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从台北到北京-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有意思的是,我经常被大陆朋友问到,“台湾的夜市都没有城管会驱赶吗?”而台湾没有城管。到了过年,大陆的朋友也会问,“台湾有春晚吗?”而基本上台湾已经少有所有电视台联播的节目或新闻了。而似乎对于一个没有春晚的土地,大陆朋友难以想象,都会接着问,“没有春晚那你们过年都怎么过呀?”这就如同元宵节,台湾有灯会,路上的小朋友或年轻人或提灯、或举火把,但大陆是很难看到的。又譬如中秋节,在台湾几乎家家户户烤肉赏月,我都戏称为“全民烤肉节”,但在大陆别说赏月,月饼都成为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与计量工具,往往卖得比台湾贵得多得多。在台湾过年必定得要买新衣,端午节还有许多家庭挂菖蒲、洗艾草、看龙舟、喝雄黄酒。同样的传统节日与习俗,在不同的地方有了不同的结果。又譬如每年农历七月是鬼月,七月十五中元节,台湾的家家户户烧香拜拜,在大陆是极其少见的,而我身边许多年轻朋友对于这个有着慎终追远的鬼月,更是闻所未闻。
  又譬如,我看到许多大陆朋友同姓结婚,这在台湾是避免的,因为同姓是一个家族。过年不说不吉利的话或脏话,但在这里似乎也毫无忌讳。所以说,如果不用心观察与体会,仅仅只是概括性地觉得彼此没有什么不同,必定会造成理解上的误差。经历了蓬勃发展的两岸交流活动,我想说的是,两岸的交流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更不是了解彼此用语不同就可以做到彼此的认同与了解,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融合,如果前面所言,谦卑,恐怕是唯一的道路。
  记得曾经在接受“博客天下”专访时我说,“穿梭两岸,混迹于大陆互联网,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习到谦卑”。因为生活与新闻是不同的,我很骄傲的是,我过过台湾生活也过过大陆生活,然而至今我仍不敢说我了解大陆,包括那思维中的第一念。而谦卑就是对自己可能的无知要有觉知;对对方的在意或痛苦要有觉知,不随意批判,更不能轻易藐视,因为对方生活中那片头顶的天,就是对方的全部。
  我手写我心
  博主名片
  宫铃,网名胡同台妹,台湾人,祖籍安徽。曾在台湾做过10年记者,2006年定居北京。曾任某著名网站台湾事务发展部总监,现为独立撰稿人。
  获选理由
  她是微博上最火的台湾人,关心两岸政治,致力于消除两岸语境上的差异。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且敢于直言,她一会被看成是“*”分子,一会儿又被看成是“五毛党”。她感动着网友的感动,愤怒着网友的愤怒,被称为“在大陆互联网上走得最远的台湾人”。

谦卑,彼此交流的第一步(3)
博主自述
  我有着多元化的性格,大部分人觉得理性的女人必定冷血,但我却是个该理性时很理性,但感性时却情感泛滥的女人。我会用一种情感去看待人事物,而且我尊重真实的自己,即便有缺点。我不想把自己塑造成某个状态,因为我更乐于平凡、简单。我的博客的风格就是真实,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博客是我可以掌控的平台
  如果你玩微博,但不知道“胡同台妹”,那你就out了。半年来,这个叫做宫铃的台湾人变成了一个深度网虫,她像游侠一样行走于微博江湖,敢想敢说,语不惊人死不休,乐此不疲地和大陆网友隔空谈心、评点“江山”。于是,她被网友尊称为“在大陆互联网上走得最远的台湾人”。她说她很荣幸,但也受宠若惊。“我希望产生千万个在台湾互联网上走得很远的大陆人,希望有一天这句话不存在了,大家就都走得很远了。”
  其实,“台湾人”一直以来都是“敏感词”,“别人会不自觉地把你当成台湾的代表来表达政治上的不满。”尽管她也会被网友拍砖,但多数情况下,她扮演了一个这样的角色—大陆网民的民意代表,这完全出乎她意料。她说,之所以关注大陆的时事,是因为自己想更好地了解自己生活的这个社会,拉近和大陆网友的距离。
  宫铃很敢说,敢对于社会中一切她认为不够公平的事情发表看法,敢于批判新浪,敢于发表对户籍制度、高考制度的看法……“有人说我是个被*洗脑的白痴、冷血动物,其实我只不过是以一个台湾人的角度看一些事情。我觉得我就是《皇帝的新衣》中那个敢于说出真相的小孩。”
  “我也会担心得罪人呀,只是都是得罪完以后才担心,啊,惨了,得罪人了。接着就会告诉自己,哦,就这样吧,下次不可以了喔!人这一生不可能讨好所有人,但是要清楚你为此付出的代价。我也担心哪天在互联网上说了不该说的话,被赶回去。”她俏皮地说道。
  “我一直觉得我比较叛逆,在大陆,叛逆好像是坏孩子,但我觉得叛逆不是坏事,所以我很保护这种叛逆。”宫铃在台湾做过10年的记者,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台湾媒体人的特点啦,而且我觉得在某些观念的坚持上如果妥协了,会让自己在将来的某一天后悔。”
  正因为她的直言不讳,受到的委屈自然也比别人多。今年4月26日发生的“立方门事件”让她觉得非常不爽,“维权”3天后,退出新浪。“很多人说我多事,说我把自己太当回事了。我把自己当回事,我很在乎我的尊严,这有什么错呢?”她就是这么一个为了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坚持到底的人。比如,她很坚持写字用的笔一定要顺手,“如果笔不顺手,字都写不好、文章也会写不顺”。而且,在微博上,这类博客她从来都不会转发:比如斤斤计较*穿了什么牌子的球鞋、戴着什么牌子的手表。“我珍惜每一次发出观点的机会,总要掷地有声。一些仅是情绪发泄的追究,无需表达在公众媒体上。”另外不论博客还是微博,她都坚持写繁体字,当然这个坚持遭到了一些网友的质疑:干吗不入乡随俗?“我喜欢看到我的文字是用繁体字呈现而已,并非刻意不同。”
  但是,因为在大陆生活多年,她还是有了一些潜移默化的改变。前段时间,她回了一次台湾,让她纠结的是,虽然人在台湾,但不管走到哪里,大陆网友的问题会不停地从脑海里冒出来。她说,看到街边的摊贩,她会想到网友曾问过的“台湾是否有城管”的问题;我吃着各种台湾小吃,心中念想的却是“拍照—上传—大陆网友想看、爱看”。“一趟返乡之旅,我的心,因着微博平台带来的友情牵挂,好像遗留在了北京。”
  宫铃说,自己好像蝙蝠,既了解哺乳类的痛苦又了解鸟类的痛苦,所以她很孤独。“这可能跟我是天秤座有关吧,总是找平衡。”“但我蛮喜欢和大陆人交朋友的,我不喜欢某些在大陆的台湾人,因为我没办法像他们那样生活在云端:假日打麻将、购物,也无法与他们议论大陆人。”
  其实,2004年来北京之前,宫铃是准备从政的,因为整体形势的发展对她这个“纯种的外省人”不利,所以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个多年的梦想。而姥姥时常念叨的北京让她十分憧憬,于是很冲动地来了北京。后来,她去了凤凰网负责网内有关台湾的博客和论坛的工作,于是就有了“胡同台妹”这个网名。“对我而言,胡同就是北京,因为我姥姥就是从北京的胡同去的台湾,而台妹呢,就是台湾的女子。”
  这也是她第一次接触博客。“我当时想,大家多看看台湾人的文字可能更能了解台湾。我喜欢写文章,博客是我可以掌控的平台,很自由。”尽管这是她的自由空间,但她的文章不是随兴的感情抒发,而是完整而富有逻辑的。“记者都有天生的喜欢表达的欲望,我把它当成自己替报社写稿一样,这是我对这个平台的尊重,因为自媒体也是媒体。”
  宫铃不止一次地提到自己好像是“前世格格”。“这是一个感觉,我上辈子应该在哪个胡同活过。”于是尽管是冲动地来到了北京,但一待就是将近6年。宫铃也会抱怨北京的空气脏、菜咸、地铁挤、冬天冷……但她也很清楚,如果不来北京,她一定会后悔,而且会一直惦记着姥姥讲述的那个记忆中的北京。“你相信命中注定的安排吗?这可能就是命中注定的。”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你台湾来的,你不懂”
【无论你看到这个标题是否认同或是气愤,请先把自己心中预设的立场放下,因为这很有可能是两岸交流的第一步!在台湾,农村是个好概念,而由这个词汇的不同理解我们或可窥见,就算是表面解释相同的词语,都因为发展历程、个人经验乃至社会环境有着不同的看法与理解!那么,从一个单词衍生出的一个句子、一段话乃至整个思考或是逻辑以及对生活的认知,这中间的不同恐怕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如果两岸在未来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果彼此真的都是中华民族,我们是否有着宽容与换位思考的准备,来接受并且化解这中间的不同呢?不过首先,我们都得问问自己,你意识到彼此之间的不同了吗?】
  经常遇到有大陆朋友问我这样的问题:台湾的房子多少钱一平米?平均所得是多少?打车要多少钱?吃一顿饭多少钱……许多人想要知道台湾和大陆在生活条件上的差距。
  其实,我不喜欢回答这样的问题!两岸的发展起始点不同,条件也不同,有着不同的社会环境与制度,把两个根本没有相同比较基准的社会拿来比较,就因为两岸都是中国人,这样的比较毫无意义!
  不过,有些比较是有意思的,不是为了比出高低,而是不同。北京是个农村城市这大概是我最骄傲的观察所得了!
  然而,我很少对大陆人提及这个结论,大多是台湾朋友对于某些现象或接触经验中困惑时,我会提出以解惑,通常得到的响应是:喔,这样呀,那就不奇怪了!
  《新京报》采访我对于北京生活的感觉,这是我第一次公开提出这个观点,当时我只知道该报主编的反应是:这人真敢讲!后来我的工作同仁把此篇访谈放到了网络上的博客,由于网站编辑将标题改为:《台湾女人:北京是个大农村》,点击量颇高,板砖当然也不少!至今,这些评论仍然在我的博客上。
  然而,长期游走两岸,加上对自我的期许,我花了许多精力,去“体会”大陆这个社会,不过这个过程很有意思的,无论是在大陆的台湾人、在台湾的台湾人乃至大陆人都无法理解,因为这三群人很少有人有我这样的经历。于是,在大陆,很多聚会乃至工作的场合里,有一句话,就成为我的“紧箍咒”:“你台湾来的,你不懂”,或是“你在大陆待太久了,台湾你已经不熟悉了”。
  这样的感慨,我曾将之写成博文“蝙蝠的成长”,以蝙蝠同时不被哺乳类与鸟类动物所接纳的心情。
  蝙蝠的成长
  返台三个星期,把笔也就搁下了。不是因为懒,而是因为太忙,忙工作、忙感悟、忙回忆与记忆。
  三个星期以来,见到了很多人,也跟很多人谈话。忽然想起一种动物——蝙蝠。为什么想起这个动物,原因很简单,有个寓言故事是这么说的,有次动物大会,各种动物要分组,分到蝙蝠大家就为难了,它是哺乳类?还是鸟类?说它是哺乳类却长着翅膀,说它是鸟类,它却不是卵生。于是可怜的蝙蝠,既不是鸟、也不是哺乳类,就这样孤零零的、同时不被两种动物所接受。
  何来此感?人类总的来说属于群居动物,中国人尤其如此,总是要为自己找个群体,似乎这样才有安全感。本人虽说特立独行,但也还是渴求着一个心灵的归属感。然而跟许多台湾朋友见面聊天时,他们总会对着我说,你们大陆如何如何,忽然发觉自己被归类成为大陆那一边;回到大陆,许多人又会对着我说,你们台湾如何如何。这就是蝙蝠的为难。
  返台初期,刚好遇到大陆安丽团在台湾掀起轩然大波,看到台湾媒体对于安丽团的报道心中五味杂陈,自己站在大陆的立场,难受;站在台湾的立场,受伤。难受的是,同胞手足怎么如此简单粗暴地显摆自己的财富?受伤的是,曾几何时台湾的经济败落至此?难受、受伤感兼而有之,无法排解,只好躲着新闻不看,做了一把鸵鸟。(有趣,鸵鸟虽是鸟类,却不会飞,而是陆地上跑得非常快的动物之一,奇了,又是一种两面都不是的动物)。
  昨天一位朋友在MSN上问我,喜欢我文章中的真诚,却也明显感觉我的焦虑。我无语,看来我的文章是够真诚的,连这点小心思也毕览无遗,好在我不想掩饰我的焦虑。说到此想起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话说有天跟几位大陆朋友聊天,谈起台湾政治,每个人都侃侃而谈,听到有问题处,我不免张口纠正了几句,没想到对方想也不想地就说,你不懂,才不是这样……后来又谈起大陆,我也忍不住说了几句感想,没想到对方又说,你是台湾人不懂大陆。有种啼笑皆非的凄凉,原来台湾大陆我都不懂。
  回到文章主题,蝙蝠到底成长了什么?其实很简单,因为两边都不是、也两边都是,所以蝙蝠最厉害的是,懂得两边对于彼此不懂的部分,也因此在两边都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为何?因为蝙蝠可以看到哺乳类动物生产过程的痛苦,也知道飞在天空中的感觉。如果蝙蝠在哺乳类动物里谈天空、在鸟类间谈胎生,肯定就是一个怪胎,为两边所不能容。可是吊诡的就在此处,或许两个群体之间的最大问题,就在于这个对于彼此不理解的部分。
  最近在进行一个企划案,规模很大,因此受到的质疑与委屈也就很大。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最大痛苦在于,自己会被那些自以为看到一切的人所怀疑,无论怎样的循循善诱,终究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天一位大姐苦口婆心地跟我说了一个故事(她说是洪晃的论点),员工分两种:牛跟宠物。牛型员工,拼死拼活,临死献了牛肉、牛骨、牛皮还有牛血,但主人家不会把一头牛天天抱在怀里;反倒是宠物狗、宠物猫,天天只需讨好主人、摇头摆尾,就可以陪着主人吃香喝辣。
  听罢此言,说真的,什么蝙蝠、牛,我只想做只优雅的宠物猫!
   txt小说上传分享

北京是个农村城市(1)
在台湾,农村是很美好的。如果我对别人说,我在乡下有间房,别人都会投以羡慕的眼神,因为在乡下买的房一定是独门独院、按照自己期待的样子建造,加上台湾城乡差距较小,居住在乡下,完全可以享受到城市里相同的物质生活,交通、通讯、生活设施都不会有区别,还可以享受到乡下无污染的空气、清幽的环境和闲适的生活节奏。总之,在乡下生活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与城市的差别只在于生活步调与维生方式的不同。
  北京是个农村城市,在我的理解中,这里所指的农村就如同我对台湾农村的理解。在北京这个城市居住的人民,在面对高度发展的城市建设,仍保有农村的生活思维,形成了现代化城市建设搭配传统农村生活逻辑这样的有趣场景。
  总的来说,这个状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个特征是,北京对于地点的描述方式很农村。
  北京市民在描述一个地点时,喜欢使用诸如“东”、“南”、“西”、“北”、“几百米”、“几站路”这样的说法,从来不使用详细的地址。这就是一种很明显的农村思维。譬如,在村子里要说自己住在哪儿,大概都是这么说的:
  到了村口,有棵大榕树,过了这棵大榕树向东走大约500米,过一座石桥,路的北面会看见一个红顶的三层小楼,在这小楼后面往东看,可以看到一块牌匾,然后往牌匾方向走,接着到了第一个巷口往西走……嘿嘿,我这么一举例,是不是就连结上了?
  但是在一个现代化的城市里,这样的表述就发生问题了,就像我,从来也搞不清楚东南西北。虽然很多北京人会这么跟我说,北京的路都是正南正北的,问题是,我就连路都搞不清楚呀,还南北咧,没有明确的地址对于外来者将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这一点各位不妨问问你们的老外朋友!
  北京的朋友经常会教你分辨东西南北。
  他们会这样说:“很简单嘛,北京是正南正北的棋盘式布局,你到一个地方只要在脑中想一下地图,就可以马上认出东南西北了。”
  我只好苦笑:“可是我不是北京人啊,我哪能每到一个地方都能想起对应的地图来?”
  他们不依不饶:“有些地名也在提示方位啊,比如西直门、朝阳门。”
  我再度困惑:“那广安门、德胜门、复兴门呢?如果我是个外国人,我怎么能够知道朝阳门向东?”
  他们只好使出终极杀着:“你可以看太阳啊”。
  GOD!不说这个我还不来气呢,北京春、秋、冬三季,灰蒙蒙的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