这才宣布散了。

    刘玥一向宠信诸葛亮,毕竟人家是夫妻,所以几个大臣即便脸色仍旧不平,却终未说什么。看到南武王兴致缺缺,在宫人护送下就转身离开,也跟着下朝。

    回了内殿,几位婢女服侍着将朝服脱下,又给刘玥拿来一套男子常服,后者刚穿好外衣,就听见内侍禀报,军师将军求见。

    “让他进来,你们出去。”刘玥说道。

    宫人们纷纷退下,刘玥这才发现自己还没戴冠呢,看到孔明进来后,就不客气道:“把那乌木冠拿给我戴上。”

    诸葛亮看了看婢女放在一边的乌木冠,雕工精致得很,但却还是个木冠。他将木冠拿在手上,双手捧着从身后为刘玥戴上,用一根木簪固定住。

    刘玥从小厌恶金银首饰,甚至不怎么用玉器,这倒是几十年一如既往。

    “魏王送来的金镶玉冠倒是好看得紧。”刘玥转过身,看着诸葛亮的发冠,笑着道:“我不爱金玉,送给你戴可好?”

    虽然十分不愿意承认这位南武王,但曹操知道承不承认都没用,所以最后明着没说,却借着祝寿的理由,送了不少贵重厚礼来。

    金镶玉冠是其中之一,一看就是宫廷内造,上好的温润白玉雕着百鸟图案,又镶嵌着金丝和金粒。除此之外,还有两件夏天穿的素纱禅衣,薄如蝉翼,轻若无物,也是宫廷专用。

    刘玥虽然在现代是个史学文盲,但素纱禅衣的名字还是听说过的,之前拿到手上还转门看过,也啧啧称奇,最后两件却都赏赐给臣子,又免不了给曹操准备同等分量的回礼,庆祝他当了魏王,当然名义上是年节礼物。

    “我也不爱戴贵重的东西。”诸葛亮一句话便拒绝了,然后把话题带回来,“今日朝堂之上,婵娟想必都看见了。”

    “该看见的早就看见了。”刘玥似是而非地应了一句,“天下还没定呢,倒先急着分功劳。”

    “婵娟打算……”

    “天下未定,孔明。”刘玥挑眉,两人对望一眼,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诸葛亮说不出是松了一口气,还是更提心吊胆。刘玥这回是忍了,但忍让不是没有代价的,但凡她忍了,就势必会在未来报复回来,他太清楚自己妻子的脾气了。

    忍得越久,将来爆发时也越可怕。

    “你安心去平南蛮吧,走之前和孩子们说一声,省得他们又到处寻你不得。”刘玥声音中带了几分慵懒,“不过也不忙,昨日我没睡好,你陪我躺一会儿。”

    “才戴好的冠。”诸葛亮无奈。

    “就小憩片刻。”刘玥拉着他上了榻,有人从身后抱着暖洋洋的,平添几分安全。不一会儿,她便沉沉睡过去,半张着嘴呼吸。

    刘玥睡着时没有那么强的攻击性,她不再是少女,却依旧是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她小时候就不拘小节,长大了也就是人前规矩一下,这不,一睡着就原形毕露,四叉八仰地倒腾。

    诸葛亮任由妻子在怀里煎蛋似的翻了两圈,最终从背对自己,到窝在他怀里睡,两只手抓着他的衣服,温柔的呼吸打在脖子上,还有嘴唇柔软的触感……

    大王,你已经是三个孩子的阿母了,睡觉能规矩点吗?

    但诸葛亮也就是在心里想想,最后还是将手放在妻子背后,轻抚着让她睡得更舒服些。

    当他不知道,刘玥就爱听他叫“大王”吗?尤其是渴望他私下里这么喊。但一来诸葛亮是个公私分明的人,二来,不能凡事都顺着刘玥的心思来,他就不。

    不过眼看着又要去打仗,等婵娟醒了之后,就顺了她叫几声吧。

    #

    刘玥送诸葛亮出征,第一次有一种看丈夫去远方打仗的小媳妇错觉,她惊恐得摇摇头,头上的玉珠串儿一阵乱晃,被司礼官看了好几眼。

    天子诸侯戴的冠冕上有串串,那就是为了提醒帝王们站行坐卧都要有威仪,不要随便摇头晃脑的,走路也走走稳。所以珠串一摇,就是皇帝和王侯们的失礼。

    但刘玥是实权派诸侯,再借司礼官几个胆子也不敢说她失仪。只得等到大军离开后,跑去找荀攸,能不能和大王说一声,起码这么大庭广众下,别把冠冕摇得和挂面一样?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当然,荀攸不是这么转达的,但刘玥自己脑补那小官就是这么“告状”的。@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刘玥最近被世家逼得有点戏精天赋觉醒,黯然伤神地捧着杯子道:“唉,你说魏王在朝堂上把旒紞拨着玩,也没人说他,孤王不过晃了晃,就被言官告到公达这里来了。”

    荀攸觉得这话没法接,其实他内心有无数槽想吐。什么叫曹操把旒紞拨着玩?大王你是亲眼看见了?邺城探子没事都往这里传什么见鬼的消息?还有什么叫晃了晃?你都晃得飞起来了,人家当个司礼官不容易啊……

    再说,曹操没有被告状吗?他天天被人告状啊!而且是当面告啊!

    只不过告他的多是不敬不忠不仁的大罪,这种玩冠冕的小事,根本没人在意好嘛!

    说到曹操也是倒霉,当了魏王弄死荀彧后,也没见他过几天太平日子,就听说伏皇后和国丈密谋除掉魏王,里面有没有皇帝指示也不知道,都安排好了刺客,结果被曹丕拦下来,还为魏王挡了一刀,休养个把月才好。

    虽说曹操一向不喜欢曹丕,但你儿子给你挡刀,你能不感动?曹操年轻那会儿就是感性小青年,老了就更容易被感动,他一感动,立刻曹丕的身份就往上涨。

    最关键的是,曹操因为之前曹昂没看好大后方的事情,对长子颇有不满。那群臣子可不都是投机倒把,见风使舵的主儿?要知道魏王世子还没立呢。

    荀攸还记得这情报给主公讲的时候,她家主公眉开眼笑的,对他说道:“孤王看这曹昂的世子之位要保不住了,就算不是给曹丕,他家不是还有个曹冲?”

    曹冲的神童之名,她远在荆州都听说了。

    更何况曹丕不讨喜没关系,谁让他有个好老婆叫甄宓,而甄宓又生了个好儿子叫曹叡?要说曹操最喜欢的儿子是那个称象的,他最喜欢的孙子就是曹叡了。

    所以说儿子不给力没关系,孙子给力也可以。

    曹操宠爱曹叡到什么程度?那是朝堂宴会之上都让他随侍左右的,走到哪里带到哪里。这待遇,反正曹丕是肯定没有的,曹昂的最近也被取消。

    反正老曹家的八卦再讲个几天几夜都讲不完。@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和世子之争相比,什么伏皇后被幽禁了,伏皇后生的皇子都被弄死了……那就根本不叫事儿,连刘玥都没拍着桌子喊“汉贼”,并发去谴责的文书。

    伏皇后?死就死了呗,反正明眼人都知道这天下是谁的,都不会是刘协的。

 58。所谓世家

    诸葛亮花了两年才平定了南蛮; 他倒是不辱使命。但这两年; 世家也越来越能折腾,大概是觉得曹操最近顾不上他们,没有了外敌的压力; 一个比一个能作死。

    刘玥为大局考虑,只能一忍再忍。一个伟人曾经说过;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变态。所以,大王她理所当然地变态了,她变成了一个隐藏戏精,啊不对; 那时候没有戏精这种说法。

    从贾诩和荀攸的视角来看; 主公只是越来越会演了。

    世家不是作吗?她比世家还能作!三天两头给人找事,有事没事给人升官封爵。她倒也不是乱给官,一般她要推行什么政令,通常是给世家抛个提示,如果有谁接了,就派谁家子弟去负责; 做好了就一通封官; 做不好也没罚。

    有好处不占就是傻子; 刘玥都不嫌她手下官多,世家怎么会嫌给的官多?

    刘玥倒也聪明; 看似随意的升官,仔细琢磨; 却是微妙地保持着文官与武将、荆州、益州和扬州几地之间的平衡。

    所谓世家,就是世代垄断了知识、官职、经济和舆论的一群人。世家统治,是从贵族奴隶制度演变为封建制度的必然过程,是历史的命中注定。

    谁想夺了世家手里的权力和好处,他们就能咬死谁。

    所以刘玥想都不想就放弃了科举制度和官家办学。科举制就是要世家的命,今天敢颁布,明天就等着这群世家反了,给曹操当带路党。官家办学倒是可以争取一下,但问题是官学的老师从哪里来?学生又是谁?学生毕业了又怎么安排?

    就算刘玥强硬招募出身低微的老师和学生,他们毕业了也依旧没法大量进入官场,成为刘玥的支柱。这些贫苦人家的孩子,最后还是得给世家做了门生打手。

    所以,刘玥没打算触这个霉头,把自己的江山和梦想都作没了。

    但她确实提出建立“学堂”,但不教圣人之言,教授实业,比如工匠手艺、农业技术和医术等等。因为恰逢乱世,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和孩子真不少,由她出钱出地方安置也是一份仁德的功绩,而且与世家没有明显冲突。

    甚至刘玥还牵桥搭线,让毕业的优秀学生为世家提供服务,毕竟世家也是人,也要穿衣服吃东西的。这样百姓有出路,世家有福利,刘玥有名声,三方都有好处。

    一开始,世家们都在观望,直到务工院的匠人们倒腾出不少好玩好用的东西,不说别的,就说比铜镜不知道清晰多少的“南武镜”就颇受夫人们的喜爱,连皇帝和魏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