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听说你有九条尾巴-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他能置喙的。
  当然,立功的活儿办砸了也容易招罪,若真是砸了,殿下看穿了这是个花架子,也是好的。
  谈昌自然道谢。他有过目不忘之能,稽查史书并不难,借着这个伙计,他也好早早与翰林院的各位前辈混熟。
  谈昌那张脸的确挺糊弄人,至少在他摆出谦逊求知、低调做人的态度后,翰林院上上下下都对他赞不绝口。因为状元和榜眼回乡还没返京,他算是这一届名次最高的,自然也不会有人为难他。
  庶吉士选拔后,姚之远也进入翰林院,算是全了谈昌当日所言。
  就在谈昌以为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后,一纸圣旨,让他登上了风口浪尖,低调内敛的策略也彻底破灭:
  翰林院编修谈昌,任太子讲筵展书官,内阁值守。


第58章 吱吱吱吱吱吱吱吱
  虽说是圣旨; 但是这个时候谁都不觉得景和帝还有心思过问一个小编修,此举必是出自太子之手。
  谈昌心里也是有些别扭的,虽然他也知道以自己的能力,绝对配得上这个位置; 但是这样轻而易举的完成; 总归有些担心名不正言不顺。
  不过翰林院的前辈们反应却大都很正常,热情地表达祝福之余便是谆谆教导; 要谈昌去了内阁以后千万谨言慎行; 不卑不亢,少说多做。杨京润也大方地准许谈昌把史料带回家中整理; 以便不耽误检校史书。
  偶尔有几个在谈昌面前冷嘲热讽出言不逊的; 不用杨京润出马,便被其余的修撰顶了回去。内阁要选新人去干活是早就讨论过的; 只不过没发明旨罢了,前三甲自然是一个都跑不了,都要去的; 嘲讽谈昌,到底是谁丢人?
  说到底,翰林院的官员们都有气节,想要凭本事入内阁。谈昌这样看着风光,也不过是给阁老们打打下手跑跑腿,真正自视甚高、德高望重的老人是不会羡慕的。年轻人则跃跃欲试,更不会轻易葬送了谈昌这个探路人的机会。
  谈昌心事重重,但是却准时准点跟着传旨的太监去内阁; 且态度良好,礼仪周全。
  李霖自然也在。
  李霖正坐在桌边与人侃侃而谈见了他,也只是淡淡一扫,便转过接着与徐首辅说话。
  他们说完了之后,带路的太监才行礼笑道:“奴才奉命而来,这便是翰林院的谈编修。”
  谈昌再次行礼,徐首辅笑道:“可是今科探花?来这里为老朽们做事,却是大材小用了。”
  谈昌连道不敢。虽然徐首辅态度亲近,但是他也明显能察觉出另外几位阁老的态度就很平淡,譬如吏部尚书许阁老,就只是淡淡看他一眼,连头都没点。
  “好了,来得正是时候。过来记吧。”李霖一招手,把谈昌叫到近前。“着云南知府携京中官员会见使节,建威将军出兵……”
  “三百,不可再多。”
  “三百岂够?”李霖皱眉,他们马上又争论起来。
  谈昌一听,便知道这是安排出海事宜。他一句话不敢多说,就着桌上的墨提笔开始飞速记录。这些阁老们吵起来,语速飞快。好在谈昌记性好,写字也快,勉强倒是能一一记下。
  “可都记下了?”另一位张阁老见谈昌放笔,略带讶异的一挑眉。谈昌低头应是,双手捧上,那张阁老翻了两页眉宇间便涌上赞赏之色。“难为你记得周全。”字迹也十分清晰。“依我看,誊抄都不必,直接带去翰林院就足够了。”
  那可不,罚抄罚出来的手速。谈昌暗暗吐槽,又悄悄瞟了李霖一眼。却见李霖也随众人惊讶赞许地看向他,两人对视,李霖故意眨了眨眼。
  “既然如此,谈编修带回去拟旨。”李霖顺着张阁老的话说完,便把话题从谈昌身上转开。“京中火器操练如何?”
  虽然没能直接出海,但是李霖手下的人从暹罗人,还有安南、日本手里,还是敲出了不少可用的火器。李霖命工部召集匠人拆卸仿照,也算是造出了新型的火炮,着神机营前去装备了,一旦试用通过,这些大炮就会随培养出的炮手一起送到边关。
  谈昌屏息听着他们谈论的朝政要事,大气都不敢出。这三年他专心科举,虽然有心留意,但还是错过了许多事,如今一听,方知李霖这三年着实不易。
  掐死了垄断的皇商之后,李霖又大力倡导勤俭,带头把自己的三餐衣饰份例削减,后妃们自然只能跟着削,宫中内造之物的价格甚至比不上许多世家。
  这些省下来的钱自然是进了内库。国师道士的俸禄还是要发,但是景和帝身体虚弱,许多法事都办不下去了,再加上宫中无人不知太子殿下对这些神道之术的态度,渐渐也都抛开了烧香求符的习惯。
  有钱自然腰杆子就硬了。出海的提案得以顺利通过,一个原因就是花的很多钱都是从内库出的,朝臣们实在没资格对太子花内库的钱指手画脚。户部更是对生财有道的太子殿下死心塌地,感恩戴德。
  民生方面也没闲着。淮阳的水利设施建好之后,李霖又催促起改良作物。
  这几年朝贡涌入大昭的西洋玩意太多,不少传教士也随之而来。国子监祭酒率先上书,请于国子监设西洋语。
  当然,这提议被朝臣喷成了筛子。
  但是于国子监设课不行,培养几个通洋文的人才来翻译书册总是可以的。在国子监开洋文课不行,加强一下算学、地理总是可以的。
  教育改革要继续,司法改革也不能落下。
  李霖重修法典的决心早有端倪。如今的法典还是太=祖时修的,时隔几十年,很多东西已经不再实用。何况官官相护,个中奥妙数不胜数。李霖早就要想个法子出来,叫他们不能这样抱成一团。
  只是修缮法典不是说做就做的,光一个“祖宗成法”压下来,就够受的。
  许多想法,还没有成型之前不能公开拿出来讨论,只能在内阁之中反复探讨争论,完善改进。这些想法都要第一时间记下。
  但,阁老们除了吵架还要办事,还要阅览百官奏折,所以才需要谈昌这样才思敏捷又位地权轻,嘴巴紧又能干的人。
  谈昌一天之内,接受了太多消息的轰炸,眸光闪闪,只顾得记了。内阁散值,阁老们都离开了,他还在纸上整理匆忙记下的条条框框,顺带整理思绪。等写完了,他才放下笔,揉一揉有些酸痛的手腕。
  “好了?”
  熟悉的声音突然入耳,谈昌才陡然发现李霖一直没有走。
  “殿下……”谈昌要起身行礼,却被对方拦住了。
  “谈编修辛苦了,提前尝尝宫中的经筵吧。”
  谈昌神色微动,李霖继续说道:“顺便与孤谈谈你会试和殿试的文章。”
  谈昌是展书官,早晚要参与讲筵,讲官讲筵过后都会在宫中用膳,展书官自然也能沾个光。宫中的膳食,再怎么简朴,也是凡人无法肖想的美味。
  李霖大大方方邀请,谈昌便毫无顾忌地应下了。“那臣却之不恭了。”
  李霖没什么架子,平日讲筵也常常留讲官在咸阳宫用膳,他邀请谈昌,身边的人也都不以为意,只当李霖爱才心切,至多叹一句这谈探花生的真好,不怪殿下见了也喜欢。
  咸阳宫,谈昌再熟悉不过。
  只是变成人,堂堂正正地走进来,却是第一次。
  咸阳宫一应摆设,也与当日无差。
  只是环顾满宫,眼熟的人,也只剩下锦瑟与德善。
  谈昌不敢露出差错,垂眉低眼,慎之又慎,把个诚惶诚恐的小翰林演得惟妙惟肖。
  锦瑟不便出面,德善亲自端菜送上,在一边侍候。李霖客客气气地劝谈昌用了几道菜,便撇过脸对德善说:“这里不用你,孤与谈编修说说话。”
  德善行礼告退。
  “可算是能与你单独说说话了。”李霖的眉眼骤然柔和下来。他指尖划过谈昌的手背,轻叹道。
  谈昌夹起一筷菜,送到嘴边,却没有急于咽下,而是环顾四周。李霖注意到便问:“是不是和原来一模一样?”
  “嗯。”谈昌低低应了一声。隔着屏风看向书房,摆设一如昨日。连他当时用的笔都在。桌角还有一颗一颗的珠子,是当时逗他玩的。
  “你走之后,那些东西都还留着。”李霖说。
  虽然那失踪的九尾狐成了景和帝心中一根刺,落实了祸水的罪名后,一应用品也都被随之焚毁,但李霖还是想方设法留下了一些纪念。
  谈昌定定神,变成了狐狸,轻轻跳到桌上,朝李霖跑去。
  李霖讶异地一抬手,敞开怀抱让他跳到自己身上,最后抱着久违的狐狸,轻轻顺着毛。“你可真狠心,一走就那么久。”
  狠心的不是你么,口口声声要我走。
  谈昌一张嘴叼住了李霖的衣领往外扯,李霖手下用力,狠狠揉了揉狐狸毛,在那狐狸尾巴上不舍地捏了几下。“变回来,乖乖吃饭。”
  “吱。”谈昌轻轻叫了一声,抖开了九条尾巴,平铺在李霖腿上,把李霖吓了一跳。
  虽然养了谈昌那么久,李霖却很少见到他九尾狐的原形。
  既然见到了自然不能轻易放过。李霖一面欣赏着,一面细细捻过每一条尾巴。
  九尾狐,当真是造物主的宠儿。九条尾巴有粗有细,却都蓬松柔软。狐狸毛是纯正的火红,像是燃烧的火焰,从指尖烧到了心里。
  李霖抬起手指轻轻一吻,谁料谈昌看到眼里,径直扑上来,给了他一个毛茸茸的吻。
  李霖的手指一顿,接着便插=入狐狸毛中,把这小家伙扒拉下来。
  闹够了之后,谈昌从他身上跳下来,才重新变回人。“当日究竟发生了什么?”
  见面之后为防止李霖不快,谈昌并未提及往事,此刻也只是触景生情才顺势问出口。
  李霖沉默了一会,才说:“我与你在屋中交谈,被竹叶听到了。姚家人用她弹劾我……宠信佞臣。”后面的话语声音轻的几乎听不见。谈昌拧起眉头,不确定地问:“那现在?”
  “现在不用怕。”李霖说。“门外没有留人。”
  还有暗卫盯着呢。李霖怎么可能同样的错误犯两次。
  “那……”谈昌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握住李霖的手腕,“你,可受了委屈?”其实不用问,单看这宫里换了多少人,还有自己远走高飞后九尾狐的传闻再无动向,便能猜出,他定是受了委屈的。只恨自己当初屋里保护他,还不得不离开以免牵连他,只能独留他一人受着委屈。
  想着那说出口却没能做到的承诺,谈昌神色一暗。
  李霖一怔。
  他想起了景和帝的那一巴掌,凌厉,他的脸整整肿了半月,不得不叫太医敷药。可是比起圈禁至今,削为庶人的三弟,这委屈也不算什么了。他握紧对方的手,“没什么,父皇是护着我的。”


第59章 吱吱吱吱吱吱吱
  谈昌怀疑地看了对方半天; 终于腼腆一笑,喃喃道:“我知你不会有事,我只是担心你……”
  “我知道。”李霖加重了声音又说了一遍。
  “往后你就陪着我,我们长长久久一处待着; 你也不必怕我受委屈了。”李霖慢慢地说。谈昌用力地点点头。
  吃过饭; 李霖又拉着他在书房坐下,叫德善送了两杯茶上来; 才把话题转到正事上来。“你今日去内阁; 感觉如何?”
  “很好。”谈昌说。宫人一下去,他就自觉地趴在一张美人榻上; 舒舒服服地薅那软垫上的毛毛。谈及正事他才挺身坐起。“内阁的几位阁老都是有识之士; 这两年你做了很多事。不过我觉得,火器推广仅有炮是不够大; 红夷大炮毕竟太过笨重,只能装备城头用于守城,一旦城池失手还要抽空毁掉。我想能不能让骑兵装备小型火铳……”
  谈昌滔滔不绝说了起来; 李霖在对面看着他,欣慰中带着些许无奈。
  “你没听我说?”谈昌立刻注意到对方失神。李霖叹了一声说道。“我当然在听,不过我原本想问的事,你觉得几位阁老待你如何,可还习惯?”
  谈昌一怔。
  反应过来之后,他不好意思地用手背蹭了蹭脸颊,“有你在,有什么不习惯的。”
  李霖看着他的目光瞬间变得灼热。
  谈昌怕他在咸阳宫里做出什么出人意表的事; 连忙顺着他的意思说道:“徐首辅自然没的说,很是照顾我。张阁老一开始没什么感觉,不过后来似乎也很赏识。吴阁老么,不表态已经是给我面子了。只是……”
  “许尚书。”李霖的薄唇轻启,吐出三个字。他声音清冷,如玉石碰撞,叮叮咚咚。谈昌听得入神,半天才反应过来,仓促地点头,“对,他似乎看我不太顺眼,这里面可有什么缘故?”
  缘故么,自然是有的,不过李霖一时半会也想不出谈昌是在哪儿碍眼。“你离他远点,他最近死不大安分了,待我也是冰凉凉的,看你不顺眼多半也是想借机下我的面子。”
  谈昌有些意外。“怎么说?我记得许尚书是皇后娘娘同族,原先在吏部也是时常为你说话的,怎么现在又不安分了?”从前三皇子李霁被景和帝扔在吏部,是当时的许侍郎把他看住的。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了。”谈及这个,李霖的眼中闪过一道锐利的光。“母后病了,不能见人,许家人便有些蠢蠢欲动了。”
  皇子外家,何其尊贵。可是尊贵之余又充满了风险。总有些痴心不足,一定要把自己上升为国舅的。殊不知,做国舅是更尊贵了,风险也更大了。
  “四弟长大了,总有些人,有想法了。”
  李霖并不觉得悲喜,只是有些烦闷。
  “好了,想这么多做什么。”谈昌主动跳下来走过去推了推李霖的肩膀。“清明过了,何时跟我去看看老师?”
  虽说清明赶在殿试之前,谈昌准备时策之余却没忘记收拾灯烛纸钱去扫墓,他当时还想着倘若遇到了李霖能早些见一面,说些话也是好的。没想到清明那日,但凡墓地都有亲人哭祭上香。唯有谈先生的墓地空空荡荡,只他一人,举目无亲,束手无策。
  “那日……”李霖沉下声,揽住谈昌,细瘦的腰身让他咽下了所有借口。“是我的错,我自会去跟太傅赔礼道歉。”
  他想了想近些日子的事,便道:“何妨再等一些时日,跟我去别庄上住一段时间。”客栈再好,李霖日日出宫终究不合适,宫中眼线众多,咸阳宫又不能留宿。
  “那敢情好。”谈昌眼前一亮。“可以打猎吗?”
  “就你这小身板,还想着打猎?”李霖拍了拍谈昌的肩膀,顺便捏了一把小腰,揶揄之意溢于言表。谈昌警告地瞪了对方一眼。“时候不早了,我不便在这里久留,你还有什么事,快说。”
  再次见面又要等上一天,当着阁老们的面相处还要努力克制自己亲近的冲动。李霖很是不满地把谈昌收进怀里,双手环住他的腰,头埋在谈昌的脖子处,闷闷地说:“你何时搬出客栈?可选好了宅子?”
  气息喷在皮肤上,痒痒的。谈昌伸手就推。“还用你想,我当然有银子,弥归选了几处宅子,我看都不贵。”
  “你离姚之远远一点!”李霖委屈地抬高了声音,警告他。
  “知道知道。”谈昌敷衍地回应,又迅速转开话题:“上一次还没说完,你打算拿何虑怎么办?”
  “我叫人查了,阳青子果然是个混不吝的,在清风观时就常常欺侮小道,你说那洞虚与他关系又岂会和睦?”
  不和睦,便是有动机了。
  何虑……毕竟是国师,在民间享有声誉的,没有真凭实据,还真不能把他怎么样。想到这儿,李霖交叉的手指握得更紧,不快地啧了啧嘴,提起了另一件事:“那《起居注》我已翻来覆去看了许多遍,仍是没看出什么端倪。”
  谈昌自然也看见了李霖桌上厚厚一摞纸。说到底,还是因为《起居录》里记录的东西太多,想要一一查阅实在不易。
  他只好安慰道:“别急,回来我帮你看看,左右修实录的时候也用得上。”
  李霖终于笑了。“你去吧,我叫德善送你。”
  “可别了。”德善的身份宫人皆知。他今日被点进内阁值守,又在咸阳宫用过饭,已经够打眼的了,再让谈昌送出去,怕是明日就成了朝堂的话题。
  李霖也识趣。“那我叫他找人送你出去,你出了宫也没有马车。”
  末了他还要补充一句,“你别担心,状元和榜眼回来,我自会一视同仁,也叫他们进内阁。”
  谈昌推辞不了,只得坦然接受。他又在宫人面前和李霖表演了一番君臣相得,才由一个小太监带出宫城,直接骑马回客栈。
  这是他在内阁经历的第一天,
  客栈里大多学子都回乡离开了,姚之远也回淮阳祭扫祖墓,唯有谈昌还在此处。他慢悠悠爬上楼梯时,也在思索李霖的话。他没有说谎,姚之远的确热情地为他介绍了几处宅院,还命自己留在京中的下人为谈昌留意着。
  可是谈昌并不太想搬进去。
  对于大部分而言,考中科举意味着正式开门立户,便于与同辈交往,也意味着可以娶妻生子,正式建立一个家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