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御天下GL-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仅仅只是为了生存而抢掠,从山戎到匈奴再到东胡,他们即使多次攻入中原腹地,也始终没有留下建立政权,而鲜卑,如今却已经展现他的军事实力和战略素养——这就意味着,他们已经开始脱离传统的游牧状态,一旦时机成熟,或许就会建立起一个新的政权。
  在楚宁前世的历史中,鲜卑的确入了中原,并且快速汉化建立了国家和政权,甚至对光耀整个华夏历史长河的隋唐二朝都起到了重大影响——不但影响了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影响更甚。
  继鲜卑之后,突厥建立了突厥汗国;项党人建立了西夏国;契丹人建立了辽国——当时的辽国,自认正统,反而瞧不起南方的宋廷。
  “鲜卑素来不善冶铁锻兵造甲,在朝廷的轻视下,仅仅二十余年,便兴盛致此,其野心之大,可见非同一般。”燕夫人叹道:“更可怕的是,如今又设下计策,欲从顾文雄手里骗取盔甲和兵械……”
  “顾文雄,应该不会那么好骗吧?”毛贵忍不住插嘴道:“即使他被困城里战亡了一些,又逃脱了部份……但他手底下,五六万兵卒肯定还是有的吧?无论如何,也能熬到朝廷援军……”
  “援兵暂且不说。”一直随侍在楚宁身后静听的卫靖接口道:“就说顾将军手里的兵卒——假如毛将军你此时身在顾将军麾下,被困多时,缺粮少食,还要面要被赶上战场……如果在这种时候,鲜卑人告诉你,只要交出兵械和盔甲,便可放你一条生路……那么,毛将军,你会怎么选择呢?”
  “我……我当然是死战沙场!好男儿,岂可苟且偷生?”
  毛贵正说着,燕夫人却突然打断他的话语,举目环顾四周众将,掠过萧鸿飞,最后停留在楚宁身上:“顾文雄,还是要救的。”
  能从平刚城里救出多少兵卒和百姓,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让鲜卑人把顾文雄手下的兵械甲胄骗走——平刚城里八万兵精,一旦鲜卑得到这批军械甲胄,简直如虎添翼。不但庆廷失势,于萧鸿飞和楚宁而言,更是大不利。
  “必然要救。”楚宁回望燕夫人,又向看萧鸿飞,道:“但要怎么救?我们总兵力不过两万,想从十余万鲜卑大军手里救出人来,难矣!”
  燕夫人看着舆图,脱口道:“我等可分作三路行事,凤鸣骑兵走上路,重回饶乐水,自此向西,一路抢掠,引鲜卑人分兵回援;忠武军走中路,经柳城,绕过平刚,于北平郡内搜杀散在各处抢掠的鲜卑兵马;昭义军乘船过海回蓟州城,沿途北上渔阳郡搜杀鲜卑兵马。”
  这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方案,不以攻城为目的,也不以击溃为胜利,而利用有限的兵力,集中自己的优势,从对敌人薄弱处入手,并借此给敌人造成大量伤亡,拉近双方战略上的差距。
  “燕夫人,本郡主却认为,昭义军不可妄动。”一直旁听的李睿,此刻却突然道:“此时此地,除开两万军队之外,还有流民、难民、边民将近四万人,如若诸位将军都远赴战场,那谁来安置这些百姓?平刚城的兵甲固然重要,鲜卑的战略固然可怕,但本郡主认为,这些随我等跋山涉水、不远千里而来的百姓,才是我等往后的立身之本。”
  “幽州数郡,如今已经然糜烂,没个十来年的精心治理,怕是不复重前。”李睿继续说道:“我等此次虽收获甚丰,但手下人口众多,顶多也就撑过今年。明年朝廷是个什么形势,幽州是个什么局势,是否有税赋可收?是否有军资可得?我等此刻都难以预料,故,我建议,楚将军与昭义军,应当留在此处安置百姓,为我等谋条后路。”
  李睿此刻一出口,便等于挑开遮在众人头上的最后一层面纱,将在场众人,紧紧的捆绑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游离于朝廷和鲜卑之外的利益集团。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了!

  第121章

  李睿此话; 也是经过深思熟虑; 方才说出来的。
  这支杂兵; 在燕夫人和凤鸣战部到来以后; 楚宁的兵力便足与萧鸿飞的忠武军扯平,但楚宁胜在背倚黄县; 又有白夙的钱粮相助,真要算起来; 楚宁的底气还要比萧鸿飞足上几分。李睿虽有皇室宗亲的身份; 虽有军禀司马之名份; 虽然掌握了忠武军和昭义军缴获的物资,可就实质上来说; 她在这个利益集团里的重要性; 已经逐渐被楚宁和萧鸿飞拉开。
  从综合实力上来说,楚宁暂时居第一位,萧鸿飞次之; 李睿再次之,因此; 李睿不得不想办法; 来加强自己在这个团体中的重要性; 只有让自己在这个团体中的地位稳固,利益相互,她才能在将来有需要的时候,得到这个团体的倾力相助。
  因此,她已经在考虑; 如何利用自己在朝中有限的势力,来将萧鸿飞与楚宁两人扶持上位,拿下辽东辽西两郡。虽然这两地深受兵祸,但李睿相信,有燕夫人谋划,有忠武和昭义两军驻守,又有白夙这个大商贾在背后支持,这两处糜烂之地仍然大有可为。
  只要这两郡之地握在自己人手里,等休战后,无论朝廷将她嫁给鲜卑还是东胡,又或者是高句丽,她都能够借用楚宁和萧鸿飞的势力从中周旋自保。
  当然,李睿也要承担萧鸿飞和楚宁两人毁诺的风险,因此,在两边押宝时,李睿不免在楚宁身上着重了几分。一则,是因为楚宁的实力比萧鸿飞略强,二则,是因为楚宁的性格——虽然总是满嘴利益之说,平时又怕死得很,但看她对自己麾下兵将的厚待,也足可看出,这人的心肠并不刻薄。
  便是因此,李睿才会提议,让楚宁留在此处安置百姓——并不是李睿相信楚宁有多么精于民务,而是她觉得,应该给楚宁一个练手的机会,否则,等她将楚宁推上辽东郡守的位置,却发现此人除了满口空话之外,根本就没有独当一方的能力,那就白费心思。
  如此,议到后来,李睿、萧鸿飞、燕夫人等将领一致决定,楚宁率卫民军与昭义军留在此处负责安置百姓,燕夫人也留下助她理军,并摇控全军战局。
  燕凌戈率凤鸣战部深入鲜卑后方,为主力战部——因凤鸣战部都是骑兵,又有五百具马铠,便是鲜卑调回一两万兵马,燕凌戈也有足够的把握顺利逃脱。
  忠武军则一分为二,其中八千人由萧鸿飞率领,过柳城去北平郡搜杀鲜卑散兵。余下的两千人,由毛贵率领,跟着李睿过海去蓟城,以李睿颖川郡主的身份,向蓟城借兵,或者调动顾文雄留在无终县的骑兵,负责在渔阳郡里搜杀。
  如此一来,最好的战况是李睿能够借到兵马或者调动无终县的骑兵,与萧鸿飞和燕凌戈三方配合,对鲜卑后方邑帐居地和四处抢掠的游散兵马造成大量伤亡损失,迫使鲜卑分兵各方援救,让顾文雄能够得机杀出城来。
  而最差的战况,就是鲜卑宁愿承受大量的兵马损失,也要死守平刚;或是他们在燕凌戈和萧鸿飞、李睿三人展开布局之前,就强行攻破平刚城;又或是顾文雄已经熬不住,麾下的兵械甲胄尽数被鲜卑骗走,占得先机的鲜卑,借机对燕、萧、李三部进行反杀。
  此战所涉及的地域之广,兵力之多,已经完全超过了‘战斗’层面,足以堪称‘战役’,再加上整体战术的变化多端,若是没有萧鸿飞或者燕夫人这样的经年老将坐镇,根本就无法展开——毕竟,从某些方面而言,这场救援战役的指挥者,实际上代替了顾文雄这个东征大将军的位置。
  因此,燕夫人留在楚宁身边,除了摇控战局、帮助楚宁理军之外,在情况危及时,她还能带着昭义军支援营救,留楚宁与卫民军坚守后方,不至于一次胜负,便血本无归——无论是战场还是战役,只要领军者是比较有战略眼光的稳重老将,基本都不会在胜负未分之时,就压全部兵力,而是采取层层推进之法,互相博弈。
  但不论此番战况如何,牧羊城还是要经营起来,虽然极为荒凉,但北面多山可阻鲜卑骑兵,又有不冻之港,且背依黄县,从目前来讲,这的确是处好地方。
  如此议定之后,萧鸿飞、李睿、燕夫人相继下船,各自整顿兵马,甄选辅兵,补充伤亡,修理兵甲,重整旗鼓。
  楚宁这才得空与白夙叙话,问出自见到她以来,便一直存于心间的疑惑:“这回怎么只调来九艘海船?岸上还有不少牛羊需要运回东莱,又要送兵过海……这些船只用起来,怕是有些紧张。”
  白夙一共有十艘海船,楚宁是知道的,如今少了一艘,自然是要问上一问。
  在众从商议军情时,白夙并没出声,此刻望着楚宁,眸光轻柔,缓声回道:“上月中旬,商船从挹娄回程,路过新罗时,遇上了倭国的水军,被抢走一艘。”
  经久不见,念想极深,此刻再见,却见这人又长高了些,连那起伏的曲线也越加明显,只是神色疲惫,模样有些憔悴,让人心疼。
  “损失可重?”幽州的战局还没收拾好,倭国又跑来凑热闹,楚宁压下千头万绪,问道:“是否需要派兵去倭国走上一遭?”
  “折算起来,那只商船与所载货物,不过万贯盈余。”白夙道:“且待你这边打理清楚,再与他清算亦可。”
  “也好。”楚宁点头道:“这边什么都是重新开始,粮草、牲畜、人口都聚在这一处,高句丽若是得到消息,免不得虎视眈眈,万万大意不得。”
  “依你之前信中所言,这回除了送来六千石粮食之外,也带来了不少行商坐贾。”白夙说着,微微笑道:“还从霍先生那里,为你抢来了三十二名方从蒙学结业的学子。”
  “才三十二个?”楚宁一听,叫苦连天:“不是说,蒙学在四月的时候,招请了三百余人吗?”
  “那时日子不比现在,蒙学管吃管饱,自然能够收得到人。如今日子好过了些,各家各户都不差那一份口粮,许多人学了一阵子,勉强数得铜钱,没等挨到结业,便自行去寻了出路。”白夙也敛起笑意,蹙眉道:“如今黄县商贾极多,又在兴修郡道,各处都差佣工,每月的佣薪也比之前浮涨了不少,而这些自蒙学出来的人,因勉强识得文字,数得钱财,最是紧缺……据闻,佣薪最低也能拿到五百钱以上。”
  在楚宁东征之前,寻常苦力劳工,平均每月收入大概在三百文左右,而这些蒙学生,如今却能拿到五百以上的佣薪,几乎翻了一倍,以黄县的粮价,这已足够养活一户四五口之家,放在楚宁前世,也堪堪算得上是白领阶层……倒也难怪,这些人不愿意读完三个月的蒙学,熬到结业。
  在蒙学的规定里,学完三个月之后,若是想拿到结业证书,必须要能够默写一千个文字,会算四位数以内的加减乘除,而黄县目前的社会和经济需求,普遍低于这个水平,因此,自然不会有太多人愿意去耗时熬这个结业证了。
  三百多人,总共只有一百多人留下学够时间,达到结业水平的,仅仅不足六十人,霍蕴书那边也还只是个空架子,能给楚宁分三十二个过来,也的确算是舍得了。
  楚宁只好把希望放在以后,问道:“结业之后,蒙学又招了多少?”
  “过海之前,听说才收了百余人。”
  “这么少……”
  楚宁顿时泄气,忍不住抱怨:“阿夙,你说这些老百姓,究竟是怎么个想法?以前穷到没吃没喝,穷到卖身为奴时,却偏偏对那些识字的士人尊敬得很。如今有了学文识字的机会,却个个不知珍惜,混天混地混日子……简直气死人!”
  “嗯?”白夙微怔,随后看着楚宁,眸中光彩流转,随口劝道:“所以,他们是百姓。”
  “也是。”楚宁叹气:“哎……”
  “方才,你唤我什么?”白夙却突然转了话题,笑问道:“再唤一声听听,如何?”
  “……阿夙。”
  “不对!”白夙摇头道:“语气不对,声音也不对。”
  ……
  楚宁有点懵,白当家这是怎么了?这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来追究起唤她名字的声音和语气了?心好方。
  好在白夙也没捏着这话题不放手,很快便派人唤来了一众行商坐贾,一一介绍给楚宁认识。
  基本上,整个东莱与白夙合作比较愉快的商贾,这回都被带了过来,耿寿也在其中,眼看着这位声名雀起的女将军与众人寒暄,心中暗自思量,自己该如何与她把关系拉拢起来,毕竟,这位女将军的敛财之能相当罕见——大庆朝廷与周遭大小势力征战多年,却从来没有哪位将军,得到过这么多的缴获,不但自己和白夙赚得流油,连带他们这些跟着吆喝的人,也吃到了实实在在的肉。
  耿寿还在故作稳重,而宋氏族长宋弘,却在行礼之后,直截了当的向楚宁打听起来:“听闻楚将军此战不但立下大功,收获也为颇厚……未知,将军想如何处置这些缴获?”
  “收获是有些,倒也算不上丰厚。”楚宁温和笑道:“宋族长可是甚好主意?”
  “自是有的。”宋弘连忙说道:“若是将军和白当家首肯,我宋家、于家、徐家愿意以东莱港口的价格,从将军这里买下活羊,自个儿寻船运回东莱。”
  尽管两人之前的关系还不错,但耿寿此刻也忍不住在心里暗骂无耻老贼,连忙出声道:“我耿家,愿意在宋族长的价格上,每只羊再涨十文钱。”
  宋弘一看说话的是耿寿,心里也来火的得很。上批缴获运回东莱后,白夙与朱二喜把牛全部杀来做成肉干,占了最大的那份利润。而羊下船登岸,就被耿寿等东莱商帮里的人抢了先,这些人无耻至极,仅仅把羊赶回黄县城,就每只羊浮涨了几十文。宋弦等人后来才得到消息,腆着脸跟耿寿说了许久,耿寿也不愿意将他介绍给白夙,只能从耿寿等人手里买高价羊,再转运到别的郡城去卖,费心费力,却赚得最少。
  楚宁淡笑着看着这些商贾互相杀价格,心里却在谋划,该如何才能从这些商贾身上,赚到最大限度的利益。
  “还是请楚将军来说罢。”争到最后,于家家主于信说道:“只要楚将军发话,我等心甘情愿听从。”
  “既然如此,那本将军便说上一句。”敛起笑容,楚宁正色道:“诸位都是久经商场之辈,却为何只盯着这些牛羊不放,反而看不见大利益?”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红叶的雷雷!

  第122章

  楚宁一句话说完; 便请人送客; 一众商贾若有所悟; 纷纷离去各自找人商量。
  眼看天色已晚; 楚宁便留在船上陪白夙用晚膳,随后两人又点起灯火夜谈; 从黄县到东莱,从辽东到幽州; 从商场到战场; 从民生到经济; 从百姓到朝廷,两人几乎无所不谈; 谈到后来; 两人都觉得疲惫,方才熄灯入梦。
  卫民军上下早就清楚,有白当家在的时候; 楚将军向来不太理事,依照军中条令扎好营寨; 又排好守值; 给边民们发放食物后; 又将他们聚在平坦处分开安置,倒也一夜安然,未生事端。
  次日,卫民军和昭义军结束操练后,楚宁精神饱满的走下船来; 白夙向她颔首道别,随后便带着随从离去,寻了处开阔地带,摆上桌椅,四处支挂起条幅来。
  “东莱白家雇请盐工,不论男女,勤劳便可?”李睿走了过来,站到楚宁旁边,念着那一道道条幅上的内容:“管住不管吃,每天三文工钱?”
  “还漏了一段,你看那桌子上还铺着一张。”眼看李睿面色越来越黑,楚宁赶紧道:“第一个月的工钱每天现结,一个月之后,自己赚多得多,赚少得少……”
  “本郡主识得字!”李睿难得的失态,冷声道:“楚昭义就是这般安置百姓?才带着他们从那尸山血海里逃出来,就让这些商贾来噬血嚼骨?每天三文工钱?还管住不管吃?房子在哪?吃什么?是不是只要他们去了商贾那里,你就打算不再理他们的死活?”
  身为皇族宗亲,李睿虽然没有体验过底层百姓的苦难,但从小所接受的教导,以及大庆朝廷重农抑商的政策,都让她对商贾充满了偏见,即使白夙给她带来的观感略有不同,但现在都被她忽略,冷冷的盯着楚宁,眸中夹杂着前所未有的愤怒。
  在这场东征之前,百姓对于李睿而言,只是写于书、说于口的两个字,只是长安城里那些来来往往却叫不出名字的陌生人,而当她开踏上这条东征之路后,这两个字对她而言,已经不再虚无飘渺,而是一个个会哭、会笑、会饿、会死,会与她共渡尸山血海,会与她跋山涉水,会让她觉得温暖……的生生活人。
  然而,李睿却没想到,这才逃离出来的第一天,楚宁就任人来欺凌他们,而且是扒骨抽髓。
  “楚宁!”李睿直呼姓名,厉声道:“还记不记得,你把缴获账册交给我的那天,对我说过什么?”
  “记得。”楚宁看向李睿,默然半晌,回道:“我与你说的是‘公平’,公平的对待忠武军和昭义军,公平的分配劳作和食物,公平的对待每一个边民和难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