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轮回闯末世-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梅长苏自请去刑部天牢说服谢玉认罪,誉王同意了。

    宁凡醒来的时候,梅长苏正好去了刑部天牢了,同时有靖王与夏冬暗中相随。

    靖王是想知道谢玉是怎么搞出赤焰之案的。

    夏冬则是梅长苏让江左盟中轻功最好的飞流去悬镜司通知的,梅长苏让飞流带给夏冬一个纸条,纸条上只有一句话:

    想知道聂锋死亡的真相,就跟我来刑部天牢。

    就这么一句话,让闭门思过的夏冬偷偷溜出了戒备森严的悬镜司,来到了刑部天牢。

    这些就是黎纲告诉宁凡的所有朝野局势,另外还有梅长苏近期的计划,十三先生和宫羽用妙音坊的力量拔除秦般若红袖招的滑族力量。

    说一些朝野局势,并不奇怪;可是黎纲说出梅长苏的近期计划,他自己是不敢的,也是不可能的,除非得到了梅长苏的吩咐。

    宁凡感觉梅长苏这是在培养自己,应该是想,万一他没有撑到胜利的那天,让自己接他的班。

    真正的智者对自己都有绝对的信心,他认为自己一定能够完成自己的心愿;但是,真正的智者同样会留下后手,提防一切可能的意外!

    无疑,梅长苏就是一个真正的智者,而宁凡就是他留下的一个后手!

    经过这么多次的舍命相救,以及宁凡的背景调查,还有宁凡本身能力的观测,梅长苏做出了这个决定,他相信宁凡一定会看出来的。

    而宁凡也确确实实的看出来了,受到古今中外各种权谋争斗的信息冲击,宁凡要看不出来才怪了,白瞎了穿越者的身份。

    结合依旧记得的原剧情以及平日里所见的梅长苏行事方法,宁凡觉得梅长苏应该会使用离间计。

    梅长苏回来之后,谈话间也证明了这一点。

    梅长苏进入刑部天牢后,先是使用了激将。

    直言谢玉笨,而夏江,才是真正的聪明人;并分析到,夏江肯定会先承若保住他的性命,让他不要乱说,闭紧嘴巴。

    这就给了夏江足够的时间去斡旋此事,夏江不再有被攀咬的危险。

    但是以夏江的为人,只会相信死人才能保守秘密。

    死罪改判流放之后,谢玉除了天牢的大门,便是一步步地走向死亡。

    毕竟,金陵城到流放之地,路途太过遥远,又有什么样的意外不会发生呢?

    谢玉改判了流放之罪,保住了性命,夏江完成了自己的承若;至于流放的路上,发生了什么意外,谁也不好说。

    在刑部天牢里的谢玉,会引起满朝文武的关注,都担心他会攀咬谁。

    而踏出刑部天牢,走向流放之地的谢玉,没有人会关心,一个低贱的流放犯人,谁会注意他的死活?

    忙着争抢谢玉倒台后留下的势力和权力的空缺都来不及呢。

    谢玉虽然知道梅长苏说的很对,但他还是选择相信夏江,他只有这最后一丝希望了;不去相信曾经合作的盟友,而去相信眼前这个亲手将他送入刑部天牢的人?

    梅长苏却说,谢玉是死是活,对他来说无关紧要,因为他是帮誉王做事的,只要谢玉没了势力,权力,以及对誉王的威胁,就可以了。

    他来,只是想要抓住一些夏江的把柄,这种人物的把柄,谁知道什么时候会用到呢?

    并且告诉谢玉,他掐死了谢玉最后的希望。

    誉王已经去了悬镜司,找夏江核对案情,说明卓鼎风招供谢玉杀的那些人有一些是为夏江杀得,谢玉本来已经认罪了。

    但是悬镜司首尊夏江回到金陵,在刑部天牢见了谢玉一面之后,他又翻供了。

    夏江现在对谢玉早已不信任了。

    谢玉在一番疯狂发泄之后,向梅长苏低了头,因为他已经没有了退路,而他还想活着。

    活着,一切皆有可能;死了,一切皆休。

    谢玉向梅长苏坦白了刺杀李重心的原因与动机。

    原来,十三年前,能够模仿别人笔迹的李重心替夏江伪造了聂锋的求救信,信中写到:赤焰军主帅林燮谋逆,为灭口,驱吾入死地,望救。

    后谢玉带军前去,杀了毫不知情的前锋大将聂锋,只带回半边残尸。

    当时,夏江怕被徒儿夏冬知晓,暗示谢玉杀掉李重心全家。

    谢玉隔壁的囚室里,被梅长苏请来的靖王和夏冬将一切听得清清楚楚。

    连聂锋的求救信这个源头都是假的!得知赤焰叛逆的真相,三人心情都很复杂。

    夏冬对靖王说了声对不起,踉踉跄跄而去,无限悔恨的来到丈夫聂锋的墓前。

    靖王心情沉重,虽然不是进宫的日子,却特别想见母亲。他来到静妃面前,忍不住流着泪说:“我想小殊了。”

    梅长苏从狱中回来,就不言不语,一直静坐,虽然已经有了一些猜测,但是他没想到真相竟然是这样!

    良久,靖王从密道中来见梅长苏。他一腔义愤,要利用这个翔实的线索,将冤案查个水落石出,为祁王和林家平反正名。

    梅长苏却淡然表示:这桩逆案的根本原因是梁帝猜忌祁王谋反,有意为之。即便查到真相,也是沉冤莫白。

    而且,这样做太急躁了,很容易弄巧成拙,他身为赤焰军幸存的一份子,又肩负少帅林殊的遗命,不可鲁莽,必须有极大的把握才能去做。

    靖王听了梅长苏的话,沉默不语。

    是啊,身为赤焰遗民,应该是最着急平反冤案的梅长苏都没有这样急躁,鲁莽;他也应该稳扎稳打,完成小殊的遗愿。

    这时,宫中突然传来太皇太后的大丧音,二人没有了交谈的心情,告辞各自离开。

    返回苏宅后,梅长苏想起太奶奶对他的诸般关爱,一时悲痛至极,竟然吐血昏了过去。

    (本章完)

第41章 临危受命() 
当宫中传来太皇太后大丧音的时候,宁凡就知道不好。

    果然,梅长苏从密道出来不久,便吐血昏迷了。

    但是这种事,宁凡又不好劝,毕竟是至亲之人逝世,悲痛是难免的。

    急忙叫来晏大夫诊治。

    梅长苏毕竟心中有事,在潜意识的影响下还是醒转过来。

    一醒过来便是披麻戴孝,既然以他现在梅长苏的身份,不能去太皇太后灵前守着,那就在苏宅守灵。

    礼不可废,更不能忘记太皇太后对自己的关爱。

    而在宫中,太皇太后灵前,诸位皇子为太皇太后守灵,依礼制,三十天孝礼期内,所有皇子都必须留在孝殿,叩拜哭祭,不得进食。

    其他皇子锦衣玉食,奢靡享受惯了,哪受得了这个苦;一个个寻机偷懒,更是偷偷带了点心在吃,太子和誉王也不能免俗,甚至更是出格。

    唯独靖王例外,身姿挺拔,形容坚毅,严守孝礼,诚心祭拜,即便是跪着,也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威势。

    万事就怕比对,皇子们分开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感觉,誉王和太子也还不错,可是这么聚首一对比,满朝文武顿时觉得,好像只有靖王拥有天家风范。

    各位皇子的品的优劣具显,被各位朝臣记在了心里,一天的守灵结束后更是议论纷纷。

    梁帝自然也听到了风声,虽然对靖王萧景琰执拗的性格很不满意,但是这种为皇族颜面增光的事,让他很是高兴,对靖王也越发看好。

    高湛自然明了梁帝的心思,对靖王的威仪也很吃惊,虽然他已经暗自决定帮助靖王,但毕竟一切还没有尘埃落定,孰胜孰败还不好说。

    如今,又仔细思量一番,决定加大力度,支持靖王。

    以众位皇子的的性情来看。

    若是太子或者誉王登基,他高湛别说继续在宫里占有********的职位了,是生是死,都还不好说。

    而若是靖王登基,以他的性情,高湛虽然也不一定继续担任********,但性命肯定是有保障的。

    选择谁,就很明显了。

    身为梁帝的贴身内监,高湛知道,梁帝的时间,不多了。

    他必须选择一位皇子了,而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靖王都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对象。

    于是,高湛做了一个决定,对梁帝道:

    “陛下,今日是静妃娘娘的生辰,陛下要不要去芷萝宫看看。”

    声音平缓自然,仿佛是是为了梁帝分忧,让梁帝能在太皇太后的国丧期间冲冲喜,不要太过悲伤,保重龙体安康。

    梁帝道:

    “静妃入宫这么多年,朕却从没听过她办过生辰,委屈她了。”

    “若是皇后和越贵妃,怕是早就闹得人尽皆知了。”

    “静妃性子温婉,待人宽厚,这么多年了,不争不闹,是应该去看看。”

    随即摆驾芷萝宫。

    苏宅内。

    霓凰郡主得到国丧的消息,从云南赶了回来,祭拜过太皇太后之后,担忧梅长苏悲伤过度,飞马直奔苏宅。

    梅长苏在穆霓凰来了之后,终于放开了心防,将一腔悲痛尽数倾诉给穆霓凰,心情稍稍平复一点。

    穆霓凰看到梅长苏这个样子,很不放心,于是决定奏请梁帝为太皇太后守灵一年,这样既能够离得梅长苏近一点,又不引起梁帝的猜忌,还能断绝靖王守灵的可能。

    霓凰郡主离开后,梅长苏知道自己的身体十分虚弱,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要卧床,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了。

    便找来宁凡,面授机宜,并通知黎纲,甄平等人,说明自己昏迷期间一切听从宁凡的安排,自己已经把一切都嘱咐宁凡了。

    梅长苏选择宁凡不是没有道理的,当初宁凡提议拉拢夏冬,以及搞好与靖王的内部团结,梅长苏就很看好他,选择他作为自己的后手。

    聂锋虽然没有找到,江左盟的弟兄和靖王府的家将府兵还在一起去找寻,但是拉拢夏冬,已经做到了。

    而且与靖王搞好内部团结之后,君臣相宜,许多事情都好办了许多。

    这些都是宁凡的功劳,更不要说,宁凡舍身相救了梅长苏多次,还为此受伤昏迷三天;还有为了穆霓凰招亲的事自伤内腑,休养了三个月。

    另外宁凡精通易容术,身材也与梅长苏差不多,不得已之下,还可以易容成梅长苏,方便行事。

    宁凡对自己的临危受命,还是松了一口气的,系统掌控者还有不到八个月就能发现这个世界了,时间不多了;梅长苏如果没有这样吩咐,他或许可能要采取强制措施了。

    现在,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金陵城外。

    谢玉离京前往流放地,景睿、谢弼陪莅阳长公主前来送行。

    谢玉按梅长苏所嘱将自己掌握的秘密在众目睽睽之下写了出来,由莅阳贴身保管。他若一死,手稿就会成为铁证,如此一来夏江便不敢对他动手。

    夏冬含愤前来,意欲手刃仇人,景睿见势不对,挡在谢玉面前。夏冬冷嘲热讽,锋芒毕露,令谢玉惊惧交加。

    最后,顾及到这是金陵城外,当年的真相还没有彻底揭开,夫君亡魂难安,夏冬放过了谢玉。

    芷萝宫。

    梁帝步入芷萝宫,映入眼帘的是,靖王与静妃说说笑笑,一副母子天伦的温馨景象,不由得心中感到一阵温暖。

    梁帝老了,他也想向寻常父子那样享受父慈子孝的乐趣。

    又想起最近靖王办事得力,国丧期间不失皇族威仪,梁帝决定赏赐靖王。

    靖王却恳请梁帝赦免一名在岭南服流役的罪人,令梁帝误解,以为一向不屑于此道的靖王也开始笼络人心了。

    经解释原来此罪人是一名普通郎中,因大不敬罪被株连。静妃幼时曾拜他为师,不忍他迟暮之年客死异乡。

    听罢梁帝才知道自己误会了,遂点头恩准。

    靖王此事却是甚合孝道,被梁帝误会,却不为自己解释,还是静妃在一旁说明的。

    正好关于巡房营的掌权,太子誉王两派争执不下,梁帝难以决断。

    而且经历谢玉一事之后,不想再交给外臣,必须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子才可以,但绝不能是誉王或者太子,谢玉不就是太子的人?竟然会除夕夜宫墙之外杀死钦派内监。

    靖王领兵多年,统军能力非凡,又性情坚毅执拗,绝不会倒向誉王或者太子,更不可能逼宫,所以巡防营交给靖王,梁帝很放心。

    多谢起点平台书友囚禁射击的2500起点币打赏。

    (本章完)

第42章 反间计(为囚禁射击更)() 
芷萝宫内,靖王的孝顺、静妃的温婉,母慈子孝的温馨气氛让梁帝的心情平复下来。他决定将巡防营交给靖王。

    靖王想到梅长苏让他低调行事,略显犹豫,但知道不能拒绝,只好答应。

    梁帝又特许靖王可随时进宫向母妃请安,不必另行请旨,靖王闻言大喜。

    梁帝是哭笑不得,将巡防营的差事交与靖王,靖王是犹犹豫豫,不情不愿的;这要换一个人,哪个不是欢天喜地的;可到了靖王这里,还不如特许可以随时入宫向母妃请安令他高兴。

    不过,这样使梁帝觉得把节制巡防营的差事交给靖王更加放心了,这却是靖王没有想到的。

    苏宅。

    十三先生回报梅长苏,秦般若安插的眼线已被拔除大半。

    梅长苏觉得此事过于顺利,怀疑当年滑族璇玑公主还有其他人手未交予秦般若,令他继续追查,切不可大意。

    仔细思考一番后,梅长苏还是觉得不能大意,秦般若得到了滑族璇玑公主的真传,不可小觑,下令江左盟所有人注意,将近期意图用任何方式接近自己的美丽女子上报。

    此时,宁凡已经痊愈,就在梅长苏的旁边,见梅长苏下令,思考一会便笑道:

    “宗主,你这是要用反间计呀!”

    梅长苏赞赏的点点头。

    这是宁凡醒来后,两人经常玩的游戏,既然要培养宁凡作为以防万一的后手,梅长苏就在每次需要谋划事情的时候,让宁凡说说自己的解决办法,再去查漏补缺,培养宁凡独当一面的能力。

    宁凡在梅长苏的有意培养之下,进步飞快。

    现在他的水平,肯定达不到梅长苏这样的,就算距离秦般若,谢玉都还差一点;但是当个一般的谋士还是绰绰有余的,而且因为身为后世人的思维不拘束,常常有些奇妙的点子,梅长苏都自叹不如。

    此时,秦般若很无助,红袖招在各府的眼线被拔除大半,消息极为滞后,誉王对她日渐冷淡。

    若不是璇玑公主曾言,除非万不得已,不然绝不能使用临终前留下的锦囊,秦般若早就打开锦囊看看该如何做了。

    这次巡防营的差事梁帝交给了靖王,秦般若再结合以前换囚一案的泄密疑云,以及红袖招的半残,觉得一切都是梅长苏搞的鬼,搞不好梅长苏根本就不是辅佐誉王,而是靖王!

    秦般若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自从梅长苏入京以来,誉王先后失去了庆国公,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势力折损大半!

    庆国公因侵地一案被废,而上京告御状的那对老夫妇就是在梅长苏的江左盟地界脱离追杀的。

    换囚案一下损失了刑部、吏部两位尚书;换囚一事极为隐秘,谢玉当时不可能知道,绝对是誉王这边有人泄密了,极有可能是梅长苏!

    太子呢,失去了户部尚书,礼部尚书,还有刚刚倒台的宁国侯谢玉。

    户部尚书楼之敬是犯了兰园藏尸案,发现尸体的三人人中,就有梅长苏,他找房子,为什么随便一找就是一桩大案?其中肯定有蹊跷。

    礼部尚书是朝堂论礼丢掉的官职,而朝堂论礼胜败的关键是,梅长苏请来了大儒周玄清周老先生。

    宁国侯谢玉的倒台,根本就是梅长苏一手策划的!

    反观靖王,梅长苏进京前,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皇子,陛下还不甚喜欢他。

    可是后来,靖王开始不去办那些苦差事了,于户部尚书沈追有救命之恩;于刑部尚书蔡荃有提拔之恩;和云南王府的霓凰郡主穆霓凰因为十几年前的赤焰之案走得很近;自己本身在军中打拼了十多年,军中威望甚高。

    最近,禁军大统领蒙挚,往靖王府跑得很勤快;又得以节制巡防营。

    现在又听说,陛下恩准靖王可以随时入宫看望生母静妃;这可是亲王的待遇!

    估计不久之后,靖郡王就要变成靖亲王了。他的生母静嫔也早已在这段时间擢升为静妃。

    靖王不声不响间,竟然已经拥有这么大的势力了!

    这一切,都是梅长苏进入金陵之后发生的!

    而他明面上辅佐的却是誉王,细思极恐!

    想到这里,秦般若不敢耽搁,急忙将自己的猜测告知誉王,誉王也是阴险狡诈之辈,仔细思考之后,就觉得这很有可能。

    于是,誉王去苏宅试探了一番,果然证实了他的猜测。

    巡防营交给靖王这么大的事,梅长苏竟然只是说没给太子就好,圣宠才是一切,还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