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史上最强帝国崛起-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麾下的大军,尽管多是一些老弱,都是由一些十四五岁少年,或者五六十岁的老人组成,但毕竟也是有着20万的数量。

  可是到如今,却只剩下3万人,1 / 10出头的样子,并且士气低迷,物资短缺,眼看着就撑不了多久了。

  再想想如今秦国所面临的困局危局,这又如何不让他感叹?

  他已经在思量着撤退事宜了,现在如何才能最大的将这三万秦军给带走,撤出战场,为如今兵力捉襟见肘的秦国,多保留一份元气。

  我来做个调查,看看到底有几个人看这本书。看到这个结语的上帝们,留下你们的足迹吧!一楼我要了。

  

第291章大势变化二

 ??夹在山谷困守联军和山谷外援军的秦军,此刻都在暗中收拾行囊,抛弃了大部分不需要的物资,将他们聚集起来,堆成几大堆,准备临走的时候一把火烧了。

  没错,现在的秦军确实正在撤退,趁着黑夜,早就得到命令的各军将领,示意自己麾下的士兵快的行动起来,轻装简行,趁着夜色逃离。

  这不是今天突然起意,而是几天前就暗中准备好了的,只是知道的只有少部分,那些将领的一些心腹罢了。

  真正的消息都被隐藏起来,就怕泄露出去,被山外的李牧给知道,到时候设下埋伏,或者一路掩杀而来,那损失可就大了去了。

  所有的秦军都面色平静,对于这一切,他们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抗拒或者惊喜,这几个月来经历的事,早就让他们面对任何突状况,都能够波澜不惊了。

  只是,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但他们心里真的就是这样吗?

  不知有多少人,心里正在暗暗悲痛,他们在这里失去了亲人,朋友,兄弟。又有布施多少人在庆幸,自己从这个绞肉机的战场上活了下来。又或者有人在这里愤怒不已,他们不想撤离,他们还想继续和联军作战到底。

  不过这一切,终将结束了。

  不管他们如何想,自己上官的命令不容违逆,他们必须要执行下去。撤离,将是他们所能得到的唯一结局。

  这一次的撤退很平静,并没有生什么猜想中的劫杀,反而连一个联军士兵都没有看到,仿佛他们忽然从这山谷周围消失了一般。

  真的消失了吗?不,没有。

  他们之所以可以这么轻易地撤离,主要是不只他们不想打,就连联军也不想打。

  战争进行到这个地步,可以说已经接近尾声了,上中下三个战场,各自的战斗都已经平息,只留下一些余波还在动荡。

  而参战的六国中,各自都损失重大,耗尽了国力。除了楚国地大物博,还能勉强不在乎这些损耗支撑的下去外。其他的几个国,都是已经勉强支撑,濒临崩溃的境地了。

  赵魏两国也不例外,如今国内十五岁以上的男子,都已经被征调从军,农田的开垦都是交给一些幼童和壮妇。

  国内的生产和运转,已经渐渐停滞,甚至倒退,眼看着就要支撑不下去,生大规模的饥荒,饿死一大片人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李牧自然不想打,他,深深的明白,虽然自己如果趁势掩杀,有很大的可能击溃这剩余的3万秦军。

  但反过来,他也起码要损失1万以上的士兵,别看这1万人不怎么多,相比起之前损失的十几2o万人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

  可是,这1万人,就代表着1万户家庭,七八万人的幸福。他们这些人死了,不但赵魏两国损失了大量的青壮,相当于一个县所有的男人。更会牵连到他们身后的家庭,让两国多了1万多家披挂白布的家庭,这又何必呢!

  就算放着3万秦军撤回去,以秦国如今的态势,又能做什么?不过是撤回关中,苟延残喘罢了。

  所以出于这种考虑,李牧并没有追击,反而约束麾下的士卒,就在旁边静静的看着这些秦军撤退了,让这些秦军一路安然无恙,提心吊胆的离开了这个死伤之地。

  随后,到了第二天日头放亮,山谷外的援军终于汇合了山谷内的残军。

  谷内的残军出谷的那一刻,皆是泪流满面,情绪失控,一个个躺在地上痛哭不已。

  虽然不过短短三个多月,可是这一段时间,却恍如隔世,让他们仿佛经历了几个轮回一般,整个人都变得沧桑不已,疲惫不堪。

  在山谷之内的日子,缺衣少食,忍受着寒风刺骨,以及那些秦军时时刻刻的威胁,他们那个提心吊胆,战战兢兢,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

  如果要不是因为两国的王就跟他们在一起,同样被那些秦军给围困,让他们心里有了一点点依靠。

  “起码,我们的大王还和我们一起。”

  这是山谷内所有活着的士兵,在睡眠前所说的一句话,只有这句话,才能让他们勉强睡着,有了一点点安全感。

  同样:“起码,我们外面还有援军,我们还有希望!”

  这句话是每一次战斗前,所有士兵嘴里念念的,从来没有断过。这是支撑着他们继续战斗下去的动力,对于生的渴望,支撑着他们。

  如今他们这3万人终于熬到了这一刻,熬死了他们近十万的同袍,终于让他们成为了活下来的那一个幸运儿,如何不让他们激动?

  要知道,在被困的这一段时间,他们可是因为饥饿,连同袍的尸体都没有放过,当作充饥之物,作为自己活下去的资粮了。

  在他们眼中,同袍那瘦的皮包骨一般的干枯身躯,那枯黄的皮肤,深陷的眼珠,因为鲜血和汗水夹杂在一起,数月没有洗澡的肮脏身躯。被他们当成了美味佳肴,每一次的战斗,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餐饱饭。

  谁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死后会死,什么时候自己的尸体会被别人当做饱餐?所以他们都极为的恐惧,在战场之上为了活命,无所不用其极。

  更有不知多少的同袍,或者因为忍受不了这种日子,自杀了事。又或者那些同袍,因为自己活命的欲望,被拉来当做挡箭牌,结束了自己凄惨的一生。

  经历了这一番事情,这些士兵的心理,都已经扭曲了起来,可以说,他们都已经废了。

  哪怕或许他们因为这一番经历,变得嗜血残暴,成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老卒。可是,他们的破坏力,也将成倍的上升,就连他们的长官也难以控制。

  在魏王和赵王的心里,他们在山谷中的日子,其实也是极为的恐惧和难熬的。

  因为他们两人也不知道,这些已经被逼到极点,精神绷紧到已经崩溃的地步的士兵,什么时候会爆兵变,将他们两人杀死?

  所以他们打定主意,突围之后,这些士兵一定要想办法处理掉,最好当成炮灰,给消耗在战场之上。

  

  

  :。:  

第292章大势变化三

 ??如今,突围了,赵王和魏王的恐惧也终于消弭平息。

  他们的身边,此刻有着李牧带来的5万援军紧紧护卫,已然安全无比,自然不用害怕这些饿成恶鬼的士兵反抗。

  他们两人已经打定主意,这些士兵,接下来要么消耗在与秦国作战的战场上,要么,就是消耗在其他的战场之上。

  至于其他的什么战场,两人心照不宣。

  在这被围困的日子里,赵王和魏王的感情与日俱增,几乎是寝同席,食同桌,形影不离了。

  关系增加的同时,两人还暗中达成的一个战略攻守同盟,相互约定,赵国和魏国哪一方有难,另一方必将死力援助。

  显然,他们也明白,打退秦国之后,天下并不能真正的安宁下来,反而有可能越加的动荡不安。

  有着深深危机意识的两人,在有了这共患难,同生死的遭遇后,自然有了这么一种政治倾诉。

  他们表面上托庇于合纵联盟之下,暗地里又达成了一个赵魏小联盟。这两个国家组成的联盟,将会是一股足以动摇整个天下形势的力量。

  虽然赵魏两国在前线损兵折将,死伤了无数士兵,可他们剩下的底蕴,依旧不容小觑。

  毕竟,他们国内虽然死了很多青壮,可是他们新收复的领土上,还是有着很多的人口,这些人口中,青壮数量可是不少。

  再加上自己原本领土上的人,两国各自依然可以说实力雄厚。真到了灭国危机,完全可以象秦国一样,不顾任何的损失,不在乎自己国家潜力的损耗,爆出无数兵马,誓死捍卫国家。

  据估计,赵国,在损失了四五十万人后,还能再爆出他近4o万的兵马。而魏国,人口比赵国更多,同样,损失的兵力也更多,但还能够征召他45万兵马。

  虽然这些征召出来的兵马,跟秦国一样,都是一些十四五岁和五六十岁的老头。但让他们拿上武器,不一样都能够杀人吗?

  更不用说,两国联合后,集合起来那近百万的士兵,足以让任何的敌人心生畏惧了。

  同样,这也能巩固他们在联盟以及天下的地位,让他们现在的地盘变得稳固下来,让暗中觊觎的敌人变得不敢窥视。

  ……

  北方的战线已经解除,南线的楚国,同样在不计损耗的进攻之下,一路突飞猛进。

  尽管楚军的后线被截,粮草物资补充什么的变得困难无比,可是讲究以战养战的楚军,还是一路车飞了无数城池。

  并且在他遇到的第一个难关,也就是雄伟的南梁城下,与城中的1o万秦军守军展开了一场殊死对决。

  不是楚军不想绕开南梁城,就像之前一样,快的向前方赶路。而是实在是情况危机,环境不利,不得不在这里与秦军打一场硬仗。

  南梁城身后上百里,都是一片群山峻岭,少有人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山岭之内除了一些野兽,就只有烟毒瘴气。这25万的楚军,要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之中生存?吃一些野兽吗?那还不如吃楚军自己的尸体来的饱!

  并且楚军的身后,就是这1o万的南梁城守军,这么一股大的力量,犹如一只猛兽,在身后窥视着楚军,让他脊背凉,寝食难安。

  这1o万人可不是像自己之前遇到的那样,少则数千,多则上万的守军,而是一股足以威胁到整个楚军的力量。

  如果放任不顾,任由他在自己身后肆虐的话,那么楚军随时都有可能倾覆,难以挽回。

  所以,有着这么两个顾虑,这一战,就必然不可避免了。

  所以在项燕的催促下,以及在战前就宣告了如今大军的状况,让所有的楚军有了一个底,知道现在已经没有了任何退路。

  楚军上下都明白,在这么一种情况下,就算他们想要投降,城内的守军也不会接受的。

  25万人啊,加起来比秦军的人数都多了好几倍,那些秦军又怎么可能放心接受投降呢!

  而且就这样让他们投降,这些楚军心里也不甘心。

  至于说逃跑,这一路上,多少秦军的城池,密密麻麻地分布在他们逃跑的各道路线上。这些楚军想要穿过这一路的敌境,安全的回到自己的家乡楚国,那难度比攻克眼前这座南梁城高多了。

  而且,就算最后能够回到家乡,恐怕1oo个人当中,也不知道有没有那么一个。

  如此悬殊的差距,自然让这些楚军知道选择什么才是明智的。

  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哪算就是拼了自己这条命,也要拿下眼前这座城池。

  有了这么一股信念,以及上官的督促,楚军展开了殊死对决。

  大战连绵,持续了整整十天,其中死伤的人数,更是不知有多少。

  雄伟的南梁城,也终于在这种高强度的战斗中,打开了他的城门,敞开了他的门面,投向了楚军的怀抱。

  战后,城中所有的秦军,都已经被杀红了眼的楚军给屠杀殆尽,城内的不多的居民,也遭了天大的霉运。

  总之,大战过后,随着楚军的撤离,这城里面只有寥寥百余人从幸存的地方逃了出来,却是一脸惊恐之色的逃离了这座城池,一头扎进的荒野之中,生死不知。

  楚军经过这么一番泄,终于恢复了理智,而项燕,也能再次掌控这支军队了。

  不过这支军队,经过这么一番折损之后,已经从25万人锐减到了1o万人,虽然经过这么一番征战,这1o万人变得精锐不已,都成了能征善战的老卒。

  可是人数上的损失,却也是肉眼能够看见的,就从原本不开来有三十多里的大军,只有现在区区十里就能够看出。

  这对于楚国来说,也不知是好是坏。

  得到了一支精锐,却损失了大量的兵马,更给国内无数家庭添了不少白帆,真真是难以计算。

  不过这一切不知其他人怎么想,反正项燕是颇为高兴的。

  真正的好将领,除非有着像韩信一样的统帅能力,不然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掌握一支,人数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精锐兵马,这样才能如臂使指。

  而以项燕的能力,1o万的人数,刚刚好!

  

  

  :。:  

第293章战争平息

 ??歼灭了自己最后一个挡路之敌的楚军,开始又一次踏上了新的征程。

  因为之前南路的秦军被分开到各个城池,在原地防守楚军的进攻,并且可以在后方骚扰楚军的后勤,所以秦军的兵力极为分散,零零散散的撒在二十余个城池。

  其中除了南梁城有十万秦军防守之外,其他的城池都只有一二万,或者干脆只有寥寥几千人。

  在南梁城被楚军攻破之后,整个南路战场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局面。

  那就是整个南方还有十几万秦军,可是却找不到一支可以阻挡楚军进攻脚步的秦军。毕竟秦军的人数虽然说比楚军多,可是却极为分散,难以聚合。能够用来阻挡楚军的秦军,往往只有楚军行军路上和周围的一些小部队,加起来都不知道有没有两三万人。

  这么一点点人,又都是一些老弱病残,拿什么来阻挡已经经历了一场血火淬炼,已经彻底的成为了骁勇之士,并且都是由正值壮年的精壮组成的楚军。

  若是这些秦军聚合起来,出城正面与楚军野战,可能才刚刚碰面,就有可能被士气正盛的楚军给直接击溃吧!

  所以,这十几万的秦军只能龟缩在自己防守的城里,任由城外的那些秦军施虐,自己却不敢有所作为。

  不过如果就这样以为这些秦军都是懦夫,胆小鬼那就是大大的错误了!

  这些秦军之所以不敢出城,并不是畏战,而是想保留实力,以待时机罢了。

  毕竟,这些秦军不是傻子。他们清楚而深刻地明白,自己与外面的那些敌人的差距到底有多么严重,多么的大?

  如果真的出城野战,那才顺了那些敌人的意思,才真正的是傻子。

  外面的楚军巴不得城内的秦军出来野战,好趁此机会扫除后患,留下一个安全的后方。

  如果真的跟秦军硬碰硬,那些攻城战,这1o万楚军全部死光,都不知道能不能拿下剩下秦军把守的城池。

  所以两相权衡取其轻,不管是那些城池的守将,还是秦国的中央咸阳,所传达的命令都是留守待命,以观静变。

  之后,更是随着中部和北部两方战场的消息传来,这南部的秦军,更是在咸阳的命令下,开始准备了撤退事宜。

  如今的战场,中部两败俱伤,可以说已经没有所谓的中部战场了。北部以赵魏两国联军的惨胜而告终,两国也趁势侵占了秦国的河内郡全境。彻底的宣告了秦国的势力,彻底地退出了河北。

  而南部的楚国援军,在接到北方两个战场的消息后,立刻将前进的脚步暂停了下来,反而就驻留在南梁城,观察局势。

  对于南梁城周围秦军残部撤退的事情,项燕如同看不到一样,变成了一个透明人,跟李牧选择了同样的选择,任由他们离去。

  至于理由嘛,楚国的将士同样是人,他们同样有着妻儿子女,怎么可以白白的浪费在战场之上,让楚国多了数万户家破人亡呢!

  更何况,在项燕的心里,他还是有着一些私心的。

  如今他手上的1o万楚军,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掌握,已经慢慢的控制在他的手上,对于他的命令,已经和楚王的命令放在同等位置了。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对于楚王来说,这代表着这1o万楚军已经脱离他的掌控了。但对于项燕来说,这是一个喜人的变化,他手上,除了自己的封地之外,又多了1o万的嫡系楚军,成为他手上的一支重要的底牌。

  有了这1o万的军队,而且还都是经历血火淬炼的精锐之军,项燕在楚国的地位,将大大的增强。他会由原来不足轻重的一个楚国将领,变成权倾一方,成为楚国顶尖的那少数几个掌权者之一。

  这种变化无论是对他的家族,还是对他自己,都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诱惑。

  恐怕如今的楚王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