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钗黛]咸猪手,蟹黄酒-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依依诧异笑道:“这是说哪里话来?难不成到了此时,你还觉得是你杀了那姓冯的?姐姐,你看看你这副身板,肩不能挑手不能扛的,走路如弱柳扶风状,怕是连鸡都不曾杀过,你拿什么杀人?若不是我在房梁上拿小石子打那姓冯的小腿,他哪里那么容易跌倒,早追上你做那禽兽事去了。嘿嘿,这等禽兽不如的男人,薛大姑娘你这样的人品,竟然也会瞎了眼选他做夫君。我正愁着日前你和林姑娘救了我一命,无计报答的,如今便顺手给了两石子,一颗石子射他小腿,叫他走不得路,一颗石子射他后脑,叫他脑袋开花,命丧黄泉。嘿嘿,谁叫他不开眼,竟敢对你们动歪脑筋。”
原来,因孙穆和姚静看重宝钗的缘故,回门宴请了不少街坊邻居,那柳依依是天理教派到城里四处打探消息、机动行事的,这回门宴的消息自然也瞒不过她。柳依依幼时便和宝钗结过善缘,对宝钗颇有好感,因宝钗和黛玉曾在官兵搜捕时候代她掩饰,对宝黛二人更是关注。回门宴后柳依依远远望得宝钗和冯渊坐车子出城,又听见那些无聊闲人说三道四,忍不住就拿言语刺了他们一回,仍然觉得不解气,竟然趁着无人留意,远远跟在宝钗冯渊的后头,访得他们所居的宅子,心中原是存了若冯渊对宝钗不好,就挺身而出替她出头的打算。
谁知道这一跟踪,竟被柳依依窥见了好了不得的事情。她竟然发现这几日宝钗和冯渊虽是新婚却分房而居,冯渊更是趁着酒意嚷嚷出许多骇人听闻的事情。柳依依艺高人胆大,悄无声息躲在房梁上偷听,心中颇为震撼,正不知道是走是留时,突然见冯渊趁着酒醉狂性大发,宝钗和莺儿两个弱质女子阻他不住。
须知当年柳依依跟着灰衣老尼姑走,一心想的是学一身好武艺,除尽世间不平之事,她天分极好,又心思伶俐,哄着老尼姑把压箱底的绝学都教给她,又狠得下心吃得了苦,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着实苦了几年,如今身手竟是一等一的出色。柳女侠自身因父母重男轻女的缘故,尝遍甘苦,自是看不得世间男子仗着身强力壮肆意欺。凌女儿家。何况宝钗是她欣赏的人,又对她有恩,岂有袖手旁观之理,当下信手取了两颗石子出来,干脆利落取了冯渊的性命。可怜宝钗等人全不知情,在外面挨寒受冻良久进来看时,还以为是拉扯间冯渊跌倒,致使丧命的呢。
第182章
宝钗莺儿等人听柳依依如是说,欲信不信的,宝钗便大着胆子往冯渊尸体的周围看了一回,果然看见两颗小石子躺在地上,乍一望过去毫不起眼。但宝钗一向好洁,屋中也是时常拂拭,这石子断然不是屋中应有之物。这般看来,倒是同柳依依先前的说辞相互印证了。
宝钗幼时好奇,也曾读过几本唐传奇,如聂隐娘红线之流,对她们谈笑之间取人首级的事迹印象深刻,但只当是稗官野史,山野村谈,不料身边竟然出现了一位能用石子将人灭杀的侠客来,心中大感惊奇,不觉喃喃道:“原来前朝传奇中的侠客异人,果有其事吗?”
柳依依傲然道:“难道我竟会对你说谎话不成?我年幼时便晓得,靠哥哥弟弟保护,始终是不中用的,只有女孩家自己强起来,才时时刻刻不会遭人欺负。你薛大姑娘在京城中也颇有几分名望,连道上的人都不敢对你等闲视之,怎奈一时糊涂,竟选了这等狼子野心的人做夫婿,致使今日之耻。由此说来,学文不如学商,学商不如学武。身为女子不能走科举那条道,就算再才华横溢、学富五车也只能虚掷年华,无一是处,学商虽能锦衣玉食,一时风光,但被那宵小贼人欺负,仍旧束手无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有学武,才算是自己的真本事,仗剑走天涯,横行无忌。”
柳依依因年纪小,想法古怪,平日里少有人和她推心置腹的,要么是不识女侠真手段,对着她冷嘲热讽,以为是丫头片子年少不更事,异想天开痴人说梦,要么是晓得她为人,知道她脾气最为刚烈,阴晴不定,心中虽不认可却不敢和她别苗头,明面上唯唯诺诺,把她打发过去,实际上却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然而宝钗却不然。她听柳依依长篇大论,神情颇为认真,见柳依依嘲讽自己一时风光却仍被宵小贼人欺负,却也不恼,仍旧面带微笑听着,待到柳依依说完了,思忖再三,方摇头道:“这倒也不尽然。侠以武犯禁。我且不同你说大道理,我只问你,你口中食,身上衣从何而来,难道都是你凭了真本事得来的?”
柳依依不解其意,道:“这个自然!”因想到她素来干得是飞檐走壁的勾当,跟着天理教一帮人杀人放火,方得衣食温饱,料得宝钗必然不赞成,语气到底有些踌躇。
宝钗度其语意,笑道:“只怕是从别人那里抢过来的吧。虽说你们走江湖的讲究一个劫富济贫,往往只朝那为富不仁的下手,但你们怎能轻易断定他人善恶?你们哪有时间听其言,观其行,怕多半是道听途说,误信传闻罢了。但世人多半以讹传讹,譬如我一向洁身自好,守礼自持,却被冯家公子污蔑为贞节有亏,可见这些善恶是非,其实复杂得很。再者乱世豪侠,盛世反贼,如今太平盛世,百姓苦思安居乐业而不得,你们教众又何必四处煽风点火,横生是非呢?”
柳依依默然,半晌笑道:“你放心,我并非真心跟着那天理教,只不过见老尼姑确有几分本事,想在她手下学几招罢了。等到学齐了她压箱底的招数,我便远离京城。听说江南风光秀美,我就去那里,或者躬耕种田,或者护镖走镖,如是可全了你盛世太平的心愿?”
莺儿听了,忍不住怯生生说道:“柳姑娘,你仗义出手相救,莺儿这里谢过了。只是……只是……”她吞吞吐吐,言语踌躇,结结巴巴竟说不出个囫囵话来。
柳依依听得不耐烦,挑眉道:“可是什么?”
莺儿看了宝钗一眼,好容易才鼓足勇气硬着头皮说道:“可是你到底手上沾了人命,要吃官司的。又怎能从容脱身,前赴江南?”她一言未毕,宝钗已是脸色大变,忙出声道:“莺儿!”想阻止时,已然来不及,暗暗在心中叹了口气,忐忑着以柳依依性格阴晴不定,只怕会发飙。稍想一想也知道,天理教众一向是不服朝廷管,暗中筹划着谋逆之事的,若杀了人后就投案自首,或是等在原地呆呆等官府来拿人吃官司,也就不算谋逆者所为了。
柳依依听了莺儿这话,果然颇为生气,嗔道:“你这人好没道理!”想了一想,看在宝钗面上,不好同莺儿十分计较,又到底有几分小孩子脾气,遂气鼓鼓扭过头去不说话。
张嬷嬷见这副情景,心不觉凉了半截,不觉问道:“莫不是你打算就此溜走吧?如是说来,我们仍旧要吃官司的!”她年纪大些,已然想到柳依依犯下此事,大可神不知鬼不觉脱身,而冯渊死在宝钗房中,又死状蹊跷,她们决计脱不了干系。若要吐露真情,说是天理教某女柳依依所为,证据全无,官府又怎会相信?为了避免宝钗被官府疑惑说谋杀亲夫,少不得自己或者莺儿出来顶罪,若是一个不好,怕是要偿命的。想到这里,心中不觉暗暗叫苦。
柳依依奇怪道:“原来你们竟然是怕这个。官不告民不究,并没有人会发现此间出了人命,更不会拖累你们。难道你们竟想着要告发我不成?”
张嬷嬷连声叫道不敢不敢,苦笑着说道:“虽说官不告民不究,但冯家人丁虽不茂,这前后院子里少说也住了十几口人,今夜动静这么大,只怕他们已经起疑,随时都可能过来问询究竟。纵是安然度得今夜,待明日下人们见姓冯的离奇失踪,怎会不追问男主人行迹下落?这等大事关乎人命,如何瞒得过?”
柳依依冷笑道:“你有所不知。那姓冯的手下有几个是天理教的兄弟。这处宅子,原本就是我们天理教的据点,哄了那姓冯的买下的。如今天理教有一件大事要办,嫌他碍事,原本就打算过几日宰了他的。如今不过是提前动手罢了。冯家的下人们,除了天理教的兄弟,其余的也被我摸黑杀了,如今只剩下你们薛家过来的人。你们这里这般动静,未曾有一个人过来查看的,便是因了这个。只要你们口风紧些,官府又怎会知道?等到过几日,便是官府发现什么,却也不碍事了。”
张嬷嬷和莺儿听说柳依依竟然如此心狠手辣,把前前后后的人都杀了,不觉惊惧悚然。便是宝钗这样沉稳的,也不由得面色发白,心中对柳依依这个煞神,又多了一层认识。此时她们看着柳依依,就如同看着一个怪物一般,不敢多说一句话,生怕惹得她一时恼怒,连她们一并送了见阎王去。一时间,记忆里那个玉雪可爱的小姑娘渐渐远去,眼前的年轻女孩虽然容貌俏丽,但她们总觉得她身上隐隐能泛出杀气来。
柳依依本是个聪明人,见她们这副模样,心中料定她们必然是嫌弃她了。她从小被人嫌弃大,已经习惯了,虽然觉得有些失望,但是仔细想想,却也在情理之中。她本是为报恩而来,此时倒也不恼,只冷笑着说道:“我知道你们还是不放心。这又有何难,我便在墙上留下表字,叫那官府只来寻我罢了,万事都与你们不相干。”一面说着,竟从旁抽出一条木棒,往地下蘸着那冯渊的血,在旁边一面粉壁上写着:“真空家乡,无生老母。——杀人者天理教无依。”
又向宝钗等人笑道:“方才忘记提醒你们,我早改名字了。从我离家那日起,便不再姓柳。我名无依,不靠父母不靠兄弟,凡事只靠我自己。”说罢,飞檐走壁,扬长而去。
宝钗望着她远去的身影良久无言,不知道怎得,竟然觉得她临走时那笑里竟颇为凄凉。想来她虽然口口声声说凡事只靠自己,但一个人行走在世,无亲无友,无情无爱,想来也是颇为寂寞的吧。这般想来,又对她有些怜惜之意。
柳依依走后,宝钗看着她在墙上留下的血字,半晌方叹道:“这是效仿水浒里武松于鸳鸯楼上的行径了。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她这般聪明的一个人,若就此入了魔道,委实太过可惜了。想那梁山一百零八将,当年忠义堂中何等威名赫赫,英姿飒爽,待到后来,能够善终的,又能有几人?”
想了想又道:“她身手不错,既有心效仿水浒里武松的行径,惟愿她也有武松彻悟出尘的智慧,若要同天理教等人混作一气,早晚自误误人。”
莺儿带着哭腔道:“姑娘先莫要顾着说别人。如今我们又该如何是好?”
宝钗回望冯渊,见他躺在地上,尸身冷硬,转头又看了看粉壁上的几行血字,被冷风这么一吹,觉出几分阴森可怖来。她又想起柳依依临走时候所说的话,知道除了她手下的人外,冯家的那些人怕是都悄无声息被杀死了。想到深夜宅子里十几条人命,不觉毛骨悚然。想了一想却也没有好法子,只得先安抚莺儿道:“此处断然是睡不得了。咱们且去嬷嬷的房间里凑合一晚上,待到明日天色大亮,纠集咱们的人,再做打算。”
冯渊死在宝钗日常起居的房子里,如今尸体尚未收拾,粉墙上又被写了血字,淋漓一片,甚是吓人。三人都晓得这屋子已经是住不得了,当下也没别的法子,一起来到张嬷嬷的屋子。发生了这等事情,几个人哪有心思睡觉,当夜翻来覆去凑合了一晚,第二日果然将自家人纠集起来,大着胆子将宅子里外搜罗了一阵子,果然看见冯家的人包括门房在内全断了气,若非宝钗统御有方,这些人平日训练有素,见了这情景早叫出来了。四下里搜罗统计了一回,冯家的人皆死了,他们原本是从金陵赶赴京城,在此地没甚么得力亲友,想来也没甚么人会在意他们的离奇消失。还有两三个人已是不见踪影,宝钗思忖定然是柳依依所言的天理教众,此时只怕躲起来干什么事情去了,也不便追究,遂吩咐众人先守口如瓶,莫要声张,收拾了金银细软悄无声息离开了这座宅子,为了怕引人注目,分作几批悄悄回到了姚静处。
孙穆和姚静听闻宝钗遭遇,甚是自责,连日安抚宝钗不已。因其间涉及天理教谋逆,几人都知道事关重大,也不敢直接报官,生怕触怒了根基已颇深厚的天理教,却也不敢就此泰然自若,安然高卧,都觉得虽然冯宅在城外,但那么多人死了,早晚有人会发现报官,彼时纵使粉壁上有柳依依自陈身份的血书,只怕宝钗等人仍有不小的嫌疑,况且容易被误会天理教同党,视为谋逆。
孙穆和姚静已是女子中少有的出色人物,但平日里遵纪守法,何等和这杀人放火的事情有过牵连?故而阖家上下一片忙乱,任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孙穆就出主意叫宝钗预先逃亡,免得被官府缉拿;姚静却觉得自己在宫中仍旧受宠于皇太妃娘娘前,将来事发之时或可从旁斡旋;张嬷嬷一干人则寄希望于长公主殿下和北静王等人的庇护。此事非同小可,几人又不敢声张,生怕人多嘴杂,反而坏了事,每日里莫衷一是,却又担惊受怕,门口稍有个风吹草动,就担心着是否是官差上门拿人。
这样的日子又过了几天,宝钗等人都觉得颇煎熬。突然有一日,京城中四处火起,街上兵荒马乱,却是天理教众趁着皇帝不在京城,举事造反了。家家户户关紧大门,惊魂未定,所幸天理教众人数不多,一心想攻占紫禁城,不曾刻意扰民。但数日后暴徒伏诛,叛乱如潮水褪去,官府清点造册时,还是有不少人家被波及,城内城外皆有伤亡,有的地方连着被烧了几条街。
孙穆和姚静躲在家中,几日里大门紧闭,不敢出门一步,等到几日后街面太平时,方遣了人出去打探,说城外原本冯家居住的那宅子附近全被烧成瓦砾场了,里面的人一个没跑出来,那尸体都和砖瓦泥土等混在一起,面容难辨。
众人得悉,都在惊讶感叹间,突然又有人叩门来报丧,却是有人知道孙穆姚静一家把宝钗当女儿般看待,前几日刚刚发嫁宝钗,办过回门宴的,因听说那宅子无一人生还,赶着来报丧,都说薛大姑娘不幸夭折了,意在姚静一向出手豪绰,想讨几个跑腿的赏钱。
第183章
宝钗等人先听信说冯家那宅子已经被烧成一片瓦砾场,连尸体都难寻觅了,心中都庆幸说:如此干脆明白推给天理教,倒少去不少辩解的口舌。宝钗想起当夜柳依依所言,道:“想不到那女孩虽然杀气略重些,说话却自有深意。她说官府一时必然发现不了这起命案,待再过几日,却也无碍了。这话颇费思量,我苦思一夜都不曾明白。想不到竟是这个意思!如今天理教举事,内外多有死伤,一片混乱,冯渊等众虽是不幸身亡,却自然而然算在了天理教的账上,我等只消说回门次日来城里做生意,故而天理教举事时不在冯宅故而幸运保命即可。再无杀人嫌疑了。”
众人听了她这话自然个个欢喜,心中放下老大一片心事,正欲庆祝间,外头报丧的就到了。
孙穆和姚静听了报丧人的话,再往里屋里看了看宝钗,都只觉得哭笑不得,还是姚静反应快,装腔作势大哭一场,胡乱赏乐报丧人几个钱,望着他眉开眼笑地去了。
这边重新关起门来,姚静方向宝钗言道:“如此却是你假遁逃脱的好日子。想来这次京城死伤惨重,你可趁机借了别人姓名,也免得被人拖累。”她心中想的是如此一了百了,让那薛姨妈好绝了上门纠缠的念头,只是这般深意却不好同宝钗细说,只是含糊以对。
宝钗心中却想的是若是做些生意经营的事情,梳着妇人发髻以未亡人的身份,比待字闺中的姑娘方便了不知道多少。她原本愿意听从孙穆等人的安排,下嫁冯渊,也是存了这一层意思在。谁知冯渊竟有那般心思,日后若顶着冯家妇的名头行走,她自己只觉恶心,何况闻得冯家在金陵家还有几户亲戚,她实在不愿意再同他们打交道。
故而姚静提议叫宝钗趁机借了别人姓名行走,宝钗心中是颇愿意的,因叹道:“当日我被逐出薛家时,其实便没了姓名,只是不过暂拿了薛姓称呼罢了。其实细想起来,是没有道理的,倘若薛家宗族认真,少不得理亏的。如今却好,一了百了,一笔勾销。”
孙穆见宝钗语态萧索,情知她想起了从前的伤心事,连忙拿言语宽慰之。
这边姚静左思右想,为宝钗想稳妥的姓名,想着最好是客居京城的,于此地没什么牵绊,又要家世清白,免得无端惹了什么难缠的官司,想了半日,始终没什么稳妥的。孙穆在旁看了就笑道:“如是没头苍蝇似的胡乱想,也不是个法子。我娘家有个远方侄女的,家里的父母兄弟都死绝了,几年前托了我在京城里找了户人家嫁掉,谁知这次叛党举事,一家人尽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