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苍天-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儁其人忠直,当是无妨,不过中直的人最容易被人以“大义”做枪使,如今朱儁手下各方势力混杂,我们倒是不得不防备,传信子方、祝奥、十月,不要交恶朱儁,但必须密切监控进入成皋的各方势力,一旦有人不轨,可当机立断!……至于朱儁,如今讨伐董卓已经无望,且看青、徐、兖的战局吧,若是必要,可激之破贼。”
“是,主公。不过董卓此战得力,又有传言凉州马腾、韩遂再次归附董卓,河东须要防备,不可疏忽。”
“董卓……他的郿坞建的怎样了?”
“哎!董公此举实是自取灭亡,役民夫二十五万人筑之,郿坞已建成大半,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长安,内盖宫室,号曰‘万岁坞’,积谷三十年之用,选民间少年美女八百人实其中,金玉、彩帛、珍珠堆积不知其数……哎!”
“关中物价飞涨,百姓饿死无数,董卓如此作为。实是该死!算来,他的命怕是也不长久了,便是有马腾韩遂也是无用,至于河东。命云长小心守御就是。如今董卓倒行逆施,以贾文和的性格,恐怕早已明哲保身了,何况他的幼子还在河东。”
“主公此言得之,如今关西董卓已非当年。实不足虑,只是从袁绍处传出消息,言河东王实乃弘农王,他人或是不信,但董卓则不然,此传言一出,他必然会有行动,或是废除关中天子自立,或是攻打河东。”
“袁绍处传出的消息?是了,这些年我虽是隐蔽。但也未刻意隐瞒,军中不少将士知道我的身份,若是袁绍从细作处得知,也未尝不可能,只是我这身份公布出来也是一把双刃剑,袁绍如今传出消息,其意在何处?”
“袁绍打败十万黑山军,立足邺城,以儒思之,袁绍之所以传出主公身份的消息。其意有四。”
“哦?居然有四个意图,文优快说来听听?”
“一者,搅动天下更乱,天无二帝。主公身份一旦彰于天下,毕将更乱,投机取事者不计其数,而袁绍更可凭其名望从中取利;
二者,拉拢上党,袁绍如今不知荀氏为主公所用。此举意在使上党荀氏失去隐藏的独立地位,明晰立场,或是投效主公,或是投效关中天子,则袁绍或是拉拢,或是敌对,皆可采取措施,不过以吾观之,袁绍意在拉拢;
三者,恐袁绍意在河内,河内与上党不同,上党太守乃董卓所任命,而河内太守刘玄德则是主公任命,如今袁绍将主公身份传言天下,河东、河内必然置于风口浪尖,河东尚好,有高山大河为屏障,易守难攻,但河内毗邻冀州与中原,一马平川,易攻难守,此地易生战乱。”
四者,袁绍此举实乃居心险恶,置主公于天下敌,日后便是突显身份,也失去了震慑之用。”
“哦?前三者我懂了,这第四却令我有些迷糊,为何我如今身份公布,会成为天下敌?”
“主公可是忘了?去年初入河东,便驱逐各大世家,将盐池收归官营,此举便是犯天下之大不讳,之后主公又在河东实行铁事官营,盐铁皆官营,必令世家畏之如虎。如今世家忠义者几何?皆逐利耳!他们最畏惧的恐怕就是主公一统天下,将他们所在州郡的盐铁皆收归官营,如今关中有天子,他们正好名正言顺反对主公,将主公置以恶名,不过在此之前,世家多半会再次请求收回盐铁官营的政令,主公须要采取措施,或可半分盐铁之利,以缓局面。”
“嘿!我倒是险些忘了这一茬,原来早得罪天下了,不过无妨,对于那些有野心的、利欲熏心的,迟早都要得罪尽了,让他们都蹦跶出来才好,至于盐铁官营,必须坚持,不可更改。对了,黑山张燕如何?”
“张燕已经尚在犹疑,不过主公为弘农王的消息一旦传到其耳中,张燕自会会归降,主公乃先帝嫡子,所行政令又有益于百姓,以荀公达之口舌,张燕已在指掌。”
“呵呵,这倒是一个好处,兖州呢?曹孟德与黑山军打得怎样?张邈诸人可有参战?陶谦可曾摆明立场?”
“曹操进入东郡抵挡黑山于毒,正陷于苦战,张邈未曾参战,陶谦已与袁术达成盟约。”
……
片刻之后,李儒汇报完毕,离开前,迟疑了片刻,又忍不住问了一个问题:“儒冒昧,斗胆问主公一言,还请主公恕罪。”
姬平一愣,失笑道:“有话尽管问便是,我还不至于因言罪人。”
李儒小心翼翼的道:“儒随主公已有一年,知主公仁爱且谨慎,只是观主公一年来所行之事,虽有远谋,意在平乱,但从小处而言,或有助乱,若是董卓或袁绍行事,吾自不必多问,但以主公的性情,多半会不忍罢。”
姬平沉默了片刻,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文优如何观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李儒叹道:“主公一言道尽了古往今来之事矣,自商周春秋战国以来,大势俱不离此言也。以儒观之,分分合合,不外乎一个‘利’字,所谓分有分利,合有合利,分利大则人心思分,合利大则人心思合。”
第一百八十一章 始末()
“呵呵。”姬平忍不住抚掌赞道:“文优一个‘利’字道尽分合也,不过文优却还忽视了一个‘久’字,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李儒神情若有所思。
“其实‘久’与‘利’不可分。”姬平道:“简单的说,就是权力的更替、利益的划分,都需要时间,雷厉风行的平定乱世,多半难以长久。”
姬平看着李儒:“以当世言之,大汉治世数百年太平,世家门阀鼎盛已极,政治上掌控官吏察举,经济上掌控盐铁命脉乃至赋税、土地、农户,利益网层层密密难以打破,与之相对的,则是中央皇权的衰落。如此之时,从上到下,人心皆思分,或者说是人心思乱。
其一,世家诸侯凡有野心者,无不窥视神器,欲夺取天下,更进一步,是以世家思乱。
其二,寒门与商贾等小势力者,久为世家压制,乱世征兆既显,寒门诸小势力者欲升一格次,参与政治角逐,除世家而代之,此寒门思乱。”
其三,百姓经历数百年太平,久忘乱世之害,易为蛊惑,遇逢灾年或压迫,则为黄巾之流,至于安定郡县,宗族乡亲、草莽市井,则易为州郡守牧所用,此百姓助乱也。”
姬平说到这里叹了口气,很多事情他也是一郡一县逐步走过来才发现总结的,如果只是窝在河东,很容易陷入刚愎自用,如今更坚定了要走遍大汉天下的决心。
看着沉思的李儒,他缓缓道:“要平定乱世,首先便是定人心,人心定才能天下定,人心思安才能天下安,否则若人心思乱,便是一时的平定。紧随而来的还会是更大的乱局。”
李儒忍不住赞道:“主公此言实是一针见血,振聋发聩。”
姬平摇头道:“只是这人心,却是最复杂最难以揣测的东西,何况大汉有数千万人。更是复杂之极,但一人之心没有规律,众人之心却是有规律的,如同久静思动,久动思静。正是久安思乱,久乱思安。
而人心也是不撞南墙不回头,要令普天之下人心思安,要让他们从乱之源的被动或主动角色,到为了安定而奋斗的角色,便要让他们先品尝乱的苦涩。如今天下乱局已经铺开,难以轻易收拾,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控制大乱,助推小乱。将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内,谋定而后动,平乱定人心,是以,哪里有乱,哪里就有我们,或者说我们到哪里,哪里就将乱了,也该定了。”
“我们到哪里,哪里就将乱了……”李儒的神情仍是难有的迷惘。他并不知道,姬平是能基本预知历史大势的,哪个时期哪里会有大乱,姬平心中一清二楚。何况姬平如今有实力,甚至可以按自己的计划干预很多局面。
看到有些迷惘的李儒,姬平脸上难得的露出几分少有的冷酷:“天下世家如今深恨于我,我何尝不想平定这些豪强,削除他们不该有的念想和贪婪,换世间一个公道。天下一个安宁!我们与那些贪婪的豪强注定是敌对的,不过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我们要清理他们,除却武力,还必须要师出有名!如何才能师出有名?这就是我们要谋划的。”
李儒眼睛一亮,似乎明白了什么。
姬平嘿声道:“我们就是要在一个个小乱局中,让本地世家全部参与进来,全部冒出来,怎么做看他们,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淘尽黄沙始见金,对于始终忠正纯良的世家,我们自然要善用和扶持,对于那些世家豪强中的牛鬼蛇神、逆乱毒瘤,我们自然是名正言顺的统统除掉,否则若是他们一开始便贴上来投靠我们,我们反而难处理了。”
“妙哉!”李儒忍不住和姬平一起嘿声笑起来,看起来怎么都是一副奸诈相。
“文优哪。”姬平拍了一把李儒的肩头:“论与我的亲近,卢太守、荀公达不差于你,但这些话我却不会对他们说,也只能对你说了,莫嫌我叨扰才是。”
李儒眼睛微微湿润,弯腰鞠躬道:“主公知遇之恩,信重之情,儒粉身碎骨以报,助主公立一个万世太平皇朝。”
姬平哈哈笑道:“没有什么万世的王朝,利益的变迁,不过数百年自然会造成分合的交替,我们如今只是通过一个彻底的破而后立,让天下百姓再享数百年太平,如此便是千秋功绩了。人无论贫富贵贱,这一辈子总要有追求的,文优,可愿与我一道打他个数百年太平盛世!”
“臣荣幸之至,敢不效死!”李儒一个长揖。
片刻,李儒准备离去。
就在李儒出门前,姬平突然又问了一个问题,似乎就一直憋在心里:“依文优之见,董卓得到袁绍弘农王的传言后,是会攻打河东?还是会宣扬关中正统?或者是……废帝自立?”
李儒沉默片刻,道:“董公雒阳先败,河东再败,如今豪气尽消,行事愈发无忌,儒也难以断定。”
姬平点了点头,没在多问。
接下来的日子,青州黄巾日益接近渤海郡,公孙瓒大军也南下到了渤海郡东光县,与青州黄巾的一战似乎就在眼前了。
姬平也命张郃时刻做好战斗的准备,那日与李儒一番畅谈后,李儒对未来的谋划更有方向了,与张郃搭档的很好。
仍在养伤的左慈被幽禁看管起来,姬平自然不会轻易放他,但也没有下杀手,不说当日左慈并没有杀意,只是想要把姬平劫持走,单只左慈本人,就是一个人才,姬平已经几次去向左慈请教在目前条件下培养非应季果蔬的技术。
在姬平看来,打仗重要,但民生更重要,若能培养出非应季果蔬,就可以解决治下百姓冬季缺乏蔬菜的很多病症问题。
而且姬平还琢磨着,看能不能在左慈身上找到未来解决青州黄巾的路子,虽然左慈并不是太平道的,但与太平道中的领袖颇有交情,在太平道上层中也有不弱的影响。
不过期间,当左慈得知一直主张杀掉他的史阿为史子渺之子时,那个怒火,差点翻了天,足足训了史阿数日,但史阿依旧不改杀意。
在史阿看来,左慈与父亲是同门师兄不假,但威胁到大兄姬平的安危,自然一切靠边站。
第一百八十二章 目标青州()
初平二年十一月,冀州、兖州、青州之地,战火汹涌,烽烟肆虐。
而本是战场中心的冀州,一时之间反而如死水一般安静。
一方面,原本轰轰烈烈攻打邺城袁绍的于毒等部十万黑山军失利后,转战兖州东郡,与曹操、鲍信和刘备激战。
另一方面,于毒进入东郡后,冀州的袁绍又连续击败了刘石、青牛角、黄龙等其他几股黑山军,至此太行山黑山军谨守滏口陉和井径,控制了从冀州邯郸和常山国通往太行山的两个重要关口,却不再出击。因为此时,荀攸已经招降黑山张燕。
对此袁绍自然不知,太行黑山军的突然消停,让他有些疑虑重重,常山国的井径远在冀州北部常山国,他暂时无法顾及,便令颜良率兵马谨守邯郸,防御黑山军再出滏口陉。
至此,袁绍入主冀州以来才算是真正缓了口气,他一方面稳固占领的几个冀州郡县,另一方面将精力放到了兖州之地。
袁绍以车骑将军的名义,表荐正在东郡与黑山于毒、白绕、眭固等部苦战的曹操为兖州的东郡太守,算是将发小曹操彻底拉上了自己的战车,也是帮了曹操一把,只是黑山渠帅于毒军纪严明,作战勇敢,以十万大军对付曹操一万多人马,便是善用兵如曹操,一时也占到上风。
而远在南阳的袁术也不甘寂寞,看到兄长袁绍立足冀州,嫉恨的急红了眼,要隔着雒阳攻打袁绍是鞭长莫及,便将兄弟二人的战场放到了兖州,将目标对准了袁绍的盟友兼发小曹操。
袁术痛恨淮南袁氏门下的大多名士都依附了庶出的兄长袁绍,而不是嫡出的自己,便一边给公孙瓒写信,大肆传言袁绍非袁家子,换句话说也就是野种。从名义和声望上打击袁绍,另一边联合关中朝廷任命的兖州刺史金尚,准备挥军攻击兖州,对付曹操以及亲赴袁绍的兖州刺史刘岱。
兖州成为最乱的中心。而青州的形势,也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三十万青徐黄巾如同蝗虫过境,加上天灾连连,一遍又一遍摧残着青州这片大地。官吏死亡、百姓不敢耕种,或是加入黄巾,或是四处逃散,导致土地荒芜、青黄不接。如今时近寒冬,饥饿受冻的青州黄巾为了掠夺粮食,一部分去攻打泰山郡,另一部分则准备北上进攻渤海郡。
但随后攻打泰山郡的那部分黄巾军战场失利,被泰山太守应劭据城击败,也转而向北,至此三十万黄巾军步调一致。全部将目标转向北部的渤海郡。
公孙瓒虽威名赫赫,但却恐吓不住饥寒交迫的三十万黄巾军。
十一月已经是天地严寒,虽然一直没有下雪,但滔滔黄河正好在月初上冻,如今已经是冰冻三尺,正好为三十万黄巾军北渡提供了便利。
青州黄巾北上,公孙瓒收到消息,也不甘被动,亲率白马义从和两万五千幽州精锐步骑,从渤海郡的郡治南皮县挥师南下。进入东光县,准备在此与三十万青州黄巾一战。
此时,渤海郡高成县往南的大道上,一支大约两千人的兵马一路向南行进。军中数杆“常”字大旗飞舞,正是化名“常胜”的姬平、张郃和李儒一行。
就在三天前,蓟侯公孙瓒派来了新的高成县令,取代了姬平的职务,同时任命姬平为军司马,继续受青州刺史田楷节制。与田楷本部兵马,以及原常山郡夏侯兰所部兵马,编为东路军,分三路南下,扫除东光战场以外的青州黄巾,并选择适当时机迂回向西包抄,从侧翼夹攻青州黄巾,助攻东光主战场。
这是公孙瓒的行军和作战计划,简单而直接,这是公孙瓒在幽州与异族作战形成的风格,计谋不多,就是直接的硬对硬决战。
姬平对此也没有什么意见,便是有意见公孙瓒也不会理他。
与之相对的,青州黄巾也是如此,出身农民的黄巾用计策更少,虽然如今都有编制,但作战风格上还是以一窝蜂模式为主。
双方都没有相互回避,也没有畏惧,就是主力作战,简单,直接。
姬平与张郃、李儒一路急行军,这段时间,公孙瓒已经基本扫清了渤海郡内的流寇势力,一路上倒也安宁。
两日后,姬平与田楷、夏侯兰的人马会合,合计大约有八千人,包括了田楷手中的一千骑兵和余下的七千步卒,在东光以东近百里的童乡一带,依托一条河流安营扎寨。
姬平见过田楷后,又与夏侯兰叙了旧,暗中达成相互守望的意向,便回了军营,随时准备作战。
如今正是风雨欲来之时,从前线传来消息,三十万青州黄巾已经逼近东光,大战一触即发。
姬平对于东光正面战场并没有什么兴趣,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一战是公孙瓒得利,不只是姬平对于历史的熟知,而且李儒这个当世谋士的分析也是如此。
青州黄巾对上其他势力可以以数量取胜,但对上公孙瓒的骑兵却不行,尤其是重骑兵和轻骑兵配合,青州黄巾根本没有过与骑兵作战的经验,很难取胜。
这是兵种的相克,即便黄巾军再狂热不畏死,但只要公孙瓒以重骑兵来回驰骋切割,轻骑兵在外围像放风筝一样反复射箭,黄巾军迟早崩溃。
姬平没想着去怎么掺和东光战场,数十万人马作战,他这两千人去了连个水漂也打不起,甚至公孙瓒与袁绍后续的决战,他暂时也没想着参与。
他在公孙瓒军中呆着这么久,始终的目标都是在幽州和青州布局,幽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