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gl]凰涅天下-第3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夏突然间面临着内部叛乱和两个大国的宣战,兴庆府朝廷闹哄成一团。尽管西夏在乾顺主政期间疆域数次扩大,其兴盛盖过夏国历代,但从兵力国力上来讲,仍然是小国——辽国虽然不复昔日强国雄风,但经过灭金战争淬炼下来的俱是精锐,与辽国势力最雄时的骑兵精锐可与相比;而北廷宋室虽然只及前宋朝疆土的一半,但其兵马比辽国更强,而国力也非西夏可比。更为糟糕的是,夏主乾顺已经是老弱之躯,其雄心锐气当然比不得雷氏父子。也怪不得兴庆府面临这种大变之际,朝廷上下有些惊惶失措了。

    作者有话要说:嗯,因为构思西夏攻略用的时间长了些,主要是地理上查阅资料,修改了好几次,所以更晚了~~~~~

正文 358论夏之战

    “西夏之大敌;不在辽,而在宋。”

    卫希颜拿着茶盏很悠闲;说的话却很毒舌;“西夏统共就那么几个将才,唯一可为帅的察哥还被李乾顺远远发配到了塞北;余下的兴灵银夏诸将中;也就李良辅、萧合达、罔存礼、悟儿思齐还可提一提;其他不过武夫。如今萧合达已反;银夏七州便无一将,撑死了能顶一月。”

    名可秀轻笑,说道:“李乾顺已老,不复当年精明;难免使出昏招。”她指的是当然远调晋王察哥一事。

    察哥是夏主庶弟,雄毅有军略,从十六岁起独掌军权,在战场上拼杀四十余年,一生立下功劳无数,是西夏第一名将,也是唯一有威望统御百将之帅。但察哥立下了灭金这样的大功,夏主赏无可赏,只得赐下大量金钱奴隶土地,难免生出一分猜忌,加之有心人谋算,又有嫉妒察哥功劳的权贵大臣从中挑事,夏主的猜忌心就又重了几分。

    恰在此时,濮王仁忠上书弹劾察哥,说他横征暴敛,虐杀良民,强抢民女,收受贿赂,逾制修建王府等,共十五条大罪。若是别人弹劾,察哥一早发作,但仁忠为夏朝第一刚直正气之臣,就连不将太子放在眼中的察哥都心存几分忌惮,不敢使横。而仁忠的弹劾有理有据,夏主心中暗喜,面上却做为难,召察哥入宫痛心疾首责斥后又加以抚慰,最终只捋去他枢密使之职,出任新设立的北定府留守兼北定军司都统,辖地即夏属北京路、宣德州和大同府长城以北之地。从明面上看,给了察哥很大的治地权和军权,但实际上,治地财赋要受到兴庆府任命的北定府转运使牵制,而军事上则要受到西面的丰州宣平军司牵制,最主要的是驻地远在国都千里之外,等于远离朝政中心,相当于是被发配北疆了。

    但兴庆府满朝上下,竟无几人为察哥说话。一是察哥人缘太差,除了对夏主和濮王外,对谁都是骄横之态,人见不喜;二是朝臣们察言观色,体察到夏主对晋王已生隔阂之心,自然不会为察哥说情。

    察哥被逐朝廷,远镇北定府,对北廷自然大是有利,于辽国却是一大阻力。这种一石二鸟的计策,很像雷氏父子的手笔——名、卫二人几乎已可确定,西夏那位舒王仁礼就是雷动掌控的棋子。仁忠弹劾察哥本是出于公心,却少了军事上的考量,遂被其弟仁礼利用当了一回刀子。

    如果推前五六年,夏主可能不会疑忌察哥,但他已年过五旬,自觉精力不济,且有深得他信任的承天寺高僧隐晦提醒大限将至,夏主必须为太子仁孝考虑,不能让儿子继位时朝中有一位军权过大的皇叔掣肘。当然此时,夏主没有料到,萧合达会反,而北廷会和辽国结盟攻打夏国。

    但夏主后悔已晚,此时召回察哥似乎也非良策。朝臣们吵成一团,有的说召回晋王,统兵御宋;有的说不能召回晋王,否则北边谁可抵御辽军?有的说放弃银夏,撤军回西平府,待宋军穿越瀚海时,大军分路截取宋人后方粮道,宋人无粮草以继,必然退却……

    夏主被吵得脑仁疼,最终采纳了枢密使慕浚的意见,一是下令银夏诸州守将坚守,若不可守者,则撤军西平府,并坚壁清野,不给宋军留下一粒粮食,一个丁口人役;二是召令国内诸州预丁入伍集结待命;三是任命察哥为北面行营兵马总管,统御北疆的黑山威福军司、云内州、丰州宣平军司和北定军司四地军事,抵御辽军入侵。

    这时,南廷朝中也在争论。

    根据军情司情报,北廷在西境集结了十五万大军,七路并发,攻伐西夏。便有朝臣上奏说,这正是收复北地的好机会。首先奏议的是刑部参政范宗尹,之后兵部参政朱敦儒、兵部侍郎卢法原也上了奏折。没几天,就有不少朝臣都递了攻伐江北的奏折。这股风潮起得这么快,背后有皇帝在推波助澜。

    政事堂是两面态度,建议攻伐和不赞成的都有。胡安国赞成攻伐江北,如果南北统一大业尽早完成,朝廷就能尽早收回兵权。叶梦得却不赞成,因为南北战争一起,很可能影响经界法的推行,甚至会被打断。章谊也不赞成战争,因为工部正在推进路政和驿政改革。丁起、赵鼎、谢如意都没有明确表态。他们在等枢府的意见。

    国之军事,决于枢密院——这是大宋的体制。而在南廷,这个体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这也是令赵构最痛恨的:枢府不同意,皇帝也没法出兵。

    朝中都在等卫希颜的表态。

    卫希颜这回没有拿“一致对外”来说事。西夏与金国不同,金国是攻破宋都、掳走皇帝、造成南北分裂的罪魁祸首,所以北廷攻打金国,南廷也必须一致对外,否则就失去了道义;但宋夏虽然也有多年战争,却只是陕西之地的局部战争,党项人还没有达到令宋人“视其为仇,一致对外”的程度。

    因此,四月二十一日崇政殿朝议时,卫希颜只道,要看北廷的进军再议。

    这一“看”就去了小半月,北廷宋军相继攻破横山北面的龙州、洪州。至此,宋军已恢复道宗时童贯攻伐西夏的局面——占据横山山脉和半个银夏地区。

    赵构心中焦急,再“看”下去,整个银夏都要被北廷占去了。

    他想给卫希颜施加压力,遂移驾枢密院议事厅,召开两府御前会议。

    议事厅北墙挂着西夏舆图,赵构坐在南面主位,长桌东侧坐着政事堂七位宰执,西侧坐着卫希颜和枢密副使李邴,以及临时受召回京的枢密副使兼江北行营都总管种瑜。

    赵构也不绕弯子,直接问:“如何出兵,枢府可有措议?”

    种瑜心里嗤笑一声,打不打还是两说呢,这位就直接问如何出兵了——用这话头就能压下枢府?

    他瞥了眼神色淡然的卫希颜,又瞥了眼正自装傻充愣的李邴,心里嘿嘿一笑,接着皇帝的话头道:“要想趁火打劫……”这话才说出,赵构和七位宰执的眼角都抽了下,这是北伐,统一大业,什么趁火打劫,能这般用词么!

    “这得看北廷攻伐西夏能不能胜?如果败了,我军趁其大败北伐,那是最好时机。如果胜了,得看打多长时间,如果打个五七八月,则兵力国力都有消耗,那时我军北伐也是良机。如果结束得快,两三月就将西夏收拾了,我军就算现在北伐,又能取得多少战绩?到时北军反攻,胜负还是两说。”

    “两三月亡西夏?——种枢副是否太高看北军战力了?”范宗尹冷嗤一声,反驳道,“种枢副是欺某等不知兵事?但观史书,可知国朝与西夏先后五次战争:第一、二战为仁宗年间,夏人侵边,大宋守御;第三战是神宗年间,国朝兴兵攻夏,前后历时十一月,前期胜利,而后期兵败永乐城;第四战是哲宗年间,大宋占据横山大部分地域,但来回攻守,前后历三年;第五战为道宗年间,朝廷攻克横山之地,前后历五年。”他斜眉冷笑,“不知种枢副哪来的信心,如此看好北军?”

    种瑜同样斜眉瞥了他一眼,冷笑,“范参政将史实倒是记熟了,可惜没有仔细分析,两军胜败得失。”他起身走到舆图下,手里拿着指图棒,放在手心敲打,侃侃而言道,“观国朝与西夏之战,国朝是以亡西夏,收复西北之地为目标;但观西夏,虽然屡次寇边,却无亡大宋之心,而以掠夺为目的。——这在战略上,已有高下之分。

    “而观其战术,始终是以袭扰战为主,发挥骑兵优势,短促突击,并利用兵力优势,围剿落单王师。纵观国朝与西夏百年战争,夏军取得定川砦、好水川、三川口、永乐城这四场大胜都是动用了数万、十万乃至几十万大军,以多胜少,围攻王师而胜,但夏军每次胜利也要付出惨重代价,战后至少修养半年才能恢复。可见夏军战力并不比西军强。正因夏军战斗力有限,故而往往只能选择大宋西北防线的某一个点,集中兵力猛攻之,而其他战线因兵力匮乏,则往往被主动出击的大宋王师击败,甚至反被攻入国土,最终无奈退兵。

    “纵观前后五次战争,尽管在战争初期,禁军战斗力还不强,而且准备不足,处于被动防御地位,但到神宗年间,王安石变法后,国朝兵力增强,器甲愈精,禁军战力提升,西军精锐令夏人不敢轻撄其锋;到哲宗、道宗年间发起的第四、五次战争,大宋军备已足够充实,而西夏国力则疲软,此时王师西伐,不断进攻,取得胜利,眼见亡夏在即——”

    种瑜说到这里顿住,目光掠过政事堂七位宰执,加重语气道:“但是,最终却没能亡了西夏,这是为何?究其原因有四——”

    他声音清朗有力,“其一,大宋缺马,步兵强而骑兵弱,所以能屡败夏军,却很难追歼灭之。其二,军中无统一指挥,各行其是,缺乏配合。”他举了宋夏第三次战争兵败的实例。

    这次战争发生在神宗元丰年间,称为“元丰五路伐夏”。

    此次战争,宋军从东北、西北、北部三个大方向出动五路大军齐伐西夏,共进灵州,三个方向各设一个统帅。

    但五路大军中,只有三路——东北向的种谔部、西北向的李宪部、北向的刘昌祚部——全力进攻,而另两路——北向的高遵裕部、东北向的王中正部——行动延缓拖沓。但是,刘昌祚部和种谔部分别受高遵裕和王中正节制,当这两路大军顺利进军时,却被高遵裕和王中正所误,最终造成五路大军全面溃败——究其原因,就是五路大军没有一个共同的统帅。

    “其三,朝廷用人之误。一主副帅不当,当用者不用,而不当用者却用之。二以以文臣为帅,不谙军事而指挥,拖累全局,遭致兵败。”

    如第一次宋夏战争的好水川之败,就是因为军事谋略更胜过主帅夏竦的范仲淹只是副帅,故而阻止不了同为副帅的韩琦命令宋军轻进,结果在好水川遇伏,被夏军五万主力伏击,西军战亡万人,仅千人逃脱。结果宋仁宗却同时贬却了韩琦和范仲淹。

    又如第三次宋夏战争的永乐城之战,神宗任命给事中徐禧为一路之帅攻夏。但徐禧只有纸上谈兵之能,在取得攻入横山的胜利后,就头脑发热,不顾军将劝阻,轻进修筑永乐城。西夏发兵三十万攻打永乐城,徐禧又不听军将所建议的趁夏军渡河之时突袭的正确战术,而以重步兵万人列阵城下。夏军渡河后,向宋军猛攻,宋军战败,退入城中。夏军兵围永乐城,截断流经城中的水源。最终城破,西军四万精锐并十万夫役皆亡。

    “其四,朝廷不信任前线将帅,每有举措便在朝堂引发争论,以致将帅心有顾忌不敢放手而为。”这种情况在经略陕西的文臣武将中都有遇到过,朝堂上争论时莫衷一是,说什么的都有,引起皇帝疑忌的也有,所以前方统兵之人,不仅要带兵御敌,还要时刻顾虑朝堂上的看法,又怎能专心一意地经略陕西呢?

    种瑜略带讥嘲的目光扫过皇帝和宰执们,“但此四项,北廷俱不会犯。”

    作者有话要说:补上章的地理备注:

    1、夏州:今内蒙古与陕西省交界处,位于陕西省靖边县红墩界镇白城子村,俗称白城子。

    东晋时,赫连勃勃建夏国称王,筑统万城,为国都。后来被北魏灭国,先改统万城为统万镇,不久即改为夏州。到宋代的时候,统万城周围已逐渐为沙漠所覆盖。夏州城是在统万城南面修筑。

    2、银州:又称银川。州城北面一百二十里是今陕西榆林县,州城西面二十里就是无定河。现在,银州已经不存在了。弥陀洞在银州城与榆林之间,现在也不存在了。千年的地理变化还是很大的。

    3、横山:今陕西省的横山县,即以此山命名。

    横山即古桥山,为横山主峰,接宁夏诸山,横亘千余里。宋人经常提到的横山,并非指整个桥山地区,而仅指桥山的北部地带。

    4、宥州、龙州:都属于陕西靖边县,前者在县西北,后者在县东南。

    5、洪州:对应横山之南的陕西延安市,直线距离二百二十里左右。

    6、盐州:今陕西省定边县。

    7、横山银夏七州:横山是从东北斜卧西南,所以称横山。横山北面,邻近山脉的,从东至西为银州、龙州、洪州。夏州在银、龙二州的北面,距离一百八十里左右,三州形成三角形。宥州在洪州的北面,相距百里。盐州在洪州之北、宥州之西,是银夏七州最“下面”的一个州。

正文 359出兵与否

    皇帝和众宰执的表情都一凝。

    范宗尹看了皇帝一眼,面色冷峭地哼了一声;“不知道的;还以为种枢副是北边的人。”

    种瑜不理会他,顾自往下说:“何以言之;北廷不会犯此四项之误?——

    “其一;北廷经马政和兵政改革后;不但不缺马;而且训练出了六万精锐骑兵,在对金作战中大放光彩。如岳飞的骁骑军;刘锜的捧日军,就是其中锋芒最锐者,相信陛下和诸位相公都听说过这两位的大名;连铁浮屠都败于其指挥的锐骑之下,难道西夏铁鹞子还能比金国铁浮屠更厉害?何况,除了骁骑、捧日二军之外,如云骑军、武骑军、云翼军、骁锐军、骁捷军等也俱是对金作战中赫赫有名的骑军。有这些精锐骑兵在,就算西夏骑兵逃到荒漠,也未必能逃脱北军骑兵的追歼。”

    范宗尹的脸色僵了一下,却无从反驳。

    北廷马步禁军只有四十万,但俱为精锐之士,绝非大宋以前的百万禁军可比。兵贵精,而不贵多——南北二廷的兵马新政都体现出了这七字。虽然六万骑兵从数字上看起来不算多,但精锐骑兵的战斗力远远不是寻常骑兵可比的。范宗尹自然知道这个道理,何况这些骑兵还是经历了灭金战争的铁血之骑。

    皇帝和宰执们都意识到了这一点:的确,以骑兵而论,北军锐骑的锋芒已经盖过女真铁骑,成为当世之雄。若论骑兵的整体战力,恐怕南军还是要逊上一筹。

    赵构有些干涩的声音道:“种卿,继续。”

    “是,陛下。——其二,北廷七路伐夏,设立西讨行营,以雷动为兵马都总管为统一指挥,坐镇中军。如此,有雷动居中调度,既能指挥、调节各路进度和作战配合,又避免出现如元丰伐夏时高遵裕、王中正因嫉妒他路军功而阻挠部帅进军的情况发生。”

    赵构目光更沉,无论军谋战略还是为帅气度,雷动都是当世之杰,绝非高遵裕、王中正之流可比,有这样的主帅,未战便已占了三分胜机。

    种瑜道:“其三,北军以雷动为七路都帅,各路部帅也皆为勇略之将,将帅相和,并且没有不通兵事的文臣掣肘,将帅用人得宜,就不会重蹈前三次伐夏战争的覆辙。”

    宰执们心想:雄帅勇将锐兵,北军都占全了,这样还不能打胜仗那真是天意了。

    便听种瑜道:“其四,朝廷不信任前方将帅之事,在北廷不可能发生。后方朝堂有雷雨荼坐镇,就算朝中有非议声,也会被雷雨荼压下去,不会影响前方战事。没了朝堂上的疑虑指责,或调将换人,或遣中官监军……这些扯后腿的事,影响战事的最不利因素也就排除了。”

    此时,包括皇帝在内,座中已经无人怀疑北廷讨伐西夏之战不会胜利。

    种瑜目光飘悠悠地看了议事桌一圈,落在范宗尹脸上,“范参政以为如何?”

    “哼,如此只能说明北廷占据极大胜面,但两三月内就亡夏,种枢副还是太乐观了点。”范宗尹的语气并没有放软。

    诸位参政心里也都这么想,虽然北廷攻伐西夏的胜局已经无人怀疑,但要说两三个月内就结束战争,那也太迅猛了?——西夏会如此不经打?

    却听种瑜道:“范参政不要忘了,西夏东北面还有辽国,北面有汪古大王府——对夏国云内州虎视眈眈。”他说着在舆图上点了下阴山之南的位置,又用棒端敲了敲原来的金国宣德州——现在的夏国北定府治所,“而且,察哥在这里。兴灵无帅,能挡北军几何?”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同样的道理,十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