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高成本压力下的企业抉择:左手价值右手利润-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员工积极性与成本代价
员工积极性是企业软实力的根本,一旦受损,企业要付出更大的成本代价。
——软实力“成”语
解读成本到深处,你就会发现,为什么成本不能轻易地一砍了之。因为成本是支撑价值的根本,是质与量的统一,顾名思义成本就是“成就根本”。如果图一时的利润,毫无顾忌地砍成本,就会给企业埋下质与量的祸患。西方有民谣则更为形象地阐释了同一道理: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一味地追求低成本,对员工动辄以严苛,压工资、降福利、提工时,把员工当利润机器,实际上这给企业付出更大的成本代价埋下了隐患。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利润不但没上去,成本反而急剧增加,有的甚至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有家生产零配件的制造企业,生产一直很平稳,产品质量也过硬,而且适销对路,市场口碑也不错。令人费解的是,企业经营十年,规模不断扩大,赢利却一年不如一年,甚至出现巨额亏损。总经理一直犯嘀咕:企业严格实行低成本管理,而且每年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适应不断扩大的市场规模,可是,资金总是不能按预期收回,这些钱都跑到哪去了呢?金融危机期间,这家企业因为资金断流,不得不宣布破产,同时被另一家企业并购。新企业进驻后,决定在保持原来生产线的基础上新建两条生产线,选址就定在紧靠生产车间旁边的那片区域,无意中抽干了旁边的小河,却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很多零配件丢在里面。原来企业为了控制工人的成本,制定了严格的惩罚措施,如果谁损坏了机器设备,就罚1000块钱,职工怕受罚,就把用坏的东西悄悄扔掉。粗略一算,损失居然达千万元之多。
《第五代管理》作者查尔斯·M萨维奇认为,怀疑和不信任是公司真正的成本之源,它们不是生产成本,却会影响生产成本;它们不是科研成本,却会妨碍科研的进步;它们不是营销成本,却会使市场开拓成本大大增加。作为一个企业,组织成员之间的信任是“和气生财”、健康发展的前提,在组织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其实并不在于外在的环境,而在于内部的氛围——员工之间、员工与经理之间,经理与经理之间是“心心相印”,而不是疑神疑鬼。
企业软实力既讲整合也讲回报,回报是对合作者价值贡献的肯定和尊重。调薪原本是“做好事”,然而一旦方法不对,就会变成“做坏事”。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企业往往被迫收缩战线,减少员工工资的发放。在困难面前,企业首先要尽量顾及员工的利益,共克时艰。工资收入能不降低,就尽量不要降低,即使要减工资,也要多做说服解释工作。危难见真情,这个时候,企业对员工好一尺,将来员工就会回报企业一丈。至于员工,也应尽量体谅企业的难处,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对待,积极主动出主意、想办法,和企业一起打拼,争取早点过上好日子。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裁员减薪 推平小成本耸起大成本(2)
在遭受金融危机冲击最艰难的时候,很多企业不以一己之难而为难,不以一己之利而唯利,公开承诺不随意裁员、不拖欠工资,切实保障员工利益,与广大员工一道同舟共济、共克时艰。这体现了作为企业公民的良好道德修养,尽管这是企业的基本社会责任,但在所谓“裁员潮”、“减薪潮”、“倒闭潮”一浪高过一浪的情势下,企业能够挺住潮汐,引领潮流,坚守道德底线对企业未来发展十分重要。
想起经济危机刚刚爆发,不少企业就将重点都放在保利润上,由此上演出一幕幕“危机裁员”的悲剧。有的企业在《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前,早就动了裁员的念头,只是碍于社会责任的公理,迟迟未动手,危机来了,正好就汤下面,顺势辞工。有的员工为企业奋斗了大半辈子,只因危机当头,被无端请出。有的企业老板对于裁员之举,口口声声是出于无奈,生死关头,公司利益高于一切,多个员工就多个负担,企业都没法生存,就更没法顾全员工了。
更有甚者,有些企业老板拿了下游客户交付的定金后,“半夜逃逸”,留下一堆债务和被拖欠几个月薪水的员工。有家合资企业突然裁员1300多人,让当地政府猝不及防。像这样不顾员工生存的企业,完全是不负责任的,是把职工当“包袱 ”,统统甩给社会,是为社会制造负担!企业家的良知在于,在困难的时候,绝对不能牺牲国家、企业及员工利益换取效益增长,因为,每一个岗位背后都牵涉一个家庭。
减薪,对企业来说是降成本,对员工来说则是降低生活水准,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人们都在诅咒“该死的金融危机”。说实在的,金融危机“该不该死”倒是次要的,因为经济周期是不断交替循环的,关键看企业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如果长期以来企业好日子不断,员工薪水在顺风快车中逐年递增,观念上越来越像“温水中的青蛙”,企业借这次金融危机的“西风”,给好日子刹刹车,给员工的安乐意识降降温,注入一些危机意识,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未尝不是好事。但是,如果企业以压成本为名,不开动脑筋想其他办法,一门心思盯着工资做文章,而且过紧日子的第一刀砍的就是一线员工,就未免做过头了。
企业要生存,员工也要生存。企业一遇到外部困难或业绩不佳便打起员工的主意,甚至把员工赖以生计的那一点点应得的“奶酪”作为“节流”优先对象,这是舍本逐末,愚蠢经营。要知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员工不能存,企业又何能独存?
遇到市场不好,一些公司不仅打出促销降价来吸引消费,也在纷纷想办法减薪,员工的收入遭遇大幅度的缩水,都在艰难地生活着。有这样一家民营企业,因为减薪(注意:不止一次减),而且员工加了班也不给加班费,弄得民怨沸腾,说企业是“黑厂”。与其得不到补偿,还不如尽早把企业搞死搞残搞关门算了,员工集合在一块儿,与企业公开对抗,三天两头组织罢工,不补发工资就停产。企业无奈,只好将工资补齐。结果员工拿到钱后,感觉待在这样的企业太没意思了,希望早些跳出火坑,不但没及时复工,而且纷纷一走了之,企业至今仍无法组织生产。笔者以为,像这样对待员工的减薪态度,对企业来说真是得不偿失,钱花了,精力花了,结果戏不好看,人财两空,名声也搞臭了,今后谁还愿意到这样的企业来?真是愚蠢至极!
裁员减薪 推平小成本耸起大成本(3)
上下一心,抱团降成本
上下一心,其力断金。软实力集拢人心,可形成强大的成本控制力量。
——软实力“成”语
企业之“企”字,道出了管理的精髓——以人为本。离开了人,企业就会停止,就不能走远。具体来说,企业是一群志同道合者的组合,人比较多,用一个“众”字来表达,更加形象生动。笔者一直认为,企业是个大写的“人”,一撇一捺,分别代表员工和顾客,合在一起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大写“人”。再看“众”字,三“人”组合,上面的“人”凸显企业人格,下面的两“人”,可以说是员工和顾客,也可以说是企业内部一个协同的整体团队,就是“从”。企业由“人”而“从”至“众”,就是用企业的软实力聚合共同生长的力量。
应对危机,企业最需要软实力。胡锦涛主席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上指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面对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在此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只有坚定信心、携手努力,我们才能共同渡过难关。应该说,这场危机彰显的企业软实力,其主题词就是信心、携手、克难。
金融危机中众多企业与员工共克时艰的几个缩影,共同的特点是员工对企业充满感情,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主人翁责任感,工作上满怀激情,有干劲、有闯劲,顶住困难与企业一道“爬坡过坎”。应该说,经济危机情势下员工所表现出的积极的精神状态,是任何企业所希望的,也是任何企业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的。
2009年3月29日,当国家电网公司“节约一分钱、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寸导线”活动启动时,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宁公司”)不失时机地召开了加快推进精益化管理、深入开展“三节约”活动经验交流会。2009年以来,辽宁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和挑战。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辽宁公司售电量急剧下降。同时,不确定性因素还有很多,及时疏导电价困难重重,经营亏损压力不容低估。要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突出实践特色,找出薄弱环节,解决实际问题,实施精益管理,最终以最合理的投入,取得最优的产出。
辽宁公司首先抓住提高广大员工对“三节约”活动的认识。同时,辽宁公司党政负责、工会牵头、全员参与,成立“三节约”活动各级领导小组与办公室,作出相应的具体部署。辽宁公司组织了4个形势报告团,深入基层单位,大力宣讲“三节约”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利用报纸、电视、网站等,展开立体式宣传。
“今天,你节约了吗?”这是大连供电公司的一家分公司挂在电梯间的小条幅。温馨提示,意味深长。沈阳供电公司的一家分公司通过发动员工制定《节约公约》,让节约理念走进每一位员工的心里。鞍山供电公司高新区分公司组织员工开展“降本增效、厉行节约”签名活动,营造了“三节约”活动的浓厚氛围。这场大教育、大宣传、大讨论,带来了各个层级思想观念的大转变。
正确的决策是最大的节约——辽宁公司各级管理者一致认为:决策者的每一次拍板,都是对企业人财物的一次调配。要建设节约型企业,必须以成本效益分析为基础,从正确决策开始。这是对国有企业保值增值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员工负责。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辽宁公司各级决策层更加注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调查研究,更加注重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更加注重培养全局眼光和战略思维,以一项项正确的决策,推动辽宁公司可持续发展。。 最好的txt下载网
裁员减薪 推平小成本耸起大成本(4)
一次性把事情做好是最大的节约——辽宁公司各级管理层员工深刻认识到:管理层担负对上参谋、对下指导、对外协调的重要职责,是实现集约化经营、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工作质量直接决定辽宁公司运营成本和经营成果。因此,必须以最优化的方案和经受起历史检验的标准,创造性地履行管理职责,避免由于管理原因带来工作的反复,这是降本增效、建设节约型企业的最大潜力。
养成节约习惯是最大的节约——辽宁公司广大员工在积极参与“三节约”活动中,深深体会了节约习惯的重要。广大员工处于操作层,经常与一分钱、一张纸、一寸导线打交道,手中掌控着企业成本。有了节约的习惯,形成了节约的工作方式,员工就会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每一个岗位的节约小溪,汇成企业降本增效的奔腾河流,让企业的每一个细胞,成为节约型企业的重要基础。
正是这种颇具针对性、操作性、务实性、通俗性和普遍性的节约理念,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以最合理的投入,取得最优的产出”这道命题,作出生动的诠释。
辽宁公司有的员工说,规范化、标准化就是最大的节约。有的员工说,安全生产是最大的节约。有的员工说,人力资源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辽宁公司以“大节约”的宏伟气势,吹响了降本增效的冲锋号。
辽宁公司把“三节约”活动贯穿企业发展全过程,实行了“三查‘短板’”:一查体制“短板”,解决影响降本增效的体制问题;二查资金管理“短板”,实现对重大项目投资的大额资金使用的全面管控;三查业务管理“短板”,建章立制,堵塞管理漏洞。辽宁公司在“三查‘短板’”的基础上,又把“三节约”活动的重点,放在电网建设、生产运行、经营管理这三个主要方面。
辽宁公司按照“三节约”实施方案,分解责任,落实考核目标。在电网建设方面,辽宁公司开展电网规划、工程前期多方案技术经济论证和综合成本分析,优化项目建设时序,提升电网投资效益,当年投产项目造价同比下降2%以上。在生产运行方面,加强技改、大修和运维管理,单项投资平均下降1%~3%;严格无功电压管理,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有效降低网损;强化备品备件管理,确保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处置规范。在经营管理方面,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推行供电公司财务集中核算,撤销县区级供电分公司的银行支出账户;拓展跨区跨省电力交易,有效控制购电成本;加强营销基础管理,推进台区承包,使全年低压线损率下降不低于2%;规范各项管理费支出,可控费用总额同比下降5%。
国内有家织造企业,2008年下半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这个多年来出口大于内销的外贸型企业带来较大影响,订单越来越少,产量也随之减少,产品价格逐渐回落,公司效益也逐渐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不少纺织企业纷纷裁人减薪保运行,而该公司却提出“不裁一名一线工人,不降一分一线工资”,立足于以人为本谋发展,大大增强了员工面对危机、与企业共克时艰的信心。
这家公司通过内部挖潜与组合,分别新成立两家子公司,一家子公司,主要负责针织布生产、销售及毛巾类产品的生产后序工作,破格起用一名有威望、有才能的车间主任担任经理;另一家子公司是主要负责针织服装类的生产与销售,起用了监事会一名有多年搏击市场经验的老员工任“一把手”。两家子公司成立后,都十分注重以人为本谋发展,允许组合进来的部分员工注入资金,积极吸纳员工资本进入企业,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调动员工“抱成团”促进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合作苛刻 给紧张的产业链埋下隐患(1)
企业能与相关利益者长期共赢地合作,凭的是软实力,“合”是源于彼此信任的良好口碑,“作”的动机是价值创造和利益共享,也就是合作共赢。如果光有合作没有共赢,或者企业强借某种“势”而独赢,这样的合作是不会长久的。
“买得贱”与道德成本
从供应商那里“贱买”,却损害了供应商的相关利益者,这是软实力的折损。
——软实力“成”语
产业链是联结企业的纽带,整合资源的磁棒。它表明资源朝价值转换的方向,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生产力水平。产业链上分布的企业,体现了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紧密协同的社会化大生产合作。产业链不光是资源链、企业链,更是信息链、价值链、创新链。不同的产业链交织在一起,就形成立体的产业网。
产业链按照对资源利用加工的顺序和程度,分为上游产业链、中游产业链和下游产业链。这是一条纵向分布的产业轴。上游产业链主要负责整个产业链的原材料生产和供应,中游产业链负责对来自上游的原材料进行第一次加工,形成产品或者半成品,供给下游产业链。下游产业链负责对来自中游的半成品进行第二次也是深度加工,形成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产业链是联结企业的纽带,整合资源的磁棒。在产业链中,上游企业属于资源型企业,资源价值处于原始状态,有待研究开发,但是资源利润较高;中游企业属于微加工企业,使资源产生一定的利用价值,属于半资源半经营型企业,企业利润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较低位置;下游企业属于深度加工企业,也称为精细型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和较高的产品附加值,因而获得的利润回报在整个产业链中是最高的。产业链内部各企业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交换的关系。
从企业自身经营特色和核心业务能力来看,企业不可能包打天下,把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全部承揽下来,否则,既不经济也无精力,还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代价。从成本和效率的角度看,企业必然要依赖来自上游的产业链——供应链,为自己分身解负,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