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打天下-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边,老刘也给院长旬靖写了封书信,希望他能放郑玄前来幽州书院,这样估计颖川书院方面也不会阻拦。

    卢植另外还推荐了几人,老刘都不是很熟悉,不过荀攸、戏志才和田丰倒是对这几人推崇备至,头一个叫赵岐,此时已经年过七十,但他早已是和卢植与郑玄的老师马融齐名的一代宗师,精研四书五经,所著的孟子题辞一书乃是当时对孟子一书所作的最好的解注;第二位姓申屠名蟠,也是通古博今之士,被世人誉为贯通五经、兼治图纬,只是他一直不愿为官,估计有卢植的手书有可能会来蓟县,最后一位名叫范冉,虽有才名,但家中穷困潦倒,所以他倒是最有可能前来。

    既然恩师推荐,荀攸等人也认可,于是老刘便让卢植给这几人也都写了书信,同时还让卢植以自己的名义邀请他们前来幽州书院任教,估计这些颇有傲骨的名士大儒虽然不愿入朝为官,但来书院传授知识没准会对了他们的胃口,这样老刘的书院中也就能有几位名动天下的名师,可以和那些早已声名远扬的书院一较高下了。

    而书院的学生老刘早就说过,将来只要能通过书院的入学考试,那么进入书院后的一切费用都由幽州刺史府来承担,而且书院的学生不管出身如何,都会一视同仁,这样就会为那些家境贫寒,但确有真才实学的学子提供了一个机会,只要他们努力学习,成绩优异,将来一样能够在幽州的官府中担任要职,并得到升迁的机会。

    在书院的事情基本确定以后,老刘便开始和戏志才、荀攸和田丰几人商议如何对上谷难楼部落出兵的事,现在幽州境内的乌桓就剩下难楼部落了,但是他也是几个乌桓部落之中人数最多的一个,整个族人有二十余万。

    而且自从上次广宁的兀赤率领的乌桓骑兵被汉军打败过一次之后,难楼为了抵抗幽州汉军向上谷进的进攻,开始在上谷境内大肆征兵,只要是部落中的男丁,上至五十下至十四岁的都被征入军中,结果现在在上谷郡中竟然有乌桓骑兵近六万人,只是那些新兵除了胯下的马匹不错,手中的兵器和护具都很简陋,训练的时间也都很短,不过乌桓人自幼便从马背上长大,射箭之术也是从小开始练习的,因此他们的战力也不容小觑,这些都是戏志才派往上谷的探子传回的消息。

    一郡之中居然有六万骑兵,这也是令老刘等人头疼的一个问题,如果是在野外进行会战,凭着自己明的器械营和轻骑兵组成的立体进攻模式,这六万人肯定不是自己的对手,但关键是现在他们处于守势,上次吃了一次亏以后,不会再傻得出城和汉军决战,因此攻城就成了这次出兵上谷的主要任务。

    虽然有投石车和巨弩,但只要城中的守军足够,即使被砸破了城门,他们也可以采取用石头把城门洞堵死的方法,不过乌桓各部落向来缺少粮食,因此如果乌桓人据守的城池被汉军长期围困,没有援军的他们,其结果最后也只能是死路一条,不过这样汉军就要有足够的耐心,而且双方就要打一场持久战,虽然汉军有能力取得最后的胜利,但必然也会消耗大量的军资粮草,所以这也不是老刘所希望看到的,只有短期解决战斗才是上策,因此如何把乌桓骑兵调出城来进行伏击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目前占据上谷的乌桓大王难楼带着重兵驻扎在上谷的治所沮阳,这里离蓟县也就不到二百里的距离,由于这里本来是汉军的边陲重镇,因此城墙修的又高又宽,护城河也较一般的城池深了很多,绝对是易守难攻,而其它几个县城只有少量的士兵驻扎,每个县城的士兵也不过几千人,城墙也都很简陋破旧,因此要攻下其它几个县城倒不是什么难事。

    调虎离山、围城打援、瞒天过海、偷梁换柱这些计策都用不上,同时上谷除了与幽州三郡接壤,另外的一边还与中部鲜卑相接,因此也要防止他们勾结鲜卑大军来共同对付汉军。

    考虑再三,众人还是决定采取先肃清周围县城,最后大军包围沮阳的办法来对付难楼,只是在攻击上谷的其它县城之时,也要在沮阳周围埋伏好大军,如果乌桓骑兵出兵救援,那么这仗就好打了,如果沮阳的乌桓骑兵坚守不出,那就先把其它几个县城都拿下来,最后大军包围沮阳,与难楼打一场持久战,今年的庄稼还没有收割呢,估计沮阳城中的粮草够他们吃一个月就不错了,因此说是持久战,只是与老刘之前所动的几场战役相比而言,估计最长难楼能坚持两个月,到八月份战事也应该可以结束了。

    从外地调回来的几位将官上任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几天,戍边军中各个兵种所不足的士兵人数都已经募齐,因此幽州现在除了各郡至少五千的郡国兵,上万的屯田军,还有了足足五万的戍边军。

    现在各个兵种都在抓紧时间进行训练,而老刘现在已经不用再分心操持幽州的政务,有荀攸在,各项事务在荀攸手中都处理的井井有条,而且还有田丰和戏志才的帮助,所以老刘现在可以全心扑在军队的训练上,同时抽空为书院编写一些政治、经济、商业、天文地理、数学化学等方面的教材,供书院将来教授学生之用。

    轻骑兵的训练已经基本成型,有关羽、颜良和徐晃、太史慈等人在,基本不用老刘操心,而突骑兵则由于以前的训练不是很规范,主要是靠个人的训练来进行,因此老刘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突骑兵的训练上,先他把训练方法交给了军中的几位军长、师长和团长等高级将官,然后再由他们下去具体执行。

    开始的守候,这些乌桓人很不习惯,但随着训练的不断进行,从将官到士兵都开始体会到这种训练方法的好处,而且也使这些士兵开始改变以前喜欢单打独斗的习性,处处注意与队友配合,同时进行各种阵型的演练,使他们将来能在战场上熟练运用阵型来与敌人作战,这对提高整个突骑兵的战斗力有极大的好处。

    不过最令这些乌桓人着迷的,还是老刘明的橄榄球,现在几乎戍边军中的每个师都有一支橄榄球队,训练闲暇之时,橄榄球赛已经成了这些球队每天必做的事情,而乌桓人天生体型比汉人高大粗壮,玩这种游戏先就占了一些优势,因此在熟悉了橄榄球的规则以后,很快突骑兵中的几只橄榄球队对上轻骑兵或陷阵营时,往往是胜多负少,轻骑兵和陷阵营则只能靠着几员大将的出色挥,才能在与他们的比赛中获得胜利。

    现在轻骑兵所有士兵的连弩已经配齐,而且在突骑兵之中,每个师也有一个团的士兵配备了连弩,这样至少在与敌人正面交锋时,可以把这个团摆在最前边来阻挡敌人的进攻,有了一千五百具连弩的方阵,即使四五千的敌人也不可能突破他们的防线。

第108章 难楼诡计() 
幽州书院目前已经开始招收学生,听说进了书院就不用花钱,将来还能在幽州的各级官府衙门中谋个差事做,因此前来书院报名的学生络绎不绝,由于那时候读书并没有什么年龄的限制,因此报名的学生中上有七十老翁,下有七岁孩童,没办法卢植再和老刘等人商量之后,只好又对学生加上了一条年龄的限制,只招收十二岁到二十五岁的学生,这才令前来报名的人群没有把书院的大门挤破。

    通过测试的学生现在已经有了二百人,他们之中除了大部分是幽州本地人,也有一些从冀州、青州、徐州甚至扬州慕名而来的学子,再把他们的食宿安排好以后,书院开始由卢植、已经从颖川赶来的郑玄、从兖州外黄县赶来的赵岐几人为他们讲课授书,传授几人所擅长的知识。

    为了尽快将上谷平定,使老刘能为将来的北伐做好准备,因此在戍边军训练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后,幽州戍边军于大汉光和四年的七月中旬,共出动了四万大军兵上谷,由刺史刘备亲率大军,准备对难楼部落进行攻击。

    老刘没有忘了自己答应公孙瓒的事情,在出兵上谷之前,派田丰暂时去渔阳代理太守之职,而公孙瓒则来到蓟县,与老刘一起坐镇中军。

    同时老刘下命令,由荀攸代行刺史之责,全面负责自己出征期间的幽州政事。

    为了防止难楼部落狗急跳墙,对上谷周围的几个郡县甚至幽州治所蓟县动突袭,老刘在蓟县留下了一个轻骑兵师,一个突骑兵师,两个师的师长分别是太史慈和脱脱儿,虽然两人心中不高兴,但既然是刺史大人的命令,因此他们二人也只能留在蓟县,与都尉史阿一起,负责蓟县和周围郡县的防卫任务。

    老刘临走之时,怕他们大意轻敌,便再三叮嘱他们两人一定不要放松警惕,因为这里毕竟离难楼的老窝很近,而乌桓骑兵的行军度也很快,用不了两个时辰就可以从沮阳赶到蓟县,这里可是幽州的治所所在,决不能被乌桓骑兵攻占,而他们二人的任务,一是协助史阿率领的郡国兵守住蓟县城池,二是在上谷周围的代郡、范阳郡和蓟县三地进行巡逻,防止这两郡遭到乌桓骑兵的攻击。

    二人这才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因此才高高兴兴的带着部队返回军营,执行自己的任务去了。

    根据前些日子在上谷的探子传回来的情报,现在难楼部落的军队基本集中在沮阳城中,因此汉军这次从蓟县出后,经过燕国然后直奔上谷的居肃县而去,这事蓟县到沮阳的必经之路,虽然还有一条路也可以到沮阳,但是那边都是小路,器械师的投石车和巨弩根本过不去,所以大军还是选择了走这条官道。

    此次大军的先锋队是颜良带领的轻骑兵第二军,有他和徐晃在,老刘很是放心,他们二人都是将才,因此不会像蹋顿那样莽撞。

    中军则是突骑兵的三个师,老刘和戏志才、公孙瓒等人都在其中,而器械师和高顺带领的步兵师,还有关羽带领的一个师一起在最后压阵。

    乌云本来这次还想跟着老刘一起出征,但想到其她几个夫人可能会有想法,另外大军之中带着她也确实有些不便,因此老刘便把乌云留在了家中,为了让她高兴,老刘骗她说家中也要有人保护,而乌云的武功高强,当然可以胜任,这令乌云非常高兴,还向老刘保证自己一定保护好家中的姐妹,于是她也和甄姜等人留在了家中。

    蓟县与居肃两地的距离大概也就一百多里地,因此当天晚上,大军便来到了居肃城外,黑夜之中无法攻城,大军便在城外扎下营寨,为了防止有乌桓骑兵前来劫营,老刘派出去不少哨兵监视周围的动静,还在营前设置了大量的鹿砦拒马等物,然后令大军抓紧时间休息,以便第二天看看城中的情况再采取下一步的行动。

    到了第二天早晨,老刘先派颜良带着轻骑兵二军一师去居肃城外看看,城中是否还有乌桓士兵在把守,如果有的话,不要急于攻城,马上派人回来送信,由善于攻城的步兵师和器械师一起出动,对居肃城进行攻击。

    颜良带着一个师的轻骑兵来到居肃城东门外,看到的景象令他们大感奇怪,居肃城虽然关着城门,吊桥也被拉起来了,但城墙上并没有看到有什么旗帜,也没有乌桓士兵在守城,于是颜良派了个士兵走近点看看,同时向城里喊话,就说幽州的军队到了,让守城的士兵马上投降。

    那名士卒领命前去,到了城门外,城中竟然还没有什么反应,于是那名士兵高声向城内喊道:“城里的士兵听清了,我们是大汉幽州的军队,是来消灭乌桓难楼的,识相的你们马上投降,否则我们大军立即攻城,到时候你们想投降恐怕也没机会了。”

    他这边刚一喊完,城墙上突然冒出几个人来,看穿戴似乎是守城的士兵,只是身上的皮甲破旧不堪,手中的兵器似乎也都生了锈了,几人之中一个似乎是为的大声对下边的汉军道:“你们真的是汉军吗?我们是城中的汉人百姓自成立的护城队,十几天前城中的乌桓士兵和他们的族人就都已经撤走了,看他们撤退的方向,似乎是向西南的沮阳去了。”

    颜良在后边也听到了,于是纵马上前道:“你们看清楚了,我们是幽州的汉军轻骑兵,我乃先锋官颜良,刺史刘大人也亲自来了,就在后边的大营之中,如果城中已经没有了乌桓士兵,你们马上把城门打开,我们这就进城接管城防,你们看这样可好。”

    这时城上的几人也看清了城外确实是汉人的军队,于是那个为的马上指挥众人打开城门,放下吊桥,请汉军进城。

    颜良在带着手下轻骑兵进城的同时,也派了个传令兵去大营之中,向老刘禀报这边的情况,同时请老刘带人马先到城外等候,自己带人先进城看看,确实没事了自己再亲自到城外迎接老刘进城。

    进入城中的颜良在那些汉人组织的护城队的引导下,先来到居肃县城的县衙检查了一番,同时为了防止有诈,颜良还派出两个团在城内巡视了一遍,看到城内果然如那些人所说,已经没有了乌桓士兵,这才来到城门之外,等候老刘等人进城。

    居肃城中没有乌桓士兵,是老刘等人意料之中的事,因此老刘让大军继续在城外大营中驻扎,自己带着戏志才、公孙瓒和文丑带领的自己的亲卫队来到城门外,汇合了颜良后进入居肃县城,并来到县衙之中。

    那个为的看到来了不少汉军将官和谋士,知道确实是幽州的汉军到了,颜良也请他过来与老刘相见,告诉他他面前的这位大人,就是大汉的涿县侯、幽州刺史刘备。

    虽然没见过刘备,但上谷的汉人也早就听说过刺史刘备,也知道目前幽州的乌桓人除了上谷的难楼,其他几部都已经被刘备消灭或收服,饱受乌桓人欺压的他们一直在盼着幽州大军早日来上谷解救他们,今天终于等到了这一天,那名领带着身后的几个护城队员来到老刘面前,扑通跪倒在地道:“刘大人您可来了,我们上谷的汉家百姓一直都在盼着您呢,十多天前看到城中的乌桓士兵和族人撤退,我们就估计是大人您派兵来上谷了,于是我们就自成立了一支三百多人的护城队,负责守卫居肃的四个城门,我们还望大人能尽快打败上谷的乌桓军队,抓住难楼,这样我们才能不再受他们的欺压呀。”

    老刘忙上前道:“这位壮士请起,你们能在乌桓人撤走后自行组织护城队保卫自己,足见阁下也是有胆有识之人,请问阁下高姓大名?在居肃城中是做什么的?”

    那带头的看到刺史大人问他,忙答道:“小人姓胡名明,原来在居肃县衙中任贼捕掾之职,主要负责城中的治安和缉捕盗贼,乌桓人撤走之后,小人便与留下的汉人官吏一起组建了护城队,因小人有些功夫,故此被推举为护城队领。”

    “好好好,那你就继续带着你们的护城队在城中巡逻,我先派个县令在此任职,用不了几日,我便会从蓟县调来郡国兵负责守城,到时候你可以继续在县衙任职,不过在此之前,你们还是要继续守城,维护城内治安,免得出现盗贼祸害百姓,胡壮士觉得如何?”

    “我们都听大人的,只是盼望大人尽快将上谷的乌桓部落消灭,也让我们能太太平平的过日子。”那胡明连忙回答到。

    荀攸等人早就想到夺取的县城之中可能会需要官员,因此大军出征的时候,便带上了数名普通官员,这样在占领了上谷的县城之后,便可以委派他们担任县令,然后再从蓟县调来郡国兵负责守城,所以老刘在为居肃指定了一名县令之后,大军便继续向沮阳进。

    这一带都是山路,因此汉军行进的度很慢,尤其是在经过那些非常狭窄的山道之时,吸取了上次蹋顿中伏的教训,前军的颜良和徐晃每次都要派很多侦察兵爬到两边的高山之上,确认没有埋伏后才率领大军快通过,因此虽然居肃到沮阳的距离才七八十里路,大军也是走了大半天,才来到了沮阳城外。

第109章 初尝败绩() 
看着沮阳那高大的城墙,老刘等人不禁心中倒吸了一口凉气,这里的城墙比蓟县还要高大,护城河也是又宽又深,如果幽州大军真的采取强攻的手段,估计难楼凭着自己城中的六万乌桓大军,汉军破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接着众人也现了问题,那就是城墙之上并没有旌旗飘扬,更看不到任何守城的士兵,难道这里也和居肃一样,难楼带着乌桓族人和士兵早就撤走了,给老刘留下了又一座空城?

    老刘心中隐隐有了一丝

    不安,连忙派了一名士兵前去喊话,看看这里到底生了什么事情。

    那名士兵得令来到城门之前,高声喊道:“里边的守军听清了,我们是大汉幽州刺史帐下的军队,城上有喘气的,出来回个话,如若不然,我们就要攻城了。”

    只是他连着喊了几遍,城墙上也没有反应,那名士兵无奈,只能返回到老刘马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