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gl]十里红妆-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祈云对他们的愚蠢冷笑:“京城乃我的伤心之地,我伤心欲绝,当然要避走他乡,免得触景伤情。人言可畏啊。”
侍卫:。。。。。你到底哪里伤心了,还伤心欲绝?一点也看不出好吗?
不过他们将军诡计多端。。。。。哦,不,聪明机智,她说伤心欲绝,那肯定是(效果需要)“伤心欲绝”的,他们是跟着将军跑的,帝后要撒火,也撒不到他们身上。不怕。
回到将军府,已经深夜。将军府内外一片安静,只有门前两盏打灯笼在风里呼呼的摇晃着。祈云在马上定定的看着,侍卫们也跟着抬头,没发现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俱疑惑了:将军刚归心似箭,怎地到了反而迟疑起来的样子?
祈云对身后的侍卫说,“要回家的都回去吧。修整三日。”
家在本地的侍卫纷纷调转马头往自家奔去,只有几个不在本地此时又不便会军营的随祈云进入了将军府。她的忽然归来,让值夜的下人们手忙脚乱,就有人要去禀告芸娘,被祈云喝住了,“报什么报?什么都要她来处理,你们吃干饭的?把人待下去歇息,小声点,吵醒她唯你们是问。”
身后的侍卫都感叹:我们的将军(对芸娘子)真是体贴啊,要是操练我们的说话有(对芸娘子)的一半体贴就好了。
下人们喏喏的应了,小心翼翼的领着侍卫去客服休息,祈云自己去了书房。她归心似箭,日夜奔程,早疲倦不堪,在书房头一沾枕就睡着了,连身上跑了一路脏兮兮的衣服也来不及脱下。醒来时,窗外已黄昏,绚丽的霞光从窗外映入,柔柔的打在一旁的芸娘身上,映照着她美丽的脸庞,越发动人,芸娘的目光温柔似水,正柔情万千的看着她,两下目光相触,欢愉的感觉在心底激荡,祈云伸手搂着芸娘脖子,声音因为长时间奔波劳累,显得有些嘶哑:“芸娘,我回来了。”
芸娘小声的抱怨:“我听下们说你昨夜半就回来了,怎地不叫醒我还睡这边,不舒服吧?饿不饿?快起来吃点东西。”
祈云头蹭在她肩窝,刚醒来的酥软在身体舒服地弥漫,她咕哝:“我不想吵醒你。芸娘,你想不想我?”
芸娘环抱着她肩膀,“想啊。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人不见,思之欲狂。”
祈云“噗哧”的笑了出来,抬起头看她:“美人是你才对,这话该我说,你抢我词儿了。”
芸娘低下身子,脸凑近,吻上她的唇,“是吗?我抢你的词儿了?那将军也对我念一遍?”
祈云吞了吞口水,手按着芸娘的腰肢,感觉那些丝丝絮絮的衫裙实在太多余了,她把芸娘扯起抱坐在腿上,撩起她的裙子,手在雪白腻滑的大腿摩挲;芸娘跨坐她腿上,毫不复府内外行走的端庄文雅,显得热情迷人,手搂着祈云的脖子,两人口舌相接,像对交颈鸳鸯,你侬我侬的好一阵耳鬓厮磨,这才从书房出来去用膳,填饱了肚子,这才去浴房洗去一身尘埃——
浴房里有个大池子,引的后山的清泉,水清凉舒服,在炎热的天气里,最能洗去一身暑气。祈云赤身坐在水里;芸娘在边上给她洗头,猪苓浓郁的香气漂浮在空中,祈云舒服上了眼睛,感觉她千辛万苦赶回来,仿佛就是为了这悠然温馨的这一刻。。。。。
她转过头,“芸娘,亲我一个。”
芸娘笑了笑,凑过去轻啄了一个。
☆、第八十章
又是一年一度的狩猎季,整个北平府不管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在翘首以待这场盛事,至于谁会出席、谁再不会露脸,这种老生常谈的话题依旧受到热捧,大家唯一肯定的就是:张家二房是再也不会出现了——死了个大公子,虽然还有个妹子,可是要守孝,哪能就跑去打猎、相看哪家公子呢,况且,出了这么个事儿,别人便是有意联姻,也得先掂量一下将军府会怎么看,会不会影响英武将军对自己的看法会不会仕途受碍。。。。。
然后就是:穆府也不行了吧?
闹了这么个天大丑事,还有面目出来见人?有人这样说。
有人则是不以为然:好歹西城候还没倒呢,总得出来见人。有钱人要脸面,可不要脸起来也是真不要脸,说不准。
甚至有小赌坊开出了赔率,虽然赔率不高,可好歹也凑了一回热闹。
芸娘听着下人当趣事儿说与自己,悠悠然喝了一口茶,问祈云:将军怎么看?
祈云对西城侯府一点兴趣也没有——一家子泼妇老娘们有什么意思?要关注也是关注京城那个真正的西城侯府。西城候可是今番随大皇子下江南赈灾的官员之一,以为大皇子的为人少不得拉拢一番,太子的地位虽然稳固,可将来的事,谁知道?总得注意些。她眼珠转了转,便笑了起来,“必须请的。西城候忠君爱国、为父皇排忧解难,拯民于水火,他人虽不在北平府,可本将军身为领主,对他家小自然该多加照拂,不能何能显示我对西城候拳拳之心之仰慕之慰劳——”
芸娘眼珠柔媚地瞟了她一下,低下头,轻轻的用杯盖拨开杯里的茶叶,嘴角含了笑,“将军说得极是。听事,你可听清楚将军所言。回头送帖子可得把话齐整的送到。”
王听事弓着身子,“奴才听清楚了。奴才一定会一字不落的带到。”
“你把邀请的单子再过一遍,然后呈上来给将军瞧瞧有没有遗漏。”
“是。”芸娘又说,“前些时日,你在京城的时候,父亲遣人送来了书信,内夹有母亲新发明的一种糕点的做法,我让人做了出来,将军可要尝尝?”
祈云说好。三娘做的糕点最好吃了。便是小时候吃过的汤包,她现今也常常让芸娘做与她吃。
芸娘让下人端上来两钵浅米色的糕点,显然冰镇过了,褐色的钵体边缘还冒着晶莹的水珠,芸娘遣退了屋里的下人,用一把竹刀把米糕划成便于入口的小块,然后浇上酱汁端到祈云跟前,“这是用米和杂粮打成米分末做的,腻滑可口,加上这酸辣的酱汁,别有滋味,将军试试。”用竹签子叉起一块递到她跟前,祈云就着她的手吃了一块,然后点头,“好吃,把这个也抄一份给父皇,等他收到银子,再收到我的爱心糕点,怒火就熄灭了。”
芸娘嫣然,故意嘲笑,“将军可真好,每回拿芸娘的东西作人情,是不是又便宜又实惠?嗯?”
祈云拉她坐在大腿上让她喂自己,笑嘻嘻的,“你的不就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你我分什么‘你、我’?”
芸娘瞟她一眼,娇嗔,“想得美了。”又问,“将军对穆家有什么打算?”
“你以为?”祈云手圈着芸娘的细腰,眼睛亮晶晶的看着她很感兴趣地反问。
“我听闻西城候与辽东统帅曾有拜把子的情谊,辽东有二十万铁骑,势不可小觑,今番西城候又与大皇子下江南赈灾,大皇子虽然急功近利、鼠目寸光了些,可也定然知道这种人是要拉拢的,也必然会竭力拉拢——将军可是如此想法?”自从遇见了严明月,芸娘便让人把西城侯底子打探了个一清二楚,此番说起来,自然是有的放矢,听到祈云心里直点头,芸娘简直跟她肚子里的蛔虫似的,她想什么,她全知道。
祈云吃完了一钵米糕,说还要,芸娘便去拿了剩余的一钵,继续喂她,一边喂一边继续刚才的话题:穆家里,也就一个穆老夫人,一个穆柔,她家出了那么大的丑事,别人都避着他们走,将军却是顾西城候脸面‘救人于水火’,西城候若知个好歹,回头总得往你跟前作个表示,将军的手段是要拉拢是要挑拨,还不是将军说了算?此其一;
其二,将军若是担心西城候为大皇子所用,只管隔离他们就是了,这狩猎的山林山高林密的,野兽又多,谁知道会出些什么事。若是老夫人有个好歹,西城候身为独子,总归得赶回来或是受病床前或是守孝灵前,将军你说是不是?不过将军光明磊落,心肠慈善,想来是不会让老夫人出意外的。那么,去除老夫人,就剩下一个穆柔了。
穆小姐骄狂无知,最容易惹事不过,若是惹出什么难听、难看的事,在这里站不住脚了,西城候少不得只能接到京城,年纪也差不多了,也该婚配,若是再嫁与大皇子,大皇子为了得到老丈人的支持,少不得一番讨好,可穆柔却是十分愚笨的,要利用她,实在太容易不过。这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是出了什么意外,大皇子少不得舍掉西城候,结亲成仇,倒是有些看头。”
祈云眨了眨眼,讶异,“我怎么着听你说我心肠慈善像骂我?”
芸娘:。。。。。
芸娘没好气的瞟她一眼,“将军真是想太多了。”
祈云凑过去,刚吃完凉糕还带点的冰凉的舌尖勾了一下芸娘耳尖,惹都她一阵控制不住的娇笑,祈云咬着她耳垂呢喃,“我的好芸娘你这么聪明可让其他人怎么办?”
“比不得将军也。一步三计一箭三雕。”芸娘笑着拍开她,这时候,喂食完了,便要下地,却被祈云箍住了腰肢不准动,“芸娘,我有一事与你商议。”
芸娘见她乱认真的口气,便也收敛了漫不经心的神情,“何事?”
“我在京城的时候与太子商议过,打算把银矿所得利润和封地三分一收成投入到北地的海运建造,你看如何?”
“不甚妥。”
“哦?”祈云表示了洗耳恭听。
“北地造船、建海军,资费之巨,恐怕非银矿所得利润和封地收成可支撑,银矿所得,不过是将军意外之获,投入即便失败了也无所谓,可封地收益,却是旱涝灾害的保障,若是能支撑运作倒也罢,只恐怕不能,到时候若失败了,前粮不继,后粮难续,将军抽身也难。故而我认为不妥。”
祈云点头,“所以?”
“将军不若将银矿所得利益献与陛下,将军只要干股,再由陛下作牵头,让京中官员权贵自发捐资,获利后再按所捐资产分益,以一国之力与一封地之力,相差何异?”
祈云颔首,“可!此举既可免了父皇被我口袋掏钱的郁闷,借花献佛白得了人情好处,又能保证资金充裕、运作顺利——大家都有好处在里面想来是没人会闹的,便是有人想闹,出了钱的先与他过不去,论不到烦到我跟前,此举实在妙绝。待你父亲的请折上去,我再在军中募集些资金,你也可以与那些夫人小姐们说说买个人情,有好处,大家一起拿。”
芸娘笑道:“极是。”
两人正说着话,外院传来一声禀告,祈云说进来吧,进来一位宫人,“禀告将军,项世子、严小姐求见将军和芸娘子。”
祈云说奇怪了他们怎么凑到一块儿去?牵起芸娘手去见客。
严明月却是与项苹府外意外相遇。北平府民风相对开放,男女间也没遮遮掩掩的,严明月便是江南大家闺秀教养,在这里好些年,也早忘了那些个条条框框的规矩,她还记得当日项苹相救之恩——她从西城候府跑到街上,就是项苹让家人拦住那些追赶她的家丁婆子的——派人确认了项苹的身份,便亲自上前道谢,当日严明月瘦弱枯黄,人比黄花,如今将养了一段时日,日子过得舒心,又穿着得体、气度大方,若不是她坦然承谢,项苹简直不敢将她与当日狼狈可怜的女人想联系到一处——
项苹是粗人,又是独子,家里女人,除了她娘,就是丫鬟婆子,为了防止丫鬟爬床,是轻易不准紧身的,虽然偶尔也凑趣凑风雅跟外面小姐们玩儿一块,可那都是大伙儿玩一块的啊,而且,通常项苹负责惹小姐们厌的角色——
忽然来了个水儿灵当的美人,轻声细语的跟她道谢救命之恩,项苹整个人都晕乎了,结结巴巴的说了些自己后来都想不起到底说了什么的一些话——他只记得当时严明月用手绢掩嘴的嫣然一笑——
他进入将军府时,脚底都像踩着棉花。
项苹自然是来找祈云回报银矿的事宜,严明月则是找芸娘。双方见了面,说了几句闲话,芸娘便牵了严明月到后院子说话,留祈云与项苹说事了。项苹的视线就不受控制的随着离去的某道身影飘啊飘啊飘。。。。。
祈云瞪,没反应,再瞪,还是没反应,祈云“铿锵”的用茶杯敲了一下桌子,项苹才悚然回神,看见将军阴森森的眼神,下意识的就解释:不是不是不是,将军,不是看芸娘子。
祈云:。。。。。
“不是看芸娘,那你是看谁?那是你能看的吗?”祈云冷哼。她一个世子,看一个寡妇,像样吗?
项苹在外是浑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他们将军,挠着头,结结巴巴“不。。。。。不看。“
祈云:。。。。。都看完了好吗?
前厅里,项苹与祈云说事,后院里,严明月却是来献宝的。
严明月用祈云给的银票中的一小部分买下了一间素雅的宅子与北平府、平安县两头跑的父亲居住,府尹黎夫人和芸娘各送了几个仆人给她,因而家里也不缺人手,她自己帮着芸娘管理几间她名下的店铺,既帮了芸娘忙,自己也有收入,虽然比不得当兴宁伯小姐时候清贵,比起在西城侯府,却不知道好多少倍,而且,凭自己双手养活自己和家人,那种感觉,却远非清贵的小姐生活可比,严明月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对造成这一切的芸娘十分感激,因而管理起芸娘的店铺,那是事必躬亲、尽心尽力。
她管着芸娘名下的三件丝绸铺、两间胭脂水米分店,三间糕点铺,某天,她在其中一间糕点铺遇到路过的一些番人来买糕点,见到他们的下人吃食一种比拳头大、像瓜果的东西,不由得好奇问多了几句,却原来是他们故乡带来的食物,是一种叫“地瓜”的东西,据说此物耐寒易生,地下结果,一年可多次种植,种出来的果甜腻可口,耐储存,故而他们每回从故乡出来做生意,都要带很多地瓜路上作充饥用——
严明月便留了心,重金跟那些番人购买了一些瓜种,再重金“借”了一个会种植地瓜的下人到家里教家里的下人试种,并且跟番人约定,下次经过的时候,再为她带一批瓜种。因不确定种植能否成功,她也只是在芸娘跟前简单提过一两句,芸娘却马上拔了几亩地给她试种,再另派拍了几个下人到她家里跟着番人下人学习。
那番人下人跟着番人,餐风露宿,挨饿忍渴,在这里有自己的房间,虽然只是小小一间;有舒适床睡,有舒服的被子盖,吃饱穿暖,主人家许诺了,种植出来了,还有重赏,因而十分尽心,今番收获,一亩地,收成了近两千斤,严明月在家里捣腾过,证实过无毒可吃,且十分可口,便抑制住狂喜赶紧来报了芸娘得知了。她带了一筐生的和一盆煮熟了的地瓜过来,如此这般的说与了芸娘,芸娘十分惊喜,江南正饥馑,若此物当真可用,那真是造福苍生。她让下人验证过,便赶紧让人去叫祈云——项苹也跟来了。
祈云尝了一个,便对严明月说:“你父亲等着复爵吧。”
☆、第八十一章
祈云并没有马上呈地瓜上去。一则,种不过两千斤,分量不够;二则,这种事,总要自己亲眼见过验证过才行,一种新作物的推广起码要三五年,不急于一时。她为严子卿请复爵也不是以此为由,而是用海运的事——
严子卿办事很得力,银矿的事交由他打理,那是事无遗漏,妥当整齐,祈云对他很满意,海运营造的事,她打算还用他,故而为他请复爵是计划中的事,现今有了严明月这一遭,不过提早了而已。
她跟秋云山打了招呼,秋云山与她、太子早就此事商议过,早就准备妥当,就等她发声,一得到招呼,马上写了一份热情洋溢的折子递给皇帝,在折子里详尽地描述了北地的地理优越性,建造船业、发展海运的必然性、可行性,给皇帝描绘了一番建立水师,灭倭寇、征四夷,扬国威,万国来朝;四通八达造便利、海贸发展多元性带来的利益的宏图——
不得不说秋云山虽然考不上状元,但他的文采很好,而且非常会抓住人的心思,这一份折子看得皇帝心潮澎湃,简直恨不得立即就实现,他立即就召集了几个重臣商议这件事,并且第二天朝会单独拿出来说,因为皇帝态度表现得很强势,他的重臣又喏喏,显见皇帝是打个招呼的,也没人敢当出头鸟,自从出了“公主不嫁证清白”事件,皇帝对群臣,尤其嘴巴利的言官态度非常不、客、气,这些臣子,不少是前朝留下来的,习惯了皇帝软绵绵的好说话,忽而对上这么强势霸气的皇帝,都瘪了,因此这件事竟就顺利通过了。
通过是通过了,但建造水师、船业、漕运,那得大把大把大把的银子啊,户部表示:陛下,真没钱。
然后开始罗列江南水灾、瘟疫;北地难民迁户;山西干旱;川地地震;各地军饷。。。。。。
简而言之:哭穷。
这也是那些大家族臣子狡猾的地方,他们不跟皇帝直接对抗,他们走温和的“曲线自救”路线:国家没钱,那就得跟民间(私人)借贷。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