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镇国公主-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事情,不是六神无主地去问阿欢,就是慌里慌张地和崔明德讨主意,不但令她们徒增烦忧,于我自己也丝毫无益,倘或日后她们一时不在身边,或是有些她们解决不了的事,我又没经过这些历练,不懂里面的门道,到时一点主意没有,可要怎么办?何况我丢在崔明德手上的把柄实在已是够多,她又显然不想与我上同一条船,重要的事情,到底还只能靠我自己。
我对着宋佛佑装出了楚楚可怜的神色,仿若当年刘皇叔顾茅庐求孔明一般,宋佛佑却没有孔明要等三顾,迟疑少顷便道:“既是公主看重,妾自不敢推辞。”
我立刻便命左右将这任命传出去,务必使内外皆知。宋佛佑又蹙了眉,似乎想说什么,到底没说,只对我一礼,退出去寻冯世良说话去了。
等宋佛佑走了,门口才小心地来报,说郑博回来了。我怔了怔,向外一看,发现天已全黑,正堂置起了两排灯树,这些灯树多则三五十烛,少则六七烛,非铜即金,泰半是我在宫中用旧之物,小半是出嫁和迁居时新添进来的好东西。
最大的一株灯树高约三大尺,上面枝桠连绵,少说也有二十支蜡烛,凡是灯树,多半都用小烛,这一株上却全是婴儿手臂粗细的莲花烛,单这一棵树,便照得殿中光如白昼——这一棵却是出嫁时母亲选在嫁妆里的,我的嫁妆单只田地和脂粉钱便已远超诸位姑母和姑祖母,父亲和母亲却又从藏库中选了许多绝贵重的东西塞在里面,怕百官进谏,账册上记作铜鎏金,其实全是纯金打造,上下皆雕龙刻凤、每一枝上的图案都决不相同,据说当初光是锻造,便费了黄金数十镒,连李旦宫中都没有这么奢侈的东西。
报信的是个眼熟的小苍头,十六七岁的模样,面容阴柔、唇上无须,我想了一回方想起他便是冯世良派去打探动静的两人之一,对答甚是得体,人也颇有些机灵,这会儿郑博已不知在门外等了多久了,他来报信时却依旧是不紧不慢,伏在我身前时也极恭顺,一些儿焦急打探的意思都没有。
我将这一株大灯树看了又看,余光瞥见郑博的影子在门外彷徨徘徊,却并不想马上叫他进来。随手拿起一把赏玩的小金剪刀,想试着挑一挑烛火,刀尖才碰到火头,便见那大蜡烛上灯花一闪,忙将手缩回来,郑博一个箭步自门外冲进来,又心虚又关切地唤“太平”,那小苍头一步自地上起来,拦在他与我之间,细声细气地道:“公主有事,请驸马少待。”
郑博瞪着他,怒道:“你是什么东西,敢在主母堂中作色?”
我看他一眼,淡淡道:“驸马说错了,我不是他的主母,这是公主宅,他是宫中选给我的侍童,不是驸马的仆从。”
郑博惊讶地看着我,蹙眉又唤了一句“太平”。我心内其实一丝生气的意思都没有,不但如此,回想起出嫁一年多来我与他的相处,甚而还有些许愧疚——李睿至少还曾主动勾搭过阿欢,郑博却真是全然无辜,莫名尚了公主,又与我分居这么久,以时下的男人而言,他能忍到这么久,已是极不错的了。
只可惜他做了我的驸马。而我不想让他做我宅邸的主人。
我抿了唇,转过头去,不看郑博的脸:“我累了,驸马先退下罢。”
郑博脸色微沉,低了头,半晌才应了一声是。
作者有话要说: 这几天回家都比较晚,来不及写第二天的存稿,只能暂时是晚上12点前更新~会尽快调整过来哒~
第203章 请求
郑博一夜都很安分,既没再来找我,亦不曾有愤恚、打骂之举动,天明后也不见他出门,只听说是在看书。我见他如此,便下定决心,乘车入宫去见母亲。
因非朝会之日,母亲带着李旦住在上阳宫中,我在殿门外就听见母亲的笑声,入内一看,只见婉儿跪在李旦身侧,脸上、手上、衣襟上都沾着墨水,李旦自己也是一头一脸的墨,咧着嘴在那里傻笑——阿欢与千金公主皆陪侍在侧,两人都笑得十分应景,阿欢等我望她时举杯饮茶,衣袖遮住正面时对我侧脸一笑,颊上酒涡浅浅,看得我心猿意马,忍住笑意,一本正经地走到御座之前行礼。
母亲正坐在主座望着这一对主仆大笑,见我进来,促狭地道:“太平来得正好,你来教旦儿写字。”
婉儿立刻便从李旦身边退开,行动之迅疾,宛若兔惊弓声。早有两个宫人推我到李旦边上,一个替我铺好麻纸,一个将笔递给我,一殿中都是捂嘴闷笑,个个都在看我,李旦倒是不认生,一下就扑进我怀里,口齿不清地喊“阿姊”,一身墨水全抹到我身上,又扑腾着要我抱抱。
我实在无法,只能看母亲一眼,见她点点头,方小心将李旦抱起,这小东西比守礼大了足足一岁,论起淘气,却是守礼的百倍不止。才被我抱起,便向我肩头爬,要我将他举在肩上,被我阻止后,又伸手来扯我的衣襟,我又不敢如待守礼那般呵斥他,只好恭恭敬敬地将自己的左衽递在他手里,他用手一扯,似是不满意,便又松开,去扯另一边,我唬得道:“圣人不可。”将眼去看母亲,母亲向侧一看,便有几个乳母把李旦带下去,又有人来拥我去换衣服,洛阳宫中留着我的衣裳,上阳宫里却没有,母亲本叫人去拿她的旧衣,阿欢起身道:“我素日都带着备用的衣服,太平若不嫌弃,就先穿我的罢。”
母亲点点头,阿欢便与她的从人领我到偏殿,亲取了衣裳,故意对我一比,笑道:“看着大小倒是差不离,不知穿起来怎样。”
我噙着笑看她,意有所指地道:“阿嫂与我相处这些年,我的大小,阿嫂还不知么?”被她白了一眼,伸手来解我的衣裳,我忙道:“怎敢劳烦阿嫂?”
她斜眼看我:“我还少服侍你更衣了么?这会儿倒扭扭捏捏的。”她的宫人皆知她从前是我的伴读,与我极是要好,一拥上前,将我衫裙宽去,任阿欢替我披上外衣,套上裙裳,又纷纷凑趣取笑,闹得我红了脸,拿眼看阿欢:“阿嫂就放任她们这么欺负我?”
阿欢一面替我系带,一面笑道:“谁欺负长乐公主?站出来,等我骂几句。”
七七几个笑道:“娘子这话说得,谁敢欺负公主呢!”
阿欢恰系好了衣裳,便一本正经地看我:“并不曾有人欺负你,想是你多心了——别动。”她踮起脚凑过来,手掰着我的衣领向内一看,我胀红了脸,别过头去,问她:“做什么?”
她对着我脖颈中吹了几口气,吹得我又酥又麻,脸上热得似要滴出油来:“有几根毛发,许是裘衣上落的。你一贯皮嫩,受不得这些毛啊灰啊的,她们又不是不知,怎么还叫这东西落进来,很该打!”
她说话时又有气过来,惹得我眼中都发了热,身体烫得很,连这轻丝的衣裳穿着也嫌重了,想要动一动时,却又僵得厉害,只能像是泥人一般任她摆布。
她两手拔开我的领子,将我脖颈里仔仔细细地看了一圈,见确实没有别的了,才松了手,看我时又明知故问:“怎么脸红得这样?”
我瞪她:“殿中太热,熏的。”
她浅浅一笑,自宫人手上捧过来一盏茶:“那就喝茶解解。”看我喝了茶,又引着我出去。母亲也已换过衣裳,等我走过去,牵住我的手道:“天色甚好,太平陪我走走。”带着我走到殿门,千金公主早拿了母亲的氅衣,替她披了衣裳,因婉儿替母亲穿了鞋,便又接过木屐,弯腰替母亲套在鞋上。
阿欢见她殷勤,便也自仙仙手中接过裘衣,替我披了一披,母亲回身对她和千金公主道:“时候不早,你们先回去罢,留太平在此就好。”
千金公主便做出依依不舍的神色,再四向母亲辞别,阿欢随她向母亲一辞,向婉儿一礼道:“天冷道寒,多劳才人留意阿家、顾看太平。”
婉儿侧身避开她的礼,低头道:“职分所在,王妃言重了。”阿欢又向我一看,与千金公主一道,躬身退在一侧,母亲携着我一路出去,绕过九曲小道,自集仙殿一路向东,慢慢踱向洛水长廊,因水边风大,并未上去,只沿着洛水又向南走了几步,见我一直不出声,便抬眼看我:“你就没话和阿娘说?”
我装出闷闷不乐的样子:“话倒是有,不知该怎么讲。”
母亲失笑,拍了拍我的手道:“有话便说,什么叫做不知该怎么讲?”
我低着头,两眼盯着自己的脚尖:“驸马他养了外室。”
母亲挑眉看我:“所以?”
我微嗔着抬头:“阿娘知道?”见母亲微笑默认,便两手去扯母亲的手:“果然世人都知道,通只瞒着我一个!”
母亲见我发恼,笑着牵着我的手,略曲了腿看我:“阿娘也是才知道不久,是你的家令柳厚德缘宫门监上书密告的。他不是也告诉你了么?”
我道:“他没明说,只遮遮掩掩地说驸马住在思恭坊北里,我派人去看才知的——连他这外人都知了,两京中只怕都传遍了罢。”
母亲亲昵地拍拍我的脸:“他是你的家令,日后要靠着你,所以格外留心这些消息,旁人谁去打听呢。不过你也是,以前你阿嫂便提过,说从宫中赐人,你既不肯,却又不防着,到现在人养在那里了,不去处置那一家,倒来和你娘发脾气!”
我跺脚道:“不是和阿娘发脾气,也不是怨那一家,阿娘也不要急着赐人…我,我想自己处置此事。”
母亲凝视着我,半晌才问:“太平,你老实告诉阿娘,你出宫之后,驸马待你究竟如何?你们…有没有同房过?”
我没想到她问得如此直白,面上微红,赧然道:“阿娘怎么想起问这个了?”
母亲不答,却又问我:“你喜欢郑博么?”
我怔了怔,喃喃道:“阿耶和阿娘千挑万选选出来的驸马,当然是…喜欢的。”
母亲牵起我的手,放在她的掌心,一手压着抚了一抚,道:“喜欢就好。”
我心中一紧,抬头去看母亲,她面上看不出喜怒,只是淡淡叮嘱:“阿娘想,你若还喜欢他,便将那朱妙儿打死,让驸马同你好好过日子。倘若不喜欢,便与他和离了罢,阿娘另替你寻一个好夫婿。”
我忙道:“我特地进宫来,就是想和阿娘说这事。阿娘,我已不是小孩子,又与驸马相处了年余,此事该当如何,我心中已有定算,求阿娘将此事交儿自己处置。”
母亲斜眼睨我:“已有定算?”
我点头道:“求阿娘给郑博一份职司,让他有个正经事做,其他的,阿娘就不要管了。”
母亲道:“全天下也就你敢说这话。”
我笑嘻嘻地揽住她的手,边晃边道:“全天下也就我一个是阿娘的女儿。”
母亲横我一眼,扬起下巴,冷冷道:“传令,驸马郑博授祠部郎中。”不等我笑出来,又道:“你就在这里住一阵子,过几天让郑博亲自接你回去。”
这却是意外之喜,我心中千情万肯,面上到底是装出不情不愿的模样,搂着母亲撒了会娇方罢。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更新在晚上…晚上12点前…
唐、宋制度,尚书省各部排列顺序有前行、中行、后行三等;兵部、吏部及左、右司为前行,刑部、户部为中行,工部、礼部为后行。前行和后行同样的职位地位悬殊。像是祠部郎中这样的,就是属于后行的礼部四司之一的祠部长官。
第204章 心魔(十二)
婉儿睁眼时恰是丑正二刻。昨日武后临睡前放了她一日假,因此今日不必早早就赶到御前侍奉,可婉儿醒得倒比平常更早。
从前人人都说底下人苦,个个都想方设法要向上爬,婉儿那时年纪小,在外面听了,也拿这些话去问阿娘,换来的却往往只是一声叹息,或是一阵苦笑。
“只要人平安,无论怎样,都是好的。”
这是阿娘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婉儿那时候不懂,这三四年间侍奉武后,渐知高处之寒,方明白阿娘那种又怕又羡的心情。当年祖父那般显赫,青年宰相、四品侍郎、独掌诏令、风神吐发,只因一朝圣人夫妻两个吵架,不但身死家灭,还背着谋逆的罪名,坟茔不立、香火无继。
倘若婉儿未曾深知为人臣妾之艰难,对祖父和父亲的际遇便不会有如此深的感慨,然而她不但深知为人臣妾之艰难,而今还渐渐体会了荣华权势的妙处,对当初那桩逆案的心情便越发复杂了。
新皇立了近半年,太后威权愈重,为了分宰相之权,除了委任诸武、提拔寒门之外,还有意无意地将许多朝务引到内廷来,让高延福、阿青、贺娄氏和婉儿几个过手。
婉儿借着文采的光,颇拟了几份大诏旨,德音教令,更是常有参献,倘若单论拟旨的次数,不论轻重,只怕一二北门学士也未必及得上她。从前宰相们眼里只有几个尚宫、内侍长官,而今渐渐地也把婉儿放在眼里了。凭是哪位宰相,见了婉儿,都要客客气气地唤一句“才人”,逢年过节,名札礼物,亦从不曾有过间断。
婉儿自记事起便是没官宫婢,虽有舅父照拂,却也处处低头、事事小心,被选在武后身边的头两年,根基未深,直到这两年,方才渐渐地体会到了受人看重的滋味——最妙的是,这看重不但来源于宫中那些粗鄙的阉人奴婢,有些还源自外廷的衮衮诸公。
那些与祖父和父亲一样、同出高门、学识渊博、风姿凛然的大臣们商议而未决的事,武后却也常常会拿来与她这小小才人商议。虽还只是玩笑逗趣般的问询,婉儿也不敢妄自参议,至多是揣测武后之心,遮遮掩掩地提上一两句,然而此等执政秉劝的感觉,却依旧令婉儿心往不已。
倘若一直这样下去,到她四十岁的时候,是不是也能如祖父一般,独掌诏令、权倾天下?她已不止一次听见人说祖父在御河之畔徐行吟诗、步风览月的轶事,倘若她能继祖父之后,是不是也能留下些为天下所传颂的轶事?
婉儿知道朝堂是个浑水坑。也知道如她这样的没官宫婢,上不能为官做宰、出将入相,下不能继立门户、支撑家业,实在不该有这样的妄想。可是人离庙堂近了,尝到了这里的甜头,便绝难抽身。不然朝中有多少因倾轧而破家灭身的大臣,祸福旦夕、身家不保,为何那些大臣们偏偏还要削尖了脑袋往上钻?
婉儿叹息一声,侧躺过去,懒洋洋地打量前方。
天尚未明,屋内屋外都是昏沉沉的一片,只有外屋一盏在角落里亮着,微光自帐幔外传来,间或伴随着小宫人压抑着的喷嚏声。
婉儿知道那是怎么回事。宫中炭火皆有定数,如她这五品才人,分到的好炭将只能够内屋取暖,外间所用,不但是稍劣些的炭、点燃时总有些许青烟,数目也不如她这里用的足。她这里暖得只消盖一层锦被,外间当值的小宫人却只能贴在炭盆边瑟瑟取暖——然而就是这样,也比那些守在门外挨冻的要好多了。从前她没入紫宸殿时,用的都是能将人呛出眼泪的黑炭。
每年宫中总有几人因为用了这样的炭,夜里睡着睡着就再也醒不来了。然而掖庭局的处置法子却不是送更好的炭来,而是一室之内,夜里只许烧一盆炭。
婉儿至今记得那些与阿娘相依偎的寒冷夜晚,无论白日里怎么晒,被子也依旧冷硬如铁石,冻得受不了时,一屋中只能几个人围在一起,挤在炭盆边伸手取暖——那时她们的喷嚏声可比外面这两个小宫人的要响多了。
婉儿牵了牵嘴角,披衣起身,在门口时已见外面那两人都站起身来,乖巧行礼:“才人。”
婉儿点了点头道:“我要看书,把灯点起来罢。”
两个小宫人眼中俱是一亮,一个马上便去寻了炭,搬到外间案边,一个出去叫人进来,便有人陆续地来服侍婉儿穿衣洗漱,又有人点亮大烛、烘暖坐席、铺开纸笔、燃起香炉——自武后命婉儿做了那些事后,婉儿这才人才真有了五品才人该有的样子:皇城之内可按品乘舆、出门准按品乘车辇,正宫、离宫中都有了像样的住处、而非是庑下小间,侍奉的人手也比照着才人之例添加,连郑氏那里都添了两个服侍的小宫人。
有时婉儿会生出一种自己真是后宫妃嫔的错觉,只不过纳她的不是李氏天子,而是武氏太后。连她与武后相处的方式,也越来越像是天子与嫔妃了——白日服侍穿衣、关照起居,夜里解乏祛闷、侍奉床笫。
可惜武后终究是个女人,顾及物议,所以暂时以婉儿充任这假凤虚凰之事,等到她根基牢固,只怕少不得会有那么一两个男人,替了婉儿来做那真真正正的解乏祛闷之事。
婉儿想起昨日千金公主向武后说的话,垂下了眼,心中竟生出淡淡的不悦。
这位公主以前便甚是贴靠武后,如今武皇后成了武太后,就更是殷勤备至了。一国大长公主,论辈分还是武后的姑母辈,却是甘愿在武后面前伏低做小,先帝过身尚不到一年,便巴巴地向武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