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轮回闯末世-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弄了个损人不利己,不但和堂兄袁绍反目成仇,又同近邻刘表翻了脸。树敌过多过快,是袁术的一大败笔。

    因此,袁术在投靠袁绍的半路上被曹操派来的刘备、朱灵截杀。

    一路如丧家犬般逃到江亭,已经弹尽粮绝,只剩下麦屑三十斛,“术嫌饭粗,不能下咽,乃命庖人取蜜水止渴。庖人曰:‘止有血水,安有蜜水!’”

    一代枭雄,沦落至此。袁术坐在床上叹息良久,最后大叫一声,倒于地下,吐血斗余而死。

    这时,离他称帝还不到两年。搞笑的是,袁术付出生命代价换来的皇帝封号,连史书都不予承认。

    史书称其为:“僣号”。意思是篡位,非法的。

    本章完

第331章 强势的诸葛家族(一)() 
宁凡眼见吕素素喜欢世家大族这个话题,故而顺应其心,紧接着讲下去。

    他道:

    “如果说四世三公的袁家,乃是东汉末年诸侯割据最为强大的家族;那么诸葛家便是横亘在整个三国时代的超级大家族!”

    与袁家在东汉末年势力遍布大半天下类似,在三国时代,诸葛家族也是在魏蜀吴三国权倾朝野。

    三国大神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也就是说,我诸葛亮出身低微,是南阳的一个普通农民,只求在乱世中保全性命,压根就没想过拜官封侯。

    事实真的如此吗?

    三国历史,易小川和宁凡都十分喜爱,曾经讨论了好几年,为吕素素所熟知。

    那么,三国哪个家族最显赫呢?是荀家?王家?夏侯家?陆家?都不是。

    三国里面最显赫的家族是诸葛家。

    为什么诸葛家能比其他家族更牛?因为诸葛家是所有显赫家族里面,唯一能在魏、蜀、吴三个国家都掌握军政大权的家族。

    《世说新语》载: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是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诸葛三兄弟分别效力三国,世人以龙、虎、狗譬喻其才能人品。

    “诸葛大名垂宇宙”,诸葛亮的为人事迹,老幼妇孺皆知。而他的大哥诸葛瑾、从弟诸葛诞,虽然知名度不高,也是地位显赫,是两个国家的支柱。

    一家三兄弟,分辅魏蜀吴;既有血缘亲情,又限囿于政治对立。如此乱世奇景,在炎黄历史上难得一见。

    据记载,诸葛亮出生在琅邪郡的一个官吏之家,当时的诸葛氏为本地的名门望族,他父亲还曾做过泰山郡丞。

    由于父母早逝,诸葛亮和弟弟就投靠了叔叔诸葛玄,而此时的诸葛玄是豫章太守,绝不是普通人。

    后来,诸葛玄投奔了荆州的刘表,诸葛亮也被带到了荆州之地。

    诸葛玄病逝后,其家族已没有往昔的风光,为了能够生存下来,就跑到南阳耕地去了。

    作为名门望族出身的诸葛亮,虽然暂时成为平民,但内心仍有不甘,一直等待着机会,以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不仅诸葛亮,他的哥哥诸葛瑾及堂弟诸葛诞也都非常有才。

    为了能够重振家族之繁荣,他们三人并没有一起辅佐某人,而是分别选择了自己的主公。

    其中,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西蜀“龙才”诸葛亮;诸葛瑾投靠东吴,东吴“虎才”诸葛瑾;曹魏忠臣诸葛诞,中州“狗才”诸葛诞。

    诸葛亮在南阳耕地时,就学会了自我营销,经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还结交了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徐庶等人。

    后经过徐庶的推荐,刘备三顾诸葛亮于茅庐之中,诸葛亮觉得刘备很有诚意,是一位能成大事的人,就放下了手中的锄头,出山辅佐刘备。

    诸葛亮的智谋很快征服了刘备,令刘备对他言听计从,这也给了他施展才华的舞台。

    诸葛亮也没有辜负刘备的信任,对刘备忠心耿耿,并辅佐他开创了蜀汉之基业。

    最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成为历代忠臣之楷模,为后人所敬仰。

    世说新语中,称其为西蜀“龙才”诸葛亮。

    话说诸葛玄带着诸葛亮和诸葛均投奔刘表,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没有了依靠,诸葛亮兄弟只能回到乡下,一面耕田种地,一面读书。

    诸葛亮与襄阳名士多有交往,经常自比管仲、乐毅,了解他的人深信不疑。

    当时刘备驻屯新野,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刘备说:“即是人才,你带他来。”

    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求见他,不能随便呼唤来。”

    于是,就有了刘备三顾茅庐和诸葛亮“隆中对”的传奇故事。曹操南征,刘备狼狈南逃。

    二十七岁的诸葛亮出使东吴,以三寸不烂之舌战群儒,说服孙权联兵抗曹。

    于是,才有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诸葛亮为刘备谋得一容身之地,以及喘气的机会。

    之后刘备利用刘璋的暗弱轻信,带兵进入益州平乱,最终霸占益州。

    曹丕篡位之后,群臣拥戴刘备称帝,承汉之嗣。自此,三国鼎立之势形成,一如诸葛亮“隆中对”所谋划。

    诸葛亮进位丞相。刘备每次出征,都留诸葛亮镇守后方,粮食兵力供应从没缺少。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文武政事无大小,皆由其裁决。蜀国在诸葛亮治理下,政治修明,民益国饶。遂治戎降武,意在伐魏。

    诸葛亮以蜀汉为汉代传嗣之正统,恢复中原、统一华夏为他毕生愿望。

    在生命的最后七年,诸葛亮六次北伐,企图消灭曹魏反叛力量。数次北伐都有斩获,然始终不能在关中站稳脚跟。

    希望像刘邦韩信一样暗度陈仓,出关中而平定天下,成为不可实现的梦想。司马懿老谋深算,跟诸葛亮对峙数年,皆采取被动守势。

    诸葛亮病死军中,全军而退,司马懿视察他行营布阵旧址,赞叹说:“真乃天下奇才也!”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是刘备的女婿,官至尚书。司马氏伐蜀,邓艾奇兵直扑益州,诸葛瞻带领首都最后的军队出城抵抗。

    邓艾以王爵诱降,诸葛瞻大怒,斩了来使,与之大战,兵败身死。诸葛瞻的小儿子诸葛京在蜀国灭亡后,移居河内郡。诸葛亮血脉保存。

    诸葛亮因为之前没有生儿子,大哥诸葛瑾把儿子诸葛乔过继给他。后来诸葛恪三族被灭,诸葛亮又生了后代,就把诸葛乔的儿子诸葛攀过继回大哥,以传承其香火。

    以上,仅仅是诸葛亮一人的能量,在蜀汉朝廷呼风唤雨。

    他的两位兄弟,诸葛瑾与诸葛诞,也在东吴和曹魏有着各自的权势。

    首先是三人中,年龄最大的诸葛瑾。

    诸葛瑾投靠东吴,为孙吴政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是三人中最早接触权力的。

    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的大哥,比诸葛亮大七岁。21岁时,诸葛瑾居家东渡,与当地名人张承、步骘等人关系相当铁。

    后经人推荐,被东吴之主孙权所赏识,与鲁肃等一起为宾待,后为孙权长史,转中司马,官至东吴大将军。

    本章完

第332章 强势的诸葛家族(二)() 
关于诸葛家族的权势,吕素素颇为感兴趣。

    宁凡也想要看看,自己能不能造出一位女帝出来,故而,将诸葛家族权倾朝野,称霸魏蜀吴三国时代的事情继续讲解。

    孙刘联盟之所以能够建立,与诸葛瑾和鲁肃有很大的关系,虽然诸葛瑾对东吴忠心耿耿。

    但毕竟他兄弟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很多事情还都要避嫌。

    夷陵之战后,刘备退守白帝城,诸葛瑾奉命前来讲和,刘备无奈而答应。

    孙权对诸葛瑾相当信任,并说过这样的话:

    “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241年,诸葛瑾病逝,享年68岁。

    世说新语中,东吴“虎才”诸葛瑾,几乎与“江表十二虎臣”并列。

    诸葛氏原籍山东琅琊郡,祖先诸葛丰当过汉朝司隶校尉。诸葛珪为太山郡丞,生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三兄弟。

    汉末天下大乱,诸葛三兄弟随叔父诸葛玄南下。诸葛玄被袁术推荐为豫章太守,后来中央用朱皓取代诸葛玄。

    诸葛玄和荆州刘表有旧交情,带着诸葛亮和诸葛均去投靠他。而成年的诸葛瑾,独自来到江东。

    诸葛瑾在江东认识孙权的姐夫,为其所赏识,推荐给孙权。孙权非常器重诸葛瑾,把他和鲁肃当上宾对待。

    后来孙权任命他为长史,长期在孙权左右参谋。诸葛瑾善于揣摩孙权心理,对上劝谏很有技巧。

    孙权对下级的意见、对奖惩的决定,诸葛瑾有不同意的,大多通过旁敲侧击、譬喻暗示等方法讽谏,孙权最后都采纳他的意见。

    赤壁之战前,刘备派遣诸葛亮到东吴商议联兵抗曹。

    孙权钦仰诸葛亮风采,对诸葛瑾说:“你们俩是兄弟,弟弟跟随大哥,天经地义,不如把他留下?”

    诸葛瑾说:“弟弟投效他人,名分已定,按义理不能怀有二心。他不留在这里,就像我不会离开一样。”

    后来吴蜀交战,诸葛瑾讨伐关羽。有风言谣传诸葛瑾暗通蜀国,孙权说:“我与诸葛瑾有生死不变的盟誓,他不会辜负我,就如我不会辜负他一样。”

    孙权称帝后,诸葛瑾以宣城侯进位大将军,备极荣宠。诸葛瑾去世的时候六十四岁。

    他的儿子诸葛恪在东吴享有盛名,收服丹阳山民立有功勋,被封为都乡侯、威北将军。

    孙权病重,召诸葛恪回京,以大将军领太子太傅,受命辅佐幼帝。诸葛恪与中书令孙弘不和,各怀鬼胎。

    诸葛恪假装请孙弘议事,在坐席上把他杀害,由是大权独揽。

    诸葛恪辅政之后,在魏国境内修筑堤坝,魏国兴兵来犯。诸葛恪率军四万援助,与从叔诸葛诞交锋,大败魏军,斩获万余人。

    大胜之后,诸葛恪益发骄傲自得、跋扈专政。以为天命在己,不顾朝臣反对,兴二十万军民讨伐魏国。

    无奈战术失策,围城久攻不下,又遭遇病疫,士兵死伤惨重。诸葛恪没有汲取教训,以刑威恐吓文臣武将,休兵没多久又谋划北伐。

    因屡次兴兵,出师无功,民怨沸腾。孙峻和孙亮密谋,诬陷诸葛恪谋反,骗他入宫,在宴席之中乱刀杀死。

    诸葛家势败,三族之内被逮捕诛杀,无一人得免。

    之后,便是三兄弟中的曹魏忠臣诸葛诞。

    诸葛诞,字公休,诸葛亮的堂弟,从小聪明过人,与与夏侯玄、邓飏、田畴四人为四聪。

    在诸葛亮和诸葛瑾分别选择刘备和孙权后,诸葛诞却选择了投靠曹魏。

    曾任尚书郎、荥阳县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职,并与散骑侍郎夏侯玄等人交好。

    司马家族篡权后,诸葛诞非常愤怒,但他一直强忍着。

    在好友邓飏、夏侯玄等先后被诛杀,以及王凌和毌丘俭亦被夷灭三族后。

    诸葛瑾认为不能坐以待毙,就举兵讨伐司马昭,但因寡不敌众兵败被杀,并被诛灭三族,下场相当凄惨。

    后世称诸葛诞为家族之“狗”,中州“狗才”诸葛诞,大都受害于背负“反叛”的骂名。

    如果诸葛诞是“狗才”,不可能以平常的出身混迹成高官显宦。何况,诸葛诞年青的时候身负才学,擅长玄谈义理。

    他与当时的名士何宴、夏侯玄、邓飏等平辈论交,彼此推崇。后世所说的“正始之音”,就是这些俊才名士的言谈辩论。

    魏明帝曹睿曾经不喜欢他们通过浮华的言辞邀取名誉,全免了官。

    诸葛诞后来复官当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王凌起兵反抗司马氏政权,司马懿东征,以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封山阳亭侯。

    诸葛诞跟东吴侄儿诸葛恪交战不胜,转镇南将军。毌丘俭、文钦起兵反抗,想拉拢诸葛诞。

    诸葛诞斩来使,与司马师共同攻击他们。毌丘俭和文钦失败后,诸葛诞以征东大将军镇守寿春。

    诸葛诞原来与夏侯玄、邓飏等关系亲密,他们因为不满司马师把持朝政被害死,诸葛诞因而与司马家有嫌隙。

    据《魏末传》记载,司马昭派贾充慰劳四方,来到寿春,对诸葛诞说:“洛阳城的大臣们,都赞成皇帝禅位,您是什么意思?”

    诸葛诞厉声说:“你难道不是贾逵的儿子吗?世代深受魏国恩宠,为什么想辜负国家,把皇室送给别人?如果首都洛阳有难,我将以死报答!”

    贾充回洛阳,在司马昭面前谮言诸葛诞有反心,应该把他调回首都。司马昭征召诸葛诞为司空,命令他离开军队,回到洛阳报到。

    诸葛诞拒绝接受司马昭“诏书”,杀死扬州刺史,率兵造反。司马昭挟持傀儡皇帝曹奂来征寿春,将诸葛诞重重包围。诸葛诞向东吴求助,吴主派遣三万人相援。

    围城战持续了八个月,双方伤亡惨重。司马昭用离间计,策反东吴全怿投降。

    随着围城日久,粮食匮乏。原投降东吴的文钦为了节省粮食,想把北方人赶出寿春,只留东吴人防守。

    诸葛诞不能采纳他的意见,争执之下,杀了文钦。文钦的两个儿子逃跑出城,司马昭命他们巡城招降,军心由是瓦解。

    城破,诸葛诞被杀,三族被夷灭。

    诸葛诞属下一百多人,因为不肯投降,被判决斩首,临死前慷慨而言:“为诸葛公死,无恨矣!”

    不以仁德怀绥人心,哪得如此忠贞下属。后世喻为诸葛家之“狗”,是很明显的恶意贬损,有失公允之论。

    诸葛瑾、诸葛亮及诸葛诞三兄弟,分别投靠了东吴、蜀汉及曹魏。

    难道只是个人志向不同?还是三人商量好的,不能把在一方下注呢?或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本章完

第333章 蜀汉基业在诸葛() 
讲到半截,宁凡叹道:

    “为何刘备没有遇到诸葛亮之前颠沛流离,一直也稳固不了地盘。”

    “而请诸葛亮出山之后,却是屡屡有如神助,打下偌大底盘,知道建立蜀汉,开国称帝?”

    吕素素聪慧得紧,她眨巴着大眼睛,俏生生道:

    “世家?”

    宁凡沉默点头,面色并不是很好看。

    炎黄有明确记载以来的三千多年历史,基本都是类似世家之样貌的政治集团相互角力,真正出身底层的最高统治者少之又少。

    仅有三人而已,刘邦,朱元璋,后世新世纪的开国伟人。

    真正说起来,这蜀汉基业,已经是诸葛家族借助刘备的壳子,衍生出来畸形政权。

    与其说那时候是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双雄会,还不如说是诸葛家族与司马家族的斗争。

    诸葛亮的确有大才,这是无须置疑的,但是刘备表面看似求贤若渴,但是内心也是非常孤傲的。

    更何况诸葛亮出茅庐之前并无名望,所谓的“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也只是司马徽之言,仅限于荆襄士族之间。

    要知道刘备现在面对田豫、陈群、陈登这样的大才都不曾如对诸葛亮这般,终究是什麼让刘备好歹有点大名气的“诸侯”会屈节“三顾茅庐”去请一个“毛头小子”呢?

    有一点是一定的,相对不是复杂的徐庶举荐而已。

    按照正常逻辑,在徐庶举荐诸葛亮的时分,刘备一定会派人去调查诸葛亮,但是这一调查可乐坏了刘备了,爲何呢?

    这毛头小子自己终究有没有大才不知道,但是其面前的权利可是不小啊,特别是在荆州这一亩三分地上,更是人脉广大啊。

    汉朝时期,士族讲究一个来源,诸葛亮的祖上叫诸葛丰,因知晓经术而做郡文学,以特别刚直而知名。

    贡禹任御史大夫时,任命诸葛丰爲属官,并举荐他爲侍御史。

    后汉元帝选拔诸葛丰做司隶校尉,他侦查揭露没有逃避任何人,京师人送了他个俗语:“间何阔,逢诸葛。”

    汉元帝欣赏他的崇高节操,提升他爲光禄大夫。后因弹劾权臣,皇帝不允,被降爲城门校尉。

    不久被免官,贬爲庶人,后老死家中。

    但是诸葛丰阿谀奉承的性情和作风,却赢得了士林的一片好评,诸葛家族正式在士林中扎下了根基。

    诸葛亮的父亲叫诸葛珪,已经是泰山郡丞,但是却早逝了。

    但是诸葛亮的亲叔叔诸葛玄却是大大有名的,曾爲刘表的属吏,官至豫章太守,而且与“医圣”张仲景关系很要好。

    而且诸葛珪还有两个女儿,辨别嫁给了蒯祺和庞山民,蒯祺固然只是房陵太守,但是却是蒯良、蒯越的亲弟弟啊!

    蒯家可是荆州顶级豪强世家啊!庞山民家世比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