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哭声无人听见-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评估我们目前的社交状况,需要对疏离、孤单和快速变迁的社会关系有所认识。此外,健康和人际关系里,某些概念颇为抽象,在整个社会发生明显转变前,必须纳入医疗实务之中。
即使在乌托邦社会,人的一生之中还是会尝到某些孤单的滋味。因此,与一个人体验到的孤单相比,他对于孤单的反应更成问题。即使最温和的孤单也不好受,它带来的不安,让人立刻就想逃避。问题是,孤单可能像一张蜘蛛网,越挣扎着想逃,却可能被缠得越紧,最后再也挣脱不了。
许多时候,对寂寞的反应却无情地导致更大的孤立。前面讲过,孤单有个最为常见的陷阱,由那些试图把爱和寂寞当成不过是客观问题的人织成。也许在我们的社会里,最容易出现的冲动,是那些“具有科学头脑的人”试图主动战胜爱的贫乏,但是他们的挣扎却换来更大的寂寞,因为他们把爱看做物体。他们试图用客观的方法寻找爱,这种心智的反应只会导致更大的孤立。
同样,主张现代人应该完全独立自主的人,也编织了一张精巧的寂寞之网。他们鼓吹人际之间要有自由,有数以百万计的追随者。结果是让大家变得连承认孤单也会感到罪恶和羞耻。他们含沙射影地说,一个人公开承认对他人的需要,是一种软弱的表现。
这种对自由的追求,及其导致的寂寞,有许多不同的类型。过去10年来最为时髦的类型是所谓的“认同危机”,包括“认识你自己”、“做自己的事”和“走自己的路”。他们最重要的目标是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显然,只有与别人完全不同,才能达到目标。如果只有一点点的不同,他们就会产生极大的恐惧——自我与他人之间的裂痕反倒必须全面而深刻。
对于个人认同的追寻,不能在和别人有关的地方进行,那是秘密、孤独和寂寞的奋斗。然而这不但徒劳无功,在心理和生物意义上也是荒谬的。我们已经说过,认同只有在与他人的对话中才能发现。除非有“你”,否则就没有“我”。除非有“女孩”,否则“男孩”即不存在。
如果不是与他人在一起,人们到哪里寻找自己的身份呢?这是个“危险的质疑”。很多人把他们的“认同”等同于事业,于是事业成了主要目标。其他任何事情——配偶、家人、朋友、休闲和艺术的兴趣,在追求事业成功时,都必须屈居第二。这是最尖锐的方式,它将发展成弗利德曼和罗森曼医师所描述的A型性格。无名的逼迫,工作狂,A型性格的人常常陷入完全的社交孤立,死于早发性冠心病。
然而在我们的社会里,还有更多更为精巧的寂寞陷阱。并不是所有孤单的人都被兴趣、独立的追求或爱所困——他们往往从一种对科学的信仰出发寻求爱。事实上,很多人都承认,只要能找到“如意的人”厮守一生,他们愿意放弃一切。然而他们依然发现,自己陷入孤立之中。
问题的部分原因是,社会上应付孤单问题的正式机构非常少。医院照顾病人,学校教育学生,匿名戒酒协会辅导酗酒者,乳房切除和结肠开刀者团体聚会讨论一般性医疗问题,教师家长联谊会帮助学校开展教学,还有很多这类机构。不过我们若做细部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团体绝大部分都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个人在加入团体之前,必须认识该机构的正式会员,或是声明自己有病在身。这些规定,使得没有会员介绍的人很难取得入会资格,在现有的团体里找到社交途径。
对孤单或寂寞的人而言,病痛本身是唯一可以引起注意的资格。许多孤单的人因为病痛,至少在住院就医的那段期间,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医生、护士都很关心他们,给予他们生命中不复存在的东西——人与人的关爱。
要想获得这种人际关系,光是在美国,成本便蹿升到数千亿美元。单身、丧偶或离婚者待在医院里头的时间往往比已婚人士多,求学失败者就医的频繁度远远高过其他人,寂寞者也比平常人更容易染病。
除非有“你”,否则就没有“我”(2)
经验显示,人们聚在一起讨论问题,可以产生强大的疗效。例如匿名戒酒协会的参与者,若愿意在众人面前坦承“我是酒鬼”,便能产生明显的疗效。向他人坦承自己的问题,就说明当事人已有能力来克服。肥胖者也一样,如果愿意向有着同样困扰的人承认问题的存在,有助于降低罪恶感和羞耻感,从而产生人际关系的利益,克服自身的问题。
否认对他人的依赖和孤单感受,甚至会导致某些人重新界定许多描述亲密关系的用语。例如,有些人拒绝承认和伴侣的性关系。这些概念是如此地混淆,使得“爱”这个字现在往往被解读成了“性”。“我们来做爱吧。”“你的爱情生活怎么样?”“你有没有爱人?”这些话未必包含了爱。
虽然性的快感可以是爱情关系的一部分,但若是没有爱、对话或伴侣的情谊,性快感显然得不到。能够证明这一事实的并非只有妓女和舞男。马士特斯和琼森博士发现证实,男女之间性快感的生理反应和主观经验一样,无论性高潮是由自慰抑或性交产生。
研究人员进一步断言,由于时间或情感的张力,某些情况下自慰所产生的性快感和生理反应可能比性交还强烈。显然,爱的范围比性高潮大得多。
孤单的陷阱绝不是造成人际孤立的唯一因素。但是要把所有的原因一一列出,就像把人生所有的危险交代一样,绝对办不到,预知未来所有的危险也同样办不到。即便如此,眼前的危险就是最大的危险,它使一个人的感觉受到相当程度的扭曲,受困在自我实现的预言里。预先怀着寂寞的危险,到头来又将陷入孤单的陷阱。
很明显的,许多人并不了解这些陷阱的存在,却能够避开孤单。并不是每个人都独自生活,无可奈何地逐步跳进生理和情感的不幸中。并不是每个低学历、离婚、丧偶或单身者都寂寞,他们也不是个个都有着情感或生理的困扰。很多人都过着有益身心的健康生活,生命因众多朋友和熟人的陪伴而显得多彩多姿。
相反的,已经结婚或与人在同一个屋檐下过日子,并不能保证彼此成为伴侣,或者活得很健康。很多已婚的人比独居者社交上更孤立,日子过得更寂寞。因此,生理状况看起来并非关键因素,更确切地说,人际的互动——无论家里还是外面,才是重要的变项。人与人生活在一起,必须有真正的对话,才最有价值。
。 想看书来
失乐园,真实对话的失去(1)
《 圣经·创世纪 》说,耶和华用地上的尘土造出了亚当。亚当( Adama,来自大地 )这个名字象征着他的卑微出身,以及最终的归宿。来自尘土,最后将归于尘土。我们也知道,亚当被创造出来时住在名叫“伊甸园”的地方,一个完美的乐土,没有任何烦恼,除了寂寞的问题。早在亚里士多德指出“一个全然孤独的人,不是神即是野兽”之前,造物主就遭遇到这个难题,明白只要亚当全然孤独地活在伊甸园的话,他就永远无法完整,甚至完全快乐。耶和华说:“那人独居不好。”
还在伊甸园的时候,上帝就交给亚当一个任务,一个孤独的任务。他要为自然界的万物命名。在造物者的命令下,亚当成了第一个词源学者、第一个植物学家,也是第一个动物学家。为什么要这样呢?神有上帝之名,天上地下的造物者之名,为什么他要人类为伊甸园的所有生物命名呢?
上帝交付亚当的这个任务让我困惑了几十年,直到有一天我才恍然大悟,还有一个更基本的问题:是谁教会了亚当说话?根据《 圣经 》,这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在没有别人存在的情形下,一定是上帝教会亚当说话!
虽然只是假设,不过我们在思考本书的核心议题时,回想一下人类说话的源起也许有帮助。对话是“生命的灵药”,因为对话原本可能就是潜在的神性!这至少是个令人严肃而又谦卑的观点,它让语言更加丰富,更可敬畏。
语言的家就在人体里面,隐然以神的旨意出现,因为它的潜能有着生物的无限性。爱是众多描述个人感情的感受性字眼之一,它用一兆个细胞说出来。当它与另一个有此细胞特质的人对话时,对方对这个字的理解同样有着生物的无限性。
从这种语言学观点来看,“失乐园”的概念也就有了新的意义。首先,我们知道,造物者认为“那人独居不好”。随着夏娃从亚当的肋骨创造出来,一个新的,甚至是惊讶而又带着自我设限的字眼,一定会出现在亚当的唇边。因为夏娃出现之后,“我”这个字也必须诞生。初次与夏娃对话,亚当必须认知有另一个人的存在。“我”需要一个“你”这个字眼,来与另一个人对话。伊甸园首度出现“自我概念”,将产生很多问题。各式各样的“自我”和“自我中心”的字眼很可能加入亚当的语汇之中。
“男性”的自我概念因为“女性”到来,现在有了既定的意义。“我”是个区隔的身份,与“你”区隔,伊甸园的亚当就与自身之外的世界产生区隔。“来自尘土的亚当”被上帝指派为生物命名,突然间却碰到了为自己命名的问题!从他的肋骨创造出来的“生物”,也要他负责命名。那是个潜在的陷阱,一个为“人类的堕落”铺路的陷阱——孤独的“我”现在与“你”隔离,也与伊甸园的其他事物隔离,一个和夏娃大不相同的“我”!一定是“我”的身份概念,使亚当一路往下滑,最后使他和夏娃来到了伊甸园东边的大门。
上古森林里有颗名为“智慧之果”的苹果隐隐悬挂着,它不能吃,因为那样会唤醒一个人对善与恶的认识。也许那种认识根源在于区隔,而不是结合——跟上帝区隔,跟自身以外的大自然区隔,而不是跟上帝结合,跟自身以外的大自然结合。“我”一等待着从苹果的果核里成熟,然后坠落!
“失乐园”这个概念还有个隐喻,一个重要的议题。那条蛇诱惑夏娃时,蛇居然会说话,夏娃为何不是大吃一惊,而立刻跑回去找亚当?大家先暂停一下,想一想,当你在森林里头碰到了一条会说话的蛇,你会做何反应?
但是,“会说话的蛇”不会让亚当和夏娃惊讶,因为既然叫伊甸园,意思就是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也许在那样的意义底下,伊甸园的万物都会说话,因为亚当和夏娃是与整个活生生的世界结合在一起,不是像此后那样的彼此区隔。
我们身陷生命中各种不同程度的区隔里,不承认自己的孤单,还以为有多了不起,自我膨胀,又在个人的胜利中感觉与众不同,这等于创造了沟通上的失乐园。也许身为“自我中心”的生物,我们已经离本来面目十分遥远。也许孤单本身就是一把尺子,用来测量我们偏离完美的结合有多远,不只是与他人,也与整个活生生的世界!即使亚当、夏娃堕落的故事完全是隐喻,它也有助于界定我们必须踏上的旅程。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失乐园,真实对话的失去(2)
对话使我们彼此结合,也终结了我们的区隔和孤立,因为它把我们拉回自己的本来面目,拉回潜在的神性。对话是一种结合,它消除了区隔状态的“我”。对话是把我们载回伊甸园,跟其他人结合在一起的交通工具。为我们加满燃料,走完生命旅程的是对话,真实的对话。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思考:语言会用来产生距离,语言会用来伤害别人,语言会用来操纵别人,空洞的语言会使希望受到压制——那是从我们内心之外说出来的语言。有些语言会把我们带向孤单,最后杀死我们。那就是失乐园——当人类的对话遭到摧毁、破坏和滥用时,生命就从地上坠入活生生的地狱。它不但导致自我的死亡,也有可能杀害他人。那是在伊甸园的东边基路伯( Galut )说出来的语言。该隐杀害了自己的兄弟之后,他反问道:“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人吗?”该隐和兄弟分出了彼此,却看不到无人与他融合、与他对话的危机。他那流传千古的疑问,答案昭然若揭,而他却永远错失。
前面讲过,随着跨入新的千禧年,这种病态的对话方式,这种没有血肉的语言已经越来越多。这种人的配偶或是子女,都非常清楚与其相处的痛苦。奇怪的是,童年时候遭到这种话语荼毒的人,往往看不清自己沟通上的问题。
这样的人往往用合理的借口来防卫自己,排除所有感受,否认自己童年的遭遇,寻找外在的事物为自己内在的问题开脱。“都是别人不好。”“别人并不了解。”这是他们的说辞,即使他们剥削、伤害,甚至摧残了关爱自己的人。
我们要感谢天文学上黑洞这个有趣的概念。宇宙中存在着超级内缩的星体,由于它们释放不出光线,所以我们的肉眼看不见它们,甚至用天文望远镜也看不见。天文学家认为这种巨大的星体是向内部挤压,而不是对外爆发。最后这种太空中的星体,其密度会高到无法想象。
我们从物理学得知,比如说地球,重力牵引的范围与物体的庞大程度成正比。因此,地球的重力就比月球大得多,因为月球比地球小。黑洞体积最大,密度也最大,它的重力之大,以至没有任何东西逃得出它的重力场,连远方折射过来的光线也逃不出它的魔掌。
我喜欢拿黑洞来比喻在自恋和不爱交际的病人身上常常见到的沟通问题。他们童年所受的伤害越严重,性格中“黑洞的核”就越大。
这种人就像太空中的黑洞,吸收了周围所有的物体和光线,却从不吐出来,没有任何东西能逃过他们内在空虚的重力吸引。如果爱是射向他们的光线,就会被吸进去。你若想将爱导向他人,又会与他们内在空虚的强大重力相抵触。“我爱你”这三个字被他们吸纳进去了,却变成了“我爱我”。
这种人类黑洞的极端例子,很容易在美国社会发现。例如在死刑犯中,很少有人出生于充满关爱和温暖的家庭。这些杀人凶手对他人说话的方式,都是他们童年时期曾经体验的绝望、暴力和诟骂。他们经历的创伤大得让别人无处可逃。对他们来说,剥削或毁灭他人是相当容易的事。由于没有什么与人对话的经验,他们眼中绝没有真正的“他人”,因此被他们所杀的是物体,而不是人类伙伴。
“嗨,各位,抬头往外看吧”
就用“嗨,抬头往外看吧”这句简单的劝告来帮助我们降低血压,健康长寿吧。各种各样的寂寞陷阱已把美国卷了进去,也许我们最后都能避免得了。
“嗨,各位,抬头往外看吧!”向自己以外的世界看,发现自己在整个世界之中的真正位置。用你生物的本能,和自己与整个世界共有的自治精神,让你真实的自我,与动物、植物、高山、海洋以及微风对话吧。请你注视一下水族箱里游来游去的金鱼,那样能够使你的血压降低。请你凝视微风吹拂下的涟漪,那样能够使你的血压降低。请你观看天上的群星,那样能够使你的血压降低。请你在交谈当中倾听伙伴的看法,那样能够使你的血压降低。
“嗨,各位,抬头往外看吧!”为了改变寂寞对你我的危害,为了将我们的对话从排他性生理转变成包容性生理,向那些不幸的人敞开胸怀吧。向那些遭到折磨最深的人伸出援手。让你的态度获得某种程度的改变,让大家都能明了,现在的美国,寂寞成了健康的最大威胁。
“嗨,各位,抬头往外看吧!”这句话是一个小男孩说的,他爱整个世界,也被整个世界所爱。这条守则可以帮助寂寞的人看到别人身上的寂寞。它也可以促使那些幸运地被人关爱,像孩子般“抬头往外看”的人,转向那些并不走运的人——向那些眼睛老往内看的人敞开胸怀。看看自己的伙伴,向那些需要你的人伸出援手,可以降低你的血压。
“嗨,各位,抬头往外看吧!”这句话可以指导教师帮助那些眼睛老往内看的孩子,他们因为遭到有毒话语的戕害,又因智力不如人而无地自容。这些孩子的孤单和寂寞肯定会导致过早死亡。它可以帮助这些孩子成为大家的一部分,而不是形单影只,遭到同龄人的歧视。
“嗨,各位,抬头往外看吧!”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那些无法敞开胸怀、无法往外看或无法看到我们的人。我们应当把援手伸向那些体弱多病、被人遗弃在老人之家,或是感情受困的人。
“嗨,各位,抬头往外看吧!”它不仅把我们的视线转向外层空间的群星,而且像一位普利策奖得主多年前所说:再一次看到“意大利诗人但丁天堂里的星星”。它让我们听到毕达哥拉斯微波荡漾的宇宙,从它的搏动之中传出无尽的美妙信息。改变我们凝视的焦点,让我们的眼睛穿透物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