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轮回闯末世-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策是江东割据诸侯,三国鼎立时期吴国的奠基人之一,但是却英年早逝,逝世时只有二十六岁。

    关于孙策的死众说纷纭,有说是被刺客所杀,有说是旧疾复发而亡。

    刺客之说,缘由要从许贡说起,许贡是吴郡太守,孙策横扫江东之时,就把许贡杀了。

    许贡门下食客颇多,就有人为许贡报仇。

    而孙策做事大意不喜防人,独自外出打猎,最终被许贡的门客所布置的刺客射伤。

    曹操身边的一个谋士就曾说过,孙策骁勇善战久经沙场不会死在战场上,但是却会轻易被人暗杀。

    这个谋士,就是大名鼎鼎的郭嘉郭奉孝。

    孙策是汉末三国时期江东的著名武将,在三国时期二十四名将之中排名第九,人称“小霸王”。

    孙策不仅勇武过人,还有一定的谋算韬略,在武力收复江东各郡之后,还大胆启用智士能臣把江东治理的井井有条,日益繁荣。

    后世很多三国迷都曾感慨,如果孙策不死,那么,三国的历史必然会被改写。

    孙策临终前曾对孙权说,若论两军对垒,争夺天下,你不如我;若论选贤任能,守护基业,我不如你。

    看在父亲和我创业艰难的份上,你一定要好好地干。

    对此很多人深以为然,但是从史料上全面来分析,孙策的这番话是非常谦虚的。

    甚至是很明显为了鼓励孙权而说的,其实还隐隐表现出担心孙权会因父兄的光环备受压力,甚至放弃、堕落。

    历史上的孙策不仅能征善战,17岁就随父亲征战沙场,屡立军功,胸有韬略,《三国志》中更是评价他“性阔达听受,善於用人”。

    由此可见,孙策毫不逊色孙权,也是知人善任,能够安邦定国的,堪称是集文治武功之大成者。

    如果孙策能够继续开拓江东大业,那么江东的发展将不可限量,甚至于后期最为强大的魏国都难与之争锋。

    孙策少年雄心,一定不甘心死守江东,必然会以为父报仇之机,夺取荆州,占据兵家必争之地。

    并逐步谋图中原,甚至直指曹操都,而最终的胜负恐怕也很难料定。

    所以,如果孙策不死,甚至只要再多活十年,恐怕就没有所谓的三分天下,孙刘结亲联合抗曹了。

    当然,这些只是假设,并没有发生,也就是宁凡自己想一想罢了。

    并没有把它变成事实的机会。

    他可不想随意篡改涉及到孙家这等帝王人物的历史,那会消耗很大一部分气运!

    宁凡搜集气运还来不及,哪能这么浪费!

    说回孙策,易小川按照易老教授的说法,是这样讲的:

    孙策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兴平二年,孙策征得袁术许可,准备东渡长江,横江进攻樊能、于糜,又在当利口袭击张英。

    孙策来到曲阿并以曲阿为据点,与扬州刺史刘繇进行决战曲阿之战,大败刘繇。

    建安元年,孙策率兵进攻会稽王朗和吴郡严白虎。

    建安二年,袁术僭越称帝后,孙策与袁术决裂。

    建安二年夏,曹操下诏书给孙策,要孙策讨伐袁术,任命他为骑都尉,袭父爵乌程侯,兼任会稽太守。

    曹操奏许朝廷任命策为讨逆将军,并封为吴侯,后统一江东。

    从此,孙策便开始他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统江东之路,奠定了东吴的立国基础。

    本章完

第301章 降服大将() 
且说宁凡对下方几员位列“江表虎臣”的未来东吴水军大将动了心思,意图收服,好为自己将来代替陆逊接任东吴水军大都督铺好前路。

    他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一个锦帆贼、九江贼、商船护卫队,三者都需要的平衡点。

    经过蒋钦、周泰、甘宁的通力合作,九江贼与锦帆贼逐渐平复下来,不再相互仇视,甚至打杀。

    但双方已经结下死仇,想要和好是不可能了。

    不过,为了利益,他们还是要合作的。

    九江贼与锦帆贼各自占领商船的两层,开始厮杀。

    杀得却大多都是奴仆小厮。

    只因为凌操看出形势不对,商船难保,只好退而求其次,将护卫队兄弟集结起来,结成阵列防御。

    那边,甘宁十分幸运地逮到了商船主人,一刀嚯嚯了那个肥头大耳的奸商。

    怪不得史书有那样的评价。

    甘宁性情意躁,易于激动,发怒时动辄要打人甚至杀人,而且有时不完全听孙权的命令。

    但他勇敢坚毅,豪爽开朗,足智多谋,器重人才,轻财好施,关心部属,士兵乐于从命。

    孙权善于用人,“不求备于一人”,能“忘其短而用其长”。

    在孙权手下,甘宁发扬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成为三国时代有名的“斗将”。

    半空中的宁凡抚掌笑道:

    “成了,时机来也。”

    他收回光影驹,在九江贼和锦帆贼将护卫队包围的时候,出声喝止。

    凭借着武道金丹级别的修为,宁凡暂时停滞虚空,威慑众人。

    他双手负于背后,朗声道:

    “尔等缘何敌对,就为了些许财物?”

    周泰、蒋钦等人有些臊得慌,纷纷低头不再言语。

    凌操巴不得有人搅局,他好捡回性命,自然不会乱说话。

    只有甘宁这个脾气暴躁的家伙,嚷嚷道:

    “你是谁?我等好汉,快意非常,为何要听你说话?!”

    宁凡不去言语,他知道,对付这种人,你没有相应的权势,便要将他打服。

    宁凡缓缓伸出一根手指,方圆百丈之内的天地灵气汇聚,凝结成一根数丈大小的手指,向着甘宁摁下。

    甘宁不亏甘兴霸之名,双臂抬起,就要硬生生抗下。

    可惜,武道金丹与武道大宗师之间的差距不可以道里计。

    甘宁面色涨红,浑身颤抖,被宁凡的那根灵气化形手指压地半跪在甲板上。

    这还是宁凡给他面子,没有继续加大力道,把他压趴下。

    “服吗?”

    宁凡轻声问道。

    甘宁毫不吭声,继续硬抗。

    宁凡加了一点力道,再次问道:

    “服不服?”

    甘宁倔强地撑起身子,哪怕他身下的甲板已经龟裂,还是不言语。

    “是条汉子!”

    宁凡稍微又加了点力道,转瞬收回手指。

    甘宁脚下的甲板破开一个洞,半边身子都陷进里面,半躺在甲板上喘着粗气。

    他面色苍白,冷汗直流,一身锦衣早已凌乱不堪。

    宁凡不去理会,直到甘宁心中已经服气,只是一时嘴硬。

    宁凡站立虚空,如神似魔,商船上几百号人大气不敢喘一口,除了甘宁之外。

    他大声道:

    “当今正值乱世,黄巾四起。”

    “诸位何不北上抵抗黄巾,万里觅封侯,求得封妻荫子;却在此处为了些许银钱,便打死打活?”

    这下所有人都不说话了,惭愧至极。

    这时期的人还是很质朴的,羞耻心强烈。

    凌操抬起头,嘴巴蠕动几下,想说什么又没有开口。

    宁凡一眼扫过去,他又退了半步,没有言语。

    却是他的儿子凌统站了出来,拱手道:

    “这位郎君,我等也想匡扶社稷,建功立业。”

    “可是,彼此已经结下死仇,阵营对立,割舍不下!”

    宁凡寒声道:

    “个人恩怨比得过家国大义?!”

    凌统毕竟还是孩子,口中讷讷不能言。

    凌操作为父亲,终于雄起一把,将凌统拉回身后,挺身而出,道:

    “想让我等护卫队背弃主家,与这些水贼同僚,却是不可能。”

    宁凡暗道,就等你这句话了。

    他施施然指着商船主人的尸体,懒散道:

    “你的主家,不就是他?”

    “已经死了,还有什么顾虑可言?”

    宁凡知道,凌操这是需要一个台阶下,哪怕这商船主人再怎么混账,但毕竟是凌操护卫队的主家,不得背叛,名声不好。

    死了,就没有了什么顾虑。

    凌操定睛一看,可不是死了么。

    他不再犹豫,拱手拜道:

    “愿效死命!”

    周泰与蒋钦对视一眼,纷纷出列,同样拱手拜道:

    “甘为马前卒!”

    甘宁嘴角一咧,“呸”地吐出一口血沫,道:

    “唯马首是瞻!”

    宁凡高深莫测地点头,道:

    “也好,尔等且去佐军司马孙坚麾下效力,数年之后,吾会出山辅佐与他。”

    凌操震惊道:

    “可是有江东猛虎之称的孙文台?”

    宁凡点头,道:

    “然也。”

    周泰自语道:

    “数年后,出山辅佐……”

    继而,他加大了声音,道:

    “那不就造……”

    话说到半截,被一旁的蒋钦死死捂住嘴。

    虽说如今黄巾军席卷天下,让大家看到代替刘氏皇族汉王朝的可能性,但是,这种话不能明说。

    宁凡没有理会,淡淡道:

    “记住,吾名陆逊!”

    说罢,他便飘然而去,去找吕素素了。

    他也想明白了,陆逊曾名陆议,改名时间恰在夷陵之战左右。

    也就是说,到时候,只要他亮出“陆逊”的名号,这些水军大将就会臣服。

    夷陵之战,就很好打了。

    没有再去理会,那些个“江表虎臣”去干什么,会怎么做。

    宁凡找到穿着帝皇铠甲的吕素素,招出光影驹,拉着马车,载上他们二人,向着陆家行去。

    既然,将来会代替陆逊的身份,那么,对于他的家族,还是有必要去了解一番的。

    到时候,对于家族成员都一无所知,岂不可笑?

    没想到,这一去,却是碰到了被称之为“江东双璧”的小霸王孙策,以及羽扇纶巾的周瑜。

    孙坚北上打击黄巾军,孙策带领家人暂居陆家,却是让去陆家踩点的宁凡碰到了。

    本章完

第302章 江东双璧(一)() 
宁凡与吕素素赶着马车,两天后,来到了吴郡吴县的陆家。

    这时候,陆逊还叫做陆议,是一个裹着尿布的小屁孩。

    孙策也不大,将将八岁左右,但却英武非凡;他这时候与周瑜的关系已经非常好了。

    经常在一起完“骑马打仗”。

    按理说,孙权这个时候也应该生下来了,有两岁多。

    可是,宁凡却在孙家人马中没有找到他的身影。

    这么小的孩子,肯定不会离开母亲身边才对,这是怎么回事?

    不过,想不通就别想了。

    孙权这号人物,总会出现的。

    到时候,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先说说“江东双璧”,孙策和周瑜。

    这两人,先说说孙策。

    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人。

    破虏将军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

    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孙吴的奠基者之一。

    老罗的三国演义,称其武勇犹如霸王项羽,绰号“小霸王”。

    三国武将排名之中,孙策也是排的上号的。

    虽然在影视剧中,孙策的戏份不多,但是历史上他可是个厉害角色,他是孙吴的奠基人。

    历史上曾流传着一个三国武将的排名: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

    这是前十二位,大多都是武道大宗师巅峰往上的。

    二张徐庞甘周魏,枪神张绣和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

    这后十几位,却是最高武道大宗师巅峰的修为。

    这里第三句的“孙”指的就是小霸王孙策,可见孙策之厉害。

    孙策不仅是三国时期的二十四名将之一,更是排名第九的猛将,着实厉害。

    孙策自幼随父亲南征北战,奋勇沙场。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业,以传国玉玺为质向袁术借兵,并横扫江东。

    他对外重用程普、黄盖、韩当等老将,后来又收服太史慈,对内他重用张昭、周瑜,创下了江东的统一霸业。

    曹操曾评价孙策为:“狮儿难与争锋也!”

    袁术也曾慨叹:“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孙策虽然骁勇善战,心有韬略,但是勇武有余,而智谋不足,更为致命的是他心高气傲,刚愎自用。

    这是后人评定,宁凡并不是太同意。

    他只是觉得孙策顶多有些自大,但却要了他的命。

    江东初定,孙策不听劝谏,醉心于外出狩猎,且自负勇武不屑于护卫侍从,被人偷袭刺杀,含恨而终。

    他临终前将东吴交给了弟弟孙权。孙策死后被孙权追谥为长沙桓王,孙策唯一的儿子孙绍被封为吴侯,后来又改封上虞侯。

    孙绍死后,孙策的孙子孙奉继任上虞侯,最终却被孙权的儿子孙皓所忌惮和杀害。

    自此,孙策的嫡亲血脉彻底断绝,而且断绝在了自己的亲侄子手里,实在是让人觉得悲哀和讽刺。

    孙策是江东割据诸侯,三国鼎立时期吴国的奠基人之一,但是却英年早逝,逝世时只有二十六岁。

    关于孙策的死众说纷纭,有说是被刺客所杀,有说是旧疾复发而亡。

    刺客之说,缘由要从许贡说起,许贡是吴郡太守,孙策横扫江东之时,就把许贡杀了。

    许贡门下食客颇多,就有人为许贡报仇。

    而孙策做事大意不喜防人,独自外出打猎,最终被许贡的门客所布置的刺客射伤。

    曹操身边的一个谋士就曾说过,孙策骁勇善战久经沙场不会死在战场上,但是却会轻易被人暗杀。

    这个谋士,就是大名鼎鼎的郭嘉郭奉孝。

    孙策是汉末三国时期江东的著名武将,在三国时期二十四名将之中排名第九,人称“小霸王”。

    孙策不仅勇武过人,还有一定的谋算韬略,在武力收复江东各郡之后,还大胆启用智士能臣把江东治理的井井有条,日益繁荣。

    后世很多三国迷都曾感慨,如果孙策不死,那么,三国的历史必然会被改写。

    孙策临终前曾对孙权说,若论两军对垒,争夺天下,你不如我;若论选贤任能,守护基业,我不如你。

    看在父亲和我创业艰难的份上,你一定要好好地干。

    对此很多人深以为然,但是从史料上全面来分析,孙策的这番话是非常谦虚的。

    甚至是很明显为了鼓励孙权而说的,其实还隐隐表现出担心孙权会因父兄的光环备受压力,甚至放弃、堕落。

    历史上的孙策不仅能征善战,17岁就随父亲征战沙场,屡立军功,胸有韬略,《三国志》中更是评价他“性阔达听受,善於用人”。

    由此可见,孙策毫不逊色孙权,也是知人善任,能够安邦定国的,堪称是集文治武功之大成者。

    如果孙策能够继续开拓江东大业,那么江东的发展将不可限量,甚至于后期最为强大的魏国都难与之争锋。

    孙策少年雄心,一定不甘心死守江东,必然会以为父报仇之机,夺取荆州,占据兵家必争之地。

    并逐步谋图中原,甚至直指曹操都,而最终的胜负恐怕也很难料定。

    所以,如果孙策不死,甚至只要再多活十年,恐怕就没有所谓的三分天下,孙刘结亲联合抗曹了。

    当然,这些只是假设,并没有发生,也就是宁凡自己想一想罢了。

    并没有把它变成事实的机会。

    他可不想随意篡改涉及到孙家这等帝王人物的历史,那会消耗很大一部分气运!

    宁凡搜集气运还来不及,哪能这么浪费!

    说回孙策,易小川按照易老教授的说法,是这样讲的:

    孙策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兴平二年,孙策征得袁术许可,准备东渡长江,横江进攻樊能、于糜,又在当利口袭击张英。

    孙策来到曲阿并以曲阿为据点,与扬州刺史刘繇进行决战曲阿之战,大败刘繇。

    建安元年,孙策率兵进攻会稽王朗和吴郡严白虎。

    建安二年,袁术僭越称帝后,孙策与袁术决裂。

    建安二年夏,曹操下诏书给孙策,要孙策讨伐袁术,任命他为骑都尉,袭父爵乌程侯,兼任会稽太守。

    曹操奏许朝廷任命策为讨逆将军,并封为吴侯,后统一江东。

    从此,孙策便开始他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统江东之路,奠定了东吴的立国基础。

    本章完

第303章 江东双璧(二)() 
说完小霸王孙策。

    那么,接下来就应该说一说这位美周郎,周瑜周公瑾。

    这也是“江东双璧”之一,对于孙吴政权的定鼎江东,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巨大功劳。

    宁凡翻阅记忆宫殿,找出有关周瑜生平的记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