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篡明-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空气中散发着阵阵焦臭的味道,城墙下战死的清军士兵也被燃烧的桐油点燃了,烧人肉的滋味可不是那么好闻的。

“看来敌人是准备孤注一掷了。”李辉看到清军大营中走出最后一队步兵,脸上荡开一点笑意。

果然,几乎像从平地长出来一样,清军在正南门全线出击,总数将近三千人,排着密集的队形准备以人海战术登上城墙。

人海战术,恐怖啊!历史上某某人的必杀绝技,一旦使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任何使用此招的人都可以称之为军神(只要有足够的人)。

南门前的大地已经被汹涌而来的士兵们盖满了,李辉看着这架势,大吼一声:“火铳兵向前!”

一直在阵后养精蓄锐的火铳兵终于派上了用场,虽然还有某下心怀不满妄图投敌者,但是面对雷通为头目的监战队的鬼头刀,只能硬着头皮干了。

“嗵嗵嗵!”第一排排火铳响过之后,紧接着第二排火铳也响了。两排火铳将清兵完整的冲锋队形啃出一个缺口。

火铳不停地连射,形成持续火力,弓箭手也都张弓搭箭,不停地射杀倒霉的清兵。

“弓箭手,自由攻击,主要目标为清军军官!”李辉下令道。弓箭手纷纷跑到城墙边上,利用高度优势进行精确射击,不到半刻就干掉了三个百总,一个千总。

清兵虽然遭受不断的火力攻击,但是并没有阻止他们前进的步伐,眼看得离城墙只有三十步了。

越来越近。

李辉鼻洼鬓角见了汗,他急得直搓手,看来只有使出绝招了。

“贾敏,准备大炮!”

佛朗机炮吱嘎噶推出来,摆在城头,撕掉上面覆盖的油纸,李辉拿起火绳插在炮尾。手中两块火石使劲一击,顿时火花四溅,火绳嗤嗤燃烧着,一直没入炮身。

轰然一声巨响,把李辉的耳朵震得嗡嗡作响,炮身如遭重击的向后一顿,火光喷出炮筒,向远处正在密集冲锋的清军发出死亡的召唤。

“唰!”带着刚烈威力的铁砂如同一把铁扫帚,将清军的冲锋阵型刮开一个大大的缺口,无数的士兵陡然倒地,大地上顿时鲜血四溢。

清军的冲锋阵型略略迟缓了一下,又在后面督战队的驱使下向前冲锋,人数更多,但是阵型疏散多了。

“快装药!”李辉和贾敏手忙脚乱的摆弄大炮,眼见清兵的冲锋越来越近了,李辉急得脑门上都冒汗了,“火铳队,预备,齐放!”

三十六杆火铳一起开火,将清军的冲锋阵型打出了几个大大的豁口,但是不管用的,清军似乎悍不畏死,依旧踩着同袍的尸体向前猛攻。

“快一点!”李辉眼珠子都红了,他一把抢过木棍,塞进炮筒里,不等将火药铁砂捣实就匆匆点火。

“嗵!”一声巨响过后,炮子纷飞,那根木棍也被巨大的冲击力喷射而出,接连扫倒两个清军之后这才阻住去势。

清兵的冲锋阵型被这一炮打傻了,按照奸细刺探的情报,城里只有一门大炮,怎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接连开火?莫非城里还有秘密武器不成?

第一卷 江南血 第四章 忠义(三)

“三军暂停,原地放箭!”清军斥候骑马传递着号令,步兵纷纷停下脚步,弓箭队向前,向城头上一拨拨的放箭,进行火力压制。

“很好!”李辉笑了笑,“谁有好办法破敌?我一定重赏!”

“李将军,老朽有一计,不值当讲不当讲?”一个花白头发的老人向李辉拱手作揖,“正德年间,倭寇肆虐,乡民饱受涂炭,此城百姓曾以松木掏空,内置火药,填以铁砂碎石等物杀伤倭寇,今事急,可用此法。”

李辉头顶顶着一个巨大的笼屉抵挡漫天的飞箭,一面连连称是:“老丈,这松木炮现在还有么?”

“天下承平已久,那些松木炮早已弃之不用了。”老头绕来绕去说了一堆废话。让李辉一阵头疼。

“有办法了!城里哪里有黑色的油漆?墨也可!”李辉脑中灵光一闪,“把街心亭子的四根圆柱子拆下来,摆在城头。快去!”

不到半个时辰,四根圆柱子被拆下来运到城墙上,李辉指点几名工匠将圆柱子全身漆黑,又在平整的一头划出一个嘿嘿的圆来。

李辉在德国留学时曾研究过写实主义画法,这点东西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等到画完之后凑上前去一看,嘿,还真像大炮!

“不错不错!”李辉点点头,“将炮口伸出城墙,准备轰他娘的!”

四门以假乱真的木桩子大炮一亮相,顿时将清军彻底的震撼了,没想到城墙上居然有五门大炮!这仗可怎样打啊!

“开炮!”李辉带领几个精壮汉子推着大炮在四门假炮后面来回开火,不求杀伤敌兵,只是让清兵相信这几门炮都是真家伙。

要不说事件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呢,当然这个实践是要付出代价的。

清军统领阿勒泰觉得这有些不可思议,本来就要胜利的攻城战,突然出现五门杀伤力巨大的守城大炮,这让他十分头疼,“韩昌,你马上率领本部人马靠近城墙,看清真伪!”

“可,大帅,将士苦战半晌,饥渴难耐,要不要先事休息?”韩昌的话刚说到一半,顿时被阿勒泰打断了,“打不死的汉狗,这点小事也要和我讨价还价,还不快去!仔细你的脑袋!”

“是,是,小的遵命!”韩昌也不是傻子,他本是南明大将高杰手下的一名千总,随着高杰投降满清之后率领手下跟着清兵烧杀抢掠,没少做坏事。

“咱们管他娘的有几门大炮,打不着咱们就行!”韩昌领着手下离得城墙远远的,“看清楚了么,上面有几门大炮?”

“四,五,好像是五门。”一个眼力颇好的士兵答道。

“瞎了你的狗眼!是二十门!”韩昌赏了这士兵一拳,“都记住没有,二十门,五门摆在城墙上,剩下的十五门藏在城下的藏兵洞里。都别给爷说差了,要不然让你们脑袋搬家!”

“都听千总大人的!”士兵们哪管这套事,你让怎么说咱们就怎么说呗!

阿勒泰对这个结果十分震惊,他略微沉思了一会,叫过一个满族军官,耳语了几句,满族军官诺诺而去。

出人意料的安静。

李辉面对对面满清阵营的突然安静感到阵阵不安,到底在研究什么幺蛾子?不能不防!主意已定,李辉一面抓紧时间备战,一面派人将那四门伪装成大炮的圆木掏空,他要将这几根木头做成真正的大炮。

三天的短暂安静过后,突然从对面传来了震耳的哭声。

“哇塞!太爽了,清军统帅自杀了?”抱着这种极端的乐观主义精神的李辉急忙跑上城墙向对面观看,但是只看了一眼,他的心就凉到了冰点。

清军将四周乡邻全部驱赶到阵前充当炮灰!衣衫褴褛的百姓们扶老携幼,在清兵屠刀和皮鞭的驱赶下一步步向掘港的城墙靠近。走得慢一点的,身后驱赶的清军一刀杀掉,人头滚落在路边。不到一会,路边已经人头滚滚。

“你们!……”李辉双眼赤红,身体剧烈起伏,他恨不得马上跳下城墙和清军拼个你死我活。

“大哥息怒,息怒!”幸好被贾敏拉住,李辉才没有鲁莽从事。望着远处一队队像牛马一样被驱赶而来的乡民,李辉终于明白什么叫做“宁为太平犬,不做乱离人”。

“大炮准备,开始轰击!”李辉咬咬牙,战争,一定要有人作出牺牲的。

“可是,城下可是十里八村的乡亲们啊!”李俊看不下去了,冲到最前面,一把按住贾敏手上的火把。

“咱们如果不开炮,那么满酋就会攻破城池,这满城的百姓都会被屠戮的!”李辉一个巴掌打在李俊的脸上,“全面开炮!”

一门佛朗机炮和四门木筒大炮同时开火,木炮的装药量小了很多,威力也不如佛朗机炮,但是杀伤一片的威力还是有的。

五门大炮一齐开火,喷射出来的铁砂碎石将被驱赶向前的老百姓杀伤了一大片,剩余的老百姓一看不好,扔下包袱被服,发一声喊,顿时四散奔逃。

清兵骑兵开始四处追杀,整个掘港城南门已经化作一片修罗屠场。

“我若不杀这清军主帅,誓不为人!”看着被四处追杀的老百姓,李辉登时眼泪滑落,“满酋,有我李辉一寸气在,一定要掘了你们的陵墓,将你们从地球上彻底消灭!”

阿勒泰看到被驱逐来的百姓死的死逃的逃,只好继续准备后备队,同时向豫王多铎求援,要求增派攻城大炮前来。

多铎得信,立刻回书怒斥阿勒泰无能,并调集三门红衣大炮,并增派援兵三千人向掘港城进发。

“怎么还不来?”李辉看着对面又没了动静的清军大营,知道对方正在等待援兵,他叹了口气,看来送信的王宽是回不来了。

“罢了!穿越到这个战乱纷飞的年代也算我倒霉!后悔不信春哥啊!”李辉抹着眼泪在油灯下写遗书。

油灯其实就是一个燃烧瓶,李辉把燃烧瓶点着,觉得很不错,有点秉烛夜读的气势。

现在可不好,变成秉烛写遗书了。

李辉将遗书草草写就,在这个世界上也没有值得纪念的人,他也不知道这封遗书到底该留给谁看,于是他写完之后认真看了一遍,觉的有点不够壮烈,结尾也不能做到发人深省教育后人,歪着脑袋想了想,在后面写上一句:信春哥,得永生。阿门。

清兵的援兵终于到了,三门大炮气势汹汹的立在清军大营的门口,颇有点吞噬一切的霸气(或许这就是穿越界常说的“王霸之气”吧),随之而来的还有三千名汉军步兵,看来阿勒泰市下定决心要用步兵将掘港踏平了。

“诸君,今日一战,怕是永别了。”李辉向守卫在城头的这不到四千老弱病残一拱手,“咱们来生再见!”

“将军哪里话!”一个掘港城的百姓昂然说道,“今日之战,我掘港百姓决定全城战死,成就我满城忠烈之名!”

“是!我们决心战死!”百姓们举着手,做着不熟练的宣誓动作。

“好!黄泉路上咱们结伴而行!”李辉笑了笑,看来我这战前鼓动还是蛮有效的。

天气阴沉沉的,一阵阵冷风从西北吹来,乌云滚滚,似乎在昭示这并不会平静的一天。

“开炮!”

“开火!”

“放箭!”

李辉连下三道命令,全部远程武器全力进攻,将冲在最前面的清军步兵杀得人仰马翻,狼狈逃跑。

“大哥,火药用光了。”贾敏来报。

“箭矢也没有了。”雷通向李辉报告。

“太好了,哈哈!”李辉笑了笑,“城里的粮食也快没了。全军隐蔽,等到满酋攻城,咱们就在城墙上掩杀!”

城墙上静悄悄的。不时飞来羽箭,扎在青砖的缝隙间,嗡嗡乱响。李辉依旧头顶蒸笼,防备敌人的箭矢。

“来了!”趴在垛口观察敌情的何知名向李辉一点头,李辉压低了声音通知身边的众人,大家都紧张的握紧武器,随时准备出战。

“杀!”几乎在同一时刻,城墙上埋伏的四千人同时站起,将手中的一包包草木灰随风扬下,顿时掘港城南门被这漫天飞洒的灰尘遮蔽,正在仰头向上攀爬的士兵们被迷了双眼,忍不住伸手去揉。

“一、二、三!”一块大磨盘从城墙砸下,将几十个清兵砸成一滩肉泥。

“骨碌碌!”腰粗的巨木从城头扔下,将正准备攀爬云梯的士兵砸在下面。

百姓们振奋精神,终于将清军的这一轮进攻打退,看着清兵潮水般退下,李辉轻轻舒了口气,“我亲手杀了四个,死也够本了!”

“大哥,你看,清兵的大炮正在准备射击!”何知名看得发呆,“这么大的大炮,一下打下去,咱们谁都受不了啊!”

“逃吧!”王信建议道。

风更大了,遥远的天际竟然传来连串的闪电。滚滚乌云中似乎有游龙翻滚,眼见一场暴雨就要来到。

“老天助我!”李辉笑了,奶奶的,马上要下雨了,看你们怎么点炮!

但是大炮依旧响了,一团耀眼的火光之后,城墙忽然晃了一下,顿时,数不尽的铁砂击打在城墙上,将城墙打得千疮百孔。

一个百姓突然站起来,而火炮也打过来,如同被猛的推了一把,这个百姓就像一片树叶被打到半空,身上出现了数不尽的小窟窿,鲜血顺着小窟窿哗哗直流,在空中就已经气绝。

落到地上一看,整个身子都被铁砂子打碎了。

风更大了,豆大的雨点霹雳啪啦的砸下,李辉眨眨眼,笑了,“诸君,今日正是我等殉国死节之日,拔刀!”

掘港王讳仲公,乃琅琊王氏之后,时太祖战掘港,乃自请战,行诈降之计。杀伤满酋无算。酋怒,桀之,悬头于辕门之上。百姓涕泣,请战报仇。永平三年,太祖修筑掘港故城,立“忠烈祠”以彰其德。父老拜之,香火鼎盛,所求无不灵验。时人呼之为神。

——《通鉴》忠义列传

第一卷 江南血 第五章 云开(一)

第一卷 江南血   第五章云开(一)

清兵正要发起第二轮火炮进攻,但是很不幸的是雨点砸下来,火药沾了水自然点不着,气得阿勒泰哇哇乱叫,眼看就要到手的胜利飞了。如何不让人恼火?

牛角号呜呜吹起,战斗在攻城第一线的清兵开始后撤。但是正在他们神经放松之时,忽然听到身后掘港那面攻不破的铁皮城门吱嘎噶打开,里面冲出数不清的人。

“敌袭,敌袭!”一个士兵回头看到,但是他可不是什么忠君报国为了大清的统一事业贡献生命的英雄,喊了一嗓子,自己向大营疯跑起来。

“吓!跑的真快!”沿路的士兵赞叹道。

众兵不知所以,还以为军营里来了营妓呢,也跟在后面跑起来。

李辉率领士兵和百姓在后面追,清兵在前面跑,由于风雨太大,清军大营的士兵都忙着躲进帐篷避雨,没有发现身后尾随的掘港百姓和东山军。

“去死吧!”李辉追上一个落队的士兵,一刀砍翻,之后从死人手里抢过钢刀,扔给后面赤着手的百姓。

就这样一路追杀,李辉他们杀到了清军大营门口。

而此时的黄海边上,一支船队正在急速航行,站在船头的王宽心急火燎的向岸边望去,希望能看到处于危急中的掘港城。

岸上传来一声轰鸣,在这乌云滚滚的天气听起来如同闷雷一般。

“兄弟们快点,我大哥他们估计守不住城池了。”王宽急得都要哭起来,这时,一个面色和蔼的青年将军走到王宽身边:“小兄弟,别急。我们马上就可以登岸杀敌。”

此人正是张煌言。

张煌言,汉族,南明将领、诗人,民族英雄。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是明末首屈一指的抗清名将。

王宽这次前往舟山求援,正好赶上舟山总兵黄斌卿拒绝鲁王上舟山,鲁王只好远遁福建长垣。而张煌言与石浦总兵张名振守卫舟山,抗衡黄斌卿。

王宽千辛万苦,一路餐风露宿。来到定海之后,找到张煌言,哭求张煌言出兵相助,并将王秀楚所著《扬州十日记》交与张煌言。

张煌言摸摸短须,接过《扬州十日记》看了一遍,面沉似水:“小哥别急,现在舟山岛上行事叵测,我等也有难处啊!”

“可是我大哥率领满城妇孺守城,你就坐视不理?于心何忍!”跟了王秀楚挺长时间了,王宽也学会几句文言词了。此时说出来,更多了几分感人气息。

“本将一定尽力!”张煌言也有些头大,现在清兵势大,自己手下这几个小兵还不够给人家塞牙缝的。

张煌言急忙安排王宽住下,命家丁好生劝慰。自己拿着李辉的求救信匆匆奔张名振府上。

“张将军,此事,你看……”看过了李辉的求救信,张名振背着手,在厅堂里来回踱步,“看来这李仲卿是拥护鲁王的。咱们怎么办?”

“这李仲卿能从扬州活着出来,绝非常人。”张煌言指着李辉的求救信,“戮力同心,剪灭贼酋,复大明江山,救黎民水火。看来这小子并没有明确表态啊!我们要是出兵救得了还好说,要是出兵不成,反被满酋进攻,徒受损失,苍水兄,那黄斌卿还在对咱们虎视眈眈啊!”

“无妨,若将军不出兵,我张苍水自带本部兵马前去救援,是生是死听天由命。”张煌言怒了,在这紧要关头还在做国统之争。

“苍水兄何必意气用事!”张名振笑了笑,“咱们总应该知会鲁王,待王爷圣裁。”

“王爷远在福建,纵然快帆来往也需十余日,到时候那小小的掘港城早就被满酋攻陷了!”张煌言急了,“我自带兵去救,将军只要旦暮防备黄斌卿即可!”说完竟不告辞,拂袖而去。

回到寓所,张煌言便点起本部兵马,总计大船三艘,快帆船二十余艘,运载全部兵力共一千壮勇,在王宽的引领下一路浩浩荡荡的杀向掘港。

历史在这里出了一个小小的转折,张煌言的兵提前五年向北进攻了。

张煌言永远也想不到,他自己这次救援行动不但救了李辉,也救了整个中国。

历史的车轮轧到了石头,开始转弯了。

眼看掘港城已在眼前,张煌言大喝一声:“众儿郎,击鼓助威,随我登岸杀敌!”

豆大的雨点迎面砸下,张煌言摘下斗笠,从腰间拔出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