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求生记-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才可旺还嚷嚷着要把身上的光板皮衣也卖了呢,被志文制止了,那玩意儿保暖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防护。
待从土路回转官道,路上人群已是络绎不绝,有三五成群的汉子,不少穿着毡衣,都是志文他们一路而来卖出去的,双方有人相互还熟识,开口打着招呼。
有长长的马车或是人力推车排队而行,打头的是遮得严严实实的车厢,估计是外地客商,专程来蒲州贩物。
从河西过来的难民相比之下倒是少了。
一路跟着人潮,磨磨蹭蹭的,直到傍晚才到达蒲州城外。
马二早早地候在路边,见志文他们到了,迎上去低声道:“逃难之人不得入城,官府指定咱们到那里安歇。”说罢指了指官道旁边。
那是城墙外的一块区域,有两座小山包,靠近官道的那座已经搭了不少窝棚,较远的那座人较少,只在山脚稀稀拉拉地搭了些窝棚,总体来看,难民数量不多。
这样一比,他们这后来的两千号人,反倒成了这蒲州城外最大的一股难民。
再看蒲州城,高大巍峨,规模远胜之前见过的县城,城墙均包了砖,女墙后不时有士兵来往巡逻,城门口的士兵笠盔、战袄、身甲一应俱全,腰跨战刀,手持长枪,也不是县城门口那几个面黄肌瘦的老兵所能比拟的。
城墙下搭着一个草棚,不知是官府还是士绅正在施粥,难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一直到山脚。
施粥草棚那里突然喧哗起来,几个仆役端着锅,在另外几个人的护卫下,顺着城墙根儿往城门退去,边走边喊:“粥没了,粥没了!”
待他们在城门口消失不见,门口的士兵开始撵人,随后也退入城内,城楼上的士兵张弓搭箭,箭指下方,喝令人群后退,随着“吱吱呀呀”的声音响起,城门缓慢地合上了。
蒲州虽是州城,却并无护城河,也就没有吊桥什么的。
难民低声抱怨着,队伍瞬间散开。
行商们打头的豪华马车大都进了城,剩下的车马人手,或是隔着官道,在与难民们离得远远的地方扎营,或是绕城而行,另投他处。
穿着毡衣的汉子们似乎本就不想进城,城门口根本就没有他们的人,早顺着城墙远去了。
“大柱,大绶!”志文低声喊道。
“在,志哥!”
“在呢,志文。”
“带人先去把那座山下的人全部撵走,”志文指指较远的那座小山,“别伤人性命。”
城门尚未关闭之时,志文就想这样做了,只是顾忌官军干涉,这时候去撵人,他不信官军还会为难民出头,开门出来。
他打算多少先弄点芒硝就开始处理羊毛,不想有闲杂人等,那座山就归他们了。
一阵鬼哭狼嚎的声音响起,山脚的难民被可旺和定国带着人赶得四散而逃,城墙上的士兵只伸头看了看,就再无动静。
那些行商和脚夫们,只探头探脑地往这边看了一眼,就自顾自地做事儿了。
已经搭满了窝棚的这个山包,人数虽然不少,但见志文他们手持武器,凶蛮霸道,也是无人出头说话。
不多时,眼见清理得差不多了,志文这才带着人走向山脚。
。。。。。。
第二天一大早,吃罢早饭,志文就喊上孙大夫和八千,打算进城买药。
“咦?你什么时候比我还上心买药了?”孙大夫打趣道,八千已经把志文的那套说辞都转告给他了,知道志文急得是什么。
他和八千一样,对志文信任有加,相信志文没有私心,都是为了他们好,不过对于志文口中所说的严重后果,还是有点不太相信。
志文干笑两声,知道被孙大夫看破心思,也不搭话。
“起码换身行头吧,”孙大夫笑道,“就咱们现在这身,进得了城吗?”
志文低头一看,衣服虽然不脏,但破破烂烂的,能进去才怪。
“哥,我也要去。”却是囡囡突然跳了出来。
“小志哥,城里是不是有好多吃的?”才吃完的早饭,小英说着话还是咽了口口水。
妞妞倒是沉默不语,但是两只眼睛也是巴巴地看着志文。
“好,好,都去,都去。”志文没奈何道。
周围刚响起一阵欢呼,志文却幽幽地补了一句,“有衣服换的才去得了哦。”
可旺、定国和小林等人的脸就垮了下来,他们哪有什么像样的衣服换。
稍候,孙氏父子身穿蓝色儒衫,虽然洗的有些发白,但还过得去。
小英一家三口在张府干过活,也有几件装点门面的衣裳。
志文和囡囡穿的自然是逃难前在县城做的衣服,还好当时做得有些大,现在算是勉强合身。
妞妞本来没有什么好衣衫的,不过囡囡把她的另一套借给了他。
定国也穿着志文的第二套新衣,一脸兴奋地准备出发。
志文本想带可旺的,留定国在此他更放心,奈何可旺已经穿不了他的衣服了,只能留守,想来有李智在,应该不会出什么大事。
众人赶着唯一有篷的那辆马车,特意绕了圈路,待离城门好远了,才来到官道上。
第132章 蒲州买药()
进城之前,志文还担心士兵索要路引,谁知兵头见他们穿得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但也周正,还有辆马车,只按规矩收了他们的入城费就放他们进去了。
志文不知道,这路引制度自明代中叶就已名存实亡,蒲州此地商贾之风盛行,南来北往之人很多,哪里还会有人查看路引。
对于孙大夫来说,首要之事自然是买药,进城后找行人问了下路,大家就直奔最近的医馆而去。
“这位小哥。”进了医馆,孙大夫先朝伙计施了一礼,志文和八千跟在他身后,小英娘则带着三个丫头坐在门外的马车里,由小捷和定国守护,叽叽喳喳的声音不时响起。
“这位先生有礼了。”伙计见他身着儒衫,急忙还了一礼,“可是要看病?”
“小哥误会了,在下读书不成,现为一乡野大夫,来此是想买些药材的,不知与何人商谈啊?”
“失礼失礼,”伙计左手虚引,“请先进里间,我这就去请掌柜。”
“先生贵姓?”孙大夫刚坐定,掌柜的就跟着伙计到了。
“免贵姓孙,掌柜的如何称呼?”
“小可姓刘。”
“原来是刘掌柜,这是在下的子侄,带他们来见见市面,刘掌柜勿怪。”志文和八千还小,不能入座,都站在孙大夫身后。
“哪里哪里。”刘掌柜笑道。
一番寒暄后,孙大夫才说明来意,又要过笔墨,将所需药材一一列出。
不过片刻,几个伙计就将药材送入内室,请孙大夫过目。
志文看到没有芒硝,正想提醒时,孙大夫开口了,“哦,对了,刘掌柜,还要些芒硝,却是忘记写上去了。”
“小事而已,不知孙大夫具体要多少呢?”
“嗯,要得有些多,不知贵店能提供多少?”
“哦,这芒硝大寒通便,不知孙大夫要这许多何用?”
“说来惭愧,在下所在村镇,羊户众多,本人除了替人看病,呃。。。,还替众多牲畜看病。”说道这里,孙大夫脸上颇为惭愧。
志文在一旁看得啧啧赞叹,孙大夫为了名正言顺地多买些芒硝,也是拼了,这演技,杠杠滴。
“这两天不知为何,羊群大都实热积滞,我思来想去,这芒硝最为对症,所以。。。”
“哪里哪里,孙大夫医者仁心啊。”刘掌柜却是不以为意,这年头在乡村,光给人看病,怎么吃得饱饭。
“想来孙大夫也是听闻咱们解州芒硝的名气,特意前来求购的吧。”刘掌柜笑道。
“是极是极。”孙大夫顺口应道,解州?这不是蒲州吗。
“既如此,我这里还有百十来斤的芒硝,就都卖与你了。你看可好,孙大夫?”
“那就多谢了。”
“刘掌柜,蒲州不是有盐湖吗?怎么我没见到呢?”却是志文故作天真地插话了,他一大早起床,还没吃饭,就爬到山顶四处张望,哪里有什么湖啊。
刘掌柜闻言呵呵笑了,手拈胡须,还未答话,旁边的一个伙计忍不住说道:“这位小公子,你有所不知,解州才有盐湖,咱们蒲州离盐湖还有几十里地呢,你怎么看得到。”
“哦,愿闻其详。”孙大夫也是不知。
伙计见刘掌柜微微点头,当即把解州和盐湖的情况大致介绍了下。
蒲州、解州相距甚近,但盐湖紧挨解州,这一带春秋时称“盐邑”,战国时叫“盐氏”,汉代改称“司盐城”、“盐监城”,因前朝各代大都归于河东郡或河东道的治下,也叫河东,乃是关羽故里。
北元末期,在州治解州旁,延盐湖筑城,先叫“凤凰城”,后因河东都转运盐使司驻于此,除户籍归州府,其他一应事务,全由转运盐使司管理,故又称“运城”,因盐运而设城,大明仅此一处。
“所以,你们哪怕是到了解州,也是看不见湖的,都被围起来了。”伙计最后说道。
“那盐湖怎么还能出芒硝呢?”八千也问话了,他对此是真心不解。
“嘿嘿,那就是老天爷赏咱们饭吃了。”刘掌柜笑道,接着赞叹,“不过,要不是几十年前出了个周家,咱们河东人也不知道,盐湖居然还能出芒硝。”
“刘掌柜,咱们芒硝买的多,到运城买的话,会不会便宜点呢?”八千想一次把芒硝买够,实在忍不住就问了出来。
孙大夫狠狠瞪了八千一眼,“刘掌柜,犬子年幼无知,还望海涵。”哪有当着别人的面说要另找其他地方买的。
刘掌柜大度地笑了,“无妨,实话告诉你们,这大宗的芒硝,基本都被人定完了,你们身为外乡人,贸然前去,是买不到的。”
从刘掌柜那儿出来后,大家又跑了两家医馆,一间药铺,都是以给牛马羊等牲畜治病为借口,把人家的芒硝全都买完了,当然,其他药材就没有买了,用不上那么多。
最后一算,总共买了两百多斤的芒硝,志文偷偷与八千合计了一下,怎么也能处理两三千斤的羊毛了,遂暂且作罢。
时值正午,大家都饿了,小英更是嚷嚷着要吃好吃的,可志文把大家领到一家大酒楼前时,她却有些怂了,怯怯地不敢进。
“小志,要不咱们找个小店,随便吃点吧。”小英娘提议。
其他人包括孙大夫也纷纷附和,大家都是穷怕了的人,把钱粮看得很重。
“那哪儿成,好不容易进了城,只管敞开肚皮吃,放心,钱不是问题。走,小英,进去吃饭。”志文诱惑着小英,那么多银两都发黑了,再不用也不知还能不能用掉。
最终大家拗不过志文,都跟着进去了。
“老板,买单。”等吃得差不多的时候,志文习惯性地喊了一嗓子。
店小二走到他旁边,“这位小公子,你是要结账吗?”
志文恍然,这是明代啊,买什么单,“是,结账。对了,我们吃的这道主食叫什么?”
“北相羊肉胡卜。”店小二耐心回答。
“再给我们做二十份,打。。。”志文生生把“包”字咽了回去,“装进食盒,我们要带走。”
“好嘞。”
蒲州因为靠近盐湖,菜的味道偏咸,又属晋西,还爱酸,志文不是太喜欢,不过吃了大半年的各种野菜、杂粮,只偶而吃回鲤鱼打打牙祭,这顿换成酒楼里的各种招牌菜,还是吃得很爽的,没见大伙儿把盘子都吃得干干净净的么。
尤其这个北相羊肉胡卜,将烙熟的白面薄饼切成丝,加鲜羊肉汤煮烩,再调以香油、葱花、花椒、晋西老陈醋等调料,羊肉鲜嫩汤醇厚,面饼又有嚼头,确实美味。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志文不由得想到,让店家多做几份,带回去给大家尝尝。
第133章 做新衣()
“慢点儿吃,大柱,不够还有。”志文对正在狼吞虎咽地吃着北相羊肉胡卜的可旺说。
带回来的二十份北相羊肉胡卜大都让可旺和小林他们分了,其他人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没办法,就算再打包一百份估计也不够这帮孤儿分的,再说酒楼恐怕也做不出这么多吧。
“志文,”可旺一连吃了五份,才心满意足地放下食盒,“啥时候也带我进城看看呗。”
“等你有了新衣服再说。”志文故意逗他。
可旺仄仄地没有说话,这城外,就是有钱他也弄不到新衣服啊。
一旁的小捷不忍心了,“大柱,新衣服马上就有了,小志专门请了个衣铺师傅,明天来给大家量尺寸。”
“真的?”可旺眼睛亮了。
“那还有假,”小英撇撇嘴,“不光你有,你和定国哥的手下都有。”
可旺见志文笑嘻嘻地看着他,没有否认,这才信了,不禁嘿嘿嘿地笑出声来。
中午在酒楼吃完饭后,志文就带着大家找了间衣铺,本来是想给现场几人都添置几套衣服的,孙大夫和小英娘却坚决不要,连带着八千、小捷和小英也不敢要。
没奈何,只好给定国买了两套衣衫,铺子里还正好有合他尺寸的成衣,这下好了,连等都不用等。至于志文和囡囡,都有两套了,自然也就没有再买。
本着一事不烦二主的想法,志文原想请这家衣铺把可旺、李智还有那一百多个孤儿的衣服都做了,老板初时听到这么大笔买卖,乐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
谁知他听到要出城去难民堆里给人量尺寸后,当即变了卦,连连摇头,说什么也不接这单活儿。
随后他们又跑了几家衣铺,情况都差不多,生意是要做的,不过要出城给难民量尺寸,那就算了。
看来都不愿意和难民打交道,哪怕志文表示愿意交付一笔订金。
最后好不容易在一条僻静的小巷里找到一个衣铺,店小人少,就掌柜带着个小伙计,内里布置倒挺精致,挂在外的几件成衣质量也不错。
掌柜的姓宋,在听了志文他们的要求,又见到五十两银子的订金后,稍稍犹豫了下,咬咬牙答应了。
说起来蒲州这里物价还算稳定,将近三百套的衣衫(每人两套),连布带人工,居然只花了一百两银子。
“明天一早,你和大绶带着人,到城门口去接宋掌柜。”志文吩咐道,虽说宋掌柜没有提这个要求,可志文知道他心里还是有些犯怵,难民们穷得狠了,什么事儿做不出来。
“哎。”可旺爽快地答应了。
。。。。。。
第二天下午,眼看就要入冬了,宋掌柜满脸油汗地还在忙碌着,不知他从哪儿找了几个小厮,加上他总共八个人,一大早就出城给志文他们的人量尺寸。
忙到现在,总算是把大部分人都给量完了,开始给可旺和小林他们量,这是志文的意思,先把孤儿们的量完,好安他们的心。
“咦!”正在给可旺量腰的宋掌柜低低地发出一声惊呼,“这位小兄弟,你身上这件衣服不错啊。”说完用手摸了摸可旺身上的那件毛衣。
“叫俺可旺就成,”大柱憨笑,“那是当然,志文弄出来的东西,还能差得了。”
“志文?是郑小兄吧。”宋掌柜问道,又拈起毛衣嗅了嗅,“这是羊毛?怎么一点儿膻味都没有。啧啧,真软,想必很暖和吧。”
可旺神情得意,笑而不语。
宋掌柜四周看了看,“哟,这衣服你们都有啊。”
之前都是给孤儿们量,宋掌柜没见到毛衣,最后剩下的这些都是核心之人,自然人人都有。
说话间,宋掌柜已经手脚麻利地把可旺的尺寸量好了,笑容可掬地来到志文身边,昨天那五十两订金可是志文掏出来的,他认定这小孩才是金主。
“郑小兄,这衣服真是你做的?”
“别听可旺瞎说,纺线织衣都是宋婶儿带着几个妹妹和其他婶子做的,我哪有什么功劳。”实情就是如此,他只和八千处理羊毛,宋掌柜问的可是毛衣是谁做的。
“呵呵,”宋掌柜见他故意曲解自己问话的意思,也不在意,秘密嘛,谁会轻易承认,他理解,“那这衣服还有没有了?能不能找件给我看看?”
“倒是还有,你等会儿啊。”志文转头朝着李智喊道,“老李,去拿件毛衣来给宋掌柜掌掌眼。”
刚被一个小厮量完尺寸的李智应了一声,拿毛衣去了。
“毛衣?”宋掌柜喃喃自语,“倒是衣如其名,可不就是用羊毛做的衣服嘛。”
“来,宋掌柜,您瞅瞅。”这边李智已经把一件毛衣递到了他眼前。
“多谢多谢。”宋掌柜一只手接过毛衣,另一只手小心翼翼而又温柔地抚摸着,又将鼻子凑上去,深深地吸了几口气,“好料,好料啊,羊毛怎能如此轻呢?”
或许是毛衣给他的震撼太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