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轮回闯末世-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故而,刘备的前期,也是比较难以下手的。
对于他的经历,宁凡听易小川说过一点,大体是这样的:
刘备可以说是三国时期创业最为艰难的英雄之一,其间经历无数波折,生死考验。
玄德公刚起兵逐鹿天下时,就遇到的两次生死危机。
第一次是在汉灵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中山相渔阳张纯和老乡泰山太守张举,联合乌桓部落大人丘力居等,举兵反叛。
杀死东汉政府派驻乌桓的校尉、右北平太守、辽东太守等人,一下拉起十万人的队伍。
张举还自称天子,张纯自号天将军、安定王,明摆了是要搭台子与东汉朝廷唱对台戏。
一时之间,青州、徐州、幽州、冀州动荡不安。
可朝廷已经派不出能打的军队,只能让四州自己想办法,自谋出路。刘备就拉上关羽、张飞,跟着青州从事上阵砍人。
进军途中,突然与叛军遭遇,对方还没等东汉朝廷军摆开阵势,就直冲了过来。
刘备应战不及,身上挂了一彩,眼看就要没命。关键时刻,刘皇叔放出大招。
什么样大大招?
易小川是这样说的。
据《三国志·先主传》注引的《典略》记载,皇叔的大招就是装死。
受伤的玄德直挺挺的躺在地上。杀红了眼的叛军也没有试一下皇叔有没有呼吸心跳,接着去砍其他人。
等到战斗结束,身边的战友一看玄德公刚上战场就挂了,耳朵大也不一定就有福嘛。
就把玄德抬上车,准备送回去安葬。回途中,刘备自然而然的苏醒,这才躲过一劫。
只是不知道拉车的人会不会被皇叔的诈尸吓个半死。
文言文版是这样的:
“遇贼于野,备中创佯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得免”。
这是刘备第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第二次是在平原县任上的时候。
镇压黄巾起义后,刘备得了个安喜县尉的官,后来因为上差督邮要对刘备搞下岗分流,皇叔就鞭打督邮一顿,挂印而去。
辗转流浪之后,投到公孙瓒帐下,数有战功。
公孙瓒一看,大耳小子不错,给个平原相干干。
刘备在平原县任上干得很是出色,保境安民,抚育百姓,很是笼络了一片人心,皇叔的仁爱美名也是声名远播。
人怕出名猪怕壮,这句话用在皇叔身上也很合适。刘备在平原的政绩和官声,竟然被人嫉恨。
一个叫刘平的人,很是看不惯刘备的仁义,就暗自收买刺客去刺杀皇叔。
刺客到刘备府上,刘备竟然不知来人是要取自己性命的,还一番好酒好肉的招待,两人唠了半天磕,互相都觉得相见恨晚。
刺客走心了,彻底服了,向玄德公说出实话,拱拱手,就此别过。
这事也在《三国志·先主传》中有记载:
“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
《魏书》中也有提及,“刘平结客刺备,备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状语之而去”。
就这样,刘备再次躲过一劫。
而刘备之后的经历,堪称打不死的创业者。
23岁那年,刘备离开家乡,立志要像先祖刘邦一样,闯出一番事业。
不过,对比其他势力,刘备50岁以前的经历基本上用两个关键词就说完了,一个叫“屡败”,一个叫“投奔”。
30岁,依附公孙瓒的刘备,被袁绍打败,投奔徐州牧陶谦;
35岁,被吕布偷袭,全家老小被俘,反过来依附吕布;
37岁,再次被吕布打败,投奔曹操;
39岁,被曹操打败,关羽被擒,投奔袁绍;
40岁,官渡之战袁绍战败,投奔刘表;
47岁,曹操占领荆州,刘备在当阳大败,差点连儿子都丢了……
直到50岁时来运转之前,刘备的地盘不过是江东七郡中的五郡,其中的南郡还是借来的。
三国的英雄里,被打败后再重新振作的,有很多。
但二十年如一日的一次次惨败,每次都是只剩下几十条人马,常常连老婆孩子都丢了的“英雄”,就刘备这一个。
刘备这家伙,可真不愧是刘氏子孙。
和他祖宗刘邦一个性子,经常逃命,还是丢盔弃甲一般的逃命,抛弃妻子。
如果不是他早已经就是孤儿,怕是能和刘邦一样说出:
“乃翁即尔翁,既要烹尔翁,可否分某一抔羹。”
连他老爹的生死都快要不去管了。
当然,这也可能是一种策略,心理战术,就是用来打击项羽的。
不过——
虽然刘备比较难搞,但相对于其他两个人来说,在历史剧情中,宁凡有一个巨大的机会。
他眯了眯双眼,闪过危险的光芒。
那就是关羽和张飞尽皆死亡之后,刘备尽起蜀汉七十五万大军,发动对东吴的夷陵之战。
此战的前期与中期,在人海战术的碾压下,刘备突飞猛进,东吴节节败退。
但是,孙权将大都督的职位交给陆逊陆伯言之后,就发生了逆转。
陆逊火烧连营,烧死了刘备数十万大军,他们丢盔弃甲,仓皇逃出。
此战,蜀汉元气大伤。
刘备最后病死在白帝城,向着诸葛亮托孤。
陆逊!
就选定是你了。
宁凡权衡良久,有了打算。
不是选择马超不行,而是曹操身居大气运,马超彼时还真就杀不了曹操。
而刘备呢,陆逊可是将他打得吐血三升,奄奄一息。
宁凡选择这个身份之后,只要再原剧情中再加一把力,就能够将刘备逼死。
本章完
第289章 逊与孙尚香()
说起陆逊,此人经历当真玄奇。
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建安八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
建安二十四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
在此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他一直没有得到重用,直到关羽死亡之后。
章武二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一战成名。
黄武七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
黄龙元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后卷入“二宫之争”。
赤乌七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侯。
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十余年,深得孙权器重。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当然,以上都是史书记载。
那么,陆逊为什么刚被拜为丞相,第二年就死了?
其中意味,值得深究啊。
有人猜测,是因为他和孙尚香的关系所致。
易小川原本就是个花花公子,也比较同意这种说法,他还就此长篇大论,宁凡是记忆犹新。
易小川曾经装逼道:
“煮酒读三国,乱世中英雄踏马而来。”
“儿女情长与天下家国交织成歌,悠悠一晃是千年,多少爱恨悲欢如烟。”
“烟雾朦胧里孙尚香的身影隐在其中,她的名字广为人知,可她的故事却不仅仅只是后人听到的那么简单,背后另有传奇”
如果没有老罗的三国演义,孙尚香不过是个被人一笔带过的女子,因为在正史里,关于她的描写实在寥寥。
东汉建安14年,正直妙龄的孙尚香嫁给了长她数十岁的刘备,这段婚姻无关爱情,仅仅是出于政治需要两个人才结合在一起。
后来两国联盟破裂,孙权将她接回了东吴,和刘备从此断绝关系,老死不相往来。
自此之后,孙尚香也于历史之中销声匿迹,没有人知道,她最后的结局究竟如何,就十分值得探究。
民间传闻她为刘备投江,实属无稽之谈。
然而,虽说正史无所记载,可我们依旧能从蛛丝马迹中,拨开迷雾看到她的后来。
而这一切,得从一个人说起,那个人就是陆逊。
如果说,在三国史上,孙尚香是只见前半生,未见后半生。
那么,陆逊就刚好是反过来了,陆逊的前半生仿佛是被白雾隐去了一般。
又或许,是有人故意抹掉了他的存在。
他的前半辈子,一直是在孙权的幕僚团,当做一个隐形人物。
为人所知的是,陆逊三十三岁那年娶妻,四十三岁那年,妻子为他生下一子陆抗。
陆逊的妻子其名在历史上无从考究,只知道她姓孙,人称陆孙氏。
而这也陆孙氏,极有可能就是孙尚香。
有人屎这样推论的。
当年孙权打下吴郡,将根据地建立在吴县,而此处正是陆逊的老家。
陆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按照孙权的性格,当时肯定会与之结交。
所以我们不难推测,在陆逊二十一岁出仕之前的若干年里,他和孙家必定相识,他和孙尚香也一定是认识的。
陆逊在后半生里,几乎就是个战无不胜的军事之神,常常令人感叹大器晚成。
可如果细读史书,却会发现陆逊并不是大器晚成。
陆逊的神君之名并非浪得虚名,征讨山越也足以说明他的才华并不平庸,可他为何长久的被埋没才华?
因为他的才华刻意被人忽略,这里也不得不插一句,陆氏和孙氏早在在孙策攻打庐江时就有过矛盾。
陆逊刚一入幕就马上被孙权发配去了海昌,那可是一个民不聊生的地方,而且一呆就是七年。
七年在那个时代,男儿有志七年可天下闻名。
等到陆逊开始崭露头角,他得到了孙权的赏识,孙权也开始重用他。
陆逊终于平步青云,这个时间点,好巧不巧就是孙尚香离异回吴后。
自此,我们不难推测,陆逊和孙尚香之间,大概是有过一段感情。
那段感情在他们尚且年少时萌发,可还来不及生根发芽,孙尚香就成了政治牺牲品,两情相悦,却奈何命运弄人。
孙尚香嫁给了刘备,而陆逊,至此不言婚娶之事,直到孙尚香与刘备决裂,或者说,孙刘联盟破裂,此时的他们再次重逢。
孙权可是一个搞政治的好手,要不然也不会被曹操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在他的眼里,陆逊有才,可孙权不放心用他,而如今,孙尚香归来,而孙权也需要人才。
如果孙尚香再嫁给了陆逊,他成全了一段感情的同时,也笼络了陆逊这个人,何乐不为?
而且,从陆逊在后半生对孙权死心塌地的效忠来看,孙权的想法显然是对的。
孙尚香是吴主之妹,刘备之妻,按理来说,她在历史上也是个角儿,不存在回到东吴后就没有了记载。
而陆逊呢,他好歹后来也官至丞相,他的妻子在历史上也不可能一点记载都不留下。
可是,在历史上,孙尚香,陆逊,陆逊之妻,这一大块地方都是模糊的。
加上孙权与陆逊之间微妙的关系变化,或许,唯一能解释这一切的就是,陆逊的确是娶了孙尚香。
当然,这个过程也是费了心力的。
首先,孙尚香得“死”,她必须“消失”于历史。
第二,陆逊之妻终生不能光明正大于历史。
从孙尚香这边来说,有关她与刘备的一系列事件。
例如“甘露良缘”“美人一计”“乐不思蜀”“智回荆州”“赔了夫人又折兵”“投江而死”等等都是虚构的。
在这一系列事件中,为了吹捧蜀国,不仅黑得孙尚香变节,更黑得周瑜成了毁掉尚香一生幸福的始作俑者。
事实上,联姻的主意是孙权拿的,当时周瑜正在南郡打仗。
孙夫人和刘备的婚后生活并不幸福,亦无爱情可言,这是有正史可考的。
三国志上记载:
“初,孙权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刚猛,有有诸兄之风,侍婢百馀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
诸葛亮也曾说:
“主公(刘备)在公安时,北畏曹公之强盛,东惮孙权之进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此之时,进退狼跋”
后刘备入益州,使赵云领留营司马,留守荆州。
此时孙尚香自以孙权之妹的身份,骄妄豪强,常带着一群东吴吏兵,在荆州纵横不法。
最终,孙权闻知刘备西征,于是大遣舟船以迎孙尚香,而夫人带着后主刘禅回吴。
幸得诸葛亮及时派遣赵云与张飞勒兵截江,方重夺刘禅。
而后来刘备立吴夫人为皇后,且并未给孙夫人任何名分,孙夫人死后,不管是刘备还是刘禅都没有给她任何追封,也足以说明问题。
史书上,陆逊33岁娶孙策之女陆孙氏,43岁生次子陆抗,其中显然大有玄机。
史书并无记载陆逊的长子陆延是何人所生。如果陆逊有前妻,那么他的前妻是谁?
为什么正史无记载。若陆逊没有前妻,为何他33岁才结婚?
古人十几岁娶妻生子才正常,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足足等了二十年。
陆逊在海昌做屯田都尉期间,赤壁之战爆发,次年孙尚香嫁给了刘备。
陆逊时年25…26岁,其实在海昌还是有不少成绩的,为何赤壁之战他没有参加?
尚香出嫁后为何陆逊也一直没有得到提拔。这很有可能是孙权一手安排的。
两年后孙尚香与刘备离婚,回到东吴就失去了记载。
作为吴主之妹,刘备之妻,为什么就此没了记载?
由此其实也可以推测孙尚香是陆逊前妻,甚至孙尚香没死,而是给按上了孙策之女的名分。
就是因为这段婚恋不够光彩,而且会得罪蜀国所以才没人去记载它。
回想一番易小川对陆逊的描述,宁凡心中略微有了一点底。
甭管这些是不是真的,他总算对陆逊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
不然的话,宁凡也就知道陆逊打过夷陵之战,之后——
就没了。
第290章 路遇黄忠()
“小莲,选择陆逊这个身份。”
权衡良久,宁凡对小莲说道。
“好的,赤壁之战过后,你便正式接替陆逊的身份。”
小莲一本正经地回答道。
之后,画风突变,她笑嘻嘻道:
“宁凡,你是不是想早点把孙尚香收入后宫?”
“可惜,没门。”
“等你代替陆逊身份,孙尚香都和刘备生活了两三年,又闹翻啦!”
“你接盘不?”
宁凡原本还在思索着,如何在夷陵之战时大发神威,直接将刘备搞死,完成任务。
小莲的话语传来,他几乎吐血。
宁凡阴沉着脸,恶狠狠道:
“小莲,你这些思想都是哪里学来的?!”
“自从两百年前开始,你就一直‘后宫’啊,‘临幸’啊,什么的,三句不离。”
“还一直鼓动我,说!怎么回事!”
小莲登时闭嘴,好一会儿,沉默不言。
宁凡怒不可遏,神情阴沉。
吕素素发现这一点,关心道:
“公子,发生了什么事?”
宁凡头疼地揉了揉额角,不知道该怎么说。
他和吕素素同行将近三百年,亲密无间。
但是,关于他自己的来历,以及小莲的存在,宁凡都没有告诉过吕素素。
只是说他和易小川一样,从两千年后的世界穿越而来。
吕素素秀眉微蹙,十分忧心宁凡的状态。
但是,她觉得宁凡有苦衷,实在不好跟自己说明,也就没有再次询问。
只是温柔地帮宁凡按摩,揉平他的眉头。
宁凡暗暗叹了一口气,他实在是不知道该不该告诉吕素素。
吕素素跟随在他身边三百年,一直照顾他的衣食起居,任劳任怨。
在宁凡心里,吕素素的地位位居第四,除却父母之外,几乎就要赶上小莲的地位。
他不想隐瞒吕素素一些事情。
可是,小莲的存在事关手链,是自己的大秘密,不好暴露。
此时,小莲却弱弱说道:
“是是上一次系统交流的陈阿娇。”
靠!
我就知道这个女人很危险,竟然改变了小莲的思想!
不对,小莲不是一直很讨厌陈阿娇么,一口一个“贱/女人”的,怎么还会听她的话?
宁凡暗自思忖,觉得很不对劲。
小莲继续说道:
“陈阿娇说,你是一个好男人,肯定有很多女人抢。”
“让我抓紧,还说,我要大度一点,不能阻拦你开后宫”
她声音低小,十分羞涩。
宁凡叹了口气,手扶着额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