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哭声无人听见-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知不多。我虽然没谈到这方面的任何发现,却联想到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研究结果——越来越高的癌症罹患率,与玛格利特这样的幼年、成年时期的生活经验相关。
父母冷漠无情,危害孩子终身
卡罗琳·托马斯和凯伦·杜辛斯基( Karen Duszynski )两位博士,对1948年到1964年1180位就读于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学生进行了跟踪研究,研究展开的时候,所有的学生都相当年轻,健康状况良好。当他们还在医学院读书时,就被要求回答一系列的标准问卷,以评估他们生活当中的各个层面指标。多年之后,这些霍普金斯训练出来的医生开始出现重大健康问题,有些年纪轻轻猝然离世。研究人员于是回头找出原始的问卷,发现这些盛年就罹患各种癌症的学生,在回答问卷时,描述自己父母冷漠无情者,远比想象的多得多。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罹患癌症的医生与其他人相比,倾向于描述自己童年时期的亲情欠缺,特别是与父亲关系疏远。这些人受到寂寞的困扰,也比别人多出很多。在行医生涯里,他们更是常常与亲近的人关系破裂。
鲁斯克、史瓦兹、金恩三位博士和他们的研究小组也做过类似的研究。研究人员从1952年到1954年就读哈佛大学的学生里随机抽出125名男生,要求他们对自己与父母的关系进行评价。评分共分四个等级:
( 1 )十分亲密;
( 2 )温暖而友善;
( 3 )还算过得去;
( 4 )关系紧张且冷漠。
25年后,研究小组深入考察这些志愿受试者的资料,发现把自己和父母的关系评定为第四等的,健康方面明显要比别人差。令人惊讶的是,在声称自己跟母亲关系不很亲近的人中,有91%到了中年便出现严重的健康危机——包括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十二指肠溃疡和喝酒成瘾。相比之下,将亲子关系评价为温暖而友善者,只有45%出现健康问题。更明显的是,将亲子关系评价为紧张且冷漠者,步入中年后百分之百健康发生严重问题。与此相反,与双亲关系都很亲密的人,中年发生严重健康问题者只有47%。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社交活跃者可能更长寿
莉萨·柏克曼博士和她的研究小组在一项名为“阿拉美达郡研究”的医学研究中,发现亲子关系与罹患癌症及其他致命疾病之间,也有类似的关联。他们在临近旧金山的阿拉美达郡,深入考察了将近7000名成年男女的健康状况。( 图二十、图二十一 )
1978年发表的这份研究报告称,那些欠缺社交和亲密关系的人,在1965年到1974年9年内死亡的可能性,为正常人的19—31倍。缺乏亲密关系的人,因心脏病、脑中风、癌症和其他许多病症而死亡的危险性,尤其容易大幅蹿升。陷入社交孤立和孤单境地的人,死于各种癌症的危险性也有明显攀升。女性罹患乳癌的危险性尤其显著。
雷诺博士和他的伙伴将研究进一步往前推,开始考察阿拉美达郡最近诊断出乳癌的将近1000名妇女。与先前的发现同样真实的是,初步诊断患上乳癌的妇女,若欠缺亲密关系和情感支撑,她们在五年内死于乳癌的危险性,将是两者都不缺妇女的两倍。图二十、图二十一社交人脉、年龄和死亡率:
加州阿拉美达郡研究发现的死亡率百分比( 含各种死因 )
资料来源:Berkman & Syme,1979
马歇尔博士和方趣博士花了更长时间对阿拉美达郡的居民进行研究,他们在1990年发表报告,提出社会支持对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对象为283名妇女,他们早在20年前就已诊断出癌症。研究数据再次显示,社交比较活跃、与他人有更多往来的妇女,可能活得更久,也相对不大可能发生病情复发、癌细胞移转的问题。
我并未与玛格丽特谈论这些研究的内容,部分原因是因为那些发现与她大半辈子尝尽的寂寞和孤单太相似了。我反过来将这些研究归纳了一下,把焦点放在正面的部分。“我们并不知道沮丧可以抑制免疫系统和降低抵抗力,那可不是好消息。”我告诉她说,“好的消息是,这个道理逆推起来也能成立,你也可以助免疫系统一臂之力,让它来对抗疾病。”
然后我问她,是否有哪些时刻让她感觉特别脆弱、特别沮丧,她的回答是:“晚上11点上床睡觉的时候,可以依靠的人一个都没有——昨天没有,今天没有,明天也没有。我在寂静的夜里眼睁睁地躺着,陪伴我的是下腹部那颗大得像柳橙的肿瘤。那是让我无法忍受的恐惧感受。”暂停了片刻,她接着说道:“我想让家充满生命。明天,明天我要去买一只小狗,然后买一只小猫、几条鱼,甚至几盆植物。我家一向安安静静、空无一物,我早就受够了。我要让它恢复生机。”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宠物给了患者更多的存活机会
我马上支持她购买宠物的决定,并且告诉她,我和同事医学博士亚伦·凯奇头一个向世人说明宠物如何帮助心脏患者康复。我们刚开始做这项研究时,还看不出宠物相伴那么平常的事,对一个人的寿命会有什么特别的影响。
我们追踪观察了多位心脏病患者,他们刚从一所大学的心脏病护理中心出院。经过一年的观察发现,有宠物做伴的患者比没有宠物做伴者显然有更多活下去的机会。即使我们控制了其他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变量,结论还是一样。宠物相伴显然可以减轻患者的寂寞感受,在实质上增加了他们长期活下去的可能性。( 图二十二 )
我也支持玛格丽特参加教会活动的决定,并且告诉她一位女士的名字。那位女士在某个地区性教会活动,这里有一些成功的活动项目,而且跟玛格丽特家庭信仰十分接近。我知道那位女士会很乐意地将玛格丽特介绍给教区所有成员认识,帮助她体验到群体之爱的力量。图二十二冠心病急诊出院后一年存活率与有无饲养宠物的关系
资料来源:Public Health Peport( 1980 )Vol95( 4 )307…311
我让她阅读伯尼·锡格博士的《 爱·医药与奇迹 》。锡格博士是耶鲁大学的癌症专家,他非常明确地指出希望、社会支持与癌症患者生存之间的关联。我同时告诉她,因特网上也有不少网站,她可以跟许多支持团体交流自己的挣扎过程,也可以跟罹患相同病症而活下来的人交流。
我同时推荐她阅读戴维·史匹格博士的新书《 脱困而活:面对绝症的新希望和新帮手 》。史匹格博士的研究最早发表于知名的英国医学刊物《 柳叶刀 》,颇有嘲讽意味的是,他本来是想证明社会上的心理支持对于罹患乳癌的妇女帮不上太大的忙。研究结果出来后,他承认自己大吃一惊。他把患者分为两组,施以相同的治疗,其中一组在手术后的头一年,额外让她们参与每周一次的团体心理治疗。五年后结果显示,参与过团体心理治疗的患者存活率是未参加者的两倍。
加州大学医学院的佛西博士和他的研究伙伴也观察到类似的结果。他们研究两组罹患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存活率,与史匹格博士的研究一样,这些患者都接受了相同内容的治疗,不过其中一半的人额外安排了六周的团体心理治疗。五年之后,研究小组吃惊地发现,没接受过六周团体心理治疗的患者,死亡率竟是那些能够跟其他人谈自己挣扎经验者的三倍——仅仅六周的治疗,在五年后的统计上居然有如此的差异。
。。
被社会放逐的同性恋者
到目前为止,本书所介绍的临床个案和长期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提出一个可供验证的假说。譬如说,我们可以假定单身、丧偶和离婚的人将会更加遭受寂寞之苦,这么说并非毫无道理。然而,这个假设绝不能误解成已婚的人就不会出现夫妻关系恶化,不会感到同样的孤单,有的人甚至比那些未婚者更加孤单。
当然,玛格丽特的例子给人的初步印象,是她的婚姻关系很糟糕,既让人灰心沮丧,健康又受到可怕的摧残。而许多单身、丧偶和离婚的人,他们能够各自过着至为惬意的生活,社交方面得到满意的调适,却也是昭昭的事实。
此外,许多生活形态在人口统计上会被归为单身,不过人口统计的分类跟他们的实际生活状态却是两回事。神父、僧侣和修女虽然被调查者列为单身,但事实上他们往往是共同生活在一起。
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也在人口统计上被列为“单身”,但是,这种人际交往类型里,有许多得以长久维持,并且充满喜悦,意味深长。但另一方面,许多同性恋者不得不面对许多难堪,由于他们的性偏好,他们常常被父母、家人、邻居和社区的其他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排斥。许多病人在求诊时向我描述这种非常痛苦的挣扎。他们觉得社会以一种粗鲁、难堪的方式将他们放逐,有时候这种放逐根本无法忍受。在最糟糕的时候,痛苦会以一种残忍的“同性恋鞭笞”形态出现。
事态发展到下一步,这些人干脆从正常社会消失,遁入“自己的社会”,在那里这种生活形态可以被人接受。而不幸的是,这种形式的放逐让孤单问题益发恶化,却还没有人以科学方法研究过,在人口统计里也没人注意,难以作出精确的判断。不难想象,遭到自己家人、朋友和邻居的放逐和疏远,将造成极其严重而致命的医疗问题。
我们可以进一步假设:如果统计数据可以“彻底整理”,将这些特殊的影响因素确认并孤立出来,那么寂寞对健康的影响就可以真相大白了。我们甚至可以将美满和不美满的婚姻相互对照,以弄清楚他们是否在健康上有差异。同样的道理,对于感情深挚且关系持久的同性恋者,原则上我们可以深入探究,拿他们的健康状况和一辈子孤单寂寞的人比较。但不妙的是,人口普查专家和法医都没有追问这些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手头的统计数据着手。
这些数据虽说有“统计上的杂音”,自身却昭然若揭。它们组合成一幅马赛克拼花图案,寂寞在这幅画里头是一股致命的因素,足以摧毁人的心脏。
婚姻状态是长寿的重要指标
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美国各种死亡原因中( 不光是心脏病 ),离婚、单身和丧偶的人,不分性别和种族,在各种年龄层里都居于领先地位。无婚姻关系人口中增加的死亡率,甚至十倍于同年龄层的已婚人口。
把资金投注在评估健康风险能力上面的大企业,特别是保险公司,很早以前便认识到:一个人的婚姻状态是在统计上预测能否长寿的最佳利器之一。四十多年前,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古劳斯博士和李连菲德博士是最早确认这种关联的先驱之一。1956年,他们依据当时得到的医学数据归纳如下( 图二十三 ):图二十三美国民众各种婚姻相关状况之死亡率增加情形
*时至今日,“单身”这个词所指的已不是一个人“从未结过婚”。我们比较古劳斯1956年的研究和疾病控制中心1998年的报告,也可以看出这样的差异。最近的研究往往将这种婚姻状态的问题加以调整,以获取比较准确的数据。
资料来源:Kraus & Lillienfeld,1956;CDC,1998
不分性别和肤色,拥有婚姻关系的人在每个年龄层的死亡率,都比单身、丧偶和离婚者要低。把性别和肤色的原因计算在内,这三类无婚姻关系之人经年龄调整后计算出的死亡率,跟有婚姻关系者经年龄换算后的死亡率,分别是147和184——无婚姻关系者和有婚姻关系者在死亡率上的差距,因年龄层的下降而增大——这三类无婚姻关系者在死亡率上的差距,男性始终比女性大。
40年后的1998年,疾病控制中心报告了非常类似的数据。有婚姻和无婚姻关系的人在寿命上的相对差距拉得更大了!虽然美国人的平均寿命乍看之下在缓慢增加,在统计上看到独居者的情况却非如此。该中心在报告中指出:
年龄调整后的死亡率经过详加比对,显示终身未婚者死亡率最高,然后依次是丧偶者、离婚者和有婚姻关系者。终身未婚者年龄调整后的死亡率比结过婚者高79%,是现存婚姻关系者的22倍。丧偶者和离婚者年龄调整后的死亡率分别比现存婚姻关系者高出86%和78%。
若时间延后15年以上,则有婚姻关系者的年龄调整死亡率变得比从未结过婚者低很多。丧偶者死亡率最高的是25—34岁和35—44岁,但是45岁以上则以未曾结过婚者死亡率最高。
在各种婚姻状态里,男性经年龄调整后的死亡率都比女性高,高出的比率是76%到94%。黑人在各个类别的死亡率都比白人高,高出的比率是13%到50%。
考察古劳斯和李连菲德提出的三个观点,以及1998年疾病控制中心的报告,我们特别强调三点:
( 1 )各种死亡原因的死亡率在无婚姻关系的类别里都比较高。
( 2 )年轻族群里的死亡率差异最大。
( 3 )这些差异在男性和少数族群中最为显著。
另外有一个趋势也值得强调,因为它直接回答了第一章中提到的宾州大学研讨班一名企业主管所提的一个问题。他问道,不知道未来的一代人是否能适应社交的孤立和寂寞,从而对其造成的恶果产生免疫力。然而正如医学数据所示,未来的一代人非但不能对这些危害产生免疫性,现今拥有婚姻者和单身者在死亡率上的差距甚至要比40年前还要大。试图培养对寂寞之害产生免疫力,这种努力似乎行不通。尽管很多人拒绝承认,但这个问题却在社会上变得越来越普遍。
婚姻状态与死亡率(1)
虽说美国离婚者的整体死亡率几乎两倍于拥有婚姻者,但是,如果我们更仔细地研究死亡数字,将会发现:其中的差异可能要比这些初步的整体统计大得多。( 图二十四、图二十五 )
图二十四、图二十五美国无婚姻关系者日益上升的过早死亡率
( 与已婚者的样本作比较 )*
*根据本项研究,无婚姻关系的白人男性因为冠心病而过早死亡的比较,是已婚白人男性的200%。
资料来源:Carter & Glick,1970
休·卡特和保罗·葛立克在他们合著的《 结婚和离婚:社会和经济的研究 》中所发布的整体死亡率增加的情况,跟前面的描述十分相似。不过他们还提供了更具价值的洞见:为数甚多的疾病造成了过高的死亡率。他们根据婚姻状况、性别、种族和死因,将每十万人的死亡率加以分类。在所列的每一种死亡原因里,单身、丧偶和离婚者的死亡率均明显高出了已婚者——无论白人和非白人、男性和女性,情况都是如此。
表二显示,离婚男子的死亡率在每一个死因里都比拥有婚姻者高二到六倍。单身和丧偶的男性跟拥有婚姻者相比,也同样高出几倍。
表二:1959—1961年,美国16—64岁离婚与有婚姻之民众每十万人的死亡率
死亡原因白人男性非白人男性
有婚姻者离婚者有婚姻者离婚者
心脏病176362142298
交通事故351284381
肺癌28652975
消化系统癌症27484288
脑中风245873132
自杀17731021
肝硬化11791253
高血压8204990
肺炎6442269
他杀43051129
结核病3301554
对美国男性而言,心脏病在死亡原因排行榜里总是领先。虽说离婚的男性死亡率明显偏高,从种族来看,还是有重大的差异。脑中风和高血压所导致的死亡在非白人群体里明显偏高。但遗憾的是,美国直到最近的人口调查都把非白人族群混在一起,包括东方人、黑人以及美国原住民,因此我们无法从这些原始数据中分辨出这些不同种族的死亡率状况。
很多人认为,高血压和脑中风对黑人的危害要比白人严重,这个问题格外重要。由于1960年黑人占美国非白人人口的85%,因此说死亡人数的绝大部分都是非白人男性,这种说法是合理的。如果顺着这种假定往前推,以为黑人族群大幅增加的高血压性心脏病和脑中风,反映出这些疾病偏爱某种基因上的易染病体质,问题就显得格外严重了。
不过,正如数据所示,高血压的死亡率也受到婚姻状态的显著影响,表明环境和心理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这种疾病的形成和死亡率。
婚姻状态对死亡率的影响,同样可以在女性身上见到。为了显示婚姻状态的大致影响,可以将丧偶妇女与拥有婚姻者的死亡率进行对照。( 表三 )
表三:1959—1961年,美国16—64岁丧偶及有婚姻之民众每十万人的死亡率
死亡原因白人女性非白人女性
已婚者丧偶者已婚者丧偶者
心脏病446783165
乳癌21211928
消化系统癌症2024254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