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凤凰结-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梁冠璟道:“这话说的,分明是你跟她有过这个那个的,我都没说什么,你吃的哪门子的醋啊?”
苏铭玥道:“那你的意思是,我跟她有了这个那个的,你不生气,所以哪一日要是你跟她有了这个那个的,我也不该生气?”
梁冠璟求饶,“这不什么都没有吗?我保证守身如玉,要是真有什么,你就把我活撕了。”
苏铭玥道:“真要有什么,我成全你们,我才不像她那样呢,死皮赖脸的,跟个狗皮膏药似的甩不掉。”
梁冠璟道:“我看你俩平日在一起也有商有量的,不像很讨厌她的样子。”
苏铭玥道:“她不对着你露出那个骚浪模样来,我才不管她。”
“夫人啊,要对我有信心一点,好不好?”
天顺元年就这样太太平平过去了,天顺二年梁冠璟三十七岁生日的时候,京城的皇上给母后送来了贺寿礼,随礼的信中说皇后有喜了,皇子的生辰在天顺三年征月。
那一天梁冠璟躺在床上唉声叹气,她满打满算三十七岁,再等半年就要当祖母了。
祖母这个称呼让她无法接受,直叹自己老了老了,什么远大志向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都没了,老死南宫算了。
这回轮到苏铭玥安慰她,她十七岁生韩允浓,现下女子十五及笄,很多少女十六七岁便成婚了,若是允浓也十七岁生子,她当外祖母的年纪还更小一点。女人又不是因为当了祖母就老了,武瞾六十七岁才称帝,来日方长。
梁冠璟道:“什么称帝啊,做个春秋大梦而已,也该醒醒了。”
天顺帝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据说少年老成,已经是个受百官称道的皇帝。那一夜听诏的几位朝中大臣原本想联合起来给这位少年皇帝一点儿下马威瞧瞧,结果六个里面有两个被皇帝拿住了把柄整治一番,发配边疆去了,剩下四个也就老实起来,不敢造次。如今乾坤已定,再说人家这个皇帝名不正言不顺,也没人信,也没有由头说。说出来,那是杀身之祸,轻易不敢说。
如今皇后也有孕了,朝里再没人说什么纳妃的事情。皇帝做表率,底下连纳妾之风都跟着效仿,偷偷摸摸起来,谁要是家里妾室多了,被皇帝知道还要嘲笑讽刺一番。
梁冠璟哀叹似水流年,一夜没睡好,第二日还要去书院上课,学生见她哭丧着脸,关切地询问是何缘由。梁冠璟只好交代:“我要当祖母了。”
大家纷纷恭喜,询问董先生家的公子如今在何处高就,竟是没见过就已经婚配。
梁冠璟道:“他成婚早,未立业,先成家了。”后半句不方便说,如果当皇帝也算立业的话,他离当一个好皇帝还早着。
第134章 孝穆睿皇后
孝穆睿皇后是天顺帝之后白氏的谥号, 全称很长, 但历史上称呼这位皇后常常习惯用“康后”代替, 据说天顺帝本人非常讨厌这个称呼,当初拟定谥号的时候一堆溢美之词呈上来让皇帝勾选,天顺帝的朱笔第一个化掉的就是“康”字。
天顺帝在位时间很短, 野史提起这位皇帝经常用这八个字形容:过慧易夭,情深不寿。
然而历史上对天顺帝的康后评价却非常高,至少比她的夫君天顺帝高得多了。皇帝在此之后终其一生没有再娶, 虽然古往今来只娶一个皇后的皇帝不止一人,但是人家夫妻恩爱,白头偕老,而为了亡妻从未再娶的就真没有了。
康后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关于女帝梁冠璟的一言一行, 正史野史不胜枚举,添油加醋,各地唱曲戏文排了一大堆,唯独康后充满了语焉不详的神秘色彩。
一来,她是天顺帝之父洪熙帝的妃子,皇帝不许别人说自己妻子的闲话, 尤其是她二嫁父子俩的事情, 正史里关于她言行品貌的记载就非常少。鉴于洪熙帝在位时她并不得宠,有些人便推测她相貌平平, 也有说她性格孤僻,不善言辞, 所以不讨洪熙帝的喜欢。关于她的出身记载也不详,可能是孝感皇后——惠文帝之母徐氏一族的宗室之女,因此即便她不得洪熙帝的宠爱,也很早就获封妃位。
二来,她当洪熙帝的康妃近十五年,当天顺帝的皇后满打满算只有两年多,两年多里后宫没出过什么大事,就没什么好记载的。
三来,她醉心的事情多是一般女人甚至男人都不怎么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奇门遁甲,暗器机关之类的,她在后宫里手绘的那些图纸文稿也没有流传下来,使得这位皇后充满了神秘感。
但几乎是世所公认的,之前臭名昭著的神机营事变与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后来一战成名洗刷冤屈的神机营也是从她手里开始重建起来的,这支部队对整个帝国的延续有着不可取代的功勋,甚至被称为热…兵…器时代的开山鼻祖。她还设计了改造兵符的模具,据说其工艺后来上百年时间都无人超越。
建立了一支传说中的女兵部队——神机营,并开创了一个时代。
生了一位伟大的皇帝——宣德孝皇帝韩启昊。
留下无数关于奇门遁甲,暗器机关的图纸文稿(已失传)。
孝穆睿皇后的“睿”字当之无愧。
天顺三年征月,康后薨。
消息传到南宫的时候,梁冠璟正在金陵女子学院上课,她看见苏铭玥突然出现在课室外面就知道大事不妙了,本来她今天应该与荣国夫人一同外出采买胭脂水粉,此时不应该来这里的。梁冠璟便一时暂停了课堂,让学生们自行讨论。她走到门口问:“出什么事了。”
苏铭玥道:“是皇后,玲珑她……”
梁冠璟一时怔忡,“难产?”
苏铭玥点头,“生的时候看着挺顺利,说是产后血崩,孩子平安出世,她……没救回来。龙颜大怒,皇上差点把孩子摔死在地上,还好青钰在,抢了下来。太医院上下死了不少人,皇上亲手打死的……”
梁冠璟不知道说什么好,无可奈何,无话可说。
晚上苏铭玥劝她回京城看看皇帝,如有必要,就把孩子接过来抚养,毕竟这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没了娘。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他是皇帝,他也逃不过去。”梁冠璟决定不回京城。
后来她说过,她一生做的最错的一件事情,就是当时太狠心了,没有回京城,在儿子最需要她的时候,她又一次错失了修复母子关系的机会。虽然也有很多人诟病说她就是个薄情之人,长时间的母子分离使两个人十分生疏淡漠。而在南宫日子过得太逍遥,韩国夫人也没有多加劝说,千里迢迢,不去就不去了吧。
十八岁痛失爱妻算得了什么,十八岁人生才刚刚开始,过两年再续弦就是。
然而这一次她的确错了,十八岁正因为太过年轻,做什么事情容易冲动,容易极端,若是一般人也就罢了,然而这个人是皇帝,他做错了事情,后果很严重,祸国殃民,生灵涂炭。
本来只是一个人的悲剧,殃及了大半个华夏,可悲,可怜,可叹,可恨。
天顺三年三月,国丧期满,瓦剌来犯,其实边关小规模的冲突从未间断,损失交战双方各半,无需皇帝操心。但是消沉了一个月以后,韩允漴决定出门散散心,杀杀人,自己的百姓不能杀,瓦剌,就你了。
远征瓦剌的命令下达以后,满朝文武反对。这一次连一向爱拍皇帝马屁的内阁红人,小国舅梁青钰都极力反对,不光反对大规模出兵,更反对皇帝御驾亲征。
皇帝去意已决,那天纳谏的臣子被拖到端午门外广场上打屁股的共计一百三十余人,还打死了两个,梁青钰下狱,这次他没能逃掉。事实证明,封建王朝,任贤纳谏只出于皇帝的意愿,如果皇帝一定要办成一件事情,那事情肯定会办,至于成不成,就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了。
在经过三个多月的筹备之后,天顺三年六月,十八岁的少年皇帝率领二十万大军远征瓦剌。那天晚上听遗诏的大臣们暗暗地想,天顺帝就要完了,齐王两年前就没了,下一任皇帝是谁?
梁冠璟听到这个消息以后,迅速赶往京城,然而到达京城不久,前线不断传来战报,小皇帝先后平了瓦剌,灭了鞑靼,顺道还去了趟西夏,屠了人家十几个城池。
事情做得有点过分了,然而怎么办呢?谁让皇帝陛下心情不好呢?
事情做得有点过分了,然而怎么办呢?谁让他是我梁冠璟的儿子呢?
那一刻,作为母亲,梁冠璟是很骄傲的,晚上她在床上搂着韩国夫人,笑着说:“这个混账!”
虽然事情的确做得有点过分了,西夏使节哭着来京城讨说法,梁冠璟送了他一些土特产,就当赔礼道歉。
在京城转了一圈,给南宫的姐姐妹妹们带了一些胭脂水粉,时新衣裳,没等皇帝回京,梁冠璟便决定打道回府。虽然皇帝儿子很了不得,但是母子俩见面没什么话好说的。归途中她留在扬州,与韩国夫人荣国夫人吃喝玩乐,泛舟瘦西湖,好不快活。直到京城的探子去了南宫又折回扬州,几经辗转,新的消息传到了梁冠璟耳朵里。
皇帝凯旋,途经西安,决定去散散心,不知道是不是杀红了眼,据说在入城以前经过一个小村庄的时候,他看见地里劳作的农民,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突然把这个村子给屠了。村子很小,皇帝亲自下场拿剑挥砍,御前侍卫们愕然地看着,谁也不敢上前劝阻,事后谁也没说什么。
天顺三年十一月,大军进入西安,西安太守出城相迎。当夜宴请五军,席上皇帝认识了太守的女儿,一眼就看上了人家。这位太守的女儿出于好奇,想见见圣颜,并无勾引皇帝的意思。本来是美事一桩,佳话一段,问题来了,这位太守的女儿已经二十七岁,都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第三个还在肚子里。这是个早就成婚的孕妇,与夫君感情还很好,山高皇帝远,她不知道皇帝喜欢的不是二八芳华的少女,而是她这样的少妇。
当皇帝向太守提出要求的时候,太守还以为他听错了,这么难以启齿的事情,他就凑在他耳边轻飘飘地说了,一脸真诚的微笑。在座的人都惊呆了,其中包括太守的女婿。五军右都督,远征军总兵施肇达出来打圆场,说皇帝喝多了,是开玩笑的。大家哈哈一笑,喝多了,喝多了。
皇帝当晚的确喝了一点酒,但是并不多,而且他酒量不错。
当夜皇帝的御前侍卫强行带走太守的女儿,最后这位少妇死在皇帝的房间里,一尸两命,惨不忍睹。
这件事就发生在太守府,大家的眼皮底下,太守的女婿被灌醉了,就睡在不远处自己的床上。
欺人太甚,忍无可忍。
太守和女婿翁婿俩,一个为了爱女,一个为了爱妻,决定反了!
你是皇帝也不能这样,反了!死也不怕,去阎王殿前说理去,反了!
皇帝被扣在太守府中,近身的御前侍卫没怎么反抗,全部被擒获,他们也被皇帝反常的举动吓到了。
五军右都督,远征军总兵施肇达当夜逃出太守府,与驻扎在城外的军队汇合,为了救出皇帝,他考虑了一个晚上,带了军队荡平了太守府。
然而他没有放出皇帝,他在广场上当着全军将士斥问暴君,他要替天行道,为惨死的西安太守一家讨个说法。
一个月后,五军右都督,远征军总兵施肇达称帝,建都西安,称国号为秦。
消息传来的时候,梁冠璟和梁玄琛还在回京城的路上,同行的还有韩国夫人,荣国夫人和几名随从卫士。商量对策后,她希望能言善辩的三哥以国舅爷的身份出面,先去谈判,稳住局势。
等她到京城的时候情况急转直下,原来京城先一步得到消息,已经迫不及待的派了一个人率领二十万大军先去平乱救出皇帝,这个人正是梁后的老情人顾长风。
为什么这一次选择顾长风作为主帅?当梁后到达京城质问兵部的时候,他们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在西安称帝的施肇达是顾长风的老相识,两人很有一点交情,派出顾长风是希望兵不血刃的解决这个事情。顾长风时年四十,二十年前他是名满京城的美男子,二十年后依然无人出其右。
梁后怒火中烧,最后她没有再反对,没有派出八百里加急沿途追截,收回兵部的号令。因为她是女人,她没有那个权力,后宫不得干政。
内阁和兵部做出这个决定,还出于一个不可告人却路人皆知的理由,他们派顾长风出征的另一个目的是因为梁后还有一个儿子——寿王允清。如果皇帝回不来,梁后很可能扶寿王上位,那怎么行?如果梁后和顾长风狼狈为奸,整个天下就姓顾不姓韩了。
梁后的反对被内阁驳回了。这个朝廷是男人说了算的,你这个秽乱后宫的女人算个什么东西?你滚一边去,没把你沉塘是先帝爷妇人之仁。
顾长风带着二十万大军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到达西安。
又过了一个月,天顺四年征月,前方传来战报,非常简单,四个字——全军覆没。
研究战史的学者们曾经非常疑惑,顾长风也算是身经百战之人,心思缜密,并非无能之辈,怎么就闹了个全军覆没的下场?然而稍微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这场仗打输了并不奇怪。首先顾长风手中的兵符就是个摆设,军令不出大帐,出发前内阁就暗示要在路上整死这个人。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准备二十万人出征,起码得四五个月的时间,何况皇帝原先已经带了二十万大军远征。从发出命令到军队开拔,这一次只准备了五天。顾长风便是白起再世也回天无力。
还有一点,顾长风带兵打仗多是稳扎稳打,少了一点武人的狠厉和鲁勇。下属不听他的,他一筹莫展,没想过要杀几个人立威。天顺帝被押到阵前,顾长风投鼠忌器并没有组织有效的攻击,生怕伤了皇帝。
二十万大军被施肇达灭了两万,收编了十八万,简直白白地送给了敌人。
天顺四年征月,梁玄琛几乎与顾长风同时到达西安,谈判失败,他也被扣在西安。
听说梁玄琛被扣在西安,常清河的老毛病又犯了,只是上一次他带着上千人的部队深入漠北,救回了他要救的人。这一次他故伎重施,却忘了长城之外徘徊在草原上的狼,还有森林里的虎。
十年前那日松勾结外敌杀害了自己的可汗苏赫巴鲁,取而代之。十年时间他励精图治,壮大了蒙古。南朝小皇帝远征瓦剌灭了鞑靼屠城西夏的消息早就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他一直关注着西安的战事。当他听说四十万大军在西安内耗,他知道机会来了。
机不可失,时不我待,黄金帝国的美梦马上就要实现了。
天顺四年二月,呼号的北风裹挟着黄沙吹过长城,一起过来的还有草原狼和东北虎,那日松联合女真部族破了居庸关,大军挥师南下。
目标京城。
孝穆睿皇后之死引发的这一系列悲剧正在上演,序幕早已拉开,战火四起,满目疮痍。
帝国风雨飘摇。
第135章 山雨欲来
天顺四年二月二十日, 梁后下诏废帝, 立天顺帝之子, 年仅一岁多的韩启昊为新帝,未满十九岁的天顺帝成了太上皇。
梁冠璟从未想过,有一天她会以这种方式再次坐到龙椅上。
很多年以前, 她在这张椅子上坐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满朝文武的反对之下,她不甘心地退居后宫。今天她坐在这里, 看到满朝文武依然在吵架,这一次他们倒是没有让她退下,因为她的身侧,贞化帝刚刚吃完奶, 由韩国夫人抱在怀里, 对于朝堂上吵吵嚷嚷的一切他漠不关心,睡得还挺香。满朝文武愿意对一个奶娃娃跪拜,却不愿意对一个女人跪拜。
立韩启昊也是没有办法,立寿王韩允清,这是万万不行的,他爹是顾长风, 明摆着的!齐王已薨, 周王韩允澈代替他在岭南就藩,岭南山高路远, 来不及回京城了。立辽东的宁王韩允涟,他也只有十二岁, 而且来京城的路被那日松的部队堵着,他的母妃,已经贬为庶人的苏氏可不想让他在这个时候来京城送死。
朝堂上吵闹不休,吵的内容五花八门,有一件事被扯出来了,有大臣质问梁后:“是你毒死了成宗皇帝的弟弟齐王!”
梁后瘫在龙椅里,她已经连续几天没有好好睡觉,精神疲惫,满面倦容,用一手扶着下巴,她懒洋洋地看着下面这位大臣,面不改色地说道:“齐王乃因病薨世。”
“听说遗诏是传位给齐王的,有没有这回事?”
“哀家没有见过遗诏里写的什么。”她没有说谎,她只是听宣,并没有机会看遗诏。
这时候几个大臣拉扯着当夜听宣的另外四人,一定要他们说出真相,告诉满朝文武,是不是梁后烧了遗诏。
梁后沉静的目光落在内阁首辅唐一昕的脸上,唐一昕看着户部尚书,说出了一句被后世认为媲美梁后机智的话,他说:“梁后并没有烧遗诏。”他也没有说谎,烧了遗诏的是韩国夫人。
当年韩国夫人留下了这六个人,他们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