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心灵白金-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山伴流水的充实,还有游走交际场,往来风月阁的浮华。在这喧嚣的尘世间,有多少诱惑让我们虚度青春,背离理想。这也就是为何成功达到人生最高境界的人总是极少数的原因。然而,生命里太多的东西太容易的散去与破碎,也许,更多的时候我们更愿意相信自己,不愿深挖自身的佛性。因为生活里,没有永远的唯一,所有的东西终究有一天都会离我们而去,只有佛性与我们永存。有时不是佛性抛弃了我们,是我们自己先抛弃了佛性,因为我们学会了习惯性的否定,习惯性的抵制而让许多最美好的东西擦肩而过。太多的时候,我们自己更愿意相信是生活伤害了我们,而不愿去接受是自己佛性的缺失伤了自己。这就是我们和的那些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及各行业的德才兼备的成功人士(生活中的菩萨们)的根本区别。

  
  佛在第四品最后说:“须菩提!你认为东方的虚空可以思量得到吗?”

  须菩提说:“不可思量的,佛陀!”

  佛说:“须菩提!那么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的虚空,可以思量得到吗?”

  须菩提说:“不可思量的,佛陀!” 

  佛说:“须菩提!菩萨因体悟三轮体空,不执著事相而行布施,其所得的福德,也和十方虚空一样,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只要依著我的教法修行,自然能令妄心不起,真正安住于清净的菩提本心。”

  这几句简单的话,蕴藏了极深的人生哲理。怎么能让我们真正安住于清净的菩提本心?

  “安住于清净的菩提本心”是充实的,有具体内容的。不可否认,梦想的光亮似乎总劈不开黑夜的阴影,短暂的花季总会归于最终的凋零,杯盏中的美酒浇不去心中的烦愁,频频举杯也会有人走茶凉的时候。所以,在喧闹的街市、在幽静的田园,一份独特的心境——寂寞常常会走进每个人的心间,帮我们安住于清净的菩提本心,这就是每个心中的佛性——六根清净,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

  其实,“安住于清净的菩提本心”是一种生命的沉思,是生命的展示,是一种生命的力量。“安住于清净的菩提本心”不是身居斗室,闭门造车,而是与佛祖相谈、与至善相伴,咀嚼人生浮沉的一方净土,是心灵的陶冶,是人生的一种品位,是一种淡定的胸怀、孤洁的操守。“安住于清净的菩提本心”是饱经风霜袭击的一枝寒梅,不屑于和百花争艳,却独立残冬,是一种坚忍的心志和无言的人生承诺,是酒阑人散后一杯醒酒的清茶,是消去喧闹后的一份真实的享受,是人生的况味。“安住于清净的菩提本心”是咀嚼人们谄媚或忠言的空间,是一种人生的难得的空闲,和幸福一样是一种人生的体验,更是一种人生的感悟和人生的最高境界。 

  
  到这里,我很想说:真的,很感激在这个世界上,曾经有佛这样的圣人帮我们发掘自身的佛性,为我们解脱烦挠。也很高兴有过这样的一本《金刚经》,纯净而又绵长,引导我们在这纷繁复杂的人世中寻找到心中的宁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有一份美丽心境叫不执着
第五品:“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第五品讲得是“拿得起,放得下”,也就是不执着。佛说:“须菩提!你认为如来已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有所说法吗?”佛这几句话问得让人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换了一般人,一定会回答说:你是佛教老大,肯定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你要是没有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还有谁敢说自已证得了无上正觉?!还有,你也说过法了,前面四品你说了好多,后面似乎还有三十多品你要继续说下去,我还准备继续听呢!”

  
  如果我们真这样执着的回答,佛大概会哑口无言了,并会在我们的答卷上划一个大大的鸭蛋。那么应该怎么回答呢?我们来看须菩提怎么说。须菩提回答说:“就我所感悟的来理解,无上正等正觉没有标准。什么原因呢?因为如来所说的一切,都是为了开悟众生而假设的方法,不可以执着,其中的深奥道理,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正如佛所说的‘不可说’,要‘拿得起,放得下’保持中正的心态。既然如此,为何现实中还是有圣人,贤人,哲人之分呢?这是因为人们的慧根深浅不同,才产生了各种差别。”

  
  你看须菩提回答的多么精妙!既回答了,又好像没有回答,恰如佛的提问,让佛不给他打一百分都不行。其实,须菩提的的答案核心就四个字:不可执着!打个比喻,人心就象一扇窗户,由环境来决定改变。站在什么样的角度,说什么样的话,如果说你比谁成功卓越,倒不如说你比别人幸运。有时候,大家都心知肚明,但事实仍然是事实,无法改变。想想,人心有时却不如窗户,可以灵活改变自身,去创造机会。这是因为人很执着,有时还要钻牛角尖。而窗户却是以静制动,随时而变,下雨的时候挡雨,刮风的时候挡风,当天热可以打开。其实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总会有跌宕起伏的时候。当你面对漫长的黑夜时,若一昧地执着内心,只会畏缩在角落里啜泣,那么你就有可能错过美丽的黎明。

  事实上,世间有太多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我们大可不必太执着。对没有拥有的美好,无论重不重要,需不需要,我们都心甘情愿的执着地苦苦追求着。对于真正需要的,往往要经历许多辗转反复后才会明白,甚至穷尽一生也执迷不悟!而对已经拥有的美好,我们又因为执着得失而忐忑不安,想让它成为永远。过了许多年,才发现它已渐渐消逝了。后来悟出:原来握在手中的不一定就是我们真正拥有的,我们所拥有的也不一定就是我们真正铭刻在心的!继而明白人生很多时候需要一对宁静的关照和自觉的放弃!也就是须菩提所说的:不可执着。所以生命需要升华出安静超脱的精神。明白的人懂得放弃,真情的人懂得牺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脱!生命给了我们无尽的悲哀;也给了我们永远的答案。于是,安然一份放弃,固守一份超脱!不管红尘世俗的生活如何变迁,不管个人的选择方式如何,更不管掌握在手中的东西轻重如何,只要不过于执着,那么我们虽逃避也勇敢,虽伤痛也会感到欣慰!

  不执着,但却坚定的在人生旅途上走下去,正如普希金所说: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拿得起,放得下,不执着。你会发现期待已久的那抹阳光离你近了,就在你头顶。心态是最重要的,不但要坚强,要阳光,要充满希望。希望不可以被吞噬,希望要揣在心里。如果你一无所有,那么请你自己创造希望,为自己开启一扇窗。事在人为,人定胜天,为自己画一扇窗,温馨的阳光就会洒在你的身上;为你打开一扇窗,你便会走向斑斓的成功;为自己创造希望,你会享受更灿烂的阳光;当你自己放弃执着,打开心灵窗户,那你肯定就会见到更靓丽的风景。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转眼散场的人生:我们从何而来,将到何处去
第六品:“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第六品讲的是《西游记》里面,美猴王孙悟空在花果山时深切感悟到的痛苦。孙悟空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才到处学本事,最后见到如来佛,成为斗战圣佛的。孙悟空为见佛祖,受了多大的苦呀!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见到佛祖有多么难。也许有人说,如来佛我见过,电视和电影上经常演。我告诉你,那些都不是真正的如来佛,要想知道真正的如来佛在哪里,请往下看。

  佛说:“须菩提!你认为众生可以用现在的样子见到佛陀吗?”须菩提答道:“不可以的,佛陀!众生不能以现在身体相状的样子见到佛陀。为什么?因为佛陀所说的身相,指的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色身——也就是我们知道冷热,疼痛的肉身,及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美或丑的相貌。我们现在的身体是地水火风四样东西的假合,是有生有死,虚妄不实的,不是真实永存的真正自我。真正的自我像虚空一样,我们的肉眼是无法看见的,只有明白了我们的身体是五蕴假合的幻相,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的道理,不迷恋自已的身体,才能在某一天亲眼见到佛陀,荣登西方极乐世界。”

  须菩提对佛法理解的很透彻。人生如梦,万事皆空。这个世界本身就没有固定不变的东西。太阳,月亮,地球都有寿命,包括我们自己,也在一分一秒的变老,最后化为一堆粉尘。青春的字眼慢慢的觉得陌生,年轮总是很轻易的烙下苍老的印记。以为总是长久的东西,其实,就在转神与刹那间便不在身边了。这就是佛所说的四大皆空。想想我们很可笑,有时恨一个人,恨不得食其肉。爱一个人,则爱得甘愿献出生命。然而,到最后你会发现,当年深恨的人,其实是在帮你。而曾经深爱、思念着的人则轻易的变成了曾经熟悉的陌生人。当时认为对的不得了,现在却错的很彻底。到头来一切不过是场空。我们终于会离开这个世界的,等我们离开那一天,爱与恨,情与仇也会随之烟消云散……

  我们从小长到现在,曾经纯真无邪,曾经美丽梦想,随着四季轮回慢慢的散尽,最后轮为现实中的哀叹。这就是人生,在岁月里的转身,从一个熟悉到另外一个陌生,再从陌生转变到熟悉,直至一场场的人生的帷幕渐渐的落幕,万事皆成一声空。在人生的酸甜苦乐里和希望里幻想慢慢的褪去。人是不是很傻?佛说的很对,人怎么能以根本不存在的法身见如来呢?首先,你知道自己是谁吗?我们大家都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到何处去。科学家们对这两个问题研究了几千年,也找不到答案。但佛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佛告诉了我们:“我们是从虚妄处而来,将到虚妄处去。”这是个很残酷的答案。我们辛辛苦苦的忙了一辈子,到头来会变得一无所有,也就是所谓的“湮灭”,死了之后,什么都不存在了,就好像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存在过。说到这儿,可能大家有疑问,说我现在拧自已知道疼,吃饭知道香,我明明真实存在着。我说你想想,再过几千年,你还有什么,连骨头都化成灰了。人一辈子几十年算很长了,但放在宇宙中连一微秒也不够。什么叫一微秒,我们一眨眼的功夫,也会过去几十个微秒。

  
  然而,人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动物,拥有的时候厌倦,失去回首的时候才酸痛。却从来不去想,拥有和失去到头来都是一场空。人生得到了很多,失去的却也不少,佛只是希望帮我们的灵魂抵达安详的彼岸。很多人都很喜欢小孩,因为他们有着人类心灵最纯正的东西。因为在大多数人眼中,他们的人性是最美的,他们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但却不会去想,他们也是在重复着我们的人生故事,我们今天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他们也终将体验。很多人也喜欢亲近老人,因为可以感触到他们心灵的平静,脸庞的安详,也许生活对于他们而言就是尽量的用最舒适的方式过完余生。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将来,我们知道我们也会变老,但庆幸自已还年轻,有的是时间来改变人生。还有我们特别喜欢猫和狗,看到猫的慵懒而自在,我们就觉得有一种放松感。而看到狗的忠实守责,则有一种踏实感。

  顶着身上这副臭皮囊,看着它从紧绷绷,白嫩嫩,变成松跨跨,皱巴巴。总是活得很无力着,因为我们觉得自己还很年轻,有的是时间,不肯尽全力去做本来能做的很好的事情。如果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只能活最后一天,才会珍惜生命,可是那么一点点时间,又能干什么呢?如果我们早知道到头来一场空,失败与挫折也是空,那我们就会想方设法大胆的去做想做的,不会恐惧,不会担忧,为今天而活,快快乐乐每一天,享受每一天的生命。的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设法的让身边亲近的人过的更幸福一点,设法着哪一天可以抵达理想的彼岸,设法着让自己拥有幸福的感情。可是,发现这一点是那么的难,所有的东西要实现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事,一辈子太长,很多的东西容易变质,谁也没有办法保证永远。所以,更多的时候读读《金刚经》也许是自己回答所有的最好方式,既然承诺不了,何必多言,万事还需自己努力的经营,如果尽力去做了,总会像孙悟空一样修成正果。

  佛陀最后赞许说:“凡是世间所有诸相,都是生灭迁流的相,虚妄不实的。若能了达世间虚妄的本质,就能见到佛陀了。”

  佛告诉我们:要明白人生是生灭迁流的相,虚妄不实的,终会散场。所以,在生命存在之时,就应该珍惜着每一份真诚与感动,要尽量原谅每一个谎言,生活中谁没有过谎言。要学会微笑,乐观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最终的归宿。要记住,信佛不是迷信,什么都不信才是迷信。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超越怀疑活出真正的自己
第七品、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第七品道出了当前很大一个社会问题——信任危机。须菩须问道:“佛陀!众生听闻您今日所说的微妙言说、章句,能不能实实在在的相信?”须菩提的问题很合时宜。我们大部分人都活在怀疑之中,不是我们想怀疑,而是有很多东西让我们不敢相信。男人怀疑老婆,女人怀疑老公。中国怀疑外国,外国怀疑中国。我们怀疑一切,甚至怀疑自己。我们不知道自己该相信什么,因为相信的东西总是出问题。这就是社会的现状。而人如果活在什么都不能相信的世界中,天天什么都不敢相信,真是最大的痛苦。

  我记得上一章说过,什么都不信才是最大的迷信。什么都怀疑,也是一种妄执,不是有句话叫“信则得救”吗?是的,什么都不信,没有正信,就会产生妄心,让心神迷乱,从而导致行为迷乱,走向不归路。换句话说,这种情况也叫心灵空虚。那些因心灵空虚而吸毒的,或因心神迷乱走上邪路的人就是佛言之最好佐证。佛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对我们说:“不要乱怀疑!在我灭度后的第五个五百年,若有人能从这些言说章句中体悟出妙义,而生出难得的真实信心。应当知道这些人,不仅仅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种植诸善根,其实他们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就算现世闻说大乘无住的般若真理,乃至只是一念之间生起清净信心的人,须菩提!我也能看到,这些善根众生,是会得到无限福德的。”佛这些话,有两个意思。一,《金刚经》不是所有人都能听到的,没有缘的人花钱也看不到。大家能看到有关《金刚经》的文章,至少是几世修来的福份。二,看到《金刚经》并能矢志不渝的相信,从中感悟佛理,学以致用,做些对社会有用的事情,做一个有益社会的人,佛都能看到,将来会得到无限福报。

  是的,当你读懂《金刚经》第七品后,感悟到其中的真理,再一次用全新的思维走进生活时,会发现一切都如你所愿。原来凌乱的世界及让你不敢相信的人们,会变成有秩序的行走,认真工作的人们。他们亲切和蔼的微笑,你推我让的帮助,无不展示出这个世界的美好。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