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谢相-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头疑问,见李闻走在前头,上前讨教“陛下这是何意?诸王这些年也称得上安分,怎地突然就提防起他们来了?”
李闻一面走,一面道“不大生事不错,却也少有站在陛下这边的。前几年陛下为戾太子议谥,闹了那一波,宗室中除却在京的几个小辈,可无一人上表声援。”
那人恍然大悟“陛下是与宗室生疏了。”
李闻笑了一下“何曾亲密过?”
皇帝与宗亲相互间都不亲密,在京的时常能见,倒还好,不在京的便疏远得很了。皇帝幼年遭遇,使她与刘氏并无什么归属,不过是面子上的事。诸侯王也因旧事,颇有些忌惮她,她被逐出宫门时,宗室中可寻不出一个为她说话的。毕竟那时谁能料到她有今日的造化。
倘若诸侯识趣,在她即位后,向她靠拢,以陛下的胸襟,多半也就揭过了,天下还是平稳为好。可他们却仗着辈分,仗着各在封地,与朝中少有往来而沉寂不语,陛下哪里能忍得了这个气。
要李闻说,皇帝到今日方想起削弱诸王,还是因她即位后一事接着一事,腾不出手来。
只是此事也称不上急,不知陛下为何赶着休沐将他们召到宫中。
此事且得布置。刘藻召了大臣,说清意图,便暗自思索起能为她行此事的人选,与宗室中最为嚣张跋扈者。
岁末将至,各州刺史也将回京述职,她正可斟酌哪几人堪用,哪几人难以任事。要看牢郡国,刺史的作用远不止在削弱宗室这一项,须得慎重方好。
凛冬酷寒,未央宫的烛火彻夜长明。刘藻常问谢文动向,欲知他何时方能往相府请罪,连续一月,失望至极。
谢相口上不言,内里必是难受。
刘藻也觉受挫,她不寄望亲情了,何况她与谢相想要立足,靠得也不是旁人的宽容与情分。
于是,一月后,谢文忽然寸步难行。
京卫三十万,分为四座大营,期门、金吾卫、羽林、宫卫各为一营。宫卫是刘藻前几年新建的。
期门、羽林都曾戍守过宫廷,也都出征过边塞,这两支皆是精锐,有他们戍守宫廷,宫中自然无虞,可另一头,他们也与朝中众臣牵扯良多。刘藻便自羽林中抽掉了三万将士,自成一军,戍守宫廷,名为宫卫。
羽林、期门、宫卫同属禁军,三军之中,宫卫与皇帝最亲密。
这四军各有将领,三禁军之首皆称为中郎将,金吾卫之首则称执金吾。四军职守每代皆不同,刘藻自即位至今,也做出了几度调整。到了眼下,宫卫戍守宫廷,期门职守京师各门,金吾卫巡防长安城,羽林则成了一支专门的精锐,囤军上林。
刘藻初命谢文为骠骑将军,并执掌京卫,是真心委以重任,可谢文却使她失望了。
皇帝若要忙碌,是会忙得喘不过气来的。刘藻不再倚重谢文,她打算诸事都自己来办,不再寄望旁人分担。
京卫处还需费些心思,刺史入京,她也亲自接见,察看十三名刺史的品性。如此一来,宣室殿的灯烛亮彻长夜便是常有之事。
待她总算得出空来,已过了冬至。她召人一问,得知谢文竟还未往相府请罪,当即大怒。
她已不求世人能理解她与谢相了,他爱冷眼爱不齿皆由他去,看在谢相的面上,她忍了。可谢相的教养之恩,提拔之恩,总还是在的,竟就全部一笔勾销了?
刘藻气得不行,令人将谢文召来。
谢文也是踟蹰徘徊。他方自军营回来,途经相府时,不由自主地勒紧缰绳,望向府门,寄望丞相恰好出府,与他相见。马蹄声嗒嗒作响,缓慢地走过相府。谢文走出了好远一截,犹在不住回望。
侍从见此,上前道“君侯可是要往相府?”
相府已离得远了。谢文黯然地摇了摇头。
他至今仍以为姑母所行之事不妥。可心情已与起初不同了。他起初以为羞耻,怒斥姑母使谢家蒙羞,后又觉无力,以他之能必是难以阻挠,再后来则是担忧。
依姑母的性情,能与他坦言,定然心意已决,可她情坚不移,陛下那头呢?天子富有四海,要什么得不到?即便眼下真心,十年二十年后,姑母衰老,她还能坚定不移否?
几度纠结下来,最终还是担忧占了上风。
他倒是想与谢漪详谈,可那日言辞过激,他一时无颜登门。
随后,军中又屡屡生事,原已蛰伏下来的将领渐渐不服调配,他的军令日渐无人尊奉,军纪也随之松垮。他才与谢相生隙,军中便跟着生变。非他阴暗,谢文不免想到是否是丞相暗下绊子,以此逼他低头。
今日亦是如此,他下令期门军与羽林军冬日演习,以健将士体魄,却被期门中郎将当面驳了回来。羽林中郎将是只老狐狸,看似劝和,实则也与他对着干,使他难以令行禁止。
谢文走过了相府,还在猜疑,羽林、期门二军,是否是丞相授意,与他难堪。
但据他所知,姑母与期门军并无什么交情,羽林倒是曾在她手中掌过一段时日,羽林中郎将曾是谢府座上宾。但自天子插手羽林以后,丞相便与那边疏远起来,将羽林军让给了皇帝。
谢文毕竟曾是谢漪精心培养的侄儿,不至于看不清形势。
这些日子也瞧出来了,他能居骠骑将军位,得封万户侯,非他功劳显赫,而是陛下有意拔擢。他得罪了姑母,触怒陛下,而后军中受挫,其中必有关联。
谢文一一想来,难免魂不守舍,回到府中,正欲更衣,宫中来人了,召他觐见。
刘藻刚与大臣们议完事,余下还有另一拨大臣需召见。
她拨冗令谢文前来,无心与他周旋,直言道“如何请罪就不必朕来教你了。今日你便登门,休再多做拖延。”
谢文入殿,刚行了礼,皇帝便是这么一句。他像是找到了台阶下,踟蹰多日,总算能往相府去一趟。可隔阂已成,纵然去了,也多半无济于事。谢文暗自惆怅,正欲称诺,忽而发觉陛下提起他与姑母之隙,是以再自然不过的语气,她已不再遮掩她与姑母之事。
谢文顿觉感觉,浑身都觉不自在,他拱手之时,手便不由抬高了些,挡住了脸,道“诺。”
刘藻见此,嗤笑一声,又道“京卫也不必卿费心,卿且将公务搁下,修身养性去。”
寥寥数语,便是夺权。这其实是在谢文预料之中的,但他仍旧怅然,忍不住为自己分辨了一句“陛下任用官员,难道不是以贤能,而是以亲疏?”
他因丞相之侄而获重用,因与丞相生隙而受冷待,仿佛升降,全看皇帝心情,而无关他自身才能。
倘若是多年前,刘藻即位之初,听闻此言,兴许还会羞愧,然而如今,她不过一笑而已。
候在殿外的宦官入殿示意,有大臣在殿外求见。刘藻点了下头,示意知道了。
她将目光落在谢文身上,本不欲多言,又想到底是侄儿,他若心怀不满,一直这么天真下去,惹下事来,还得她与谢相为他收拾,便与他多说了两句。
“天下文人、武士,愿为朕效命者,多如过江之鲫。其中才德兼备者亦不在少数。既然朕不乏可用之才,何必要起用与朕离心之人。”且还是京卫这等要紧的去处。
谢文默然,他还想再问一句,您对姑母有几分真心。却不知是畏惧皇帝威严,还是觉得此事荒唐,难以宣之于口,始终没能说出来。
刘藻等了一会儿,等到谢文恭敬道“臣受教。”
刘藻看了他片刻,摆摆手示意他退下。心中是说不出的失望。她是见过谢文曾对谢相如何尊重敬仰的,可他得知她与谢相的事后,却连当面问一句都没有,不论是担忧、关切、厌憎、规劝,他都只字未提,仿佛连提一提都会玷污了他。
大约是她们果真如此离经叛道,难容于世。
刘藻失望,又更坚定,她想谁都信不过,那她们就自己来。
谢漪比刘藻更失望。谢文出宫便往相府来了。他神色疏离,言辞之中满是隔膜。谢漪看得出他有话说,可他却始终未能开口。
请过罪后,他稍作停留,终是告辞。
鸿沟一起,再难合拢。
刘藻较之从前更多了十倍努力。她已知不能再寄望旁人,凡事都还得靠自己。与此同时,她行事也越发果决冷酷,排除异己,任用亲信。
隔年春日,她罢了几名与地方往来亲密的刺史,择选心地坚韧之人代之。韩平也被任为刺史。到夏日,她采集证物,送入朝中,举广川王僭越之事。刘藻下诏夺广川王王爵,贬为庶人,广川国除为信都郡。
韩平连升数级,返回长安,为京兆尹,位列三辅。
有韩平打了头阵,哪怕原先看不清形势的大臣,也知该往何处走了。
诸侯国人人自危,宗室们忙不迭地检查宫中器物,将僭越之物全部焚毁。这时却已晚了,他们在侯国多年,安逸散漫惯了,做下的僭越之事不少,不法事更是不胜枚举,全然经不起查问。
刺史下了狠心,要追查,诸侯王纵有挣扎也是徒劳,连异姓的列侯也受了不小的波及。刘藻趁机削诸侯国征兵之权,使宗室王侯彻底成了拔除爪牙的老虎。
第122章
削弱诸侯,花了整整四年。
中间刘藻还将期门军改名为虎贲军,令虎贲、羽林、金吾卫与宫卫一般直接听命于天子。
长安的格局也在四年间一点点变化。
刘藻的威望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凡有所诏,大臣们无不奉命。
时机已然成熟。
说来也怪,刘藻无时无刻不想着能与谢相朝朝暮暮,然而时机成熟,她反倒迟疑起来。觉得这个大臣不够听话,到时必会死谏,觉得那个诸侯打压得不够,他对她怀恨在心,兴许会寻机生事。
她眼中,仿佛大臣们都会与她为难,诸侯王则人人想着谋反,没有一个信得过的。
“不如再稳两年?”刘藻惴惴不安道。
谢漪见她到头来,反倒举棋不定,不由好笑,又觉心疼。期盼一件事久了,久到连做梦都想着,当它当真要来时,不敢迈出那一步了。
她是偷偷来寻谢漪的,几乎连正门都不敢走,唯恐叫人察觉,被人看出底细来,以致不能掌握先机。
“能成的。”谢漪安慰她。
她瞧上去胸有成竹,仿佛立后一事已是稳操胜券,使得刘藻都为她的信念所稳,缓解了不少紧张。
这样大的事,自然是周密谋划过的。
京师已在掌控,这两年朝中要位也逐渐被刘藻与谢漪信得过的大臣所占据。这些大臣,每一个都是在心中再三斟酌过的。
可但凡是人,总有私心,总有自己的考量,她们又非神明,也是血肉之躯,凡人之智,又哪里算得到方方面面。
这一年风调雨顺,年景还算不错。刘藻忍而不发,好让大臣们先专注政事,以免扰乱百姓的秋收。
一直到冬日,秋收过去,南方的冬小麦也种下了,百姓们只需窝在家中,好好享受一年间难得的闲暇时光。
各地诸侯也老老实实的,无不法之事,边陲安宁,久无蛮夷犯边。
天下祥和,海晏河清。
刘藻召集二千石以上大臣至宣室殿,与他们道“世间有一贤淑女子,才德兼备、温文尔雅。朕久闻其贤名,欲召入后宫,立为后,帅六宫之人。”
李闻心下一咯噔,将头垂得低低的,不发一言。
众臣皆是面面相觑,一时间反应不过来陛下这话是何意。
刘藻紧张得背上都是汗,但话开了头,就如水到渠成,反倒容易起来。她也不慌,安然端坐,环视殿上,不放过任何一人面上的容色。
只是万万没想到,率先开口的是大将军孙次卿,他骤然往地上一跪,高呼道“陛下,不可!”
孙次卿这些年都未得过什么权势,虚占着大将军之名,碌碌度日而已,到了这时,他却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刘藻将目光落在他身上,唇畔的笑意已有了凉意,淡淡道“有何不可?”
“从未闻世间有女子娶女子,女子嫁女子。”
“吕帝之前,也从未闻女子为万乘之主者。”刘藻不轻不重道。
“两者岂可混为一谈!”这回开口的是宗正。他怒目而视,几可称训斥,道“陛下要立后,不说其他,太子自何处来?”
“宗室中来。”刘藻道。
“荒唐!如此一来血脉岂不乱了。天下宗室何其多也,此话传出,岂有宁日。”宗正还未来得及开口,便有另一大臣率先反驳。
刘藻看到殿上一张张面容皆是不赞同,这是意料之中的,故而她也未动怒,一条一条分说。
她兴许会为一己之私而不顾天下大事,但谢相不是这样的性子,若非已有妥帖之法,她也不会容她着手立后。
大臣们群情激昂,哪里听得进去,到最后一齐跪地,恳请皇帝悬崖勒马,千万不要一意孤行。
刘藻端坐在宝座上,望着阶下。殿中跪了一地,无一人站着,无一人肯为她说一句话。
这些都是她托付了江山社稷的贤臣良将。
君臣不欢而散。
大臣们离了宣室,皆都缄默不语。
往日,走出未央宫,议政的大臣或往左或往右,各有去处。这一回却全部聚在了一起,沿着宫道,一言不发地往外走。
他们腹中皆憋了话,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终于,孙次卿最先忍耐不住,怒斥了一句“真是荒唐……”
韩平立即截口道“大将军慎言!”
皇帝积威已久,方才殿上群臣齐心,致使众臣忘了皇帝之威,如今出了宫,被寒风一激,日头一晒,清醒了过来,再被韩平一打断,众臣一个激灵,都觉后怕。
孙次卿默了一下,将矛头指向韩平,道“京兆可是以为老夫说错了?”
韩平不卑不亢,镇定道“君有过则谏,谏之有方,怎敢口出狂悖之言?”
“你放肆!”孙次卿大怒。
忙有大臣相劝,将二人隔了开来。宗正亦急道“二位都退一步,当前最要紧的是如何劝谏陛下。君有过而不谏,与反臣无异。陛下决心颇坚,恐怕得颇费一番功夫,方能使陛下打消念头。”
侍奉这一位久了,群臣都知晓些皇帝的秉性。她若要做一事,要她半途而废可难得很啊。
大臣们皆面带忧色。有一大臣忽然道“自入宫廷尉便未发一语。当前紧要关头,正是你我出力之时,廷尉可有良策?”
他一说,大臣们方想起廷尉一直沉默不语。在劝谏皇帝改过一事上,他一向是最积极的。毕竟曾为帝师,对皇帝的言行自也格外关注,每见有过,总是及时劝谏。陛下也总能纳谏,从无斥责之语。
李闻见众人的目光都转到他身上,便是一阵无奈,他斟酌着开口道“陛下此议的确不妥,只是……”
“哪有什么只是。”宗正气道,“此议大谬,无可转圜之地。”
李闻才一开口,就被打断,只得默默地闭上嘴。
孙次卿四下一看,疑惑道“丞相哪里去了?这等大事,为何不见丞相?”
众人被气昏了头脑,这才发觉丞相竟不在此,纷纷议论起来。宗正叹息,极是扼腕道“可恨丞相不在此,丞相若在,必已说服陛下悬崖勒马了。”
这些年,不只是李闻,他们也发现了,陛下一旦一意孤行,便唯有丞相能劝得动她。闻言,群臣皆颔首,纷纷称憾。
李闻见他们这般天真,暗自叹了口气,可心中却难免埋怨丞相,怎能让陛下生出这荒诞的念头,冒天下之大不韪,与世俗为敌,与伦理作对,该多难啊。
皇帝一直不肯册立皇夫,他早已断了往宫中添人的心思,做好了储君自宗室中来的准备。可陛下这一出仍是使他措手不及,他倒不像其余大臣那般反对,更是担忧关切占了上风。
自陛下将立后的打算说出来,这事便已不只是立后,还涉及天子威信,此事若成,陛下之威更上一层,事若不成,陛下威信则大受损伤,朝中许有变故,群臣不会如眼下这般好驾驭了。
李闻朝着群情激昂的大臣们瞧一眼,暗自忧愁。
刘藻回了寝殿,磨着牙,恶狠狠道“孙次卿。”
她早预料到大臣们必会反对,却没想到第一个跳出来的会是他。他为的什么,刘藻还看不出来?哪有他口上所言那般冠冕堂皇,不过是浑水摸鱼,欲借此得人拥戴,好重得大权。
“陛下息怒。”胡敖忙道。
“还是朕驭下的手段太温和。”刘藻道了一句。
胡敖便不敢言了。
幸而陛下也未生气太久,她很快便冷静下来,问道“谢相那处可安顿好了?”
大臣们劝不动她,必会前往相府求助,他们方才没反应过来,要不了多久变会想“迷惑”了她的女子是哪一个。谢相留在京中处境尴尬,还是避一避的好。
她原先是安排谢相去甘泉宫住上一月,可谢相不愿。甘泉宫太远,快马都得行上一日一夜,消息不够灵通。于是她便将谢相藏在蓬莱岛上。
胡敖听陛下问起谢相,顿时松了口气,只要提起谢相,纵是再大的怒气,陛下都气不起来。他恭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