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苍天-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转变。随后地方反抗势力蜂拥而起反对王莽称帝,王莽为了镇压地方,又给了州牧统军作战的权力,已经是行政、军事、监察合二为一了。

    到了东汉建武十八年,依旧制将州牧再改为刺史,但由西汉刺史无固定治所,变为各有驻地,刺史权力也逐渐扩大,又常有派刺史领兵作战之事,已经没了刺史设置之初掌监察的本意。

    所以姬平废了刺史,改立监御史。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下大势() 
监御史之下的督邮,却不是被刘备亦或张飞鞭打的那个知名督邮,督邮是个官职,主管监察,根据一郡的地理,通常分为东部督邮、西部督邮之类的,监察数个县乡。

    至于亭长,掌管治安,兼管停留旅客,而亭与乡和里的建制有所不同,乡和里属行政划分,亭则和军事有关,不是一个体系。

    但自汉末以来,亭长治安缉捕盗的职能已经退化,越来越多地参与了民政和教化,和乡、里在地方上所起的职能没了差别,造成机构重叠,与乡啬夫和三老时有冲突,对地方造成不利影响。

    考虑到亭和邮的设置有些相近,姬平便将亭长也归属监御史和督邮统管,形成一套自下而上的监察系统。

    至于这个监察系统是否可靠,他自有史阿的暗影司暗中监管,只要不赋予暗影司审查和生杀大权,他相信不会造成后世锦衣卫和东厂的问题。

    处置了胡氏坞的问题,姬平提出了一系列的政令安抚民心,这些政令便交由卢植赶回安邑去完善。

    他带着典韦八百亲卫军和袁基、伍琼、周毖一行继续南行赶往盐池,与此同时,他让关羽带着五千大军,加快行军速度,向西南直插猗氏、解县和蒲坂,一路清扫董卓军残部,至蒲津固守。

    张济兵败退守平阳,他们夺取河东郡的消息势必会传到雒阳董卓耳中,一旦董卓得知消息,必然会派大军渡河,重夺河东郡。

    因为河东郡的地位极为重要,是关中的左侧门户,历史上,凡破关中之战,几乎必然涉及河东郡。

    一旦河东郡失守,关中正面的函谷关和潼关天险屏障就失去了作用,从河东郡西南蒲坂县的蒲津渡可以渡过黄河,直入三辅之地的左冯翊,威胁三辅要地。

    三辅,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京兆尹为核心,长安城便在其中。扶风,意为扶助风化,冯翊,意为辅佐。左冯翊、右扶风拱卫京兆尹。

    后汉都城迁到雒阳后,三辅之地的重要性便相对弱了,但董卓西迁后,如今天子刘协和一众朝臣就在京兆尹长安城,所以此时的三辅之地乃董卓重中之重的核心要地。

    而要从关中大举出兵河东郡,有三条通道,蒲坂的蒲津渡、河北县的风陵渡和大阳县的茅津渡。

    还好中间隔了一条黄河,河东郡地势比之关中又高,只要谨守三大渡口,董卓虽万军难渡。

    中郎将荀棐已经先行去茅津渡以及毗邻的大阳渡防守,茅津渡和大阳渡对面的陕县,目前正集结着董卓进击雒阳的大军。

    但先前姬平已经将雒阳一带船只搜拢殆尽,黄河自古也没有水战,缺乏大型战船,料想董卓大军一时也是望河兴叹,以荀棐的沉稳带着三千人足以固守。

    而姬平将关羽这个猛将派去蒲津渡而不是北伐平阳,也是大有深意,因为蒲津渡是董卓大军最有可能渡河的地方。

    河东郡与关中接壤的三大渡口中,南面的茅津渡和风陵渡都是背倚中条山屏障,即便董卓千辛万苦渡河,也只是占领河东郡边界的河北县和大阳县,很难翻过重重叠叠的中条山进入河东郡腹地。

    而蒲津渡则不同,可以直入河东郡腹地,进击治所安邑。

    战国时,秦国数次伐晋,都是在蒲津搭浮桥渡河,包括后世的唐至元、明,凡秦晋间兵事,往往济自蒲津,为战守必争之地。

    所以,姬平需要关羽这个猛将镇守蒲津渡。

    而风陵渡,姬平沉吟了许久,交给了徐晃。

    这几日他与徐晃多有交流,徐晃虽然年轻,却很有头脑,对于很多军事和阵战见解比他还强,又极为勇武,不弱于张辽。

    在用人上迟疑不是姬平的风格,他当初敢用张辽,如今自然也敢用徐晃,当下任命徐晃为奉义校尉,从杨奉军和张辽军中各调了一千人,共两千人,交给徐晃统领,携带五日干粮,翻过中条山赶往风陵渡。

    至于后续的军粮调拨配备,交给了如今的河东太守卢植。

    看着徐晃被任以重职,贾玑眼中闪过艳羡之色,这自然瞒不过姬平的耳目,不过姬平敢果断用徐晃,却果断不敢用这贾玑。

    毕竟贾诩那老狐狸就在敌对方,姬平还不想作死。

    他们在赶往盐池,与此同时,天下各处也都有变故。

    最南面的长沙太守孙坚,三个月前响应讨伐董卓,这个江东猛虎一路北上,闹得风风雨雨。

    孙坚抵达荆州襄阳时,有荆州刺史王睿要孙坚先杀了武陵太守曹寅才肯一并起兵,曹寅也不肯束手就毙,便假冒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命令孙坚将王睿处死。

    孙坚本与王睿便有矛盾,领兵直入襄阳,逼得王睿走投无路,吞金而死。

    逼死王睿,孙坚继续北上,到了南阳,他请南阳太守张咨供应军粮。

    这张咨本是董卓刚入雒阳时,为拉拢关东士人而任命的郡守,与张邈、袁绍等是一批,但张咨却没有起兵讨董,又不肯发粮给孙坚。

    于是江东猛虎一发狠,又把张咨也干掉了。

    杀了张咨,孙坚继续北进鲁阳,投奔了逃出雒阳的后将军袁术,袁术听闻孙坚已经打掉了荆州最大的两只老虎,登时大喜,表奏孙坚为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

    孙坚便在鲁阳休整兵马,准备进军讨伐董卓。

    而袁术,则趁着南阳太守张咨被杀,全面掌控了南阳郡。

    南阳郡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家乡和龙兴之地,东汉以来,南阳便是“帝乡”,治所宛城更是被定为陪都,称为南都,皇亲国戚不能尽数,王侯将相第宅相望。姬平的母亲何后一家便是从宛城起家。

    袁术占据南阳郡,凭借淮南袁氏四世三公的名望,无疑是在众诸侯中,率先有了强大的割据资本。

    与此同时,因为荆州刺史王睿被孙坚干掉,董卓上表派遣宗亲、时任北军中侯的刘表继任荆州刺史,表面是提拔,实际上是借机剥夺了刘表对北五军的兵权,进一步稳固了长安后方。

    而此时,雒阳东面的兖州刺史刘岱和东郡太守桥瑁却打了起来,不可开交,陈留曹操带兵前去劝阻,不料自己手下三千兵马反而先发生了哗变,尤其是雒阳招的新兵四处逃散,最后只余下不到五百的本郡人马。

    这场哗变,究其原因,还在于曹操没有依附手下雒阳新兵眼中的“神武王”,这些新兵本就对此有怨言,跟着曹操到了东郡又见到不少迁徙的雒阳故老亲人,便一哄而散了。

    留下曹操欲哭无泪的带着夏侯兄弟和曹洪,南下扬州去继续招兵。

    河北的袁绍在争夺河内郡失败后,回归渤海郡,仿佛韬光养晦,没有任何动静。

    但冀州的北方,幽州却出了个猛人,这个人是卢植的弟子、刘备的师兄公孙瓒。

    这个时代,出身决定了起步,公孙瓒与刘备同为师兄弟,却是出身公孙大族,虽然母亲地位低下,但自身却有资本,相貌英俊,声音洪亮,受到涿郡太守刘君的赏识,将女儿嫁给了他。

    后刘太守因事犯法流放交州,公孙瓒化装成侍卒,亲自驾车护送,不料刘太守在途中获得赦免,再次回到幽州,从此公孙瓒青云直上,先被举为孝廉,成为辽东属国的长史。

    不久,边章、韩遂叛乱,灵帝征发三千幽州精骑前往平乱,中山太守张纯上表请求调任为主将,司空张温却任命了公孙瓒为主将。

    张纯一怒之下拉拢了泰山太守张举和辽西乌桓首领丘力居叛乱,聚众十余万,掠夺幽州、冀州,公孙瓒以三千精骑讨伐张纯等叛贼,立下战功,升为骑督尉。不久,乌桓首领贪至王率众归降公孙瓒,公孙瓒又升为中郎将,封为都亭侯。

    从此公孙瓒统领兵马,守护边境。公孙瓒这个人有点极端的民族主义,像希特勒恨犹太人一样痛恨乌桓和鲜卑,每次厮杀都是声疾色厉,不死不休。

    他喜欢骑白马亲自冲锋陷阵,挑选了数十名最骁勇善射的部下,骑着白马作为护卫,自号“白马义从”。

    乌桓等异族深惧公孙瓒的勇猛,甚至用出了精神胜利法,把箭靶画成公孙瓒模样,飞扬驰射,射中就高呼万岁。

    中平六年三月,也就是姬平来到这个乱世的三个月前,公孙瓒大败张纯。朝廷派宗正刘虞为幽州州牧,刘虞安抚乌桓和鲜卑有功,被授予太尉之职,封为襄贲侯。而公孙瓒为奋武将军,封为蓟侯。

    公孙瓒在北疆磨刀霍霍向异族,而此时的董卓,却在雒阳西城忙活着造钱,没错,就是傻乎乎的造钱!

    董卓为了聚敛钱财,将原本通行的五铢钱大量回炉,又将雒阳百姓无法搬走的铜人、铜钟和铜马打碎,重新铸成小钱。

    粗制滥造的小钱就是个破圆铜片,不仅分量比五铢钱轻,而且没有纹章,小钱边缘也没有轮廓,不耐磨损,唯一一个特点就是数量数十倍增加。

    如果姬平看到这一幕,定然会大骂:傻帽,不知道通货膨胀麽?

    可是如今的董卓却正看着一堆堆崭新的破铜片得意大笑。

    就在这时,突然有士兵来报,河东郡安邑失守。

    董卓不由面色大变,随后士兵的一句话让他面色稍缓,中军校尉董璜已经派了三千精兵赶往左冯翊,准备从蒲津渡河收复河东。

    董卓沉吟下,立时吩咐道:“令牛辅带五千兵马,从陕津出兵,攻打大阳!令韩遂带五千人马,从华阴出兵,破风陵渡,自河北县北上!再令马腾带五千人马,从左冯翊出兵,进击蒲津,直取安邑!”

    此时,河东郡安邑县东南百里之外,姬平看着辽阔的盐池,尤其是那四周不下数百处的盐场和密密麻麻的盐工,忍不住想要骂娘。

    他看向身边的袁基:“这河东盐池究竟有多少世家参与其中?”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天下世家() 
听到姬平询问,袁基有些茫然又有些惶恐的道:“这河东盐池向来不过二十多家……”

    就在这时,前面崔钧和耿忠匆匆赶来。+

    在从安邑出发时,姬平便令耿忠和崔钧先行一步,打探盐池情况,此时看到二人回来,便不再询问袁基,而是看向崔钧:“如今掌控盐池的有多少世家?”

    一向洒脱的崔钧此时面色也是极为凝重,沉声道:“主公,先时也不过二十家,但自去年以来,董卓大肆售卖盐事,关中、凉州诸多世家纷涌而来,又加之一些豪强富商参与其中,如今足有大小上百家。”

    上百家?!

    一旁袁基和伍琼周毖等人倒吸了口凉气,姬平眉头也不由跳了下,上百家……如果他直接暴力动手,估计天下再无他的立足之地了,即便他有天子名义也不行!

    一旦涉及家族利益,这些世家便能立时翻脸不认人,再给他罗织一些昏聩、暴君、反王之类的恶名,这些手段他们从来都用的很熟练,历史上被抹黑的皇帝不在少数。

    “都有哪些世家?”姬平看着崔钧。

    崔钧口中吐出的第一个赫然就是淮南袁氏!

    一旁的袁基急忙道:“主公,袁氏臣自会妥善处置,坚决拥护盐事官营!”

    姬平点了点头。

    紧接着,一个个显赫数十乃至上百年的世家名字从崔钧口中吐出:

    弘农杨氏、南阳阴氏、颍川荀韩钟陈、阳翟郭氏、扶风窦氏、扶风耿氏、安定皇甫氏、武威段氏、武威胡氏、武威杨氏、临洮董氏、京兆韦氏、京兆金氏、京兆杜氏、冯翊吉氏、博陵崔氏、荥阳郑氏、河内司马氏、中山甄氏、介休郭氏、太原王氏、河东卫氏、河东柳氏、河东范氏,还有河东裴氏、河东毌丘氏……

    姬平没有阻止崔钧。耐着性子听完了一个个名字,崔钧说到博陵崔氏时,声音抖了下,因为博陵崔氏正是他本家。

    崔钧说完名字,又道:“主公,博陵崔氏便交由臣处置……只是还有弘农杨氏名满天下,扶风窦氏、耿氏,南阳阴氏皆为百年望族,临洮董氏、河东卫氏皆有部曲护卫,须要谨慎处置。”

    姬平没有说什么。他没想到河东盐池居然有如此多世家参与其中。便是崔钧和袁基安抚了崔氏和袁氏,还有上百家,都是北方的大家族。

    弘农杨氏不说,与淮南袁氏齐名。而扶风窦氏、耿氏和南阳阴氏。更是东汉开国以来的超级世家。他若是触动了这些家族的利益,恐怕日后也只能龟缩在河东郡了。

    这时,耿忠突然开口道:“扶风耿氏便交由臣处置。”

    姬平包括众人身子都不由一震。愕然看向耿忠,这耿忠居然与扶风耿氏有关系?!

    耿忠却是低着头,不再说话。

    姬平看他身子微微颤抖,显然心底也很不平静,姬平知道,这个始终默默跟随他的耿忠也有自己的故事。

    扶风耿氏,可是东汉开国云台二十八将的建威大将军耿弇的传承,比淮南袁氏和弘农杨氏的底蕴都深,没想到耿忠一个身残之人,居然与扶风耿氏有关。

    无论其间有什么故事和曲折,姬平可以想象,耿忠如今宦官之身,显然不适合与扶风耿氏这个大世家接触,甚至很可能遭到扶风耿氏的唾弃,而耿忠从来没有提起过出身,显然也是以身残为辱为卑。

    他当即断然道:“良臣一凡忠心我铭记在内,但此事不须良臣出面,我自会处理。”

    耿忠对他忠心耿耿,甚至恩重如山,他不能让耿忠去作难。

    “主公!”耿忠扑通一声拜倒在地:“臣冒死请命!”

    姬平扶起耿忠,看他坚定的神情,突然笑道:“如此便有劳良臣了,记得带上鬼影,耿氏一切由你自行处置。”

    他突然想明白了,耿忠身残之人,其要获得自信和尊重,首先要让自己这个主公赋予他,任用他,便是尊重他。

    耿忠面露感激之色。

    这时,崔钧又道:“主公属下,还有荀攸为颍川荀氏,段煨、段谨为武威段氏,毌丘毅为河东毌丘氏,皇甫郦为安定皇甫氏……”

    听崔钧这么一说,姬平忽然想起,阴沐月似乎说过自己是新野人,而新野正属南阳郡,说不定阴沐月与南阳阴氏还有什么关系,南阳阴氏,也是老牌世家,是光武帝皇后阴丽华的家族。

    想到这里,姬平不由头疼起来,纵然他一直注意世家的问题,避免自己被世家力量左右,但还是不知不觉有了这么多手下出身各大世家,也难怪,这个时代,书籍文化被世家掌控,人才也都出于世家,贫民百姓很少有机会,顶多就是做个猛将之类的。

    他正自头疼,崔钧又道:“这些世家多有护盐私兵,林林总总不下五千人,不过散在盐池四面,各自行事,一时难以联合,不需多虑,唯有董卓、胡轸等关凉世家有八百羌胡护卫,河东卫氏也能随时召集左近家兵部曲,须要小心防范。”

    姬平看向崔钧:“崔太守可有什么办法?”

    崔钧沉吟道:“这盐池看似上百家,但有颇多富户豪强附属大世家,只要处置了三十多个大世家,大事可定。而这些大世家如今又被董卓家族压制,主公可先暗中分化拉拢,只是日后需从盐事中分出一些利益。”

    姬平点了点头,虽然他要将盐事收归官营,但纯粹的官营反而会衍生出许多问题,包括贪腐、效率、技术等。所以盐事官营,可以有条件的与一些世家和商家合作,只要政府掌控盐池的所有权和赋税权就行,这也是后世几千年实行的办法。

    这时,袁基却低声道:“主公,可以趁夜让典将军伪装成董卓兵,除掉一些冥顽不灵的世家,震慑那些归附的世家,既不损主公声名,又可让诸世家与董卓相互倾轧,而主公正可趁机为世家出头,完全掌控盐池。”

    姬平一愣,看了一眼袁基,他不料看似儒雅的袁基,手段居然这么狠,不过这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

    不过,姬平却有自己的想法,他计划先拉拢一些世家,驱逐一些世家,而对于董卓和那些顽冥不灵的世家,他则要亲自动手了。

    乱世须用重手段,他正要借此机会震慑那些世家,尤其是河东本土的世家,只有这些世家安分了,他才能稳坐河东。

    姬平沉吟了下,吩咐道:“耿忠、崔钧、袁基,你三人先行安抚处置各自世家,还有段氏、荀氏、皇甫氏、毌丘氏,如有其他世家可拉拢,便拉拢之,切忌不可打草惊蛇。”

    他知道,很多大世家自命经书传世,以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