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红楼]彼岸繁花-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脚步都虚飘了。
  没办法,林家只有林如海一个; 贾赦贾政不出手相助; 林海独自办理丧事; 会要去了他的半条命的。
  头七天过去了,贾赦也放倒了。不过林老夫人在入冬的时候; 可能就猜到自己活不过这个冬天了,已经把后事准备的差不多。还留话儿子儿媳妇要简办丧事; 七日即可。林海知道母亲是为自己和三个年幼的孙儿着想。他遵母命撤了僧道念经等丧事上的铺陈,也还是没拆了灵棚等物,只闭府守孝。自己带着家人每日早午晚在母亲灵前祭奠。然后等春暖花开、运河冰消可行船了; 就扶灵回去姑苏落葬。
  这个冬天的萧杀,从一府向另一府蔓延。好多熟悉的勋贵府上; 都有老人去世。这些人都是今年夏天曾跟随圣驾南下的勋贵、文臣。只不过他们这些人,都是发病就及时求医,没像贾代善那样硬抗至高烧昏迷,贻误了治疗时机。
  可是上了年纪的人; 夏日的那一番折腾,还是伤了身体的根基,其中的许多人在遇到严冬后,衰败的身体逐一失去了生机。
  贾赦和贾政不得不辗转各府去祭拜。贾赦在疲累之下,也抛弃往日骑马的出行习惯,和贾政一起窝到马车上。对于贾赦肯坐车出行,不仅贾赦的侍卫、长随们高兴,最高兴的还是贾政。
  “大哥,我和你坐一辆车。”侯爷的车驾规制,比贾政的五品职衔,能乘坐的级别高太多,也舒适了太多。
  贾赦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到底没说什么反对的话,大方地分了一半车厢予贾政。
  “老二,南边那几个庄子的账目,你理明白了吗?”
  “大哥,我理好了。今儿回去就拿给你看。就是妹妹托付的京里的那几个庄子、铺子,要大哥出面去看看。”
  “好。我回府就下帖子过去。”
  贾赦知道林府的内情。年关将近,林家举丧,林如海还没撑过三七,就躺倒了。贾敏不仅要操办丧事,管着林府的内务,还要带着三个孩子。年底关账的事情,她也有心无力。在与林海商量后,请自己哥哥帮着管家,震慑震慑那些来交账的掌柜庄头。
  诸事冗杂,贾赦和贾政兄弟俩,一致地摈弃了前嫌。内事外务,如今都能有商有量地分工协作。虽然还没有及得上,那些从小就兄弟和睦相处的人家,可无论在勋贵的圈子里,还是在宗室、乃至文臣中,说起谁家的兄弟感情好,荣国府这俩也算是勉强能缀到“兄友弟恭”的典范尾巴上了。
  对此,贾母暗搓搓地在背后得意。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若不能同舟共济、彼此扶持、共渡难关,外人谁会相信你们俩是重情义、值得交往的人?!
  所谓的一起当过兵的袍泽之情深厚到可托付后背、一起坐过牢的人出狱后喜欢抱团闯天下,不过是把患难之交具体化了。
  看看,内事外务都撒手,丢给兄弟俩一起去伤脑筋,不过半年时间,感情好了!
  勋贵去了一批老人,圣人也因为去年夏天的那一场大病,身体欠佳。他把朝政全部交给太子监理,自己专心去调养身体。
  太子这次监国的意义,可与圣人西征、还有两次南下不同了。不说朝廷官员、就是内廷也充分意识到了,若圣人此时薨逝,太子继位就成为必然。
  已经长成领了差事的三皇子、五皇子,都心急起来了。开始凭借岳家的人脉,在朝堂给太子设置障碍。四皇子虽上朝该领差事了,因其行事没有皇子的威仪,处处畏畏缩缩,对太子没有任何助益,成了闲散宗室一般的出人上朝站队列里的一员。
  六皇子因其生母的缘故,他的婚事与四皇子是半斤八两,岳家都是圣人随意择的、没有什么根基的四品翰林学士。六皇子在初冬的时候匆忙成婚,他本应成婚后上朝当差。可不巧遇上圣人把朝政托付给太子——他的母妃、胞兄的仇家了。太子也不给他安排差事,就当没有六皇子这个人。于是六皇子和四皇子一样,成了闲散宗室。
  而仅仅小了六皇子一岁的七皇子,他的选妃,因为圣人身体欠佳,不得不停了下来。要不然满京城里,在这个冬天最忙的就是甄妃了。她先为儿子看好了吏部郝尚书的孙女,郝尚书现在是首辅,他的门生在朝廷官员里,不仅占的位置好,数量也多,是朝臣里的头一份。正妃喜滋滋地去征求圣人的意见,圣人告诫她一句皇子的岳家,不能有人过三品,甄妃不得不放弃了郝尚书的嫡孙女。
  然后她又准备选新晋升的兵部侍郎胡枭的嫡长女为儿子的正妃。宗室里有与她交好的、悄悄告诉她,胡家全靠胡枭一人呢。要是选了胡枭的嫡长女为正妃,胡枭就得卸了兵部侍郎的职务。
  甄妃这才明白当初淑妃,不,惠妃所出的二皇子,能得了吴家的婚事多幸运。叔岳父是刑部尚书,既有实权依靠、又不逾越皇子岳家不得过三品的线。她想效法二皇子的岳家,可朝廷官员的内里亲眷关系,又不是她能够知晓的。
  要说甄妃对大位的想法,在她开始给儿子选妃之后,路人皆知了。这些年,她不仅生育了一儿一女,还始终是圣人最宠爱的女人。要想一辈子在宫里延续这荣光,儿子就必须得向上走到那一步。
  圣人因病托付了朝政之后,她成了内廷里惶惶不安中最焦虑的一员。
  过年的时候,荣国府因为居丧,没有参加新年的觐见。初一,太子赏了荣国府一些玩器,那都是给小女婿贾琏的。来。荣国府送东宫赏赐的是太子妃身边的三德子,他还带了一柄如意说是太子赠与荣国公夫人的新年礼。然后笑着说:“太子问荣国公夫人好。说是久不得空,能到荣国府喝茶,问夫人进来日子过得可如意?”
  “老身谢谢太子关怀。有荣国公的余泽在,做儿子的孝顺,恩侯既能辖制住存周,又能与存周兄友弟恭,老身的日子无甚忧虑,甚是如意。”
  贾政看看母亲,他很奇怪母亲会这样回内侍的话。不过母亲赞扬自己与大哥兄友弟恭,他还是感到高兴的。
  甄妃与荣国府同出金陵,春节的时候也派了内侍给荣国府赏赐。贾母推脱身体欠安,让贾政去领赏。
  “大哥怎么不去?”贾政一头雾水。
  “你大哥去庄子上了。你还不快去荣禧堂?”
  贾政看着还坐在母亲身侧的贾赦,心里万分不解,还是一边在嘴里念叨着“要孝顺、要孝顺”,一边跟着进来传话的小厮,去见长春宫来的内侍。
  贾政一走,贾赦万分不解地问:“母亲,这是为何?”
  “为何?甄家虽与荣国府是老亲,但你是太子的伴读。七皇子就要大婚了,而后上朝当差,你承继了侯爵,怎么都得和甄家拉开距离。以后除了东宫的事儿,都让老二出面。”
  贾赦不大在意。
  贾母摇头,“老大你莫不当回事儿,甄妃为七皇子选妃,已经选了两年多了。她们母子哪儿是选女孩子的品貌,是在挑选个得力的岳家的支撑呢。”
  贾赦并不看好甄妃的折腾,历朝历代的,哪朝少出了宠妃。但宠妃之子想上位,不是一个岳家支撑就够的。
  现在太子的地位还是稳固的,甄妃母子想的太多了。
  可没一会儿,前院有小厮跑过来传话,说是那长春宫的内侍,要过来探望身体不舒服的荣国公夫人。贾赦听了这话,气得劈手砸了茶盏。
  “给脸不要脸。”
  “行啦,你去西屋避一避。”贾母打发走贾赦去西屋回避,自己歪在去临窗的大炕上。琥珀给贾母身后塞了两个大靠枕,鸳鸯赶紧给贾母的腿上盖了一床薄被子。玳瑁赶紧带着人把摔碎的茶盏、水痕,清扫干净。
  才收拾利索了,贾政陪着那长春宫的内侍进来了。
  “荣国公夫人金安。”
  那内侍很恭敬,贾母摆出一幅不得不坐起来的模样。
  “你们娘娘可好?今年不得进宫,倒叫你们娘娘挂念了。”
  “我们娘娘都好,就是忙着为七皇子选皇妃。不知道哪家的闺秀适合呢。”
  贾母笑笑不接话。
  那内侍只好自己接着往下说。
  “娘娘也看了一些人家,就想着七皇子大了,外家离得远,总要有人帮忙相看岳家是不是得力,就想到荣国公夫人您这里了,总归是老亲。”
  贾母只好说道:“以皇子之尊,靠的是皇家、靠的是圣人,哪里需要在意岳家得力不得力的,只要姑娘品貌好就够了。”
  那内侍见贾母不明白自家娘娘的用意,知道有些话可意会不可言传,只好又说了一点子的闲话,告辞回宫了。
  林家在春暖花开扶灵南下,贾赦和贾政才送走返乡的妹夫一家。贾赦就又接到张家送来的丧信,张太傅在老妻去后就卧床不起,才出了正月没几日,也追随老妻而去了。
  贾赦看着张家的信,翻来覆去读了几遍,闭目想想张氏的现状,提笔写了回信。他在信中把张氏的情况说给了二位舅兄,又把自己不准备告知张氏的主意写了进去。他宁愿张氏以后怨恨自己,也不敢冒半点儿风险。若让张氏现在得知父丧之事,他真的怕她撑不过去的。
  不论夫妻情谊,单看仨孩子,以琏儿和瑛儿的年龄,他都不敢让他们没了亲娘。
  作者有话要说:  集中发了一大波盒饭


第514章 红楼贾母63
  张氏每天靠着人参等贵重药材将养; 慢慢恢复了一点儿生气。天气暖和以后; 也能在丫鬟的搀扶下到院子里走一走了。王氏则恢复了早晚去婆母院子里请安。
  天气暖和了,贾母搬去后面的荣庆堂; 把荣禧堂倒出来给贾赦夫妻。
  荣庆堂的规模比荣禧堂略小了一些; 可几个孩子这一年多与祖母处出感情了; 谁也不想搬走。于是在贾母的五间正房的荣庆堂里; 暖阁被元春和瑛儿姐妹俩占了,贾琏是打滚耍赖也要跟祖母睡在一炕,西屋则被贾瑚和贾珠哥俩占用了。
  孩子们都在母亲的院字里; 贾赦和贾政每天带孩子练武、读书。几个孩子; 白天都在他们哥俩的眼皮底下; 练武、读书都很认真,他俩也就不管孩子住在哪里了。
  对于几个孩子就愿意住在祖母身边; 贾赦夫妻俩都有一种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尴尬和后悔。而不知道从何时起,贾赦开始回避和妻子再谈论这些事情。他每日必到正房两趟看看张氏; 督促她吃药。在天气好的时候,吩咐丫鬟搀扶她晒晒太阳。也会带儿子、女儿在正房的院子玩耍,让张氏看着心里欢喜一些。
  这样温和的日子; 在贾代善周年以后,张氏也恢复到能慢慢走到贾母的正院里; 戛然而止了。因为贾赦看张氏身体足够好了,就把岳父辞世的消息说了出来。
  张氏痛哭一场后,又躺回了床上。
  贾赦也很无奈,岳父过世的消息也不能压了一世不说。幸好这是拖延了几个月呢; 不然看妻子这反应,要是在接到丧信的时候就告诉她,没准荣国府得再添一场丧事。
  他可没想到,张氏从躺倒了,就开始不吃不喝了。
  “懿贞,岳父七十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父母总会走到我们前面的。”贾赦按捺自己的脾性劝妻子。
  “懿贞,你还是起来吃饭喝药。咱们还有仨孩子呢。你这样病着,我担心你,孩子们也担心你呢。”
  张氏闭眼躺在那里,半晌儿才对贾赦说:“恩侯,你让我一个人静静。”
  贾赦开始心里冒火,府里府外那么多事情,不说你这个当家的侯夫人起来理事,照顾孩子,难道自己还得把你当成瑛儿那么哄着吗?
  贾赦甩手走了出去。
  哼!
  太过份了。
  二房王氏那也是父母差不多同丧的呢。可王氏不仅把自己的院子料理好了,年后能爬起来了,就自动帮着管家,先把针线房接手了过去。没多久,又把母亲的小厨房接手过去。
  别看那只是一个针线房,府里这么多人的四季衣裳,用什么料子,花多少银钱,都要提前一季准备好。在过了周年祭后,府里的四个孩子出孝了,要更换的衣服,也都得是提前准备好的。
  小孩子长又快,很多他和贾政想不到的事情,王氏都在他们管家的时候,先提点了他们兄弟了。
  而母亲院子里的小厨房,原只是备着贾母一人用的。五个孩子都过去后,立即变得更加重要起来。孩子们能够不亏了嘴,能够吃好,能够在这小半年的功夫,脸上慢慢有了一点肉儿,那全是王氏的功劳。
  看到王氏不声不响地照顾好了孩子们,贾赦和贾政兄弟俩,都从心底松了一口气。
  兄弟俩心里明白,母亲是上了年纪了,能挺过父亲的突然离世,已经很了不起了。然后还能在父亲的丧事中,把几个孩子拢在她跟前护好,没让几个孩子出了什么闪失,更是了不得的。至于更多的吃穿等细微的事情,母亲是精力不足了,现在都是靠着王氏,在照管五个孩子呢。
  唉,贾赦有时候情不自禁会去想,如果太傅没有去请旨赐婚,自己现在是不是就不用每天焦头烂额地忙个不停。
  他知道自己不该这么想,可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会去想——如果换王氏做荣国府的女主人,她绝对可以像母亲那样担当得起内务,而不是像张氏那样奄奄一息躺在床上,等着自己去哄她吃药。
  “父亲,母亲两天没有吃药了。”
  母亲的情况看着不大好,贾瑚很担心的。他还不能完全理解母亲的心情,但他知道父亲隐瞒外公去世的消息,是为了母亲好。
  “瑚儿,你母亲想自己安静地呆着,她不想见为父出现在她面前。”
  贾赦的情绪很低落。
  他把妻子的现况,写信告诉给大舅兄。张瓒与他有半师之谊,隐瞒岳父辞世的消息、待张氏身体能抗住了再告诉她,二位舅兄都是同意了的。张氏的身体恢复到能走到正院了,他才敢把岳父去世的消息说出来。可贾赦再在没有想到,妻子竟然会那么怨恨自己,恨到不想与自己见面的程度。
  罗嬷嬷也在劝张氏。
  “奶奶,大爷不告诉你,是看您去年的身子骨太弱了,也是为您好。您这样不吃不喝的,可不是糟蹋自己才养好的身体了。”
  可任凭罗嬷嬷怎么劝说,张氏就是闭着眼一声不吭。罗嬷嬷愁得头发成把地掉,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侯夫人啊,唉!
  贾瑚故技重施把弟弟妹妹带过来,贾琏拉着张氏的手:“母亲,我们去划船,带妹妹去摘莲蓬。”
  张氏睁眼,看次子又换上了孝服,女儿咬着手指,瞪着大眼睛看着她,她的眼泪一串串地滚下来,什么也没说,就又闭上眼睛。
  她就是心里难受,就想一个人好好地、安静地躺一会儿。
  贾赦派人请了太医来,可谁对张氏不肯吃药的样子,都没有什么办法。
  贾母看着张氏两天没过正院来,叫了贾赦问。
  “老大啊,你媳妇怎么了?可是有什么不舒服了?你有没有请太医啊?”
  贾赦看着母亲满脸的担忧,却不想母亲一把年纪,再为不懂事的妻子操心了。他装作云淡风轻的样子说:“她有点儿不舒服,已经请过太医来看了。”
  “唉,要不是你大舅兄返乡丁忧了,还可以让你大舅嫂过来开导她。看在三个孩子份上,你也多劝劝她。心思宽点儿,身体就好的快点。明年你和老二出孝了,都得去当差呢。这府里的事情,到时候得她接过去管呢。老二家的,这么插手管着可不像话。到时候瑚儿媳妇进门,算怎么一回事儿。”
  贾赦听了母亲这话,他觉得满嘴都是苦涩。该怎么和母亲说张氏现在那样子呢?这些年自己把她捧在掌心上呵护着,去年她还能想到为孩子,可今年琏儿和瑛儿都唤不回她喝药。唉……
  王太医给张氏灌了两天药,最后对贾赦摇头,“世子夫人的心结太深了。该准备的就准备。”
  贾赦无法,看着儿子说:“瑚儿,你再去劝劝你母亲。”
  贾瑚进屋在母亲身边劝了半天。张氏不言不语的,其实她是连摇头的力气都没有了。她只知道自己心里难受……
  贾瑚看着几天里,就憔悴的像老了十年的父亲,哭着劝道:“父亲,您别难受了。要不是您压了消息,推迟告诉母亲,儿子早就没有母亲了。”
  母亲去年是放弃了父亲,今年是放弃了自己兄妹了。
  没几天的功夫,张氏一句话未留,就在丈夫和长子的不解、惋惜、痛心中撒手了。
  “老大啊,你媳妇前几天不是还好好的吗?不是还能走到正院的吗?你不是告诉我给她请了太医吗?”
  贾母把所有的事情都推给俩儿子管,是要完成贾赦和贾政兄友弟恭的目标。她再没有想到张太傅的辞世消息,能让张氏伤心到不顾儿女了。
  这是什么脑袋!什么思维逻辑啊!
  “祖母,不怪父亲的,是母亲自己不想活了。”
  贾瑚劝了父亲劝祖母。贾母搂着贾瑚,一滴滚烫的眼泪滴到贾瑚的脖颈里。“瑚儿啊,你这可怜的孩子。你要是不明白事儿,就好了。”
  贾赦硬挺着发送了妻子,把棺木寄存到铁槛寺以后,他就病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