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逢春-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薛夫人当然也喜欢黛玉,但是早就知道黛玉是老太太要配给宝玉的人; 所以就没起这份心思。
  宝钗听到薛夫人不经意露了口风,便想若是探春做了自己的嫂子也很不错,应该是个能管住薛蟠的人。而且这些年下来; 薛蟠也挺有责任担当; 应该也不会辜负了她。只是探春本来是会去和番; 有做王妃命的人,不知道她自己若是知道了会选哪一个?
  薛夫人那边已经问过了薛蟠。薛蟠一听; 这个三妹子平时也是见过的; 想到探春这些年越发出落得鲜艳明媚; 是个难得的俊俏人物; 家世也是知根知底的人家,而且她和薛夫人与宝钗相处的都好; 还有什么不同意的; 自然是万般愿意。
  薛夫人悄悄的说与宝钗知道; 让宝钗再去试探一下探春的意思,若是能双方都有意再去提亲,那岂不是两全其美。
  这日; 探春来到宝钗房中,见她正在对着一个什么东西愁眉苦脸; 探春觉得尤为新奇,走近一看竟是一个鞋样子!不由得嘲笑道:“我当是什么深奥的文章难住了你,怎么是张鞋样子!”
  宝钗看看她,不打算和她一般见识,仍是一副苦恼的模样,说道:“我自有我烦恼的。”
  探春笑道:“你到底拿着它烦恼什么?再说何曾见你动过针线,如何又对着作鞋感兴趣了?”
  宝钗说道:“我向来对这些针线活没什么兴趣,一年能出一两件就算不错了,可是如今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又觉得无从下手,所以只能在这唉声叹气了。”
  探春接过手中的那张纸样,比了比大小:“这不是咱们的号码,也太大了些,难道是大哥哥用的?”
  薛宝钗意外道:“你到是一猜即中,不过你怎么不猜是蝌兄弟的?”
  探春面颊有些绯红道:“谁说我不猜,这一个不对,下一个就要猜是蝌兄弟的了,你们府上一共就这么两个男丁,俗话说长幼有序,我当然要从头猜起了。”
  宝钗故意说道:“我又没说你对我哥哥过多在意,你怎么这么激动?而且,你干嘛脸红?”
  探春经宝钗这么一说,红晕都要翻到耳根了,气的直跺脚,“宝姐姐今天好好的,怎么总说些气我的话?”
  宝钗哄道:“好妹妹,我原不是故意气你,而是自己还在这烦恼着呢,本来我跟哥哥打赌输了,他叫我亲手给他做一双鞋出来,可是你是知道我的,让我做双鞋真是比开两间铺子都难,正在这愁眉苦脸呢,你别与我一般见识就好了。”
  探春是个吃软不吃硬的,见到宝钗烦恼,又忍不住说道:“不过是做一双鞋,要什么花样材料的?平日在家,我也偶尔给二哥哥做过一两双,我教你就是了。”
  宝钗惊喜地眨眨眼道:“好妹妹,你又何必只教我,直接帮我做了不就完了,交给你,不过是耽误几日闲暇的事儿,若是交给我做,明年哥哥也穿不上这双鞋。正所谓一事不烦二主,你就帮个忙吧。”
  探春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说道:“宝姐姐难得求我,我就帮你这个忙,只是万万别让别人知道了。”
  宝钗说道:“放心,我不让别人知道,只叫哥哥单独来谢你。”
  宝钗留心观察她的行色,见探春没有不虞之意,而是脸颊又红了。就觉得薛夫人的提议应该不错。这个时代女孩子的针线极为金贵,若给异性用,除非是自己的亲长或另一半,而提到薛蟠,探春没有排斥的意思,应该是对他的印象还不错。
  宝钗对探春说道,“不瞒你说,最近我母亲,在给我相看嫂子呢。”
  探春翻看鞋样的手一顿,凝神听宝钗的诉说。
  宝钗说道:“可是左看右看,看了恐怕都有上百家了,我那个挑肥拣瘦的哥哥都不相中,唯有这一次,我母亲一说他就同意了。”
  探春紧张的攥紧了手中的团扇,使劲儿扇了几下,佯装好奇的说道:“这次是哪家的千金?”
  宝钗不回答她的问题,继续道:“可是我母亲说了,两家虽然也有通家之好,最好再让我暗中打探一下女方的意思,不然人家若是对我们家十分无意,强扭在一起的婚姻也不一定就好。”
  探春这下倒不用假装惊奇了,“你们这么好的人家还用如此小心翼翼,那人莫非非是天仙美女不成?”
  宝钗笑道:“可不是嘛,我的天仙美女!”
  探春初时还没反应过来,片刻后,又是羞恼又是惊讶道:“宝姐姐莫非说的是我?”
  薛宝钗点点头:“你看我哥哥怎么样?是不是心中佳婿的人选?我母亲说,若是你同意,必然不让你受半点委屈,她就到贾府近去提亲去了。”
  探春犹自不信,以为宝钗在跟她开玩笑,因为探春知道自身的条件,家庭虽然不错,但她毕竟是庶出。而薛蟠年少有为,已经官至三品。京城中什么达官贵人的女儿不能娶,会偏偏看上她这一个庶出之女。
  本来,探春倒是从没如此想过,对薛蟠只是有一些少女情怀的崇拜罢了。见宝钗还一脸认真的看着她,不似开玩笑,探春不由得脸红心热。而且她心中想到,宝钗素来是极有分寸的人。也绝对不会拿这种事开她玩笑。
  宝钗看出她的不好意思,说道:“你怎么总不说话,你再不说话,我可当你是默认了,直接就去回母亲,不日就到贾家去提亲。还不只你们这一对,婶娘看上了邢姑娘,也要一起说呢。”
  探春平日里是个性子极为爽快的人,就算到了这个时候,羞得脸颊发烧,还是忍着没逃跑,说道:“你我素来关系好,在你面前,我也没什么不好意思说的,你可以让姨妈去试一试,若是家里也不反对,我自然也是同意的。”
  宝钗笑道:“好嫂子,既然你和哥哥双方都有意,我自然甘愿帮你们跑腿儿,玉成此事,接你早日过门。”
  探春嗔道:“你可先别胡说,八字还没一撇呢,若是让人听到多难为情!”
  薛夫人这次送女孩子们回贾府的时候,就跟王夫人提起,想给薛蟠订探春的事。
  王夫人说道:“若是我自己亲生的,也愿意嫁去你们家,何况是我养大的。只是蟠儿也是我亲外甥,我也不能只为自己家的丫头考虑,探丫头的身份是不是有些低了?”
  虽说正出和庶出是一样,但那说的是男子,到时候在外面建功立业都一样,可是女子的婚姻,不少人家还都是很在意嫡庶的。
  薛夫人说道:“这若是在别人家,我自然也在意,不过探春是从小看着她长大的,深知她的性情,被姐姐你教养的很好,你调教出的人,别说是个小姐,就算是个丫头,也要比别人家的齐全。”
  王夫人被她夸的心花怒放,不过还没到晕头转向的地步,“虽然是我养大她,但是毕竟不是从我肚子里爬出来的,探丫头的婚事还是要老太太做主,你没见迎春被她父母做主许给了孙家,老太太到现在还觉得不如意呢。”
  薛夫人说道:“孙女儿的婚事,自然要去回明老太太。只是先要支会姐姐一声,而且你也知道我们家,委屈什么都万不会委屈到儿女的婚事上,拿给儿媳妇的聘礼必然少不了。”
  王夫人听她这样一说,不由得十分心动,心想她知薛家巨富,而且肥水不流外人田,直接问道:“探丫头的聘金你打算给多少银子?”
  薛夫人说道:“我自然不会让她受委屈,姐姐觉得三万两银子怎么样?”
  王夫人知道薛家有钱,但是没想到她这一出手这么大方。这么多的银子,在任何人家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这钱若是落在贾家,就算料理完家中的几场儿女婚嫁的大事,再加上老太太的那一场,也都用不完的。
  探春早晚要嫁人,若是许了别人家,再遇到这种挥金如土的婆家可太难了,既然娶不回宝钗那么个金口袋,探春的这一场婚事换回来的聘礼银子也不少了。
  王夫人想了想说道:“薛家若是能出五万两,我便和你定准了,老太太那边我替你去说。”
  薛夫人松了一口气,还有点怕王夫人记挂着之前的事,不同意这场婚事。还是宝钗说得准,要她直接许下聘礼银子,说她姨妈才会干脆的答应。薛夫人又有些伤心不知她姐姐何时开始变成个见钱眼开的样子,她朝夕相处,竟然还不如宝钗看得准,无论如何,能答应就好。
  薛夫人说道:“姐姐只管去说吧,能得一个合心意的儿媳妇,薛家不在意多花点钱。”
  见她答应的那么痛快,王夫人心中有些后悔提少了。
  于是给薛家的两兄弟提探春和邢岫烟提亲的事儿,便到了贾母面前。老人家平时最喜欢保媒拉纤的,在心中忖度了一番薛蟠兄弟的身份人品,不由得觉得十分满意,探春之事她当下就做主同意了,只说要再问一问贾政的意见就齐全了。
  至于邢岫烟,老太太也从中做个媒人,向邢夫人去说媒。邢夫人正想与薛家搞好关系,哪有不同意之理,所以这两对儿的婚事就这么定了下来,成了未婚夫妻的关系。
  这时订婚之后,再隔几年成亲也是有很多的,迎春那时是事出有因,孙家催的急才匆匆的把人嫁过去。
  现在薛家又要准备新房,又要准备各种新婚所用之物。贾家又要给女儿置办嫁妆,少说也要一年半载,才能妥当。
  只不过他们薛家再接贾家的女孩过去住,探春和邢岫烟是无论如何要回避不去的了。因为有一种说法,未婚夫妻婚前相见会折了他们的福分,所以自从定亲之后,男女双方最好都不要见面。
  贾府那边,贾母八月初三过八十大寿,贾府上下举家欢庆,从七月二十八日到八月初五日,荣宁两处齐开筵宴。因是整寿,薛夫人家中无事让她操劳,便也打算过去松散几日。
  二十八日贾家请了几位世交的皇亲驸马,王公,诸公主郡主,王妃,国君太君夫人等人。
  余人正在看戏,南安太妃提议要见贾府的众小姐们,于是贾母谦虚几句,派人请来黛玉探春惜春。
  南安太妃挨个拉过她们问,几岁啦,读什么书。三人一一回答,南安王太妃,一手拉了探春一手拉着黛玉说:“这几个姑娘们,个个都是好的,倒叫我不知夸哪个好。”
  贾母陪笑着说道:“王妃太过谬赞她们了,她们年纪小,哪里受得起。”
  南安王太妃又问:“对了,我记得那年与贾府一起进香的,有一位薛家姑娘,听说也住在你府上,怎么不见出来?”
  薛夫人一听这是在问宝钗,于是上前答道:“回太妃的话,因她哥哥封了职建府,小女已经搬回家中去住了,今日没来,才没能瞻仰太妃娘娘的贵颜。”
  南王太妃“哦?”了一声,说道:“令郎是哪位,不知又封的是什么官儿?”
  薛夫人带些喜意的说道:“圣上恩典,不是什么大官,是护军参领。”
  南安王太妃慢条斯理的说道:“怪不得我没留意,这京城之中大官小官多的是,所以这升升降降的倒不惹人注目了。”她不无遗憾的说:“看来今日是见不到那位薛姑娘了。”
  薛夫人以及贾母等人都觉得这南安太妃的话音有些不对。不过这种场合,谁也不会去得罪于她。而且众人都知道她最近风头很盛,因为她儿子南安郡王,受封为征南将军奉旨去攻打南疆,是国家的功臣,所以南安王太妃无论到了何处,处处也被人敬让三分,气焰越发不可一世了。
  薛夫人因是老亲家过寿,便是有人对她不敬,也只能忍气吞声了,何况太妃的品级比她大了许多,受几句冷言冷语,还能找回来不成。
  探春黛玉惜春三人,在一头雾水之中收了南安王太妃的见面表礼,各自捧着所得的香珠,笔砚等物回房去了。
  那日薛夫人被南安太妃下了面子,之后贾府的几天宴席,都称身上不怎么舒服,便不去了。
  等到他们家的宴席过后,隔日,王熙凤亲自来看薛夫人,见她身上其实没什么不舒服,应该是觉得那日南安太妃不怎么礼貌,所以面子上有些过不去,便笑着劝慰道:“家里好容易有这样的热闹,姑妈还不同去喜庆两天,您不在那,别说是我们,连老祖宗都说怪没意思的。”
  王熙凤是个惯会哄人的,没一会儿,薛夫人就被她哄的忘了烦恼,只顾与她说笑了。
  王熙凤是带着巧姐儿一块儿来的,这孩子被奶妈抱的久了,却要挣扎着下地。
  王熙凤说道:“你急什么?都到了这儿了,定然能让你见到你宝姨妈的。”又向薛夫人说道:“这个丫头的急性子随了我,还不如她弟弟桂儿沉得住气,在家中就嚷嚷着要见宝姨妈,到了这府中更是恨不得长双翅膀飞过去,对了,宝丫头呢在家吧?”
  薛夫人说道:“宝钗刚刚还在这边,管事的回说外门上有客人来了,她就过去了,说不定得待会儿再来见你。巧姐要是急着见她姨,让丫头带着去找她吧。
  ”薛夫人于是又派身边两个老成的丫头带着去。
  王熙凤笑道:“姑妈也太周全,我知道你府上道路平坦,就让巧儿自己跑着玩儿吧,何必劳动两位姐姐。”
  薛夫人笑道:“在家中是不会有什么事儿,但是她人小,身边得跟着人。”
  不一会儿巧儿没找到宝钗,反倒与另一个小家伙嘻嘻笑着手牵手回来了。
  王熙凤一看:“这不是在板儿吗?原来是刘姥姥在府上!”
  这时薛宝钗和刘姥姥也已经进得厅来,互相见过礼,刘姥姥更是朴实热情得不得了,非要又给王熙凤磕头,又要给薛夫人磕头,薛夫人忙让拉住让座,王熙凤亲自扶住她,说道:“姑妈这里最不兴这些虚礼的,知道你这份心意就成了,姥姥快坐吧,你怎么有空来,你来他们这儿干什么来了,可也要到我们府上去?”
  宝钗说道:“凤姐姐说话就像蹦豆子一样,你一下扔出这么多问题,便是我都犯愁先回答哪一个,何况刘姥姥是上了年纪的人了。还是我告诉你吧,刘姥姥是我特地请来的,我有些庄子里的事不明白,所以想请教请教她老人家。”
  王熙凤说道:“怪不得呢,我就说刘姥姥进一次城,怎么也会到我家去坐一坐,这次怎么就巴巴儿的只来你这儿了。”
  刘姥姥笑道:“二奶奶说的不错,要不然这次从姨太太府上走了之后,也打算去给你老请安的。”
  王熙凤笑道:“呦,这顺路的人情我可不接,要是哪次知道刘姥姥是特地来看我,我才领情呢!”
  薛夫人笑道:“还是凤丫头的这张嘴呀,谁都比不过她机灵!对了,宝钗你找刘姥姥来干什么?我竟然是也不知道的,大老远的折腾她这副老骨头,虽然还硬朗,到底是上了年纪的人,我记着刘姥姥比老太太还大三岁呢吧?”
  刘姥姥说道:“都说是贵人多忘事,可见是不真的,姨太太却连我这老婆子的年龄这小事都记得,老婆子是比老太太年长了几岁,今年正好八十三了。”
  薛夫人与王熙凤又感叹了一番刘姥姥的长寿硬朗。
  刘姥姥说道:“别看我年纪这么大了,还照样下地干活呢,我一天半天出的活计,不比年轻的时候差多少。”
  薛夫人说道:“那可使不得的,您老这个年纪也该享享清福了。”
  刘姥姥说道:“托姨太太,奶奶和姑娘的鸿福,我家现在不只是当初的那几亩没什么玩意的薄田了,也买了几亩肥田,还盖上了砖房。不过我向来是闲不住的,若是让我在家里炕上躺着,反到骨头要呆酥了,下地去干点活,出去走走反倒舒畅。这不,这次姑娘问我庄家地上的事儿,老婆子也才答得出来,不然还得回家问邻居去。”
  王熙凤奇怪的打量宝钗:“咱们宝姑娘越来越接地气了,怎么京城里那些赚钱的铺子还不够你折腾的?又去打听人家庄家地上的事儿做什么?”
  宝钗说道:“这两者倒是无关,你也知道,薛家也有几个庄子,但是每年的产出如何,全靠庄头年前送上来的收成,多少就是多少了。这些年来,我们只知道收租,对这其中旱涝晴雨会有怎样的收成全不知情,也不知道那些租了我们庄中地去种的佃户们过得如何,我在家中琢磨庄子上的事儿,便想起刘姥姥,这些事儿她知道的最多,便派人接了她来,顺便让她和他们家的小孙子在城里悠闲待上几天。”
  刘姥姥对王熙凤说道:“奶奶不知道,姑娘问的那才叫仔细呢!还说,还说要请了大夫给庄里的佃户们免费看病吃药!七十岁往上的老人还要每月发些粮米!我种了一辈子的地,做梦也没碰见过这样的好东家,若不是姨太太家的庄子在金陵,要是就在咱们京城附近,我们就举家都要搬迁过去,给她家做佃户呢!”
  太和殿
  宫中文武百官早朝的时候,皇帝大发雷霆,全都是因为六百里加急的平南军中上来的一个折子。
  雍正气愤的说道:“朕一重用汉臣,你们就说我不给满人老臣机会,是朕没给吗?朕派了两万兵马让南安郡王带着去平南面那五六千人的叛乱!就算是不会带兵打仗的人,也知道什么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