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gl]重生之大唐-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阳本就愿与这些人交好,崇文馆诸人,学识渊博,精通礼乐,是为皇家歌功颂德的,天下新句多出自此处,他们是天下文风所在。要说高阳在各处都按了一些人手,有一个地方怎么也插不上手的,就是崇文馆,此处非大家不得入,但若已是大家,又有什么需要依附他人的?他们单凭文采便可稳居不倒。
  不过崇文馆平日也没什么用,他们只在有礼法之争、修史修书时忙碌一些。高阳也不急着要在那里插什么人手,她有的是时间,多年下来,她之势力已很可观了。只是深夜之时,偶尔也会忍不住想一想,若是当初,她有力与皇帝一争,是否如今,便不是长夜孤枕了。
  今日来的这位文采斐然的才子名作卢照邻,擅七言古句,诗笔纵横奔放,性情豪迈疏拔。
  卢照邻是来借书的,他曾拜孙思邈为师,来此,便是投的孙思邈的名刺,请公主一见。高阳看到孙思邈的名刺,自然是见了。
  卢照邻颇知礼,他出身望族,一举一动皆带出名门沉积百年的底蕴来,非是显摆,而是骨子里便是这般优雅疏朗的谦谦君子。
  高阳望着他,素手托腮,笑意澹澹:“尊师可好?”
  卢照邻道:“家师仙踪不定,不知又去了哪里采药,仆亦不知。改日见了他,必为殿下带一声安。”
  寒暄完便说起了正事来。
  “邓王辟了仆去为典签,前去封地,路途遥远,再来不知何时。听闻殿下处藏书甚丰,便欲借一二誊抄……”是来借一些珍贵书籍抄了,带走研究的。时人爱书如命,书册本就是贵重之物,孤本便只有借了来抄,因而借书是一件十分郑重之事。
  高阳是长公主,国有高士,她自欢喜,极为痛快地答应了。
  于是接下去数日,卢照邻每日都来抄书。高阳除了首日见过他,之后便未再召见,只是一回见了他字,极为激赏地赞了一句:“好风骨!”由字观人,可见此人傲气。
  待卢照邻将行出京,恋恋不舍地摸了摸几本孤本,高阳便亲设宴为他践行了。卢照邻很高兴,请高阳将那几本书册照看好了,待他往后回京,再来抄,高阳道:“何须这般麻烦,卢郎去便是,邓王叔的门墙我还是入得的,过几日,令人抄好了,便与你送去。”
  卢照邻大喜,酒后,挥笔作诗,以赠高阳。
  与宴非只高阳与卢照邻二人,另有陪客数名,因卢照邻是才子,高阳所请陪客,亦是擅诗文之人,其中便有少年成名的神童骆宾王。一群人谈诗论画,说到尽兴之处,拍案高歌,举杯痛饮,很是欢快。
  宴尽欢而散,高阳命家令送客,自己带着几分酒意,入了寝室,她的手中还拿着卢照邻所写之诗,卷成了一卷,依稀可见上面的墨迹。
  入得内室,便见正中坐榻上坐着一个人。
  高阳的步子猛然顿住,整个人便如被定住了一般,愣在原地。
  武媚娘在此等了一个时辰,此时见了她,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也许是太过想念,终于见了这人,反倒觉得不真实了。
  高阳反应过来,皱皱眉,并不敢再走过去,远远地望着她:“皇后深夜不眠,怎会在我房里?”
  武媚娘没有生气,目光极为柔和的看着她,站起身来,朝着她走过去。高阳一动不动地看着她,眼中闪过一抹不知所措,然而不过片刻,她又是淡定的模样。她手中还拿着那一卷诗作,武媚娘见了,便稍稍侧身,取过展开,高阳由着她,并未抢夺。
  武媚娘轻轻地念了一遍,眼眸之中浮起一抹复杂,她看了看高阳,叹息了一声,柔声道:“这是卢照邻的诗作?我也读过他的句子,最为深刻难忘的便是那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她嗓音缠绵地念着如此悱恻幽然的诗句,高阳只觉很是不堪,心中也满是压抑的难过。她别开头,冷冷道:“你来做什么?”
  武媚娘不语,低下头,将那薄薄的一张纸折了几折,默默地收进袖袋中去,不打算还给高阳了。高阳咬了咬下唇,知道她那点小气的心思,却也不好同她争抢。
  武媚娘放好了诗笺,还轻抚了一下袖面,她已经决定这辈子卢照邻都别想回长安了,这种人才合该在州郡多加砥砺。文章憎命达,多些坎坷,方能写出好诗,流芳百世。
  这种略有些阴暗的心思,她是不会说出来的,武媚娘看看高阳,欲牵她去坐,刚触及高阳的掌心,高阳便缩开了,自走去坐下。
  武媚娘弯了下唇,跟在她的身后,同她一样。
  “皇后如何入得我家门?”她府里出了细作,此人身份还不低,得以在入夜之后,从外面领人行走。高阳已在想究竟何人了。
  武媚娘一笑:“你猜不到的。”
  无耻,往别人家中安细作,还这般洒然自若。高阳终于正眼望了她一眼。这一看,便发现,阿武,与在她身边时不一样了,气度与神采,焕然一新,这耀眼的光芒,将她的眼睛都灼疼了。高阳眼睛一热,只觉一阵刺痛,随之而来的,是心口那处如被尖锐的银针扎了一般。
  她的神色不对,武媚娘也从未奢望过她来,殿下便会迎她,想必在她心中,她们之间已是过去了吧。仍在殷殷期盼着的只有她一个人,念及此处,她不是不难过,然而,若连她也放弃了,她们之间便当真完了。
  此时是无需说道理的,那些道理,无须说,武媚娘明白,高阳亦明白。
  坐了一会儿,始终无人开口,武媚娘道:“我不能多留,天亮前,需得入宫。”高阳的目光,终于望了过来,武媚娘抿了抿唇,轻柔地道:“我日夜思念殿下,盼能相见,然而,我也知,我今之状况,该是无颜再见殿下。”她们本就不般配,身份千差万别,只是现在,这鸿沟更是难愈。
  高阳置于膝上的手颤了一下,等她说下去。武媚娘笑了笑,笑意之中说不出的凄微哀凉:“十年之约,我未忘,不知殿下可记得否?”
  高阳断然道:“没有十年之约。”
  武媚娘因紧张而略微簇起的眉头舒缓了一下,殿下这般言语,便是说明,她也不曾忘,她虽不抱希望,却并未忘记,她必是日日都在牵挂着这事,乃至她一说,连想都无需想,便这般斩钉截铁的否认。
  这否认恰恰便是肯定。
  她心中有了底气,话也敢说下去了:“殿下不愿认,我一日不忘。”
  高阳不敢置信地看过来:“你已是皇后,还要如何!”见武媚娘眼角一片凛然之气,她心口一颤,光揣摩她这两句话,便可琢磨很不同一般的意味来。高阳何等机敏,当即便深深吸了一气:“你欲何为!”
  时间紧迫,武媚娘出宫,除几心腹,谁都不知,她来此不是为与高阳争辩的,只是要告诉她,她当日所言,并非为自己开脱,更不是说过便算了。她如今所为,皆为那一日。十年岁月,并非朝夕,纵使情比金坚,也能磨成无欲无求了,这些话若不说,再过几年,殿下当真放开了,就说什么都迟了。
  武媚娘淡然道:“太子已有,皇帝无德退位,届时主少,我临朝,海内外皆在我手。”
  她竟有这般大胆的计划,高阳觉得自己的脑海之中已是一片空白,许久,她才干涩地道:“你之所为……”
  “只为你我。”武媚娘干脆地接道。
  高阳感到一阵晕眩,她顾不上其他,立即握住武媚娘的手,极力镇定地道:“纵使你坐拥天下,你我也不会有破镜重圆的一日。你安安生生做的你皇后,人之一世,非只情一字。以一妇人之身谋国,何等艰辛……不如,安享富贵……”
  “那你呢?”武媚娘反握住她的手,“你过得可好?”




☆、第七十章

  如珠玉,光芒四射,她先前不过蒙尘,而今,是什么都挡不住她了。高阳看着与她执手相握的武媚娘,猛然便觉一阵恍惚,不得不承认,现在的阿武更夺目了。
  “我自然是好的。晨起有甘饮,薄暮而乐起,有何不足?”高阳冷静地道,阿武所言之事,牵涉甚大,一旦动手,朝廷不定。天下承平二十余年,百姓休养生息,正是复苏之时,此时一动不如一静,为私情而扰天下,非她所愿。
  她说自己过得好,武媚娘是不信的,她来也不是听高阳口是心非。高阳不得不劝她:“九郎是不靠谱,但……”
  武媚娘打断她:“说这样的话,劝我与他恩爱,你舒坦么?”
  高阳别开头去,显而易见之事,何必再问,她寡淡道:“我早已说过,你我早已两断,”她闭了闭眼,“你与他是好是坏,也与我无关,我好言相劝,也不过是为皇家脸面计,帝后不合,总非好事。”
  她这般油烟不入,仿佛当真不在乎的样子,武媚娘倒不知说什么,尤其是,她对高阳有亏欠,不论说多少次情势所迫,都不能遮掩她确实对殿下不忠。她理亏,受殿下讥诮也是应该,武媚娘一点脾气也没有,好像把褚遂良等顾命之臣弄出京、随意把内宦杖毙的都不是她一般,语气软得像只小绵羊:“而今种种皆是我错,殿下心气难平,是打是罚都好,只别不理我。”
  她这样软绵绵的,高阳语气也硬不起来了,不得不和缓地说道:“朝政不稳,天下不定,兵祸过去不过二十余年,百姓受不起折腾了。”四地藩王,八面夷狄,又有流民贼匪,高阳是长公主,她是有责任感的。
  武媚娘沉默了片刻,缓缓道:“必不加祸与百姓。”若能控制,中央的局势如何,与升斗小民并不很相干。
  她是铁了心要做这事,无论如何,都不愿再妥协。现在的情形与当初不同了,她们都有权有势,任何一人都可在朝中掀起不小的波澜,已不必再退缩隐忍,武媚娘等了许久,忍了许久,对皇帝亦是多加容忍,为的就是重逢的一日,她如何肯退。
  高阳像是从不识得她一般,满目陌生地望着她。阿武,何曾这般强势,往日,她再是有主张,也是先说与她,也只建议而已,何曾这般不肯让出一丝一毫,何曾如此胸有成竹。武媚娘让高阳冷漠而陌生的眼神蛰得难受,她欲再诉衷肠,却听高阳慢慢地开口:“阿武,你还不肯相信么?我已不再倾心于你。”
  顷刻之间,武媚娘只觉一阵头晕目眩,仿佛有一只残酷的手,撞入她的胸口,捏碎了她跳动的心,痛入肌骨,她张了张口,高阳眼中没有一丝情绪,云淡风轻,似乎过往种种,于她皆是往事,武媚娘觉得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你……”高阳欲言送客。武媚娘却先站了起来,飞快地说道:“殿下要如何,我干预不得,而我,有诺必践。”
  如此固执。
  高阳掐住掌心,语气也彻底沉了下来:“你就不怕我将你今日所言皆告于陛下。”一旦说出去,便是篡逆之罪,谁也救不了她。
  武媚娘丝毫不惧,她只是难过,难过与她们终是对立,殿下防她如防敌手。武媚娘轻声道:“你要我死,何须如此麻烦,或鸩酒或匕首,殿下有赐,我无不从。若连你都不愿我活着,我还有何可恋?”她语气沉静,望向高阳的目光甚为坦然,顿了顿,她忽而一笑:“要真能死于殿下之手,于我倒是无愧此生了。”
  她说完,不等高阳的回答,亦无需高阳再说什么,轻缓地开了门,走了。
  她们之间,没有告别之语,便如上一回。每次,都似在切断二人的情缘,却永远藕断丝连,永远不能真正地再无干戈。
  她说得轻松,似乎当真生无可恋,但高阳知道,阿武如此言语,也不过是明白她不舍置她于危境,然而,即便知道她不过是逼她心软,高阳仍是难过,仍是觉得心如刀割。
  何时开始,她们之间成了这样的境地,她永在后退,阿武永在逼近。
  武媚娘出了高阳的房舍,一路无阻地走出后门,门外有车接应。
  浓浓夜色之中,骏马嘶鸣,一声鞭响,马蹄声嘀嗒,飞快地朝皇城去。武媚娘满心不舍,这短短不到一个时辰的相处与她而言,真是太多短暂。
  入城门,车夫出示一块令牌,守城卫士便快速将城门开启,车一入门,城门便再度合上,不过片刻,又恢复了宁静,门前又落叶打转,寂静无声。
  武媚娘下了车,饶过巡逻的御林,一路朝着立政殿而去。而今宫中四处都是她的人,除了御林她驱使不动,余者皆无可虑。而御林,武媚娘稍稍地弯了弯唇,多半已落入殿下之手。
  她今日出门,是经深思熟虑。数月前,她欲将御林收买入麾下,令人探查数十名校尉背景,而结果,却让人万分心惊,这掌控了御林大半实权的数十校尉,皆与李君羡有千丝万缕的关碍。
  李君羡,听命于高阳。
  当得知此事,武媚娘久久不能言语。除了逼宫,谁会在御林上动手脚?高阳是不会篡位的,她会如此,只会是为她预备后路。皇帝凉薄,能废一后,便能再废一后,废后焉能善终?御林,便是高阳为她准备的最后一道屏障。然而,收买御林,何等风险,亦非三年两载便可成之事,其中所费人力财力,可想而知。
  高阳暗地里为她做的每一件事,都让武媚娘欲落泪。高阳心中有李唐宗室,有天下万民,但阿武,是高过这一切的,她用心地维护她,哪怕,她已是别人的妻子。
  这样的殿下,让她如何肯放手。
  武媚娘入立政殿,殿中有人恭候,见她回来,一言不发,齐整划一地预备洗漱衣物。武媚娘沐浴而出,天已亮。
  皇帝离京三日,朝中政令皆出皇后之手。李义府、许敬宗等人愈发得意,长孙无忌诸臣更为焦急。
  三日后,皇帝回京,长孙无忌陈折,请皇帝颁旨“修礼”,礼乐,自春秋之时便为人君之器,无礼乐,则天下动荡,人人知礼从礼,则秩序井然。故而,“修礼”是文治。皇帝数有“武功”,帝王生涯中,已是光辉,正缺文治,长孙无忌便送上来了。
  皇帝大喜,下诏崇文馆诸人参与“修礼”。皇后进言,许敬宗为礼乐大家,与其位高权重之人为名而指手画脚,有“公器私用”之嫌,不若精通之人来督管,方无差错。皇帝答应。长孙无忌有首倡之功,果实却为皇后一党窃取。许敬宗因此事,而加司空,位极人臣。
  长孙无忌惶惶难安,想皇后姓武,是武元庆、武元爽之妹,自家人必知自家人之短,便请两人来问策。
  武元庆、武元爽本就不喜武媚娘,先前势单力薄,不得不借助她的势力来为自己谋官位,现似乎官位已稳,就不需要再“忍辱负重”了,便又挺直了腰杆,堂而皇之地成了太尉座上宾。他们本事有限,又说不出什么好计策,久而久之,长孙无忌便不愿费心搭理他们了,万事也只敷衍而已。
  武媚娘见了这两个人,简直想立即弄死。人不独立,必有群党,一个人是成不了事的,需有人扶持才行。有谁比自家人更能放心?小时候的事,她可以先放放,但这两位兄长此时投敌,便是忍不得了。
  武媚娘都不必构陷,只进言欲磨练兄长,使其不亏陛下厚待,皇帝便准了让他们出京做刺史。地方上势力复杂,豪强世家错综相连,无能之人岂能胜任?尤其是京中还无人为他们周旋,不过半年,便有御史参奏二人鱼肉百姓,苛捐杂税,中饱私囊,连同证据一并奉上。
  武媚娘颇为羞愧,与皇帝道:“兄长如此不贤,愧对陛下。”
  皇帝颇为大度:“是你兄长又非你,你早年离家,面都不曾见过,怎知他们是好是坏?不怪你。”
  “陛下宽仁,我不好不知分寸,兄长如此,我亦难见人,陛下不必因我而觉束缚。一切,有律法可依。”
  于是武元爽两兄弟全家夺官流放,并且半路死于“时疾”,只剩了几个儿子,武媚娘这才解气,至于几个侄儿,且看一看,若有堪用,或可委任,无可用者,还有贺兰敏之,一样是武氏血脉。
  因而,武媚娘颇为注重对贺兰敏之的培养,早早便将其投入崇文馆去读书。韩国夫人并不管他,忙着入宫与皇帝私通,武媚娘只做不觉,还很贤惠地从民间无根基无势力之家采择淑女,充纳后宫,供皇帝享用。
  皇帝渐沉湎酒色,于朝政越发不上心。武媚娘趁此,令人进言:“天下大定,民生皆安,陛下三日视政一次,则无内忧,无外患矣。”
  皇帝甚以为然,自此于朝政,更为放松。




☆、第七十一章

  皇帝懈怠朝政,国家总要有人管,政令总需有人发,两仪殿中堆叠而起的本章总需有人去批。皇帝见那三日他不在京,朝政依旧井然有序,便令皇后去管,些许小事,尽可判之,有大事,方上请圣裁。
  高阳已是无话可说,除非皇帝幡然醒悟,亦或皇后入罪被废,否则,君权倾颓,已成不可挡之势。然而,要皇帝醒悟怕是不容易……
  那夜武媚娘一走,高阳迅速拿下了几个巡夜之人,拷问是何人将他们调开的。很快便让她寻见了她府里充当了细作的那人。
  新城正怡然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