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沉默年代-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褪侨ニ退溃萌思掖笸郎甭铮 �
刘世英仍然没有出声,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这时,坐在王名扬身旁的一名川军战士接过话头,说道:“兄弟不用担心。听长官说在我们川军开拔之前,上头就已经和蒋委员长商量好了,说是到了西安就替我们换装备。新装备虽然可能比不上日本人,但应该和中央军的差不多,比咱们自己的更是好使多了!”
另外几名川军战士也附和道:“对,我也听说了……”
“有蒋委员长的承诺在,不怕他不兑现。”
“就是,我们是去打国仗的,不是去当炮灰的!”
王名扬依旧将信将疑,“但愿如此,不过在我看来,蒋介石的话一般靠不住。对于像我们川军这种非嫡系的地方杂牌军队,老蒋向来恨不得早早把我们分化瓦解掉。除非是他老糊涂了,忘了自己是谁,不然哪会想到发武器给我们?”
刘世英听到这里,开口说道:“日本人为发动这次战争是下了血本的。他们通过甲午战争,获得了中国的大量割地和赔款,养肥了自己的军队。尝到甜头后,又将大部分税收花在扩充军备上,准备积极与中国交战,将中国的资源据为己有。而这时的中国,军阀与党派相互之间却在打内仗,自然给了日本人可乘之机。”
“我承认我们准备不足,但是日本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为了发动战争,国内大部分青年男子纷纷送上前线,经济生产能力遭到很大削弱,使国内本来就十分糟糕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如果不能通过战争手段掠夺到足够的资源的话,日本军队一天也支撑不下去。而最后他们要是战败的话,那简直要让人绝望了!
“相对而言,日本军队的装备确实很好,但是过于依赖装备会相当消耗资源,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方面的,这既是他们的优势,也是他们的劣势。一开始日本人的进攻可能会非常凌厉,但要是战争拖得太久,军用物资消耗太大,无法得到及时足够的补充的话,他们的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飞机和坦克也会成为一堆废铁。到了那时候,他们如果不考虑投降的话,迟早都会被我们打回老家去。”
刘世英接着说道:“换装备的事情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所以还是不要多想为好,再说武器虽然差一点,但也不一定打不成仗。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例子并不少见,装备确实是战争的重要因素,担不是胜利的决定因素,关键在于人,在于我们自己。只要我们能够运用自己的优势,去攻击敌人的劣势,同时避免用自己的劣势去攻击敌人的优势,那么胜利也并非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王名扬问道:“那你说说看,什么是我们的优势,什么是我们的劣势?”
刘世英稍微思考片刻,说道:“日本军队普遍拥有现代化军事武器装备,海陆空协同作战,以资源消耗代替人力消耗,远程火力十分强大。以我们的血肉之躯根本无法抵挡,冒然硬冲肯定不是对手。而我们自己的远程武器过于简陋,弹药火力输出不足,无法在这方面与日本人对抗。这是敌人的优势与我们的劣势所在。”
“再看日军士兵的素质。和我们相比较而言,日军步兵的身材过于矮小,其先天身体条件不足。虽然经过了专门的军事强化训练,并在步枪上配备了较长的刺刀,但这种身体确是无法弥补的。相反,我们川军部队虽然装备低劣,但身体素质普遍强于对手,无论在身材,力量,速度还是敏捷上都占有相当大的优势。再加上我们手中刀和一手好刀法,在近身肉搏时,日本人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
“因此,我们川军部队应当避免打阵地死守战,或者与日本军队正面硬拼,以使对手无法发挥其火力优势,以免造成太大的伤亡。我们应当利用自己的身体优势,灵活地在运动中打击敌人,可以在有利的地形下设伏,也可以在夜间进攻。总之要尽量缩短与日军的距离,和他们打近身战,给对方以最大限度的杀伤!”
周围的川军战士听了,觉得刘世英分析地很有道理,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一名川军战士对刘世英的话非常佩服,问道:“你怎么知道这么多的?”
刘世英耸耸肩,“多读报纸,再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就能得出合理的结论。”
王名扬说道:“我也看了许多报纸,可是看过就忘,根本理不出个头绪来。”
众人皆笑,另一名川军战士说道:“你这些想法非常好,应当先师长提出来。”
刘世英微微笑道:“不用,王铭章叔打仗很有经验,不会想不到这些。”
王名扬对此不以为然,“难说,服从是士兵的天职,上级之间又矛盾重重。遇到一个有人品的还算好说,要是遇到个没道德的家伙可就惨了,谁知道他们会想出什么鬼点子出来?说不定我们就是人家手中的一粒棋子,因为各种乱七八糟的理由被随意摆弄,最后稀里糊涂地成为战争的牺牲品,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刘世英听了只是笑笑,没有再说什么,场面安静了下来。王名扬也没再吱声,他知道刘世英说得没错,但就是说服不了自己。毕竟将自己的生命交付给别人,失去对自我命运的掌控,肯定会让人本能地产生恐惧和不信任。这是一件让人很不愉快的事情,但事实就是如此。有谁能保证,在这种战乱频繁的年代里,置身其中的自己能够不受影响,并且能够绝对把握自己的命运呢?没有人。战争有它己的运行规律,一旦开始运转,就会作用到周围相关的每一个人身上。而所谓的命运,此时也就不再为人类自己所掌控,成为一朵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荡。
川军部队一路边走边休息,向着陕西境内前进。只要能到达宝鸡,他们就能乘坐火车,更快更舒服地到达西安,然后换上一身崭新的装备,上前线奋勇杀敌。川军将士们一脸兴奋,并未因长途行军而感到疲劳厌倦,渴望这一切早日到来。
战斗就要来临了。
与此同时的山西境内,沿平绥路东段侵入山西的日本华北方面军板垣征四郎第五师团,在几路友军的配合下,企图突破平型关要隘,歼灭第二战区的中国军队。第二战区总司令阎锡山在平型关与雁门关一线部署了6个军的兵力,决定在此与日军进行会战。进入山西对日作战的八路军115师,在师长*及副师长聂荣臻的率领下,与国民党军队达成协议:以友军坚守平型关正面,以115师隐藏集结于敌前道路的两侧,从敌侧与敌后共同夹击进攻平型关之敌。
平型关关脚下是一条狭窄的古道,只有一条公路能够通过,其间的关沟向东长约13公里,沟深数十丈不等,许多地方一次只能容一辆汽车通过,地形甚是险要。关沟两侧则是平坦的高地,非常有利于大规模的兵团部署兵力,以及隐蔽,伏击和接近过往的敌人。115师对平型关的地形经过一番勘查后,结合分析了友军提供的敌军情报,决定在日军的必经之路,平型关两侧的高地上设伏。八路军战士们趁着夜色掩护,在拂晓前全部进入预定阵地,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9月25日清晨,日军板垣师团的辎重部队和后卫部队1000余人,乘坐100余辆汽车,带着200多辆辎重大车及马车队伍,沿平型关公路由东向西开进。日军自进入山西军内以来,所遇到的国民党军队皆一触即溃,行军作战非常顺利,一时得意洋洋,连派侦察兵探路的任务都免了,直接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平型关关沟,根本想不到两侧的高地上会有埋伏。八路军战士们见到日军趾高气扬的样子都十分气愤,但都忍着没有发作,只是在默默等待师长*的命令。
*不动声色地注视着日军的动向,当日军部队及车辆全部进入伏击区域后,右手立即果断地挥下。八路军战士们得到命令后随即全线开火,用手中的步枪,少量轻机枪以及手榴弹狠狠地打击敌人。日均遭到突然袭击后猝不及防,其领头和断后的车辆被炸毁,失去了前进和后退的可能,一时间手忙脚乱,伤亡大增。
在给与日军一定程度的杀伤后,八路军战士们发起了冲锋。日军此时显示出了很强的军事素养,在付出相当巨大的伤亡代价后,依靠附近的地势和障碍物开始反击。有些士兵爬到被击毁的汽车底下,利用其掩护不断地向正在冲锋的八路军战士射击。几名日军将大炮从被炸毁的马车边上扶正,瞄准目标后正准备发射,却被一阵子弹射倒在地。没死的日军连忙趴倒在地上,利用死去的马匹,甚至战友的尸体进行顽抗。与此同时,通讯兵开始给附近的友军发电报请求增援。
板垣征四郎得知这一情况后,急忙派出援军接应自己在平型关被围的军队,并呼叫出6架飞机掩护被围的日军突围。但是板垣派出的援军还未到达战场,便遭到115师一个团的阻击,双方形成对峙状态,致使日援军无法再前进一步。而此时八路军战士已经与被围的日军展开了大规模的白刃战和肉搏战,致使日军的飞机无法实施轰炸,只能在空中观战,形势对八路军越来越有利。
被围的日军见增援无望,在付出近千具尸体的代价后,丢下辎重物资拼命逃窜,只有很少一部分日军拼死突出重围。但由于国民党军队消极怠战,没有配合115师主动出击,致使其与一部增援的日军汇合,开始向115师反扑,战场上一时出现了对八路军不利的状况。师长*见状,随即将主力撤出战斗,在派兵继续监视日军动向的同时,开始打扫战场,发动附近的百姓掩埋尸体,护理伤员,并趁日军大部队到达之前,将所获得的战利品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经过战斗后统计,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首战告捷,一举歼灭日军板垣师团第21旅团100余人,击毁运兵汽车及辎重卡车100余辆,运炮马车200余辆,缴获友板式三八大盖步枪1000余支,轻重机枪20余挺,山炮一门,华北作战机密地图一套,以及大量军服,给养,弹药等军用物资。捷报传出后全国振奋,一扫之前的悲观沮丧气氛,蒋介石亦发表贺电以示鼓励。
川军122师经过长途行军,终于在10月初到达宝鸡,得知八路军115师创下平型关大捷时,川军将士们个个欢呼雀跃,庆祝友军的胜利。刘世英转身笑着对王名扬说道:“怎么样,我说的没错吧?八路军的装备可是比我们川军的还差,但是这并不影响人家打胜仗,关键就在于要扬长避短,避实就虚。”
王名扬此时也一扫悲观失望的情绪,兴奋地说道:“嗯,八路军不光打了胜仗,还缴获了许多军用物资,枪炮武器什么的应有尽有,这下人家的装备可是比我们的还好了!咱们川军也应该像八路军一样,拿敌人的装备武装自己!”
正当大家对此议论纷纷时,接下来的情况开始变得让人不容乐观起来。当川军122师从宝鸡车站乘火车到达西安后,川军得到命令:立即前往太原驰援前线,至于换装备的事情则一字未提。原来日军在受挫后加大了进攻力度,强行攻克了雁门关,平型关一线,接着分兵几路向忻口,娘子关一带猛攻。由于国民党第二集团军司令刘峙率部队不战而逃,导致娘子关遭日军重兵围攻。阎锡山急忙向蒋介石要援兵,于是蒋介石决定让川军各部队直接进入娘子关一带拒敌。
不能更换装备固然让人扫兴,但是川军战士们依旧斗志高昂,时刻准备到前线与日军拼杀一番。就这样,122师接受了蒋介石的命令,不再抱怨待遇的不公,乘火车直接前往山西太原,准备为抗战贡献出自己的一腔热血。
川军到达山西后,经过军长邓锡侯与孙震的努力交涉,阎锡山好歹以个人名义向川军赠送了二十挺晋造机关枪和四十箱手榴弹,总算是解了川军的燃眉之急。在出发增援娘子关之前,川军还向太原的八路军请教了一些关于日军的军事和作战特点,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使川军提前做好了战斗的思想准备。
此时日军一部已经迂回包抄至娘子关后路,兵锋直指太原。阎锡山见娘子关败局已经无法挽回,决定将军队主力撤至太原外围与日军进行会战。阎锡山交给川军的任务是掩护从娘子关撤退的友军。川军战士们接到命令后,立即乘火车赶往娘子关与太原之间的阳泉镇,准备截击日军先头部队的进攻。
王铭章师长亲率122师先头部队到达阳泉后,从友军处了解了一些敌我双方的详细情况,然后直奔战斗的最前线。川军战士们一路上见到大量己方的溃军和伤员,正在混乱不堪地向太原方向撤退,他们大多是娘子关一带的守军,被日军抄了后路,好不容易才逃出重围,捡回一条命来。川军战士们看了都直皱眉头。
刘世英一边行军,一边观察着这支乱糟糟的队伍,发现他们的装备大都比川军的好,有些还拖着重机枪和迫击炮,但却大都意志消沉,一副败军之象。刘世英对此感到心情十分沉重,日军善于运用迂回包抄的战术,即使只有很少一部分兵力,就敢追击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这并不是说日军有如何强大,而是国民党军队太过软弱,没有下定决心全力抗敌,而是消极应付,与友军互不配合,相互之间有太多的宿怨和敌意。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是日本人的对手?
正在溃退的大股国民党败军,见川军却在一个劲儿地往前线赶,都感到十分不可思议,纷纷问道:“喂,兄弟,你们是哪个部队里面的?”
一名川军战士高声回答道:“我们是川军122师的先头部队!”
对面继续喊道:“我劝你们别再往前走了,鬼子已经把娘子关占了,正朝这个方向追过来呢!你们川军装备这么差,上去肯定是送死,还是赶紧往后退一退吧,保住自己的小命要紧!鬼子的大炮可厉害了,你们根本挡不住!”
川军战士们不为所动,纷纷开始反驳:“挡不住也得挡,免得让别人笑话。”
“你们装备这么好,人又这么多,就不晓得组织起来反抗,丢不丢人啊?”
“我们川军虽然装备差,但就是敢打,他们日本人也是肉长的……”
“就是,日本人再厉害,挨着我们的枪子儿,照样得躺下……”
对面不吭声了。川军战士们继续前行,打心眼里瞧不起这群残兵败将。
不多时,师长王铭章率领122师先头部队来到一个村庄附近。村子里静悄悄的,连一个人影都看不到。战士们以为村民已经全部逃光了,村子里应该没有人,于是准备进村休息一下。王铭章感到情况不对,制止了部队的继续前进,转身将刘世英与王名扬叫出了队伍,命令道:“你们两人过去观察一下,注意安全!”
“是!”刘世英与王名扬接到命令后,利用村外沟坎和土坡的掩护,分头向村庄内靠近。两人潜行一阵后,发现只要出穿过面前的一片平坦空地,就能到达村子里了。王名扬观察了半天,见村子里仍然没有丝毫动静,于是准备起身继续往前走。刘世英见了,连忙用手势制止了他的行为,并示意他留在原地。
刘世英小心翼翼地站起身来,正要向前迈步,这时村庄内突然传来一阵枪响,紧接着一阵弹雨扫过,擦着刘世英的头皮和军服呼啸而去,刘世英连忙俯身躲避。与此同时,隐藏在村庄墙壁后面的日军开始向川军部队所在的方向开火,炮弹也接踵而至,几名位置比较暴露的川军战士没有来得及防备,被弹片击中后倒了下去。王铭章连忙指挥部队就近分散隐蔽,然后对准日军火力点开始还击。
由于刘世英与王名扬离日军的火力输出点太近,子弹与炮弹不断从头顶上嗖嗖飞过,根本无法挪动半步。刘世英知道这样躲下去不是个办法,于是对不远处的王名扬喊道:“王名扬,我们俩从两边分别摸过去,想办法把鬼子的大炮下掉!一会儿你先替我掩护,等我冲出去后你再行动,到了村子里再想办法汇合!”
王名扬点点头表示同意,紧接着调整了一下呼吸和身体姿势,待头顶的枪声稀疏下来后,猛然冒出来,架枪朝着离自己最近的日军一阵射击,然后立即伏倒。一名日军步兵中弹后应声倒下,其他日军纷纷将火力转移到王名扬所在的方向,刘世英乘机冲出了藏身的土沟。
刘世英尽量降低身形,奋力朝事先选定的村庄一侧跑去,沿途利用障碍物躲避日军射来的子弹,情况紧急时则低身匍匐前进,最后利用一个缓坡翻身滚下,躲到了一块大石头后面。在刘世英奔逃的同时,王名扬也抓住机会,看准具体位置后,一口气跑到了相对安全的地带。稍微休息一阵后,两人先后从村庄两侧摸进村去,躲到了日军火力输出点的侧面。
日军对此没有察觉,依旧对着川军主力部队猛射。在这期间,王铭章也曾派出几支队伍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