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镇国公主-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佛佑道:“因旨意才下,且天还热着,一共只赶制了两件轻便夏服,故只派了阿冬一人。”
  我问:“阿冬何在?”
  便有一个颇高壮的宫人上来,我叫她在我的随从里认,看到底把衣服交给了谁,她扫视一眼,指出一个不大起眼的小宫人来。
  那小宫人却矢口否认,又跪地哭诉她的无辜,杨娘子向我道:“阿赵是才从掖庭选出来的,胆子小得很,若真收了衣服,怎么敢不拿进来?分明是她们偷懒,还只顾狡辩!”
  阿冬听杨娘子的话,恨得咬牙切齿,上前就要去捉那小宫人,口内声声,只是自己无辜。
  我见这场面乱得很,赶紧将她们喝住,看看宋佛佑,宋佛佑只是冷哼,再看看杨娘子,杨娘子则又是委屈,又是不屑。
  我被她们吵得头皮突突地直跳,连胸口都有些闷闷地疼,深吸一口气,大喝一句“闭嘴”,等所有人都静下来,方有气无力地道:“这事便这样算了罢,把道袍拿来,我现在穿上,以后再不许出这种纰漏就是。”
  宋佛佑与杨娘子同时还要说什么,被我摆手止住,我道:“我要给圣人上奏折,阿杨,你替我备笔墨去。宋司衣,烦你将常服拿来,我写了奏疏,要亲呈陛下。”
  杨娘子便瞪了宋佛佑一眼,宋佛佑低着头,并不理会她,两人各自去做自己的事了,我才松了口气,揉了揉自己太阳穴,在心内想着奏疏的措辞——被她们一吵,我终于明白自己想跟父亲要些什么了,这事要做,便一定要正儿八经地拿公主的身份做文章,不然父亲绝不会将我的话当真,然而道理谁都知道,真做起来,却又犯难,第一难,便是如何认认真真地写一份骈四俪六的奏疏来。
  从前逢着大朝节庆,我也须得随大流地上一两本奏疏,颂扬今上帝后之德业功治,但那些奏疏的原作者其实都是母亲亲近的秘书郎们。我于奏疏文章,格式上倒还来得,书法也还算可以,那锦绣文字却是断然拟不出的,如今有事,却要叫谁捉刀呢?
  我在那里踧踖之间,杨娘子已替我研好了墨,将一应文具铺陈齐全,走到我身边来问:“二娘是真要上书给圣人么?这奏疏文章,要不要请魏、许两位师傅看过?”
  这一语点醒了我,我一下跳将起来,将她一抱,笑道:“阿杨,多亏你。”一面走到门口,扬声道:“快去朱镜殿请崔二娘来!”


第35章 奏疏
  等崔明德的时候,我便坐着推敲如何说服此人——她毕竟是世家贵女,并非我身边那些宫人侍从所可相比,再则,做事总有尽心和不尽心之分,我总不希望费心请崔明德来,她却随意敷衍一篇文字给我。
  因存着求人的心,我一俟宫人通报,便亲自迎了出去,远远地就看见崔明德作了道士打扮,拿着拂尘,悠然而来。她本已是人间殊色,举止娴雅,风韵翩然,又作了这一番妆扮,越发地姿妍冰雪,气惠佳兰,不像是凡人,倒像是谪仙下降一般,到得跟前,飘然稽首,道:“静善见过长乐道友。”
  我呆了一呆,才想起静善是她的道号,却是她自己起的,从《大学》中化用而来;长乐乃是我的道号,我这出家到底是为了什么,内廷外朝上下都心知肚明,故父亲起名时也没多想,直接便把我的封号变成了道号——这两个名号一报出来,高下立判,我不觉有些羞赧,也学她的样子对她一稽首,道:“静善道友好。”怕她笑我,忙忙地迎她入内,宾主坐定,吩咐人上了一遍茶点,本拟问几句寒暖,见崔明德模样,倒有些忐忑,好在她见我局促,倒先问道:“道友见召,可是有事?”
  我道:“事倒也是有事,不过先喝茶罢。”
  崔明德淡淡一笑,略抿了一口茶汤,转头看我,那意思却是茶喝完了,可以说事了。
  我见她这般傲慢,又有些犹疑,想了片刻,方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我想向圣人上一道奏疏,不知如何措辞,所以想请教道友。”
  崔明德面色不变,道:“宫中文学之士尽多,个个都是隽才俊秀,阖不请他们代劳呢?”
  这却是婉拒了,我抿抿嘴,道:“既烦道友来就,自有道理,只问道友肯是不肯?”怕她直接拒绝,索性将方才想好的话也说出来:“劳烦道友,心甚不安,本该躬备薄礼,以为德报,然崔道友乃是簪缨之家,王谢之族,寻常酬谢,未可见辱于足下,金银器用,实无所益于君子,唯思婚姻大事,终身所系,道友纵是高意绝尘,为父母家人计,亦不可不为之忧,仆虽不才,得托圣体,忝赖天亲,宫中诸务,悉得与闻,或从旁关说,私心筹划,幸成道友之美,庶几可为授手援溺之报,唯道友三思。”
  时人重文,奏对谈往间都喜欢用些骈丽文词,我心内不大喜欢这些风气,为了迁就崔明德,才挤出这么文绉绉地几句,说得甚是僵硬,两眼又不住瞟崔明德,唯恐用错了词句,或者是混淆了典故,惹出什么笑话来,好在一番话说完,崔明德面上并无任何动容,只道:“道友厚意,仆实感念,然身既已托三清,婚姻之事,便不在思虑之中。”
  我没想到她对此事竟如此冷淡,略一怔忡,便想明白关键所在,笑道:“道友以为我…仆是想为你谋划,得选为…得选佳婿?”
  崔明德漠然转头,一语不发。
  我见她显见是有些不悦了,干脆也不同她掉书袋,直接道:“道友会错了我的意思,我虽未必能替你选得一佳婿,却一定能让你不被某些人选上,你…明白么?”
  崔明德将拂尘一转,搭在另外一只手臂上,目不转睛地看我:“不明白。”
  我正得意,反手端起茶杯,喝一口里面的清水,被她这干脆利落的回答惊吓,差点呛到:“崔道友说笑吧?你这样的聪明人,怎么会不明白?”
  崔明德慢悠悠地道:“长乐道友的意思我知道,只是一则前次圣人为太子选崔氏为妃,已为祖父所拒,如今代王议亲,便无再选之礼,二则我既已出家修道,便非世俗之人,亦无为亲王妃之理,道友以为然否?”
  我绞尽脑汁才想出来的法子,却被她轻松就驳了,登时无言以对,眼见她又喝了一回茶,施施然起身,向我告别,忙道:“道友稍等!”心念急转,对她笑道:“道友虽是出家修道,想要全然脱离俗世,却也不那么容易。”
  崔明德定定看我,我端起一盆葡萄走到她跟前,自己挑了一个在嘴里,慢慢嚼完,才道:“道友若不答应,我便派人停了道友的供奉,再是出家人,不到绝尘辟谷之境,也是饿了要吃,冷了要穿,道友这般仙姿玉骨,恐怕也不例外罢。”
  崔明德那张万年不变的脸终于变了一变,却不是愤怒,而是颇有几分无奈,看我一眼,道:“公主方才许诺,定不令我中选?”
  我笑道:“原来道友还是怕被选上。”
  崔明德叹气道:“公主先同我说想写什么再说罢。”
  到底还是公主的身份管用,我一面懊悔方才不该与她多啰嗦那么些时候,一面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想求父亲在宫外修建道观,派我去外面居住。”说完便看崔明德,等她开口,谁知崔明德只是看我,只好又道:“就是这些,再没别的了——你替我好好写,写不好了,我也断你供奉。”
  崔明德蹙了眉问我:“敢问公主却要以什么理由说服陛下呢?”
  我道:“倘若我知道用什么理由,还用得着托你么?”说完这句,分明见这位崔道友的嘴角抽了一下,却不知为何,有些得意。
  崔明德不愧其名,叫我头疼不已的一道奏疏,在她手上却几乎是一挥而就,我满怀欣喜地将她的文字誊抄一遍,下午就亲递到紫宸殿去了。
  父亲、母亲都在殿中,听说我来上书,都像看稀罕一般,父亲就连声叫我进去,等把那骈四俪六的文章一看,第一句却是:“兕子是寻谁写的文章?若是宫里人,朕便叫她到紫宸殿来。”
  我见他如此轻视我的才学,偏偏不肯便说:“阿耶猜。”
  母亲听了,也从旁看了一眼,只片刻便道:“这是崔家二娘写的罢?”
  父亲听说是崔明德,便哼了一声,把奏疏放下,谑笑道:“了不得,崔峤的孙女竟对公主折腰了——兕子,你许了人家什么好东西,居然打动了清河崔氏?”
  我那手段毕竟不光彩,扭捏着不肯说,父亲见了,反倒非叫我说不可,道:“兕子说出来,阿耶便考虑准了你的奏,不说,便不准。”
  我才扭扭捏捏道:“什么也没许,只说她不替我写,我就不许人给她送吃的穿的,让她辟谷修仙去。”
  父亲一怔,旋即拊掌大笑,我被他笑得莫名其妙,只好转头看母亲,母亲面带微笑,拿起那本奏折慢慢看。
  父亲笑得够了,方对母亲道:“七娘,你说得对,再是世家清流,也是要穿衣吃饭的,先前倒是我顾忌得太多。”
  母亲道:“三郎是天子,一心想着仁王之道,怎么想得到这些地方去。倒是我这种妇人家,想来想去,除了穿衣吃饭,也没别的法子了。”
  父亲脸上的笑意骤然隐去,蹙眉道:“多久之前的一句话,你怎么这时候还惦记?”
  母亲道:“不是我惦记,是…实在叫我伤心。”
  父亲忙看我一眼,我低着头,假装什么都没听见。父亲便牵了牵母亲的衣袖,小声道:“不是已顺了你的意思,赐了他一份《孝经》了么?”
  母亲不答,只问:“兕子怎么想起要出宫住了?在宫里陪着阿耶阿娘不好么?”
  我嘟嘴道:“不是不想住在宫中,只是若我还在宫中,便不能以公主例设僚属、分品级了。”
  母亲与父亲对视一眼,父亲问道:“兕子就这么急着要属官,是伺候的人不好么?若不好,叫殿中省再给你换一批就是了。”
  我从母亲怀里出去,端端正正地跪好,道:“便换一批,却也是两省选来的人,谁走了谁的门路,谁又托了谁的关节,我一概不知;他们得进本殿,靠的不是我,而是殿中省和内侍省的人,以及我殿中老资历的侍从,人事权柄不由我,我的话便不如那些人好用;这些宫人既无履历,宫中等级森严,消息壅塞,我也无法一一甄别,只能任由他们沆瀣一气,欺上罔下。倘若能出宫开府,便不一样了,历来僚属泰半由我自选,赏黜又皆在我,待我自然尽心。”
  父亲失笑道:“说来说去,还是在变着法儿埋怨宋佛佑和王诩罢?他们两个虽是我和你阿娘派给你的,却也是你的奴婢,他们办事不得力,要打要杀,自便就是,何必费这么大一番周折?这奏折不准。高长龄,传旨,日后蓬莱殿选人黜人,都由长乐公主自决,不必向朕与皇后奏闻。王诩和宋佛佑两个不称公主的意,着革去职司,戴罪当差,以观后效。”
  虽没能把王诩和宋佛佑赶走,却也好好地杀了一回他们的威风,这结果倒也差强人意,只可惜到底还是没准我从宫外选人进来。
  我抿了抿嘴,想起父亲母亲方才分明在说李晟,还是趁早避开为上,便伏身谢过恩典,没来得及告退,母亲又叫住我,对父亲道:“兕子身子太弱,我看不如再选几个小女娘进来,陪她常常打打球,骑骑马才好,三郎以为呢?”
  我心里一跳,偷眼看父亲,只听他笑道:“还是七娘心细,就这么办吧。”再去看母亲,只见她似笑非笑地看着我,慢条斯理地道:“上回打球那个韦家小女娘虽莽撞了些,技艺却还不错,不如还召进宫罢。”


第36章 嘲讽
  韦欢进宫不比当初选伴读时那样盛大慎重,母亲一句话,父亲一点头,外头传了旨意,当日韦欢便骑着一匹宫中牵出去的骡从,带着一箱子随身物件从进炭车的地方进来了。
  我之所以知道她是从那地方进来,是因自紫宸殿出来便直奔了建福门去,左等右等都等不见人,派人去问,才知内里,那时一股明火自胸膛而发,恨不能立刻便追过去,把那带路的给打一顿,可惜建福门离东宫实在太近,没等我往回走,已经被不知什么时候走出东宫的李晟叫住,我只能含了怒火,低着声气向我这位好太子哥哥行礼。
  李晟显见得是憔悴了,而且像是有很大的心事,便是对我笑的时候眉头也皱着:“兕子怎么出来了?别吹了风。”
  他一说,便有他的侍从拿斗篷来裹我,我推开他们,嘟囔道:“这天又热又旱,我才不披这个。”
  李晟忧郁地抬头看了一眼天,九月的天空,又是近傍晚的时候了,太阳却依旧烈烈地照着。今年是个旱年,长安左近农田颗粒无收,往常若是遇到旱灾的迹象,我们早就该启程去洛州了,可是今年为了筹备李晟的亲事,父母都留在了这里,反倒把李晟打发去了洛州,没过多久,又叫了回来。
  说起来,后世人总听说大唐盛世,觉得我大唐必是百姓丰饶、国帑富足,这天下一定河清海晏、万邦归心。但是自我在这里待的十二年来看,这大唐盛世的由来,却委实有些多难兴邦的意思。不说开国未久,旧日门阀世家枝蔓交缠、盘根错节、把持朝政,也不说高祖、太宗时诸子相争、拉帮结党、祸乱朝纲,更不说吐蕃、突厥三不五时就到都护府或是几个边境州郡逛一逛,打劫些人马粮草,但只看这西都常常闹旱灾,东都又常常发大水的毛病,便可知当今国事之艰难。
  李晟自去年开始监国预政,未满一年,那头上便生了好几根白发,再一皱眉噘嘴,看着便如三十许人一般,看了一回天,竟忘了同我说话,转而回身问侍从:“今冬京中民户安置,可议出结果了?”
  那答话的穿着青色官服,留着髭须,显然不是宦官:“圣人命殿下着紧读书,臣便叫他们不要再去烦扰政事堂的相公们了。”
  李晟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叹了口气,才想我,又微微笑道:“听说兕子要学打马球了?阿兄这里有天马,想不想要?”天马是西域贡上来的大马,既高且大,腿长而细,父亲曾说“此天赐也,殆天马乎”,因此直接赐名天马,这马十分难得,一年才有一两匹,满京贵属皆以得一匹为荣。
  李晟毕竟是我这具身体的亲生哥哥,十二年来,除了和亲那件事外,也从未对不住我过,我见他满面愁容,心内生出几分不忍,有心要劝他一劝,看见那后面一长串的侍从,又把道理全都吞下去,摇头道:“不要。”
  李晟露出惊讶的表情,连眉头都舒展了不少:“从前你但凡见了好东西,不要到手便绝不肯罢休的,怎么现在倒变了性子了?”大约是疑心我还生他的气,脸色又变了变,低了头唤道:“兕子。”后面却一个字都没说了。
  我既有心要点醒他,便故意背着手,昂着头,踱着八字步,怎么引人注目怎么来地走了一圈,才道:“这天马好是好,但却跑得极快,太过灵敏,于我不大合适。”
  李晟奇道:“大凡看马,都是要它跑得快、变得快,才夸做好马,兕子身为公主,本该骑一匹好马才是,怎么倒说不合适?”
  我道:“它固然是好马,我却不是好骑手,倘若一般的驽马,叫我骑着,便一时操纵不当,因它迟缓驽钝,也不至于将我摔下,或是撞到哪些不该撞的地方去。若以我这样不中用的骑手,去使唤一匹心高气傲、又跑得极快极猛的宝马,不说这马肯不肯听我驾驭,只说以我的技艺,万一有些差池,又待如何?”
  李晟道:“觉得自己技艺不好,苦练就是了,怎么倒怪起马来。”
  我道:“若是诗书翰墨之属,苦练倒也无妨,可是骑马这样危险的事,一个不当,就把我摔下来,跌得粉身碎骨,我自然要慎之再慎,还是先在驽马上多加习练,等技艺纯熟,再驭宝马。这便叫在什么地步,做什么事。”
  李晟也不知听没听懂,对我笑道:“小小年纪,倒是一大堆偷懒的道理。”
  我见他不明白,也不多说,与他告了别,匆匆回到蓬莱观中,入内先看见王诩和宋佛佑,两人都免了冠带,跪伏在地,见了我,口称有罪。
  我尽力以沉稳的口气说:“既知有罪,便当加倍尽心,戴罪立功,以观后效。”又道:“本殿人事冗杂,职司不明,你们可议一个条陈与我,将内外诸事,譬如通传、洒扫、值夜、守卫等,都划分明白,写成一本,殿中各执事通背熟诵,连赏罚等次,也写清楚,悬在门口,凡有悖逆、通外、玩忽、不当任等事,便照上面处置,明白么?”
  自早上起,我便一直在想如何整顿殿中人事,《韩子》上有些话说得很有道理,主君要不被人壅蔽,第一权柄不能假借于下,第二赏罚必须分明。我已向父母讨得权柄,接下来便是明赏罚——我从小便万事不曾劳心,做事任性得很,高兴时候赏赐也没个定数,火气上来,也往往口不择言,我虽已有心要改,毕竟本性难移,倒不如定个成法,既省得我自己处置不当,又肃清了殿内规矩。只是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