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镇国公主-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惜这小东西仗着她的宠爱,竟分毫没将她的怒意放在眼中,她不知不觉便动了真火,慢慢地走到近前,两眼盯着小东西的发髻,一眨都不眨。
小东西明明已是妇人身了,为什么还梳着半少女式样的发髻?是嫌弃她不是男人,她们之间所为,并非正经的天伦和合、夫妻敦伦?还是嫌她年老体迈、不及外面那些年轻貌美的娇俏小娘和小郎?又或者,是埋怨她夜里只顾着自己的快活、不曾叫这小东西快活?
她不易察觉地捏了捏手掌,却听见小东西不徐不疾地道出理由,嗓音如清泉一般,动人中隐隐带着些清冷:“…妾以为,此一策论,长乐公主可以写,崔尚宫可以写,贺娄尚宫也可以写,妾与高延福高公,以及阿青娘子,却万万不能写。”
她忽地回过神来,发现自己失态了。从前她一贯是很自信的,无论是面对外面的男人,还是里面的女人,可现在她却满腹猜疑,为着一点小小的事便大动肝火……一点也不像是她。
好在小东西一直低着头,应当没有看见她的失态,她略动了动嘴角,想说些什么,终究是没有说,只是似笑非笑地看着小家伙,半真半假地道:“你的意思,是你之于朕,亲近已如高延福和阿青之于朕?”
她听见小东西从从容容地回答,看见她大大方方的笑,小东西的声音和神情中没有丝毫嫌弃她这老妇人的意思,语调中反倒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亲昵——可她毕竟已经过了六十了,而小东西却风华正茂。
她的心情有些复杂,大体是高兴的,可高兴中又总带着些说不出的感觉,懒洋洋地靠向后面,颇有深意地道:“等你伺候了朕一辈子,再来说这话罢。”
作者有话要说: 元宵快乐!晚安!~
第313章 毕业
天还远未有要亮的意思,夜里的一切小昆虫们也依旧在叫着; 我踏过曲曲折折的小路; 走到仙居殿前; 看前面只亮着一盏微暗的灯,知道母亲还未起身,便轻轻走到门口,束手立在门前。
不久之后,内殿的灯便都亮了起来; 里面传来断断续续的人声; 再过一会,正门便开了; 一排宫人端着盆盏巾帕等物鱼贯而出; 最末那个向我一礼,轻声道:“陛下传公主。”
我进了内殿; 看见母亲已穿着整齐,立在近一人高的大铜镜前对镜自照。伏身跪地,庄重地向母亲行了礼; 她则对着镜子又看了一遍,才侧转身来道:“你忙了数年,究竟忙出些什么,今日可教朕看一看了。”
我对母亲一拜:“恭请陛下检阅。”
母亲点头:“起来罢。”却不马上便走,只是偏头打量我的穿着,伸手替我将衣领正了一正,含笑道:“你这一身,倒挺好看的。”
因今日是第一批学生毕业的日子,我特地穿了专为军学设计的学服——窄袖束腰的短衫,及膝短袍,腰带,束腿裤,长靴,围红底黑面的披风。
三年之前,我上疏请立军学,宰相们尚在犹与之间,母亲已先自内廷特批了可,又命李旦与我主持此事,实际上就是命我全权负责。
母亲颁令时理由倒是很充分,修奉先寺大佛的是一位尼师,虽是女子,此事办得却很周到,在边地打仗的独孤绍也是女人,也是捷报频传,并不因是女儿身便有什么阻碍,所以到了我,也不应以男女性别为由不许我替国家尽忠、替母亲尽孝。
不过名义上虽是如此,暗地里的阻碍却依旧少不了。除去公卿们心里因男女分别而生出的迂腐不快之外,还有诸武的阻拦——武承嗣终于回过味来,知道母亲命他修书未必是看重的意思,这些时候又在朝中蹦跶,除去煽动母亲封禅、上尊号、追祭先祖之外,又与来俊臣勾连,大肆清洗李唐旧臣。
我从未亲自与这时代的官僚机构打过交道,初接任命时颇有些战战兢兢,然而一步一步做下来,却觉得也不过就那么回事——母亲将李旦这枚正统招牌给了我,人手立刻便不成问题,无论是心系李唐的臣子,还是投机取巧的小人都纷纷投奔到了李旦与我这边,管理军学的一应人等在军学设立之前便已超出定员、反倒累我权衡筛选,而我的身份和母亲时不时公开流露出的看重则令钱帛、场地等物资的运转都迅速及时,有些困难的反倒是军学成立的细则,但以我身份之便利,最终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因我实在是不通军事,为免闹出赵括谈兵之类的笑话,我特地选了一百位府兵做调研,从按时上番的普通兵汉——无论出自边远州县,还是京畿良家——到薛鼎等品官子弟、斛律多宝等部曲出身的校官,全部囊括在内,我与他们每人一对一地谈了话,将记录匿名,集成了一份谈话笔录,制定细则时以为参考,再与崔明德、阿欢和兰生一条一条推敲过,又一总去问过独孤元康等老将的意见才最终定出来,这样较之我最早的想法虽是差了许多,却胜在更加可行,且被他人质疑时有据可驳。
除去李旦这块招牌,我还请出了独孤元康为军学的第一任“学长”——只是荣名,实际的校长还是军学祭酒杨子恒——条件是等独孤绍回来,以祭酒之类的荣衔将她留在都中。
这条件说起来颇有些对独孤绍不住,然而一则独孤元康已年近八旬,独孤绍于情于理都该在都中陪他,二则独孤绍颇立了几场功勋,眼看再升上去便是正正经经的高官显爵,朝中原本对她视若无睹的大臣们皆有微词,无论李氏、武氏、寒门、大族,明里暗里向母亲进言者都有不少,而阿绍自己年资不深,未足以稳居要职,倒不如先委以祭酒等中等紧要之职,在都中积累年资人脉,再图日后。
有了独孤元康的名头,军学——主要是实训课——的讲师、教习便也都解决了,军学现今的课目安排大体还照我原本设想,只是分得不及原本那么细,且又加强了思想道德教育、削减了实训课目,学员的选拔经母亲与宰相讨论,大为妥协,品官子弟毋须考试、凭恩荫即可入学,平民与军中所选则必须出身良家、三代内无官府罪案,并经过文武二重考试,只是在我的坚持下,规定了平民、品官、低品军官出身的人的比率,并且所有人都必须通过毕业大考,才能授官。
原本设想,一毕业即可授官的规则现今也有所修改,原本有官身或得以恩荫者皆视毕业考试等第授予加几阶、几年优选等恩赏,无品学员则授予勋官、散官,要再通过兵部考试才能选官,经我力争,方准将这些无品学员直接选入羽林百骑。
除了这些,别的主意几乎都被母亲和政事堂忽略——他们的意思总是以稳定不出事为要务,至于设计学服、设立学歌《忠君爱国歌》、剪裁班旗、按照忠孝智信仁勇严义分班、学员按等第分期等琐事,则都依了我的想法。
筹备军学前前后后便耗费了大半年的时光,再过了两年,到今年,长寿二年九月,第一批学员终于毕业了。
我踌躇满志地望向母亲,正要扶她登车,却见她松开我的手:“朕要骑马。”头一偏,阻止了宫人们的劝阻,命人牵来御马,也不要人扶持,也不用上马石,自己翻身上马,坐定之后看着我笑:“倒是还没老。”
我也笑,手慢慢抓住缰绳,猛然用力,倒也一下便上马坐定:“不及阿娘。”
母亲笑着看我,忽地对我一眨眼:“敢与朕赛一赛么?”待见我满面惊惶,又马上伸手阻止:“罢了,逗你的。”也不安及抚我这受惊的小心脏,轻夹马腹,缓缓向前了。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单更,后天补双更~
第314章 广武
前两期的学生都是六十人,到第三期略多了些; 变成了八十人; 此时这两百人都已到了军学外的校场; 按级数整整齐齐地列了三个方阵。
所有的学员都穿着一模一样的学服、罩布甲、围披风、蹬长靴、带着训练用的的弓箭刀枪,将毕业的这一期每人头上围着一圈红布,列在最右侧,刚入学的一期则在最左。
母亲与我登上了点将台,李旦早已在那等候; 他也穿着军学学服、披布甲; 行过礼后便在母亲身后笔直站立,看着十分精神。
上回幸嵩山时他擅自离开; 我遵阿欢嘱咐; 并未向母亲求情,然后母亲却也将此事轻轻放过; 只将他叫过去训斥几句了事,着实令我们揣测了好一阵,尔后又不知怎么回事; 传闻到底说是我在母亲面前求了情,李旦回宫后扭扭捏捏地谢了我一次,后来得与军学之事,又不知怎地以为是我的主意,从此待我便格外亲近,我既无处辩驳,便也默认了这等亲近,教导守礼时偶然见了他,也顺带着指点一二,然而同是母亲的孙辈,李旦对这些倾轧争斗之事,几乎一点即通,守礼却是浑浑噩噩、天真得一点也不像是宫中长大的孩子,我索性就放弃教导守礼那些你来我往的东西,一心一意只让他钻研些自然、地理、天文、算数等杂学——想想倒也是避祸的手段。
待母亲在点将台上坐定之后,我便向一旁点点头,掌旗之人将旗一挥,登时鼓乐齐鸣,三个方阵的人随乐声齐唱《忠君爱国歌》。
母亲还是头一次听这首歌,侧耳细听歌词,须臾便面露微笑,向我道:“这也是你的主意?”
我道:“一军之士,必须一心,故儿设了一模一样的衣裳、旗帜,让他们奏一模一样的乐曲、唱一模一样的歌。”不止这些,我还设立了住宿制度,所有进军学的人必须住在军学宿舍,用饭则必须在军学食堂,课程上倒是自由安排,有些像前世的大学,除去必学科目之外,可以自由选修——为了免得因此更增拉帮结派之事,特地在宿舍安排和分班上下了苦工,尽量使同姓、同乡不在一处住宿、不在一班上课,因此除了“忠字班”是精英班,有些特殊待遇之外,其余的班级中学员构成都大致相同,同时又采用大班小班和大课小课结合的制度,不但使得大多数时候上同一门课的人都在二十以上,还使学员绝少有课程完全重合者。
母亲对我的解释颇觉满意,轻轻颔首,此刻学歌已经唱完,旗帜变化,便见学员们迅速分阵变化,自毕业班起,一对一对地自点将台前走过,倒未踢正步——我倒有将前世练兵技艺普及在此的想法,实在是不懂,所以只向杨子恒提过几句,改为这时代的挑砍劈刺等事——只是步伐一致,经过点将台时高喝一声,举枪向前一刺,收势,向母亲半跪行礼,再起身上前。
这时候就看出刚入学和已入学训练过的人的区别了——已经训练的步伐齐整,动作矫健,呵呼时中气十足,跪下起身,都干净利落,刚入学的虽也能大致跟上,毕竟有些参差,脚步也不及前辈们稳健——这却是我故意要让母亲发现的。
母亲察觉了我的目的,含笑点头,坐直身子细看,所有人走完之后,未毕业的两班便排成两队,笔直地站在最后,毕业班的学生变回方阵,迅速站齐之后,旗帜一变,立刻变阵,这回是连续不停地变了十二种阵法,却只用了不到一刻的时间,而六十人中各自该站何位置、该向何处奔跑,都一丝不乱。
母亲欣然看着下面,却道:“如此只是好兵。”
我笑:“请陛下继续看。”但见旗帜再变,这六十人倏然便分作六队两方,毕业班中本已选出优秀学员六人,此刻则自动作为队长站在最前,每人自身后拔出一面小旗,向本队中发号施令,每队中人则顺队长之意变幻阵型防守,各自不同,片刻后布阵停当,一侧竖起木牌,假装城墙,一侧则举木枪、木刀上前强攻,各自的队长在后指挥,或攻或守,分毫不乱。
这里攻守还未结束,旗语忽变,攻守易位,我向母亲解释道:“这里并未曾事先告诉他们。”
母亲颇挑了眉道:“哦?”凝神再看,果然见几位队长都有些怔忡,却不过一眨眼的工夫便回过神来,连所有学员也各自易位改阵,并不曾有一点慌乱。
此时旗语再变,却是令所有队长改为队员,以队尾作为队长,这也是不曾提前告诉的事,却依旧未引起太多慌乱,其后旗帜数易,每个人都轮流做了一回队长,却未按前后顺序,而是乱变而来,阵下亦是井然有序,到全部换了一遍,又是优秀学员为队长时,才按早说好的在母亲面前整整齐齐地列为六队,二百学生齐齐山呼万岁,又有博士、助教上前,将此次毕业考试所考策论中佼佼者呈送给母亲览阅,母亲略看几眼便露出笑来,起身抬手道:“你们都是好儿郎。”
台下复又呼了一阵万岁,连左右侍从也齐声高呼起来,待声浪平息,杨子恒方点了六名优秀学员的名字,令他们上前,我向母亲笑道:“这几个是此次学生中最好的六位,将由陛下亲自授予‘优秀毕业生’的称号。”
这是早与母亲说好的,她轻轻一笑,叫这六人走到近前,一一问询,才经过操练,又是这样时候,这几人中有好几个都面色绯红,个个将身子挺得笔直,母亲见他们如此,益加满意,除去原定一人一个的“优秀毕业生”勋章之外,又额外赐了每人绢二匹,毕业生则人人赐绢一匹,于是再是一轮山呼。
到此这毕业典礼算是结束,我对李旦使个眼色,本要让他上前宣布,谁知母亲意兴大发,当场训讲几句,不过是寻常勉慰、忠君爱国之语,然而皇帝本人口宣,而非宦官或朝臣代宣这事,却又令台下阵阵山呼,无论毕业生还是才入学的学生,个个热泪盈眶,只怕此时叫他们去死也不会有丝毫犹豫。
母亲十分满意地看着台下阵势,因时候到了,便带我李旦离开,台下所有学生皆半跪恭送,到我们走进宫门尚未有一人起身离开,母亲一直步行着,此刻方登了辇,有些疲倦地靠向后面,眼眉中却全是赞赏:“长乐公主和周王都做得很好,每人加实封五百户,杨子恒等人亦有功劳,按等第重赏。军学更名广武馆,世世代代,守我大周皇图永固——军学毕业阅兵,永为定例。”
作者有话要说:
第315章 守孝
我在母亲面前尚强自镇定,一离了她与李旦; 立刻便脚步轻快地向阿欢处去; 时候尚早; 她还在丽春台视事,那一侧殿外列着长长两条执事队伍。
我远远见了,便绕到一旁,自小门入内,本意是吓她一吓; 谁知小门中宫人往来; 比之前面还热闹,见了我都齐齐行礼; 扬声道:“长乐公主。”
里面阿欢听了; 便将笔一放,转头看我; 连底下回事的执事们也都住了口,个个偏头向这看。
我不得已,只好轻咳一声; 将手背在身后,踱至前方轻笑:“没什么事,只是想来找阿嫂说说话——你们忙。”
下面人倒很识趣,纷纷要向阿欢告辞,反倒是她蹙了眉道:“总是公事为先——阿宁,给长乐公主上茶,请她在旁坐着。”
我见她如此,只得笑道:“极是,你们继续你们的,我就看看。”
阿欢瞥我一眼,挪了一挪,叫人将她的坐席给我,自己坐了张新席,我隐约闻得她的席上有股甜香,不像是她平常的味道,心内好奇,极想举起来细嗅一嗅,碍着人在,又不好意思,如百爪挠心般坐立不定,偏只能在这里听她们说些绢缎、香料、米、肉、粟、蔬菜之类的细务,本以为这些都是日常宫务,处置上半个时辰也就罢了,谁知却说了一个时辰还未说完,眼看要到用饭的时候了,门口还有一半的人在,刚想问她要不要同我一道吃饭,忽地又听前面传话,说母亲让我去贞观殿,依依不舍地起身,口内辞了一遍,等她照平常那般嘱咐几句,起身送我,她却似没听见似的,我又说了一次“阿嫂有事,我就先告辞了”,她方停了那些一斗米、两合蜜的计算,向我一点头:“去罢。”
我早上满心欢喜,至此便觉无趣,默默起身出去,到前面才发现是母亲召宰相会食,除母亲与诸宰相之外,武承嗣、李旦也在。
近三二年来,母亲已逐渐令我在议事时走出侧室、公开露面了,因此虽是头一回参与这样的会食,却并不拘束,与武承嗣及诸宰相各自见过、落座,听笑向诸人道:“早上去看了军学的学生,都是好儿郎,可择优选派,不要因他们年少,便不予重用。”
这本是夏官侍郎韦巨源的事,李昭德却先应了是,母亲笑看他一眼,似想起什么,又问:“崔峤如何了?”
我忙转头去看李昭德,听他道:“…派人前去看过,已是粒米不进,靠汤水续命,只怕就在这两日了。”心中一沉,下意识地去看母亲身边,崔明德不在御前,只有贺娄氏和婉儿在。
母亲点点头,再没说什么,只举箸用饭。
我早上那点高兴劲彻底便没了,刨了几口菜,自御前退出,忙忙地叫人去寻崔明德,她却已出宫探病,又改叫人去崔家看看,自己一路去见阿欢,阿欢却已不在丽春台,说是到了东佛堂礼佛,寻到佛堂,又说去母亲那问候起居了,我百寻不至,干脆在百孙院坐着,到傍晚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