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轮回闯末世-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
刘彻面色肃穆,下旨道:
“着侍中霍去病,为嫖姚校尉,率北军八百骁骑!”
满朝文武一时哗然。
北军!
那可是宿卫京冀地区的禁卫军!
精锐中的精锐!
非老将,或北军出身的将军不可率领。
更别说是八百骁骑了。
那可是天子出行的护卫队!
这个年轻人竟然荣宠至此。
恐怖如斯!
又是一个不能招惹的人物。
迎着众位朝臣或不屑、或阴冷、或谄媚、或淡漠的眼神,宁凡接下圣旨与虎符。
正是开始做任务。
与此同时,也开启了霍去病的璀璨一生。
大汉双子星闪耀这个西元前的时代,令匈奴闻风丧胆,屁滚尿流。
下了朝堂,卫青拍了拍宁凡的肩膀,目光带着期许,并没有说什么。
这次甥舅二人一同上战场,卫青相信,以宁凡的能力,肯定能够出人头地。
就算有危险,不是还有自己嘛,大将军的尊位可不是摆设!
这次出征,以公孙敖为中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信为前将军,苏建为右将军,李广为后将军,李沮为强弩将军,分领六路大军,统归大将军卫青指挥。
李广不用说,著名的飞将军。
公孙贺与公孙敖却是在卫青没有发迹的时候,救过卫青的性命,早早地报上了大腿。
虽然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无论是打仗还是做官。
但就是因为卫青的念旧,一直提携他们,分润了许多军功,获封列侯。
最后公孙贺甚至官拜丞相,虽然在汉武帝刘彻这个掌控谷欠很强的时代,丞相根本就是摆设,但那也是文官之首啊!
李沮却是一员老将,沉稳厚重,先帝之时便任职将军,资历很老。
苏建也是比较有能力的一个人,可是与他搭档的赵信就是个坑货。
赵信是卫青一次大战之后的俘虏,原本是匈奴的一个部落的王,投降大汉之后,因为是第一个,所以受封列侯。
可惜,就在这次大战中,他和苏建作为一路,大败!
原本只是局势稍稍不利,但有匈奴人前来招降,这赵信作为匈奴人,便降而复叛,坑了苏建。
苏建的几万大军是全军覆没,最后一个光杆司令跑回大营的。
被卫青送交巡视天下的刘彻处置。
赵信!
这个人一定要小心!
宁凡眯了眯双眼,心中暗道。
无论是历史上真实的,还是后世虚拟的,名字叫做赵信的,都特么是个坑货!
此外,随同一起的还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张骞!
就是那个被司马迁誉为“凿空”,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的张骞!
史书记载,他就在此次大战中,因军功封侯。
也是一位大牛人!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大汉帝国,是真的强盛无比!
宁凡跟着卫青,学习他如何统筹军备,鼓舞士气,战前动员,以及商议作战方案。
以战养战!
这是大汉双子星的战争模式。
自主动抗击匈奴以来,只要是卫青,或者霍去病率领军队北上,深入草原大漠。
那么,就不用担忧军需问题。
他们极其擅长取之于匈奴,用之于匈奴。
每次大战完毕,不但没有消耗多少物资,反而带回来一大批牛羊牲畜,匈奴战俘。
这时候,大汉对匈奴的战争是赚钱的!
故而,刘彻才有那么多钱巡视全国,大肆修筑宫殿楼阁。
但是两者尽皆逝世之后,北上抗击匈奴,变成了赔钱的买卖。
再之后的将领,没有人能够学到甥舅俩的战略精髓。
每次打仗,都是消耗了极大地国库存储,国家财政。
朝廷每每增长百姓赋税,大汉的根基都有些动摇。
如果不是桑弘羊盐铁专卖,收归朝廷的政策贯彻/落实的好,大汉早就财政赤字,起义队伍四起了。
这也是刘彻谥号为武的原因,为何评价他晚年穷兵黩武。
是因为没有好的武将啊!
而且,与匈奴一旦开战,那就停不下来了。
这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的碰撞,除非一方灭亡,或者臣服。
否则,就会一直打下去!
一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如民国之后的冷战时期。
宁凡暗自摇头,这是大汉最辉煌的时代。
可是,这个时代也只持续了几十年,便会落幕。
刘彻都还没有当完他的皇帝,就被一些在野学派的舆论嘴炮,以及国家内部的频频动乱。
还有许多臣子的谋反叛变,给逼得颁发罪己诏。
在宁凡看来,这都是因为人才凋零的缘故。
当然,这一切的过错还在刘彻自己身上。
他好大喜功,奢华无度,耗费了许多国库银钱。
在卫霍二人死后,再也没有了可以以战养战的将军,再也没有了赚钱的战争。
刘彻带起了大汉王朝的奢靡之风,许多人思想懈怠,不愿意去当兵戍边。
为了筹措军费,他立起了武功爵,允许银钱赎罪,败坏了风气。
宁凡摇头叹气,自己完成系统交流任务就好,想这么多干嘛。
这些事情,总是要经历一遭的,不给后世子孙留下诸多教训经验。
新世纪哪里来的繁荣昌盛?
(本章完)
第259章 老好人卫青()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宁凡已经初步熟识了战前准备工作,只要再实践两三次,便可以熟练掌握。
不过,他也发现了卫青的一个致命弱点。
他太念旧情,对待朋友亲戚太过宽容,耳根子软。
卫青的出征队伍里有很多关系户,全是去混资历,分润军功的。
史书上也证明了这点。
卫青病倒后,从前跟着他一起出征的将军,没有一个能够挑起大梁。
大部分转为文官或者定居长安,剩下的也仅仅在边塞担任太守或校尉,做守城之事。
霍去病死后,却有数位大汉将军出自他的麾下。
至少有两位中坚人物,其一是路博德,平定南越有功;其二是赵破奴,多次北伐匈奴,赫赫战功。
不过,在卫霍二人的璀璨光芒下,这些人的成就黯然失色。
由奢入俭难,刘彻用惯了卫霍二人,只要是他们两人出征,绝对会大胜而归,败绩很少,损失也不大。
可惜,他们麾下的人物却没有学到卫霍二人的战略战法。
就如同一般比较出色的大将一样,有胜有败。
这让用惯了卫霍二人的汉武帝刘彻怎么适应。
就像网游中用惯了武力值九十多的顶级武将,突然就只剩武力值七十多的良好武将可以用。
怎么也不会习惯的。
说回卫青,这个人太老实。
只要有人求到他头上,让他帮帮忙;他基本就会答应。
因为,只要能过来求他的,基本上都有点七拐八绕的亲戚关系。
卫青心软,待人宽厚,不会拒绝。
继而,就造成了他麾下大多数都是关系户的局面。
也是有了这些人的映衬,才凸显出霍去病的能耐。
不然的话,霍去病怎么可能第一次出征就勇冠三军?
这固然有霍去病太过优秀的缘故,但如果卫青手下人才济济,霍去病的功绩便不会非常突出了。
看看这次出征的都是什么人。
中将军公孙敖,第一次出征,寸功未立;第二次与骁骑将军李广各帅一万精锐骑兵,他折损七千,花钱赎罪,都被贬为普通人。
再次出征担任校尉,被卫青拉着当亲兵营长,扛旗的干活,然后,卫青分给他一些军功,封侯。
这次出征,他单独率领一路大军,将会迷路……
左将军公孙贺,公孙敖的兄弟,一丘之貉。
他一生出征多次,每次皆是无功而返。
和公孙敖一样,都是被卫青分润了军功,才封侯。
前将军赵信,这次出征投降匈奴了;右将军苏建,被赵信坑了,变成光杆司令。
后将军李广,这位有飞将军之称的老将,却是以没有封侯和迷路自杀而徒留遗憾。
事实上,他的统兵风格与卫青格格不入。
是以,每次跟随卫青出征,总是寸功未立。
而且,还在漠北之战中迷路……
这么一大群队友,也就只有霍去病率领八百骁骑,直捣黄龙,抓获匈奴贵族上百人。
他不勇冠三军,谁能勇冠三军?
公孙敖?公孙贺?
这对关系户,就是因为攀附上卫青的大腿,才有了诸多被卫青送过去的功劳。
不然,史书上哪有他们的名字?
赵信?苏建?
一个投降了,一个全军覆没。
李广?
确实是一员非常有实力的老将。
可惜,没有被刘彻用对地方。
故而,古往今来才有一句话叫做:
战争,不是看对阵双方谁做的更好,而是看谁犯的错更少!
跟着卫青学习了一番战前准备之后,宁凡就闭门不出,静等出征。
不是他不合群,而是烦不胜烦。
因为卫青的老好人性格,总是可以分润许多功劳给关系户。
所以,打听到“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就有很多人来找宁凡走后门。
对于这种事情,宁凡坚决不去沾染。
这是对阵异族的战争!
以为过家家呢。
什么脓包怂货都往里面塞,打了败仗怎么办?
那可是要死人的!
更别说匈奴乘胜追击,深入大汉国境,烧杀抢掠。
这责任谁能担得起?
也就是卫青,才能在麾下拥有众多关系户的情况下,打了胜仗。
但那也要有会打仗的将军!
全都变成关系户,良莠不齐,到时候下发一道命令,都听不懂什么意思。
还不大败亏输?
所以,对于这种事情,宁凡敬谢不敏。
尽量减少卫青麾下的渣渣关系户,这可关系到战争的成败!
他想着,如果将来他独领一军,绝对会唯才是举,杜绝关系户。
这样的军队才能打胜仗。
就像历史上真正霍去病所做的那样。
无论是军功贵族,寒门士子,抑或臣服于大汉的异族,只要能打仗,有才能,他都会用。
不拘泥于出身地位。
至于现在,卫青的事情,他管不了。
会引发众怒的。
卫青已经这么干了经近十年,早就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
宁凡现在也不过初出茅庐,怎么去怼人家?
此事乃是汉朝,大汉以孝道治理天下。
卫青是长辈,身为外甥,不能去指手画脚。
宁凡如今立足未稳,贸然得罪一大批人。
那他还怎么率兵打仗?
怎么封狼居胥?
怎么完成任务?
得不偿失。
一切以完成系统交流任务为目的,至于其他事情,就不要插手了。
还要在这个世界过上两千多年,那么长的时间,那么多的事情,怎么管得过来?
闭门不出半个月,终于到了出征之时。
宁凡松了口气,总算没人来打扰了。
这些天,那些个走后门的竟然还会翻墙进来!
然后金钱开道,就是想往出征队伍里塞几个人进去。
宁凡没什么好说的,抓住人送京兆尹府衙。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这个时候,大汉有一条很奇怪的法律。
私人居所,不得擅闯;哪怕是官府也不行。
跟后世的一些法律相差不大,对百姓的财产保护的很好。
而且,汉武帝刘彻刚刚颁发允许百姓持械的命令。
没错!
就像那个霸权国家一样,擅自进入房内,屋主可以打你而不犯法!
即便是官差进入屋内,也要屋主同意才行。
硬闯进去,屋主可以打官差,只要不致死致残,就没问题。
话说回来,出征时间即到。
宁凡穿好披挂,骑在一匹骏马身上,随着队伍出城,直奔定襄的前线大本营。
(本章完)
第260章 冠军侯()
来到定襄,宁凡才知道,这已经是今年的第二次出征。
第一次出征只是小胜,斩获敌人三千多人,战果不大。
威慑力度没有达到,匈奴大军仅仅是后退百里进行修整。
宁凡来到此地,卫青与各位将军都眉头紧锁,制定战役。
这次与匈奴人的对峙,有两三个月,消耗了许多钱粮。
需要尽快结束,不然空耗国力,对大汉没有好处。
卫青兵分三路,苏建、赵信一路;公孙敖一路,其余的跟随他坐镇中军。
宁凡叹了口气,没说什么。
这些坑队友,怎么安排都不合适。
回转自己的军帐,回顾脑海中霍去病这次出征的过程,又联系易小川,问他关于这里的具体情况。
宁凡与易小川联系,才知道这家伙也在这次队伍里,就在后将军李广的麾下。
李广是秦朝将军李信的后代,将门世家,战略兵法与同属大秦的蒙家军十分类似。
故而两人意气相投。
可惜,他们俩的战法都与卫青不一样,往往发挥不出什么作用。
这时候的情况,和他记忆里的史书记载相差不大。
两方主力军队对峙,然后卫青兵分三路。
再然后……
除了霍去病率领八百骑兵深入敌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其余人寸功未立,还损失了不少军队。
想到这里,宁凡就坐不住了,还是尽快率领自己的八百骑兵,打击匈奴。
立下功勋,尽快独领一军。
有着在边塞磨砺二十年的经验,宁凡对行军打仗并不陌生。
很快就集结好队伍,向卫青请示出战。
卫青自然不放心。
在他眼里,自己的外甥还是一个没有成年的孩子,第一次出征,跟在自己身边混混功劳,学习学习就好了。
独自领兵去打匈奴?
表开玩笑了。
第一次进入战场,还需要磨砺磨砺。
谁第一天上战场,就领着八百人,去和匈奴十几万大军硬钢的?
最后,卫青还是架不住宁凡的再三请求,只好同意。
从身边派出一个记录军功的长史过去,再有一个向导。
并嘱咐他们,千万看住了宁凡,不要太过深入。
在匈奴边上随便打打就行了。
反正大军主力就在附近,随时可以支援。
八百轻骑又携带不了多少干粮,或许这个外甥晃荡几天,没有吃的就回来了。
但是,在一个多月之后,卫青听到宁凡的消息,那是出乎预料。
仅仅率领八百轻骑兵,突入匈奴数百里,杀伤无数,带回两千多颗首级,顺便俘虏了单于的叔叔,姑父,姨妈等亲戚。
大小官员几近百人。
泼天大功啊!
这让被手下几个坑队友弄得焦头烂额的卫青很是欣慰,甚至兴奋。
这是扭转战局的契机!
卫青急忙部署军队,准备围剿匈奴主力。
果然,没过几天,匈奴那边接到消息。
一只不到一千人的小部队,突入匈奴境内,烧杀抢掠,捣毁了不少部族。
这令匈奴军队人心惶惶。
谁知道自己的部族还是不是完好。
没了部族,还打个屁啊。
或者部族还在,那就可以侵吞其他受到打击的部族,壮大自己的势力!
谁还在这里与大汉军队对峙,打仗。
壮大部族才是根本!
匈奴人的西行就是如此。
他们的军队是各部族的联合军队,每个部族都有自己的王。
打顺风仗,对峙,都很拿手。
可是,一旦老巢有难,内部不稳,便会人心惶惶。
每个领兵的人都要考虑自己的部族。
谁还有心思耗在这里?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这是匈奴统兵大将的感慨。
卫青抓住机会,灵活运用战术兵法,大胜!
然后打扫战场,收缴物资。
这一战,之前的消耗全部都回来了,还赚了不少。
卫青暗自感叹,自己的外甥,果然不简单。
第一次上战场,就和自己当初一样,获取大胜。
而且,比自己当初做得好的多!
他第一战,也就斩首三百余,远远比不上“霍去病”的两千多。
甚至,这个外甥还俘虏了匈奴王族。
更是将军功提升好多等级。
更何况,宁凡的行动还是这次征战的大转机。
功劳更是不可忽视!
汉武帝刘彻看了军报,也没有心思巡游全国了,直接带着一大堆人马就来到战场附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