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史上最强帝国崛起-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变化无论是对他的家族,还是对他自己,都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诱惑。
恐怕如今的楚王要头疼了,他收复了失地,战胜了秦军,却又迎来了一个尾大不掉的项燕,如何处置他,将是一个难题。
一个不好,都将引起楚国的动乱,搞不好还会让楚国现在占领的地盘,全部都再次失去,反而还要陷入无止境的内耗之中。
中部战场,虽然已经彻底的消弭了战争,但战争留下的伤痛,还在这片土地之上蔓延,挥之不去。
到处都是残屋断瓦,枯干的树木,以及废弃的一片又一片的良田。沿途的道路之上,青翠的草地都看不到,茂盛的树林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光秃秃,没有生机的场景。
战争在这片土地之上,维持了近三年的时间,三年中,周围的老百姓没有任何的生产,他们的口粮又被军队强征而去。
面临着不填饱肚子就要饿死的状况,他们不得不挥他们所能挥的智慧,到处去挖草根,剥树皮,吃树叶,抓虫吃!
在他们眼前,一切他们认为可以吃的不能吃的,都被他们吃光了,吃的这一片变成了人间地狱,不毛之地。
到了现如今,原本这一片中原繁华的膏腴之地,华夏文明重要的源地,已经变成了一片鬼蜮,百里难见人烟。
这场战争终究是联军一方胜利了,韩国边境的秦军全面退往了三川郡,甚至还放弃了三川郡洛阳城周边关隘之外的许多郡县。
全面的退往了三国演义中,洛阳城周围虎牢关之内,维持着董卓对诸侯的态势。
而三川郡之外,被放弃的郡县,足足有十一个,这些地盘,全部都被属于胜利者的一方,也就是韩国给接收了。
这是开战前钟御许诺给韩国的承诺,也是对韩国如今残破不堪的实力勉强的弥补。
面临着自己自登基以来,来自韩国数十年来,次开疆扩土,或者说收复失地。韩王本来因为战争破坏的韩国,感到阴霾的心,次有些开心起来,并且,动作奇快地派出了官吏前去接收。
只是,韩王派出的官吏带着充满期待的心情前去,最后却是带着失望的心情向着韩王禀告。
显然,这些新收复的领地上,状况并不怎么样,起码,让这些官吏感到了绝望,再不复先前的喜悦。
:。:
第294章韩国的未来
??战争的伤害终究太大了,哪怕如今停息,躲在山中的乡民渐渐出来,生产慢慢开始恢复,可终究见效不怎么大!
据这些官吏统计,这十一个县中,每一个县现在的人口,经过他们努力搜集,重新编辑录册,却大多不过三四千人一个县。
并且,这些郡县当中,多是一些老弱妇孺,青壮寥寥无几。
更为严重的,那就是韩国还要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这诸多郡县,包括这三川郡刚刚收复的,以及韩国本土。都有许多的郡县陷入了饥荒,百姓家无余粮,地方饿殍遍地。
这无数的百姓都张着一张口,嗷嗷待哺的等待着韩国政府的救济。如果不去管他们,任由他们自生自灭,那么韩国可就真真的名存实亡了。
就算这些老百姓都是一些老弱,但起码也是一些人口,是属于被剥削的一层,被统治的一层。如果连他们都没有了,那么韩国连统治的基础都没有,国不将国,彻底的变成了一片死地。
收复的十一个郡县,共计有4万口人,而韩国原本的十余个郡县,经过秦国的一方肆虐,以及韩国的一阵剥削,人口保留也不怎么多,平均一个县城也不过三五千人。
随着地方官员的又一次派出,统治基础再一次搭建起来,人口统计又一次恢复,共得出韩国本土除去都城之外,十三个郡县只有8万口人。
而韩国的都城,由于收留了一些难民,加上原本的人口基础在那里,尽管因为战乱和饥荒,又饿死了一批。
因此终究还是保持着25万人的水平,尽管不如之前的三十余万,但在这个世上,勉强还能说是一方雄城,对得起他韩国身为一个王国的身份了。
如今韩国全国统计一番,竟然只剩下37万的人口,而且还是扩张了近一倍土地,收复了许多失地的情况下。
可是得到的人口,却只有战前的1/3,而且青壮男丁几乎凋零殆尽。在战乱平息,全国各地无论是新收复的地方,还是原本的地方,都恢复稳定之后。
韩王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威,维持自己统治,重新进行一批新兵招练后,竟然只得到了2万多的兵马,还多是一些十四五岁小孩和五六十岁的老头。
这些新兵,以之前战争结束后,韩国还剩下的1ooo多精锐老兵,重新搭建组合了一番军队。得到了一支25ooo人左右,还勉强看得过去的普通兵马。
这就是如今韩国的统治基础了,25ooo人,要镇守韩国二十余城,并且还要抵御来自于四面八方的敌人威迫,显然是不足的。
这么一点人,也就够维持治安与统治了。
不过,韩国也并非就此陷入绝境,他还有着出路。
秦国现在的三川郡,还剩下十二座郡县,都是龟缩在关内,并没有遭到战火的波及,保持着完整的生产和经济体系。
并且最为重要的,是因为三川郡因为属于周朝故都,以及韩国故土,受到秦国强征兵马的范围并不大,只有一点点罢了。
因此整个三川郡关内,十三个郡县中,除了三个周朝故土军训被强征许多青壮。其他剩下的十个郡县,剩下的青壮不少,并且人口也较多。
整个三川郡关内,据探子探查的情报传回来后,经过各方的分析,预计还有3o万到4o万左右的人口。
而且青壮数量不少,如果算上那些十四岁到五六十岁的强征范围,应该能够征到他1o万人左右的兵马。
而如今的联军已经击退了秦国,接下来,只要御国在往着中部战场,派出他五六万人,就能够接着召集赵魏以及楚国的大军。
到时候,又将是五六十万的大军。
而秦国,却是派不出同等数量的军队了。
以秦国如今的状态,在己方战场崩局之后,后方已经隐隐不稳,四方的蛮夷蠢蠢欲动,国内的六国遗民也是有了别样心思。
地方的镇压,又牵扯秦国一部分的兵力,如今真正能够派上战场,与联军正面对抗的,恐怕连3o万都不够。
所以秦国如今的局面,御国与其他两国做出了一番讨论,最后认定,秦国应该不敢正面决战,反而会放弃三川郡,全面龟缩入函谷关,维持着关中与巴蜀的基本地盘,不敢在东视。
而放弃的三川郡,距离韩国最近。并且在战争的初期,韩国的出力也不小,这场联盟都是以韩国作为起始点而起的。
所以将三川郡剩下的地方作为补偿,全部给韩国应该不会引起太大的反响。
更何况,如今的韩国,一副随时要亡国的样子,实在是引起了其他各国的警惕。
以如今天下的形势,无论是秦国,还是联军,甚至是躲在后方的齐国,都不会允许一个战国七雄,与他们并称了上百年的韩国给灭亡。
这是局势如此,韩国灭了,那么接下来他们的灭亡,就有了一个开头与预兆,他们对于这种结果极为恐惧。
他们害怕自己也变成下一个韩国,所以他们坚决打击任何敢灭亡任何一个战国七雄的国家,为了此,可以放下一切成见,联合起来。
这无关情感,无关仇恨,只关乎存亡生死。
所以,其实以如今的形势,就算御国不提出来扶持韩国,其他各国也会提出,他们不像韩国灭亡。
而韩国得到了三川郡,再加上周围的一些边角料,也将成为一个拥有城池近五十座,土地上千里的大国。
并且韩国的人口,也将恢复到七十多万,接近8o万的样子,兵马也可以重新恢复到15万左右的样子,其中有3万左右,是一些青壮组成的精锐。
虽然其中大多都是一些老弱,战斗力并不怎么强的样子,但用来防守,并且吓唬吓唬别人,倒也不错。
毕竟精兵3万,和大军15万,听起来就是不同,谁更吓人一点?不用说都明白。
所以,如今的局面,勉强着按照这种脆弱的平衡维持了下去,相互心照不宣。
:。:
第295章短暂的和平一
时光悠悠,转瞬即逝。
如今距离那场大战,已经过去了半年之久,这半年之中,发生了让天下许多人都感到意料的事。
首先,便是原本上中下三个战场,让得这场人数上两百万的连绵大战彻底停止。使得因为战争已经沉重不堪的天下人,微微有了一些喘息。
可是,还没等他们好好松一口气,享受一下这难得的片刻和平,又一个让他们感到绝望的消息,传了过来。
联盟的盟主,现任的合纵长御国。在自己中部战场失利的情况下,又一次从国内紧急调来了15万大军,准备又一次挑起针对秦国的大战。
这么一个让人感到绝望的消息传来,引起了天下人更大的恐慌。
他们隐隐明白,战争,似乎并不会因着他们的意愿而停止。反而,有着愈演愈烈的态势,战争的范围也将慢慢的从中部联军与秦国的边境,扩散到整个天下。
将所有的苍生黎民,拖入战争的烈焰当中,直到燃烧殆尽,失去了所有的力量。
不过,就在所有人以为自己又要面临一场,规模虽然比不上之前的百万人级别,但也有着七八十万规模的大战。
就在他们已经准备好心理,迎接更大的苦难与死亡的时候,战争却发生了一个极大的戏剧性改变。
向来以无所畏惧,骁勇善战而著称的秦国,竟然面对联军的挑衅,首次退缩了。
甚至连正面接战都没有,一场千人规模的结帐都没有,直接听到联军的风声,就远远的逃离了。撤离了整个三川郡,拱手将那里的40万百姓让给了联军,让给了韩国。
这一突然的消息,虽然在联军的预料之内,但还是让他们感到意外不已。尤其是韩王,他已经做好了损失这剩下的2万多大军的心理准备,毕竟这一次是为了韩国夺取领土,有所牺牲,这是应当的。
可哪想到,秦国竟然会如此,这一消息无疑让韩王大喜过望,白白的不费一兵一卒,既保存了现在的实力,又得到了没有经过战火波及的颍川郡十二个郡县,真是一个天降横财。
至于其他的诸国,这一次出征,本来就是打算将秦国的实力彻底的遏制在函谷关内,并且顺带扶植一下弱小的韩国。
所以虽然对于韩国这次的运气感到极为的嫉妒,但也不过是心里稍稍发几句牢S,有点不满罢了,也并没有说反悔什么的。
更何况,不用损失任何一点兵马,就能将秦军给*回函谷关,对于各国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
如今的各国,与韩国一样,经历战火的波及,都已经烂了。
若是再继续损失一些兵力,无疑是在折损它们各自的国力,何必呢!
总之,随着秦国的兵力全部收缩回函谷关内,这场围绕着秦国与联盟之间的战争,在持续了三年之后,终于彻底的平息。
天下人,终于迎来了他们眼中所谓的和平!
只是,这个和平能够维持多久?没有人能知道。
在天下人的眼中,这次联盟获得了这么多的地盘,定然要好好的休养数十年,起码也要十几年的时间,来消化吞并,回复自己因为战争而折损的实力。秦国也将龟缩在关中,暗暗的舔食者因为战争而遭受的伤痛。
有着这么一些原因,这些天下人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能够享受一段时间的和平,这段和平将持续到5到10年的时间。
因此,不管是天下人,还是秦国,甚至是联军内部,都不可避免地陷入到了对和平的向往当中。
慢慢的,有些松懈了起来。
同样,因为双方的大战引起了天下人的瞩目,吸引了大多数人的目光。但还有一件事,同样让天下人对于联军和秦国的举动目不暇接的同时,留意了起来。
以墨家为首的道家人宗,医家,还有鬼谷派以卫庄为首的势力,名家,这些诸子百家的势力,齐齐宣布举派迁往御国。只在各自学派原本的基本地盘,留下一些勉强能够看护的人手驻扎,其余人士全部迁往北方御国境内。
这个消息引起了天下人的震动,尤其是剩下那些正在观望当中的诸子百家,更是让他们感到震惊不已。
他们没有想到,以往这些需要他们张扬仰望的各大学派,竟然全部联合到一起,向着御国这个北方刚刚冒出的蛮夷之国效忠,真让他们感到惊异不已。
同样,这个消息也引起了诸多有心人的心思,让他们开始沉思,天下的未来将何去何从?天下的重心是否会从西方秦国,转移到北方的御国?和他们各自所代表的势力学派,又将迎接这样的命运抉择?
并且,真正迁往北方的,除了这个大学派的核心弟子之外,还有大量依附于这个大学派的势力,有就是一些小的学派。
只不过这些学派实在太小,所能影响的地方不过一郡一县,属于地方势力,不像墨家道家这种流传于天下诸国的大学派。
但正是这些小学派,他们全部联合起来的实力,也是不比墨家这些大学派弱,反而因为人数的优势,犹有胜之。
经此一番,御国北方的武林盛况开始兴盛,各种学说也就繁衍。虽然与国本土就有无数饱学之士,他们各自也有着自己的思想流传。但毕竟不如这些学派有着组织有着规模,在传播方面,还是有所不如的。
只不过,如今整个御国,对于这些外来学派还是有着一些抵触心的,尽管他们的皇帝陛下下令迎接,妥善安置。
但真的让他们放下一切,与那些学派融合,接受他们的思想,还是不可能的,所以本土的一些学派思想,倒还是根深蒂固。
因此,对于这种情况,与国本土的一些立书著说,享有盛名的各大名士,与各个学派的领头人,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论谈,渐渐地进行着思想兼并,百家合流。
如此盛况,已经比齐国遇难之前的稷下学宫,昌盛不知多少倍!引起了天下所有饱学之士的向往,开始前往御国,共与盛事!
第296章短暂的和平二
天下在这半年之中,慢慢的恢复了平静,战火带来的伤痛也慢慢消弭,地方上所有的百姓重新回到故土,开始了新一轮的重建家园。
七国各地的郡县,随着地方官员的重新委派,统治根基慢慢地建立加固,也陷入了热火朝天的生产恢复当中。
只是,这么一派战后和平难得的景象当中,确实有着一股不为人知的暗流在涌动。
曾经的联盟盟主,前任合纵长御国,他的职务随着秦国的败退,联盟的解散而失去,慢慢的淡出了天下人的眼中。
不过,如今看起来,这个之前的盟主似乎有些不甘心就此退出天下的舞台,反而四处派出他的使者,又想在天下这个舞台当中表演新的一出戏。
御国派出的使者,首先就联系了韩国与燕国,这两个国家在战前就已经得到了通知,心里有了一个底,所以对于这一次的联盟重组,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
其中尤其以燕国为最,刚刚使者到达,燕王就立马答应,并且还下达命令,全国整军备战,好不容易安定下的燕国,又陷入到了战前动员,引起了百姓的一片惶恐。
而韩国也同样,虽然说韩国的实力是诸国中最为弱小的,他国内的百姓组成,也大多都是刚刚收复失地的韩国遗民。
这些韩国移民离开韩国统治已经很久了,虽然他们嘴里韩国的地盘很近,对于韩国还有一些记忆,但终究生疏许多,对于韩国的统治说真的,并不怎么认同。
而韩国的四周,北方是赵国,东方是魏国,南方是楚国,西方是韩国刚刚得罪不久的秦国,可谓四周虎狼环伺,强敌围绕,随时都有着被敌国入侵的可能。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韩王想要维持他的统治,就必须要有着外力的介入与支持,而有什么外力最好?自然是之前合作愉快的御国盟主了。
所以韩国也是极为愉快的答应了这个条件,韩王还颇为积极,因为他明白,如果联盟再一次组建,那么它南北东三个方面的国家就再一次成为了联盟,赵魏楚三个国家演变成了盟友,也就不可能威胁他的国境安全了。
而失去了这些威胁,韩王就能够将所有的力量集中到秦国边境,积极抵御秦国的侵略了。
有了这么一层保障,韩国起码在联盟还在维持的时候不会有什么灭国之忧。这么一层强大的保护伞,韩王又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