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轮回闯末世-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八月,到达枹罕,遂向狄道进军。魏征西将军陈泰命雍州刺史王经率所部进驻狄道,待他率主力自陈仓到达后,再钳击蜀军。

    王经不俟陈泰军至即擅击蜀军,姜维率军先后故关、洮西大败王经,魏军大部伤亡或逃亡,损兵数万,王经只残部万人还保狄道。姜维乘胜围狄道城。

    魏大将军司马昭命长水校尉邓艾出任安西将军,与陈泰并力抗击蜀军,并遣太尉司马孚为后援。

    陈泰与邓艾军会合后,分三路进至陇西,避开蜀军,出其不意地绕过高城岭,进至狄道东南山上,燃火击鼓与城内联络,守军见援军至,士气大振。

    姜维即督军沿山进攻,被魏军击退。这时陈泰扬言截断蜀军退路,姜维遂于九月二十五日撤军退走钟堤。

    延熙十九年正月,姜维在驻地被后主封为大将军。六月,姜维与镇西将军胡济约定在上邽会合。

    七月,姜维率先出兵祁山,闻邓艾有备,乃改从董亭攻南安。邓艾军抢占武城山据险拒守。

    姜维见地利已失,强攻难克,乃夜渡渭水东进,沿山进取上邽。两军战于段谷。胡济失期未至。

    蜀军交战不利,士卒溃散,死伤甚众。百姓因此埋怨姜维,而陇山以西的地方也趁机骚乱起来。姜维败归,谢过引责,自请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延熙二十年五月,魏将诸葛诞联合东吴在淮南起兵反司马昭。司马昭调关中兵力东下讨伐诸葛诞。姜维乘机攻魏秦川。

    十二月,姜维率兵数万出骆谷,到达沈岭。当时,魏在长城积存大量军粮,且防守薄弱。

    闻姜维至,众皆惶惧。魏征西将军司马望和安西将军邓艾恐姜维袭夺长城,立即合军据守。姜维军进至芒水,依山为营。

    司马望、邓艾军近水筑寨。蜀军多次挑战,魏军坚守不出,两军长期对峙。

    景耀元年三、四月间,姜维闻诸葛诞败亡,遂引军而还。并再次被任命为大将军。

    姜维屡次北伐,不但未见成效,反而弄得民困兵疲。于是,不再轻易对外用兵,转过头来,致力于加强汉中的守御。

    当年刘备留魏延镇守汉中,各个营寨都充实兵力,抵御外寇。敌人来进攻,使其不得入一步。

    后来汉中之战,王平抵拒曹爽,用的就是这种办法。姜维认真研究了蜀中形势,提出了“敛兵聚谷”的新策略。

    姜维认为,“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不获大利。

    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臣重关镇守以捍之。

    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

    本章完

第339章 大胆姜伯约() 
人们常说,浑身是胆赵子龙。

    这是一种形容,描述常山赵云的勇猛无畏。

    可是有这么一个人,他的胆囊器官,还真就比一般人大得多。

    普通人的胆囊大约手指大小,姜维姜伯约这位大神,胆囊却有手掌大小!

    宁凡啧啧称奇,他将姜维的这一个轶事典故讲述出来。

    景耀五年十月,姜维起兵再度攻魏,攻入洮阳境。魏征西将军邓艾率兵迎战。邓艾抓住姜维悬师远征,战线长,给养困难,难以持久的弱点。

    抢占有利地势,在洮阳以东的侯和设阵,以逸待劳,阻击蜀军,双方激战后,魏军发起反击,蜀军大败,损失严重。

    姜维只得退往沓中。此后,蜀军实力大减,转为被动防御态势。

    姜维本非蜀人,托身蜀国,加上连年征战,没有建立什么功绩,所以颇遭非议。

    但实际上姜维总是被后方一群昏君奸臣和保守反战派们掣肘,蜀国之败非因姜维无才,实是领导核心的无能腐败和当时的形势所致。

    当时蜀国后主刘禅无能,宫廷由宦官黄皓专权,为所欲为。右大将军阎宇见黄皓炙手可热,便依附于他,于其勾结。

    黄皓想寻机废掉姜维,扶阎宇掌管军政大权。姜维疑心,颇为恐惧,于是,不再回成都,在沓中驻扎。

    据《华阳国志》记载,姜维对黄皓专权恣肆很不满,曾上言后主,请求诛杀黄皓。

    后主说:“黄皓不过是一个奔走效力的小臣罢了。过去董允对他切齿痛恨,我常常感到遗憾。您大人大量,又何必介意他呢?”

    姜维见黄皓枝附叶连,势力很大,感到自己失言,便告辞后主出宫。

    后主命黄皓到姜维那里谢罪,姜维对黄皓说自己要到沓中种麦,以资军用,实际是为躲避黄皓。

    景耀六年,姜维表奏后主,说:“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诣督堵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

    在这紧要关头,黄皓不听人言,却信鬼神。他相信巫者的预言,认为敌人不会到来,禀告后主,把姜维的表章压下,不予理睬,连大臣都不知道。

    同年八月,魏军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率兵3万余人,由狄道进军,以牵制蜀大将军姜维驻守沓中的主力。

    雍州刺史诸葛绪率3万余人,进攻武都,以切断姜维退路;钟会率主力10余万人,欲乘虚取汉中,然后直趋成/都。

    直到魏将钟会将要进入骆谷,邓艾将要进入沓中时,黄皓这才派右车骑将军廖化率军去沓中援助姜维。

    派左车骑将军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率兵去阳安关中,作为各个营寨的外援。并令汉中诸将放弃汉中外围据点,收缩兵力退保汉城、乐城。

    廖化进军到达阴平,闻魏将诸葛绪正向建威迸发,便停下来等待敌兵。

    邓艾命天水太守王颀直攻姜维营地,命令陇西太守牵弘等人邀击姜维的前部,而命令金城太守杨欣进击甘松。

    姜维在沓中见邓艾的军队攻来,又听说钟会进军汉中,知汉中难保,立刻引兵东撤,急摆脱邓艾,退往阴平。

    魏将杨欣等人追击,直到疆川口,双方大战,姜维败退,为抢先占桥头的诸葛绪所阻。

    姜维从孔函谷佯作向北欲绕道而东,作出出兵攻击诸葛绪后部的样子,诱使诸葛绪离开桥头三十里向北堵击时,姜维乘机迅速通过桥头,与廖化、张翼等合兵,据守剑阁。

    诸葛绪赶去阻截,差了一天,没有赶上。这一战,姜维灵活用兵,暂时摆脱了被动局面。

    在阴平,姜维遇到了赶来增援他的廖化。姜维命廖化在阴平抵御敌军,自己想率军往阳平关迎击钟会。

    由于蜀军未对咽喉险道斜谷、骆谷、子午谷严加防守,被魏魏兴太守刘钦占领。

    钟会遂几路并进,直入汉中,留2万人围汉、乐二城,自率主力直下阳安关口,守将蒋舒降投,傅佥战死,继克关城,钟会攻乐城不下,闻关口已克,引兵长驱南下。

    这时,张翼、董厥才到汉寿,姜维、廖化也舍弃阴平退回,刚好和张翼等会合。于是,合兵退守剑阁,抵御钟会。

    钟会写信给姜维,企图用故土关系招降他。信中说:“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

    姜维没有回信,而列营守险。钟会不能克,双方形成了对立之贽。

    时邓艾上书建议,出奇兵从阴平经江油、涪县,袭取成/都。

    十月,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南出剑阁两百多里,攀登小道,凿山开路,修栈架桥,越过7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

    出其不意地直抵江油,迫降守将马邈。并克绵/竹,斩诸葛瞻。一鼓作气、攻陷雒县,逼近成/都。

    蜀后主刘禅惊恐失据,感到大势已去,在主降派劝导下,决定向邓艾请降。

    姜维等坚守剑阁,惊悉绵竹失守,接着,一日三惊,有的说后主想固守成都,有的说后主要向东投奔盟国东吴,有的说后主要向南进入建宁。

    姜维恐腹背受敌,即引军退至巴西境,至郪县时,后主诏书传来,命令全军投降。姜维伤心落泪。但事已至此,只好奉诏到涪城向钟会投降。“将士咸怒,拔刀斫石”。

    邓艾率军入成/都,蜀汉灭亡。

    景耀六年,魏国将领钟会于关中练兵,姜维向朝廷发出警告并请求加强阳安关守备。

    但是因为黄皓迷信鬼神,求神问卜之后禀告后主刘禅说魏国不会入侵,所以便将姜维的奏章压下来,以致群臣皆被蒙在鼓里。

    及后魏遣邓艾、钟会、诸葛绪兵分三路进攻蜀汉。魏军势如破竹,并攻克阳安关,直捣剑阁。最后双方在剑阁僵持不下,因为补给线太长,钟会有退兵的意思,但是邓艾主张冒险一搏。

    邓艾从阴平绕过剑阁奇袭,破了绵竹,蜀将诸葛瞻、诸葛尚、黄崇、张遵、李球等战死,兵临成都,最后刘禅决定投降。

    姜维听闻邓艾攻破绵竹关后,又听到许多关于刘禅的传言,有说刘禅死守成都,有说刘禅往南中逃亡,又有说往东要投靠东吴,因此便舍弃剑阁往成都方向前进。

    不久接到刘禅投降的命令,蜀军非常愤怒,纷纷拔刀砍石来发泄。于是姜维便决定假降于钟会,并获取其信任,然后挑拨他和邓艾之间的关系,怂恿其叛变,意图趁乱复兴蜀汉。

    但是最后魏军没有响应钟会的叛乱,蜀地的魏军发生兵变,钟会、姜维和一些蜀汉遗臣在乱军中被杀。

    据三国志·姜维传的注引《世语》记载,姜维死后腹部被剖开,发现他的胆跟斗一样大,所以后世有“大胆姜伯约”的说法。

    本章完

第340章 期期艾艾的主人公() 
既然说了姜维姜伯约的事情,那么,对于他的宿敌邓艾,也就必须谈一谈了。

    说起邓艾,就必须提一提用来形容口吃的期期艾艾这一个词语。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九十六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传记载:

    “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曰: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

    明程登吉的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说:

    “‘期期艾艾’,口讷之称。”

    汉高祖刘邦欲废吕后所生之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所生之子如意为太子。

    大臣周昌气急败坏曰:“臣口难以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昌本欲说“极”字,由於口吃,加上情急,故言中重说“期”字,而成“期期”。

    另者,三国时魏将邓艾亦口吃,指本身时常复“艾”字,而成“艾艾”。司马昭戏之曰:“汝言艾艾,究竟有几艾?”

    “期期艾艾”。原据周昌与邓艾之事而来。

    后形容口吃者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或指人言谈时结结巴巴,口齿不清,常用此语。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

    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

    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

    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他被推崇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邓氏曾经是南阳新野一带的大族,但邓艾的家世已经不能详考。

    邓艾自幼丧父,邓艾生活在战争频发、社会动荡的年代,生活在土地高度集中、豪强兼并剧烈的中原,日子的艰难是可以想见的。

    不过,邓艾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这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建安十三年,曹操攻下荆州后,曾强行将当地人民北迁,邓艾及其母亲、族人便在这时被强迁到汝南作屯田民。

    因年幼,邓艾最初是当放牛娃。但他从小有大志向,决心通过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十二岁时,又随母至颍川,读到已故太丘长陈寔碑文中的两句“文为世范,行为士则”,欣然向慕,于是自己命名为邓范,字士则。后来,宗族中有与他名字相同者,遂改今名。

    在屯田民中,有才学的人很少,邓艾凭其才学被推荐为典农都尉(相当于县)学士,由此可以担任典农都尉的佐、干等下级官吏,以后如有劳绩还可能逐步升迁,这对于出身卑微的人来说。

    不失为一条改换门庭的进身之路。但因为口吃,典农都尉认为他不适于担任重要职务,便指派他充当做一名看守稻草的小吏。

    同郡一长者见其家贫,经常资助他,而邓艾开始时没有表示感谢。

    邓艾喜欢军事。每见高山大川,都要在那里勘察地形,指划军营处所,遭别人讥笑也不介意。

    当时,出身贫寒的屯田部民要出人头地谈何容易,邓艾平淡地过了近二十年。

    后来总算当上了典农功曹,帮助管理屯田。一次,邓艾上洛阳去呈报,有机会见到洛阳太尉司马懿。司马懿很赏识他的才能,征召他为太尉府的掾属,后升任尚书郎。

    遇到司马懿,可以说是邓艾一生的重大转折。正始初,魏国准备在东南一带进行屯田,积储军粮,对付吴国,因此就派邓艾前往视察。

    邓艾从陈县、项县一直巡视到寿春。经过考察,邓艾提出了两项重要建议:

    第一,开凿河渠,兴修水利,以便灌溉农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疏通漕运。

    第二,在淮北、淮南实行大规模的军屯。

    他认为:“土地肥沃,可惜水少,不能够充分利用土地。应当开挖河渠,引水灌溉,广积军粮,又开通漕运的水路。”

    于是,便著《济河论》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邓艾还认为:“从前平定黄巾之乱,为此而屯兵开田。在许都积蓄了许多粮食,目的在于控制天下。

    而今三面已平定,但淮河以南还有战事,每当大军南征,仅用于运输的兵力就占去一半,耗资很大,劳役繁重。

    陈、蔡之间,土地肥沃,可以减省许昌周围的稻田,引水东下。而今淮河以北屯兵二万人,淮河以南屯兵三万人,按十分之二的比例轮休,常有四万人,边种田边戍守。

    风调雨顺时,收成常常是西部的三倍多。扣除兵民的费用,每年用五百万斛作为军资。

    六七年间,可以在淮河上游积蓄三千万斛粮食。这些粮食够十万军民吃上五年。凭着这些积蓄进攻东吴,可无往而不胜啊!”

    司马懿看后,非常满意,采纳并实施了。从正始二年起,魏国在淮南、淮北广开河道,大举屯田。

    北以淮水为界,自钟离以南,横石以西,至沘水源头之间的四百多里范围的土地上,五里设置一个军屯营。

    每营六十人,一面屯田,一面戍卫。同时,淮阳、百尺两条河渠也拓宽了,从黄河引水注入淮水和颍水,颍南、颍北修成了许多陂田。

    淮水流域挖掘了三百多里长的水渠,灌溉农田二万顷,从而使淮南、淮北连成一体。

    几年之后,从京都到寿春,沿途兵屯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出现了一派繁荣富庶的景象。

    从此,淮水流域的水利和军屯建设得到飞速的发展,魏国在东南的防御力量也大大加强。

    每当东南有战事,大军便可乘船而下,直达江淮。军资粮食有储备,又没有水害。这些,都是邓艾的功劳。

    可以说,曹魏政权能在三国中始终保持实力最强,特别是后期,邓艾的许多政治主张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正始四年,邓艾出任参征西军事,转任南安太守。

    邓艾在生活中能与将士同甘共苦,在作战中又能身先士卒,种田时手执耒耜,阴平道上,他以毡自裹,推转而下。

    正因为他能处处作出表率,部队才上下相感,莫不尽力,取得一系列的胜利。但邓艾虽善于作战,却不善自保。

    本章完

第341章 宿命之敌() 
钟会、邓艾、姜维,这三个人,可谓是宿命之敌。

    宁凡认为,应当是姜维要相对强一点。

    第一,姜维是名降将,诸葛亮死后,没有任何嫡系,所以在蜀国多受排挤和打压。

    第二,在没当大将军之前,每次北伐兵很少,但胜多败少。

    第三,蜀国之所以灭亡,责任不在于姜维,是因为黄皓扣留了姜维奏章。

    刘禅没有看到这封奏章,没有防范才被邓艾偷袭成功,假如没有黄皓,根据当时情况,钟会大概有退军的打算吧。

    最后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