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家乐-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卤藕啊,你和小狐狸都爱吃的,奶奶最近又创新了卤料,也不知道别个喜不喜欢,这藕田里的藕太多了,现在一年四季都有……“
  “奶奶寻思着要不要在家里养几只大白鹅,大白鹅漂亮,还有咱家的鸡和鸭——”
  一听到沈奶奶提起“鸡”这个词,沈舟诚感觉到他怀里的小狐狸整只狐都僵硬了。
  小狐狸陛下已经明白了“买”和“卖”的意思。
  它的后宫佳丽三千鸡,无论卖出哪一只它都无比心疼。
  沈舟诚以手掩唇,偷偷笑了,“奶奶,咱还是把家里的鸡藏好,只卖土鸡蛋算了。”
  小狐狸一听他这么一说,整只狐眼睛都亮了,僵硬的身躯重新变得软趴趴。
  沈奶奶瞥了一眼他怀里的那小白团,若有所思地摇了摇头。
  村里人一部分带着热烈的情绪讨论,但是仍然有几个不看好的,第一个就要数辈分大的王昌大爷,这个王大爷看不惯王村长,以前他自认为自个儿在村里很有分量,是个小领头人,就想号召村里人修路,结果号召力太差,灰溜溜的作罢了,后来这事却让王村长办下来了,他觉得自己的面子没地方搁,心里一直不舒服。
  他就想看王长喜的笑话。
  在一个村民家里喝醉了酒,就在宴席上开始骂骂咧咧了:“那个王长喜,脑袋是歪的,屁股也是歪的,他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还不知道?他这哪是一心一意想着为村里发展?他就是为了自己的政绩,乱七八糟,我们这村子,搞什么旅游,谁愿意来旅游?”
  “我看他就是拿着县里给的资源乱搞……我是绝对不会参加他们这个破乡村旅游的。”
  “他那点破东西能搞起来旅游,他能搞起来我王昌的脑袋给他砍下来当球踢。”
  王昌大爷这句话说出去的第二天,仿佛老天爷给了他吉兆,听到县里的消息说,他们清泉村的乡村旅游团的广告在本县旅游大群里宣传好几天了,依旧组不起一个三十人的团。
  众游旅游社的谷平县门店负责人叫做邵木林,他手底下有几个五百人的大群,都是经常来参加他们旅游社的顾客,平日里什么旅游宣传,就每天发在大群里和朋友圈。
  如今这条去清泉村的线路,一天来回,团费一百二,这价钱说句实话是有点贵了,这团去的地方,还是谷平县本地的清泉村,他们群里全是本县人,谁不知道谁啊。
  “这清泉村,没听说过,还成旅游地方了?就看花啊,也没什么意思。”
  “我知道我知道,这地方挺穷的,去年朋友家里老人去世的时候去过,破破烂烂的,哪有什么景点。”
  “不去不去,没意思,咱报临水古镇的三日游……”
  “自驾游我都不去这种地方,兴柳庄的荷花看腻了。”
  ……
  负责人邵木林很不好意思地回复了王村长,“没办法,广告发了好几天,就是没几个报名的,组不起团啊。”
  王村长叹了口气,“能不能再帮我推几天……”
  组不起团的消息传到村里后,那些不看好的人就更是要过来泼冷水,“就说不要乱搞这些东西吧,咱们村里这穷乡僻壤,谁愿意过来?浪费金钱,浪费时间,你们搞的那个小花海也没有什么噱头,别的地方更漂亮。”
  “沈家那几亩荷花漂亮是漂亮,可是咱县里搞夏天看荷花的好几个地方呢,人家每年都看腻了。”
  “就是……”
  王村长站在村委办公室,长吁短叹,来回踱步,忙了一年,这下二万五千里长征只差最后一步,难道就走不下去了吗?明明他们地方挺好的呀,怎么会没人来呢?
  要不还是想想其他的办法?
  或者,把价格再降低一点?先赔本把人叫过来,赚些人气?可要是降了人家也不来,或是来了一次就扫兴而归怎么办?要是价格低了,白忙活一场,什么钱都赚不到怎么办?
  各种忧虑压在他的胸口。
  王村长早已被外人的议论纷纷说的失去了自信,他拿着手机犹豫不决,想给邵木林打电话,想跟他说把团费再打个八折,不,七折……但他始终拿着电话,却还没有打出去。
  他自己的手机骤然响了——
  把王村长吓了一跳,他赶紧看屏幕,原来是永南市的旅行社负责人蒋丽娟,“……市里这边截止到今天组成了3个团,每个团是35人,两个团周六大巴车从市里开过来……”
  “你们那边看看,早点准备好接待游客。”
  ……
  王村长接完电话后,笑得牙不见眼,实在是没想到呀,本来不抱有希望的市里,反而给了他一个大惊喜,他原本还把希望全寄托在县里的旅行社,谁知结果竟然是这样。
  因为市里人对他们村陌生,而且沈舟诚给配的图还挺好看的,想到周末两天没地方去,有不少闲人选择市里周边的周边游,加上清泉村又不算远,一天可以来回,正好打发时间。
  再说对于市里面的人来说,其他周边的地方都玩腻了,这会儿有个新的去处,很多人都愿意报名,就算不好玩也没关系,也不过浪费一百块钱罢了,周末去吃个海底捞都不止一百块。
  一些家长们寻思着,自家孩子从小在市里长大,去乡村里玩一圈接触自然风光长长见识,看看禾苗稻田怎么长大的也好哇,于是,市里那边人的报团积极性还不错。
  王村长赶紧把这消息给传到村里去,“别担心了,别担心了,咱村里的旅游事业要开张了,幸好去年咱们把路修的宽,大巴车能开进来,老学校那边操场你们周末不准给我去晒东西啊,要给人停车用的,两个大巴车呢。”
  村长说的老学校指的是村子里以前的小学旧址,沈舟诚小学还在那读过,前几年撤销了一大批乡村小学,他们村的也给撤了,把学生们都赶去镇上中心校读书,然而撤了之后又发现行不通,近几年似乎又说要留乡村小学,一二三年级在村里读,四五六年级才去镇上,然而他们村太穷,学生也少,这村里的小学也就没恢复。
  学校的旧址变成了村民们晒谷子的地方。
  星期五的傍晚,沈舟诚带着小狐狸去竹林,在它炯炯有神的黑亮狐狸眼下,把山上放养的后宫佳丽鸡们全都迁到更深处的林子里,保证明天来旅游的客人一只都发现不了。
  小狐狸守着沈舟诚圈了地方,画了阵法,它整只狐狸这才安心下来。
  沈舟诚捏了捏趴在他肩膀上小狐狸软软的前爪,摇了摇小爪子,“这下放心了吧。”
  小狐狸满意地在他脸上舔了一下。
  沈舟诚被它的小舌头弄得有些痒,抬手揉了揉被它舔过的地方,“不准随便乱舔,蹭了蹭就行了。”
  “你说你整天趴我肩膀上,我会不会变成高低肩啊,要不你均匀一点,一三五趴左边,二四六待右边,星期天给你民主自由选择的权利,你想趴哪边都成,怎么样?”
  回应给他的是算数一脑懵小白团毫不留情的一巴掌。
  请讲狐话!
  周六前往清泉村的旅行团八点在市火车站附近集合,大巴车八点十分出发,随车导游蒋鹏拿着名单站在车门口,指引着不断到来的游客上车,“座位是已经排好了的,不要着急也不要抢座位,座位顺序就是你的报名序号,报名早的在前面,大家先了解自己的座位号再上车……”

  ☆、第30章 村草

  导游蒋鹏点清了人数; 大巴车准备出发; 蒋鹏拿着话筒站在车前讲解这次的旅行注意事项,车上吵吵闹闹的,他按照惯例寒暄说完了后就坐在导游专座上休息。
  大巴车上一共三十五名报名游客; 车上以中年妇女为主; 还有几个零星老大叔和两对年轻夫妻,带着两三个小孩。
  大叔们虽然人少,但却是个个大嗓门; 说起自己上次去哪里哪里旅游的时候又怎么怎么样,全车人都能听清他一个人讲话。
  到了十点半,大巴车还没到地点; 已经坐了两个小时车的旅客们开始不耐烦了; “还有多久才到啊?”
  车上的小孩子更是坐腻了,嚷嚷着要下车。
  导游只好请人唱了几首歌; 烘托了车上的气氛; 缓解大家疲惫不耐的的情绪; 等到了十点四十五的时候,导游蒋鹏站起来,拿起话筒和车里的人说起了今天中午团餐的事情; “之前交的团费不包含今天中午的团餐; 所以中午大家自行解决; 当然这里也可以预定他们当地的农家菜; 十个人一桌; 特别丰盛; 保准吃得好……35元的餐费,自愿报名,不强迫,我这边统一了报名人数就打电话让那边开始准备午饭,我们去了菜准备肯定是来不及的……”
  套路,又是套路,习惯了经常报团旅游的老阿姨们早已明白了旅行社的套路。
  车上开始了窃窃私语声:“35元一个人的餐费,太贵了吧?”
  “比我们上次去夏西山还贵五块钱。”
  “你吃吗?”
  “我自己带了面包,不吃他的。“
  ……
  “出来旅游总得花点钱的,我要去尝尝他们这边的农家菜,我交钱。”怕麻烦的大叔们最积极,对于他们来说,不吃饭哪里顶得了饿,根本不用多考虑。
  带小孩子的夫妻也报名,他们总不能饿着孩子。
  导游蒋鹏收完了餐费,他们这一车一共是十二个人,周六有两个团,两个大巴车一前一后,另一车报了十八个人,刚好三十个人,三桌菜,他打电话跟清泉村那边联系了,“帮忙准备三十个人份的……”
  最开始嚷嚷的那个大叔耳朵尖,“哇,隔壁十八个人,看来他们那车导游比较给力。”
  十一点十分,开了三小时的旅游大巴车终于停了,她们到了清泉村附近的嘉安谷,在车上就能看到那一片茂密开放着的花海,许多种类的花儿争相开放,在日光下,谷里的场景显得格外好看。
  导游说能在这玩三十分钟,三十分钟后集合,坐了大半天车的人终于可以下来望风,三三两两打着伞,在一众花丛里拍照嬉戏,有些个手巧的,偷偷摘了花编作花环戴在头顶。
  快到十二点,太阳越来越大,在小花海里玩了半天后,所有人又累又饿,集合重新上车去吃午饭。
  “坐了两三个小时车,就看了这么个东西,有点亏啊,下午还有什么行程?”
  “下午还有个荷花。”
  “又是花啊?没意思……”
  团队吃饭的地方,被安排在清泉村老学校附近,搭了几个复古的小凉棚,还有几十张竹凳摆在凉棚下面,供游客休息,团里的一个大叔拿起那做工精致的小竹凳,忍不住夸起来了,“这凳子做得漂亮。”
  这凳子是王飞宇做的,也就是帮沈舟诚看鱼塘的一个小伙子,也不知道他居然还有这种编织天赋,沈舟诚请他帮忙用山上的竹子,带着其他人做了几十个小竹凳。
  导游早就听他们说了竹凳的事情,“这竹凳五十块一个,喜欢可以买一个带回去。”
  一提到钱的事情,大叔也默不作声了。
  “刚刚交了餐费的坐过来来,准备吃饭了……”两个导游拿着名单念刚刚报名的人名字,安排好他们在长桌前坐下。
  沈奶奶今天也出来帮忙,她笑眯眯地跟王春燕端了几碗莲子羹出来,一碗一碗给客人们摆好,“今天太阳大,都累了吧,饭菜等会儿才好,先吃碗银耳莲子羹解解渴吧。”
  “因为你们是咱村里第一批客人,这碗莲子汤是我孙子送的。”
  “谢谢奶奶您啊。”
  因为听说是送的,在座的三十来人也没有多在意,等到莲子羹端到面前来,他们才发现眼前这碗莲子羹清新诱人,那碗琥珀色的银耳莲子羹整碗都是料,熬得极其浓稠,软糯黏腻的银耳,清香的莲子之间点缀着鲜红的红枣和桃胶,极其刺激人的食欲。
  一勺子先尝一口,一股清甜解渴的甘霖在唇齿间化开,冰凉的汁水甜而不腻,带给人的感受仿佛是大漠中迷途的旅人喝到的第一口甘泉,能化解满身的疲惫,带给人无穷的希望。
  咬开软糯的莲子,浓烈的莲香在嘴里绽开,仿佛面前感受到了一股夹着荷香的风吹拂在脸上,再细细品尝一下,那香气却又不见了。
  一碗莲子羹几口就喝完了,喝完了之后所有人都不觉得满足,“这莲子羹味道好喝啊,还有没有?”
  “好甜好甜好舒服,奶奶,你们村里的水可真好啊。”
  “能不能再喝一碗?”
  柳一纺这次带着十四岁的大女儿出来游玩,她一向节省,本来是不想吃这个35的团餐,结果菜还没吃到,先喝了这一碗莲子羹,她就觉得赚了,“咱们今天这个餐费交的值。”
  她这一感叹出来,其他人都纷纷赞同,“值得,值得啊。”
  旁边凉棚里零零散散休憩着的游客看他们那边吃得热闹,拿着手机正在玩消消乐的蒋碗忍不住在心里嘀咕,“不就是免费送点普通的甜品嘛,至于反应那么大。”
  蒋碗经常报团出去旅游,对团队里的团餐敬谢不敏,上次去某个海岛一周游的团餐,吃得她脸都绿了,对于这种东西,能不吃她就不吃。
  她咬了一口手里的面包,继续玩自己的开心消消乐。
  然而一阵让人无法抵抗的菜香源源不断地飘进她的鼻尖,原来是那边已经开始上菜了,浓香的炒菜香气不断涌入鼻尖,蒋碗忍不住吞咽了好几口唾沫,连手上还未闯关成功的游戏也半点吸引不到她了。
  为什么这饭菜这么香?
  她忍不住站起来去看他们桌上正在吃的美食,也不过就是些普通的东西,什么番茄炒蛋,茄子,苦瓜豆角,还有清蒸鱼,那种鱼肯定又腥又难吃,还有青椒藕片,颜色倒是挺好看的……
  身体比心更加诚实,她好想吃啊!
  蒋碗的肚子咕噜噜的叫唤了起来,手中的面包像是冰冷的石头一样难以下咽,在这浓烈的菜香中,口中面包廉价的糖精味道更加突出,让她唇舌发苦,更别提那些人嘴上说的话,更叫她难以下咽。
  “太好吃了,果然这农家菜好吃,这茄子我才夹了一筷子,居然就没有了,你们这些人手脚太快!”
  “我还在想我孩子刚喝了一碗甜品吃不下饭了,没想到宝贝儿胃口这么好,要是他平时在家里吃饭有这么乖就好了。”
  “你们村这边的水好啊,熬出来的汤好喝……”
  ……
  蒋碗忍耐不下去了,她发现很多跟她一样没有订团餐的都忍耐不下去了,已经开始有人找导游,“现在交钱能不能让他们重新给我们烧一桌菜?”
  正在啃泡面的导游蒋鹏同样觉得这次带团是生理和心理上同样的折磨,他也是第一次来清泉村,人家那边问他中午要不要一起吃,他想都不想就拒绝了,团餐哪有泡面好吃……
  结果,手上的泡面怎么这么没滋没味呢?亏你丫还是老坛酸菜,一股塑料味。
  一边吃塑料味泡面,内心泪流满面的导游蒋鹏无奈对那些人道:“现在烧也来不及了,下午还要走行程。”
  结果团队里面议论纷纷,“下午的行程我不走了,肚子饿还走什么,反正我要吃到这个农家菜。”
  “就是就是,炒几个素菜又不耽搁时间,快点快点,现在去还来得及。”
  那边一脸幸福在吃饭的听他们这么一说,也有意见了,“凭什么要耽误下午的行程啊,你们不去,我们还要去。”
  “就是,谁叫你们刚刚不报名的。”
  ……
  一时之间,两个团里面的人吵成一锅粥,没办法了,两个导游只好又商量了一下,跟厨房那边说加紧再烧几个菜,而那边正吃着的两桌也是说要加菜。
  “我们这桌茄子和番茄炒蛋再来一份……”
  苦逼导游连忙拿笔和本子记要求,没办法,本市人独立成团,他们都是做的熟人生意,旅行团回头客多,不满足这群磨人小妖精的要求,影响口碑。
  沈奶奶看见导游又是忙着应付游客,又是苦逼跟司机们一起啃泡面,她就叫人端了几碗莲子羹出来给他们。
  蒋碗看见了,忍不住问:“莲子羹还有吗?”
  “没了,就锅底这几碗了。”
  沈奶奶见这些人也的确等菜等的难受,想起昨天晚上做了一大锅卤藕还放在盆里呢,早上忙起来的时候又忘了,赶紧打电话叫沈舟诚送过来。
  沈舟诚领着小狐狸过来,原本他下午就是要带着游客去藕田还有竹林里参观,把带来的卤藕分装了后,每一桌都放一盘,沈奶奶道:“凉菜,吃点垫垫肚子。”
  饿极了的人闻着什么都香。沈奶奶卤藕的手艺的确不错,做出来的藕片极其入味,那一股香麻深入到每一寸软糯的藕片里,吃起来是一种别样享受,嚼起来后的后劲更让人迷恋。
  “这藕片一吃更叫人胃口大开了。”
  “比那鸭脖店里的藕片好吃,奶奶啊,可以找您买几斤吗?”
  “可以可以,我们村里的蔬菜也卖,要是喜欢中午这农家菜,晚上也可以带几斤咱村的菜回去……”
  ……
  沈舟诚到这里前,他已经带着小狐狸吃过饭了,作为他们村的“村草”,被抓壮丁似的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