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轮回闯末世-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才是对这个先后在赤壁、夷陵两大战役,大败当世两雄曹操、刘备的一代枭雄的极大误解。

    孙策死时,庐江郡脱离,孙氏治下只剩四郡之地(丹阳、吴郡、豫章、会稽)。

    而孙权历经二十年时间,将地盘扩张到了扬州、荆州、交州三个州,总计二十余郡。

    当时江东地区地广人稀,生产力水平低下,根本不具备以此为根基,去统一天下的条件。

    宁凡十分清楚,在这古代冷兵器战斗时代,人口才是决定性因素。

    彼时,大汉王朝的人口密度分布,是这样的。

    益州精华首为蜀郡,次广汉;荆州精华首为南阳,次为南郡。

    扬州精华为淮南的九江、六安(东汉合并入九江),次为庐江。

    也只有这几个州郡的户口数和繁华程度,能勉强和中原各州郡相比。

    而东吴的基本领土,是江南的吴、丹阳、会稽、豫章四郡,还有个庐陵,是从豫章郡分治出来的,而庐江郡只得了沿江一小块。

    至于今天的闽南省一带,当时只在会稽郡下设置了一个建安县,根本就是力量真空。

    孙权即位时的这些地盘,也就和益州的巴郡、汉中;荆州的荆南诸郡一样,看着地方大而已。

    以人口和开发度而论,也就比南中、岭南这些蛮荒之地强得有限,和曹操控制的中原地区,决不可同日而语。

    这还不算,在曹魏和东吴的常年战争中,曹操下令把原本繁华的淮南地区,彻底搬空成了无人区,一如他们对付蜀国,搬空汉中郡一样。

    所以,作为一个精明的现实主义者,比之从贫瘠的江东去幻想如何征服整个天下这种雄(好)心(高)壮(骛)志(远)。

    孙权的选择当然是脚踏实地,尽可能多地扩大领土。事实上他已经做得足够成功。

    很多人先入为主地接受了“三分天下曹孙刘”,将孙权当成定要和曹操、刘备逐鹿天下的对手。

    所以当然觉得他的行事作风,毫无争夺天下之志,令人失望。

    岂不知相比衣带诏、斩车胄后,刘备和曹操已是不死不休;孙权和曹操从来并无不可解的利害冲突。

    曹操在赤壁之战前,是否真有立刻以武力征服江东的计划?只怕未必。他连荆州也才刚刚到手,远谈不上统治巩固。

    因此《程昱传》表彰他有认为孙权联合刘备反曹的先见之明,亦等于说曹营其他智者,包括荀彧荀攸在内,包括曹操本人在内。

    都认为孙权会和公孙康杀二袁一样,杀了刘备这个头号反贼,献其首以归附中枢,才对此盲目乐观。

    关于公孙康的事件,史书这样记载:

    “尚、熙与乌丸逆军战,败走奔辽东,公孙康诱斩之,送其首……康亦心计曰:“今不取熙、尚,无以为说於国家。”

    太祖征荆州,刘备奔吴。论者以为孙权必杀备,昱料之曰:

    “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曹公无敌於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

    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难解势分,备资以成,又不可得而杀也。”

    权果多与备兵,以御太祖。

    《武帝纪》谈及赤壁之战,之所以只提“与备战”,说白了不过是此时信息不对称。

    曹操只是虚言恫吓,没有当真以孙权为对手,还以为自己仅仅在和刘备军作战。

    因为有之前曹操认可公孙氏割据辽东四郡的先例,扬州菁华之地本在淮南,孙氏占据的江东六郡同样是贫瘠偏远的化外之地。

    如张昭等东吴文臣,会相信孙权表面臣服,绑送刘备或斩其首级给曹操示好,曹操会同样允许孙权名义上归附,合法割据江东,也在情理之中。

    而以一众东吴文臣在历史上的品行,若单凭鲁肃一面之辞,便以为他们都是只顾个人功名利禄之徒,不惜卖主之人,不免失之片面。

    莫忘孙策托孤时遗训,同样是嘱托张昭能守则守,不能守则归附中枢,争天下野心自此而止,只要能保孙氏一门子弟平安,才是孙策临终时最看重的。

    所以曹操赤壁战后的后悔,正是没想到孙权是吃软不吃硬的人,虚言恫吓“会猎江东”,却起了反作用。

    其后曹操主力和孙权纠缠十年,在淮南地区多次大战,对双方都是得不偿失,反让刘备趁机西进做大。

    等到曹操一旦放弃武力统一计划,同意认可孙权割据江南(荆州牧),封高官(骠骑将军)赐显爵(南昌侯),孙权就求之不得,上表称臣了。

    之前孙权联合刘备的十年反曹战争,不如说也正为以战促和,逼迫曹操代表的大汉王朝中枢,认可他的合法割据地位的因素更大。

    整个孙权统治时期,不断派出海船去台湾、去海南、去东南亚,首要目的都是为了搜刮人口。

    几乎每个东吴将领的个人传记,都在拼命打山越,无非就是抓野人也掠夺人口。

    这场对山越战争持续数十年,最后初步解决问题的诸葛恪,三年时间收服四十万山越,得四万甲兵。

    孙权大喜过望,临终前立他为首席托孤大臣,以赏其功。

    所以:当任何君主的领地一大半还都是野人和荒地的时候,他也会对外出扩张兴趣乏乏。

    至于如何一统天下,孙权表示呵呵呵,今天天气真好。

    人家的本职工作,明明就是地盘大一点是一点,割据长一年是一年的军阀呀。

    由结果推及过程,宁凡大概认为。

    这孙权,估计在一开始上位的时候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毕竟,孙策就很好的留下遗言。

    开疆拓土,逐鹿中原,孙策行;守本固根,延续孙家血脉,孙权可以。

    孙权也知道自己的能力,以及江东孙吴政权的实际情况,再加上他整合东吴人心,用了不少时间,错过逐鹿中原的时机。

    故而,孙权只想着将孙氏一族传承下去,能保住多少家业就保住多少。

    本章完

第309章 孙权的身世之谜() 
宁凡在感叹孙权的政治手段之后,又对孙权的身世之谜有了很大的兴趣。

    众所周知,孙权的历史形象,都是“碧眼紫髯”,这和一般的炎黄子孙有很大的不同。

    炎黄子孙,大多都是黑发黑眸,出了孙权这样的外貌,就很奇怪了,也十分可疑。

    宁凡曾经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据说孙坚在讨伐董卓时,於雒阳的一间公厕,发现了孙权与传国玉玺。

    据称之所以孙权会被丢弃在厕所里,是因为大家都认为孙权的蓝眼珠,是个不详之兆。

    但孙坚与孙策不相信,便将孙权带回家抚养长大,结果後来孙坚和孙策双双战死。

    大臣们因此非常地恐慌,纷纷计划离开吴国,也因此东吴变成了东无,也就是“无人才之国”,但周瑜独不离,反倒继续协助孙权。

    後来大臣们虽然都回返,而孙权也从此不再带来灾祸,却也从此变成了个无能,直到过世为止。

    由此观之,孙权似乎不是孙坚亲生的,并不是真正的孙家血脉。

    有一首词,是这般写的。

    紫髯碧眼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

    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江东。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做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位南宋时期文武全才,国士无双的辛弃疾,对孙权评价如此之高: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征战不休,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不过,“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可就大有深意。

    这是引用了曹操的一句话:

    “生子当如孙仲谋!”

    当然,这是赞叹孙权的话语。

    可是,赞美人用什么话不好,一定要用这句话来说?

    搞得许多人以为,这是曹操在羞辱孙权,“你就是当我儿子的份!”

    宁凡在很早的时候,也以为这是曹操羞辱孙权的话。

    毕竟,曹操和孙权父亲孙坚是一个辈分的人物,还是同僚;赤壁之战被击败,恼羞成怒之下,说出什么话都是有可能的。

    但,之后查明,证实此话乃是称赞孙权。

    可是,为何要用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

    由此可见,这孙权的身世,可就有一些猫腻了。

    看过老罗三国演义的人肯定都对这位吴国皇帝记忆很深刻,因为他的外貌与常人不一样。

    生来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

    许多人会说,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通俗小说,人物描写肯定有不少夸张的成分。

    那么,如果具有较高历史的三国志也这样写,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三国志中描写孙权的外貌,方颐大口,碧眼紫髯。

    碧眼紫髯,绿色的眼睛,紫红色的头发胡须,这不是白种人的体貌特征吗?

    稍懂常识的人都知道,黑眼睛黑头发的一对汉族夫妻是肯定生不出绿眼睛紫红头发的娃娃的。

    而孙权的父亲孙坚在《三国志》中并没有说外貌异于常人,并且是东南方的世家,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孙坚是黑眼睛黑头发的汉族。

    可孙权为什么是碧眼紫髯呢?

    宁凡认为,唯一的突破口就在于孙权的亲生母亲。

    三国志记载,孙权的母亲吴氏,是孙坚的正室,史传中称为吴夫人,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吴太夫人。

    据三国志吴书《妃嫔传》记载:她本是吴郡人,吴郡的郡治在吴县,是个大范围的地理概念。

    也有一种说法是属于吴郡富春县。父亲吴辉,字光修,曾做过东汉的奉车都尉,官至刺史。

    由此看来,吴氏家族也应该是有一定的地位和势力的。如若孙权的母亲真的出身于东南的本土世家,何以会碧眼紫髯呢?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是父权制,一名男子可以有一名正室,多名偏房小妾,小妾生的孩子寄养在正室的名下的现象非常普遍。

    所以,孙权的亲生母亲不是吴夫人的可能性非常大,孙权的亲生母亲很可能是白种人。

    西北方的游牧民族或者北欧海盗里的女性成员(吴国拥有广大的海域,海盗出没),而前者的可能性更大。

    西汉时代,朝廷为了战胜匈奴,曾经派遣班超等人广泛深入西域各国,西域国家附庸汉朝,古代的朝贡礼物中,常常含有美女。

    所以,作为东汉末年的吴国前期的实际统治者,孙坚获得西域胡人美女(长相一般都俊美)的可能性很大。

    只是因为稳固东南势力,胡人美女不能见光,所生的儿子孙权才寄养在吴夫人名下,所以,孙权是混血儿的可能性很大!

    宁凡曾经听易小川说过,还有人根据《后汉书·董卓列传》中记载的一段:

    坚进洛阳宣阳城门,更击吕布,布复破走。

    是说当时孙坚追击吕布的时候,在洛阳与吕布碰面了,但是没有杀死,吕布只是战败逃走了。

    后来就有人说其实这个地点、这个时间,吕布知道自己难逃一死,但是与孙坚一站,英雄相惜,便把遗孤托付给了孙坚,后来有了孙权。

    但是这种猜测也只是一种假象,是不成立的。

    宁凡也只是把这当做故事听,没有去相信。

    吕布的儿子也肯定是黑发黑眸啊。

    当然,吕布也可能有什么胡人小妾,生下一些混血儿什么的。

    毕竟,吕布在这东汉末年风云乱世出场前,一直在并州打匈奴,被匈奴人称为“飞将第二”,很有可能纳一两个胡人女子为妾。

    但是,按照提出最后一种猜测的人的逻辑,吕布和孙坚惺惺相惜,想要托孤。

    那怎么也会托付嫡子吧,用一个妾生子托付给孙坚是什么意思?

    故而,宁凡认为,最后一种说法最不可信。

    而第一种说法,孙权是孙坚与孙策父子捡来的,也不是很可信。

    如果真是收养的,孙策怎么还会把江东基业交到孙权手上,要知道孙策可是还有两个明确记载是孙坚儿子的弟弟的。

    在孙权继位之后,还闹腾过一段时间。

    故而,还是第二种说法更为可信一点。

    孙权很可能是孙坚的胡人小妾所生,寄养在吴夫人名下。

    当然,这也只是宁凡的思维,事实究竟如何,过不了多少年,他就知道了。

    谁让他现在就处于东汉末年呢?

    本章完

第310章 三仙之左慈() 
宁凡与吕素素观测陆家许久,认识并了解了大多数成员,以及大家族之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顺便看了看小屁孩模样的孙策与周瑜是如何耍子的。

    日子过得好不惬意。

    这一日,两人在陆家内部却感应到一位强者到来。

    倒不是其人气势有多强大,反而很内敛,但是,和于吉待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宁凡怎么能够不知道,这是属于武道元神之境强者的气息。

    向陆家人打听之后,却是贵客降临。

    来者乃是乌角先生,身穿青色道袍,头戴白藤冠,瞎眼瘸腿,却道行高深,曾救过陆家家主一命。

    宁凡微微蹙眉,沉思道:

    这种装扮,这样的实力,怕是只有那位了,左慈左元放。

    左慈,字元放,汉族,道号乌角先生,东汉末年著名方士,少居天柱山,研习炼丹之术。

    明五经,兼通星纬,学道术,明六甲,传说能役使鬼神,坐致行厨。《后汉书》说他少有神道。

    葛洪《抱朴子·金丹篇》载,左慈是葛玄之师。传其《太清丹经》三卷,及《九鼎丹经》、《金液丹经》各一卷。

    曹植《辩道论》中说他擅长房中术。据有关史料记载,经过六七十年的修炼,是死后成仙的。

    葛洪《神仙传》也说他能够役使鬼神(理解天干地支),会变化、辟谷。

    宁凡幽幽叹道:

    左慈啊,又是一位不好相与的人物,就是不知道他站在哪边。

    关于这位,可是有着很多传闻逸事。

    左慈是庐江郡人。

    他年轻时就很有神通,曾出席曹操的宴会,曹操笑着环顾各位宾客说:

    “今日贵宾聚会,山珍海味大致齐备了。所缺少的,只是吴国松江中的鲈鱼做的鱼末子了。”

    左慈说:“这容易搞到。”

    于是他要了一只铜盘,装满水。用竹竿安上了鱼饵在盘中垂钓。一会儿,便钓出一条鲈鱼。

    曹操热烈鼓掌,宴会上的人都惊讶不已。

    曹操说:“一条鱼不能使宴席上的宾客都吃上,有两条才好。”

    左慈就又下饵钓鱼,一会儿,又钓出一条,与前一条一样,都有三尺多长,新鲜得十分可爱。

    曹操便亲自走上前去把它做成鱼末子,赐给宴席上的每个人吃。

    曹操说:“现在已经搞到了鲈鱼,遗憾的只是没有蜀国的生姜作佐料。”

    左慈说:“这也容易。”

    曹操怕他在近处买,就说:“我过去曾派人到蜀国买锦缎,你可以命令别人告诉我委派的人,让他多买二端(四丈为一端)。”

    左慈走了,一会儿就回来了,搞到了生姜,又对曹操说:

    “在卖织锦的启铺里见到了您所派遣的人,我已命令他多买二端。”

    后来过了一年多,曹操所委派的人回来,果然多买了二端织锦。

    曹操问他,他说:“过去某月某日,我在店铺里遇见一人,他把您的命令传达给了我。”

    曹操外出到近郊游玩:陪同他的士大夫有一百多。左慈就送来一瓶酒。

    一片干肉,亲手倾倒酒瓶,向每个官员敬酒,官员们没有不吃饱喝醉的。曹操觉得奇怪,派人追查其中的缘故。

    走访了卖酒的店铺,原来他们的酒和干肉昨天全部丢失了。曹操大怒,暗中打算杀掉左慈。

    有一次,左慈在曹操的宴席上,曹操正要逮捕他,他竟退进墙壁里,忽然不见了。曹操就悬赏搜捕他。

    有人在集市上看见了他,正要捕捉他时,集市上的人却都与左慈一模一样,不知道哪一个才是左慈。

    后来,有人在河南阳城山顶遇见左慈,就又追赶他,他就逃进了羊群。

    曹操知道抓不到左慈了,就命令部下到羊群中去告诉左慈说:

    “曹公不再杀你了,原来不过是试试你的道术罢了。现在已经揖到了验证,所以只想和你相见一面。”

    忽然有一只老公羊,屈起前腿的两膝,象人一样站着说道:“何必忙乱成这样!”

    人们立刻说:“这只羊就是左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