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个是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净土净。想要净化社会,必须净化人的心灵,只有人心灵变美好了,那么社会也就美好了,至少扶一下摔倒的老太太不用担心,这比当初佛祖提出来的空断更高明,更加积极。

第二个强烈斥责了小乘有慈悲心而不能普的思想,强调慈悲普度、利生济世、关怀人间。

但这本佛义很长,一共十四品,若全部背诵出来,会花很长时间,因此郑朗仅背了第二品方便品。方便波罗蜜是十波罗蜜中第七波罗蜜。不是让路的方便,是修菩萨道的一个法门。第一品是释迦牟尼佛演出,自第二出此经主角登场。佛是教主,必须现出家身,在家也可以以居士之身修行成佛,这就是佛法的方便法门,所以又叫方便品。

第二品就讲维魔居士如何方便的,也经商所以富有财产,但用这个财产周济穷人,不是用来供佛的,读到这一句时,郑朗刻意咬重了去背。还不够,听到郑朗在读此经,富弼一努嘴,衙役开始发放此经译注。

译注工作交给了司马光,因为要给老百姓看,郑朗要求司马光译成口语化,越浅白越好。译好后,郑朗亲自再次重新修改。不但有维摩诘经,还有金刚经等书,每本经书刊印了两千本,无偿发放给百姓。总之,为了此次辨佛会,郑朗前前后后花费了几千贯。

居士也有妻小,但常修行清净,有六亲,但不为世事牵制,穿着华贵,更以庄严着称,也吃好的喝好的,但以禅悦为食,也涉及外道与世典书籍,但以佛法为正宗,也出入青楼,是为了警示世人淫欲之过,也喝酒,也串门子,上到皇宫贵族下到武士百姓,但是为了什么什么。

郑朗在背诵,让一群有钱有势的大佬听得悠然向往,这样的居士修佛还是不错的,能喝酒,能结交权贵,能狎妓,只要心中有佛,以后就能成佛。好,好好,大好,太好!

这才是维摩诘经的高明之处,第一便于入世,第二世俗化,持着佛教无数条戒律出家太辛苦了,一般人不容易做到,影响佛教的普及。于是出现这个维摩居士。

忽然百姓又传来惊奇之声。

然后百姓一起抬头看着天空中的巨幔,此时巨幔随着郑朗开始讲经,画面再次改变,出现了无数佛祖菩萨大罗汉盘坐于莲花座上的场景。又从巨幔上飘下来朵朵花瓣,向高台落去。

看到如此神奇的场面,一大半百姓伏了下去。

富弼哭笑不得。

郑朗身上也披上了朵朵花瓣,不过郑朗“宝相庄严”,继续在背诵,但下面这一段没有背经,而是讲经。其时,维摩居士示病在身,心中思付,慈悲心切的世尊难道不会派人探视我吗?

这一段为了下面的内容过渡,但不大好。同样是着相,存了念头!也是此经最大的破绽。郑朗不是为了彻底打倒佛教,因此揭过没有提。居士刚一存这个念头,佛祖便知道了,于是派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前去探病,舍利弗说了一大通话,总之,他境界离维摩居士相差太远,没有资格探病(又是着相)。又派十大弟子中以苦行著称的大迦叶探病,也自愧不如,不敢去。接着到了十大弟子中解空第一的须菩提,长于义理的弟子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议论第一的十大弟子摩诃迦旃延,天眼第一的十大弟子阿那律,持律第一的优波离,密行第一的罗睺罗,佛陀堂弟多闻第一的阿难。一个个都喊不行。佛祖无奈,只好请菩萨,弥勒菩萨、光严童子、持世菩萨、子善德,皆喊德行不够,不能胜任。最后请了文殊菩萨,文殊菩萨说,与居士答对不容易,不过佛祖请求,我只能勉为其难。于是前往。在座的众菩萨、大弟子、帝释、大梵天、四天王等一听,这下好哪,这两位高人在一起,必定会有精彩的对论,于是八千菩萨、五百罗汉以及众多天人随文贤菩萨前往。然后问答,构成了这本佛经的来历。

还是着相,金刚经中提到一句,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真正的佛不会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会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那已经是着相了。

因此清朝大儒顾亭林说过一句,一般人不要看佛经,这东西就是一桶水,一个是满的,一个是空的,一下子倒过来,一下子倒过去,用看山似山来比喻,看山似山,看山不似山,看山还似山,然后再看又不似山,看似山,就这样N遍循环下去,才是所谓的佛经。看得越多,越是迷惑(至少一个叫午后方晴的悲催了)。

维摩诘经比金刚经更进了一步,但相比佛教的所谓境界,维摩诘经落了下乘。

郑朗之所以说这一段,不是讲这个最牛的居士故事,而是为了揭示一个道理,只要象维摩居士那样做,什么菩萨、弟子、罗汉,都不如他。为什么要出家做和尚呢,要供养寺院呢?诸位,利化济世吧!只要存了这个心,连弥勒菩萨也不及你!

这种思想对于寺院来说,要不要命?

一个大和尚等郑朗讲完了这段后,急切地问道:“郑施主,请问你在心中有没有佛祖?”

就算你在家修行,但你心中没有佛,不能算居士,就没有权利说出这种话。

也能说有理。

可众人突然再次喧哗,随着这个大和尚问完,巨幔上图案再次一变,变成了一个地狱,一个巨大的魔鬼狰狞的站在地狱中狂笑,巨掌上还握着几个可怜的普通百姓,这些百姓衣着简陋,脸上略有菜色,一个个在魔掌里挣扎,在哀求……

这更要命了。

只要郑朗在说话,天空中的巨幔出现佛祖的场景,甚至还有花瓣撒下来,但到和尚辨问时,马上花瓣消失,巨幔上也换成了地狱魔鬼。

许多和尚想要吐血。

第三百二十一章 金刚经的秘密(上)

“你。”大和尚忍住怒气,又问了一句:“郑施主,你向来不打诳语,请问你心中有没有佛?”

居士这一词郑朗草草诠释,其实它指的意思更广泛,一些道教人士也称居士,还有一些文人雅士也能称为居士,比如李白的青莲居士,欧阳修的六一居士,用在佛教里意思同样也很多,梵文中意为家长,或有财产,居家之士,或者天竺第三等毗舍族中的富翁与德高望重的有道之士。更严格一点称呼在家的佛教徒,受过三归五戒。但到了中国后意思多次改变。

可是最起码的一点得信仰佛教,否则郑朗这个居士就不能称为佛教的居士。

推翻这一点,郑朗刚才所做的一切将会是无用之功。

郑朗可以打诳语,只有出家人不打诳语,郑朗向来言出必行,比某些出家人说的话更让人相信。所以这个大和尚敏锐的抓住这点进行追问。

忽然天空中传来一声金钟般的声音,大声喊道:“尔等大胆,居然偷窥吾等法身,去!”

就在布幔上传来的。

大多数百姓跪下,但有少数人不相信。

造成这原因主要还是郑朗自己,他在太平州问过一回鬼。为了避嫌,自己主动将真相揭开。民间还有许多古怪的传说,不过也有一部分人得知真相,知道这是更古怪的郑氏格物学。

特别是一些百姓还去过太平州,看过那个物格院里种种奇迹,上面画了原理的草图,讲解了原理。还有一个小孔成像的密室。原理虽然写了,可没有几个人能看懂的,那个小孔成像与这布幔上成像也不同,难度更高。不过有一些人想到大约是郑朗做了一些手脚,于是不相信,悄悄从人群中挤啊挤的,来到后山。

更多的人在关注辨佛。不过有的就在高台附近,将地上的金片子捡了起来观看,包括不知真相的嵇颖与马仲甫。借着月光反复看了看,其实就是普通的铁皮子,上面镀了铜。花瓣也是普通的花瓣。若是有人站在那个巨幔顶上,借着悠悠的西北风往下撒落,大多数会落在高台附近。

很是普通。

关健是怎么站在这块巨幔顶上,休说人,巨幔如何绷直的,也让人想不明白。

潜入后山的人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思,也不是全部是怀有恶意,主要是好奇。

这座山峰有一些人十分熟悉,说高峰是指武林山而言,其实也不高,但三面环悬,只有西南方向人才能攀登上去。于是绕道西南方向,似乎是看到从地面打上一柱光射到巨幔之上。但接下来的一幕,让这些人一个个吓得不敢作声。

正面巨幔金色上方是四个金刚的影子在动,到了后面看得更清楚,不是影子,是四个巨大的金刚立在天空中提着巨幔。不要问为什么金刚能立在空中,这点本领四大金刚肯定有的。

看着这几个高达数丈的金刚,好不容易绕到峰的西南方向,一个个一起拜伏于地,吓得屁滚尿流,连走路都走不起来了,况且登山。

郑朗只好站起来,带着衙役与士兵,走出人群。

看到一部分的百姓被金刚这一喝,吓得跑回来,立即吩咐祖仲孺率领士兵将后山包围,将伏在地上一动不动的人群驱散。四金刚不是佛祖,也是得道的神仙,按照佛家的说法,他们没有本身,但有法身,还是万千的法身,可不是寻常的人凡夫俗子所见。如今法身不喜凡夫俗子见到他们,郑朗也是在依命行事。

但究竟什么原因,天知道了。

郑朗没有回来,人群中却响起更大的喧哗,一个个迅速将这个消息传递下去,然后敬畏地看着那块巨幔,许多百姓重新伏了下去,喃喃祈祷。

马仲甫拼命挠头,又问了富弼:“那四个金刚是怎么回事?”

弄得他腿软软的,都想跪下去。

富弼不回答。

马仲甫用力的抓住富弼的手,富弼无奈,只好低声在他耳边说:“是格物学。我只能说这么多了,其他的看你有没有本事过段时间从几位相公哪里得知。”

“这算什么答案。”

富弼看着场中惊恐不安的各个和尚们,他嘻嘻一乐,很解气。

郑朗这才走回场中,继续坐于高台,看着这个和尚,答道:“我信。”

“不可能!”

“我问你,何为佛?”

“佛陀也。”

“何为佛陀?”

“释迦牟尼,也可以指大彻大司,觉行穷满的人。”

“那我为什么不相信呢?释迦牟尼放弃了王位,出家修道。当时天竺有各种各样的修行方式,可释迦牟尼认为那皆不是道,又跑到雪山苦修了六年,每天只吃一个干果,饿得不成人形。但过了六年还没有找出真理,于是认为这样苦修也不是办法,下山来到恒河边,牧羊女供养了他很好的乳酪。释迦牟尼接受了营养,恢复体能。然后在菩萨树下禅定六天。”

这就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郑朗说得很简洁,但引来一片大和尚善哉善哉声。

“我再问你,释迦牟尼在菩萨树下证的是什么道?”

佛教万千经律论,还有无数戒律,仅六天,释迦牟尼不可能想这么多的,如果大和尚敢说,郑朗会用嘴巴子让他落荒而逃。佛教的理论是一步步完善起来,不但释迦牟尼本人,还有后来者的努力。当时释迦牟尼悟的也只是佛教大纲。

大和尚答道:“缘起性空。”

“不对,不仅是缘起性空,还有性空缘起。”郑朗怕老百姓听不明白,折过头朗声说道:“缘起就是世间没有独存性物事,没有常住不变物事,一切皆缘合所起。”

是不是很熟悉,其他道儒里也有类似的道理,就象地球,宇宙里有多少行星,可产生高级智慧生命的巧合能有多少?不要说高级智慧生命,就是类似地球的环境重力空气,机率都低得不能再低。有这个环境,造就人类的机率同样低得不能再低。说不定那一天人类自己折腾,就将自己折腾完了,宇宙里这个高级智慧生物成了绝种。

这就是缘合。

水无常开,兵无常势,这是兵家的言论,其实就是不住性。宋朝的环境与唐朝样不样?一些官员喜欢将过去的东西当作法例来搬来用,这就是不对的。

往大里说,过去的佛教也未必适用于现在,过去的儒教也未必适用宋代,元代明代。这就是郑朗在中庸书中说的与时俱进的道理。

继续说:“因为过去的种种,才造就今天我们的果。也许我在这里一辨,已经改变许多人的命运。前面的因在改变后面的果,想要拥有后面的果,我们今天的果又成了后面的因,想有便要放下,口袋空了才能装东西,空的越多装的东西才越多。相反越满装的越少,所以说自性不空就不能有。通俗一点,握紧拳头为缘起,放下拳头为性空,道家也说过类似的言论。因此不仅是缘起性空,还有性空缘起,两句要联在一起,这才是释迦牟尼所悟的大道。大和尚,你仅说了四个字,还要修行啊。所以释迦牟尼在证道之初又说过一句话,人人皆有佛性,众生皆有佛性,不但人人可以成佛,连狗也可以成为周利盘陀伽。诸位知道不知道这个周利盘陀伽的事?”

大多数摇头。

郑朗说:“此人出家时,阿难不准,于是在山门外吵,佛在里面打坐听到后出来问为什么不收留他,阿难等人答曰五百年里此人与佛无缘。佛曰,你们只能看到五百年以内,却看不到以后,五百年前他是什么吗?是一条狗,在高山的吊足楼(天竺山的厕所)下吃大便,正好有人如厕,掉到它尾巴上,吓得落荒而逃,逃到一个罗汉墓前,尾巴一甩,将这个大便甩到罗汉墓前。这个罗汉墓正是我前世的墓,它用这个大便供养了我,所以与我有缘。因为是狗转世的,笨得无比,不但不会念经,佛让他念扫帚,他念了扫就忘了帚。但他拥有很大的神通,一次魔王将佛压在山下,他在后面一指,便将山推开了。连一条狗都可以成佛,况且是人。为什么如此呢?因为人人都有佛性,众生都有佛性,只因烦恼无明覆盖,因此不能证得。断除无明,拂尘去垢,你我他,皆可以成佛。这样的佛,你说我相不相信?”

大和尚气苦,这样的佛不是佛陀,而是众生,人人,郑朗怎能不相信?

但百姓对郑朗所谓的相信不相信没有在意,相反,一起在询问周利盘陀伽的事迹。还有许多人感到愕然,用大便也能供养啊?

“去,连佛都没有弄明白,与我辨什么佛!”郑朗叱咤道。

空地的边角处一个妙龄女郎幽幽地问:“高郎,那个布幔后面是真有四金刚吗?”

“你也相信,这是那个小子装神弄怪的把戏!”青年人不屑地说。

“为什么它们能立在空中?”女郎问道。两人挤在东北角,离高台近,没有办法挤到西侧山峰下,只听到一些回来的百姓在纷纷传言,说四个金刚高达十丈,庄严无比的立在空中。但正面被金色布幔遮住,是看不到的。十丈夸张了,可从那晃动的影子能看出来,最少高达数丈,一块布无根无攀的也无法立在空中,况且四座高达数丈的金刚塑像。

“你还在想他。”

“高郎,为什么你不相信我,如今……”女郎看了看高台上的郑朗,又看了看人群中的一脸幸福状的江杏儿,这句话终没有说出来。我那有资格想人家,怕伤夫君的自尊心。

但心中怎能不后悔?

若当时,当时……当时她不可能想到的,就是想到,郑朗也未必能附身于彼郑朗身上。

不过两个人来到杭州,又做了一些事,却是郑朗没有想到。

青年人继续说道:“也不得不承认,他有些旁门邪道的本领,这是现在,他岁数还小,资历不足,不能挤身于两府。再过几年,他一旦挤身于两府,以他的小心眼与种种手段,我们还能不能在宋朝呆下去。”

女郎很黯然。

“西夏没有传言中那么苦,张元吴昊是一个落第的士子,我还是一个举人呢,为什么不能有所作为?”

如果郑朗有神通,听到这句话能活活将他掐死,不管怎么说,能逃到外国避难,但不能象张元吴昊那样伤害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同胞。不过你有这个本事么?

女郎没有答话,嫁鸡随鸡,可离开繁华的宋朝,投奔西夏,她心中难以丢舍。

两人声音小,没有他人听到,还以为是小两口在说悄悄话,更不会在意。倒是那一边郑朗几个妻妾有许多人关注。

江杏儿也在问:“娴儿,那个周利盘陀伽真是狗转世的吗?”

“周利盘陀伽的事我听到过一些。”

“大娘子,说来听听。”正好那个大和尚被郑朗说得哑口无言,面红耳赤退下之时,于是四儿与环儿好奇地问。

“我听到的故事与官人略有些不同,说这个大师天生很笨,他哥哥却很博学聪明,正好释迦牟尼来到舍卫国讲佛,哥哥就出家为比丘,盘陀伽被认为太笨,只好住在附近。他哥哥劝他去求阿难,阿难没有同意,全知的佛陀洞悉盘陀伽谦卑纯净的心,就在给孤独园要阿难替盘陀伽出家。阿难看他笨,教了他一个简单的偈颂,诸恶莫做,使自己免予邪恶的思想,众善奉行,莫执自我,正念、正知、正命,则能免于伤害、烦恼,这就是诸佛教示。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偈颂他也记不住。盘陀伽很伤心,将疑难告诉了佛陀,佛陀对他说,因为你上一世是一个过度骄傲的婆罗门学者,无情的抵毁其他学者教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